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ed on

【撐.港女】台漂追尋女籃夢 任栩燕:想做個有韌性的港女!

【體路專訪】只要有人將女性比喻為「港女」,驟聽之下已大概了解其性格,「公主癌」、拜金、自戀……不少負面標籤已與「港女」掛鈎。「我都鍾意影相同周圍去食嘢,尤其要相機食先。」任栩燕(阿燕)笑説著日常喜好,擁有「港女」一面的她卻視籃球是生命中不可缺少的部份。為了興趣而開始健身、早起早睡等習慣,以至越洋追尋籃球夢,她證明了「港女」其實也有努力奮鬥的一面。

香港籃球代表任栩燕在小學時期接觸籃球,並與之作伴13年,現時亦是女甲福建的成員之一。4年前剛踏足大專聯賽的阿燕,為了提升身體對抗性而開始健身:「最初都唔明點要練,因為覺得女仔練大隻感覺好怪。但大專水平高過中學好多,要喺各方面提升實力應付比賽,操fit啲亦可以減低受傷機會。」現時健身極受女性市場歡迎,阿燕則留意到女士一般以鍛練線條為目標,所以有種「點到即止」的感覺。不過她希望利用健身,以獲取籃球訓練不可達到的效果,因此願意花更多時間投入當中:「我喜歡催谷自己,可能是運動員一種特質,我想做便一定要做到,無論當日多累都要完成目標。」

阿燕以往1周有3日於5時半起床晨操,並用2小時練習籃球基本功。經過一日的忙碌,她仍會在晚上參與球隊訓練,或者在健身及打街場當中二擇其一。疫情期間一度「封場」,使阿燕養成夜跑習慣,並在1個月內堅持跑足100公里,另外亦於家中訓練體能以保持狀態,「沒有開放籃球場,唯有拿籃球去足球練拍波。」

從運動挑戰自我的同時,難免遇上瓶頸位,阿燕亦不例外。為了完成一直以來的心願,阿燕不惜放下一切去台灣追尋籃球夢。WSBL是台灣女籃的最高殿堂,外籍球員若想參戰,透過出戰UBA大學女子聯賽再參加選秀是其中一個方法。阿燕在去年5月獲得台灣世新大學取錄,踏出夢想的第一步,亦是挑戰的開端,「因為戰術需要,教練要求我從4、5號位改打2、3號位,好像由零開始重新學打籃球,而且訓練量比香港辛苦很多。」

本來以為只靠堅持便可以克服困難,等待開季之際,她卻因為過量訓練導致膝傷,「本身亦要兼顧學業,再加上有增無減的訓練令我休息不足,更在開季前弄傷了膝蓋,但因保險問題得不到適切治療,我亦沒足夠資源趕及在開季前養好傷,所以決定回港,令這個夢未開始便完結了。」UBA規定球員年齡上限是24歲,即使來年24歲的阿燕亦不能在25歲前,完成外籍生需累積3年UBA資歷的WSBL選秀要求,並成為其人生的一個遺憾。

獨自漂泊異鄉,阿燕遇上問題亦不敢向人訴苦,「最初沒有跟家人説我受傷,怕他們會擔心,始終去到外地就要獨立面對所有事,所以唯有自己一個在哭。到養傷後期剛開始重新走路,我試著慢跑,亦在過程抒發情緒。有一次與爸爸Facetime聊天時,不自覺流起眼淚,我唯有抹汗順便抹走眼淚……」不過短短3個月的經歷並非徒勞無功,阿燕一向會在訓練時寫日記,仔細地紀錄各種戰術、訓練細節、以至每名隊友的特性,這些筆記讓她可以將當地的經驗帶回香港,在日後訓練亦幫得上忙,「所以我屋企好多簿,台灣之旅有兩本,寫心情的有1本,紀錄晨操、健身、球隊、做教練的都各有1本。」

