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ed on

【桌球】44歲奧蘇利雲六奪世錦賽僅次亨特利 排名賽37冠史上第一人

桌球,世界桌球錦標賽,奧蘇利雲
奧蘇利雲事隔7年再奪世界冠軍。(Photo Credit : Benjamin Mole/WST)

【體路專訊】為期17天的世界桌球錦標賽於香港時間周一(17日)凌晨落幕,年屆44歲的「火箭」奧蘇利雲(Ronnie O’Sullivan)雖然未盡發揮自己最佳水平,但仍以18:8的懸殊比分橫掃「90後」球手威爾遜(Kyren Wilson),事隔7年第6度奪魁,追平戴維斯(Steve Davis)及雷爾頓(Ray Reardon)成就,更以37項排名賽冠軍一舉超越「桌球王帝」亨特利(Stephen Hendry)成為桌球史上第一人。

桌球,世界桌球錦標賽,奧蘇利雲
奧蘇利雲(左)及威爾遜先禮後兵,開賽前合照。(Photo Credit : Benjamin Mole/WST)
桌球,世界桌球錦標賽,奧蘇利雲
世錦賽決賽再次開放予少量觀眾入場。(Photo Credit : Benjamin Mole/WST)

隨著英國政府放寬防疫條例,為期兩天的世錦賽決賽再次容許少量觀眾入場,當地時間周六(15日)展開的首兩階段比賽,就有約300名球迷進入克魯斯堡觀戰。五屆盟主奧蘇利雲過去6次跟威爾遜交鋒獲4勝2負略佔上風,兩人首度會師世錦賽,「火箭」賽前被一致性睇好,事實上,「決賽初哥」威爾遜首階段顯得有些緊張,沒能適應氣氛,讓奧蘇利雲即使未有打出最高水平,仍輕易取得好開局,完成頭8局後領先6:2。「火箭」在第2階段接戰又連下兩城,總比數擴大至8:2,可是狀態平平的他之後持續低迷,失誤頻頻,站穩陣腳的威爾遜把握機會急走直追,在接下來的7局中拿下5局,追至落後7:10完成第一個決賽日。

桌球,世界桌球錦標賽,奧蘇利雲
奧蘇利雲(左)在首兩個階段發揮一殷,仍取得10:7的領先優勢。(Photo Credit : Benjamin Mole/WST)
桌球,世界桌球錦標賽,奧蘇利雲
威爾遜首次打入世錦賽決賽,表現緊張可以理解。(Photo Credit : Benjamin Mole/WST)

經過一晚休息,兩位球手周日(17日)再續未了緣,「火箭」回復穩定發揮,藉對手屢次犯錯下打了一個7:1,以17:8遙遙拋離威爾遜,搶得「錦標分」完結第三階段。4小時後進入第4階段,勝券在握的奧蘇利雲速戰速決,一棒96度制勝,以18:8輕鬆獲勝,繼2001、2004、2008、2012、2013年後再登王座,追平前輩戴維斯及雷爾頓6冠成就,僅次亨特利(7冠),但就以累積37個排名賽冠軍超越亨特利。「火箭」憑44歲255天之齡成為世錦賽年紀第二大的冠軍球手(僅次雷爾頓的45歲),同時集齊6套「三大賽」冠軍(6次世錦賽、7次全英賽、7次大師賽),成為史上首位贏得20個「三大賽」的桌壇王者。

桌球,世界桌球錦標賽,奧蘇利雲
(Photo Credit : Benjamin Mole/WST)
桌球,世界桌球錦標賽,奧蘇利雲
奧蘇利雲(左)與女友分享捧杯喜悅。(Photo Credit : Benjamin Mole/WST)

相隔7年再登世界之巔,奧蘇利雲賽後表示:「我的職業生涯看起來非常有生命力,每個世界冠軍銜頭都是至高無上的榮譽,能在17天鏖戰後奪冠的感覺太捧了,而且很高興能在這個歲數還能再拿世界冠軍,曾經我覺得贏一次已經很滿意,兩個會更好,4次奪冠已進入偉大行列,因為這是希堅斯的奪冠次數,而且所有偉大的球員都到了。」對於追趕亨特利的7冠紀錄,「火箭」這樣說:「要是我打過1000站比賽、而他只打500站,我寧願擁有亨特利的履歷,這些其實都是統計學的結果。桌球帶給我很多快樂,我從沒想著去打破甚麼紀錄,如果打比賽只為破紀錄,那麼我不會有好發揮,我最大的優點是在打世錦賽時好像在球會練習一樣。」

