Posted on

【港足】U23再召24人集訓 張健峰身兼兩戰談備戰

【體路專訊】香港U23足球代表隊今日(4日)在將軍澳足球訓練中心再度集訓,備戰月內在日本舉行的U23亞洲盃外圍賽。主教練張健峰指今輪集訓名單並不代表預料月中公布的決選名單,會再視乎球員狀態挑選,並強調極希望能召入東方龍獅「大港腳」前鋒孫銘謙,惟仍會再與對方球會商討。至於明日將戰首仗的「香港U23」則於今早作最後備戰,同樣擔任主帥的張健峰指已有20人名單,但球員狀態仍然未足。

繼8月底一輪集訓後,U23港足本星期再召集24名球員集訓3天。今輪集訓相比個多月前的25人名單有多個變動,其中效力東方的「大港腳」孫銘謙缺陣,惟召入傑志的趙聡悟、港會的奧利華及南華門將錢兆琛等。球隊今午在將軍澳足球中心開始首課操練,除明晚出戰的晉峰3名球員外,其餘21人均有出席,不過傑志的潘沛軒及東方伍家揚因傷未有落場。

張健峰(左)
趙聡悟
孫銘謙(圖:體路資料庫)

 

U23港足主教練張健峰透露,今次集訓名單並非球隊的最終名單,會再在未來兩星期作微調:「始終距離出發還有多場比賽,好像潘沛軒及伍家揚都於周末受傷。說沒有名單腹稿就假的,但會有些微調,也要再看看狀態。」他指兩次集訓的目標均希望讓所有球員有共同概念,了解各項戰術及死球部署等:「但今次集訓比較特別,強度不能太大,畢竟球員都有球會比賽,也想大家互相了解情況。」

本輪名單只有陳晉一一名「大港腳」,另一名已有大隊經驗的適齡球員孫銘謙未見蹤影。張健峰解釋,自己極希望能選入這名東方前鋒,不過要再繼續與球會商討:「始終今次比賽並非在國際賽期,正常都是球會行先,但我也有和盧比度溝通過,相信球會是支持的。會溝通到最後一刻,我都想有好結果。」他形容孫銘謙紀律好,是隊友的好榜樣,對球隊非常重要。至於首次入選的17歲小將趙聡悟,張健峰指對方有狀態有表現,有一定機會入選。U23港足決選名單預計本月17日公布,隨後兩日再有訓練,20日出發到日本備戰23日對柬埔寨一仗,5日後再對日本。

黎培基
張俊軒
畢頓

另外,同樣由張健峰擔任主教練的「香港U23」今早亦在FTC操練,備戰明晚首仗菁英盃賽事。這支由足總成立、足總副主席霍啟山出資的港超聯新軍日前設立社交媒體帳戶,但一直未正式公布球員名單。據了解「香港U23」的公關及傳媒聯絡工作由球隊自行負責,部分傳媒獲通知今早操練時間。報道指球隊今早只有12名球員出席操練,包括黃浩然、陳靜謙及郭子堦等3名「超齡球員」。另外從今次U23港足集訓名單亦可以部分端倪,謝家榮、張俊軒、黎培基、林樂賢、黃智康、袁世傑及李藹軒均為「香港U23」球員。

張健峰在港隊操練前指,球員狀態只有67成,但看得出球隊有勝利慾望:「我接受到他們有失誤再改善;這樣才能進步,但不能夠一直出現失誤。」他透露球隊將有21名球員,明日一仗將有20人預備上陣,據了解剩餘一人為仍待辦妥轉會文件的傑志借將畢頓。

張健峰指雖然朱偉鈞(圖)在東方較少機會,但仍希望能召喚這名鋒將,認為對球隊攻力有作用。

U23港足24人集訓名單:

守門員 盧兆崎(標準流浪)、謝家榮(香港U23)、錢兆琛(南華)
後衛 林衍廷(標準流浪)、亞歷斯祖(東方龍獅)、張俊軒(香港U23)、潘沛軒(傑志)、葉卓文(晉峰)
中場 鄭子森、余在言(標準流浪)、伍家揚(東方龍獅)、奧利華(港會)、黎培基、林樂賢、黃智康、袁世傑(香港U23)、鄭進泓(冠忠南區),陳晉一、趙聡悟(傑志)、邵昀俊(晉峰)
前鋒 朱偉鈞(東方龍獅)、李藹軒(香港U23)、畢頓(傑志)、林樂勤(晉峰)

圖、文:麥景智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港足】U23再召24人集訓 張健峰身兼兩戰談備戰

Posted on

【康文署劍擊賽】鄭曉為封后榮升「香港一姐」 冀全運成績展現女花的努力

【體路專訊】香港女子花劍隊早前於全運會驚喜殺入團體賽4強,雖然最終緣慳獎牌,但表現仍讓人留下深刻印象。幾位港將周日轉戰本地賽事「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公開劍擊錦標賽」,最終由鄭曉為於港隊內戰中奪得冠軍。賽後她再談及全運的表現,指當時抱著做到最好的心態應戰,盼讓外界看到女花的努力。

鄭曉為
符妤名

張家朗於7月勇奪東京奧運男子花劍個人賽金牌,令男子花劍港隊關注度大幅提升。另一邊廂,女花港隊雖然關注程度相對不及男花,但港將鄭曉為、關渝澄、符妤名及范琳娜亦在全運會打出不俗成績,在8強賽逆轉浙江隊,一劍制勝下42:41獲4強資格,惜之後4強及銅牌戰分別告負,未能站上頒獎台。

關渝澄
范琳娜

4位劍手過去周末出戰本地賽事,爭取更佳本地排名及亞運資格。參與全運的港將關渝澄及范琳娜率先於16強交手,前者以15:11取下勝利。鄭曉為則在8強以15:8淘汰關渝澄,再於4強15:3勇挫廖文希,隨後決賽遇上符妤名亦以15:9取勝,勇奪今次賽事冠軍,其香港排名亦在今次比賽後從第二升上第一。

小將莊韻諺8強以15:11擊敗張楚瑩,後於4強11:15不敵符妤名
符妤名(左)

25歲的鄭曉為回顧早前的全運團體賽,指本抱著試陣心態出戰:「明年亞運參賽人選未定,今次想嘗試一下這個新組合,沒有特別期望要取得甚麼成績。我不覺得我們的實力比對手差,只要發揮得好就可以贏她們,整個比賽大家都有盡力搏盡,沒有甚麼遺憾。」於8強賽「守尾門」為港隊逆轉的她指,當時未有想著一定要贏,只本著做到最好的心態去打:「東京奧運後多了許多人關注,所以我當時覺得,無論我是否追到,只要我有用力去追,都應該會有人見到。所以我要盡力1分1分打,整個過程要給自己一個交代,亦可以讓大家看到我們好努力,最後真的追得到是bonus。」

2010年以15歲之齡首戰亞運即奪得女花團體賽銅牌,鄭曉為隨後兩屆亞運未能參賽,不過現時香港排名第一的她有望明年杭州亞運再度為港出戰,她希望全運的經驗能夠讓團隊成長與磨合,從而預備出戰亞運。個人目標方面,她則指:「今次全運令自己感受到心態有進步,以往是練習時打得不錯,但到比賽時心態總會影響表現。現在期待亞運會,首先希望能參加個人賽,然後能夠作一點突破。」

廖文希(左一)奪得今次賽事女花季軍

在3年前轉為全職運動員的鄭曉為,亦言會以男花隊友作目標:「我覺得男花對我們是一種激勵。之前無人會覺得我們可以取得世界盃等國際賽的獎牌,後來不止張家朗做到,Nic(崔浩然)和Ryan(蔡俊彥)都有,再到他們能夠獲得奧運團體賽資格,好像奇蹟一樣。我們一同練習,既然他們做得到,我希望我都能夠做到,會以他們作為目標。」

