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ed on

【東京奧運】IOC倡性別平等 鼓勵代表團派一男一女開幕禮旗手

游泳女將歐鎧淳2016年擔任里約奧運開幕式香港代表團旗手。(圖:體路資料庫)

【體路專訊】為進一步實踐男、女平等理念和目標,國際奧委會(IOC)主席巴赫(Thomas Bach)周三(4日)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IOC允許並鼓勵各參加東京奧運會的國家或地區代表團,派出一男一女運動員擔任開幕禮持旗手。

IOC早在2014年通過的2020改革議程中,性別平等成為重要議題,並把男女選手比率各佔50%列為終極目標。根據資料顯示,1900年只有22名女性運動員參加巴黎奧運會,直至20018年青年奧運會達成男、女各半參賽者的新里程。2012年倫敦奧運上,參賽女子選手約佔44%,當中不少國家或地區如沙特阿拉伯、汶萊及卡塔爾,均歷史性首次派出女將征戰。4年後的里約奧運,女子運動員參賽率微升至45%至46%之間。

隨著東京奧運新增5個項目包括棒球/壘球、衝浪、空手道、滑板、運動攀登,加上混合項目由里奧的9項增至18項,今屆總參賽人數(11090人)雖然減少了148人,但女將卻佔48.8%,增幅超過2.9%,也是奧運史上最多女性運動員參與的一屆,無疑踏前性別平等重要一大步, 2024年巴黎奧運可望達到「50、50」的目標。

與此同時,希臘奧委會委任里約奧運會射擊金牌得主高拉卡琪(Anna Korakaki)成為今屆奧運第一棒火炬手,這亦是史上首次由女性完成這項重要任務,大大提高女性在國際體壇地位。

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昨日強調,IOC一直追求性別平等,今夏奧運開幕禮,每個代表團可以派出男、女各一名運動員持旗進場。東京奧運於7月24日(星期五)晚上在東京新國立競技場舉行開幕禮。

翻開香港奧運歷史,開幕禮持旗手可說「重女輕男」,過去6屆賽事中就有5位「女旗手」,包括1996年阿特蘭大奧運的陳秀英(田徑)、2000年悉尼奧運的吳家樂(賽艇)、2004年雅典奧運的蔡曉慧(游泳)、2012年倫敦奧運的李慧詩(單車)及2016年里約奧運的歐鎧淳(游泳)。至於2008年北京奧運的前「亞洲車神」黃金寶則是24年來唯一的香港奧運開幕禮男旗手。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東京奧運】IOC倡性別平等 鼓勵代表團派一男一女開幕禮旗手

Posted on

符歡陳睿琳榮膺傑青運動員年度大獎

運燃基金傑出青少年運動員選舉,符歡
符歡

【體路專訊】運動燃希望基金(運燃基金)傑出青少年運動員選舉今天宣佈,2019年第4季得獎名單及揭曉三個年度榮譽大獎得主,美式桌球小將符歡榮膺全年最傑出青少年運動員,智障人士游泳女將陳睿琳則奪得全年最佳青少年運動員。

回顧2019年,多名青少年運動員於國際賽事屢創佳績,當中以14歲的符歡(桌球)成績最為突出,成為繼2015年張家瑋、2017年卡比多羅比後第三位獲得年度大獎的桌球運動員。符歡於去年世界青少年美式桌球錦標賽男子少年組U17賽事中奪得一面銀牌。他得悉榮獲年度大獎後,感謝教練和師兄一直以來的支持,並計劃與他們一起吃飯慶祝。他又表示希望在青少年生涯完結前能奪得全國、亞洲及世界青少年冠軍,長遠更盼望成為世界冠軍,為港爭光。

運燃基金傑出青少年運動員選舉,陳睿琳
陳睿琳

至於連續四季獲選為「傑出青少年運動員」的陳睿琳(智障人士游泳)則獲頒為全年最佳青少年運動員。陳睿琳去年在國際賽事勇奪多項錦標,不單在2019 INAS 環球運動會贏得S14級女子50米蝶式及S14級女子200米蝶式兩面金牌,並於世界殘疾人游泳錦標賽奪得S14 級100米蝶泳銅牌,同時打破亞洲紀錄,成績驕人。她表示今年會出戰更多海外賽事,希望藉此提高世界排名,力爭東京2020殘疾人奧運會的入場券。

香港智障人士體育協會在過去一年提名多達八名運動員參與選舉,當中所有被提名的運動員均獲頒獎項,因而獲頒全年最積極參與體育總會獎。

至於第四季度共有11位青少年運動員獲頒「傑出青少年運動員」殊榮,分別來自9個運動項目,包括:鄭善恩及吳英倫(羽毛球)、卡比多羅比及符歡(桌球)、李思穎(單車)、余家寶(小型賽車)、周曉柔(滑冰)、Sebastian Nothhaft(網球)、潘逸(乒乓球)、陳睿琳(智障人士游泳)以及王婷莛(智障人士乒乓球)。