隨著世錦賽結束,年終世界排名亦告出爐,8強止步衛冕失敗的卓林普仍高踞第一位,奧蘇利雲升上次席,第3至8位分別是羅拔臣、沙比、艾倫、威爾遜、希堅斯及梅菲;中國丁俊暉排第12,因肺炎疫情棄戰多項賽事的香港球手傅家俊則位列第50名。

桌球,世界桌球錦標賽,奧蘇利雲
(Photo Credit : WST)

奧蘇利雲奪冠過程
決賽.18:8勝 威爾遜(英格蘭)
4強.17:16勝 沙比(英格蘭)
8強.13:10勝 威廉斯(威爾斯)
次圈.13:10勝 丁俊暉(中國)
首圈.10:1勝 塔猜亞(泰國)

世界桌球賽冠軍榜
亨特利(蘇格蘭)*  7次
戴維斯(英格蘭)*  6次
雷爾頓(威爾斯)*  6次
奧蘇利雲(英格蘭) 6次
希堅斯(蘇格蘭) 4次
威廉斯(威爾斯) 3次
史賓沙(英格蘭)*  3次
沙比(英格蘭) 3次
註:只列近代(1969年起)/*已退役

資料來源:WST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桌球】44歲奧蘇利雲六奪世錦賽僅次亨特利 排名賽37冠史上第一人

Posted on

adidas Original全新「A-ZX」企劃挑戰創意極限

adidasOriginals,adidas

【體路資訊】adidas Originals自1984年推出ZX系列以來,不斷挑戰前衛設計的極限,將創新科技與經典復古跑鞋輪廓結合,開拓潮流視野;於2008至2009年與不同國際合作夥伴推出「A-ZX」企劃,以二十六個字母引申而出的關鍵詞為設計主軸,分別推出二十六款獨一無二的聯乘鞋款,奠定了ZX系列尋求突破與勇於創新的基礎。

adidas Originals承接ZX系列回歸熱潮,再度推出全新「A-ZX」企劃,於2020至2021年陸續釋出26款全新ZX聯乘鞋款,向ZX「Thousand Series」致敬,挑戰創意極限,重新詮釋經典復古輪廓並注入前所未有的新穎特色。全新「A-ZX」企劃首先推出AZX:R – ZX 1000C RETRO、AZX:S – ZX 8000 SUPERSTAR與AZX:N – ZX 5000 National Park Foundation鞋款,分別以ZX 1000 C、ZX 8000與ZX 5000為原型,紀念系列輝煌歷史。

全新AZX系列率先推出的AZX:R – ZX 1000C RETRO重新釋出80年代的ZX 1000 C鞋款,為紀念這款經典鞋款的崇高地位,鞋款保留原始配色,採用復古白麂皮物料,鞋頭與鞋跟位置拼接螢光藍尼龍網面;鞋側、鞋舌位置亦分別綴有藍色經典三間與三葉logo,後跟注有黑色細節並印上adidas字樣。乳白色外底搭載黃色Torsion緩震系統,前掌位置配備標誌性Torsion Lacelock,增強承托力。

adidasOriginals,adidas

adidasOriginals,adidas

全新AZX:S – ZX 8000 SUPERSTAR特別為ZX 8000賦予另一經典輪廓SUPERSTAR的設計元素,巧妙將兩個極具歷史意義的系列結合,再次呼應SUPERSTAR 50週年主題。皮革鞋面採用數碼印刷技術呈現SUPERSTAR標誌性貝殼頭,為ZX 8000換上獨有的全新面貌;中底配置金黃色EVA與Torsion緩震系統提供充足穩定性。

adidasOriginals,adidas

adidasOriginals,adidas

adidas Originals與美國國家公園基金會(The National Park Foundation)𢹂手合作,推出全新AZX:N – ZX 5000 National Park Foundation鞋款,以ZX 5000為原型,將Joshua Tree National Park獨有的美麗生態作鞋款設計,從Joshua Tree令人歎為觀止的景緻與色彩豐富的岩石中汲取靈感,以粉拼紫配色登場。皮革鞋面拼接CORDURA®尼龍物料;綴有反光鞋帶系統,融入橙色細節,於鞋墊、鞋舌位置注入Joshua Tree的圖標,體現設計巧思,並透過此合作致力提倡保護生態環境的重要性。

adidasOriginals,adidas

adidasOriginals,adidas

全新adidas Originals AZX:R – ZX 1000C RETRO、AZX:S – ZX 8000 SUPERSTAR與AZX:N – ZX 5000 National Park Foundation鞋款分別於8月7日、8月14日、8月21日登陸上架。

