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ed on

【香港足夢・鍾貝琪】衝出粉嶺圍板 獨闖英倫尋夢

【體路專訪】香港,一個千多平方公里的石屎森林,容納了近800萬人,也蘊藏著近800萬個夢想。為香港在綠草場上灑熱血,是葉鴻輝、陳晉一、鍾貝琪、馬澤純、李樂謙、高栢齡,和所有足球員的夢想。但在球場以外,他們與大家同樣在獅子山下18區奮鬥。英雄總從無處來,是他也是你和我;他們的故事,也是你我的故事。

粉嶺,古稱「粉壁嶺」。相傳附近鄉民在天旱時會到壁前求雨,因有求必應而漸被稱為「靈山」。「靈山」之南有另一山稱為「畫眉」,90年代初落成的華明邨正是得名自其諧音。這條曾經寫下公屋呎價之冠的屋邨,連邨內球場亦與別不同,寸金尺土下只能興建圍板5人場。「圍板場有一個好處,就是當人數不足或隊友不在場的話,你仍然可以利用圍牆做配合,又或者做到一些傳接球練習。」小學年代的鍾貝琪,就是如此磨練自己的球技。

千禧年代末的香港,莫說是女子足球,就連男足的關注程度亦遠不及其他熱門運動。但極其好動的鍾貝琪,卻被學校的女子足球隊吸引,之後就與鄰居同學在華明邨的圍板場內不怕跌傷,用雙腿創造她的理想,「有時候會踢到『損手爛腳』,或者要家人打電話來催迫我回家才肯走。回家後又會被罵,會說不讓我再踢球、足球不適合我等等。」只是性格有點百厭的她沒有因此而放棄,更拾級而上、由粉嶺踢到石門,16歲時更曾到德國慕尼黑受訓。

想用在球會學到的東西去幫助港隊、更想去贏,也想得更遠。

19歲生日後不久,鍾貝琪入選全運會預賽的女足大軍名單,首次以「大港腳」身分披起紅色球衣。「因為我當時是最年輕的一個,所以就很緊張、很怕做錯事或做得不好,就算很多師姐都早已認識也怕被罵。」正因為香港是鍾貝琪的舒適圈,也是她的成長地,每次有機會為港隊上陣時也份外肉緊,「因為不是每個人都有代表香港的機會,所以自己真的很榮幸和開心,會更想用在球會學到的東西去幫助港隊、更想去贏,也想得更遠。」

想得更遠,自然去得更遠。鍾貝琪去年遠赴9000多公里以外的蘇格蘭,加盟當地的次級聯賽球會追夢。走出舒適圈並不容易,要離開一直無微不至照顧自己的婆婆、姨姨和媽媽更是難上加難。「媽媽是聾啞人士,有時候不太方便照顧我,所以平日都是由婆婆照顧較多。以前每次練習後,婆婆都會煮好飯等我回來,是一個窩心的後盾。」由小時候對她踢足球有微言,到近年態度明顯轉變,更放手讓她獨闖異地,家人的支持成為鍾貝琪其中一大推動力,「就算是未去外國之前,我一有比賽就會叫她們來看,她們也非常支持我。可能是因為開始見到我有些成績,性格上又有轉變、變得更獨立,態度便慢慢地不同了。」

以前每次練習後,婆婆都會煮好飯等我回來,是一個窩心的後盾。

一生中的確未試過這麼長時間不能踢波,是非常不同的感覺。

只是如今一切夢想或回憶都要寫上逗號,因為疫情一度令球壇停擺,鍾貝琪自4月回港至今仍未返回蘇格蘭,球隊更在開季前夕有球員確診,「如果我當初沒有回來,分分鐘到這刻都未有工作,變相經濟負擔很大,加上當時預計10月才會開始訓練,5個月不能練習真的很誇張。」蘇超乙並非職業聯賽,球員在比賽以外均需另找工作幫補生活費,於是「滯留」在港的她這半年除了盡量保持訓練之外,也努力工作做好金錢上的準備。「一生中的確未試過這麼長時間不能踢波,是非常不同的感覺。」只是歲月不等人,為了繼續進步,鍾貝琪也盤算好暫時先在香港出戰女子聯賽,待疫情再好轉時回到蘇格蘭,準備再次投入她的足球工作假期。

為興趣堅持到底,為夢想獨闖未知路,這是鍾貝琪的香港故事。

圖:Brian Ching
文:麥景智

原文節錄刊登於Sportsroad Junior Issue#46

Sportsroad Junior

Sportsroad Junior》為全港首本月刊學界體育報,創刊號於2016年1月隆重出版,內容涵蓋全港各區學界體育賽事,現時派發據點超過全港200間中、小學。我們正陸續增加免費派發的學校數目,如學校有興趣訂閱本刊,請電郵至 junior@sportsroad.hk,或填寫網上訂閱表格,並留下負責老師、班級數目、所需訂閱數量等資料,我們會盡快回覆及安排,謝謝你對《Sportsroad Junior》的支持。