運燃基金傑出青少年運動員選舉,李思穎
李思穎
運燃基金傑出青少年運動員選舉,卡比多羅比
卡比多羅比

單車運動員李思穎去年首次參與亞洲場地單車錦標賽成人組別賽事,在女子全能賽一舉摘銅,表現卓越。即將應考公開試的李思穎表示不會因準備考試而影響訓練,將積極參賽,爭取更好的表現,以兩年後亞洲運動會獎牌為目標。

與符歡同樣出戰世界青少年美式桌球錦標賽的卡比多羅比於男子少年組U19摘銅,並憑此佳績第七度榮獲「傑出青少年運動員」殊榮。得悉符歡視自己為榜樣,卡比多羅比表示:「師弟是一個充滿天份的運動員,我很高興能成為他的奮鬥目標。我會繼續努力爭取佳績,希望將來可鼓勵更多年青人參與桌球運動。」正式告別少年組別生涯,卡比多羅比表示將加倍努力練習,爭取更好成績。

羽毛球運動員鄭善恩及吳英倫於韓國青少年挑戰賽表現出色,分別奪得女子單打U17金牌及男子單打U17銀牌。吳英倫其後於2019 亞洲青少年錦標賽再下一城,奪得男子單打U17銀牌。鄭善恩表示接下來會加強體能及技術訓練,期望在未來的比賽再接再厲,爭取佳績;首度獲選為「傑出青少年運動員」的吳英倫則以2022青年奧林匹克運動會男子單打4強為目標,現正全心投入訓練,期望為港爭光。他又計劃將來轉為全職運動員,全力爭取佳績。

吳英倫,運燃基金傑出青少年運動員選舉
吳英倫
周曉柔,運燃基金傑出青少年運動員選舉
周曉柔

滑冰運動員周曉柔於2019 亞洲公開花樣滑冰錦標賽女子青年組奪得一面銅牌。自6歲開始接觸滑冰,周曉柔表示視李慧詩為奮鬥目標,希望學習她永不放棄、薪火相傳的精神,成為一名出色的滑冰運動員。

此外,大會向5位運動員頒發優異證書,包括馬學謙及梁子(體育舞蹈)、王智軒(拯溺)以及陳頌賢和李子晴(跆拳道),表揚他們在這季度的傑出表現。劉穎彤(拯溺)、程睿(小型賽車)、沈絲晴(氣功)以及鍾泇柔和何紫荾(壁球)則獲頒贈嘉許狀,鼓勵他們繼續努力,在運動場上爭取佳績。

資料來源:香港體育學院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符歡陳睿琳榮膺傑青運動員年度大獎

Posted on

【集體回憶】1964年東京奧運 香港颱風下首次傳遞聖火寫歷史

Photo Credit : Olympic.org

【體路資訊】2020東京奧運會將於今年7月24日至8月9日舉行,這亦是日本首都繼1964年、睽違56年後再次主辦夏季奧運。翻開史冊,香港在1964東奧不僅派出一支包括39名運動員的代表團參賽,更被首次選中成為亞洲其中一個傳遞聖火的城市。

1964年日本成為首個舉辦奧運的亞洲國家,當年港協暨奧委會(SF&OC)和政府一起擔當聖火傳遞的重任,挑選出8位運動員擔任在港傳遞聖火的火炬手,他們包括F.X.Monteiro(游泳)、Lionel H. Guterres(曲棍球)、P.M.Mike Field(田徑)、William Hill(田徑)、Reginald Dos Remedios(射擊)、John M. Park(賽艇)、張乾文(游泳)、Peter A Rull(射擊)、R. Alan Stevens(賽艇)、郭錦雄(游泳)、Patrick Gardner(曲棍球)、羅漢北(拳擊)、朱明(田徑)、陸經緯(游泳)及蘇錦棠(田徑)。

Photo Credit : Olympic.org / Getty

根據前港協暨奧委會秘書長彭冲著作《走過香港奧運路》內記載,該屆奧運聖火由希臘雅典至東京,全程經過12個城市,香港是其中之一。1964年9月4日傍晚,聖火由日本航空專機富士號從菲律賓馬尼拉傳送至香港,日本駐港領事Kinya Nileski把火種交予時任港協暨奧委會會長沙理士,第一天聖火傳遞由啟德機場起步,游泳選手F.X.Monteiro從沙理士手中接過火炬,在12名單車手護航下出發,再由4位奧運代表Lionel H. Guterres(曲棍球)、P.M.Mike Field(田徑)、William Hill(田徑)、Reginald Dos Remedios(射擊)接力傳送,途經土瓜灣、漆咸道至尖沙嘴九龍公眾碼頭,Reginald Dos Remedios交棒予沙理士,燃點熊熊奧運聖火,之後再於港九地區繼續傳送,據報當日有贏20,000人冒著颱風和暴雨沿途圍觀觀。港府為紀念此歷史時刻,亦把啟德機場附近一段新道路和一個公園,分別命名為「世運道」及「世運公園」。

