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ed on

【利華盃網賽】費達拿夢想夥拿度戰雙打 祖高域:Big 4組隊有今生冇來世

【體路專訊】瑞士「球王」費達拿(Roger Federer)即將在本周利華盃(Laver Cup)上演最後探戈,他在接受瑞士媒體採訪時,坦承身體狀況只能容許自己出戰雙打,並在周五(23日)登場:「可能我可以和Rafa(拿度)一起打雙打,那絕對是非常夢幻。」

年屆41歲的費達拿上周宣布退役,周日(18日)已飛抵倫敦,準備周五起一連三天假O2體育館舉行的利華盃,其體能教練Pierre Paganini日前透露,「費天王」每天進行5小時訓練,然而受到膝傷困擾,他可能要到最後一刻才決定能否上陣。費達拿在倫敦接受訪問時表示:「今年夏天我覺得自己膝蓋的康復進展狀況不理想,但在溫布頓時仍然相信還可以重返職業賽場,然後做了電腦掃描,結果不是很好,情況沒有更多進展,幾天之後,我就知道應該結束了。」

費達拿在倫敦備戰利華盃。(圖:Laver Cup)
費達拿(左)與波格(中)及施斯柏斯合照。(圖:Laver Cup)

笑言宣布退役後「確實流了幾滴眼淚」的「費天王」又透露未來大計:「希望在未來6個月舉辦一項表演賽,跟我選擇的球員一起獻技。我不知道以後會是甚麼樣子,但不想完全脫離網球運動。」至於兩日後展開的利華盃,據報費達拿不會參加單打賽事,但他表示:「也許我可以和Rafa一起打雙打,那絕對是非常夢幻。」值得一提,費達拿和拿度第一次在ATP賽場相逢,是2004年印第安韋爾斯的雙打賽場,當時拿度組合以2:1反勝費達拿組合。這兩大網壇巨星亦曾在2017年利華盃首次合作男雙,當時擊敗了美國球手。

費達拿(左)與梅利(右)(圖:Laver Cup)
祖高域擁抱費達拿(圖:Laver Cup)

另邊廂,前世界「一哥」祖高域(Novak Djokovic)亦已飛抵倫敦,並在訓練場上與「費天王」及梅利(Andy Murray)碰頭。祖高域表示:「很高興來到這裡,實的令人很興奮! 場內場外都滿是激動人心的時刻,也許一生中只有一次能和我最大的三位對手Rafa、Roger和Andy一起並肩作戰。」利華盃是祖高域自7月贏我溫網後的首項賽事,也是自2019年澳網後BIG 4同時參賽的第一項比賽。

祖高域(圖:Laver Cup)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利華盃網賽】費達拿夢想夥拿度戰雙打 祖高域:Big 4組隊有今生冇來世

Posted on

【甲一籃球】新援「超級雙雙」領滿貫挫永倫 距常規賽冠軍一步之遙

【體路專訊】甲一籃球聯賽今晚(20日)爆發大戰,由上屆亞軍滿貫硬撼勁旅永倫。最終有新援荷利菲特取得21分、20籃板雙雙數據的滿貫順利以92:71擊敗有泰那缺陣的永倫,賽後暫升上積分榜次席,只要周四最後一場比賽取勝即可反壓南華成為常規賽冠軍。

永倫洋將泰那今場未有上陣
滿貫新援荷利菲特正選上陣

滿貫與永倫賽前同錄得6勝1負,今場勝方大有機會鎖定積分榜前二席位,與8勝1負完季的南華直接取得季後賽4強資格。香港籃球總會昨日披露,東方龍獅的前外援荷利菲特以居港球員身份加盟滿貫,這位中鋒今日正選上陣為永倫內線帶來不少壓力,首節7分半鐘取得6分兩次犯規。不過滿貫陣中最搶鏡的要數到何倚富,首節射入3記3分球讓球隊一度領先11分。永倫方面雖然泰那今仗未有上陣,但整體表現不俗下完首節力追至20:25。

滿貫荷利菲特與永倫賀斯福多次對位

何倚富首節射入3記3分,全場取得15分

滿貫於第二節初由張偉康、歐陽維江及蔡再懃灑下3分雨,合力命中4記3分下打出一段14:2攻勢拉開差距。永倫隨後則有梁民熊大爆發,個人單節射入3記3分,加上周迎堅搶分下收窄差距,滿貫完半場僅領先46:38。

