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想當年的攝影經歷,Edwin幾乎對於任何一個球手都能細數著他們的故事,每一幕在他腦海中仍記憶猶新,「很記得89年的中國公開賽,印尼男單球手阿迪(Ardy Bernardus Wiranata)在1分內兩次施一字馬救球,還要贏得那一分,最後過關斬將淘汰多名中國名將,包括當時兩屆世界冠軍楊陽,並在決賽擊敗熊國寶捧起那年冠軍。阿迪當年狀態十分神勇,如果要藥檢一定捉他去驗!」在Edwin多年的攝影生涯,深刻的當然不止這一幕,他鏡頭下還記錄著很多羽壇的經典時刻,「其實很多時候都是『神推鬼㧬』,2012年的倫敦奧運,當年因為痛風行不到,在記者室休息逾1小時動也沒動,突然有一刻覺得要出去球場,就看到國際羽聯的官員都神色凝重,就知道有事發生。」說到這裡,相信不少球迷都知道,Edwin所講的正是當年倫敦奧運女雙,中國、韓國及印度先後出現消極作賽事件,「不消一會,就看到副裁判長行出場警告球員,幾分鐘後到正裁判長步出,他走一步、我走一步……就拍下了他舉黑牌的一刻。」
手執相機前,其實Edwin亦只是一個普通的羽毛球教練,不過正是他昔日的學生,讓他走上攝影這條「不歸路」,「當年作為教練帶學生打羽毛球,覺得打波的動作很優雅,所以就想為學生們拍照再送贈給他們。」Edwin就此展開他的攝影之旅,不過正所謂「萬事起頭難」,他的攝影路亦是從失敗中慢慢建立,「70年代手執相機是很奢侈的事,就連用傻瓜機影風景相都很少,更何況是羽毛球?當年用菲林機影,再去書局沖曬要等2日,第一次很興奮去收相,發覺全部『唔中焦』!」笑說當年的失敗,Edwin以其攝影啟蒙老師Louis Ross當年勉勵他的一句「Out of focus is better than nothing(不中焦總比甚麼都沒有好)」,鼓勵著他堅持走到現在。
參考資料:
Cook JL, Rio E, Purdam CR, et al. Revisiting the continuum model of tendon pathology: what is its merit in clinical practice and research? Br J Sports Med 2016;50:1187-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