提及未來比賽計劃,鄭曉為指暫時最快的國際比賽為12月的世界盃法國分站,如賽事順利舉行,港隊大有機會前赴參賽,且有機會留在歐洲集訓,預備明年一系列在歐洲舉行的賽事。

相關報道:
何思朗奪冠勉隊友轉全職爭佳績 林衍蕙捱過低潮女佩封后
張家朗缺陣無減賽事星味 崔浩然連挫隊友奪復出後首冠
傑青江旻憓缺陣 連翊希一劍致勝封后 方凱申挫隊友奪冠

圖、文:何子淵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康文署劍擊賽】鄭曉為封后榮升「香港一姐」 冀全運成績展現女花的努力

Posted on

【香港運動醫學及科學學會】 運動員的「心」酸

【體路專欄】數月前,日本網球運動員大坂直美以抑鬱及社交焦慮症為由,拒絕接受法國網球公開賽訪問而被罰款;東京奧運期間,美國體操運動員拜爾斯因心理健康理由退出東奧團體及個人全能賽;本地乒乓球運動員麥子詠表示希望更多人關注運動員的心理健康,以及游泳運動員何詩蓓提及「心理質素佔比賽表現的八成」等等。以上種種例子,也是圍繞一眾頂尖運動員的心理健康議題,情況值得關注。

到底運動員心理「出現問題」,與心態「未能調整」是否一樣?心理出現問題時,身邊的人可以怎樣提供協助呢?筆者會在本文介紹運動員會遇到的心理健康問題,以及簡述運動心理學家的角色和支援。

心理健康重要嗎?

在華人社會裡,生理健康往往較心理健康更受重視。然而,心理和生理健康兩者是互相影響的,換言之,當身體出現問題時,心理或情緒都會受到影響。相反地,心理或情緒上出現問題時,也會影響身體。所以,心理和生理健康對整體健康而言同樣重要,缺一不可,「身」和「心」不能分開。

心理健康光譜

美國大學生體育協會(National Collegiate Athletics Association)於今年發表文章,特別提到心理健康屬於運動員健康一部分(NCAA, 2021)。就大坂直美事件,美國應用運動心理學會(Association for Applied Sport Psychology, USA)亦於今年8月推出心理健康光譜 (圖一),藉此關注運動員的心理表現(Mental performance)和心理健康(Mental health)在追求卓越運動表現方面的作用。

心理健康光譜(Mental Health Continuum)
(資料來源: Association for Applied Sport Psychology, USA)

紅色箭嘴範圍:患有精神疾病的運動員(Athletes on the mental illness continuum)會受不同程度的精神問題困擾而無法應付日常生活,當中較常見的包括抑鬱症、焦慮症等等。經診斷後,運動員或有需要接受臨床治療。

綠色箭嘴範圍:經歷不同日常心理障礙的運動員(Athletes on the mental wellness continuum)一般有能力應付日常生活,只是未能克服運動場內外的各種壓力,例如比賽帶來的壓力、動力、焦慮,或是生活上的壓力引致比賽失準等。運動員可以透過運動心理學的訓練提升臨場表現及好好生活,使各個層面的表現可以有更好的發展。

在心理健康光譜下不同位置,都會影響著運動員的健康(黑色箭嘴)和運動表現(藍色箭嘴)。運動員隨著不同情況的變化,包括狀況改善或惡化,都會改變其在光譜中的位置。值得注意的是,即使一個運動員沒有精神問題,也不等於他心理健康。

運動心理學家的角色

    1. 了解運動員的整體心理狀況

運動心理學家的主要職責固然是幫助運動員克服心理障礙和提高運動水平,但其工作絕非如此單一的。除了關注運動員的臨場狀態,運動心理學家亦會透過各個心理學理論模型,從多方面了解及認識他們運動表現以外的資訊,包括:

  • 運動相關資訊(包括運動員技術、成績、教練教學模式及訓練方案)
  • 運動員的思維模式和處事方式
  • 運動員在運動範疇以外的多重身份(如兒子、學生等身份)
  • 運動員的人際關係(如他們的社交網絡及社交媒體上的互動、朋友)
  • 運動員的週邊環境(如家長、教練、體育總會規例和政策)

以上的資訊有助運動心理學家全面評估運動員的運動表現問題成因,從而對症下藥。此外,大部分運動心理學家亦會為運動員進行篩選測試,如發現有機會患上精神疾病的情況,就會轉介到臨床心理學家或精神科醫生進行詳細評估及診斷。

運動心理學家需要了解運動員在運動表現以外的資訊。
  1. 引導運動員找出根本問題

運動心理學家不會為運動員提供建議,反而會透過提出不同問題引導運動員了解自己, 並一起找出問題所在,例如一位網球運動員表示比賽表現遜於預期(Underperform),使他每次出場前都非常緊張,無法專注比賽過程。運動心理學家會引導運動員舉出不同的例子敘述情況,分享其比賽動機和自我認同感等等。

另外,有些運動員表示會在不同環境下(包括學校和家庭) 經常出現「上層比較」(Upward comparison)的思維模式。上層比較是指運動員因渴望進步,於是經常與比自己優越的人作比較,因而造成壓力,令其自我評價降低。在這情況下,運動心理學家便需要重點處理由上層比較帶來的後果,當中包括了解運動員的思維模式,深入分析上層比較帶給該運動員的作用。如果運動員透露他不想讓父母失望、對賽果過度在乎而出現焦慮的話,可能就要深入了解運動員與父母關係及其意願,才能改善比賽緊張的表層問題。

常見的心理症狀

下表只列出運動員較常見的心理症狀,並非一個全面或詳盡的症狀清單。如發現出現以下症狀越多,表示運動員可能已踏入心理健康光譜的紅色範圍(見上圖一),需要尋求合資格運動心理學家作進一步評估。

行為症狀 .不負責任
.挑釁行為
.運動或學業表現顯著下降
.濫用藥物
認知症狀 .有自殺念頭
.不集中
.困惑 / 難以做出決定
.黑即白的想法 (如輸掉比賽,代表人生切底失敗等)
.消極的自我對話
情緒/心理症狀 .感覺失控
.情緒波動
.過份擔心 / 恐懼
.激動 / 煩躁
.自卑感重
.缺乏動力
身體症狀 .睡眠困難
.食慾或體重有明顯變化
.顫抖
.疲勞、疲倦、虛弱
.腸胃不適、頭痛

列表一:運動員較常見的心理症狀(資料來源: National Collegiate Athletics Association)

運動團隊可以怎樣幫助運動員?

  1. 識別症狀:留意運動員行為、認知、情緒及身體症狀(參看列表一)
  2. 轉介:如有需,可轉介給運動心理學家,建議不要自行作出評估和診斷,也不要鼓勵運動員自我審查。
  3. 消除污名:小心使用任何跟心理健康相關的字眼,例如不應把運動員形容為「精神錯亂」、「精神病患者」、「心理有問題」或「怪人」等等,而應使用較客觀中性的字眼,例如「患有精神疾病」、「心理健康出現了狀況」、「心態上調整中或自我探索中」等等。
  4. 尊重心理健康的議題:如運動員跟你討論心理健康狀況,建議用心聆聽,盡量不要打斷運動員的話。如怕自己「講多錯多」,可直接承認自己對這方面認識不足,並協助他與合資格的運動心理學家聯繫。
  5. 保持非判斷的態度:不要漠視他們當刻的想法和感覺,就算運動員跟你意見或觀念不同,態度都要保持中立。
  6. 尊重運動員私隱:所有與運動員和運動心理學家的對話均需保密。

一個運動員的成功,往往取決於其生理、心理、營養、教練、家庭和社會等因素。這眾多的因素環環相扣,可見心理健康絕對是不可或缺的一環。由今天起,請大家多多關注運動員的心理健康吧!

