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ed on

【菁英盃】胡晉銘解凍開齋 飛馬兩球淨勝流浪

陳曉鋒(右二)為飛馬攻入第2球。

 

【體路專訊】新一季菁英盃上演第2個周末賽事,今日(31日)萬聖節前夕繼續有「雙料娛樂」,當中尾場的標準流浪與天水圍飛馬在小西灣運動場爭取開季首場勝仗。結果上場大敗5球的飛馬有「港腳」胡晉銘大半年後再任正選兼取得相隔2年多的入球,加上陳曉鋒的單刀兩球淨勝對手;頭場的傑志和理文則互交白卷。

流浪上仗在元朗3球不敵衛冕的傑志,但組織進攻的表現並不太失禮,僅是後防多次失誤下落敗而回。上仗表現一般的基藍馬今日先任後備,由法蘭度、鍾昇霖及姚浩明出任3中堅;隊長林嘉緯、盧均宜及祖連奴等則繼續正選。飛馬上仗就令人意外地大敗予理文,5球失球均是在上半場最後20分鐘所失,進攻表現亦未如理想。劉學銘、羅曉聰及法比奧今仗被收起,改以胡晉銘、羅振廷、陳柏衡及黎格爾主責防守,孫銘謙、吳文希及邵昀俊3名U22球員就與謝朗軒等在前線攻堅。

飛馬早段佔較多控球權,6分鐘更乘法蘭度回傳乏力幾乎打開紀錄,不過謝朗軒的飛剷只能將皮球踢中盧兆崎而無功而還。兩軍同樣棄戰上季復賽,今日僅是自3月以來的第2場正式賽事,不過飛馬上半場表現明顯較好,控球較多之餘亦偶爾有具威脅射門。在前線支撐大局的孫銘謙表現活躍,24分鐘在左路與隊友配合後,控起皮球順勢轉身抽射僅被盧兆崎接實。流浪整個上半場只能靠偶爾的死球及左路突破製造攻勢,但未竟全功下只與飛馬踢成0:0完半場。

孫銘謙上半場的轉身抽射極具功架。
胡晉銘(右二)先開紀錄。

換邊後僅4分鐘,飛馬就靠一個角球攻勢打開紀錄。孫銘謙右路開出角球,遠柱的胡晉銘頭搥被盧兆崎救出不遠後補射,皮球雖被黃駿軒解圍但已完成越過白線界,飛馬領先1球。落後的流浪攻勢未見凌厲,到60分鐘才有鄧子均接應周家樂傳中「笠」頂,但柱邊出界下無功而還。避過一劫的飛馬2分鐘後增添紀錄,小將吳文希後場爆過法蘭度後推進廿多碼,橫傳予中路的陳曉鋒單對單射破盧兆崎十指關。飛馬其後用盡5個換人名額,先後調入劉學銘、何家智、郭子堦、陳靜謙及李藹軒。相反流浪只在失第2球前換入張家俊及林學曦,後者與祖連奴尾段的射門通通偏離目標,最終飛馬守住兩球勝局。

胡晉銘
孫銘謙(右)
文彼得

 

飛馬教練文彼得對球隊能重回勝軌感到高興,但強調希望以菁英盃為聯賽備戰,現階段會讓年青球員更多上陣及調整陣容,勝負僅屬其次:「上仗之後都不斷向球員灌輸不能再失球,有入球固然是好事,但真的不想再失球。」他又指4名外援將陸續到港,但人選需留待會方公布,並預計郭嘉諾可在下月中回港。

胡晉銘取得自2年半前聯賽作客R&F富力的第一個入球,同時亦是其繼2月菁英盃代表東方龍獅對理文的一仗後,再次正選踢足全場:「的確要點時間趕上節奏,加上早前疫情停賽停練這麼久,的確有點吃力,但很開心能在球場上再見到大家。」他又指今場勝仗對球隊意義重大,保持零失球以外亦樂見死球及反擊有成效:「上場是有點不值,真的估不到賽果會這麼意外,我覺得我們過去兩、三個月的付出不應有上仗的賽果。」

