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ed on

【乒乓球】決賽直落3局擊敗馬來西亞 羅嘉杰U13男單封王

(圖:WTT)

【體路專訊】在WTT泰國青少年挑戰賽闖U13男單4強的羅嘉杰,周二(13日)乘勇繼續出擊,港將先淘汰韓國球手殺入決賽,金牌戰再直落3局勇挫馬來西亞Lai Yong Ren掄元。

(圖:香港乒乓總會)

昨日在淘汰賽階段連過3關的羅嘉杰,今日出戰4強賽事,與韓國Lee Hyeonho爭奪決賽席位。首局羅嘉杰以11:8先拔頭籌,雖然第二局被對手以11:6扳平,惟港將的氣勢未有受挫,再連贏兩局11:6、11:7,總局數3:1擊敗對手殺入決賽。羅嘉杰休息不足1小時後再撼馬來西亞Lai Yong Ren,這位13歲小將未有受體力影響,越戰越勇下直落3局11:8、11:5、11:7擊敗對手,於U13組男單掄元。

陳顥樺(圖:體路資料庫)
姚鈞濤(圖:體路資料庫)

此外,同日亦上演男單U19及U15小組賽。香港派出陳顥樺、姚鈞濤及蔡俊杰3名球手出戰U19賽事,前兩者均兩戰全勝首名晉級,蔡俊杰則錄1勝1負,以次名出線淘汰賽;U15方面,港隊有7名港將出戰,其中在U13奪冠的羅嘉杰、邱鈞霆、麥淞瑋、胡朗庭及王昀希在小組賽均錄全勝首名晉級,甄正彥以2勝1負次名出線,劉綺晨則不敵韓國及泰國球手,無緣晉級。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乒乓球】決賽直落3局擊敗馬來西亞 羅嘉杰U13男單封王

Posted on

【香港運動醫學及科學學會】放鬆筋膜的工具:按摩滾筒及按摩球

【體路專欄】自我肌筋膜放鬆(Self-myofascial release, 簡稱SMR)是運動愛好者減緩肌肉疲勞、協助身體復原及改善關節活動度的其中一種方法,而按摩滾筒及按摩球是最為常用的工具。不少的足球員都會在訓練及比賽前,利用按摩滾筒來協助熱身,放鬆繃緊的肌肉和筋膜,增加身體柔軟度,減低受傷風險。

SMR與FIFA11+

足球傷害會可分為接觸性及非接觸性,取決於受傷球員與其他球員是否有身體接觸。接觸性傷害與球證裁決的嚴格程度、球員的技術能力及場地等因素相關;而非接觸性傷害的關鍵則在於球員的狀態。現時,由FIFA11+推行的「足球運動傷害防護計畫」(下稱FIFA11+)已成為常規訓練計劃的一部分。FIFA 11+ 共有3 個階段,讓球員按照特定順序進行 15 組結構化的練習。其練習重點包括提升核心肌肉穩定性、加強大腿肌肉離心收縮(Eccentric contraction)及本體感覺訓練等等。

有韓國團隊於2022年將SMR融入FIFA11+訓練計劃中,並進行研究。團隊安排了三組球員作研究,其中包括了綜合訓練組(SMR + FIFA11+),即球員除了接受FIFA+11訓練外,還會使用按摩滾筒作熱身運動。結果顯示(詳見圖二),綜合訓練組(SMR + FIFA11+)的受傷率為1.65(26場比賽中錄得43宗受傷報告),進行FIFA11+的訓練組為1.93(28場比賽中錄得54宗受傷報告),而進行傳統訓練的對比組為2.77(26場比賽中錄得72宗受傷報告)。研究結果顯示,綜合訓練組的受傷率較FIFA11+訓練組的低14.5%。研究團隊指出,SMR能提升膕繩肌(Hamstrings)的柔韌性,舒緩腿部肌肉的繃緊情況,以及有效減少腿部出現左右差異的情況。由此可見,SMR在預防受傷及改善表現兩方面,皆有利於球員。

(圖二:有關SMR及FIFA11+的研究結果數據)
圖表來源:https://koreascience.kr/article/JAKO202210242868037.pdf
(圖二:按摩動作)
圖片來源:https://unugtp.is/how-to-pop-back-with-foam-roller/

使用時間長度及力度的建議

在運動或訓練後,應視乎個人的身體狀況來決定使用按摩滾筒或按摩球的時間。當身體正處於極度疲倦的狀態,建議先休息一會或進行基本舒鬆運動以調節身體狀況。有研究顯示,在一般的情況下使用按摩滾筒或按摩球為個別身體部位進行恢復,時間應為大約1至2分鐘,讓筋膜及肌肉有充足時間適應。而按壓力度以個人身體重量及可承受的痛楚程度為首要考慮,較理想的力度為個人可承受痛楚程度的五成。過度用力有機會影響到相關肌肉群組的表現,不但未能放鬆肌肉,更可能導致其他身體部位及肌肉亦變得繃緊。另外,當使用按摩滾筒或按摩球進行恢復運動時,建議同一方向的滾動不超過1分鐘。

