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ed on

【疫境自強・專訪】亂世中自救之道 體育教練工會為同行站出來

劉嘉豪,抗疫基金,武漢肺炎,溫遠雄,香港體育教練工會,黃浩賢
香港體育教練工會籌委溫遠雄、劉嘉豪及黃浩賢(左起)

 

【體路專訪】一場疫症,令各行各業面對前所未見的衝擊。體育教練過往少有因香港經濟環境而受嚴重打擊,但就在這3個月讓他們意識到,原來所有康樂場地能在一夜之間關閉,自己亦會因而手停口停。短短3星期,香港體育教練工會就由0變成200,名字也出現在各大傳媒之中。不過,「工會」在這年頭彷彿成為禁語,會擔心被槍打出頭鳥嗎?「我們不是為利益,只是為權益,既然一直沒有保障又有何擔心?」

劉嘉豪,抗疫基金,武漢肺炎,溫遠雄,香港體育教練工會,黃浩賢

早在2月的情人節,香港政府已經因應新冠肺炎(武漢肺炎)疫情推出首輪防疫抗疫基金援助措施,然而體育界中不論教練、運動員抑或各體育學校的老闆均未能受惠,當日同時是康文署宣布第一次「封場令」至3月2日的一天。雖然康樂設施及後有限度重開,但不足兩星期又再次關閉,禍不單行的是連室外硬地場也在上月28日全數關閉。「當時我自己的教學都全部停止了,身邊很多教練大呼即將要失業,於是便發覺不對勁,是時候要找些突破。」如是者,本身是足球教練的黃浩賢在3月底開始聯絡其他教練,嘗試籌組工會自救。

初初我以為找到數個籌委都有難度,怎料很快就集齊了10多個人。

「初初我以為找到數個籌委都有難度,怎料很快就集齊了10多個人。從踴躍程度就看到,今次疫情的影響真的很大。」除了黃浩賢外,工會籌委中還有溫遠雄和劉嘉豪的身影。「以前一直也忙著『搵食』,又一直覺得自己不夠名氣,倒不如讓一些出名的教練去組織。但今次就覺得我們要發聲的話,有一個工會起碼也出師有名,加上遇上年輕人的幹勁才下定決心。」同樣是足球教練的溫遠雄與黃浩賢算是相識一場,聽到後輩想組織工會之後,也決定要一起「落火坑」。

工會現時13名籌委當中,絕大部分均來自足球和籃球兩大球類的教練。與黃、溫二人不一樣,劉嘉豪是一名註冊籃球教練,或許大家在工會最初開始進入聚光燈之時已經見過這個名字。「初出茅廬時會覺得有總會幫教練發聲,但久而久之就會發現,自己是幾乎甚麼保障也沒有。正常的時候還可以,但一到像現在疫情般就發覺真的會手停口停。」

劉嘉豪,抗疫基金,武漢肺炎,溫遠雄,香港體育教練工會,黃浩賢
黃浩賢

根據民政事務局的描述,本地體育總會是港協暨奧委會會員,亦是推廣和發展有關體育項目的管治團體。在今次疫情當中,籃總是少數有為教練公開爭取的總會。副會長羅善行曾在上月尾會見立法會中的業界代表馬逢國,建議機構向教練「出半糧」及起用網上教學等。「他們的確有做事,但似乎就有點慢,而且總是不到肉般。」

整個體育界都靠政府批錢,一定非常受制於政府,所以他們不能用較進取的聲音也可以理解的。

相比籃總,足總在這3個月的工作大多集中在處理港超聯等職業賽事的安排,看在溫遠雄眼裡是正常,卻又不足,「始終職業球隊的班主投資很多,一定要考慮他們的。但足球不只得職業隊,足總一年的青年賽事比職業聯賽多好幾倍,那裡都有很多教練,不過足總就沒有出過聲。」黃浩賢就早早對總會沒有抱太大期望,也令他更想以工會自救,「整個體育界都靠政府批錢,一定非常受制於政府,所以他們不能用較進取的聲音也可以理解的。」