資料來源:公關提供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adidas Original全新「A-ZX」企劃挑戰創意極限

Posted on

【港足・專訪】談港腳疫情下缺訓因由 麥柏倫:我沒想過要向任何人證明自己

麥柏倫,港足,香港足球代表隊

【體路專訪】沒有金判坤的激情,也沒有加利韋特的公關手腕,上任逾年的港足主教練麥柏倫相比前任看起來是個較平平無奇的外國教練。但這名曾在英超和蘇超亮相,又有多年執教經驗的芬蘭人坦言,希望球迷以港隊的進步幅度來評價他的能力,並苦口婆心地建議本地青訓應更具針對性,才有機會達成「香港2034」的目標,「我們一定要現在開始,其實應該是由昨日開始,更非明天才開始。」

(圖:體路資料庫)

 

時間推回到去年4月9日,麥柏倫在足總會議室首次以港足主帥身份與傳媒見面,甫坐下便發表近5分鐘感受:「我喜歡在令我愉快的環境下工作,這裡(足總)的眾人讓我有這種感覺。」不過香港這一年來經歷多事之秋,就連香港足球也不能倖免,先曾因反修例運動令聯賽延期,到踏入2020年後更因疫情而全面停擺。「社會運動在我到港後2個月開始,但這些事件時有發生,你也需要繼續過活,不然怎麼辦?我不想評論太多社會動盪的事,但你總要去面對,我亦不覺得對港隊的比賽帶來很大影響。」港足在去年底的社運期間4次主場出戰,當中11月兩仗世盃外前後發生中大及理大衝突,但球員未受影響、取得1勝1和,「球員很享受在主場觀眾前比賽,最後也沒有甚麼事發生。」

U23及U19港隊曾在6月集訓3星期,但「大港腳」卻一直未有練習。(圖:體路資料庫)

驚人的球員保險 錯過停擺集訓機會

然而避得過社運的影響,卻躲不開病毒的來襲。一場久未完結的疫症令港足3月及6月的3場比賽需要延期,麥柏倫形容對球隊的影響是破壞性,尤其經過世盃外和東亞錦後狀態一直上升,「球隊自秋天起就一直進步,我很希望能在3月的比賽讓他們延續狀態,但很可惜沒有機會,甚至至今連訓練機會都沒有,的確大大影響球隊的進步。」

更讓他氣結的是,「大港腳」這8個月未能集訓的原因緣於一個行政問題:「我們一直都沒有為港隊預備在FIFA賽期外時訓練的保險,所以即使之前有數次集訓機會,都很不幸地因這個問題而沒有成事,絕對是阻礙球隊發展。」麥柏倫多次強調欠缺訓練對球隊發展非常不健康,可幸的是足總對球員保險一事態度正面,現時正與保險公司商討,「不過這的確有點失望,因為我認為是很重要的,香港或許是世上唯一一個沒有這樣做的地方,我覺得是蠻驚人的。」

麥柏倫帶隊首仗以2球淨負中華台北。(圖:體路資料庫)

球隊的進步幅度就是對我的評價,所以我沒有想過要向任何人證明自己。

麥柏倫在執教港隊之前曾掌芬蘭及拉脫維亞國家隊帥印,亦曾成為6間球會主教練,但僅在執教生涯首站的哥頓比夫勝率超過一半,更曾被球迷形容為「世上最差」。執掌港隊帥位後,至今亦只在柬埔寨一仗獲勝,「我知道自己為港隊拚盡全力,也知道球隊力求進步。『發展』是球隊現時的關鍵詞,如果預期香港可以連贏很多場也並不實際。」正正就在港足在他手上慢慢進步,球迷的評語也開始由貶轉褒之際,這次疫情卻冷冷地奪去他證明自己的機會,惟這名53歲教頭卻不以為然:「我很清楚自己在做甚麼、想做甚麼、有甚麼做得好、犯過甚麼錯。球隊的進步幅度就是對我的最好評價,所以我沒有想過要向任何人證明自己。」腳踏實地,是麥柏倫對自己性格的形容詞。

港隊去年底對中國一仗的5名正選中場有4人均是土生土長球員,包括黃威、陳俊樂及鄭兆均(右起)。(圖:體路資料庫)