撰寫心路歷程期間,阿燕一路自我沉澱並跟內心交談,反省籃球在其心中的地位,有如生命一樣重要。因此她決定繼續堅持打籃球,延續一直以來的努力,「出發前大家都期待有一個全新的我回來,雖然在表面上的改變不大,但經過沉澱之後,發覺我在過程中的見識是有意義的,所以不會後悔曾經有這個決定。」

任栩燕坦言要做有韌性的港女,證明自己經得起考驗。「只要真正喜歡那樣事物,我可以不顧一切地嘗試,若有任何值得堅持的一點,都有我去做的價值。」眼前笑起來長得有點稚氣的阿燕,卻比不少「大男人」更加勇敢。

圖:Brian Production
文:李子正

《撐.港女》相展

健身, 楊樂欣

《撐.港女》為著名運動攝影師Brian Ching的作品,並於健身中心Eliment FitLax展示。相中主角分別為4名香港女子運動員,包括:前香港單車隊成員馬詠茹、退役泳將劉彥恩、前香港水球代表楊樂欣及香港女子籃球代表任栩燕。

過去健身似乎都是男性的專利,但隨著健身文化興起,近年越來越多女性在健身上花費金錢,追求身形美的需求甚至比男性更誇張,Brain Ching就此誕生拍攝這輯相片的念頭。對於在健身室作展覽,Brian指:「男士看到相片中的女運動員都可以鍛鍊出健碩的身形,或許會有種不想輸給女士的感覺,希望這輯相片可以為健身的男士帶來更大的動力。」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撐.港女】台漂追尋女籃夢 任栩燕:想做個有韌性的港女!

Posted on

【新型肺炎】C朗中招!曾與隊友聚餐 母親女友隔空打氣

Cristiano Ronaldo,C朗,足球,鄗型肺炎
Photo Credit : Cristiano Ronaldo FB

【體路專訊】葡萄牙足協於香港時間周三(13日)晚官方宣布,正跟隨國家隊出戰歐洲足協國家聯賽(UEFA Nations League)的葡萄牙巨星基斯坦奴朗拿度(Cristiano Ronaldo)新冠檢測呈陽性。

葡萄牙足協在聲明中表示,C朗在確診感染新型肺炎後已經離開國家隊,他將不會參加對瑞典的歐國聯賽事。這位35歲球星目前感覺良好,沒有任何症狀,正在接受隔離。C朗昨日曾與隊友一起用膳,還把自拍合照上載到自己的社交平台。葡萄牙足協補充指,在C朗確診後,其他球員都再次進行檢測,結果均為陰性,並於今午在基地進行了訓練。

Cristiano Ronaldo,C朗,足球,鄗型肺炎
Photo Credit : Cristiano Ronaldo FB
Cristiano Ronaldo,C朗,足球,鄗型肺炎
Photo Credit : Georgina Rodríguez IG

消息傳出後,C朗女朋友Georgina Rodríguez在 IG Story上載與C朗視像通話(上圖),配上「你是我的精神動力」字句。圖中所見,C朗仍面帶笑容,看來精神不錯。至於「C朗媽」亦在IG發文為愛兒打氣(下圖):「上帝賜予偉大勇士的一場戰斗,你會取得這場戰役的勝利,我的兒子。」

據葡萄牙媒體透露,葡萄牙國家隊在過去7天進行了6次檢測,C朗前5次均呈陰性,只有最後一次出現了陽性,關於他到底如何感染病毒,目前尚未得悉原因。

一個星期前,C朗效力的意甲勁旅祖雲達斯就有兩名員工「中招」,按都靈當地防疫規例,包括C朗在內所有球員均要留在家中或酒店進行隔離,然而已獲國家隊征召的C朗得悉後卻大發雷霆,直言這個決定不公平,隨後更擅自離開了隔離酒店,前往國家隊報到。

資料來源:綜合外媒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新型肺炎】C朗中招!曾與隊友聚餐 母親女友隔空打氣