聖火原定在只港停留一晚便送住台北,但因9月5日清晨高掛10號風球,最終送別聖火儀式延至9月6日早上11時20分舉行,仍吸引數千人圍觀。香港順利完成此極具意義的奧運聖火傳送,也成功向香港市民傳達了奧林匹克精神。

當年香港派出39名運動員參加1964年10月10至24日舉行的第18屆東京奧運會,角逐項目包括田徑、拳擊、曲棍球、射擊及單車等。這亦是香港開埠以來人數最龐大的一支奧運代表團。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集體回憶】1964年東京奧運 香港颱風下首次傳遞聖火寫歷史

Posted on

運動心理學淺談(28):殘疾運動心理研究的變化

2020東京殘疾人奧運,IWAS輪椅劍擊世界盃,輪椅劍擊,余翠怡
(Photo credit:IWAS Wheelchair Fencing)

【體路專欄】上月,筆者因工作安排,跟隨輪椅劍擊隊,出戰其中一站世界杯。這是我第一次跟該隊合作,亦是第一次臨場支援殘疾運動員,對我是一次新嘗試及學習。雖然工作上接觸劍撃運動多年,但輪椅劍撃著實有其獨特之處。對運動員心理的要求,亦有所不同。比賽過程尚算順利,教練及運動員的提點及配合,亦加速我對該項目的了解。

2020東京殘疾人奧運,IWAS輪椅劍擊世界盃,輪椅劍擊,余翠怡
余翠怡(左二)早前在IWAS輪椅劍擊世界盃女子A級花劍個人賽贏得金牌。(Photo credit:IWAS Wheelchair Fencing)

由於是次合作原故,我近日查閱了有關殘疾運動員及其不同項目的運動心理研究。我留意到研究方向及數量,隨著殘疾人奧運會的水平日益提昇,而有所變化。過往有關殘疾運動的心理研究較少,而且大多側重於鍛鍊及健康心理學(Exercise psychology & health psychology)的範疇。如:殘疾人士參與運動對其身心發展及投入社區或重建自我的幫助(綜述可見 Smith, Perrier, & Martin, 2016)。Jeffery Martin 多年來一直關注殘疾運動員在高水平競技運動中的表現及其心理質素(e.g., Martin, 2015)。他在一些初期研究中提到殘疾運動員就運動心理技能的應用(e.g., 自我談話、表像及壓力處理。及後,Lim, Jang, O’Sullivan & Oh(2018)在參與殘奧的輪椅乒乓球手及Esatbeyoglu & Campbell(2018)在三百多名排球及足球(i.e., sitting volleyball & amputee soccer)的研究中,分別了解到運動心理技能訓練,包括目標設訂,表像,放鬆及自我談話)對運動員的幫助。他們更提到水平越高的運動員對心理技能的掌握及應用量越高。Hanrahan(2015)按著其多年的經驗,作了很多在指導殘疾運動員有關運動心理技能訓練時的建議。如:自我暗示放鬆(Autogenic relaxation)對於患有大腦麻痺(Cerebral palsy)的運動員比肌肉漸進式放鬆(Progressive muscular relaxation)有效。鼓勵運動員在表像訓練時,儘量按著該運動員的實際身體條件來進行,包括一切比賽時所用的付助工具。此外,不要忘記高效能的表像本是多感觀的,所以心理學家可以鼓勵及指導視障及或聽障運動員,善用其健全的感觀進行表像訓練。

2020東京殘疾人奧運,IWAS輪椅劍擊世界盃,輪椅劍擊,余翠怡
(相片由余翠怡提供)

另外,Martin(2015)提到殘疾運動員一般來說較常遇到以下情況。運動心理學家及教練可以早作安排及或以行為程序(performance routine)訓練,為此作好準備。有統計數字提到殘疾運動員傷患較多(Faher & Lexell, 2014),訓練時間或會因治療而較受影響。殘疾運動員需要就其身體功能及殘疾情況經過分類。有部份項目可能在比賽前進行分類。分類過程中,運動員是被動地接受工作人員檢查。若運動員不如所料地,被分類為較高功能的組別,該運動員或會感到沮喪及失望。他亦會因為將要面對一班身體條件較好的對手,而感到緊張。雖然誤判的情況好少發生,但運動員有此擔心,而感到壓力,可想而知。我留意到由於行動不便及輔助工具較多,殘疾運動員一般都要安排較長時間來回場館。間接使得運動員在比賽前,甚至中段會有較長的等待時間。心理學家及教練可因應個別運動員的喜好,設計一些集中及放鬆練習(e.g., 提示語句),從而減少他們因等待比賽開始而分心或感到壓力。

