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ed on

【敢動藝術】受疫情啟發 霍啟剛推動運動結合藝術散播正能量

中國香港體育協會暨奧林匹克委員會(港協暨奧委會)副會長、敢動藝術策劃人霍啟剛

【體路專訪】「國泰航空2019年度香港傑出運動員選舉」上周六(10日)在西九文化區圓滿舉行,同場由本地運動員及藝術家合作的「敢動藝術」主題展覽,亦是今屆傑運由灣仔會展移師至西九文化區的一大焦點。計劃透過10組運動員及藝術家組成「敢動伙伴」,共同以藝術作品形式呈現運動員的故事,並將是次經歷結集成書,以及在本地公開展覽。中國香港體育協會暨奧林匹克委員會(港協暨奧委會)副會長暨敢動藝術策劃人霍啟剛表示,藝術展覽能成為公眾了解香港運動員經歷的開端,亦期望在疫情下散播正能量予社會各界。

港協暨奧委會今次與文化躍動聯合舉辦「敢動藝術」主題展覽,是通過體育和文化藝術的感動精神,促成涵蓋體育、藝術、出版的跨界別創作,並由新藝潮邀請藝術家參與創作。10組運動員及藝術家於去年底組成「敢動伙伴」,在指定範𤴆創作兩件藝術作品,將過程輯錄成書及影像訪問,繼而在上周六於西九文化區舉行主題展覽。另外在今個月起及7月分別於學校及書展舉行分享會,未來亦會在一新美術館舉辦展覽,向公眾展示一眾運動員及藝術家的心血結晶。

港協暨奧委會副會長霍啟剛出席展覽時稱,去年受到本地青年藝術家的展覽所啟發,促成舉辦今次的活動:「藝術靈感很多時取自生活,去年有一眾青年藝術家用作品表達疫情對藝術界的影響,以及個人心情,令我深受啟發。不少界別都需要正能量去面對疫情,我希望運動界能成為散播正能量的渠道,因此想以藝術形式去表達運動員的故事。」運動員與藝術家的形象一動一靜,但結合起來卻能擦出火花,最大原因或許是背後的堅持,成為了他們之間的共鳴,「在香港做運動員有很多挑戰,需要以年之計的堅持。藝術家也一樣,即使有宏大的理想,背後都需要很大付出才能熬出頭來,每一個故事都有各自的堅持。」

銅版畫藝術家洪詩雅與劍擊運動員江旻憓的作品——《期待》

霍啟剛希望今次展覽能展示不同類型作品,因此透過新藝潮邀請10位不同範𤴆的藝術家與運動員配對,「我們首先會詢問藝術家對哪項運動特別有興趣,或者從該項藝術的本質找出與運動的共通點,再與運動員作出配對。」他提到銅版畫金屬刻刀雕刻的工序,與劍擊突刺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因此為銅版畫藝術家洪詩雅與劍擊運動員江旻憓的合作帶來深層意義。創作的同時,藝術家亦受邀體驗各種運動項目,在「敢動伙伴」之間的交流中,促進了本地運動界與藝術界的溝通。

霍啟剛提到籌備今屆傑運與「敢動藝術」展覽的最大挑戰,同樣是來自疫情。即使未能像以往大規模舉辦活動,亦希望為運動員盡力帶來新體驗,他指藝術展覽能成為公眾了解香港運動員故事的開端,將來不排除有更多形式去呈現運動員的不同面向,以爭取社會各界對於香港體壇的關注及支持:「疫情影響各大比賽舉行,對於如何重啟這些盛事,除了靠政府支持,亦靠商界及其他界別的支持,現時需要的是吸引更多人關注。今日的活動是體育同藝術的結合,明日就將會是與教育、商業、科技等領域合作,亦值得香港人去投入其中。」