周迎堅取得永倫全隊最高18分
梁民熊3分球7射4中,今仗取得14分

換邊後連浩駿及梁民熊先後射入3分助永倫一度追至僅落後4分,滿貫更在未足3分鐘已滿隊犯,為對手送上多個罰球。不過整體得分能力仍以滿貫更佳,荷利菲特與林俊光單節各得7分,加上何倚富、蔡再懃及歐陽維江同樣貢獻分數,助滿貫完第三節拉開至69:57。永倫末節初啞火下未能再追近,最終有荷利菲特錄得21分、20籃板的滿貫以92:71收下勝利,賽後錄7勝1負,肯定能以前兩名完成常規賽。

蔡再懃取得14分
歐陽維江3分5射4中,全場取得16分

荷利菲特今場上陣27分鐘,錄得21分、20籃板、3助攻、3偷球、2封阻

滿貫將於周四(22日)晚上7時迎戰崇德飛鷹,若能取勝將與南華同錄8勝1負,並憑較佳對賽成績反壓南華成為常規賽冠軍。永倫則會於周四晚上8時40分對康仁福建,不論勝負均需於附加賽爭奪季後賽4強資格。

圖、文:何子淵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甲一籃球】新援「超級雙雙」領滿貫挫永倫 距常規賽冠軍一步之遙

Posted on

【香港運動醫學及科學學會】數據科技時代下的體能訓練與運動醫學

(圖一:香港棍網球總會的隊員正在進行訓練)

【體路專欄】穿戴式的智能裝置幾乎是現今所有人的隨身裝備,可以追踪日常活動數據,例如步行頻率、心率節奏的變化、每次運動鍛煉燃燒的卡路里熱量、飲水量、睡眠質素等等。這些數據都有助我們更了解自己的身體健康狀況。

隨著數據收集技術上的創新,徹底改變了教練及醫療團隊對運動員的監察及管理。現時,我們可以收集到各式各樣的數據,而提升訓練效率的關鍵在於如何將數據實際應用於訓練。

香港棍網球總會在過去數年開始將各種科技和資訊平台技術(例如流動應用程式)應用到精英訓練計劃。以下是我們的應用經驗和考慮:

體適能訓練 (Strength and Conditioning)

我們的適體能訓練團隊會在訓練和比賽期間監察球員對自身健康狀態的主觀評分和客觀數據。

主觀監察 (Subjective monitoring):

球員需要每日填寫體能活動適應能力問卷(Daily readiness and wellness questionnaire),評分項目包括了睡眠時間及質量、壓力、情緒、酸痛、疲勞、傷患及酸痛用的身體熱力圖(body heat map)。如果球員在酸痛、疲勞或睡眠質量的評分高於 6 分(評分愈高代表情況愈嚴重,滿分為10 分),應用程式會標示該項目。如果球員的綜合健康指數(Total wellness score)高於25分(滿分為50分) ,應用程式亦會標示其指數,提醒訓練團隊要特別留意。另外,運動員會在每次訓練及比賽後給予運動自覺強度評級 (POST-session Rate of Perceived Exertion, RPE),來反映他們對運動項目或強度的感受。舉例來說,若球員的 RPE的評分為 8分以上(評分愈高代表運動強度愈強,滿分為10 分), 程式便會標示該項目。

(圖二:體能活動適應能力問卷的介面)
(圖三:紀錄運動自覺強度評級的介面)

客觀數據 (Objective Data):

  • 反向運動跳躍:

透過反向運動跳躍測試(Daily Countermovement Jump, CMJ )觀察運動員每天的跳躍高度。當高度下降時,則代表可能與神經肌肉出現疲勞有關。為了建立可靠的CMJ正常基值水平,必需記錄運動員最少連續兩週於熱身賽期間每天的跳躍數據。如果其中一天的數據顯示運動員的跳躍高度從基線下降超過10%,系統會將此項目標示為橙色。如果下降超過 15%,則會標示為紅色。

  • 全球定位系統 (GPS):