硬度及物料

我們應選擇中等硬度的按摩滾筒及按摩球,而物料以聚氯乙烯(Poly vinyl chloride, 簡稱PVC)較為理想。表面凹凸不平的滾筒對筋膜的刺激較大,滾動時帶來的痛楚感覺亦較強,因此較建議初次試用者選擇平滑表面的按摩滾筒。

使用的適當時機

使用按摩滾筒進行SMR適合在訓練或比賽熱身前10分鐘進行,不僅可以增強運動員的靈活性及敏捷性,亦可以減少因遲發性肌肉痠痛(Delayed Onset Muscle Soreness, DOMS)及肌肉纖維細微損傷(Exercise-induced muscle damage, EIMD)而引發的疼痛或不適。

文獻爭議

按摩滾筒及按摩球日漸普及,在坊間亦能找到各式各樣的按摩滾筒。但使用按摩滾筒的成效在運動科學的文獻中仍存在爭議。有研究指出,在改變活動範圍(Range of Motion)及痛壓閾值(Pain-pressure thresholds)方面,表面凹凸不平的按摩滾筒與表面平滑的相比,有較正面效果。雖然如此,有關使用表面凹凸不平的按摩滾筒的軟硬程度建議仍有待進一步研究。除此之外,雖然有證據顯示,使用按摩滾筒及按摩球能提升患處的血液流動及舒緩肌肉繃緊,但另有研究提出一般手動力度(Manual force)不足以改變結締組織(Connective tissue),特別是比較厚的髂脛束(Iliotibial band)。

總結

運動員往往因時間及場地等等的限制,未能有充足的時間和空間進行恢復運動,繼而引發肌肉疼痛等問題。按摩滾筒的設計簡單方便使用,能舒緩肌肉的繃緊情況,亦能增加該身體部位的活動範圍外,運動愛好者不妨選擇適合自己的按摩滾筒,並跟從正確的使用方法進行SMR,即使在家中或運動場地亦能達致放鬆筋膜的效果。

參考文獻:

  • Ferreira, N.Martins, S.Goncalves. Effects of Self-myofascial Release Instruments onPerformance and Recovery: An Umbrella Review.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xercise, Science 15(3): 861-883, 2022
  • Sadigursky et al.The FIFA 11+ injury prevention program for soccer players: a systematic review. BMC Sports Sci Med Rehabil 9: 18, 2017
  • Choi et al. (2022). The Effects of the FIFA 11+ and Self-Myofascial Release Complex Training on Injury, Flexibility and Muscle Stiffness of High School Football Players. Vol. 34, 1. https://koreascience.kr/article/JAKO202210242868037.pdf
  • Hallerr, N., Hübler, E., Stöggl, T., & Simon, P. (2022). Evidence‐Based Recovery in Soccer–Low‐Effort Approaches for Practitioners. Journal of Human Kinetics, 82, 75–99. https://sciendo.com/it/article/10.2478/hukin-2022-0082
  • G. Behm, J.Wilke (2019). Do Self‑Myofascial Release Devices Release Myofascia? Rolling Mechanisms: A Narrative Review. Sports Medicine, 49:1173–1181. https://doi.org/10.1007/s40279-019-01149-y

【香港運動醫學及科學學會專欄】

 

 

 

 

 

 

 

 

文:陳勁民
香港運動醫學及科學學會 運動創傷防護員委員會 委員(2020-22年)
香港中文大學運動醫學及健康科學碩士
澳洲運動醫學二級運動創傷防護員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香港運動醫學及科學學會】放鬆筋膜的工具:按摩滾筒及按摩球

Posted on

【乒乓球】泰國青年賽羅嘉杰闖U13四強 今鬥韓國爭決賽席位

(圖:WTT)

【體路專訊】一連7日的WTT泰國青少年挑戰賽周一(12日)展開,首日率先進行男子U11、U13及U17單打賽事,其中港隊小將羅嘉杰在U13組發揮出色,在小組首名出線後再連過3關殺入4強,將於今日(13日)傍晚6時鬥韓國爭決賽席位。

羅嘉杰(圖:WTT)

在上周完成亞洲青少年錦標賽後,一眾小將隨即轉戰泰國,出戰WTT青少年挑戰賽泰國站,今站賽事港隊派出10男12女出戰男子U13、U15、U17、U19及女子U11、U13、U15、U17、U19賽事。當中小將羅嘉杰在U13小組賽3連勝首名晉級,在淘汰賽階段連續兩場3:0淘汰新加坡及泰國球手晉身8強,緊接對上馬來西亞球手Hong Yu Tey,港將先贏兩局11:2、11:7取得領先,雖然第3局被對手以11:7扳回一局,惟港將第4局再贏11:7,總局數3:1擊敗對手殺入4強。U13另一港將胡朗庭同樣殺入8強,惜他力戰下以0:3(12:14、10:12、6:11)憾負印度Teshub Dinesh無緣4強,劉綺晨則未能在小組賽晉級。