運動員與藝術家配對表
直立板運動員伍英麟:鍾大富(岩彩)
體操運動員石偉雄、黃曉盈:廖井梅(油畫)
攀石運動員游嘉俊:徐沛之(水墨)
女子足球運動員馬澤純:賴筠婷(工筆水墨)
壁球運動員李浩賢:風漸(素描)
武術運動員關寧慧:關舒文(混合媒體)
滑板運動員陸俊彥:朱詞權(混合媒介)
撐竿跳運動員張培賢:鍾凱霖(水墨設色)
山地單車運動員關旨君 :呂冠韜(裝置藝術)
劍擊運動員江旻憓:洪詩雅(版畫)

圖、文:李子正、彭淬祺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敢動藝術】受疫情啟發 霍啟剛推動運動結合藝術散播正能量

Posted on

【羽毛球・專訪】影遍羽壇40載 梁家樂笑看人生無悔走過攝影路

羽毛球, 梁家樂

【體路專訪】在羽毛球比賽舞台上,運動員往往是鎂光燈下的主角,而在場館的漆黑處無時無刻都會傳來接連不斷的快門聲,紀錄著運動員的英姿。年過花甲的梁家樂(Edwin)在羽壇攝影40載,為國際羽壇的貢獻獲國際羽聯(BWF)肯定,9年前獲頒授「最有價值服務獎」。在他的鏡頭下充滿許多熱血奮鬥故事,雖然身患絕症,但樂天知命的他仍笑看人生,只冀望在餘下時間能夠回饋本地羽毛球壇,為香港年青運動員記錄每個青春熱血時刻。

羽毛球, 梁家樂
即使身患絕症,但Edwin臉上總是精神奕奕、笑容滿臉,他亦笑言自己「呃得下人」。

在欣賞照片的時候,很多人熱愛那種使用慢快門、夾雜著各種鬼斧神工的作品,然而在Edwin的相片中,只是簡單地將一瞬間保留,但當中卻記錄著一個又一個動人故事,「國際賽場上每一張相片背後都有一個值得大家知道的故事,這些故事無形中推動我在過去40年堅持在現場拍攝。拍攝的過程自己是享受,每當發掘到不同的元素,用不同角度拍出新鮮的畫面,心靈上會得到很大滿足。」過去40載,無數的故事被Edwin用鏡頭記錄下來,每張相片都牽動著讀者的情緒,亦維繫著他與球手、裁判、工作人員之間的友誼。

拍攝的過程自己是享受,每次都會發掘不同的元素,當拍到一些別人拍不到的畫面,心靈上會得到很大滿足。

回想當年的攝影經歷,Edwin幾乎對於任何一個球手都能細數著他們的故事,每一幕在他腦海中仍記憶猶新,「很記得89年的中國公開賽,印尼男單球手阿迪(Ardy Bernardus Wiranata)在1分內兩次施一字馬救球,還要贏得那一分,最後過關斬將淘汰多名中國名將,包括當時兩屆世界冠軍楊陽,並在決賽擊敗熊國寶捧起那年冠軍。阿迪當年狀態十分神勇,如果要藥檢一定捉他去驗!」在Edwin多年的攝影生涯,深刻的當然不止這一幕,他鏡頭下還記錄著很多羽壇的經典時刻,「其實很多時候都是『神推鬼㧬』,2012年的倫敦奧運,當年因為痛風行不到,在記者室休息逾1小時動也沒動,突然有一刻覺得要出去球場,就看到國際羽聯的官員都神色凝重,就知道有事發生。」說到這裡,相信不少球迷都知道,Edwin所講的正是當年倫敦奧運女雙,中國、韓國及印度先後出現消極作賽事件,「不消一會,就看到副裁判長行出場警告球員,幾分鐘後到正裁判長步出,他走一步、我走一步……就拍下了他舉黑牌的一刻。」

羽毛球, 梁家樂
阿迪當年的表現,在Edwin腦海留下深刻印象。(圖:受訪者提供)

羽毛球, 梁家樂

羽毛球, 梁家樂
Edwin對國際羽壇貢獻多年,德國羽毛球總會的官方網頁上亦有關於他的一欄。(圖:德國羽毛球總會官方網頁截圖)

