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ed on

【單車】「單車屯馬綫」料9月貫通 6小時大西北踩到馬鞍山

【體路專訊】發展局局長黃偉綸早前發表網誌,透露西至屯門、東至馬鞍山、全長60公里的超級單車徑有望在9月或之前全面貫通。屆時市民可由「大西北」踏單車經錦田河、新田大夫第等景點一直遊覽至大埔、沙田及馬鞍山。

(發展局圖片)

 

土木工程拓展署工程師透過發展局局長網誌向外界介紹預料9月或之前貫通的「超級單車徑」。署方指,期望透過改善工程將現時分散在新界的單車徑連接,並貫通新界東西。整條新界單車徑網絡主要由兩條路段組成,其中長約60公里的屯門至馬鞍山主幹線,由屯門經元朗、上水、粉嶺、大埔、沙田、到東面的馬鞍山,沿荃灣至屯門海濱興建的一段主幹線則長約22公里。

(發展局圖片)

 

署方又稱屯門至元朗,以及上水至馬鞍山的路段已經開放讓公眾使用。至於貫通此兩個路段、亦即連接元朗至上水的一段單車徑,沿元朗攸壆路部分剛於上月啟用,餘下路段亦預計會於今年9月或之前開放。屆時,屯門至馬鞍山整段60公里長的主幹線路段將會完成。按一般巿民踏單車的速度計算,完成整條路線需約6小時。署方介紹沿元朗攸壆路往壆圍南路的一段單車徑時指,已優先選擇風景優美的地方,以及途經具文化特色的景點,如元朗錦田河、新田大夫第等。同時,工作團隊已考慮對附近居民、環境和生態的影響、安全性及環境美化,從而改善單車徑設計。至於荃灣至屯門單車徑主幹線工程中、荃灣青荃橋至灣景花園一段,署方預計可於明年年初完成並開放給公眾使用。

(發展局圖片)

 

當局早年已提出發展新界東西單車徑計劃,但工程一直延誤。審計署於2014年曾發表報告,批評新界區單車徑網絡多段工程均未能按目標時間完工,當中馬鞍山至上水的一段要延誤20個月才完工,上水至屯門段則未能於原定的2013年7月完工。發展局於2016年時亦曾稱,元朗至上水段工程預計於2020年初完成,但最終延誤大半年。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單車】「單車屯馬綫」料9月貫通 6小時大西北踩到馬鞍山

Posted on

【冷知識】奧運籃球與NBA規則有何不一樣?

(圖:體路資料庫)

【體路專欄】每屆奧運會,美國男子籃球隊都是不少人關注的隊伍之一,他們陣容坐擁12位NBA巨星,星光熠熠,在奧運舞台上大部分時間都以絕對的優勢戰勝對手。不過縱使一直在世界最高水平的NBA賽場上征戰,球員們踏上奧運舞台有時候都會顯得不適應,全因奧運籃球的規則有別於NBA,以下為大家講解一下,兩項賽事的規則有何不一樣。

1. 比賽時間

NBA一場比賽合共分為4節,每節12分鐘,總比賽時間為48分鐘。雖然奧運賽事同樣分為4節,但每節比賽只得10分鐘,整場賽事為40分鐘,比NBA少了8分鐘。對於NBA球員而言,他們習慣在高強度的身體對抗下長時間征戰,體能相對較非NBA球員優勝,然而在奧運賽場,比賽時間減少,身體對抗程度亦相對較低,因此在這方面上NBA球員相對佔優。

2016里約奧運,加素,籃球,西班牙
圖:體路資料庫

2. 犯規次數

NBA賽事中,球員如犯規6次就會被罰出場,然而奧運比賽,球員只要5次犯規就會被罰離場。這不單是球員要注意個人犯規次數問題,連主教練都要因應NBA與奧運規則的不同,在換人戰術上作出調整。

3. 三分線距離

NBA與奧運的比賽場地亦稍有不同,在NBA中,三分線相距籃框最遠的距離為23呎9吋,兩邊底角的距離則為22呎。反觀奧運賽場的三分線離籃框的距離則較NBA近,當中三分線離籃框最遠距離為22呎1.75吋,兩邊底角的距離則是21呎8吋。對於NBA擁有高超三分投射水平的球員而言,在奧運會上投射三分球將會變得更加輕鬆。

(圖:體路資料庫)

