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ed on

【香港足夢・陳晉一】卜公花園孕育港日混血新星

【體路專訪】香港,一個千多平方公里的石屎森林,容納了近800萬人,也蘊藏著近800萬個夢想。為香港在綠草場上灑熱血,是葉鴻輝、陳晉一、鍾貝琪、馬澤純、李樂謙、高栢齡,和所有足球員的夢想。但在球場以外,他們與大家同樣在獅子山下18區奮鬥。英雄總從無處來,是他也是你和我;他們的故事,也是你我的故事。

上環,古為四環九約其中一環,屬古時華人聚居地。19世紀末港府因鼠疫而清拆民居,將普慶坊部分改建成卜公花園。這依山而建的小公園過去曾出產多位著名球星,成為香港足球其中一個經典之地。「我第一次上足球訓練班就在這裡,基本上進入正式青年軍前的日子都在這裡踢波,所以對這個球場特別深刻,很多事都歷歷在目。」陳晉一兒時家住上環,因利乘便就在卜公開始足球生涯。

一開始踢職業的目標必定是踢港隊,想不到會這麼快達成⋯⋯進場一刻有點夢想成真的感覺。

卜公設計特別,底線短而邊線長,令球場呈窄長之勢,也讓比賽有其獨特規則,「因為這裡比較畸型,所以通常都當作沒有邊線,大家就會不斷盤扭射球,與現時踢職業很不同,有時也會掛念那時純粹的快樂。」兩季前,陳晉一以16歲之齡初登職業舞台,更在亞冠盃外圍賽正選上陣,同年首次披起港隊紅色戰衣,在主場球迷面前落場8分鐘。「一開始踢職業的目標必定是踢港隊,想不到會這麼快達成,加上場上隊友很多都是學習對象,進場一刻有點夢想成真的感覺。」

當天友賽雖然只在旺角場上演,但全場2,000多名觀眾打氣聲不絕,目標一致為港隊打氣,「我覺得香港人很團結,無論做任何事都會盡全力向同一個目標進發。我代表香港不單是代表自己,也希望這個地方變得更好。」在此以前,陳晉一早於2017年已在公仔箱中出現,為香港電台拍攝短劇。仍一臉稚氣的他在劇中一句「如果真心為香港就是香港人」的對白,成為球迷一時佳話,「當時仍未經歷和見識太多,對這對白的感覺不太深刻。但長大後就更覺得去到『為香港』這個層面,就一定要放下自己,一心為這裡爭取和拼搏。但如果只是一味『攞著數』,對於為香港爭取的人又是否公平?」說來,劇中對白其實還有下一句:「如果只在香港『攞著數』,就根本不是人。」

我代表香港不單是代表自己,也希望這個地方變得更好。

「大港腳」中有土生華將、土生洋將、內援,也有西方國家的入籍兵。隊內的多種族議題年前鬧得熱烘烘,球場內外都成為熱門話題,這位在日本出生的混血兒也有感而發,「香港是國際城市,來自哪裡、甚麼膚色文化也好,只要是喜歡香港也是一份子。雖然我不在香港出生,但我在這裡成長,所有事都是香港給我的。」轉眼間,他已經由那個稚氣未脫的小男孩,長大成為六呎高的大男兒,復賽後更交出連串好表現。奈何疫情爆發至今,港隊仍未出戰過一場國際賽,陳晉一的上陣次數仍停留在1這數字。「不會太特別失望的,因為換個角度想,今年可以用來裝備自己,到再次入選時就可以表現到最好,加上那一次輸了就更想推動自己,爭取幫香港贏回一仗的機會。」

香港運動、足球不是只是一種興趣,而是專業。

執筆之時傳來陳晉一獲邀到歐洲球會試訓的喜訊,結果如何當然仍是未知數,但總算在一片疫情影響球圈的低氣壓下有點好消息。「很不服氣香港足球不被看好,希望自己可以用成績讓人知道,香港運動、足球不是只是一種興趣,而是專業。」