劉嘉豪,抗疫基金,武漢肺炎,溫遠雄,香港體育教練工會,黃浩賢
劉嘉豪

驚覺業界欠缺保障 「針唔拮到肉唔知痛」

從來擔任搞手都是一件苦差,相信各位曾相約朋友聚會的話也深深明白,更何況是組織一個會員數目已有至少200人的工會。「最麻煩是沒有例子可以參考,而且很多不同項目的教練都有不同意見和處境,資方又比較分散,要多些時間去了解大家面對的困難。」究竟一件吃力不討好的事,3人又為何肯花這些心力去做呢?

「難聽點說,幸好有今次疫情才會想起原來大家真的沒有保障,可以說是『針唔拮到肉都唔知痛』。」本身擁有一間體育會的劉嘉豪自言算是較幸運的一群,但眼見身邊有些同行已經轉職送外賣或保安員,「當疫情完結之後,如果他們想重投教練行業又可能因沒有保障而打退堂鼓,這樣下去就會流失很多好教練,令整個香港運動水平倒退,而且我亦不認同有些人說讀不成書才去做教練,希望可以幫一幫有心入行的年輕人。」

劉嘉豪,抗疫基金,武漢肺炎,溫遠雄,香港體育教練工會,黃浩賢
溫遠雄

籌委們日前已經向職工會登記局遞交表格,申請香港體育教練工會成為正式工會。不過自去年的反修例運動後,工會成為各家必爭之地,就連勞工及福利局局長亦形容數字為「海嘯式」增加,甚至在不加人手下可能要50年才完成所有申請。「我都擔心要很久才算申請成功。」在月初才遞表之下,教練工會成為那1600宗申請的「隊尾」,溫遠雄不諱言忍怕會進度籌組進度,「可能有人會覺得組織工會是搞事、為了投票或是甚麼,但我們是因為疫情要爭取權益,真的不希望有任何事影響進度,變相做甚麼都出師無名般。」不過他也補充,當局在正常情況下應該不會拒絕申請,現時基本上已算正式成立。

可能有人會覺得組織工會是搞事、為了投票或是甚麼,但我們是因為疫情要爭取權益。

教練工會上周的記者會找來醫學界議員陳沛然協助。(圖:體路資料庫)

為權益為公義 「洗濕個頭就會繼續」

縱然開宗明義是因為疫情才決定成立,但在這個年頭組織工會,或多或少都會被人與政治扯上關係,「雖然我們各有各的政治立場,但都會避免放在工會之中。」上星期教練工會第一次召開記者會,與有建制背景的香港康樂體育專業人員總會前一天的記者會同樣有立法會議員撐場,但黃浩賢一行人找的卻是醫學界的陳沛然。「一來他本身喜歡足球,二來他在立法會中算是較中立,找他就是為了令工會避免政治化,讓人感覺偏向一邊。」工會在記者會上再補充,沒有聯絡業界代表馬逢國是緣於已有其他教練出席後者的記招,認為聲音亦能透過業界代表傳出。陳沛然就在Facebook專頁中,以「各自爬山,和而不同」來回應網民對馬逢國「失蹤」的質疑。

劉嘉豪,抗疫基金,武漢肺炎,溫遠雄,香港體育教練工會,黃浩賢

只是工會的角色某程度上始終與資方有衝突,近年發起工業行動的工會代表亦經常遇上秋後算帳的威脅。即使全職教練面對的資方較分散,不像醫護、空中服務員,甚至碼頭工人般有明顯而單一的老闆,但古語有云「槍打出頭鳥」,作為工會的先頭部隊也會不禁擔心一雙雙無形之手會否向自己逐步逼近。「當初我也想找一些較有名氣的教練加入籌委,但感覺他們都因為怕影響工作而不太願意。」黃浩賢談及自己的憂慮時,亦重複了3次「無唔驚就假嘅」,「但我都覺得不能擔心太多,我也相信有諒解我們的學校,而且教師也有工會,有甚麼理由會不歡迎組織工會的人呢?」

