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ed on

【東京奧運】霍震霆料打疫苗成參賽條件 「蛙后」江忞懿棄爭東奧資格

【體路專訊】適逢東京奧運倒數100日,第64屆體育節今日(14日)於奧運大樓舉行開幕典禮,並以全港首個線上體育嘉年華作招徠。港協暨奧委會會長霍震霆受訪時稱,預計接種疫苗將成為國際奧委會對運動員的參賽要求,以及發表對賽事轉播權的意見。至於游泳運動員江忞懿(Yvette)則表示放棄競逐東奧資格,並將在奧運後公布未來發展去向。

今屆體育節以「從新出發 凝聚你我」為主題推廣全民運動,並在4月至6月期間,集合不同體育總會舉辦各種網上及實體活動予市民參與,當中設有20個虛擬運動展館及運動示範、與運動員線上對話等節目,以及委任前港隊賽艇代表李嘉文、「跳遠王子」陳銘泰、「蛙后」江忞懿及前香港足球先生范俊業成為今屆體育節大使,在疫情新常態下繼續推廣全民運動的訊息,為香港市民帶來正能量。

港協暨奧委會會長霍震霆

香港體育學院早前已安排運動員及職員自願接種疫苗,港協暨奧委會會長霍震霆指近期有與國際奧委會接洽,相信有關部門將在短期內公布具體防疫安排,並預計接種疫苗將是運動員參賽的必要條件:「始終到時會有6萬多人一起去日本,當地元首亦會出席活動,所以(運動員必須接種疫苗)是有可能,令當局在安排上也更方便。」

東奧開幕如箭在弦,但香港仍未有電視台購得賽事轉播權,因據悉費用高達3500萬美元,坊間則有意見希望政府出手協助購買轉播權。霍震霆表示國際奧委會曾對此表達意見,希望政府盡力讓市民能收看奧運賽事,他稱兒子霍啟剛曾致函特首林鄭月娥,呼籲政府代為購買轉播權,但一切皆歸於電視台的商業決定:「香港市民已經不能親身觀賽,為了讓大家見證運動員的努力,我們已反映了意見,但都是關乎商業決定,始終轉播權的費用昂貴。」

江忞懿

「蛙后」江忞懿曾以奧運A標出戰上屆奧運女子100米蛙泳,但她表示將放棄角逐東奧資格,冀以線上形式支持一眾隊友:「過去1年經歷了很大變化,除了在運動外,亦希望在不同人生階段中,有不同的突破,希望以運動員身份都幫助更多界別的人。」久未露面的她被問到會否打算退役時,未有正面回應,僅稱「一切有待公布」。不過Yvette亦緊貼港隊成員動態,並表示今屆奧運港隊陣容屬歷來最強:「何詩蓓狀態大勇,可謂萬能,再加上江旻憓及李慧詩等運動員,相信今屆港隊會有很大突破。」

圖、文:李子正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東京奧運】霍震霆料打疫苗成參賽條件 「蛙后」江忞懿棄爭東奧資格

Posted on

【東奧倒數100天】疫情反彈再蒙陰影 IOC確信如期安全舉行

(Credit : Tokyo 2020 facebook)

【體路專訊】歷史性押後一年舉行的東京奧運會進入100日倒數,然而東京都疫情有反彈趨勢,大阪近期感染人數激增,單日確診者超過1000人,政府決定頒布醫療非常事態宣言,其取消在公共道路進行奧運聖火傳遞,美國《紐約時報》發文,質疑東奧選擇了最差的時機舉行,將導致和引發世界各地的死亡和疾病情況出現。不過東京奧組委及國際奧委會(IOC)仍對奧運安全地如期舉行充滿信心。

奧組委和東京都政府周三(14 )早上共同舉辦倒數100日的特別活動,一個巨大的奧運五環標誌安置在東京近郊的高尾山山頂,東京奧運會和殘奧會的吉祥物亦於東京都廳亮相。東奧組委會主席橋本聖子表示:「奧運將成為慶祝人類堅韌和團結的盛會,如今全球共周面臨前所未有的危機,我們承諾在今夏為大家帶來希望和慰藉。在接下來的100天裡,奧組委將繼續調整和完善各種計劃,會根據專家建議更新防疫手冊,並對各場館人數觀眾人數限額作最後決定。」國際委員會副主席John Coates亦堅信東奧可如期舉行:「為確保運動員和觀眾的安全,將實施所有對策,舉辦奧運可以向全世界展示人類的勝利。」