4. 暫停次數

NBA一場比賽每支球隊在半場擁有6次長暫停(100秒)及一次短暫停(20秒),加時賽則每隊有3次60秒暫停。奧運會上,每支球隊上半場有2次暫停,下半場則有3次,加時賽中只得1次,當中所有暫停都是60秒。此外,NBA比賽中所有球員及教練都有權請求暫停,但奧運會就只得教練可以叫暫停。

5. 防守三秒

NBA一向崇尚進攻,為了避免防守方把內線完全堵塞,令進攻方難以運球突破,因此設有防守三秒這項規則。然而在奧運會上並沒有防守三秒這項規則,防守方可以把禁區區域完全堵塞,令對方只得外線投籃的機會。

6. 籃上干擾

NBA規定在爭搶籃板時,球必須整個彈出籃框上空範圍才可以搶下,否則會被裁判判定為「籃上干擾」,令控球權落入對方手中。不過在奧運會上,若是球已經觸碰過籃框一次,任何球員都被允許干擾皮球。

資料來源:CBS SPORTS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冷知識】奧運籃球與NBA規則有何不一樣?

Posted on

【桌球】抗議世錦賽擬開放觀眾入場 奧蘇利雲威脅退賽

奧蘇利雲 (Photo credit : World Snooker)

【體路專訊】世界體壇在新型肺炎疫情陰霾下逐步重啟,世界桌球錦標賽將於本月底在切菲爾德揭幕戰幔,且有機會被英國政府用為「白老鼠」試行開放予觀眾入場,力爭六度封王的球星「火箭」奧蘇利雲對此表示極度不滿,甚至威威退賽以示抗議。

2020年世界桌球錦標賽正賽(32強)原定4月18日至5月4日在克魯斯堡(crucible)舉行,惟受肺炎疫情影響,推遲至7月31至8月16日上演,外圍賽亦順延至7月21至28日假切菲爾德的英國體育學院進行。香港球手傅家俊、李俊威及吳安儀均在香港體育學院與桌球總會「不建議」下,放棄赴英參加外圍賽。

克魯斯堡被視為桌球最高殿堂。
奧蘇利雲反對今屆世界桌球賽開放予觀眾入場。

儘管英國疫情依然反覆,不過英國政府周五(17日)宣布,當地體育賽事有望於10月份重新迎接觀眾入場,並挑選了數項賽事作為試行比賽,包括7月底的兩場男子板球友誼賽、8月初的一項賽馬節,以及世界桌球錦標賽。在疫情尚未完全受控的情況下,英國政府此舉受到不少人士反對,其中奧蘇利雲就揚言,如果賽會堅持讓觀眾入場觀戰,哪怕只有數百人,他也不會高興,甚至做出退賽的決定。

向來火爆的「火箭」表示:「我認為至少2021年之前室內比賽都不應有觀眾出現,但如今他們卻談論觀眾回歸的問題,真的非常瘋狂!」奧蘇利雲強調,在這些情況下必須保護他人,把風險降到最低。

卓林普力爭衛冕。(圖:體路資料庫)

現年44歲的奧蘇利雲曾五度贏得世界錦標賽冠軍,現時世界排名第6位的他,被列為今屆賽事16位種子球員之一,豁免外圍賽直闖正賽32強。根據籤表,「火箭」與沙比(Mark Selby)、羅拔臣(Neil Robertson)、梅菲(Shaun Murphy)、威廉斯(Mark Williams)及丁俊暉等身處下線賽區,他於8月2日首圈登場對外圍賽球手,順利過關的話,大有機會在16強硬撼丁俊暉。

至於上線賽區球星包括衛冕的「準神」普林普(Judd Trump) 、希堅斯(John Higgins)、麥克艾倫(Mark Allen)及麥佳亞(Stephen Maguire)。世界「一哥」普林普於7月31日開鑼日亮相,迎戰外圍賽選手。世界錦標賽正賽首圈採19局10勝制,第二輪至8強採25局13勝制,4強33局17勝制,決賽35局18勝制,「準神」去年以18:9橫掃希堅斯,首奪世界冠軍並完成「大滿貫」壯舉。

資料來源:綜合外電、WST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桌球】抗議世錦賽擬開放觀眾入場 奧蘇利雲威脅退賽