至於兩場均有前線表現活躍的孫銘謙就指,教練團給予前線3人很大靈活度,亦自言希望繼續出任前鋒:「不用打左閘很開心,因為在前場失去控球的壓力較小,不用在後防般擔心,而且隊友都互相信任,肯傳球予鋒線3人去『哨』。」職業生涯首次離開教練馮凱文麾下,孫銘謙坦言對方與郭嘉諾的風格不同:「馮Sir給予自由度會大一點,但這裡的要求就很高,會有適當的壓力讓每個球員都想做得更好。」

盧兆崎

 

流浪門將盧兆崎指,球隊仍在季初階段尚要培養默契,並相信待加入新外援後防守表現將會提升,又認為自己過去兩場表現只算一般:「雖然很開心可以重投比賽,但這兩場都不太滿意自己表現,因為有很多細節做得不夠好,未來要更集中。」教練賴嘉輝就表示球隊以菁英盃作備戰聯賽之用,會不斷試陣及演練不同戰術,所以表現或會有起伏。

至於斧山道運動場上演的頭場,傑志兩名獲邀到克羅地亞試訓的小將陳晉一及巴拉克續任正選,不過在佔較多攻勢兼有前者罰球中楣下,只能與理文互交白卷,同得4分下理文以較多得球暫列A組榜首。

流浪的黃晉軒(左)下半場疑被被撞甩牙傷出,要由救護車送院。
今日是萬聖節前夕,又適逢農曆十五,球員在滿月下比賽。

 

圖、文:麥景智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菁英盃】胡晉銘解凍開齋 飛馬兩球淨勝流浪

Posted on

【田徑測試賽】黃卓熙梁筠宜膺男女飛人 羅映潮5,000米破PB封后

田徑, 田徑測試賽, 黃卓熙
黃卓熙於男子100米封王。

【體路專訊】一連兩天的「田徑測試賽」今日(31日)假將軍澳運動場舉行首日賽事,黃卓熙與梁筠宜分別在男、女子100米稱王封后;至於女子5,000米則有羅映潮激鬥黃卓寧,最終前者以17分54秒79封后兼刷新個人最佳時間(PB)。

田徑, 田徑測試賽,

在新型肺炎下大會採取多項防疫措施(相關報道:【田徑測試賽】「疫」下田徑界首復賽 防疫措施做到足),跑手需隔線作賽導致徑項決賽分多組進行,令比賽氣氛大減,不過男、女子100米「飛人」決戰依然鬥得激烈。在男子100米決賽中,黃卓熙跑出10秒73,以0.07秒壓過李康傑封王;女子組梁筠宜就以12秒36奪冠,林穎彤以12秒49屈居亞軍。

田徑, 田徑測試賽, 黃卓熙

黃卓熙今仗與小將謝以軒同場作賽,兩人初段鬥得難分難解,及至尾段稍為拉開下率先衝過終點。他賽後表示上一次正式比賽已經是今年1月的季前試賽,因此十分懷念比賽的味道:「以前1年都會有4至5場比賽,但今日才出戰今年第2場賽事,往後隨時又會爆發疫情,不知甚麼時候再有比賽。」不過對於今日跑出的時間,黃卓熙只是暫時滿意:「雖然今日時間比1月時快,但覺得自己可以做得更好,算是獎勵一下自己辛苦了一段長時間。」