老實說為了公義、為了爭取都要有人去做,而且我們做的也是正當事。

另外兩人的顧慮就相對較少,也認為為自己權益而組織工會並無不妥,「很多人會覺得工會負面,但我覺得是勞資雙方的一個構通橋樑。既然我也抛了身出來、『洗濕咗個頭』就會繼續,老實說為了公義、為了爭取都要有人去做,而且我們做的也是正當事。」「做教練一向都沒有保障,既然沒有保障又有何擔心?況且我們不是做些甚麼對抗的事,也不是為利益,只是為權益。」

劉嘉豪,抗疫基金,武漢肺炎,溫遠雄,香港體育教練工會,黃浩賢
工會的標誌的設計概念緣於運動場上的「High five」手勢,「希望能夠帶出更多正能量。」

 

立法會財委會經過近20小時審議後,最終通過政府第二輪防疫抗疫基金撥款,意味教練們初步可獲得一筆過7500元的「少少津貼」。但工會之路才是剛剛起步,今次疫情只是播下維權的種子,「長遠而言,其實連準時出糧或將教練列入常額教席都要爭取。因為行內很少會逐月支薪,可能兩、三個月或一個學期才出一次,這些細微位都是工會要爭取的一些事。」路途遙遠,只因一句我未氣絕。一個暫時只有數百人的工會能為業界做到的或許不多,但至少踏出過第一步、爭取過,讓當權者感受到是有這麼一班人的存在,才會慢慢露出曙光。

劉嘉豪,抗疫基金,武漢肺炎,溫遠雄,香港體育教練工會,黃浩賢

文:麥景智
圖:麥景智、Majesty Professional Photo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疫境自強・專訪】亂世中自救之道 體育教練工會為同行站出來

Posted on

【武漢肺炎】確診3星期 傑志助教盧比度上周六出院

【體路專訊】繼空手道運動員曾綺婷及其法籍教練後,再多一名確診新冠肺炎(武漢肺炎)的本地體壇人士出院。港超聯球會傑志今日(20日)證實,據了解為助教盧比度的確診職員已在上周六(18日)通過病毒測試,獲准出院休息。

傑志今午回覆傳媒查詢指,確診的職員於上周六通過病毒測試,結果呈陰性,因此獲醫院允許回家休息,但其太太仍需留院。傑志本月1日證實,隊中一名職員確診患上肺炎,成為本港第747個個案,亦曾表示有關職員並未根據球會規定申報配偶曾離港工作及進行家居隔離,二人均最終確診。傑志其後為全隊70名職球員作病毒檢測,結果全部呈陰性。

盧比度(中)(圖:體路資料庫)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武漢肺炎】確診3星期 傑志助教盧比度上周六出院

Posted on

【武漢肺炎】疫情下轉戰電競世界 F1新星陸克萊15日內奪四冠(有片)

F1, 電競, 賽車
影片截圖

【體路專訊】一場新冠肺炎(武漢肺炎)疫情令全球體壇賽事停擺,陷入空窗期,不過部份賽事則懂得靈活變通,當中F1轉戰電競世界,舉辦一場在遊戲《F1 2019》中進行的一級方程式電競虛擬大獎賽(F1 Esports Virtual Grand Prix),讓車手與車迷「過車癮」。法拉利新星陸克萊(Charles Leclerc)在英國時間周日(19日)於虛擬世界的中國站封王,連同早前的墨爾本站及另外兩場賽事,他已經在短短15日內豪取四冠!