Posted on

 山度士談香港足壇自救 促重推預備組重用本地年青球員

【體路專訊】香港足球總會多年來管治不足,近期終被審計報告提出「13宗罪」,立法會帳目委員會更嚴斥足總失職,香港足運備受批評。曾兩奪「香港足球先生」殊榮山度士接受有線體育台節目《高山低谷》訪問時,大談香港足球壇應如何自救,這位當年因傷未能赴歐洲發展而留憾的90年代球星,促港足重組預備組助球員接班。

山度士在香港出生,爸爸為葡萄牙人,媽媽為英國人,卻從來考慮為英、葡披甲:「真的沒想過。當時我只想到一件事-我在香港出世就是香港人,就要代表香港隊。日後踢波踢得好,我希望可以代表香港。」回想當年有機會到比利時發展,惜因為受傷而使美夢幻滅,成了他一生遺憾:「事緣當年踢世界盃五人賽踢得好,教練建議我到比利時踢當地的五人賽,他說當地水準不是太高,風格較斯文,沒太多衝撞,願意栽培我,給我機會到比利時試試。家人都十分支持我出外發展,可惜最後因為受傷而斷送難能可貴的機會,非常失望。」當年香港醫學水平還未成熟,山度士被踢傷後在港養傷兩年尚未能完全康復。後來遠赴荷蘭做手術,不消半響便順利完成,他立即致電回港報平安,不禁流下男子淚。

由於表現出色, 山度士14歲便有機會到荷蘭跟隨飛燕諾球隊集訓兩個月,教練為三度獲得「歐洲足球先生」榮譽的告魯夫,著名荷蘭國腳古烈治、雲巴士頓都是其隊友。他稱該次經歷讓他畢生難忘,學到的知識及態度亦畢生受用。

圖:體路資料庫
圖:體路資料庫

提到香港足球發展,山度士語重心長道:「第一,重組預備組及『頭場』(預備組頭場比賽)。『頭場』是一個平台,讓球員感受一下比賽的壓力,讓他們熟習一下如何在壓力下、有觀眾的環境下踢波。預備組與青年軍不同,做不到全職業也要半職業,仿效一個專業足球員的作息,讓球員親身感受一下,日後以足球作為專業時的生活是怎樣。預備組亦是一個階梯,讓球員逐級晉升,青年期於青年軍受訓,到17、18歲就晉身預備組,準備日後上甲組。其次,重用本地年青球員,讓他們有更多機會為港披甲上陣,不應單靠外援,否則香港代表隊日後將變成巴西隊、西班牙隊。」

此外,山度士認為香港五人足球代表隊有望衝出亞洲,盼球圈能籌辦更好的聯賽,讓更多球隊、更多組別可以參與,亦促政府投放更多資源,以興建更多室內足球場予球員訓練。

節目播出當日適逢山度士(左)53歲壽辰,製作組於節目尾聲特意安排特殊環節,為山度士提早慶生。

資料來源:有線電視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 山度士談香港足壇自救 促重推預備組重用本地年青球員

Posted on

【港足・專訪】冀足總球會同更專業 楊德強:做好本份不致停留「口水戰」

楊德強,民政事務局,港足,體育專員,足總

【體路專訪】球季停擺、審計報告、區隊風波、立會聆訊、足總內亂,香港足球自踏入今年起就似陷入一場大風暴之中,加上5年計劃剛到期,足總因需要申請新一期撥款而更受矚目。最終「展望2025策略計劃」獲政府開綠燈,民政事務局將提供3季有時限撥款予足總。體育專員楊德強接受《體路》專訪時明言,當局並非「足總交甚麼計劃都會批錢」,但認為增加撥款條件及高層減薪等已向足總發出需要承擔責任的訊息,又期望球會一同提升專業質素,「否則推動發展只停留在『口水戰』階段。」

楊德強,民政事務局,港足,體育專員,足總

足總自4月被審計報告揭發多項管治問題後,一直備受公眾、球迷及立法會議員關注,批評之聲不絕於耳。無論是行政、推廣或是聯賽中的各樣問題,幾乎每樣經過足總手中的事務也會受到各方注視。楊德強承認足總有不少問題需要改進,但同時亦不可忽略一些自2011年推出鳳凰計劃的進步地方:「雖然進步仍然未夠,但聯賽入場人數的確由冰河時期的最低數十人,到這數年大約1,000人。港隊在近幾年的表現和競爭力也比以往更強,還有一樣必須要明白,整個球圈的球員薪酬待遇都比以前好得多,近年有年輕球員已經獲幾萬元月薪。很多人的批評是建基於不了解,還以為球員只賺2、3,000元過活,但批評應該要基於客觀事實。」