【香港運動醫學及科學學會】

參考文獻:

  1. Association for Applied Sport Psychology (2021, August 17). AASP Statement on the Continuum of Mental Health & Relationship to Performance: A Response to the Conversation Supporting Naomi Osaka and Simone Biles. https://appliedsportpsych.org/
  2. National Collegiate Athletics Association (2021). Your words matter. NCAA Mental Health Educational Resources. https://www.ncaa.org/
  3. Thompson, R. A. & Sherman, R. T. (2021). Managing student-athletes mental health issues. NCAA Mental Health Educational Resources. https://www.ncaa.org/


文:盧綽蘅
香港運動醫學及科學學會運動科學及研究委員會委員 (2020-22年)
香港運動心理學會副主席
香港殘疾人奧委會暨傷殘人士體育協會運動員表現提升小組委員會委員
美國應用運動心理學會註冊顧問(CMPC®)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香港運動醫學及科學學會】 運動員的「心」酸

Posted on

【專訪】周俊樂:最強見習騎師砥礪前行

【體路 X Junior】21歲時,你會在做甚麼?今年21歲的周俊樂(Jerry)沒有選上一般人揀選的大學路,他是上季取得58場頭馬的見習騎師,打破了香港見習騎師單季頭馬紀錄。年紀輕輕就能取得如此佳績,全因他當初選擇了香港賽馬會的「賽事見習學員培訓計劃」。今期《Sportsroad Junior》就請來這位馬壇新星,介紹一下這個計劃及如何成就今天的周俊樂。

或許你與周俊樂(Jerry)都一樣,是從電視上看過賽馬,但那時候並沒有想到自己的事業與馬有關。Jerry在14歲那年首次接觸騎馬:「當時家人想我發掘更多興趣,自己嘗試過很多不同運動,其中覺得騎馬很有挑戰性,於是就去了元朗大棠騎術學校學了一年。」其後,Jerry在家人介紹下參加了「賽事見習學員培訓計劃」(下稱計劃),這便是Jerry成為騎師之路的開端,對騎馬的興趣也在一點一滴在累積。Jerry謂要成為計劃學員,需要對馬有愛心與耐性:「因為每日都要與牠們接觸,喜歡牠們很重要。」

除了騎馬充滿挑戰,想要在香港成為騎師同樣需要過五關斬六將,過程中同樣不斷汰弱留強、難關重重,甚具挑戰。「計劃由最初500幾人參加,到最後篩選剩10幾個人,過程中任何時候都要俾心機爭取,盡自己能力做到最好。」Jerry直言一開始最難適應的是作息時間,天亮前就要起身晨操及到馬房工作。「每朝早3點幾起身,4點幾去馬房,8點前已經要操練5至6隻馬,做完晨操就返宿舍食早餐,再休息一陣。10點半開始要上英文課,下午要做體能訓練及再到馬房工作,晚上9點就要上床睡覺。」這樣日復日的生活與我們大部分都市人都相差很遠,Jerry也花近兩個月時間才能適應。

計劃名為「賽事見習學員培訓計劃」,並非每個學員最終都能夠成為騎師出賽,有些人會去了馬房工作,有些人會成為策騎員,而周俊樂的目標從參加計劃開始就已經十分明確,「參加時,校長(陳念慈)會問未來想做的工作,我想也沒想就寫下了騎師,因為我真的想騎著馬匹在草地上奔跑,感覺好自由。」這個追逐自由的夢想,驅使Jerry願意在刻苦的訓練過程中堅持,保持著鬥心及自信,憑著運動員精神不斷努力。