劉綺晨(圖:WTT)

U17方面,4名港將王昀希、甄正彥、邱鈞霆及麥淞瑋順利在小組賽晉級,王昀希在32強以3:2險勝新加坡球手晉級,惜及後力戰下以0:3(6:11、3:11、6:11)不敵韓國Oh Junsung,16強止步;甄正彥、邱鈞霆及麥淞瑋均在32強止步。

羅嘉杰將於今日傍晚6時出戰4強賽事,撼韓國Lee Hyeonho力爭決賽席位。此外,男子U15及U19賽事亦於今日展開,陳顥樺、姚鈞濤、蔡俊杰等港將將會亮相。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乒乓球】泰國青年賽羅嘉杰闖U13四強 今鬥韓國爭決賽席位

Posted on

【足球】「黎祥盃」疫情下復辦 黎太:珍惜相聚緣份

 

【體路專訊】由銀禧歷程會主辦、為紀念青訓之父黎新祥而成立的「紀念黎新祥 -師徒好友同樂日」,因疫情停辦兩年後,上周日(11日)於將軍澳的賽馬會香港足球總會足球訓練中心再次上演。黎Sir遺孀黎何澤芬女士感謝愛徒們刻服種種困難,令先夫的紀念賽得以延續舉行。

黎太(左)

不少徒弟徒孫都帶同子女出席,場面溫馨。

 

自2019年之後,「紀念黎新祥 -師徒好友同樂日」便因為香港疫情問題而停辦,屈指一數,今次已是第11屆舉行。黎太在致辭時表示:「黎Sir已離開了這麼多年,『師徒好友同樂日』已成為大家每年聚首的重要日子,大家都好珍惜這個緣份,非常感謝統籌賽事的潘嘉明,以及協助物色場地的羅國豪。」

 

身為「大師兄」的潘嘉明則指各位師弟都有功勞:「要多謝黎太及眾多出席的球隊,其實歷程會並不是只得我一個人工作,幕後都有很多人幫手。」當日出席活動人士都要應大會要求,先通過快速檢測才能到場。談及疫情下再次為黎Sir出力,這位前香港奧運隊隊長承認今年難度特別大:「其實今次紀念賽活動之前,自己都係戰戰兢兢,因為始終疫情期間,多人聚會要面對一定風險。另一方面就是在香港物色場地真的非常困難,今次幸好能租用到足球總會基地,場地又可以劃開3個7人賽細場,才可以容納到眾多球隊一齊參與,希望明年都可以繼續進行。」他又補充,續辦賽事其中一個原因就是想大家每年一聚,「黎sir雖然已離開了大家12年,但見到活動當日情景,他的影響力有多大,大家都有目共睹!」

今年紀念賽共12隊參加,包括銀禧678、教練隊、歷程A、歷程B、18哥、體育記者協會、快樂82、體院93/94、教育學院、HK08、散沙及體院95/96。由於比賽只屬聯誼性質,場地及租用時間也有限,今屆大會未有安排球證,各隊只安排了3場比賽,因此也未有定出名次。體育記者協會3場戰績成1:2負快樂82、4:1勝教練隊及5:1勝18哥。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足球】「黎祥盃」疫情下復辦 黎太:珍惜相聚緣份

Posted on

【芬蘭殘疾人乒賽】港隊雙打添獎牌 累積1銀8銅完成

【體路專訊】出戰ITTF芬蘭殘疾人乒乓球公開賽的香港代表隊,繼日前在單打項目袋走1銀3銅後,再於雙打賽事摘下5面銅牌,總結此行以1銀8銅完成。

陳思魯及唐志勇於男子MD14級雙打小組累積兩勝一負出線,於四強賽以局數0:3惜負德國及比利時組合,取得一面銅牌。男子MD18級林嘉偉夥拍王志賢於小組取得三連勝晉級,8強以3:1淘汰日本組合,惜準決賽以1:3不敵另一日本組合,收獲銅牌;另一港將唐志銘與中華台北球手CHEN Hsien Jue攜手同樣4強止步摘銅。

混合XD14級雙打,唐志銘/王愉程,以及陳思魯/墨西哥選手PEREZ VILLALBA Claudia雙雙取得銅牌而回。總結港隊以1銀6銅完成是次賽事,部分隊員將轉往波蘭進行為期兩星期的集訓,再於27日前赴希臘阿爾戈斯托利參加ITTF希臘殘疾人乒乓球公開賽2022。

資料及圖片來源:香港傷殘人士體育協會提供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芬蘭殘疾人乒賽】港隊雙打添獎牌 累積1銀8銅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