日本今日早上舉辦倒數100日的特別活動。(Credit : Tokyo 2020 twitter)
(Credit : Tokyo 2020 twitter)

儘管如此,日本疫情近日反彈卻令東奧再度蒙上陰影,其中上月25日在福島展開的火炬傳遞,已於周二及周三傳到大阪市,惟因當地染疫人數驟增因而首次取消在公共道路上傳遞,被迫改至吹田市的世博紀念公園閉門舉行,共88名火炬手參與,每人跑200米,在公園約3公里的圓形路線上進行,最多可有4名親屬到場觀看,禁止其他普通人士圍觀。

事實上,日本未能有效控制疫情,大阪府昨日就有1099人確診,也是首次突破千人大關,加上疫苗接種率亦未如理想,日本網上反對奧運舉辦的投票率已高達76%,《紐約時報》周二(13日)亦刊登一篇為為「奧運會還應該繼續存在嗎?」為題的文章,指出往年預算均嚴重超支的夏季奧運會,因疫情延期,不僅再次增加成本開支,還會成為病毒超級傳播的起點。

押後一年的東京奧運會定於7月23至8月8日舉行,受到疫情影響,將不開放予普通海外觀眾觀戰。北韓本月初亦單方面宣有不會參隊參加,成為全球首個因疫情退賽的國家。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東奧倒數100天】疫情反彈再蒙陰影 IOC確信如期安全舉行

Posted on

【劍擊】港隊落實4人鬥資格賽 月底爭坐東奧尾班車

劍擊,東京奧運

【體路專訊】2020東京奧運劍擊項目的亞洲及大洋洲區資格賽將於2021年4月25及26日假烏茲別克首都塔什干舉行。香港劍擊隊已落實4人名單,將由女花張楚瑩、男重何瑋桁、男佩羅浩天及女佩林衍蕙出戰,同為首度參加奧運資格賽的4位劍手將分別力爭坐上東奧尾班車。

亞洲及大洋洲區資格賽將以「泡泡」形式舉辦,由該項目中未有劍手取得東奧資格的國家或地區派出1人競逐,每個項目僅最終獲勝的1名劍手能入圍東奧。香港劍擊隊於男子花劍及女子重劍均已透過團體世界排名而獲得隊際賽及3個個人賽資格,故今次港隊僅有女子花劍、男子重劍及男女子佩劍參加終極資格賽。

女花方面,港隊由隊中世界排名最高,列56位的張楚瑩出戰。由於亞洲區的勁敵中、日、韓已分別憑排名入奧,張楚瑩在暫定參賽名單13人中排名為次高,預料最大對手將是排名54,坐擁主場之利的烏茲別克劍手Yana Alborova。值得一提的是,5年前連寶香正是於亞洲區資格賽中取下2016里約奧運參賽資格。

男重項目則由現時世界排名67的何瑋桁參賽,同樣在缺中、日、韓劍手參賽下,港將於參賽15人中世界排名為第二高,僅次於排名62的越南劍手阮進日。後者曾參加2012倫敦奧運,亦是2014仁川亞運個人銅牌得主、2019亞洲錦標賽銅牌得主。何瑋桁與阮進日唯一一次交手,正是於2019年亞錦賽8強以12:15落敗,無緣獎牌,今次或有望「復仇」。

佩劍方面,男子資格賽港隊將由世界排名68的羅浩天參賽。男佩賽事暫時只得8名劍手報名,羅浩天世界排名為8人中排第3,前面分別由世界排名50位內的科威特及越南強敵。女子佩劍港隊由排名78的林衍蕙,其排名於9名參賽劍手中僅次於64位的哈薩克Aigerim Sarybay。

資格賽將於4月25日率先進行男重、女花及男佩賽事,翌日則舉行女重、男花及女佩項目。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劍擊】港隊落實4人鬥資格賽 月底爭坐東奧尾班車