在計劃中,不少傳奇騎師和練馬師都是Jerry的導師,包括見習騎師學校首席騎術教練高雅志、練馬師姚本輝及徐雨石,當中高雅志是Jerry在受訓過程中給他印象最深刻的導師。「他(高雅志)很嚴格,只要些微做得不好的地方都會指正,當試過不斷嘗試都做不好會很氣餒,甚至曾想過騎師這職業是否不太適合自己,考慮過放棄。」但很老套的一句「嚴師出高徒」,既然選擇了騎師的路,Jerry也不想稍有挫折就放棄,豈不是就選擇半途而廢。堅持下去也就好比人生,過程中必定會經歷高山低谷,只要能夠跨越,就能夠達到更大的成就,就是這個想法讓Jerry表現一天比一天進步。

因為表現出色,Jerry因而獲得出外學藝的機會,「在澳洲受訓的生活日程其實與在香港大致相似,不過體能課會加強,又是自己第一次出外訓練,經歷也很難忘。」Jerry謂即使在外地,運動員的自律都很重要,飲食作息要嚴格控制,每次上場都要盡全力做到最好,不可有半點放棄的心。Jerry的首場出賽經驗,正是在澳洲發生,「第一次上陣就在外地,一開閘的時候腦袋是一片空白,就算賽前做了很多功課準備,出閘的瞬間都是與想像中很不同,衝線的時候有種『這就完了?』的感覺,但慶幸自己有這個經驗。」通過在澳洲受訓期間不斷努力,Jerry的能力備受肯定,在2019年收到見習騎師學校校長陳念慈的一通電話,獲得回港上陣的機會。

Jerry成功把握身邊的每一個機會,上季更以58場頭馬,打破香港見習騎師單季頭馬紀錄,讓外界看到他有當上冠軍級騎師的潛質。

見習騎師學校小檔案

見習騎師學校前身為騎師訓練學校,於1972年成立多年來培育出不少馬壇名人,有些更是現時香港馬壇皆知巷聞的練馬師,包括告東尼、姚本輝、徐雨石、沈集成等。

賽事見習學員培訓計劃

賽事見習學員培訓計劃的課程內容涵蓋騎術、馬房管理、體能訓練、財務管理以及傳統學術科目,資歷獲得香港學術及職業資歷評審局認可,賽事見習學員招募會於每年6月至7月進行,為有志從事賽馬相關工作的年輕人提供學習及實踐的機會。詳情可按此瀏覽。

圖:李子正(部分相片由香港賽馬會提供)
文:彭淬祺
原文刊登於Sportsroad Junior Issue#51

Sportsroad Junior

sportsroadjunior51

Sportsroad Junior》為全港首本月刊學界體育報,創刊號於2016年1月隆重出版,內容涵蓋全港各區學界體育賽事,現時派發據點超過全港200間中、小學。我們正陸續增加免費派發的學校數目,如學校有興趣訂閱本刊,請電郵至 junior@sportsroad.hk,或填寫網上訂閱表格,並留下負責老師、班級數目、所需訂閱數量等資料,我們會盡快回覆及安排,謝謝你對《Sportsroad Junior》的支持。

我們目前亦設有以下公眾派發點:油麻地百老匯電影中心尖沙咀YMCA會員服務部修頓室內場館票務處麥花臣室內場館九龍灣Mega Ice元朗區體育會沙田體育會大埔體育會北區體育會荃灣球星羽毛球專門店,數量有限,派完即止。另外,我們亦有個人訂閱服務,詳情可按此瀏覽。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專訪】周俊樂:最強見習騎師砥礪前行

Posted on

【康文署劍擊賽】何思朗奪冠勉隊友轉全職爭佳績 林衍蕙捱過低潮女佩封后

劍擊,何思朗,林衍蕙

【體路專訊】「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公開劍擊錦標賽」周日(3日)落幕,男子佩劍賽事終由何思朗連挫港隊隊友奪冠,賽後他特別勉勵隊友一同全職訓練、為更大目標而奮鬥;女佩賽事則由林衍蕙封后,早前經歷過低潮期的她盼能乘勇爭取明年杭州亞運資格,並在賽事中爭取佳績。

