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ed on

【甲一籃球】永倫再負滿貫完季 潘志豪結束21年球員生涯

【體路專訊】甲一籃球聯賽今晚(19日)上演季軍戰第二場,永倫最終在力戰下以71:116不敵滿貫,直落兩場告負。賽後「黃金戰士」的本地名將潘志豪落實退役,結束21年球員生涯。

永倫今季再度落入季軍戰,上周首場先以79:110告負。今日再度交手,滿貫首節未足5分鐘已打出一段21:6的攻勢建立優勢,當中蔡再懃更率先「上雙」,完首節大幅領先32:13。永倫第二節在泰那及梁民熊搶分下追至35:49,不過滿貫換邊後再度拉開,完第三節帶著28分差距,最終以116:71大勝,直落兩場成為今屆賽事季軍。

永倫球員潘志豪於末節再度上陣時,籃總總幹事朱春生特別「開咪」,向現場球迷宣布這位名將會於賽後結束球員生涯,隨即獲兩隊球員及球迷鼓掌,潘志豪賽後笑指:「有點受寵若驚,但都開心的,多謝。」潘志豪以圓滿形容球員生涯,坦言今個球季因疫情斷斷續續長時間,因而更感到疲倦,暫未有為將來作計劃,希望先作休息。談及球員生涯,他指:「每年打球都有開心及不開心,比賽有贏有輸,贏當然開心,但落敗、練習時有隊友一同經歷都會覺得好開心。」他特別寄語本地年輕球員堅持:「現在香港有職業球隊,可能將來有第二、第三支,較以往多了機會,所以如果想打籃球就要堅持。」

滿貫蔡再懃等球員及球迷賽後紛紛向潘志豪「集郵」

至於在永倫當多年隊友的周迎堅就大讚潘志豪,指除贏過不少獎項外,亦是好有心練習求進的球員,以及好朋友、好隊友:「其實都有點感動,想起許多開心事情,打波當然開心,打波以外的時間也好開心,最開心是認識到一個好好的朋友,他打完之後我們都會繼續是好友。」周迎堅指自己暫未就將來作決定,會在休季期間與家人及球會再作討論。

周迎堅
梁民熊亦指自己將趁休季稍作休息,再決定去向

圖、文:何子淵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甲一籃球】永倫再負滿貫完季 潘志豪結束21年球員生涯

Posted on

【澳門乒賽】杜凱琹惜負無緣16強 李皓晴黃鎮廷明登場

【體路專訊】一連五天的「2022WTT澳門冠軍賽」今日揭開戰幔,港隊共有3位球手參加,「一姐」杜凱琹率先登場,惟力戰下局數1:3不敵中華台北好手鄭怡靜,吞下對賽三連敗,無緣16強。至於李皓晴及黃鎮廷則於明日上陣,爭響勝鼓。

完成世界團體錦標賽後,3位港將由成都直飛澳門出戰今次WTT冠軍賽,世界排名第7的杜凱琹首圈硬撼排名35的鄭怡靜,此前兩人曾10次交鋒,各贏5仗,平分秋色,不過最近兩次鄭怡靜都是贏家。杜凱琹此役仍受壓制,首局以大比數3:11失守,雖然第8局力拚下以11:8扳成平手,可惜未能乘勇追擊,再負兩局8:11、6:11,總局數以1:3稱臣,32強止步。

港乒「大家姐」李皓晴明將與德國的Mittelham Nina 爭奪16強席位,「一哥」黃鎮廷則硬撼「世一」樊振東。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澳門乒賽】杜凱琹惜負無緣16強 李皓晴黃鎮廷明登場

Posted on

【施政報告】白石建第二體育園兼改善M品牌計劃 支持本地球會參與內地賽事

【體路專訊】行政長官李家超今日(19日)公布任內首份施政報告,當中有三段提到體育發展。李家超指政府會與體育界、學校及商界合作推廣三人籃球、運動攀登及滑板等城市運動項目,並制訂「體育及康樂設施十年發展藍圖」分階段提供約30項多元化康體設施。另外,當局亦會改善「M」品牌計劃,每年支持至少十項大國際體育賽事在港舉行。

(圖:體路資料庫)