田徑, 田徑測試賽, 梁筠宜
梁筠宜坦言兩作賽感覺更像練習賽。

田徑, 田徑測試賽, 梁筠宜

至於2018年雅加達亞運代表梁筠宜這日就大熱封后,疫情期間她只能在街道練習,導致早前出現一點小傷患,雖然今仗跑出的12秒36與PB(12秒03)仍有距離,但梁筠宜已感相當滿意:「之前因為疫情有很多場地限制,在練習上影響很大。賽前預計會跑12秒5左右的成績,結果比預期快。」這場測試賽原定於10月10日舉行,惟大會賽前1天突然宣布延期,及至日前才宣布復辦,梁筠宜坦言有點措手不及:「本身自己準備很得不錯,但9日突然宣布比賽延期,當下很失望。已經準備冬訓之際突然又宣布復賽,確實有點措手不及。」

田徑, 田徑測試賽, 梁筠宜
梁筠宜

女子5000米方面,羅映潮與黃卓寧同組出賽,前者雖然初段已經領頭,不過黃卓寧一直緊隨其後,惟羅映潮在尚餘6圈開始發力,逐漸擴大領先優勢,最終以17分54秒79首名衝線,黃卓寧則以18分18秒49屈居亞軍。

田徑, 田徑測試賽, 黃卓寧, 羅映潮
羅映潮初段已經領先。

田徑, 田徑測試賽, 黃卓寧, 羅映潮

距離上一場賽事已經近一年時間,羅映潮賽後大嘆:「是久違的運動場,超長時間沒比賽!」雖然已經休賽多時,但復賽首場已經跑出PB,她亦大感滿意:「上個PB已經逾1年前,這次可以在18分內完成,成績很滿意。」不過在疫情下跑手需分組出賽,而且賽事閉門上演,羅映潮坦言對表現或多或少都有影響:「今場對手只有兩個,而且缺少觀眾的吶喊聲,比賽的緊張感都減少,確實有點影響表現。整個比賽氣氛讓我感覺像計時賽,不過跑出PB已經是意外收獲。」

田徑, 田徑測試賽, 黃卓寧, 羅映潮

明天(1日)將有田徑測試賽第2天賽事,當中包括不少戲碼睇頭十足,除了「欄后」呂麗瑤出戰女子100米欄外,男、女子香港跳遠紀錄保持者陳銘泰及俞雅欣亦會登場。

圖、文:彭淬祺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田徑測試賽】黃卓熙梁筠宜膺男女飛人 羅映潮5,000米破PB封后

Posted on

賽馬會「齊跳高飛」跳繩計劃揭幕  世界冠軍周永樂張琬茹執教

賽馬會齊跳高飛跳繩計劃教練張琬茹(右)及周永樂(左)。

【體路專訊】賽馬會「齊跳高飛」跳繩計劃於2019年已經啟動,惟因疫情關係,第一期親子「齊跳高飛」跳繩班及學校「齊跳高飛」跳繩班延遲至今年10月中展開,由世界冠軍級選手周永樂及張琬茹擔任教練,兩人希望透過這個計劃令更多人認識跳繩運動,也讓參加者感受跳繩為自己帶來的改變。

中國香港跳繩總會會長夏秀禎教授
一眾教練於網上齊起動活動上作跳繩表演。

「賽馬會『齊跳高飛』跳繩計劃 – 網上齊起動」計劃今日(31日)舉行啟動活動,邀得多位嘉賓、教練及參加者出席,分享他們在跳繩路上的學習經歷。中國香港跳繩總會會長夏秀禎教授表示:「跳繩目前並非奧運項目,很多人對這項運動了解不足,因此我們希望透過計劃將跳繩運動普及化,在學校及社區作更深入推廣。此外,世界衛生組織倡議6至18歲的年青人,每日要有60分鐘中高強度運動量,跳繩正正可以達到這個要求,加上跳繩所需的裝備很簡單,亦不受場地限制,十分適合香港的環境。」

是次計劃對象為全港中、小學生、家長、教練及公眾,希望透過跳繩運動培育兒童及青少年對跳繩運動的認識和興趣、鍛鍊身體、建立自信及團隊精神,與此同時更鼓勵親子同樂,跳繩班設有初階及進階課程。計劃同時為中國香港跳繩總會教練提供報讀運動相關專業課程的資助,使一眾教練自我增值,以應付未來實際的教練工作。