F1, 電競, 賽車
影片截圖
F1, 電競, 賽車
影片截圖

今站F1電競虛擬大獎賽中國站雲集不少體壇巨星,除了幾位職業F1車手外,還有皇家馬德里門將泰拔古圖爾斯(Thibaut Courtois)、英國職業高爾夫球選手保達(Ian Poulter),以及拉素前鋒恩莫比利(Ciro Immobile)等亦加入戰團。原定於昨日舉行的F1中國大獎賽因疫情延期,F1就在相同的日子於虛擬世界舉行另一場中國大獎賽,22歲的陸克萊在排位賽中造出最快時間,取得頭位起步,並於賽事中表現得無懈可擊,最終擊敗紅牛車手Alex Albon贏得冠軍。

F1, 電競, 賽車
保達於倒數第三圈最後一個彎道「炒車」 (影片截圖)
F1, 電競, 賽車
影片截圖

這場賽事都有不少有趣畫面,保達在倒數三圈的最後一個彎道,在接受評述採訪期間失控撞牆,他稱:「你們讓我緊張了,我從沒如此多手汗。」在虛擬世界上只要調整一下,馬上又可以回到賽道繼續作賽。不過Alfa Romeo車隊的Antonio Giovinazzi就沒那麼幸運,他在剩下五圈時斷線,突然從賽道上取消得無影無蹤,無法完賽。

F1, 電競, 賽車
(Photo Credit:F1)

事實上,陸克萊本身就對在電競世界中賽車甚為投入,甚至曾說「我空閒時也愛做自己的工作,只是在電腦上而已」,故在F1電競虛擬大獎賽作賽對他來說,根本是駕輕就熟。陸克萊在月初贏得澳洲站冠軍後,上周五(17日)參加了一場「Race For The World」慈善賽並贏得冠軍,為慈善機構籌得70,000美元(約54萬港元)善款,僅小時後轉戰《 Veloce Not the GP Versus》系列賽,同樣贏得冠軍。

對於再次在虛擬世界贏得冠軍,陸克萊笑稱:「實際上我很喜歡在虛擬世界賽車及進行直播,不過賽後的慶祝活動很不同,在頒獎台上開香檳慶祝遠比關電腦然後煮意粉吸引得多。」

F1電競虛擬大獎賽首站賽事上月22日進行首站巴林站賽事,當時未有太多F1車手參加。及至第2站澳洲站,參賽車手陣容大升級,兩位F1新貴包括陸克萊,以及效力紅牛的艾邦(Alex Albon)加入戰團,當中陸克萊更加在「地標戰」即贏得冠軍。

資料來源:綜合外媒報道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武漢肺炎】疫情下轉戰電競世界 F1新星陸克萊15日內奪四冠(有片)

Posted on

【單車.專訪】李慧詩里奧失利點綴人生 炒車過來人珍惜東奧點滴

2020場地單車世界錦標賽,場地單車,2020東京奧運,tokyo2020,李慧詩

【體路專訪】奧運會,4年一度,對許多運動員而言可能是一生一次的機會,一失足成千古恨。香港單車隊首席車手李慧詩(Sarah)就在2016年里約奧運會凱林賽中失足,因「炒車」錯過了再站頒獎台的機會,4年努力化為烏有。然而當4年又過去,手執東京奧運入場券、預備三征奧運的Sarah再談里奧失利時又有另一種領悟——不是千古恨,而是令「牛下女車神」人生更豐富。

2020場地單車世界錦標賽,場地單車,2020東京奧運,tokyo2020,李慧詩
李慧詩2020年2月尾在德國柏林舉行的「2020場地單車世界錦標賽」奪得1面爭先賽銅牌後,鎖定東京奧運兩個短途項目的參賽資格,於訪問中談及2016里約奧運「炒車」經歷及這4年間心態的轉變

