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ed on

TEST YOUR LIMITS體能挑戰賽  即日起接受報名

【體路資訊】專業運動品牌UNDER ARMOUR將於9月24日舉辦「TEST YOUR LIMITS FITNESS CHALLENGE」,招募所有追求更強的運動愛好者參加。是次挑戰賽由專業教練設計出8個體能競賽項目,全方位測試各人的運動能力,讓大家在拼盡全力超越自己的同時,更可了解自己的強弱項從而投入更合適的訓練計劃。

UNDER ARMOUR周一(15日)邀請多名香港運動員率先挑戰,其中包括:香港男子劍擊隊代表張小倫;UA籃球員並效力本地甲一籃球隊的梁嘉顯及許烜行;香港沙灘排球代表杜詠彤;本地短跑好手陳佩琦;以及女子甲組籃球員顧綽姿。在UA教練Coach K 的講解及指導下,幾位運動員參與了部分項目,測試他們在力量、速度、協調、敏捷度以至能量系統的極限。

UA TEST YOUR LIMITS FITNESS CHALLENGE  將於9月24日(星期六)舉行,號召全港不同運動項目的運動愛好者參加,通過正面交鋒來測試他們的極限並證明 UNDER ARMOUR讓他們變得更強。參賽運動員將通過8個體能競賽項目,挑戰他們的認知能力、速度、爆發力、耐力、敏捷度、垂直、力量及能量系統。

網上報名按此

資料來源:公關提供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TEST YOUR LIMITS體能挑戰賽  即日起接受報名

Posted on

【優秀教練選舉】陪伴走過高山低谷 引領殘疾運動員成長

【體路專訪】作為香港殘疾人運動代表隊的總教練,郭克榮及張榮傑自然以培訓精英運動員爭取佳績為首要任務。不過,運動員不是比賽機器,培訓過程也不是機械化的工作,兩位教練除了作技術指導,還會傳授正向思維與態度,同時陪伴運動員經歷高低起跌,讓他們在場內場外都能大放異彩。

郭教練的女兒郭海瑩(右)是香港硬地滾球隊代表之一,於北京2008殘疾人奧運會摘下混合BC2級個人賽金牌

從陪伴女兒到陪伴港隊成長

不少人都是透過家人接觸運動,繼而在運動領域發展,現任香港硬地滾球(硬滾)隊總教練郭克榮亦不例外。郭教練的女兒郭海瑩是硬滾港隊成員,也是他接觸這項殘疾人運動的原因:「囡囡13歲時入選香港隊,我就跟她去訓練及比賽,認識一下這項運動以及當義工。我發現硬滾能夠幫助運動員控制肌肉、擴闊社交圈子,有多方面的益處,於是加入教練團隊,後來更接手擔任總教練。」郭教練20多年來從義工到成為港隊總教練,見證了香港硬滾一頁又一頁的輝煌歷史。

對於家人在比賽時的支持及協助,郭海瑩指感到開心及更安心,但笑言曾因爸爸當上教練而感到吃不消:「在家裡對著他,在球場也是對著他,起初真的很不習慣!不過因為他是總教練,我主要接受另一位教練的指導,所以漸漸適應了這個模式。」與女兒同處一支運動隊伍,郭教練明言要做到公私分明:「最初一同外出比賽,會擔心她表現不好,後來釐清了自己的身份與職責,不會只把焦點放在她身上。」郭教練的太太是硬地滾球國際裁判,一家人茶餘飯後的話題離不開硬滾,這個小小的球讓郭家更融洽,而且他們平日在賽場外的交流也讓彼此有得著。

或許當初接觸硬滾是希望陪伴女兒,走到現在擔起總教練一職,郭教練在過程中陪伴不少運動員成長,雅典及里約殘奧運冠軍梁育榮指自己是其中之一:「郭生很用心、很細心指導我們。我加入港隊時年紀較小,他像爸爸一樣看待我們,替我們解決不同問題,教導待人處事之道。」郭教練指,運動員的殘疾程度不同,故教練團隊要花更多時間、更耐心指導運動員,與他們同行。作為港隊總教練,郭教練現在除了希望助運動員更上一層樓,還期望教練團隊能夠更加壯大,有更多退役運動員加入教練行列,栽培硬滾下一代。