GPS能夠幫助訓練團隊追蹤每位球員在訓練或比賽時在戶外跑動的各種數據。

(圖四:顯示GPS值的介面)
  1. 總距離 (Total distance) 和 GPS 值 (GPS load)反映了個別運動員的總運動量。GPS值包含了所有的GPS指標,例如移動距離、路線及距離等等。當數值愈高,顯示顏色便愈深。
  2. 最高速度 (Top speed)
  3. 高速距離 (High speed distance )和每分鐘距離(Distance per minute)反映了運動的強度。
(圖五:綜合數據)
(圖六:程式顯示綜合健康指數)

當體能教練留意到某位運動員在幾個範疇中,都有被標示的項目時,我們會與運動員了解情況及提出改善的方案,亦會仔細觀察他們在熱身時和熱身後的表現,對該運動員的訓練進行調整。

這些數據亦有利我們更全面地理解賽事。教練可利用GPS 指標數據來比較不同位置或不同技術水平的運動員在比賽中的體能要求,並監測球員比賽時的疲勞情況。如果在接觸性運動(如棍網球及欖球等)中使用GPS,一些 GPS 裝置甚至可以檢測慣性負載數值(Inertia load),從而幫助教練了解運動員在練習和比賽期間發生身體觸碰的次數和其影響。我們的教練團隊亦可根據 GPS 數據,按每個球員的位置和技術水平需求來設計及調整合適的體能和康復計劃。當訓練團隊掌握了球隊整體的體能狀況和比賽時的體能需求,便能為球員制定合適的訓練項目,有助球隊為比賽中最激烈的賽段做最佳準備,減少受傷機會。但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只有單一的數據類別,則無法充分顯示球員的整體情況。

運動醫學(傷患報告和預防)

自 2021 賽季開始以來,我們已將精英訓練計劃中的所有球員登記到一個網上的傷病報告及管理系統,登記程序包括了收集及記錄一般的健康資料和運動員以往的受傷歷史。另外,運動員在整個賽季的受傷資料亦會記錄在這個系統上。

(圖七:傷病報告及管理系統的介面)

運動創傷報告(Injury report)包括了以下的資料:

  • 發生時間:日期及時間,正在訓練或比賽
  • 發生地點:場地、地面及天氣的狀況
  • 過程
  • 受傷部位及類型
  • 影片或照片(提供導致傷患或受傷程度等等的詳細資料)
  • 受傷後的即時傷患處理

當報告成功上載到系統後,隊醫和治療師便會收到來自系統的通知,以便為受傷球員提供診斷及治療。系統亦會定時向教練更新運動員的情況,及建議適合該運動員的訓練強度。此外,治療師和隊醫會將運動員的復康治療計劃輸入到系統中,而教練可以通過系統查看運動員的康復進度。運動員亦可以通過系統定時向醫療和教練團隊提出意見或更新自己的情況。

對運動員而言,及時向醫療團隊報告受傷情況可以讓他們在受傷後及早得到適當治療,也能讓教練及時調整該運動員的訓練計劃。在球員康復期間,治療師和教練會在平台上分享球員的康復情況,希望復康治療和運動鍛鍊能夠做到無縫交接。

宏觀來看,該系統的目標是盡量收集整個賽季中所有與受傷相關的數據。由於所有受傷數據都被分類及紀錄,因此醫療團隊可以利用數據作中期和長期的檢討。從數據中我們不僅能知道棍網球最常發生的運動創傷的種類,而當與上述的體適能數據結合使用時,我們亦可以得知增加運動員受傷風險的體能因素或外在因素,以及傷患如何為球員的體能水平帶來不同程度的影響。這些資料都有助教練團隊制定更有效率的訓練計劃,減低運動員的受傷風險,及時察覺可能發生的嚴重受傷事故,保護運動員免受傷害。

總結

嶄新的科技及訓練科學化的需求促使運動科學迅速發展。運動科學的研究人員、教練團隊和隊醫必須更緊密地合作及溝通,了解如何更有效地收集及整合各種數據,為運動員在訓練和比賽期間提供更精準的指導,從而提高運動表現和建立一個更安全的運動環境。

(圖八:香港棍網球總會的隊員完成訓練)

【香港運動醫學及科學學會專欄】


 

 

 

 

 

 

 

 