梁家樂活像羽壇大字典,從球場內到球場外,訴說著一個又一個故事。他鏡頭下留著不少經典瞬間,但他的攝影生涯亦留有遺憾,他自言其中一個深刻的遺憾,同樣因倫敦奧運女雙事件引起,「那時候國際羽聯新聞官知道我不舒服,當日拍攝後他叫停我,搶走我的記者證迫我休息,結果第2日看新聞,知道BWF開記者會,全世界的記者蜂擁而至,由於記者室空間有限,很多記者被迫在外面排隊,但我卻因記者證被收而錯過這一幕。」話雖如此,但臉上總帶著笑容的他並沒流露半點恨意,相信對方出於一片好心。

羽毛球, 梁家樂
Edwin與不少羽壇「天王巨星」都有交情,當中包括馬來西亞球手李宗偉,相中是這位傳奇球手首奪國際賽冠軍,Edwin亦在場見證。(圖:受訪者提供)
羽毛球, 梁家樂
Edwin見證不少球星崛起,當中包括現時世界「一哥」桃田賢斗。(圖:受訪者提供)

自80年代開始,Edwin在世界各地的國際賽場、亞運、奧運等地方都留下過足跡,自然結識五湖四海的朋友,不少羽壇「天王巨星」都與他有交情,當中要數到最有緣的,就是他口中的「賭王」、曾因參與非法賭博被禁賽的現今世界「一哥」桃田賢斗。「不是很多高手吸引我追影,但桃田每個眼神都很有氣勢。記得2016年的馬來西亞公開賽,以往初賽很少人去影,但那天又是『神推鬼㧬』去影了(桃田)兩張,結果當晚新聞就說他被召回日本,最後還被罰禁賽。」桃田及至2018年復出,他復出後首場國際賽以至首個國際賽冠軍Edwin都在場見證,但他兩人的緣份不止於此,「2018年在武漢的亞錦賽,當時我在會場樓梯失足向前仆,被胸前的相機撞裂3條肋骨,在醫院休息3日後出院,亞洲羽聯的職員不斷提醒我在看台觀賞賽事,好好休息、不要拍照,但看到他決賽擊敗諶龍,忍痛都要拿著長鏡在後台布簾的隙縫間影了幾張。」去年初桃田在馬來西亞奪冠後,翌日遇上交通意外受傷,Edwin亦在機場捕捉到他負傷回國的畫面,他自言見證著桃田從高峰低至谷底,再由深淵反彈,這就是兩人之間的不解之緣。

Out of focus is better than nothing

手執相機前,其實Edwin亦只是一個普通的羽毛球教練,不過正是他昔日的學生,讓他走上攝影這條「不歸路」,「當年作為教練帶學生打羽毛球,覺得打波的動作很優雅,所以就想為學生們拍照再送贈給他們。」Edwin就此展開他的攝影之旅,不過正所謂「萬事起頭難」,他的攝影路亦是從失敗中慢慢建立,「70年代手執相機是很奢侈的事,就連用傻瓜機影風景相都很少,更何況是羽毛球?當年用菲林機影,再去書局沖曬要等2日,第一次很興奮去收相,發覺全部『唔中焦』!」笑說當年的失敗,Edwin以其攝影啟蒙老師Louis Ross當年勉勵他的一句「Out of focus is better than nothing(不中焦總比甚麼都沒有好)」,鼓勵著他堅持走到現在。

羽毛球, 梁家樂
1989年6月4日的雅加達世錦賽,遠在北京天安門事件鬧得沸騰,而中國羽毛球隊則在印尼贏得4項冠軍,這次亦是Edwin首次與啟蒙老師Louis Ross相遇。(圖:受訪者提供)
羽毛球, 梁家樂
Edwin與他的攝影啟蒙老師Louis Ross。(圖:受訪者提供)

在多年的攝影路上遇過許多貴人,每次與好友見面的機會驅使他多年來自費四處奔波,當中他要感謝的人很多,但少不了必然是Louis Ross,「70年代羽毛球相片很罕有,是Louis慢慢令雜誌社開始有羽毛球相片,我都是看他寫的書學攝影!」及後兩人在1989年的世界錦標賽相遇更是一見如故,Edwin更多次到英國拜訪Louis,可惜這名英國攝影大師已於去年離世。

