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ed on

【香港運動醫學及科學學會】 運動員的「心」酸

【體路專欄】數月前,日本網球運動員大坂直美以抑鬱及社交焦慮症為由,拒絕接受法國網球公開賽訪問而被罰款;東京奧運期間,美國體操運動員拜爾斯因心理健康理由退出東奧團體及個人全能賽;本地乒乓球運動員麥子詠表示希望更多人關注運動員的心理健康,以及游泳運動員何詩蓓提及「心理質素佔比賽表現的八成」等等。以上種種例子,也是圍繞一眾頂尖運動員的心理健康議題,情況值得關注。

到底運動員心理「出現問題」,與心態「未能調整」是否一樣?心理出現問題時,身邊的人可以怎樣提供協助呢?筆者會在本文介紹運動員會遇到的心理健康問題,以及簡述運動心理學家的角色和支援。

心理健康重要嗎?

在華人社會裡,生理健康往往較心理健康更受重視。然而,心理和生理健康兩者是互相影響的,換言之,當身體出現問題時,心理或情緒都會受到影響。相反地,心理或情緒上出現問題時,也會影響身體。所以,心理和生理健康對整體健康而言同樣重要,缺一不可,「身」和「心」不能分開。

心理健康光譜

美國大學生體育協會(National Collegiate Athletics Association)於今年發表文章,特別提到心理健康屬於運動員健康一部分(NCAA, 2021)。就大坂直美事件,美國應用運動心理學會(Association for Applied Sport Psychology, USA)亦於今年8月推出心理健康光譜 (圖一),藉此關注運動員的心理表現(Mental performance)和心理健康(Mental health)在追求卓越運動表現方面的作用。

心理健康光譜(Mental Health Continuum)
(資料來源: Association for Applied Sport Psychology, USA)

紅色箭嘴範圍:患有精神疾病的運動員(Athletes on the mental illness continuum)會受不同程度的精神問題困擾而無法應付日常生活,當中較常見的包括抑鬱症、焦慮症等等。經診斷後,運動員或有需要接受臨床治療。

綠色箭嘴範圍:經歷不同日常心理障礙的運動員(Athletes on the mental wellness continuum)一般有能力應付日常生活,只是未能克服運動場內外的各種壓力,例如比賽帶來的壓力、動力、焦慮,或是生活上的壓力引致比賽失準等。運動員可以透過運動心理學的訓練提升臨場表現及好好生活,使各個層面的表現可以有更好的發展。

在心理健康光譜下不同位置,都會影響著運動員的健康(黑色箭嘴)和運動表現(藍色箭嘴)。運動員隨著不同情況的變化,包括狀況改善或惡化,都會改變其在光譜中的位置。值得注意的是,即使一個運動員沒有精神問題,也不等於他心理健康。

運動心理學家的角色

    1. 了解運動員的整體心理狀況

運動心理學家的主要職責固然是幫助運動員克服心理障礙和提高運動水平,但其工作絕非如此單一的。除了關注運動員的臨場狀態,運動心理學家亦會透過各個心理學理論模型,從多方面了解及認識他們運動表現以外的資訊,包括:

  • 運動相關資訊(包括運動員技術、成績、教練教學模式及訓練方案)
  • 運動員的思維模式和處事方式
  • 運動員在運動範疇以外的多重身份(如兒子、學生等身份)
  • 運動員的人際關係(如他們的社交網絡及社交媒體上的互動、朋友)
  • 運動員的週邊環境(如家長、教練、體育總會規例和政策)

以上的資訊有助運動心理學家全面評估運動員的運動表現問題成因,從而對症下藥。此外,大部分運動心理學家亦會為運動員進行篩選測試,如發現有機會患上精神疾病的情況,就會轉介到臨床心理學家或精神科醫生進行詳細評估及診斷。

運動心理學家需要了解運動員在運動表現以外的資訊。
  1. 引導運動員找出根本問題

運動心理學家不會為運動員提供建議,反而會透過提出不同問題引導運動員了解自己, 並一起找出問題所在,例如一位網球運動員表示比賽表現遜於預期(Underperform),使他每次出場前都非常緊張,無法專注比賽過程。運動心理學家會引導運動員舉出不同的例子敘述情況,分享其比賽動機和自我認同感等等。