若為港好,便為港人,這是陳晉一的香港故事。

圖:Brian Ching
文:麥景智

原文節錄刊登於Sportsroad Junior Issue#46

Sportsroad Junior

Sportsroad Junior》為全港首本月刊學界體育報,創刊號於2016年1月隆重出版,內容涵蓋全港各區學界體育賽事,現時派發據點超過全港200間中、小學。我們正陸續增加免費派發的學校數目,如學校有興趣訂閱本刊,請電郵至 junior@sportsroad.hk,或填寫網上訂閱表格,並留下負責老師、班級數目、所需訂閱數量等資料,我們會盡快回覆及安排,謝謝你對《Sportsroad Junior》的支持。

我們目前亦設有以下公眾派發點:油麻地Kubrick書店尖沙咀YMCA會員服務部修頓室內場館票務處麥花臣室內場館九龍灣Mega Ice元朗區體育會沙田體育會大埔體育會北區體育會荃灣球星羽毛球專門店,數量有限,派完即止。另外,我們亦有個人訂閱服務,詳情可按此瀏覽。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香港足夢・陳晉一】卜公花園孕育港日混血新星

Posted on

【港超聯】理文撼東方反勝為敗 陳曉明嘆值得取分:我當然想贏得好睇

【體路專訊】港超聯今日(29日)尾場上演激烈大戰,回歸將軍澳運動場的理文在937名球迷見證下僅4分鐘就先開紀錄,不過隨即被上季「東道主」東方龍獅反超前。雖然理文完半場前已經追和,但換邊後再被艾華度的頭搥奠勝不敵2:3,繼上仗賽和傑志後再度有好表現下失分。主教練陳曉明坦言認為球隊值得取得分數,但對傷兵及新球員復出後的未來甚有信心。

艾華頓(中)早段射失十二碼。
尼迪利(倒地者)被黃梓浩(左)推跌搏得十二碼。
基華尼頓的單刀被葉鴻輝拍到。

理文重返將軍澳的首場主場聯賽有新加盟的荷西安祖先列後備,鄭兆均、基華尼頓、尼迪利及亞哥斯達4名進攻球員繼續正選。東方就有迪高、艾華頓及基頓復任正選。

主隊僅花4分鐘就先開紀錄,亞哥斯達交出直線,基華尼頓以速度壓過翟廷峯後燙射遠柱入網。但客串左閘的黃俊皓侵犯艾華頓被罰十二碼,他親自操刀被陳嘉豪救出,後者之後再擋到盧卡斯的近射。不過這名門將始終未能阻止東方追和,辛祖13分鐘接應盧卡斯的後踭妙傳燙入遠柱。東方追和後繼續加強壓逼,到26分鐘再憑盧卡斯腳踢頭頂反超前2:1。然而僅5分鐘之後,球證指黃梓浩防守傳中球時推跌尼迪利、判理文獲得十二碼,後者親自操刀追成2:2平手。兩隊其後分別都有再次領先的機會,不過辛祖單刀挑射中柱彈出,基華尼頓單刀面對葉鴻輝的盤扭又被後者拍到,結果維持2:2完半場。

艾華度頂入奠定勝局一球。

荷西安祖(右)倒戈。
黃俊皓(左)今場防守表現不俗。

理文換邊後隨即大舉進攻,首6分鐘已先後有曾錦濤及鄭兆均取得起腳機會,不過分別被葉鴻輝救出及僅中網側。東方53分鐘亦有黃金機會,不過辛祖接應傳中於尾柱的攻門亦未能威脅表現上佳的陳嘉豪。今場兩隊節奏非常明快,攻勢同樣甚具「睇頭」。荷西安祖67分鐘入替談樂軒,回歸港超聯的首仗便倒戈舊東家東方。不過東方在3分鐘後就憑一次罰球再度反超前,艾華度接應利馬左路傳中頭搥「批」入為球隊領先3:2。被黃俊皓嚴密看管的艾華頓77分鐘因膊頭受傷退下火線,教練李志堅賽後透露對方需到醫院檢查。理文尾段換入余沛康及張熹廷嘗試反擊,但尼迪利完場前的剷射僅僅柱邊出界,最終未能追和下以2:3落敗。