足總主席貝鈞奇(右)及總幹事袁文川(左)早前先後出席過立法會帳委會聆訊及民政事務委員會會議。(圖:體路資料庫)

我不是要撇清責任,但實際上局方審視的目標及指標中,沒有一個關於是否要成立審計委員會。

然而管治不足確為事實,不單審計報告提出「13宗罪」,經過共4節的公開聆訊後,立法會帳目委員會也嚴斥足總失職,對沒有成立審計委員會及其餘7項不合規定的做法表示震驚,同時認為「民政局未能從衡工量值角度緊密監察足總表現」。「其實足總有很多問題是我們一直都知道的,從審計報告中也見到我們有處理,例如當年聘請加利韋特一事,也有調查並要求足總跟進。只是可能當時沒有報道,到現在審計報告提出就令整件事似是十分突然。」不過楊德強強調,部分報告提出的問題,包括最矚目的審計委員會等屬足總的日常事務,局方的監察並不會觸碰得到:「我不是要撇清責任,但實際上局方審視的目標及指標中,沒有一個關於是否要成立審計委員會,所以這些是不用上報的事項。」他補充,局方對足總一直有緊密監察,但監察不等如「捉著雙手去做事」。

楊德強,民政事務局,港足,體育專員,足總

非必批撥款 冀踏實做青訓

足總董事局上月中通過「展望2025計劃」,不足一個月內經過足球專責小組、民政局及立法會民政事務委員會審視,最後當局接納建議在增設條件下批出有時限撥款。有球迷質疑無論足總提交甚麼計劃,政府最終仍會批錢,建制派議員亦批評局方「多年來行禮如儀的批出撥款⋯⋯希望當局了解可以外判工作但不能外判責任」。楊德強澄清民政局絕非「足總交甚麼都會批」,新5年計劃中亦有多個不獲局方同意的建議,同時清楚說明政府對這份計劃的取態:「我們今次很明確地指出,只是備悉計劃的內容,並非支持或不支持,因為有些建議在現階段不是一個適合時間去做。」局方在文件中表明對港超聯轉為年度制、引入財政公平競賽原則、設立獨立營運的聯賽機構及增設地區足球訓練中心等建議均有保留。

足總希望港足能在2034世界盃決賽週亮相。(圖:體路資料庫)

姑勿論是遙不可及還是可以一試,定了目標就希望一起看看如何去達成。

新5年計劃最受注目的目標,莫過於爭取港足晉身2034年世界盃決賽週。楊德強坦言,要在14年間將港足排名由亞洲27提升至前6的難度極大,但認為可以以此為目標踏實做好青訓:「姑勿論是遙不可及還是可以一試,定了目標就希望一起看看如何去達成,所以今次撥款其中一部分是預留作支持足總的一些青訓計劃。」足總在新5年計劃提出轉由球會主導青訓工作,局方則要求足總協助球會成立青訓學院,並動用暫定1,275萬預留撥款中約一半作支援,「初步計劃每間學院每年資助約50萬元,亦會在場地上加以協調。不一定是港超聯球會才能參加,其餘組別的球會有意的話亦可參與。」

佳聯元朗(左)及和富大埔(右)兩支區隊棄戰港超聯,楊德強形容為「不幸」,同時希望區議員不要以單一事件抹殺區隊貢獻:「每支區隊有不同目標和方向,即使讓年青球員出場也有貢獻,我相信區議員也要時間了解它們的背景。」(圖:體路資料庫)

 

民政局現階段僅提供新5年計劃中首3年的有時限撥款,同時要求足總9月中前提交針對審計報告的行動計劃,並每半年提交指標匯報。但立法會民政事務委員會早前通過一項決議,要求當局在撥款協議中加入賞罰機制。楊德強認為,民政局表明建議足總檢討高層人員薪酬水平,職位資助亦較上一份5年計劃減少近300萬元,已經對足總發出非常清楚的訊息:「上個5年計劃的行政管治工作正是高層人員做得不好,要他們直接承擔責任。我們對足總最大的懲罰就是減少或停供資源,高層也清楚做得不好就要減薪甚至不續約,作為一個行政人員,這樣也不夠『辣』嗎?難道要他們退還以前的薪金嗎?這是不可能也不應該。」他又指上述青訓學院等計劃資助均是實報實銷,不會一筆過提供撥款。

高層也清楚做得不好就要減薪甚至不續約,作為一個行政人員,這樣也不夠『辣』嗎?