青訓鑄造本土小將 2034非遙不可及

港足在去年尾的東亞錦面對日、韓、中3支亞洲強隊,雖然3戰皆北,但港將在場上的表現和態度仍備受讚賞。煞科戰惡鬥中國一仗,麥柏倫派遣8名土生土長的港隊正選上陣,鄭展龍和鍾偉強等亦獲上陣機會,「我認為每個國家都希望見到他們的本土球員比賽,香港亦是一樣。為了未來,我很希望見到有更多本土球員能成為正選11人。」事實上,麥柏倫不止一次談及希望擁有一條本土鋒線,這次雖然強調球隊席位是有能者居之,但同時再度表明本土小將是港隊的未來:「年齡並非他們能出場的因素,他們能踢正選也非因我們『做善事』,而是我認為他們能夠、亦的確勝任各自的位置。」

麥柏倫,港足,香港足球代表隊

雖說麥柏倫力挺本土小將有能力坐上正選,但也不能否認球隊需要有更多質素。剛巧足總5年計劃今年到期,早前撰寫的「展望2025策略計劃」提出一系列有關「香港2034」的青訓改革措施,「這個策略計劃在我上任前已開始撰寫,加上我是代表隊主教練,所以我沒有參與青訓工作的部分。但當然,有人問我,我就會講。」足總在這新一份5年計劃中建議設立「超級青年聯賽」及青訓教練學校,為青訓工作定下明確的學說、戰術和訓練課程。麥柏倫認同此方向為日後訓練提供如脊柱般的主軸,但單靠這些工作並不足夠:「如果能逐個位置針對性地去培育,將所有位置的球員都『嘭!嘭!嘭!』成為亞洲最佳,那我們便會有一支能享受好成績的強隊。」。

我們一定要現在開始(針對性青訓),其實應該是由昨日開始,更非明天才開始。

「香港2034」的最終目標是港隊能打入2034年世界盃決賽週,雖然有球迷認為是癡人說夢,但麥柏倫卻認為不無機會,關鍵在於能否有適當的針對性訓練:「否則在此之前,我認為可以忘記2034這個目標。我們一定要現在開始,其實應該是由昨日開始,更非明天才開始。」

(圖:體路資料庫)

 

他解釋現時香港的青訓練習大多太過抽象,當中包含大量沒有位置性的傳球練習,亦沒有明確與實際比賽情況相連:「足球不是一場11個人走出球場像無頭雞一樣去踢的遊戲。每個球員都有自己的位置、每個位置都有自己的『工作範疇』、每樣工作都需要訓練,我們一定要將球員訓練成各自位置的專家。」近年許宏鋒、方栢倫,甚至新貴孫銘謙等在學界或初出道時有好表現的前鋒,紛紛因球會位置被外援佔據而改任二閘。麥柏倫認為這個現象並非偶然,正正緣於欠缺針對性訓練而埋沒了在各位置的有潛質球員,不過亦一再強調自己不在其位,不謀其政,僅是認為青訓極為重要才給予少許意見。

港足去年雖然不敵勁旅伊朗,但不失禮的表現仍得到主場球迷的認同。(圖:體路資料庫)

愛國的感動 「你總會很自豪」

2034年距離今天還有14年之遙,原本近在咫尺的世盃外卻也在這次訪問後一星期宣布再度延期。港足原定10月分別作客伊朗及主場迎戰伊拉克,受訪當天麥柏倫仍對這兩場硬仗滿腹大計,不諱言期待在球場再與球員見面的一刻:「我打算在9月下旬復操,並預期這輪國際賽會有1至2個新入選小將,或許也會有些入籍兵,希望到時能為香港人帶來值得驕傲的表現。」亞洲足協上周公布將世盃外押後至2021年,實際賽期仍有待落實,但麥柏倫到明年3月底將會約滿,屆時還會帶領港足嗎?「我沒有去想合約的事,球隊現時正在進化,我也很期待往後的2023亞洲盃外圍賽,相信一定會很有趣。」

朱志光(右)去年曾擔任港隊助教,另一名本地教練郭嘉諾亦曾出署任主教練帶隊出戰省港盃。(圖:體路資料庫)

 

自2009年起,港足經歷過4任正式主教練,分別來自韓國、蘇格蘭、英格蘭及芬蘭,不少球迷都希望本地教練會有一天重掌港隊,「為何不可?其實現時在聯賽都有很好的教練,我認為在未來百分百是一個選擇。」麥柏倫由球員時代起已經與祖國國家隊結下不解之緣,先是70次代表球隊上陣,再執教過芬蘭44場賽事,深明為自己家鄉作戰的那份榮譽:「我是個很愛國的芬蘭人,第一次戴起隊長臂章的一場,在奏國歌時就哭了出來;第一次帶隊亦差點流淚,因為真的很感動。」