Posted on

【體路專欄】疫情下的體育消費市場

疫情下,跑手唯有參加線上跑步比賽(圖為筆者的紐約線上馬拉松完成獎牌)。

【體路專欄】疫情影響全球經濟,體育用品市場迎來2008年金融海嘯後第一次收縮,唯一例外的是中國市場,內地繼2015年至2019年複合年增長率達16.5%,疫情下繼續錄得增長,成為行業的增長引擎。McKinsey在《Sporting Goods 2021》報告中訪問了一班體育製造、品牌和零售商高管及WFSGI(World Federation of the Sporting Goods Industry)專家,受訪者指今年體育用品市場仍有不明朗因素,但對比去年市況有改善,會持審慎樂觀態度並積極尋求增長機會。

大眾在疫情之下對社交距離較為警覺,部分人甚或會減少乘搭公共交通工具,在「可行」情況下安步當車,路程略長的便採用如單車等代步工具。去年三月美國單車及單車儀器和維修服務銷售同比翻一倍,類似情況亦於德國、英國及法國出現。當然,踏單車並非僅為代步,它也是熱門運動之一,特別在室內運動場所暫停開放的日子,各單車路線都非常熱鬧。

跑步是另一熱門運動。報告指一般跑手的跑步頻率在疫情期間增加超過一倍,七成三跑手指他們將在疫後繼續跑步,而因疫情催生的新跑手之中,六成二表示會在疫後維持跑步習慣,因此相信跑步風氣將可持續。受惠跑步風氣,跑步鞋銷售去年錄得三成按年升幅,更有品牌錄得雙位、甚至三位數增幅。

疫情中許多室內和團體健身活動被逼取消或改為綫上進行,虛擬環境為參加者提供遙距及啟發性元素,與綫下健身發揮互補作用。健身及健康類別的應用程式,包括鍛鍊、健身追踪和戶外活動等三類應用程式的全球下載量四月至五月錄得明顯升幅,由疫情前平均每月700萬總下載量,急增300萬至超過1000萬,當中Peloton、Garmin和Komoot的升幅尤其可觀,跑步app RunKeeper去年春天註冊量更按年急增252%!

運動品牌的網上銷售佔比在疫情前已一直增加,疫情爆發後更大幅飆升,當中Lululemon尤為明顯,雖然網上零售不會完全取代實體店,但建立方便使用的網購平台無疑是致勝的一環。

無論是綫上綫下,不少體育品牌都會邀請運動員或KOLs出席活動或代言,原因是運動員的個人追隨者數目和互動率高,以巴西足球員Neymar為例,個人Instagram的追隨者和互動率較諸Nike和球會更高,能更有效地與消費者接觸。香港健身和美容KOL Emi Wong坐擁390萬YouTube訂閱者及62萬Instagram追隨者,獲不同品牌邀請合作或當健身活動導師。

女性、運動休閒和中國市場將會是市場未來三年最大的增長引擎,佔整體增長約三分之二,勢將成為競爭「新戰線」。女性的整體運動參與度一直遞增,去年女性在虛擬跑及綫下跑佔比分別為64%和55%,反映女性體育用品市場潛力龐大。運動休閒服飾在疫情前已是大趨勢,疫情進一步模糊了工作與空閒時間的界線,令越來越多人接受穿著運動休閒服飾上班。

國金證券研究所估算中國體育服飾零售市場規模將於2025年達到6352億元人民幣,年複合增長率近14%。回顧運動服飾股一年來的股價表現,以今年三月底股價計算,內地龍頭安踏和李寧股價分別按年升約155%和141%,遠勝Nike和Adidas的68%和44%,亦帶動相關製造商申洲的股價,一年股價升90%。

優越的潛在市場回報伴著而來的是更多競爭對手,時裝品牌希望分一杯羹,紛紛進入市場。體育品牌須迅速回應季節性及市場需要,建立靈活的供應鏈,結合採購本地化和自動化,以提升整體效率。最高市值的中國體育用品品牌安踏由研發新鞋款到推出市場,只需六個星期,較同行平均十五至十八個月為短,令品牌走得「更快更前」。