我們目前亦設有以下公眾派發點:油麻地Kubrick書店尖沙咀YMCA會員服務部修頓室內場館票務處麥花臣室內場館九龍灣Mega Ice元朗區體育會沙田體育會大埔體育會北區體育會荃灣球星羽毛球專門店,數量有限,派完即止。另外,我們亦有個人訂閱服務,詳情可按此瀏覽。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香港足夢・鍾貝琪】衝出粉嶺圍板 獨闖英倫尋夢

Posted on

【華倫西亞馬拉松】肯雅「氣袋」刷新半馬世績 前4名齊闖58分大關

Kibiwott Kandie,華倫西亞馬拉松,馬拉松
肯雅跑手Kibiwott Kandie大幅度打破世界紀錄。(Photo : adidas running twitter)

【體路專訊】24歲肯雅長跑新星Kibiwott Kandie周日(6日)在華倫西亞馬拉松賽大放異彩,跑出57分32秒奪冠,一舉打破男子半馬拉松世界紀錄,把舊績大幅進前29秒之多,並報回10月世界錦標賽敗辱。

2020年華倫西亞馬拉松賽是世界田徑總會(World Athletic)白金級賽事,分別設有全馬及半馬比賽。當中男子半馬共有33名跑手參加,2人未能完成,最終來自肯雅的Kibiwott Kandie憑「弗爆」狀態,以57分32秒率先衝線,以5秒之差擊敗干烏達小將Jacob Kiplimo奪冠,同時大幅度刷新同胞Geoffrey Kamworor去年寫下的58分01秒世界紀錄。

Kibiwott Kandie,華倫西亞馬拉松,馬拉松
男子半馬前4名跑手均闖入58分大關。

Kibiwott Kandie 10月在波蘭半馬世錦賽以58分54秒不敵跑出58分49秒的Jacob Kiplimo之後,屈居亞軍,今仗跑出新世界紀錄封王,可說是完美復仇。值得一提,獲得第3及4名跑手也闖進58分大關,兩人是同樣來自肯雅的Rhonex Kipruto(57分49秒)及Alexander Mutiso(57分59秒)。

女子半馬拉松方面,埃塞俄比亞的Genzebe Dibaba以1小時05分18秒封后。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華倫西亞馬拉松】肯雅「氣袋」刷新半馬世績 前4名齊闖58分大關

Posted on

澳門馬拉松加強防疫措施 中國跑手封王稱后

澳門國際馬拉松,馬拉松

【體路專訊】「2020 銀河娛樂澳門國際馬拉松」今日(6日)順利舉行,中國跑手包辦男、女子組冠軍,董國建及張德順封至稱后,銀河娛樂則連續 16 年摘下馬拉松團體盃。

澳門國際馬拉松,馬拉松

「澳門國際馬拉松」今年踏入第 39 屆,在防疫常態化下,報名情況反應依然熱烈,名額迅速額滿。賽會同時做足防疫措施,所有參賽者須於出賽前進行並通過核酸測試,進場前亦需接受體温檢測及出示「澳門健康碼」方可參賽,此外,所有觀眾及工作人員亦需配戴口罩及遵守其他相關防疫守則。

澳門國際馬拉松,馬拉松
董國建
澳門國際馬拉松,馬拉松
張德順

今年賽事設有馬拉松、半程馬拉松及迷你馬拉松,路線途經多個著名景點,包括「澳門銀河™」、嘉樂庇總督大橋、西灣大橋及世遺景點媽閣廟等,讓參者享受賽事樂趣之餘,亦能沿途欣賞澳門迷人景致,感受澳門的多元魅力。最終來自中國的董國建以2小時12分59秒奪得男子全馬冠軍,女子組則由中國的張德順以2小時28分43秒掄元。

資料來源:公關提供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澳門馬拉松加強防疫措施 中國跑手封王稱后

Posted on

香港手球代表謝永輝網誌:被偷走的這兩年

香港運動員網誌,手球,謝永輝
(Photo Credits:Click Images)

【運動員網誌】「下半季的聯賽大家加油,記得要拎個聯賽冠軍。」我出發到法國前在最後一場聯賽跟隊友說。一年後,我從巴黎回來,那一年的聯賽還未結束,差一點我就可以相隔一年後再繼續出戰同一個賽季。

這一年多的時間,大部分體育賽事取消,我替所有運動員感到可惜,尤其是學生運動員。學生身份結束,可能自始要步入社會大學,再不會有機會全情投入瘋狂訓練,或者由學界的冠軍人馬,成為一個大專賽的「菜鳥」。原本自己已經累積兩年被師兄屠宰的經驗,心在想終於可以在比賽中屠殺對手,就像當日師兄對自己一樣,可是,這個讓自己發光發熱的舞台突然消失了,之前一直付出的血汗、努力和等待都付諸流水。