羽毛球, 梁家樂

除了用鏡頭記錄國際羽壇每個經典時刻,作為土生土長的香港人,Edwin同樣見證著香港羽毛球壇從冷門的貴族運動發展成如今已經普及化、精英化的運動項目,「70年代自己帶學生打羽毛球,當年一個質量較好的羽毛球要5元一個,波打剩幾條毛都繼續打練手感。那時候由於羽毛球很貴,所以沒很多人玩這項運動。」相比昔日,如今的小孩資源較豐富,每當球有一點殘破就要換球,Edwin直言「好折墮」。

見證香港羽毛球興起

直至陳念慈與陳智才這對混雙拍檔在1988年奧運摘銅開始,羽毛球的熱潮迅速興起,「1988及89年陳念慈與陳智才出戰香港羽毛球公開賽已經有很多觀眾入場支持,1990年他們贏得英聯邦運動會冠軍更吸引很多球迷去機場迎接他們,凱旋後兩人在香港不少中學舉行巡迴講座,那時候可算是香港羽毛球熱潮的頂峰。」除了這對混雙組合的佳績外,Edwin亦特別提到前銀禧體育中心(香港體育學院前身)羽毛球總教練盧梁碧聯,「當年盧太除了訓練運動員,亦要負責推廣羽毛球,她積極舉辦不同的訓練班及講座,讓本地中、小學認識羽毛球,更邀請外國的名教練來港培訓本地羽毛球教練,為日後香港羽毛球的進步奠定基礎。」自此羽毛球逐漸變成香港「全民運動」,過程中他見證不少「黃毛小子」蛻變成港隊主力,他與不少現役港隊成員亦相交甚歡,惟近年伍家朗及李卓耀先後在香港公開賽封王,他都未有在場見證,他遺憾地說:「全世界的比賽都允許觀眾在看台拍攝,唯獨香港會阻撓,很多朋友向我詢問,我亦曾向賽事裁判長反映,可是情況沒有半點改善,所以我不喜歡去紅館拍攝!」

羽毛球, 梁家樂
1988年的香港羽毛球公開賽,不少觀眾被陳念慈與陳智才這對混雙組合吸引入場,時任IBF(BWF前身)主席Ian Palmer(前排左三)亦有到場觀賞賽事。(圖:受訪者提供)
羽毛球, 梁家樂
自知人生逐漸步向終章,Edwin希望在尚餘時間能夠回饋香港羽毛球壇,為青年運動員留下青春熱血時刻。(圖:受訪者提供)

2019年初,梁家樂確診末期肺癌,他自知已經不能痊癒,然而面對未知何時降臨的死亡,他沒有半點畏懼,總是笑臉迎人。走到人生最後階段,他仍然希望盡自己所能,為香港羽毛球作出最後貢獻,「在最後的歲月,我依然享受在球場的每個時刻,很希望在餘下時間能夠回饋予本地羽毛球壇,為年青運動員及愛好者拍攝,讓他們留下美好回憶,當作一點支持的心意。」雖然身患絕症,身體容易感到疲倦,然而「開心」兩字,讓他甘願繼續拿起相機,為陌生的學生運動員留下揮灑熱血的時刻,「不要忘記,影到一張好的相片我會很開心,當運動員看到自然會開心,相對地我會更開心!」

圖、文:彭淬祺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羽毛球・專訪】影遍羽壇40載 梁家樂笑看人生無悔走過攝影路

Posted on

【香港運動醫學及科學學會】肌腱炎,好難醫?