Sarah在2012年以25歲之齡勇奪倫敦奧運凱林賽銅牌,為香港帶來第3面奧運獎牌,到之後2013年首披代表世界冠軍的彩虹戰衣、2014年仁川亞運包攬爭先賽及凱林賽雙金,倫奧後4年間的成績顯示港將已更上一層樓,自然地成為香港隊在里約奧運的獎牌希望。然而最終卻事與願違,Sarah在里奧凱林賽第二圈與對手碰撞後「炒車」未能完賽,最終在名次賽首名衝線,總成績排第7位。隨後忍著「炒車」帶來的痛,Sarah轉戰爭先賽於8強不敵德國名將禾歌,獎牌希望落空,4年付出卻空手而回,賽後聲淚俱下直言心痛。

2016里約奧運,李慧詩,場地單車
李慧詩在里約奧運凱林賽第二圈「炒車」,後忍痛出戰爭先賽於8強止步(圖:體路資料庫)

4年後笑看里奧「炒車」

從里約熱內盧返回香港後,Sarah未有再談及「炒車」一事,也不見有記者提起,大概大家不知道當事人的想法,生怕直接提起這事會再次觸及那無形的傷疤,於是記者們在大大小小的場合以婉轉一點的方式提問:有打算衝擊2020東京奧運嗎?藉此旁敲側擊,看看Sarah是否已走出陰霾。Sarah從起初說要先休息一陣子再考慮去向,到正式宣布復出並以東奧獎牌作目標,再到大熱奪下入場券,即將成為「三朝元老」,回望里奧「炒車」一幕,Sarah輕描淡寫地笑著說:「不記得了,哈哈……」

2016里約奧運,場地單車,李慧詩
李慧詩完成里約奧運後接受傳媒訪問時數次哭成淚人(圖:體路資料庫)

今天再回想那場讓4年汗水付諸東流的意外,Sarah看得豁然,「偶爾都會想起那時候贏不到獎牌,但我又不覺得是一個衝擊,反而是有得必有失吧!」失去爭獎牌的機會,伴隨擦傷的皮膚帶來疼痛,但作為香港體壇半個明星的她卻得到更寶貴的東西,亦為她帶來力量重新振作:「一屆奧運有獎牌,一屆『炒車』,令我發現原來無論起跌,背後都有好多人支持我。看到許多人在社交媒體的留言鼓勵時好感動,會想像得到他們在深夜看比賽直播,那刻大家跟我一起經歷『炒車』、經歷難過,就不再懼怕,很快便振作起來。」她強調自己一進入「比賽模式」就會與社交媒體和新聞隔絕,但每次比賽後都會讀畢所有留言,感受到港人對她的支持。

這個經歷與2012年倫奧截然不同,令我的人生好豐富。

旁人看是塞翁失馬,Sarah卻認為里奧的意外非「禍」乃「福」,前設是她要跳出獎牌得失這個運動員成敗「框架」,以常人角度看人生:「當然可能大家都會覺得可惜,但無人知道如果我不『炒車』,最後是否會贏得獎牌、取得甚麼顏色的獎牌。如果兩屆都有獎牌,我會很開心,但對我而言『炒車』好平常,炒完起身繼續比爭先賽,這個經歷與2012年倫奧截然不同,令我的人生好豐富。」她說單車在生命中佔一個很大的比例,讓她感受人生的甜酸苦辣,同時接受五味紛陳才是人生的本質。

2020場地單車世界錦標賽,場地單車,2020東京奧運,tokyo2020,李慧詩

2020場地單車世界錦標賽,場地單車,2020東京奧運,tokyo2020,李慧詩

別以為Sarah在樂觀背後草草忘掉那場意外,作為「炒車」過來人的她其實有深刻反省,矢志能克服該次失利。「我會提醒自己,每次意外後都要總結為何會炒。里奧時可能是我和其他車手有碰撞,但其實是否可以避免?或許是她犯錯,但我其實可以避免。一定要接受自己有機會犯錯,即使取得第1名都要總結改善,然後下場比賽就是新的一天。」她抱持的心態,正是忘記背後、努力面前,「每場比賽都不一樣,凱林賽和爭先已經不同,為何還要只想著以往的比賽?我每天都在訓練和進步,就可以避免下一次『炒車』,以及越爬越前。」