即使我已畢業多年,但以往每年的學界精英賽、大專賽情景還瀝瀝在目。那一年對手是銀河鑑隊、那一年陣容潰不成軍卻成為冠軍、那一年絕殺對手,那一年被對手絕殺……這些畫面,在與隊友相聚,茶餘飯後都一定會在回味,大家必定會記得那一刻。當學生時可以全情投入訓練,可能為的只是對自己的一個承諾,之後一直向著目標進發。

香港運動員網誌,手球,謝永輝
(Photo Credits:Click Images)
香港運動員網誌,手球,謝永輝
(Photo Credits:Click Images)

學界賽,大專賽取消,對學生運動員來說是一個悲慘的消息。去年已經腰斬了,今年本來初見曙光,突然第四波疫情殺到,本年度賽事能否成事又有未知之數。原本一星期練六天,現在多了六晚的空餘時光,空虛無比。發現一直在抱怨訓練辛苦,不想訓練,現在卻想念每晚在球場的時光。今年目標又變得遙遙無期,可能上年的某場比賽已經是最後一次用學生身份比賽了,就像運動員身份突然被中止了。

兩年時間,是中學的三分一時間,是大學的一半時間,是一半的奧運會周期,不論在那個階段,都是最深刻的,不知不覺被偷空了這兩年的回憶。發現就算怎樣發力去想,都回想不起這兩年在球場上的畫面,都是一些斷斷續續,糢糢糊糊的片段,失了焦一樣。

甚至有些運動員孤注一擲,不理後果,調整身體至最佳狀態去出戰最後一次奧運,為了不讓人生留下遺憾。但最後千算萬算,奧運延期了,整個計劃打亂了,一年後要再次挑戰自己的最佳狀態,到底繼續堅持,還是被打敗?到底還有沒有下一次?

這些日子,一年也嫌多。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香港手球代表謝永輝網誌:被偷走的這兩年

Posted on

adidas與國際太空站國家實驗室聯手創造SPACE RACE系列 

【體路資訊】adidas於去年正式宣布與國際太空站國家實驗室(ISS) 展開為期數年的合作企劃,首次將BOOST™技術送至零重力的外太空進行測試,匯聚大量實驗室的研究及一眾跑者的分析回饋,打造Ultraboost 20嶄新跑鞋,藉極致性能開拓跑者潛能。NASA 今年公佈在 ARTEMIS計劃中的最新目標— 於2024年將第一名女太空人送至月球;是次合作adidas透過此計劃與國際太空站國家實驗室推出全新SPACE RACE系列,集結adidas Running、Athletics與adidas Originals男女裝服飾與鞋款,重新演繹「GOODBYE GRAVITY」的設計理念。

adidas Running SPACE RACE鞋款系列

adidas

adidas Running SPACE RACE鞋款系列包括:別注版Ultraboost 20、Ultraboost OG、Ultra 4D與X9000等大熱鞋款;以白、黑、灰、藍色為基調,注入橙色設計亮點。其中Ultraboost 20鞋款採用TFP航天科技打造鞋面,以獨特的編織方法賦予鞋面動態包裹性,加強鞋側的承托,令步履更輕盈穩定,使不同腳型的跑者均能感受貼合腳部的舒適感;同時配備全掌BOOST™科技中底,提供十足的能量回饋,從而推動跑者前進,鞋款亦配有富彈性與承托力的3D後跟支架,有效減輕腳踭壓力,搭載Continental™耐用橡膠鞋底,提供出色的抓地力;左右鞋舌位置分別綴上ARTEMIS計劃徽章與WOMAN ON THE MOON徽章紀念adidas與國際太空站國家實驗室為研發創新產品續寫的新篇章。

adidas SPACE RACE男女裝服飾系列

adidas

adidas

adidas Running 及Athletics承接與國際太空站國家實驗室的聯乘企劃,釋出全新SPACE RACE男女裝運動服飾系列,備有短袖T恤、連帽衛衣、連帽外套、運動長褲等單品,以太空感十足的銀與藍色為亮點,搭配百搭黑、白、灰色服飾單品打造富有科技感的運動穿搭;服飾均注入NASA 及ARTEMIS 的logo體現品牌聯乘的精髓。

adidas Originals SPACE RACE男女裝服飾及鞋款系列

adidas

adidas Originals推出一系列男女裝服飾:包括連帽衛衣、連帽外套、連身外套、羽絨外套和運動長褲,以黑、白色底搭配藍、紅細節呼應NASA ARTEMIS logo配色;注入科技與未來感元素於服飾設計中,盡顯獨特型格時尚格調。

系列同時備有藍、紅、粉配色為主的服飾單品作隨心配襯,於科技感時尚中注入不同色彩,打造矚目時尚穿搭。部分外套備有雙面設計提供與別不同的塑造性,易於襯搭專屬的潮流造型。

同步備有ZX ALKYNE、ZX 2K BOOST、OZWEEGO OZWG、NITE JOGGER、NMD_R1、NMD_R1 SPECTOO等全新鞋款與經典輪廓全新配色,結合太空設計元素以煥然一新的面貌呈現。

資料來源:資料來源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adidas與國際太空站國家實驗室聯手創造SPACE RACE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