【體路專欄】「我傷咗條筋!」相信對於常做運動的朋友而言,這句說話應該並不陌生。不過,筆者發現仍然有不少人混淆「筋」和「韌帶」。一般人稱的「筋」,其醫學名為「肌腱」,是肌肉連接骨頭的部分;而「韌帶」則是連接骨頭與骨頭之間,其彈性一般比肌腱堅韌。當我們運動時,肌肉反覆的收縮會經肌腱把力量傳到連接的骨頭,令關節活動。這一拉一放的動作,使肌腱承受著一定程度的拉扯力、剪力或擠壓。

蒼天造萬物很玄妙,正因為肌腱承受著不同程度的拉扯,其纖維組織在正常情況下並沒有大量血管,否則當受拉扯或擠壓時,血管便很容易受破壞。反過來說,若肌腱受到超越正常的負荷而造成組織撕裂或引起發炎,其缺乏供血的「先天性」特質便會使肌腱的復原能力比預期的時間長。

新冠病毒疫情期間,不少運動設施都關閉了。隨著近期確診數字回落,設施重開,不少市民開始進行「報復式運動」,令運動量在短時間內一下子激增。試想像,如果大家好像超級跑車般高性能,能夠輕而易舉地從零加速到一百的話,固然問題不大。但以一般人而言,若長時間缺乏運動下突然又打波又健身,很容易出現肌腱急性拉傷。如果拉傷的程度不太嚴重,只要配合適當的消炎方法、相對休息和漸漸受力的大原則去治療,一般需時約四至六星期左右應可痊癒。

香港運動醫學及科學學會,運動醫學,體路專欄
筆者在「中大運動醫學日2020」的講座中,與市民大眾分享肌腱炎的小知識。

然而,不少肌腱炎個案並不是處理得如此順利的。一般人都會以「腫」、「痛」的準則去判斷自己是否痊癒,但在運動醫學的層面卻並非如此。「腫」和「痛」在急性發炎期會比較明顯,通常在受傷後兩至三星期左右消散。正如前文提及,肌腱的供血能力不算充足,其需要的修補和重整期相對較長。不少人誤以為沒有「腫」和「痛」,就可以一如既往地回復原本的運動,但事實上受傷的肌腱根本尚未復原。這樣一來很可能會造成慢性勞損,二來由於未復原的肌腱能承受的拉力有可能大打折扣,再次出現急性拉傷的機會亦都大大增加。

如肌腱出現慢性勞損再加上急性拉傷的話,其復原時間可能會長達六至十二星期,甚至更長。假如治療系統有序,醫者和患者都有耐性讓肌腱在良好的環境去修補和重整,重返賽場的日子理應指日可待。但是,對運動愛好者來說,好幾個月的時間的確有點漫長。不少喜歡運動的朋友,甚至職業運動員,都未能捱過這些日子,或由於種種因素(如怕停止運動會越來越肥胖、接二連三的比賽期等等)而失去應有的耐性,最終卻反而害了自己。

除此之外,隨著肌腱慢性發炎,有部份纖維組織出現老化的跡象。近期醫學研究認為這些老化的組織不能完全回復正常的模樣,令患者和醫者在治療方向出現不少迷思。不過,運動醫學界現時普遍都認為治療方針不應只在「減痛」或「消炎」,反而更應著眼於增加肌腱負荷的能力(tendon load capacity),透過於治療中加入具針對性、主動式的運動處方,令受傷的肌腱隨著由輕至重、不同的受力模式、拉扯程度等等去加強其負荷的能力。

香港運動醫學及科學學會,運動醫學,體路專欄
運動處方治療:當右腳半蹲時,小腿肌腱作離心性收縮((eccentric contraction),亦同時把左腳向外移動,兼具訓練動態平衡的作用。

近期運動醫學界亦嘗試運用高濃度血小板血漿注射(platelet rich plasma injection)、體外衝擊波(extracorporeal shockwave therapy)等治療方法去刺激「先天性」供血不足的肌腱,促進組織再生機能,這些治療在一些臨床研究上曾經顯示有某程度的作用。值得留意的是,這些治療並不能取代針對性、主動式運動處方治療,增加肌腱負荷的能力。而有些研究更認為結合兩者(被動式刺激治療後加上主動式運動處方)可能比單一方法(被動式刺激治療或主動式運動處方)更為有效。不過,醫學文獻推陳出新,相信未來會繼續有更多學者發表更新、更有效的治療方法。當然,每個患者都有其強處弱項,患者應聽從醫囑,才能接受個人化和有效的治療。

【香港運動醫學及科學學會專欄】

參考資料:
Cook JL, Rio E, Purdam CR, et al. Revisiting the continuum model of tendon pathology: what is its merit in clinical practice and research? Br J Sports Med 2016;50:1187-91.