耐心指導 傳承運動員精神

張榮傑是典型的「打而優則教」,年輕時是成績出眾的運動員,退役後成為教練培訓下一代,適逢香港殘疾人保齡球隊於2006年成立,他受邀成為總教練。張教練坦言教導殘疾運動員有很大的困難,他要花更多心思去摸索指導方法:「運動員在肢體或視力上有障礙,我需要嘗試代入他們的角度,例如矇著眼去感受視障運動員的情況,或坐在輪椅上揣摩動作,然後再教導運動員。」

張教練如何帶領港隊走向成功?隊員周培堅及張凱童不約而同提到:「教練在訓練時會不厭其煩地多次提醒我們,希望我們在每個動作都有進步。有時難免覺得他不斷重複斥責我們,但全賴他不斷提醒,我們才能夠進步。」除了技術方面,兩人亦言受張教練的精神感染:「他會透過以往當運動員時的經歷去鼓勵我們,他永不言棄、不服輸的精神非常值得我們學習。」張教練把這份精神傳承給隊員,教他尤其深刻的是一場亞洲殘疾人運動會比賽,港隊在臨近尾聲時看似無緣獎牌,最終卻後來居上,成功踏上頒獎台,盡顯不放棄精神。

香港殘疾人保齡球隊起初只有5位成員,發展到現在已有16位隊員,更在亞洲比賽取得不俗成績,不過張教練心中仍有不少目標及使命:「希望保齡球成為殘疾人奧運會的比賽項目,讓我能夠帶領一支強壯、有實力的隊伍參賽。作為教練當然希望看到運動員在台上領獎,但每個比賽只有三個獎項,這個比賽做不到就挑戰第二個、第三個,最重要是我們有未來。」或許他口中的「強壯」並非只形容技術,也描述隊員的心態。

香港教練培訓委員會主席余國樑 BBS MH JP:「殘疾人運動是香港體育發展的一部分,近年運動員的成績非常理想,實在有賴願意全情投入、無私付出的教練,想出許多不同的方法去激勵運動員的鬥志。所以,這次優秀教練選舉在多個獎項組別均有殘疾人運動項目的教練獲獎,是香港教練培訓委員會對他們的認同及鼓勵。」

「2020及2021賽馬會香港優秀教練選舉」頒獎典禮於8月13日圓滿舉行,現可到體院YouTube足本重溫。

賽馬會香港優秀教練選舉

一年一度的優秀教練選舉於一九九三年首辦,旨在表揚教練在體育工作上所付出的努力及貢獻。該選舉於每年十二月接受提名, 而選舉結果則於優秀教練選舉頒獎禮上公佈。各項得獎教練將由香港教練培訓委員會所委任的選舉評審團選出。

這項優秀教練選舉共設七個獎項,包括全年最佳教練獎、精英教練獎、最佳隊際運動教練獎、優秀服務獎、最佳教練培訓工作者獎、社區優秀教練獎、學校優秀教練獎。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優秀教練選舉】陪伴走過高山低谷 引領殘疾運動員成長

Posted on

【桌球】球迷喜訊!奧蘇利雲自爆10月重臨香江獻技

【體路專訊】香港桌球迷有眼福喇!七屆世界冠軍「火箭」奧蘇利雲(Ronnie O’sullivan)因傷退出明日(16日)在德國開戰的歐洲桌球大師賽,同時自爆10月將重臨香江出戰香港桌球大師賽,可望到時以最佳狀態獻技。

奧蘇利雲因手臂傷患放棄出戰歐洲大師賽,其團隊證實,這位球迷寵兒患有網球肘,導致無法正常訓練,為免傷勢加劇,決定退出多項賽事,但他近日以嘉實身份在卡迪夫舉行的出席一項賽車比賽時,透露將來港參加大師賽:「去年的手臂已經受傷,過去兩個月情況變得更嚴重,所以我想稍為休息一下,可望情況會愈來愈好,但我不會一直休戰, 10月初的香港大師賽是我目標之一。」香港桌球大師賽相隔5年後再次舉行,鐵定於10月6至9日首次移師紅館上演,「火箭」上屆在決賽不敵澳洲型男羅拔臣(Neil Robertson),大會將在稍後公布參賽名單及詳情。

