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ed on

【賽馬會青少年記者培訓計劃】JSR暑期工作坊 前主播分享幕前演出小貼士

學員和兩位導師於課後大合照留念。

【體路專訊】隨著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放緩,香港賽馬會青少年體育記者培訓計劃為第八屆學員先作「熱身」,安排兩個暑期工作坊,首先邀得兩位前新聞主播梁凱寧及伍家謙向學員親授報道新聞、主持節目及進行訪問和直播的技巧。兩位導師為了營造更佳的課堂效果,不但在教材上大花心思,甚至分享個人工作的深刻回憶,一眾學員表現得相當投入。

梁凱寧向學員分享新聞報道及主持節目的心得和要點。
計劃首課暑期工作坊讓學員對幕前演出建立認知,準備《JSR做好體育》的拍攝。
梁凱寧(左一)和伍家謙(左二)即席向學員提供指導。

學咬字戒懶音 靠前日本首相

「前日本內閣總理大臣中曾根康弘個仔,中曾根弘文由佢自己嘅國家日本嚟到香港旅行,喺北角揀生果,買完個橙就去咗中環恒生銀行,佢覺得嗰度好寒冷,攪到佢鼻塞塞…」

一段充滿趣味而又夾雜咬字難度的講稿是梁凱寧給一眾學員的「見面禮」。學員透過視讀新聞練習,學習正確的咬字、語速和聲調運用。梁凱寧和伍家謙更即時作出提點,糾正錯誤。被視讀訓練「考起」的學員李天心指課堂較重視技巧實踐,同時也受到梁凱寧的講解啟發,學會重聽自己的錄音,期望能夠提升發音及咬字的準繩度。

學員李天心進行視讀考驗,測試咬字發音的準繩度。
伍家謙親述報道七人欖球賽直播新聞的突發經歷,提醒學員在處理直播場面時要保持專業。

突發中保持專業 出鏡避免講禁語

除了咬字和發音,專業新聞從業員亦要具備處變不驚的能力,以應對突發的情況。兩位導師不吝於分享過往的直播新聞經驗,伍家謙更分享難忘經驗,展示過往於香港七人欖球賽事直播中被酒醉球迷干擾報道的片段,提醒學員出人意表的情況也有可能在即時新聞直播中發生。

家謙更提醒學員要小心「唔講你唔知」(意指觀眾或記者無知)、「喺我身後嘅係……」(有不吉利含意)等出鏡禁語,叮囑學員除了注意鏡頭前的表達技巧外,也要確保稿件的文意清晰。學員李樂賢笑言:「我在家中不時模仿記者報導新聞,課堂的直播實踐環節令自己終於有機會『大顯身手』。」同學們需要因應不同的情景、獲得的資訊多寡和不同的時間限制下完成直播,樂賢坦言過程緊張刺激,還要提醒自己避免使用導師口中提及的禁語,難度頗高。

完成幕前演出的工作坊後,學員會在緊接的周六繼續進行工作坊,由計劃兩位主任導師郭子龍及司徒子文,教授學員拍攝、剪接、後期製作等攝製技巧,為學員參與製作《JSR做好體育》作準備。

了解JSR做好體育的作品系列,請click入JSR做好體育 的播放清單!

想了解更多計劃過往的活動及歷屆學員的作品,請click入以下專頁!
Facebook專頁
Youtube Channel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賽馬會青少年記者培訓計劃】JSR暑期工作坊 前主播分享幕前演出小貼士

Posted on

【冷知識】空想科學:保特顛峰時期能突破9秒50?

保特,2016里約奧運
保特於2016年里約奧運上橫掃短跑3金(圖:體路資料庫)

【體路專欄】牙買加「飛人」保特(Usain Bolt)被視為當代最偉大的田徑短跑選手,生涯共奪8面奧運金牌,於2009年世界田徑錦標賽男子100米及200米做出的世界紀錄9秒58及19秒19一直保持至今。雖然綽號「閃電俠」的他至2017年退役前都未能再突破極限,但有專家曾經估計,以他2009年的顛峰表現,其實有能力在100米突破9秒50。