文:李偉俊博士
香港註冊物理治療師
香港運動醫學及運動科學學會委員(2020-22年)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香港運動醫學及科學學會】肌腱炎,好難醫?

Posted on

【香港50系列賽】本地越野賽重啟 黃美欣破紀錄封后

香港UltimateChampions越野跑.香港50系列賽,越野跑

【體路專訊】因疫情影響已有一年沒有舉辦的越野跑活動終於重啟!第一場2021香港Ultimate Champions越野跑比賽 25公里 – 香港50系列賽 – 香港西部已周日(11日)圓滿舉行,本地跑手鄭家盛及黃美欣分獲全場第3及女子組冠軍,因而獲得世界Skyrunning冠軍賽參賽資格。

賽事由城門水塘出發,經龍門郊遊徑、川龍林道,由大帽山一側到禾塘崗、下降200米到荃錦坳後登上香港最高的山峰大帽山,再沿麥理浩徑第八段攀到四方山、越過富有挑戰的大城石澗,最後回到終點城門水塘。

香港UltimateChampions越野跑.香港50系列賽,越野跑,黃美欣
黃美欣

最終法國選手Guillaume Perrot以2小時13分39秒奪得總冠軍,打破Vlad Ixel的賽事紀錄,將紀錄時間縮短了超過6分鐘。香港選手黃美欣則以2小時46分40秒的好成績衝線奪得女子組冠軍,同時刷新Wendy Porterfield所創紀錄,把舊績推前8分鐘,另一本地精英跑手鄭家盛就以2小時20分30秒奪得全場第三。

香港UltimateChampions越野跑.香港50系列賽,越野跑,鄭家盛
鄭家盛

黃美欣賽後表示:「因為這是一年多以來的首場正式比賽,覺得很開心。賽事防疫措施做得很好,我們比賽前後及距離起終點100米內都戴了口罩,比賽前也做了新冠檢測以及量體溫。我希望沒有疫情以後可以繼續比賽。」

資料來源: 動感亞洲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香港50系列賽】本地越野賽重啟 黃美欣破紀錄封后

Posted on

【港超聯】飛馬復仇反勝理文 傑志謝家強地標戰輕取晉峰

【體路專訊】港超聯今日(11日)上演兩場賽事,分別由榜首的傑志主場迎戰晉峰,以及理文硬撼天水圍飛馬的「三哥」爭奪戰。主場出戰的理文上半場憑列斯奧先開紀錄,不過換邊後防守不集中下被達施華連入3球,結果被反勝3:1。飛馬季內首次擊敗理文之餘,亦以4分繼續領先對方、暫時穩坐第3名。傑志在頭場就有丹恩奴域取得2球,加上何振廷「開齋」以3:0輕取晉峰。

尾場在將軍澳運動場上演3、4位對決,賽前踢少一場、落後1分的理文有金承龍及顏樂楓受傷,前者更不入大軍名單;飛馬就以強陣出擊,達施華、山度士及孫銘謙在前線攻堅。主隊開賽12分鐘先開紀錄,洛迪古斯接應角球二傳,隊長列斯奧小禁區內力壓對手頂入。交出助攻的洛迪古斯其後亦有機會,不過其近門頭搥被梁興傑回身撲出。飛馬在中段開始取得愈來愈多攻勢,先有古安奴在越位情況下幾乎逼得列斯奧「擺烏龍」,再有山度士的快射被袁皓俊救出,理文保持一球優勢完半場。