身邊人離場 學懂珍惜享受

現實是「牛下女車神」在2016年里約奧運之後又再攀上另一高峰,雅加達亞運會再次取得雙金、每年世界錦標賽均有獎牌落袋,當中2019年包攬爭先賽及凱林賽金牌、一口氣穿上兩件彩虹戰衣,爭先賽更錄得長達20個月連勝紀錄。當Sarah寫下一個又一個輝煌的成就,很多人不期然又會去想奧運獎牌這回事,不過她指這4年間的心路歷程與從倫奧到里奧期間的4年又稍有不同,「2016年信心不太大,反而一直衝著說要拿冠軍,可能太大壓力,那時候好像變得不太喜歡踩單車。」

現在所擁有的是恩典,那我就努力踩好每一天。

結果里奧後沉澱了一段時間才選擇復出再挑戰多一屆奧運,Sarah指原因很大程度受里奧後歸隊的前隊友馬詠茹影響,「那時候覺得馬詠茹為去奧運而放下自己學業,其實作出了很大犧牲,我無理由因為自己的緣故而扼殺她的奧運夢。」Sarah宣布復出、再下定決心衝奧時明言不是志在參與,而是希望爭奪獎牌,不過這數年間經歷不同事情——陪伴她征戰多年的普林俊教練2016年尾因隱性心臟病離世、好友兼「宿敵」禾歌在2018年練習時發生意外致半身不遂,及至馬詠茹在2019年急流勇退,Sarah從中變得更加珍惜所有:「離開過單車再回來,加上身邊許多不同的人來來去去,令自己學懂更加珍惜。而且過了30歲還能在世界排列前3名的人也不多,現在所擁有的是恩典,那我就努力踩好每一天。」

2016里約奧運,場地單車,李慧詩,普林俊教練
普教練自2012年加入香港單車隊,協助Sarah征戰兩屆奧運會,也在其低潮時給予她鼓勵。Sarah認為比起里奧的失利,普教練離世才是她至今仍未能釋懷的事情,現在仍不時會發微信訊息給他:「明明知道他收不到訊息,但我練得辛苦時就會想起他,難過時就會微信他。」為東奧奮鬥的過程,Sarah也銘記普教練的說話:「他經常跟我講要為自己而踩,不要受其他人影響。」(圖:體路資料庫)
2017土庫曼亞室運,李慧詩,馬詠茹
港隊女子短途昔日有一段不短的時間只有Sarah一位車手,故她在里奧後曾指希望能有隊友一同出戰團體競速賽。最終這個願望因放下單車一段時間的馬詠茹重披單車隊戰衣而達成,兩人曾合力奪得亞洲錦標賽及亞運會獎牌,Sarah亦指馬詠茹陪伴她走過普教練離世時的傷痛。(圖:體路資料庫)

Sarah心態轉變,世界也在不斷轉變,她笑言比4年前快得多,並以田徑短跑作比喻:「以前只有100米、200米和400米是短跑項目,現在就像多了一個新的600米短跑,所以說現在的短距離都不是短距離,真的快了好多、辛苦了好多!」她要努力練習去迎合世界的速度,不過就未為自己「封頂」,也沒有規限自己今次是最後一次征奧,「跑步可能只是一個人和一對鞋,難以因為鞋的材料而突然快了許多。但單車就要配合不同零件和器材,我可以突然因為新的隊衣而快了,因此難以估算自己的身體狀況是否已到高峰。」因此縱使東奧因疫情延期1年舉行,她亦未有擔憂年齡會成為挑戰,依然衝著兩面獎牌去預備今次東奧,Sarah更明言希望享受過程,非如2016年般壓力過大地出戰:「我不會視今次是自己最後一屆奧運,現在只想享受過程,也知道許多人協助我,所以很有信心去面對。」