英國科學家兼劍橋大學應用數學及理論物理學系教授John D. Barrow曾撰寫關於保特的文章,提出一個「保持速度但能提升成績」的理論。首先他指出短跑成績可以細分成兩個部分:反應時間及持續跑步的時間。當翻查往績時,不難發現保特其實是同期出色的短跑選手中反應最慢的一人,以2008年北京奧運100米決賽為例,保特當時的反應時間是0.165秒,在8人中排尾2,但卻跑出9秒69時間奪金。至於2009年柏林世錦賽,保特在跑出9秒58的比賽中反應時間是0.146秒,為8人中第3慢。

保特,2016里約奧運
圖:體路資料庫

John Barrow認為以保特的高大身型(身高1米95),所需反應時間較長實屬正常,不過若果他能把這個弱項改善,成績就能有顯著提升。根據世界田徑總會的規定,反應時間快於0.1秒即屬偷步犯規,因為人類的神經反應不可能快過這個時間。不過如果保特能能把反應時間減少至剛好不犯規的0.1秒,再跑出柏林世錦賽上的速度,他的時間會從9秒58提升至9秒53。

另一個John Barrow考慮的因素是風阻。比賽風速必須在2.0米/秒內,相關成績才會被認可為紀錄。順風能幫助運動員跑得更快,John Barrow根據自己過往的實驗結果,指出2.0米/秒順風能令運動員時間比沒有風阻快0.11秒。然而保特在柏林世錦賽決賽上的風速僅是順風0.9米/秒,按John Barrow的估算是相等於比沒有風阻快0.06秒,換句話說若保特當時的風速是2.0米/秒的順風,他的時間能再快0.05秒。

最後John Barrow提到,如果保特在海拔較高的場地比賽,由於空氣密度較低,阻力減少,故速度將會更快,不過高於海拔1,000米的賽事亦會被世界田總標明為受高度影響。若果保特能在可接受範圍的高原場地作賽,John Barrow估計成績會再快0.07秒。換句話說,若保特於高原場地、+2.0米/秒的順風下,做出0.1秒的反應時間,繼而跑出柏林世錦賽時的表現,估計他的時間將為9秒41。

 

保特,2016里約奧運
圖:體路資料庫

當然,理論歸理論,現實是要達成這種天時、地利及人和的配合幾乎不可能,保特亦難以一直保持在顛峰狀態,9秒58的一槍可一未可再。「閃電俠」於2017年世錦賽上帶傷退役,理論沒能實踐,留下9秒58這個極限予後人繼續挑戰。

資料來源:John Barrow著作《Mathletics: 100 Amazing Things You Didn’t Know about the World of Sports》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冷知識】空想科學:保特顛峰時期能突破9秒50?

Posted on

【甲一籃球】建龍飛馬今季初戰甲一舞台 主教練香振強望球員虛心學習

籃球, 建龍飛馬, 香振強
建龍飛馬上季勇奪甲二銀牌及季後賽總冠軍,今年將升班至甲一。(圖:體路資料庫)

【體路專訊】隨著康文署轄下的體育館重開,本地籃壇賽事陸續重啟,除了工商盃將於13日復賽外,男子甲一聯賽亦將於周二(7日)進行抽籤。建龍飛馬上屆勇奪甲二總冠軍,今季即將轉戰甲一舞台,球隊主教練香振強透露,曾效力東方龍獅的加拿大藉外援漢尼拔(Jasonn Hannibal)已經加盟建龍飛馬,惟在入境限制下,後者仍未能來港隨隊訓練。

籃球, 建龍飛馬, 香振強
建龍飛馬主教練香振強。

建龍飛馬上季於甲二銀牌及季後賽封王,以「雙冠王」的姿態升班至甲一。為增強球隊實力,建龍飛馬早前已經引入曾為東方龍獅出戰工商盃及銀牌賽的加拿大藉中鋒漢尼拔,但在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下,香港實施出入境限制,令漢尼拔至今仍身在加拿大未能到港,香振強表示:「現時仍未知道漢尼拔甚麼時候能夠來港,即使他能夠起程,萬一在中途不幸受感染,亦擔心會影響到球員本身以至整支球隊。」「香sir」認為本地各支球隊現時都面對相同問題,擔心外援球員抵港後會否確診,他冀望籃總在這方面會有明確的安排,為各隊提供協助。

漢尼拔(右) (圖:東方龍獅籃球隊)