足總去年選出部分新任董事,陳志康(右一)成為首位前球員董事。(圖:體路資料庫)

信足總改善 球會亦需專業

不過,坊間更多聲音是希望民政局以實質行動監察足總,同時亦希望足總改革董事局,加入球迷及球員等代表。楊德強表示,民政局及康文署的撥款已包含教練培訓、行政管治及港隊訓練等多方面,監督公帑運用時會觸及足總各項問題,同時再次為由政府委任董事「落閘」:「國際足協及國際奧委會憲章都講明,協會不應該受政治干預,所以委任董事的話會很敏感,很容易令國際足協認為有政府干預。」他亦強調相信足總未來一定會認真處理內部問題,惟反問足球發展與行政問題的直接關係:「是否開足會議、改正了所有行政問題就一定能令香港足球變好?未必的,因為除了做足工作外,也要講求專業質素。」

如果大家自己都不提升,就只會停留在『口水戰』階段,而非盡心盡力去推動發展。

楊德強解釋其口中的專業質素,不只是足總單方面提升,球會亦應該要做好自己本份,提供更長遠規劃:「有個別球隊年年都說未知下季會如何,這個做法對球員和球迷而言都難以全心全意投入。如果我今季覺得這支球隊不錯,但又不知下季情況,又怎能長遠建立感情?如果大家自己都不提升,就只會停留在『口水戰』階段,而非盡心盡力去推動發展。」

楊德強(右)以往不時親身到港足練習場地「探班」。(圖:體路資料庫)

賭波與減稅 缺實質理據支持

球會往往會以欠缺贊助為由解釋欠缺規劃的原因,亦有球圈人士提出過以稅務優惠吸引贊助,甚至本地賭波合法化來提升足球水平。此前在立法會回應過稅務問題的楊德強坦言,其他體育項目的商業贊助愈見增長,球圈應該反思歷史悠久的本地足球難以尋覓贊助的原因:「商界投放金錢不是因為減稅,不會單為扣1.5元稅就放10元進來,人家會考慮市場價值。有些人曾坦白跟我說,稅務優惠只是為更方便開口找贊助,但完全沒有實質數據和研究去支持。作為一個推行公共政策的人,會否因為這樣一個理想去給予優惠?」

至於本地足球賭波合法化,楊德強認為以此吸引人興趣的想法是倒果為因,提出建議的人同樣沒有實質理據。他又指球圈也認為賭本地波會有打假波的危險,卻沒有仔細思考如何防止:「他們也許亦承認球圈偶有打假波,內地亦有人會賭預備組。但既然大家對足總未必有很大信心,那應該由誰管?有人說馬會負責,但足球和賽馬不同。美斯也會近門射失,但又是否代表他是故意?馬會都未必知道如何判斷。」楊德強多次強調,希望有心提出不同建議的人士以資料說服公眾及持份者:「這些是影響不小的政策,希望不要輕易提出了就似是提出萬應良方一般。」

近月足壇少有的好消息,是女足代表韋婉婷外流阿爾巴尼亞兼奪冠。楊德強樂見不斷有球員外闖,但本地職業女足聯賽發展條件未成熟,亦未有計劃資助球員外流:「如果足總有計劃栽培球員到外地集訓,我們樂意考慮,但若個別球員外闖就是個人發展,可能未必適合由政府支持。」(Photo credit:Graeme Chan)

 

自言早在中學時期已是本地波球迷的楊德強有感而發,以球場上球員和教練的工作為比喻,希望球會班主、足總、馬會,以至政府都能各司其職,不要混淆自己的角色:「有時球會想干預足總運作,令大家的角色很不清楚。但經驗而言球員兼教練通常都不會很成功,更不應該連球證都想擔任。」羅馬非一日建成,令香港足球進步亦非短期內能達成的事,更需要的是各方面的通力合作。

圖:何子淵
文:麥景智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港足・專訪】冀足總球會同更專業 楊德強:做好本份不致停留「口水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