文:袁劭謙醫生
香港運動醫學及科學學會 醫生委員會 委員 (2020-2022年)
香港棍網球總會首席醫療顧問 及 董事
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矯形外科及創傷學系(骨科)名譽臨床助理教授

特別鳴謝
黃思瀚先生
香港棍網球總會肌力與體能總教練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香港運動醫學及科學學會】數據科技時代下的體能訓練與運動醫學

Posted on

【峰迴路轉】田總:積極計劃明年2月12日復辦香港馬拉松

【體路專訊】香港田徑總會上周五(16日)宣布,原定11月20日渣打香港馬拉松2022因未收到政府批准,在別無選擇的情況下決定取消賽事。不過事隔數天,峰迴路轉,田總今(20日)午發出聲明指,香港馬拉松積極計劃於明年2月12日復辦,但人數、起步形式等具體安排未有定案。

港府防疫措施令多項大型賽事受到影響,當中包括取消今年香港馬拉松,體育專員楊德強昨(19日)接受電台訪問時指,田總在取消賽事前曾提出改期於明年2月舉行,當局查詢後亦確認維園有檔期。特首李家超今(20日)早出席行政會議前表示,希望體育專員與馬拉松主辧方探討新賽期,並對主辧方在未等到政府答覆前、單方面宣布押後賽事感到失望。

直至中午,香港田徑總會發出新聞稿,表示過去多日來與相關部門溝通,獲得政府全力支持,積極計劃於2023年2月12日(星期日)舉行第25屆渣打香港馬拉松。又指公眾健康及安全一直是大會的首要考慮,將嚴格遵守和執行各項防疫指引及措施,並繼續與相關部門保持緊密溝通及就疫情的最新發展作出相應準備,讓公眾、跑手及工作人員得 以在健康和安全的情況下參加這項體育盛事。

體育專員楊德強今日下午見記者,透露原定在11月舉行的香港馬拉松開放參與人數逾3萬人,惟在疫情影響下,9月初決定將人數縮減至2萬5千人。對於賽事能否舉辦的準則,楊德強指根據每項賽事的性質及規模而定:「有些賽事是參與人數較多,會有一套既定的安排,部分賽事的參賽人數較少,但觀眾人數多,又會有另一套安排,都是參照疫情及賽事性質,以制定每個賽事的防疫措施。」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峰迴路轉】田總:積極計劃明年2月12日復辦香港馬拉松

Posted on

【利華盃網賽】告別戰門票炒逾500萬 費達拿上陣存變數

(圖:Laver Cup)

【體路專訊】上周宣布退役的費達拿(Roger Federer)周日(18日)已飛抵倫敦,準備出戰周五(23日)在O2體育館開打的利華盃(Laver Cup),作出生涯「最後探戈」,然而這位41歲瑞士「天王」多年膝傷仍存隱憂,屆時能否上陣要到最後一刻才能決定。

作為20項大滿貫得主,上周四在個人社交平台宣布在今周利華盃後掛拍,即令該項賽事門票掀起炒風。據報一張三天VIP門票在網上已被炒至58萬鎊(約517萬港元)。然而據《每日郵報》等英媒報導,「費天王」長期體能教練Pierre Paganini告訴瑞士媒體《Blick》:「出戰單打還是雙打並沒有確定,他可能會要在最後一刻才能做出決定。」

Pierre Paganini坦言費達拿身體狀態並不理想:「從今年7月開始,當他進行不同方式訓練時,就意識到自己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在我看來退役是一個正確且明智的決定, Roger不僅僅是膝蓋的問題,他的職業生涯參加太多比賽,導致身體承受巨大壓力。最近幾年,他為了擁有世界級水準,付出了難以置信的努力。 你想像一下,一名頂級選手在41歲時已經完成多少次訓練,其實看看他過去五年的表現,簡直就是一個奇蹟。」

利華盃於周五起一連三天舉亨,由歐洲隊對世界隊,歐洲隊集齊「四大天王」費達拿、拿度(Rafael Nadal)、祖高域(Novak Djokovic)及梅利(Andy Murray);世界隊球員有阿根廷好手舒華施文(Diego Schwartzman)及加拿大新星艾利亞森(Felix Auger Aliassime)等。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利華盃網賽】告別戰門票炒逾500萬 費達拿上陣存變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