Posted on

【新型肺炎】香港壁球公開賽再延期 連續兩年未能舉行

香港壁球公開賽,壁球

【體路專訊】香港壁球總會今日(13日)宣布,因應全球新型肺炎疫情持續,經過審慎評估及與各持份者商討後,決定將原定2020年11月30日至12月6日舉行的光大新鴻基香港壁球公開賽押後至明年舉行,實際賽期有待與世界職業壁球員協會(PSA)商討再作決定。

PSA舉辦的壁球賽事自3月起因應新型肺炎全球大爆發而暫停舉行,停擺近半年後終於在今年9月的英國曼徹斯特公開賽正式回歸,並且香港公開賽為原定計劃於9至12月舉行的7項比賽之一。然而近日本地疫情反覆,壁總今日終宣布賽事押後至2021年舉行,新賽期有待與PSA商討。

國際壁球賽事回歸後採用閉門及「泡泡」形式作賽,勢必增加賽會支出。9月中的曼徹斯特公開賽及世巡賽先後順利完成,惟在今周舉行的CIB埃及公開賽前,有兩位球員進入「泡泡」前新冠病毒測試呈陽性,因而被迫退賽及隔離。此外,在原定11月30日展開的香港公開賽前,11月14至20日就有另一項埃及舉行的。在香港現有的入境強制檢疫令之下,所有抵港人士必須接受14日強制家居或酒店檢疫,運動員不在豁免之列,意味外國球手完成埃及站比賽後才來港的話,並不可能趕及完成檢疫並參與比賽。預料這些都成為香港公開賽被迫延期舉行的原因之一。

香港壁球公開賽為世界巡迴賽最高級別的白金級賽事,歷年吸引不少世界級球手訪港。去年賽事原定於2019年12月2至8日舉行,為香港壁球中心表演場經翻新後首度使用,且4強及決賽相隔多年後再度移師室外,在西九文化區搭建四面玻璃場舉行,惟最終因社會事件而未能舉行。隨著今年賽事再延期,香港壁球公開賽已連續兩年未能舉辦。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新型肺炎】香港壁球公開賽再延期 連續兩年未能舉行

Posted on

【體路專欄】富力R&F準備退出 本地波再遇冰河時期?

富力R&F(足總圖片)

【體路專欄】2019/20 的香港超級足球聯賽球季剛在10月11日煞科,只是剛完結今季不久,周一(10月12日)便傳出富力R&F散班的消息,現時只等球會發放新聞稿正式公布。富力由2016年來港至今,來到第4季仍然與錦標無緣,加上近年惹來好事球迷抨擊球會有特權,各種因素綜合之下,最終導致這支內地資金球隊意興闌珊。球圈中人正擔心富力真的退出之後,會引發骨牌效應令到各隊縮皮,球員薪金調低,甚至影響未來其他投資者的意欲。

港超聯冠軍傑志(足總圖片)
足總盃冠軍東方龍獅(足總圖片)

本地球隊忽然散班在球圈早已是司空見慣,80年代精工、90年代東方王朝、快譯通,即使是巨型班也可以突然散班「話唔玩就唔玩」,難怪有曾經當選過香港足球先生的本地名將都以「有名無利」來形容本地球員的真實情況。即使你拿到季尾最佳11人、香港足球先生等獎項,也可能只是多了幾個訪問、多了幾次商業活動,然後又乖乖投入訓練準備下一季。

在此為不熟悉本地足球的讀者簡介一下何謂冰河時期。那段日子是指千禧年後,多支球隊因財力不足相繼退出,然後2001至2005年間的4個球季,每季全季聯賽總入場人數均不足4萬人,平均每場300多人,甚至少到雙位數字的入場人數都有,令到本地足球發展直線下滑。

然後,是羅傑承在2006年重新入主南華去到2014年,在此期間和伍健管理的傑志相鬥,一度創造過本地球圈小陽春。只是,球圈中人和球迷所見畢竟不同,近10年間本地球圈發展因為球會老闆及足總之間的角力及衝突而進展緩慢,不少圈外球迷沒有細心留意箇中發展,看不到霸道老闆對於球圈傷害有幾深,只是看到足總不斷爆出負面新聞,然後多踩幾腳卻以為完全不用負責任。