賽馬會「齊跳高飛」跳繩計劃吉祥物
跳繩計劃分為親子班、中學組及小學組。

世界賽金牌得主周永樂及張琬茹分別擔任學校班及親子班的教練。周永樂跳繩年資已經達15年,多次代表香港出賽獲獎無數,現時已全職擔任跳繩教練。周永樂認為跳繩是具挑戰性的運動,運動員除了要有體能,更考驗其創意:「跳繩花式千變萬化,只要你發揮自己的創意,不時都可以有新動作誕生,可以增添跳繩運動的挑戰性和趣味性。」

除了需要運動員加入創意,一條簡單的繩甚至能夠改變人生,張琬茹分享其自身跳繩經驗:「以往自己讀書成績並不是名列前茅,令過往曾經缺乏自信,但因為跳繩培養了我的自信,令成績慢慢進步,更讓現在的我成為一名體育老師,去教育下一代。」

計劃參加者陳僖淘(左)和黃嘉慧(右)。

年僅9歲的陳僖淘是親子班的參加者,她表示渴望與父母一同參與,至於13歲的中學組參加者黃嘉慧並非跳繩初哥,她曾經贏得國際賽事銀牌,今次參與計劃最希望可以繼續進修,提升自己的跳繩技巧,她亦鼓勵身邊同學一同參與。

由中國香港跳繩總會主辦,並由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捐助的賽馬會「齊跳高飛」跳繩計劃於2020年10月中展開,課程費用全免。參加者完成計劃課程後更可以參加於明年舉行的金銀章挑戰賽,金銀章挑戰賽將於稍後有詳情公佈。第二期賽馬會「齊跳高飛」跳繩計劃活動暫定於 2021 年 2月至7月期間進行,有關報名詳情將於本年 11 月公佈。

資料來源:公關提供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賽馬會「齊跳高飛」跳繩計劃揭幕  世界冠軍周永樂張琬茹執教

Posted on

【田徑測試賽】「疫」下田徑界首復賽 防疫措施做到足

【體路專訊】本地田徑界9個月後再次舉辦賽事,田徑測試賽經過月中的延期後終在今日(31日)於將軍澳運動場閉門上演,亦是體育界繼港超聯後另一個復辦的大型賽事。場內採取多項防疫措施,包括隔線起跑、消毒器材及要求運動員佩戴口罩等。女子跳高代表鄧伊程指要求選手等候上場時要戴口罩略有麻煩,但亦認為要安全至上及並不影響心情。

田項運動員在等候比賽期間都要戴上口罩。

田總對上一次舉辦的本地賽已是1月19日的季前試賽,今次測試賽原定本月10日及11日上演,但田總賽前一日宣布未取得舉辦正式比賽的許可而需要延期。作為疫情下首個舉辦的田徑賽事,田總早已為測試賽訂下一系列防疫指引,包括比賽閉門上演、100米短跑、100米欄及110米欄賽事隔線上演、運動員在場內除熱身跑步及比賽外均要佩戴口罩,以及比賽器材在賽前及比賽期間均會消毒等。

記者入場前要戴上手帶。
攝影師只能在看台上拍攝。
訪問亦改到看台上。

 

大會安排運動員與教練、傳媒及屬會人士分開閘口進出運動場,當中傳媒只限預先登記人士進入,並要在門口量體溫、消毒雙手並戴上手帶作識別。有別以往可到場邊採訪,傳媒今次只能在看台上拍攝及訪問,但大會並無限制記者走動,可以看台上任何位置拍攝。至於訪問就需通知工作人員訪問對象,由對方帶領運動員到看台。