另外,有些運動員表示會在不同環境下(包括學校和家庭) 經常出現「上層比較」(Upward comparison)的思維模式。上層比較是指運動員因渴望進步,於是經常與比自己優越的人作比較,因而造成壓力,令其自我評價降低。在這情況下,運動心理學家便需要重點處理由上層比較帶來的後果,當中包括了解運動員的思維模式,深入分析上層比較帶給該運動員的作用。如果運動員透露他不想讓父母失望、對賽果過度在乎而出現焦慮的話,可能就要深入了解運動員與父母關係及其意願,才能改善比賽緊張的表層問題。

常見的心理症狀

下表只列出運動員較常見的心理症狀,並非一個全面或詳盡的症狀清單。如發現出現以下症狀越多,表示運動員可能已踏入心理健康光譜的紅色範圍(見上圖一),需要尋求合資格運動心理學家作進一步評估。

行為症狀 .不負責任
.挑釁行為
.運動或學業表現顯著下降
.濫用藥物
認知症狀 .有自殺念頭
.不集中
.困惑 / 難以做出決定
.黑即白的想法 (如輸掉比賽,代表人生切底失敗等)
.消極的自我對話
情緒/心理症狀 .感覺失控
.情緒波動
.過份擔心 / 恐懼
.激動 / 煩躁
.自卑感重
.缺乏動力
身體症狀 .睡眠困難
.食慾或體重有明顯變化
.顫抖
.疲勞、疲倦、虛弱
.腸胃不適、頭痛

列表一:運動員較常見的心理症狀(資料來源: National Collegiate Athletics Association)

運動團隊可以怎樣幫助運動員?

  1. 識別症狀:留意運動員行為、認知、情緒及身體症狀(參看列表一)
  2. 轉介:如有需,可轉介給運動心理學家,建議不要自行作出評估和診斷,也不要鼓勵運動員自我審查。
  3. 消除污名:小心使用任何跟心理健康相關的字眼,例如不應把運動員形容為「精神錯亂」、「精神病患者」、「心理有問題」或「怪人」等等,而應使用較客觀中性的字眼,例如「患有精神疾病」、「心理健康出現了狀況」、「心態上調整中或自我探索中」等等。
  4. 尊重心理健康的議題:如運動員跟你討論心理健康狀況,建議用心聆聽,盡量不要打斷運動員的話。如怕自己「講多錯多」,可直接承認自己對這方面認識不足,並協助他與合資格的運動心理學家聯繫。
  5. 保持非判斷的態度:不要漠視他們當刻的想法和感覺,就算運動員跟你意見或觀念不同,態度都要保持中立。
  6. 尊重運動員私隱:所有與運動員和運動心理學家的對話均需保密。

一個運動員的成功,往往取決於其生理、心理、營養、教練、家庭和社會等因素。這眾多的因素環環相扣,可見心理健康絕對是不可或缺的一環。由今天起,請大家多多關注運動員的心理健康吧!

【香港運動醫學及科學學會】

參考文獻:

  1. Association for Applied Sport Psychology (2021, August 17). AASP Statement on the Continuum of Mental Health & Relationship to Performance: A Response to the Conversation Supporting Naomi Osaka and Simone Biles. https://appliedsportpsych.org/
  2. National Collegiate Athletics Association (2021). Your words matter. NCAA Mental Health Educational Resources. https://www.ncaa.org/
  3. Thompson, R. A. & Sherman, R. T. (2021). Managing student-athletes mental health issues. NCAA Mental Health Educational Resources. https://www.ncaa.org/


文:盧綽蘅
香港運動醫學及科學學會運動科學及研究委員會委員 (2020-22年)
香港運動心理學會副主席
香港殘疾人奧委會暨傷殘人士體育協會運動員表現提升小組委員會委員
美國應用運動心理學會註冊顧問(CMPC®)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香港運動醫學及科學學會】 運動員的「心」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