2020場地單車世界錦標賽,場地單車,李慧詩

回想2012倫奧時,Sarah為自己定下2016年要到美國進修的目標,甚至已計算好所需費用。只是至今她賺了足夠的學費,卻始終未有成行,令她明白生命不會只跟著計劃走,就如同里奧「炒車」、東奧延期一樣。但計劃趕不上變化看似負面,Sarah卻視旁人眼中的「壞事」是豐富生命的點綴,再次說明人生的精彩其實只是由自己去定義。銅牌是精彩,「炒車」是精彩,將在2021年上演的東京奧運仍是未知數,但也肯定是精彩。

圖、文:何子淵

按此重溫柏林場地單車世錦賽報道

器材由Canon提供 | 資料傳輸由Club SIM提供


國泰航空全力支持體路Road To Tokyo之旅
由2019年10月至2021年7月期間,國泰航空將全力支持體路到訪世界各地,直擊香港運動員「Road To Tokyo」之旅,體路「Road To Tokyo」專頁現已面世,立即Click入呢度,一齊 #撐起港隊。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單車.專訪】李慧詩里奧失利點綴人生 炒車過來人珍惜東奧點滴

Posted on

香港手球代表謝永輝網誌:前人種樹,後人願意乘「涼」嗎?

【運動員網誌】在開始談論今次話題之前,我要先為自己帶帶頭盔。我的經驗及年資未必令我能夠宏觀地去討論這個話題。如果有任何不足及我忽略的地方,請各位前輩多多包涵,多多指導。

香港手球正在進步,與職業隊的差距收窄,甚至取下勝利,全靠團隊走動,默契,多人配合,這是青訓多年的結果。青訓對近年香港隊成績是最具影響的一環,一班香港年輕球員絕對有能力與國際選手媲美,只是未有更有效方法幫助他們盡快成長。我不知不覺成了老球員,我們現役中這班老球員,都是由8年前開始一起訓練,有些甚至10年,第一次代表香港是2010年新加坡國際邀請賽。而在上屆全運會擔鋼定海神針角色的老大哥,他們亦都是一班由青訓開始配合了起碼10年的班底。默契,打法,溝通都非常好,換來球場上的配合及信任,慢慢取得成績。青訓效果顯著,但仍然存在很多不足。

早幾天,在網上讀到一系列關於港足青訓球的文章,當中提及的幾個原因,我認為同樣出現在手球圈中,文中提及這幾個原因。

各家各派 沒有統一風格

每間學校都有各自的手球世界,耍著各自的功夫。往往一些在校隊表現優秀的球員,到代表隊訓練後,表現判若兩人。原因是離開校隊體系後便沒有方向,不知道如何配合,觀察,甚至對香港隊體系完全沒有概念,就像不懂手球一樣。在香港隊訓練時,就要重新為新隊員灌輸新的體系。變相耽誤訓練進度。看看日本韓國,所有學校的打法都相同,不同的是按球隊需要,例如傳統,主力球員,而作出調齊,不會完全設計另一種風格。因此各球員都知道如何耍這套功夫,在代表隊訓練時只需要微調配合,即使短時間訓練也像已經配合了很多年的老隊友一樣。

「即食」文化 爭標大於培訓

比賽要爭標是在所難免,加上普遍訓練時間不足。為了取得錦標,就要走「捷徑」而欠缺了基本功訓練,甚至只能不斷強化球員強項,而忽略改善弱點。即使奪標,亦不代表能打一手好球。當在代表隊訓練時,才發現基本功不足,會耽誤訓練進度。代表隊訓練應該是球隊配合磨合,戰術及體系訓練,而不是個人基本功訓練。