李家超今早公布首份施政報告,提出「簡約公屋」、「紅隊」及「特首政策組」等多項新政策。體育發展方面,他提出與體育界、學校及商界合作,推廣近年受青年人歡迎的「城市運動」,包括三人籃球、運動攀登、滑板等以進一步推廣體育普及化。同時,他提出檢討全港運動會的競賽項目,讓更多不同年齡人士參與。

今屆政府新設立的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就會制訂「體育及康樂設施十年發展藍圖」,分階段提供約30項多元化康體設施,例如體育館、游泳池、運動場、公園等,包括在馬鞍山白石興建香港第二個體育園,以及在「北部都會區」建造大型體育康樂設施。

啟德體育園(圖:體路資料庫)

政府會繼續推動體育專業化和產業化,包括加強支援合資格球會的訓練和比賽場地安排,並支持本地球會參與內地及區域性的大型賽事。此外,當局會優化香港「M」品牌計劃,每年支持至少十項大型國際體育賽事在港舉行,推動香港成為國際體育盛事之都,以及推行為期五年的「殘疾運動員就業及教育先導計劃」,裝備他們退役後的發展。

另外,政府亦會積極研究發展大嶼山南部約1 000公頃「綠化地帶」土地作生態旅遊或康樂用途,並在香港島建造全長約60公里的「活力環島長廊」,連接港島北岸海濱長廊及南區多條現有海濱和郊野步行徑,預計五年內完成駁通九成長廊。

自2020年一月底爆發疫情以來,只有去年的UCI國家盃場地單車賽(圖)及香港馬拉松兩項「M」品牌活動成功舉行。(圖:體路資料庫)

 

港協暨奧委會回應對施政報告的體育政策表示歡迎,會長霍震霆稱期望繼續加強大灣區的體育交流合作,提升全民體育,推動體育文化產業:「港協暨奧委會將繼續與各界合力推動香港體育發展,期待在明年杭州亞運、巴黎2024年奧運會,以及 2025年粵港澳合辦的全運會上,再次展現香港運動員與體育界努力不懈的成果。」

對於《施政報告》提倡推廣備受年青人歡迎的「城市運動」,霍震霆表示:「城市運動結合流行文化和體育元素,為社區注入了一股嶄新的活力,相關措施除提升年青人對體育運動的熱情,也鼓勵他們勇於嘗試和追夢,可說是別具意義。」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施政報告】白石建第二體育園兼改善M品牌計劃 支持本地球會參與內地賽事

Posted on

【丹麥羽賽】夥吳芷柔闖混雙16強  戰況激烈李晉熙打到衫褲滴水

【體路專訊】世界巡迴賽超級750丹麥公開賽周二(18日)上演混雙首圈賽事,港隊組合李晉熙/吳芷柔與中國的郭新娃/張殊賢激戰64分鐘、打足三局後,以2:1險勝殺入16強。

由於謝影雪出發前右手甩骹,被迫與拍檔鄧俊文退賽,李晉熙/吳芷柔就成為唯一參加混雙項目的港隊球手,兩人首圈對上世界排名48的中國新組合郭新娃/張殊賢,雙方歷來首次交鋒就打得難分難解,港隊接戰開局手風極順,接連得分先後領先6:2、12:8確立優勢,雖然下半場被對手扳平,甚至末段被反超18:17,不過「李吳配」打出一節4:1,以21:19拿下首局。

第二局港隊未及回氣,失誤頻頻,初段連丟7分落後至5:13大勢已去,被中國隊以21:15扳平1:1。進入決勝局,雙方比分咬緊互有領先,「李吳配」克服落後11:15劣勢,打了一波6:0反超,最終以21:19奠勝,晉級16強後挑戰4號種子南韓的徐承宰/蔡侑玎。

這場港中之役戰況激烈,比賽期間李晉熙的衫褲打到滴水,多次需要場邊工作人員拖乾場地,「光頭」賽後表示:「之前在意大利賽事都試過一次(打得太激烈、波褲不停滴水),因為自己太大汗啦!」他又指沒想過打得如此激烈: 「今場可能我們打得不夠放,太想去贏,反而沒法打出自己水準。不過第一圈打得激烈可以提早入局,知道自己不足、狀態也非想像中穩定,都是一件好事。」

至於吳芷柔就稱:「下仗對南韓組合,都會以放鬆心情去打。畢竟之前自己第二次確診後,氣有點不順,『光頭』的傷患亦剛在一星期前才復原,今年好多起起伏伏,至今終於覺得慢慢進入狀態,希望今季最後3站可以有更好表現。」