為了讓今年甲一組增至10支球隊角逐,過去兩年的甲一賽事均為「有升無降」,但如今甲一已增至10支球隊,賽事將回復到最初的「升降制」。建龍飛馬今年首次升班,「香sir」坦言力保甲一席位是球隊今年最大目標:「始終球隊尚年輕,大部份球員都是隨隊從甲二升上來,今年目標未敢訂得太高。第一年希望球員抱著虛心學習的心態,感受一下甲一與甲二的分別。」香振強認為除了傳統爭標分子外,其餘球隊都面對著有機會降班的挑戰,但此正正是球員努力訓練的動力。

前東方教練艾度托利斯(圖:體路資料庫)

早在今年三月,建龍飛馬宣佈邀請了曾帶領東方龍獅奪得ABL(東南亞職業籃球聯賽)及甲一總冠軍的教練艾度托利斯擔任「Pegasus X OMNI Sports 籃球學院」顧問,成為建龍飛馬的合作夥伴。至於這位西班牙教頭會否再次亮相於甲一舞台,帶領建龍飛馬衝擊冠軍?香振強回應道:「最近與艾度托利斯每日都有聯絡,很多籃球上的知識都可以透過網上進行交流,在疫情期間要這位教練兩地飛,對他而言會是一個困難,加上球隊今年目標不高,所以暫時都未到考慮要他親自來港領軍的階段。」

文:彭淬祺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甲一籃球】建龍飛馬今季初戰甲一舞台 主教練香振強望球員虛心學習

Posted on

【我們的WFH】疫情啟發攝影靈感 程詩詠:香港運動員任何時候一樣自律

我們的WFH

【體路專訊】由《體路》及香港運動攝影師程詩詠(Brian)策劃的《我們的WFH》香港運動員相展,在今日(4日)假旺角THE FOREST舉辦開幕禮。相展記錄9位本地精英運動員在疫情期間,在家訓練的點滴,石偉雄及歐鎧淳等9位相展主角今日亦有親身「撐場」。公眾可在即日至913日到THE FOREST參觀相展,了解運動員的奮鬥故事及抗疫心態。

相展記錄9位香港精英運動員包括石偉雄(體操)、余翠怡(輪椅劍擊)、謝影雪(羽毛球)、陳銘泰(田徑)、姚錦成(七人欖球)、歐鎧淳(游泳)、李嘉文(賽艇)、何柱霆(跳繩)及陳浩源(輪椅羽毛球),過去多月疫情期間在家訓練的日子。展覽以「家」為設計藍圖,展示他們如何利用創意和僅有的器材,維持訓練水平及體能,為未來重啟的運動比賽作準備。所有作品將以慈善用途出售,經非牟利機構凝動香港體育基金回饋社會,為透過體育提升基層青少年的社會流動力出一分力。

Brian在開幕禮上分享舉辦展覽的靈感,將原來的奧運相展稍改主題,讓大眾從另一角度了解運動員的故事,以及抗疫心態。他透露賽艇運動員李嘉文在酒店隔離期間,每日上載訓練片段到網絡,啟發了他以在家訓練為相展主題,「從今次相展能夠看出,香港運動員在任何時候都一樣自律,在家中狹小空間繼續追隨目標。」同時Brian亦致謝《體路》及前港隊游泳代表、現職市場部主任的劉彥恩,分別在聯絡工作及展覽呈現方式上給予重要建議。

新世界發展有限公司助理總經理劉家駿(Garrick)

至於THE FOREST代表,新世界發展有限公司助理總經理劉家駿(Garrick)表示,運動員生活與不少香港人均有相似之處,冀相展能夠引起大眾共鳴:「希望透過運動員的生活點滴帶出訊息,雖然一度在家訓練亦不願放棄,繼續向各自目標而奮鬥,藉此為市民帶來正能量。」運動員在生涯中難免經歷挫折,Garrick坦言他們抵著各種壓力之下,仍然排除萬難完成目標,是大眾最值得學習的地方。在商界以至香港正值復甦期之際,Garrick期望各界能善用共享價值,攜手同行共渡「疫」境,並藉相展記錄當中的片段。

正爭取第二度晉身奧運的跳遠運動員陳銘泰,表示疫情為他帶來不少新衝擊:「疫情嚴重至影響全球各國,體育賽事連續停擺幾個月,我亦多了留在家的機會。不過最大的挑戰不是去保持體能,而是面對疫情時的心態,我們盡運動員責任一定會練習,但如何在有限資源維持訓練水平,亦十分有挑戰性。」「阿泰」坦言會視疫情為進步機會,趁著東京奧運積分周期延長的同時,加強訓練以達到8米22的奧運標準。