陳曉明

 

理文開季兩仗均在形勢不俗下失分,面對上季冠、亞軍合共只得1分。主教練陳曉明坦言賽程上對球隊是有點不利,但認為球員今仗已經踢出非常高水平的比賽:「一隊球隊不能保證每場都贏,但我會保證盡了最大努力。今日球員無論在體能、整體齊上齊落還是戰術運用都執行得很好,只係有時很難要求每球都完美,最後很可惜地沒有分數,我覺得是值得有分的。」他又指球隊現時的方向正確,亦有信心會繼續有好成績:「有時是贏得難看,有時是輸得好看,我當然想是贏得好看。」

球隊近周簽入荷西安祖及徐宏傑兩名新兵,當中前者已率先上陣。陳曉明直言希望徐宏傑可盡快上陣,加上梁嘉恆及列斯奧等傷兵復出後,能加強球隊攻守兩端表現:「以荷西安祖今日的狀態落場,已經看到他的級數。雖然嘉恆可能下場仍未能上陣,但可以幻想到當他們都復出後,我們都可以更有信心。」理文早前入紙申請成為西貢區區隊,他指如果成功爭取的話將會加強推廣,希望將入場人數維持在1000以上。

李志堅

 

東方主教練李志堅就坦言擔心艾華頓的傷勢,又指早已預期今仗會踢得激烈:「大家都知道理文的表現和水平,當然一球上落就一定會咬得緊張。如果每場都是這樣也會幾激烈,我自己就當然不希望吧,但作為球員也應該收貨。」連同上仗大勝晉峰,東方在聯賽取得二連勝,李志堅認為開季菁英盃首仗不敵愉園令球員有當頭棒喝:「因為之前復賽不敗,所以輸了給愉園也可能是一件好事、讓他們醒一醒。之後的比賽起碼做到應有水平,算是個好開始。」

今場有937人入場,當中理文的打氣看台有不少球迷在席上。

曾錦濤(左)亦倒戈東方。

 

圖、文:麥景智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港超聯】理文撼東方反勝為敗 陳曉明嘆值得取分:我當然想贏得好睇

Posted on

【港超聯】衛冕傑志又和一仗 愉園「黑豹」再有入波

【體路專訊】港超聯今日(29日)續在開放球迷入場的情況下上演兩場比賽,衛冕的傑志頭場在主場旺角大球場早段被愉園外援羅拔奧度入球下,到下半場中段才由李毅凱的頭搥追和,但開季兩場仍然未打開勝利之門。

愉園球員響應FIFA呼籲、於左手纏上黑紗,以紀念日前逝世的馬勒當拿。
賓紀文(右一)滑倒後回身未能追回羅拔奧度,前者半場被調走。

傑志今仗有倒戈的射手加維蘭復出先任後備,前線續由安永佳及蘇沙掛帥,另賓紀文代替羅梓駿出任右翼衛。愉園就繼續盡遣查理史葛、盧斯安奴、米基爾、艾迪比帝及羅拔奧度5名外援出任正選。

上場被標準流浪逼和的愉園今日率先反客為主,僅2分鐘就幾乎打開紀錄。米基爾禁區頂交出斜直線,賓紀文伸腳意外彈前皮球,不過羅拔奧度的頭搥只告柱邊出界。傑志雖然似有多控球,但安永佳及蘇沙在前線的支援不多,令攻勢大多無疾而終,反觀愉園的羅拔奧度及艾迪比帝多次利用身體質素策動的反擊更具威脅。終於戰至18分鐘,羅拔奧度於中路突破,回防的賓紀文滑倒令前者長驅直進殺入禁區單刀破網,愉園領先1:0。落後的傑志其後靠遠射嘗試威脅屠俊翹的大門,但基爾頓的罰球僅中網頂、蘇沙抽射亦中楣彈出,半場落後1球。