室內和團體運動及比賽有望逐漸放行,加上延續去年個人戶外及在家運動風氣,以及今年奧運及殘奧會等大型體育盛事運動熱潮,相信行業將會迎來新機遇。在競爭更為激烈的市場,體育品牌需要新主意,例如調查指三分之二的顧客傾向選購可持續的運動產品,公司可從可持續性、數碼化及產品創新等各方面出發為客人帶來新體驗。

文:張樹槐  達人傳訊董事總經理
(本文曾於信報刊登)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體路專欄】疫情下的體育消費市場

Posted on

【東京奧運代表介紹】洛雅怡(Stephanie Norton)

圖:香港帆船運動總會

【體路專訊】洛雅怡(Stephanie Norton)

出生日期:2000年9月18日

身高:178公分

體重:65公斤

專項:帆船-激光雷射型

香港女子帆船運動員,當前世界排名187位(2021年3月),運動員生涯至今最高世界排名,為2020年3月的167位。現年20歲的洛雅怡早在8歲的時候已經開始接觸水上運動,正式接觸帆船運動則是在約12、13歲開始,從最初的Laser Optimist到之後的Laser 4.7,再到現在的激光雷射型(Laser Radial),亦即是Stephanie獲得2020東京奧運入場券的比賽項目。

多得其身為現任香港遊艇會副會長的父親David Norton,Stephanie及比她年長1年的哥哥Thomas Norton在年輕時已獲啟發對水上運動的興趣,David亦理所當然的承擔了兄妹倆這些年來在訓練方面的一切費用。

青少年時期的洛雅怡已經因為在帆船運動所顯露的潛質,在16歲時就被香港體育學院相中,以兼職運動員的身份加入受訓。及至2019年11月,18歲的Stephanie完成於澳洲國際學校的學業後,決定先暫緩讀大學的計劃,毅然加入香港體育學院的精英運動員行列,其決定亦得到父母的鼎力支持。為要獲得更多出賽的機會,以及代表香港參加國際性賽事如亞運會等,洛雅怡甚至在得到父親的同意下,放棄其本身持有的英國國籍,一心在運動生涯要闖出名堂。

擁有178公分的身高,加上強健的體魄,令洛雅怡特別適合激光雷射型的帆船運動。在父親的眼中,Stephanie冷靜、專注力強、醉心帆船運動,而且在比賽中的抗壓能力高。David不諱言,洛雅怡運動員生涯原本的第1個大型賽事計劃,是2022年在中國杭州舉行的亞運會。然而,原定在去年2月進行的東奧選拔賽延期後,令Stephanie平白多了1年時間去訓練和累積更多的比賽經驗,這終於成為了她獲取東奧入場券的其中一個關鍵。

在2021年4月上旬於阿曼穆薩納(Mussanah)舉行的2021年穆薩納公開錦標賽暨東奧亞洲及大洋洲區資格賽,洛雅怡憑藉穩定的演出,以47個罰分名列第3,順利以少2個罰分,壓倒總成績得第4的韓國選手Kim Jia,拿下前兩名亞洲帆手的身分喜奪奧運會參賽資格,成為自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後的張美嫻及董春媚後,首位出戰奧運的香港帆船運動員。

數年前一手發掘Stephanie的香港帆船總會前會長唐裔盛指,洛雅怡接受專業正規的訓練雖然只有兩年多,但在香港本土賽事的表現和演出,已經勝過很多男運動員。唐裔盛指Stephanie的長處在於其專業精神,除了落力練習也勤於操練體能,令只得20歲的她已經擁有世界一級運動員的身型。唐又指,比對初初進入港隊的時候,洛雅怡在比賽方面變得越來越聰明,在技戰術的掌握和發揮有著最明顯的進步,是一位「食腦」的運動員。

今屆東京奧運達標詳情:

  • 2021年4月8日
    亞洲及大洋洲區資格賽第2名

相關報導:
【東京奧運】香港帆船選手重返奧運舞台 20歲洛雅怡獲參賽資格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東京奧運代表介紹】洛雅怡(Stephanie Nor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