偶有新投資者例如橫濱FC(香港)、富力R&F入場,最後都敵不過原有勢力退場,最終苦了一班教練及球員,永遠是今季唔知下季事地活著,或者是留在原有球會但加薪幅度較微,甚至收獎金時試過「跌出碎銀」的苦笑狀況,知道真相者實在笑唔出。

港超聯富力R&F (足總圖片)
愉園(足總圖片)

富力是內地資金,遇著近年政治氣候微妙的情況下更易遭到攻擊,只是他們提供了比較好的訓練場地(內地草場讓球員自由加操)、較好人工(可能是高出友會幾成甚至一倍),連帶刺激球圈各隊都為球員提供較好待遇。某位香港隊主力球員現時在大球會效力月薪高達8萬甚至10萬,這些都是因為富力出現而刺激友會球員待遇水漲船高。當然大家都可以說這是泡沫一閃即過,現時泡沫破了之後,富力球員要再找新球會落班,薪金下滑無可避免。只能夠說活在本地球圈,教練球員都要有心理準備隨時面對洗牌,這是選擇投身此圈的人需要面對的課題。

富力退出之後,本地足球會否遇上冰河時期仍然要時間去觀察,但可以肯定的是,這些情況將接連出現,只會影響圈外人甚至商界對於本地球圈的觀感。為何香港大商家不投資本地球圈?為何政府不設任何稅務優惠予投資本地球隊的人?箇中原因甚多。只是,大家不要天真地以為政府中人不了解本地球圈狀況,事實朝中有人非常清楚是哪些球圈老闆在搞事針對足總,既然現時局面難拆,寧願讓子彈飛一會兒再算。

本地球迷一直反對內地資金,但其實這幾年間多次傳出有國內地產豪門想投資贊助南華回歸港超聯,只是時機不成熟未有成事,如果成事肯定再成爭議十足的熱話。以往本地球圈百花齊放,原因之一是老闆眾多大家輪流「科水」,中資兼左派球隊愉園、本地薑南華會、商業球隊精工、寶路華,各方資金都投入發展,不似現時塘水滾塘魚。如何建立良好制度、引入更多資金發展足運,這是足總的責任,但在疫情下的2020年,一切看起來卻是加倍困難。作為球迷未必可以如老闆一樣重金投資,但如果球場重開之後,大家會否入場身體力行捧場支持,而不是空口說白話?如果想救本地足球,首先球迷回歸凝聚氣氛及聲勢,「本地足球自己救」,這樣才是吸引商戶重新留意本地波潛力的第一步。

文:體記阿祺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體路專欄】富力R&F準備退出 本地波再遇冰河時期?

Posted on

【體路專欄】大帝占正向著GOAT的皇位出發

上年10月12日,筆者看到大帝占及湖人未找到狀態,一年後的今天卻奪得NBA總冠軍。(邱益忠攝)

【體路專欄】當初大帝LeBron James西遷到洛杉磯、披上紫金皇朝的波衫時,我一度以為他是找全美國最具影響力、人際網絡最全面的城市準備養老大計,幾年後從NBA退休後全心全意轉投商業戰場,甚至為兒子Bronny安排進軍NBA之路。所以上季看到湖人被拒諸季後賽門票門外,我沒有感到意外,都贏下三個冠軍了,還有什麼動力?