相關報道:
次局連贏10分大逆轉 李卓耀激戰50分鐘過首關
「反勝為敗」一輪遊 伍家朗:傷患已康復惜狀態仍一般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丹麥羽賽】夥吳芷柔闖混雙16強  戰況激烈李晉熙打到衫褲滴水

Posted on

【體路專欄】舞動體育課

【體路 x Junior】香港學校體育課程多元化,同業除了會教授傳統項目外,近年更引入不少新興運動,目前旨在讓學生從少培養喜愛運動習慣,以建立健康的生活模式。然而,有些項目雖說是傳統,卻普遍在學校不太流行,尤其在中學的課程裡,其中體育舞蹈課可算是明顯例子。

根據教育局體育課程建議,老師在不同的學習階段,需要選擇最少四類活動的其中八大項目進行教學,當中包括田徑、球類、體操及體適能活動等。筆者雖沒有做過有系統調查,但從同業分享所知,普遍會安排學生學習田徑、球類和體適能活動,至於舞蹈活動似乎並不常見。小學階段可能也會加入創作舞課題,但中學現況似乎落差頗大,當中女性體育老師會較傾向安排舞蹈課,男教師則非常罕見。

然而,大部份學校在安排課外活動上,都把舞蹈作為學生其中一個選項,大概已經可理解同業們本身都認同舞蹈是一項極具價值的體育活動。畢竟舞蹈和體操同樣是全身動態伸展運動,而且更具備表演功能;按學校不同場合需要,都可以進行演出,如學校開放日、畢業典禮等。而且,有部分學生可能從少習舞,若中學常規體育課未有安排舞蹈單元,亦可趁課外活動來延續興趣。

學生找到不一樣的自己

自上世紀五十年代,香港的師資培訓(師範學院)已規定入讀體育學系準教師,必須接受一定程度的舞蹈訓練,讓準教師在進入學校前,提升信心在體育課堂拖教。像筆者這般年紀的體育人,都會記得曾經在受訓及實習期間手持搖鼓,與學生大跳「鞋匠舞」的情景,至今仍然印象難忘。惟實習過後,除非本身熱衷舞蹈或善於跳舞,才把舞蹈單元編入教學之中,否則極其量只會安排學生進行創作舞而已,例如利用身體配合音樂來摹仿海洋生物之類。

筆者學校早年有一位同業是舞者,對舞蹈運動很積極,無論體育課抑或課外活動都份外投入,當然亦培養出一群愛跳舞的學生。然而,當同事突然請辭轉到他校任教,亦令學校體育舞蹈課需要作出調整。由於其他同事對跳舞只懂皮毛,唯有尋求專業導師協助;可幸原來坊間有些舞者(或團體)為了推廣舞蹈藝術,都願意用相宜的價錢承接學校訓練,有機構甚至可以安排導師到校,在課堂上教授舞技,最重要是費用全免。

筆者總結多年經驗,只要安排妥善,總有學生經歷舞蹈課後,找到不一樣的自己,甚至有學生離開校園之後,把昔日的初嘗,變成今日的興趣;而整個改變,只不過是部署幾次體育堂而已,同業們又何樂而不為?

文:張勇(前體育老師)
原文刊登於Sportsroad Junior Issue#62

Sportsroad Junior

Sportsroad Junior》為全港首本月刊學界體育報,創刊號於2016年1月隆重出版,內容涵蓋全港各區學界體育賽事,現時派發據點超過全港200間中、小學。我們正陸續增加免費派發的學校數目,如學校有興趣訂閱本刊,請電郵至 junior@sportsroad.hk,或填寫網上訂閱表格,並留下負責老師、班級數目、所需訂閱數量等資料,我們會盡快回覆及安排,謝謝你對《Sportsroad Junior》的支持。

我們目前亦設有以下公眾派發點:油麻地百老匯電影中心太子閱讀時代書店尖沙咀YMCA會員服務部修頓室內場館票務處麥花臣室內場館九龍灣Mega Ice元朗區體育會沙田體育會大埔體育會北區體育會荃灣球星羽毛球專門店,數量有限,派完即止。另外,我們亦有個人訂閱服務,詳情可按此瀏覽。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體路專欄】舞動體育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