圖:李子正、麥景智、何子淵
文:李子正

《我們的WFH》相展

過去半年,一場突如其來的疫症,把世界的節奏都打亂了。昔日為賽事及訓練四出奔走的香港運動員,於今次疫情下與平常市民一樣只能WORK FROM HOME。

《體路》在過去數月與著名運動攝影師Brian Ching一起四出奔走,拍攝及採訪香港運動員WORK FROM HOME的故事。《我們的WFH》相展並將於6月29日至9月中旬期間在THE FOREST商場展出,讓市民感受香港運動員在這段期間,如何運用僅有的器材和創意,維持訓練水平及體能,並重新審視自己與運動的關係。是次展覽免費入場,歡迎市民到場欣賞。

《我們的WFH》展覽資訊:
日期:2020年6月29日至9月13日
時間:早上10時30分至晚上10時
地點:THE FOREST一樓中庭(旺角奶路臣街17號)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我們的WFH】疫情啟發攝影靈感 程詩詠:香港運動員任何時候一樣自律

Posted on

【學界人談學界】鄭裕彤女排:校際賽是向同齡對手學習的機會

學界排球,順德聯誼總會鄭裕彤中學
今年大部分學界球類B、C Grade賽事未能舉行,順德聯誼總會鄭裕彤中學的中二小將黃韻媛(左起)、彭琛怡及黃韻靜,在一場比賽都無打過的情況下失去了帶領球隊衛冕的機會。她們的經歷,也許就是全港C Grade學生運動員的寫照。

【體路專訊】2019/2020學年的學界比賽可謂一波三折,學期初先因社會運動而導致多項比賽延期,及至農曆新年假期後新型肺炎疫情爆發,最終停課近4個月後,學體會以安全為由取消所有補賽。在種種風波過後,我們找來不同的學界人對談,從中再思學界比賽這回事。今次請來順德聯誼總會鄭裕彤中學中二C Grade隊員黃韻媛、黃韻靜及彭琛怡。

還記得第一次參加學界賽時的感覺嗎?
小學時已有參加學界比賽,去年首次參加中學比賽,感到與小學比賽相差甚遠,加上是D1組賽事,對抗性十分高。由於當時只是中一學生,對比賽的重要性沒有太大認知,只是盡量以平常心作賽,把平日訓練的技術運用,隊友間互相鼓勵及填補不足,慶幸最後能奪得冠軍。

你最深刻的學界比賽是?
去年5月5日D1學界賽決賽對拔萃女書院,好深刻。因為小學學界賽觀眾不多,那場比賽卻有許多不同學校的同學及家長前來觀戰,是我們第一次在這麼多觀眾面前作賽。比賽亦打得緊湊,我們先輸一局,但隊友間彼此打氣、填補失誤、從後追上,最後反勝2:1奪得冠軍。

你在學界中有甚麼得著/學習?
黃韻媛:去年決賽自己原本是後備,於第二局才上場,從中學習到即使作為後備球員,心態亦要隨時準備好。
黃韻靜、彭琛怡:不能只在練習時掌握技巧、與隊友有默契,要在比賽場上能夠實際應用出來。

你認為學界賽的意義是?
我們花了1年時間練習,暑假付出許多心血和時間、一放學就去練波等等,希望能學習排球技巧,並把技術運用在球場上。學界賽就像成績表,可以看到一來年努力的成果,看看自己哪一部分做得好,哪一部分不足夠,贏輸都能檢討與改善。

比賽不只是要贏過對手,亦是認識不同對手的過程,以及向對手學習的機會。學界比賽是正規比賽,會遇上的球隊是在本地聯賽、馬拉松等其他比賽不會碰頭,過程中能向同齡對手學習。

教練與師姐亦投入許多心機指導,我們一同努力過後,即使付出未能得到期望的相等收穫,但也不會感到後悔。

得悉今年學界賽取消後,你有甚麼想法?
知道學界賽取消後感到可惜和失望。原本很期待今年比賽,因為去年比賽自己有失誤,花了時間練習和改善後,想看看自己能否在比賽中運用得到,故此之前一直有想像在學界賽時要如何發揮。加上今年已是第二年C Grade比賽,少了一年比賽,這一年就像變成空白,更覺可惜。

圖:何子淵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學界人談學界】鄭裕彤女排:校際賽是向同齡對手學習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