先申報利益,十年前因為看不過大帝占有「四步走籃」的特權,所以寫了千字文(4,000多字)去批評他的不是,意外地獲得台灣《美國職籃》前總編輯王承文賞識,成為該雜誌第一位香港專欄作家。亦因這寶貴機會,及後幾年才有「回流」香港寫文的機緣。故無論我有幾討厭大帝占都好,也要感謝他;沒有他,我也不會成NBA專欄作家。

最討厭的球員加入最喜愛的球隊,心情相當複雜,一方面希望湖人可以盡快追平史上第一的17冠,另一方面又不想看到大帝占奪得個人第四冠。

回想季前到深圳觀看湖人對決網隊的熱身賽,湖人眾將仍處於磨合階段,水準發揮一般,你會看到兩位S級球員配上很多位不錯的B+級球員,但似乎沒有足夠的穩定性及說服力。

直至湖人名宿Kobe Bryant及其二女兒因直升機失事死亡後,大家才看到湖人眾將的團隊精神終於凝聚起來。

同時,不少人認為NBA會籍此機會寫下「湖人2020年總冠軍」的完美劇本,一來致敬Kobe的Mamba精神,二來紫金軍團可以和綠軍並肩贏下17次冠軍,締造兩大豪門平分NBA天下的一刻;三來大帝占成為北美史上第一位北美四大聯賽帶領3隊奪冠並獲得FMVP的球員。可惜這都屬沒證據的猜測,大家只能在茶餘飯後的花生時間提出懷疑,而不可定罪。

湖人是一個很特別的皇族球隊,除了培育自家球星外(同時也捨棄用不著的潛力股),也擅於用球隊的歷史地位及自身市場的魅力,把別隊球星的心偷走,讓他們成為球隊歷史上重要的一頁。

情況就像本港名校,每年會有極少量的學位名額,去招募一些運動精英加盟。學校贏得名聲,而運動精英得到更上一層樓的機會,由一個華麗轉身,Band 2或Band 3學生變成Band 1仔,身邊的人脈資源都升了Level,對日後職場規劃上必有幫助。

部份球迷指湖人及大帝占致敬Kobe太多,有抽水之嫌;但觀乎世上唯一可以指摘抽Kobe水的Kobe太太Vanessa,不斷在IG post story道賀湖人奪冠,更希望丈夫及女兒可以親身目睹湖人相隔十年後再次登上皇位的一刻,大家也不用太敏感了。

老一輩球迷討厭大帝占,大概是因為他太懂計算,從反面來看,他確實懂得借鑒了前人的經驗後,百份之二百吸納各界資源,或用盡每一個機會去brand build自己,無論是組隊爭冠,或是商場投資,他在史上眾多NBA球員中,是最全面的一位。

大抵打過地下聯賽的朋友會明白,當你超過30歲後,每星期打一到兩場比賽已「攰死」,而35歲的大帝占或多或少會得到球證關愛的哨子聲(始終是球皇),現今NBA無一位球員可以將他箝制,防止他橫衝直撞入鍥,就知道他的身體質素是多麼恐怖,說他是現今的Michael Jordan也不過份。

現在說大帝占的地位是否超過Kobe Bryant及Michael Jordan依然言之尚早,不過無法阻擋他向著GOAT的地位出發,如果他冠軍數量超過6次或7次,大眾如何定義他的歷史地位呢?

有一點很有趣,大帝占是很多NBA球員及球迷夢寐以求的隊友,皆因他願意分享球權,讓本來單一功能性的球員戰力得到升華(Danny Green除外);相反大家即使是Kobe Bryant的球迷,也未必願意和此類球星同隊,起手機會極少,經常在場上戰戰兢兢。

球迷對超級球星的標準是能以一人之力,包括敢於起手最後一球去奪下勝利,標準定得相當相當高。或者大家沒發現,當NBA要求人人打法全能,以及組隊文化漸趨「合理」下,一人之力要贏下冠軍未必如當年容易。

相信不少老球迷如我一樣對大帝占敬而遠之,但去到他職業生涯最後階段,或許是時候放下成見,享受一下這位GOAT候選人在NBA的最後時光,再期待一下他和Michael Jordan在商場上互相較量。

文:愛情運動公關gor.邱益忠(AASFP運動公關、NBA專欄作家)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體路專欄】大帝占正向著GOAT的皇位出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