按照世界桌球巡站賽賽程,香港大師賽之前,奧蘇利雲還有世界混雙賽及英國公開賽的任務,兩項賽事分別在9月24日及26日開打,不過他會否如期參賽,尚未有明確表態。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桌球】球迷喜訊!奧蘇利雲自爆10月重臨香江獻技

Posted on

香港戶外羽毛球總會成立 港將冀助羽毛球普及化

【體路專訊】香港羽毛球總會早前舉辦「香港戶外羽毛球總會有限公司」成立典禮,正式在香港引入及推廣戶外羽毛球,並邀得伍家朗、李卓耀、鄧俊文、謝影雪等多位香港代表隊成員親身示範。一眾球手盼能隨時隨地參與的戶外羽毛球能夠成為本地羽毛球運動發展的動力,同時令這項運動更為普及。

羽總早前於南華體育會舉行「慶祝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二十五周年 世界羽毛球日:香港戶外羽毛球運動啟動日」,活動由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獨家贊助。活動重頭戲為「香港戶外羽毛球總會」成立典禮,出席嘉賓包括立法會議員馬逢國、香港羽毛球總會、香港戶外羽毛球總會有限公司會長湯恩佳、文化體育及旅遊局體育專員楊德強、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助理署長(康樂事務)孔得泉、中國香港體育協會暨奧林匹克委員會義務秘書長王敏超以及香港羽毛球總會兼香港戶外羽毛球總會有限公司主席湯徫掄。

香港羽毛球總會、香港戶外羽毛球總會有限公司會長湯恩佳
文化體育及旅遊局體育專員楊德強

香港羽毛球總會會長湯恩佳在致辭時表示:「大部分人士首次接觸羽毛球均在戶外,世界羽毛球聯會因而構思及推廣戶外羽毛球,本會響應在香港引入這項運動,適合不同年齡人士,在硬地、沙地、草地上都能隨時隨地體驗羽毛球樂趣。」他續指總會將舉辦同樂日、教練及裁判工作坊、安排運動員示範等,期望全方位推廣這項強身健體的運動,並在可見的將來舉辦全港戶外羽毛球錦標賽。體育專員楊德強則指:「戶外羽毛球運動規則與室內羽毛球有所不同,如人數可以三打三,參與度更多元化及更具彈性,場地亦不受限制,非常適合在學校及社區推廣。政府期待與總會一同合作,進一步推廣這項運動。」

典禮當日亦有一眾港隊球手親身示範,男單球員伍家朗及李卓耀在硬地上測試全新開發的戶外羽毛球的旋轉及飛行性;混雙球員鄧俊文、謝影雪、張德正、吳詠瑢、李晉熙及吳芷柔則在沙地上三打三,體驗戶外羽毛球的全新團隊規則。

伍家朗
李卓耀

立法會議員馬逢國亦親身上場體驗戶外羽毛球
體育專員楊德強亦有上場,與伍家朗拍檔雙打

港隊「一哥」伍家朗活動後表示,戶外羽毛球有利市民更容易投入這項運動:「自己小時候未正式學打羽毛球前,也是在戶外首次接觸這項運動。現在有了特製的戶外羽毛球,室外也能隨時打球及比比賽,甚至以後大家去沙灘也能打戶外羽毛球,相信一定有更多人能夠接觸這項運動。」鄧俊文及謝影雪大讚戶外羽毛球刺激好玩,認為推廣有助羽毛球運動發展:「戶外羽毛球讓更多小朋友可以隨時隨地、不受限制地接觸羽毛球,相信會成為未來羽毛球發展的推動力。」李卓耀就指戶外羽毛球有助羽毛球普及化,不過與室內羽毛球確有頗大分別,認為適應風向及球速就能夠享受這項運動。

伍家朗
鄧俊文
謝影雪
李卓耀

香港羽毛球總會亦藉啟動日舉辦不同活動,藉此全方位推廣此項新興運動,包括在南華會內擺設攤位遊戲,讓到場的家長及小朋友以輕鬆形式接觸戶外羽毛球。總會同日假奧運大樓賽馬會演講廳舉行戶外羽毛球教練及裁判工作坊,共超過160多名羽毛球教練及裁判出席。

會場內設有攤位遊戲

超過160多名羽毛球教練及裁判出席戶外羽毛球教練及裁判工作坊

戶外羽毛球在場地大小、用球及規則都與室內羽毛球有所分別,其特色包括:

1. 戶外羽毛球採用的「球」名為(AirShuttle),是一種全新開發的羽毛球,設計具有更強的防風性能,讓大眾對戶外羽毛球運動有更積極的體驗。

2. 世界羽聯建議參與戶外羽毛球時使用較低的球拍線拉緊磅數(8公斤至9公斤/ 17.5磅至20磅之間)和較粗的線。

3. 戶外羽毛球的球場設置非常簡單,只需要一套球網和一組邊界線。

4. 球場定為16米x6米(用於雙打和三打三)以及16米x5米(用於單打)的長方形,比室內羽毛球場的13.4米長稍長。

5. 戶外羽毛球場的前場兩邊均設有2米的禁區,球員禁止進入禁區揮打戶外羽球,以鼓勵遠距離揮拍。

6. 戶外羽毛球分為單打(每邊只有一名球員),雙打(每邊只有兩名球員)和三打三(每邊只有三名球員)。

7. 在三打三時,球員不能連接兩次球。球員必須讓同隊的其他球員接下一次的回傳。本規則將促使更多的球員場上移動,同時讓比賽更加講求策略。

8. 世界羽聯推薦的計分體係是11分制,五局三勝。比分出現10平後,先領先2分的一方為勝方。比分出現12平後,先贏得第13分的一方為勝方。

如欲了解更多戶外羽毛球資訊,可瀏覽世界羽毛球聯會戶外羽毛球官方網頁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香港戶外羽毛球總會成立 港將冀助羽毛球普及化

Posted on

【田徑】姚潔貞退役計劃再生育 形容生涯如奇妙旅程

【體路專訊】上月世界田徑錦標賽後宣布告別賽場的長跑天后姚潔貞,今日(15日)出席屯門愛定商場「空中跑步基地」開幕活動,她表示受左腳傷患纏身已大半年,這段時間的治療及休息幫助不大,需更多時間休養,加上一直計劃再生育,終決定暫別賽場,不會代表香港出戰亞運。

潔貞指這大半年左腳痛症一直蔓延,已沒心機再衝下去。被問及會否感到可惜,她表示:「會覺得可惜,但同時又感慶幸,因傷患被漠視愈久,情況便會愈差。之前因想出戰亞運而希望盡快痊癒上陣,但因疫情又少做治療,所以現在決定提前休息。」而計劃再生育的她亦直言:「反正亞運延期,下年又未知會否取消,覺得無謂再搏多年,加上一直希望多生一個小朋友,那倒不如在這段時間斬釘截鐵,好好計劃家庭。兩樣嘢加埋一齊,可能是上天的安排!」潔貞感概傷患加上再生育的期望,令她作出了這重大決定,但她亦表示不會放棄跑步這興趣:「再生育後仍會繼續跑步,但不會像以前般有衝勁地競逐高水平賽事了。」

左起:陳家豪、姚潔貞、黃芷銦、黎振浩

同為長跑好手的陳家豪對太太暫別賽場,都感到可惜:「跑出香港馬拉松紀錄後,她很有衝勁,希望出戰巴黎奧運,但因傷患影響確實沒辦法。」談及會否為太太「接棒」,他笑言自己已一把年紀,都想專注於家庭上:「眼見現時年輕跑手的卓越成績,覺得他們很有衝勁,我已經無咗以前團火,希望老婆退役後都收吓啲火。」

而談及這段跑步生涯,潔貞表示:「對資質平庸的我來說,這是一段奇妙旅程。」潔貞指初接觸馬拉松時,這並不是熱門既運動,能造就今天的成績,對她來說其實是一場機遇,起初由遇見家豪,及至日本教練村尾慎悅帶她步入賽場,令她希望放遠雙眼、走遠一點。「沒想過可做出如此成就,感謝天父所賜的機會,令我成為大家的榜樣。」潔貞亦希望以自身經歷,勉勵年輕跑手:「香港天氣及環境不利長跑運動,但香港運動員都能跑出好成績,令大家刮目相看,希望年輕人早點嘗試,出戰各馬拉松大賽,香港唔係唔得嘅!」

圖、文:實習記者郭詠琳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田徑】姚潔貞退役計劃再生育 形容生涯如奇妙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