何思朗
羅浩天
陳智軒
陳卓謙

明年杭州亞運會以世界排名及香港排名決定參賽選手,故一眾劍手均會出戰本地賽事,爭取更佳本地排名以獲亞運資格。男子佩劍賽事由早前出戰全運會的4位港將羅浩天、何思朗、陳卓謙及陳智軒分途闖入4強,當中何思朗以15:6淘汰陳卓謙晉級決賽,陳智軒則在另一場4強賽一劍制勝15:14險勝羅浩天。本地男佩排名第一的何思朗在決賽表現繼續大勇,早段已經拉開差距,最終以15:6擊敗陳智軒奪冠。

陳智軒四強15:14險勝羅浩天
何思朗4強擊敗陳卓謙
何思朗
陳智軒

何思朗早前於全運個人賽32強止步,團體賽亦在16強出局,他指縱有失望,但認為全運的成績激勵自己繼續努力:「當然大家看到張家朗取得奧運冠軍,都會希望在全運衝擊一下,發揮自己。因為知道佩劍在香港劍擊裡面是差一點,所以全運後有更努力練習。」何思朗亦指,現時佩劍排名較高的劍手中僅有他一人接受全職訓練,盼隊友都能轉當全職運動員,一同爭取更佳成績:「如果團隊大一點,對練的質量、對抗性都會更好,希望更多運動員能全職訓練、一同努力,否則佩劍就會一直在港隊中排包尾,我們要爭一口氣。」他以今次賽事的參賽選手為例,男佩賽事僅38人報名,遠低於男花的85人及男重的94人,認為在訓練體制下已流失不少劍手,佩劍劍手相對較少下不利訓練及爭取成績,與花劍及重劍比較下,「我們像剛剛學走路的小朋友,他們卻已經在跑。」

何思朗亦特別引用男花「大師兄」張小倫的一番話:「小倫曾說過『不是看到曙光才努力,而是努力了才見到曙光』,希望佩劍隊也能抱著這個心態。」現時香港排名第一的何思朗大有機會代表香港出戰明年的杭州亞運,他直言期待,盼能衝擊獎牌:「以往『聰仔』(前男佩港將林衍聰)帶著我們取得好成績,希望能夠再上一步,不只是銅牌,而是可以爭取銀牌甚至金牌。希望我們能一同衝擊亞運,甚至之後的奧運。」

女佩冠軍由歐倩瑩及林衍蕙爭奪
歐倩瑩
林衍蕙
朱詠翹8強賽15:14險勝劉穎怡
劉穎怡

女佩方面,早前戰畢全運的歐倩瑩、林衍蕙、馬暤孜及劉穎怡分途出擊,惟馬暤孜及劉穎怡分途於8強止步,歐倩瑩與林衍蕙則分途殺入決賽,最終由林衍蕙以15:11封后,繼2018年後再度奪得本地賽事冠軍。女佩季軍則由朱詠翹及薜雅齊奪得。上月中踏入30歲的林衍蕙賽後以百感交雜形容奪冠感受:「之前的本地比賽已經停在第2、第3名位置一段時間,加上疫情後又沒有比賽,今年在東京奧運資格賽落敗,全運會成績又不是特別好,都有想過自己是否已經打到差不多時候。但這個冠軍又讓自己覺得仍有能力,令自己在低潮中回到上一點。」

林衍蕙

林衍蕙自2010年開始已代表港隊參加亞運會,為兩屆女佩團體賽銅牌得主,現時香港排名第2的她盼明年能夠首度參戰亞運個人賽:「希望能夠打到個人賽之外還能夠衝擊獎牌,始終自己在2018年亞錦賽曾取得銅牌,亞運參賽人數較少下競爭會小一點,有機會讓我可以再衝一衝。」提及女佩多了後起之秀一同競爭,林衍蕙指屬好事,盼能助小將成長之餘自己亦能借此機會進步。

圖、文:何子淵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康文署劍擊賽】何思朗奪冠勉隊友轉全職爭佳績 林衍蕙捱過低潮女佩封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