跳高運動員度步點時需戴上口罩,但試跳則可選擇脫下口罩。

場內的工作人員全部都戴上口罩,部分更有透明面罩作阻隔。標槍及跳高等田項方面方面,如果會接觸比賽器具的工作人員亦戴上手套,並在運動員每次使用或接觸器材後消毒。部分運動員在熱身時都有戴上口罩,以女子跳高為例,3名參賽運動員中有2人熱身時戴上口罩,但到試跳時亦已脫下口罩。徑項的短跑項目就採用分隔線道的形式上演,但由於測試賽參賽人數不多,大部分項目均有兩組內完成。

工作人員以毛巾抹淨跳高墊。
徑項採用隔線比賽。

 

女子跳高港隊代表鄧伊程成為首日賽事焦點之一,不過最終未能突破1米73的個人最佳成績,只能以1米7畢業。相隔9個月沒有比賽,她坦言重回賽事的感覺非常新鮮,亦意外自己的狀態比想像中更好。鄧伊程透露大會早在賽前已通知運動員要填寫健康申報表,並在到達時做足量體溫等防疫措施:「不過可能因為我們這項較少人,跳數又較多,變相我們要不斷重複戴口罩。雖然保護大家是對的,但的確有少許麻煩,始終跳完又很快要準備,工序比以前更多。」但她指措施並不影響自己的比賽心情,認為需要以安全為主,亦希望可以讓當局了解可逐步恢復賽事:「始終田徑場範圍大,比賽人數亦不太多,只要大家做好措施,加上留意自己的身體狀況才比賽也應該會安全的。」

鄧伊程,田徑,田徑測試賽
鄧伊程未能躍過1米75的高度。

鄧伊程,田徑,田徑測試賽

 

圖、文:麥景智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田徑測試賽】「疫」下田徑界首復賽 防疫措施做到足

Posted on

香港體育舞蹈代表吳森雋網誌:香港體育行業哀歌

筆者第二所粉嶺分校亦受疫情影響。

【運動員網誌】疫情之下,體育界別哀鴻遍野,傷亡慘重。筆者開辦的兩所體育舞蹈學校被勒令關閉,三個半月來幾近停擺,租金難以負擔,所有比賽無法進行,港隊選拔一時絕路。

首當其衝的是無法工作的體育教練,三個半月來零收入,維持生計成疑。尤有甚者,體育教練加上體育學校經營者雙重身分,在無收入的時候仍然要交租出糧,不是零收入,而是負收入,百上加斤。

政府防疫基金,僅作小補;疫情雖似暫告一段落,但前路實未可樂觀。香港寸金尺土,運動行業收入泰半貢獻地主,血汗勞力及多年專業,地位仿若微塵。誠然,疫情重創體育事業,然而天災以外,政府政策長年漠視及滯後,實削弱了本地體育事業的抗壓力及韌性。

體育必須空間,大部分運動項目都需要不同形式、昂貴專業的設備,越精密越高水平的越如是。以體育舞蹈為例,昂貴的彈性木地板、健身器材、鏡子之類一旦裝修後,就不容易離開,減弱行業面對租金加幅的靈活性。體育行業,恰好正是香港天價租金成本之下最弱勢的行業。

被逼關閉之前上環學校的意大利世界冠軍訓練營。

要體育運動精英化、普及化,則體育發展的政策不能不長遠而有規劃。「地盡其利,物盡其用,人盡其才」,工廈有地無用、運動事業未盡其利、體育人才莫展所長。幾多專業受訓的運動員逼於香港生存空間,無法將一身功力薪盡火傳,轉行他往,過往血汗棄如敝屣、逝如流水。

筆者忝為政府青年發展委員會委員,曾與政府相關部門開會,一直提出正視體育界別長期面對的租金難關,希望盡快活化更多工廈,減輕運動行業成本。一個社會,人人專長不同,不少青年文體藝術各有所長,未必盡是金融地產才俊;但這個社會,不知文體藝術對一個社會安寧、社會流動、精神面貌發展的可貴。以地租光明正大的蔑視所有其他專業,實在是香港今天的哀歌。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香港體育舞蹈代表吳森雋網誌:香港體育行業哀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