2020東京殘疾人奧運,IWAS輪椅劍擊世界盃,輪椅劍擊,余翠怡
(Photo credit:IWAS Wheelchair Fencing)

在是次輪椅劍擊的比賽中,我見識到各國劍手包括我們港隊的精湛發揮。在各有不同的身體條件限制下,他們視為挑戰地,利用各自有的相對優勢,在戰技術上較量。雖然看似他們的運動生涯較長,經典對決時有發生,但在年輕的劍手不斷湧現下,每一個獎牌都十分難得。在此,筆者祝願香港運動員在今年的東京殘奧會成績超卓,大放異彩!

主要參考資料:
Esatbeyoglu, F., & Campbell, M. (2018). Mental skill usage of athletes with physical disabilities. Turkish Journal of Sport and Exercise, 20(1), 27-37.

Hanrahan, S. J., (2015). Psychological skills training for athletes with disabilities. Australian Psychologist, 50, 102-105.

Lim, T. H., Jang, C. Y., O’Sullivan, D., & Oh H. (2018). Applications of psychological skills training for Paralympic table tennis athletes, Journal of Exercise Rehabilitation, 14(3), 367-374.

Martin, J. J. (2015). Determinants of elite disability sport performance. Kinesiology Review, 4, 91-98.

Smith, B., Perrier, M-J., & Martin, J. J., (2016). Disability sport: A partial overview and some thoughts about the future. In R. J. Schinke, K. R. McGannon, & B. Smith (Eds.), Routledge International Handbook of Sport Psychology (pp. 296-303). Oxon: Routledge.

延伸閱讀:
早年,來至澳洲昆士蘭大學的Dr. Hanrahan亦曾到香港體育學院作有關運動心理在殘疾運動員的應用。是次分享的內容仍能在體院的網頁中找到,有興趣的朋友可細閱參考。https://www.hksi.org.hk/courses-events/conferences-seminars/elite-training-seminar-series/practical-considerations-when-working-with-athletes-with-physical-disabilities


文::李軒宇博士
香港運動心理學會(HKSSEP)主席
應用心理學博士運動心理)
澳洲(AHPRA)及香港心理學會(HKPS)註冊心理學家

香港運動心理學會(HKSSEP)作為本地唯一的專業學會,致力推廣具科學論証的運動心理知識及結合應用經驗,亦希望成為學術及前線同行的溝通平台,共同發展運動心理專業。HKSSEP由在本地大學中從事科研的運動心理學學者,及在不同前線機構(如香港體育學院等)的運動心理專家成立及主理。今後我們希望透過體路的平台,繼續跟廣大讀者交流,歡迎在我們的Facebook專頁留言。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運動心理學淺談(28):殘疾運動心理研究的變化

Posted on

【禁藥風波】國際泳聯:或褫奪孫楊兩面世錦賽金牌

孫楊(圖:體路資料庫)

【體路專訊】中國游泳代表孫楊因為在2018年的一次場外突擊藥檢中拒絕配合藥檢人員,並涉嫌打爛血液樣本而鬧出的禁藥風波,早前被體育仲裁法庭(CAS)判處最高刑罰的8年停賽。儘管孫楊現時仍然有權上訴,惟過去一直被其他泳手指責偏坦孫楊的國際泳聯(FINA)開始「改口風」,FINA副主席鄧恩(Matt Dunn)透露,不排除會褫奪該名中國泳手兩面在2019年世界錦標賽贏得的金牌。

(圖:體路資料庫)

CAS在2月底公布嚴懲孫楊停賽8年時,曾表示不會褫奪其在2019年韓國光州世錦賽所贏得兩面金牌(200米自由泳、400米自由泳)。惟多位世界級泳手,當中包括南非的拿高斯(Chad Le Clos),以及澳洲游泳教練相關組織先後發聲,要求FINA推翻CAS的決定。

對於國際泳壇的訴求,FINA副主席鄧恩表示:「相信國際泳聯會考慮褫奪孫楊在2019世錦賽贏得的獎牌」,但他強調,一切會在孫楊向瑞士聯邦最高法院提出上訴的程序完結後才會有決定。孫楊被判停賽8年,非但令他極可能錯過今年7月展開的2020東京奧運,更令這位現年28歲泳手的生涯面臨終結。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禁藥風波】國際泳聯:或褫奪孫楊兩面世錦賽金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