不論你代表哪隊、在哪裡比賽,為了球會、國家、球迷抑或自己,你總會很自豪並做到最好。

香港足球停頓近半年,球員、教練以至球迷和傳媒都紛紛磨拳擦掌,等待賽事重見光明的一刻,麥柏倫和他的大軍也同樣預備再次在大球場為香港而戰,「不論你代表哪隊、在哪裡比賽,為了球會、國家、球迷抑或自己,你總會很自豪並做到最好。」

圖、文:麥景智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港足・專訪】談港腳疫情下缺訓因由 麥柏倫:我沒想過要向任何人證明自己

Posted on

【新型肺炎】馬逢國提15建議助業界 教練工會促逐步重開場地

【體路專訊】康文署「封場令」自7月中起至今一直未解除,最新已至少延續至下星期日,令一眾教練及部分職業運動員「手停口停」。體育、演藝、文化及出版界立法會議員馬逢國今日(16日)提出多項支援業界措施,包括提供短期失業援助金、擴闊為體育教練提供補助金的申請資格及向體育團體提供援助等。香港體育教練工會亦指教練情況非常難捱,促請政府提供援助及盡快重開體育場地。

(圖:體路資料庫)

 

本地新型肺炎7月爆發第3波疫情,康文署由7月15日再次全面封場,泳池及所有體育場所亦被政府列入《預防及控制疾病(規定及指示)(業務及處所)規例》(第599F章)中而需要停業。雖然近日確診數字回落至雙位數,但「限聚令」暫定延至星期二、公務員在家工作安排延長至8月23日,代表康文署場地至少關閉至下星期日,加上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昨日亦明言未到放寬防疫措施之時,預料體育場地短期內難以重開。

劉嘉豪(圖:體路資料庫)

 

體育場所關閉代表一眾教練及體育團體「手停口停」,教練工會籌委劉嘉豪坦言同行情況非常難捱:「近來更有傳聞部分學校會取消下學年上學期的課外活動,變相令教練要停工大半年,更不知道應否轉行。大家現時沒有收入又一直在等,但同時又要生活都很苦。」他促請政府從速推出「防疫抗疫基金3.0」,當中要放寬教練的申請資格及將資助期拉長至半年,同時幫助教練繳付註冊費及希望教育局批出上學年一半教練費。劉嘉豪亦促請政府按部就班重開運動場地,亦可在做足防疫措施下將場地分成予公眾使用及教練使用。

馬逢國(圖:體路資料庫)

 

因選舉押後而料可延任一年的「體演文出」界議員馬逢國今日則提出15項抗疫基金的建議措施,包括為因疫情而失去工作的業界人士短期的失業援助:「只要能提供失去工作的證明,不用經資產審查,便可申領一定金額的現金津貼,為期最多6個月。」針對上一輪抗疫基金中的7500元單次援助,馬逢國建議加碼向合資格體育教練發放額外資助,並擴闊上輪計劃的申請資格,讓與政府合作的團體之認可教練或導師,以及持有其他專業資格的教練或導師也可申請補助金。他同時建議政府為受資助體育團體、能提供三年營運文康體或舉辦活動紀錄的非資助團體及需關閉的14類表列處所提供補償。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新型肺炎】馬逢國提15建議助業界 教練工會促逐步重開場地

Posted on

【抗疫都要Keep fit.有片】當氣袋遇上猛「籃」 紀嘉文梁民熊街場鬥一番

【體路專訊】一個是長跑「氣袋」、一個是甲一猛「籃」,紀嘉文和梁民熊(Bear)看似風馬牛不相及,原來兩人是中學同校師兄弟。「阿紀」自編自導自演的《全新挑戰系列》第二集就請來這位港隊代表battle鬥一番,齊齊「吹水」、打波、跑步,在抗疫日子堅持Keep fit、互勉互勵!

新型肺炎肆虐,全民齊心抗疫,香港運動員訓練大受影響,紀嘉文煞停所有訓練班,趁「休假」日子自製節目,其中《全新挑戰系列》邀請不同界別運動員進行大挑戰,第一集由「阿紀」單挑手球「大隻鋼門」葉冠英(大英)(相關報導:【抗疫都要Keep fit.有片】紀嘉文自編自導自演 單挑手球大隻仔 ),第二集嘉賓就有甲一勁旅永倫主將梁民熊,二人除了battle外,更有訪問環節,Bear大談疫情對本地籃壇影響(今年高級組銀牌及聯賽均告取消)、評價後輩表現、大談香港籃球員前景及退役後的規劃。

影片來源:跑手堂體育會 Runners Athletic Club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抗疫都要Keep fit.有片】當氣袋遇上猛「籃」 紀嘉文梁民熊街場鬥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