達施華無人看管下頂入。

達施華快射成3:1。

換邊後飛馬大舉反擊,早段有黎格爾入楔快射被袁皓俊救出,前者之後在禁區內頭搥攻門又中楣彈出。理文受壓下後防多次失誤,誤傳及解圍不佳等經常在後場出現,包括袁皓俊一次出迎解圍不遠被達施華射空門,不過不中目標。飛馬61分鐘換入羅曉聰,此子落場7分鐘後便交出助攻,傳中予達施華尾柱無人看管下頂成平手。被追和後的理文一度再次強攻飛馬,不過亞哥斯達及洛迪古斯的射門先後逃不過梁興傑的十指關,洛迪古斯另一腳勁射又擊中門柱,更埋下輸波伏線。達施華83分鐘先在禁區內快射成2:1,5分鐘後再把握沙普夫及列斯奧連環失誤上演「帽子戲法」,最終飛馬反勝3:1繼續坐穩聯賽第3名。

郭嘉諾(右)

飛馬管理層即場宣布,有落場的球員獎金將會加碼。飛馬面對理文遇到三連敗後,終由首次對碰的1:5變成今仗反勝3:1,主帥郭嘉諾直言非常開心:「之前對理文都是表現好但輸波,所以今次的戰術是先想不輸,始終不想輸第4次。上半場有幾球都被袁皓俊救走,不過達施華夠好運,行過都有波到腳。」他又稱今仗與對方主帥陳曉明有很多戰術上角力,值得球迷重溫整場比賽:「我從他身上都學到很多東西,有時候當我擺陣後他又臨場有轉變也令我很吃力,但我很享受這種與其他教練在腦筋上的角力。」

飛馬賽後領先理文4分,確定暫時可坐穩第3名,不過郭嘉諾未將球隊放在爭標行列,直言希望下季增強人腳後再望爭標,又稱從沒希望證明自己甚麼:「今日贏了理文也不代表立刻能做到甚麼,我也想慢慢改善球隊,希望可以繼續下去。球隊的確一直有很多事發生,很多更衣室內外的事我都控制不到。我唯一可做的是令球隊氣氛一直好下去,希望做得幾多得幾多,暫時也很順利的。」

在香港上演首個「帽子戲法」的達施華就直言功勞不止其一人,整隊在落後下的鬥志及拼搏都非常重要,全隊的互信亦十分強。至於理文將帥就沒有受訪。

何振廷射成2:0。
羅碧芝

頭場方面,傑志以強陣迎戰暫排「尾二」的晉峰,當中丹尼、巴爾拿、丹恩奴域及羅拔圖等老將繼續正選,新加盟的謝家強及久休復出的陳晉一先列後備。丹恩奴域開賽12分鐘便接應加維蘭的傳中,於尾柱撞入成1:0。傑志之後未有放鬆,羅拔圖頂中柱後不久便有何振邦撞入至領先兩球。原本擔任第4球證的羅碧芝在飲水時間後頂替何煒昇,是她在上月底性別歧視風波後首次出任主球證。傑志換邊後始「嘆慢板」,最終在65分鐘靠加維蘭搏得十二碼並由丹恩奴域操刀射入,維持30戰果完場。

陳晉一
謝家強

陳晉一及謝家強先後在6685分鐘入替,當中後者是去年10月球季煞科後首次在正式比賽上陣,直言再次踏足賽場的感覺良好:「超過6個月後再次上陣,很開心可以有少許比賽時間,希望下場可以再踢多一點。」這名曾為南華贏得聯賽冠軍的中堅如今為宿敵上陣,笑言已沒有太大感覺:「如果南華還在港超的話可能情況更差,但這就是足球,轉會是很正常的事,沒有太大感覺。」早前曾有指他已領取特區護照,但謝家強今日稱仍在等待英國當局處理其放棄該國護照的申請:「我當然想快點領取護照,足總都給了一封信我幫助加速程序,希望可以趕及在世盃外前完成。」

傑志主帥朱志光就指謝家強相對較年輕,加上技術踢法都適合球隊。談及取得傑志生涯首個入球的何振廷,朱志光稱已預料對方很快入球,近仗的表現及信心都不俗:「但要貫徹水準才可,如果只是『霎眼嬌』就無用。一大堆人讚完你後就無影無蹤,『個頭自己飄起』,所以年青球員都對自己有要求。」

圖、文:麥景智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港超聯】飛馬復仇反勝理文 傑志謝家強地標戰輕取晉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