塘水混塘魚 做「山塞王」

國際賽與本地賽的打法完全不同,即使能夠在本地賽事如魚得水,當踏上國際場時,你就會發現天外有天,比你更快的有,比你身體條件好的有,比你更大力量的有,才會發現到自己的渺少,才發現原來自己有不足的空間。可能在香港訓練時,教練或長輩已經提醒要改善,可是忠言逆耳,很難去接受意見,教練有意見都是為球員好,希望你進步,而不是眼紅你在本地賽無人能及而故意雞蛋裡挑骨頭。如果愈早能夠接受教練意見,就不用每次都要從國際賽吸取教訓然後回去砍掉重練等下一次國際賽,直接就能在國際賽表現出來。香港水平不高,即使在香港最高水平球員,到外國都只是一粒微塵,所以要自行想象將要面對的國際對手,有很多時是親眼見到才會相信有這些人存在。相反,我正身處的法國都是塘水混塘魚,大多數人都未曾出國見識,但水平很高,因為他們的水塘是世界最大的,當然不用去另一個水塘掙扎見識。

朋輩文化及資訊科技的發達

發現在年輕一代,他們都比較喜歡用球星,最什麼最什麼去互相吹捧大家,加上資訊科技發展,不難在社交媒體中找到自己的英姿。互相吹捧並沒有問題的,更是尊重對方的稱呼。但是不要有絕對的認同,飄飄然的感覺,因為上面已經說了,我們離開香港後只是一粒微塵,隨便找一個三線球員都能KO自己。我們應該分清自己的長處短處,而不是無限放大自己,要用平常心去對待。另外, 日韓成為我們模彷的對象, 那些動作對他們來說就如食生菜一樣輕鬆,背後他們對這個動作訓練不下一萬次, 肌肉力量已經好足夠去支找身體進行這個動作。 若果我們只是模彷其誇張動作,而沒有深究應該在什麼情況下使用, 不但不能運用在球場上, 甚至有機會令自己受傷。

當然,要解決青訓問題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學校,球會,教練都受好多不同的壓力及制肘,當中亦有很多因素我不知道,絕對需要時間去慢慢協調解決。但我作為球員出身,我認為球員自己都可以未雨綢繆,先裝備好自己,減低青訓問題的影響。

擴闊國際視野

當然最好是到外地訓練,直接親身體驗,有比人KO的感覺。但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夠有這個機會。現時資訊發達,在Youtube隨便都找到外國手球影片,觀賞球場同時分析別人打法意識,作為參考,到自己訓練時嘗試一下。若果成人組太厲害,就看青年組,看男子組,看女子姐,看一些你能力所及的,一步一步,當你明白固中原因,你就會在球場做出來。

了解香港手球體系

主動去接觸一下香港隊體系,明白香港隊體系對入選的幫助很大。網上影片,選拔,身邊朋友,主動去了解一下,在自己球隊未必適用,但如果有心有目標要代表香港隊,這是必須的。

不斷覆盤 進行檢討

不斷檢討自己不足,為自己找進步空間。最直接方法是問身邊隊友,教練,前輩,這些批評比起稱讚的說話更能夠幫助自己,但有心壓準備這些說話比想像中更難接受,被稱讚的方面繼續保持,不足的就去練習改善。觀賞自己比賽亦可以,但比起入球,更要看自己的失誤,思考一下比賽中再遇到相同情況要如何應對。

思考比訓練重要

當我們認識到新動作時應該要先思考分析動作的要點, 例如在什麼事情下使用, 自己的肌肉力量能否支持身體去進行這個動作等等, 然後就不斷練習成為自己的利刀,而不是盲目運用。

今次文章比較長篇,以上全是我自己的一些體驗及看法。多謝大家能夠有耐性讀到最後,如果有任何不足之處,請多多指教。在此亦借機會去鼓勵年輕球員, 這個「涼」是比前輩們更多資源, 走少更多冤枉路, 並不代表輕鬆, 不要誤會真是乘涼嘆世界。 共勉之。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香港手球代表謝永輝網誌:前人種樹,後人願意乘「涼」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