李毅凱(右)頂入追和。

換邊後傑志以唐建文入替犯錯的賓紀文,早段亦有安永佳兩次頭搥攻門惟未竟全功。不過主教練朱志光59分鐘稍意外地,在落後之上以防中黃洋入替進攻中場鄭展龍,令傑志攻勢未見太大起色,直至72分鐘才由加維蘭入替另一名防中史雲斯頓。終在這個調動的兩分鐘後,中堅李毅凱接應基爾頓的罰球頂入追和,兼個人連續兩仗取得入球。愉園兩名後備兵袁世傑及朱偉鈞其後分別有機會替球隊再次領先,不過起腳均被王振鵬化解,羅拔奧度的半單刀又只射中網側。結果兩軍隨後時間未能再增添入球以1:1打成平手,同樣在新球季聯賽二連和。

鞠盈智繼續不入大軍名單。
李毅凱指球隊經常失「大意波」,需要在操練中檢討。

 

傑志開季遭遇二連和,主教練朱志光指失分緣於早段不夠集中:「可能球員太久沒有面對非洲球員,所以一開始有點怯。到後來開始入局又被人一個反擊攻入,當落後之下就會心急便令很多事都做得不好,希望不會再有這些事發生。」他又指落後下換入黃洋,是希望將基爾頓推前進攻,令防守球員更集中防守、增加進攻人數,亦見到調動後的形勢更主導。開季前已表明會重用年青球員,朱志光表示難以要求小將每場均維持高水平:「你要容許他們犯錯才能讓他們成長,不能要求每場都壓倒性贏出,所以都是預計之內。」

鮑家耀(右一)上半場因投訴過激被罰黃牌。
林衍廷(左)

 

愉園主教練鮑家耀就指球隊上半場表現出色,惟未能把握擴大優勢的機會,亦大讚一班年青球員的發揮:「對方的年青球員都踢了兩、三年,但我們也只是第二年職業,今仗戰果的訊息就是其實是有力一戰,在強隊身上取得分數也能給多球員更大信心。」談及延續入球走勢的羅拔奧度,鮑家耀指對方雖然技術較粗糙,但體能及速度均出色,相信出任翼鋒的威脅比中鋒更大。

左閘林衍廷就指滿意戰果,加上兩名非洲鋒將令球隊反擊出色,認為球隊踢出近兩年的代表作。

圖、文:麥景智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港超聯】衛冕傑志又和一仗 愉園「黑豹」再有入波

Posted on

賽馬會「肌」不可失大行動中大運動醫學日 眾星級運動員現身支持

【體路專訊】由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運動醫學團隊及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舉辦的一連2天(2829日)「賽馬會『肌』不可失大行動 中大運動醫學日2020」(下稱「運動醫學日」)今天完滿結束。

活動開幕禮由一眾嘉賓,包括「香港中文大學醫院」執行董事及行政總裁馮康教授、「香港浸會大學體育、運動及健康學系」副教授兼「運動醫學在社區」推廣大使雷雄德博士、「香港精英運動員協會」執行委員會主席及「賽馬會『肌』不可失大行動星級有肌大使」陳念慈太平紳士、「中國香港體適能總會」會長黃平山醫生、「賽馬會『肌』不可失大行動星級有肌大使」洪松蔭先生、「SMART Fun Day 2020籌備委員會」主席及「中大醫學院矯形外科及創傷學系」系主任容樹恒教授太平紳士以別開生面的燃點聖火儀式為活動揭開序幕。

今年運動醫學日邀請了約三十位醫學及體適能專家、科研學者、營養師、運動員和運動教練等主持二十多場講座。其中「浸大體育、運動及健康學系」副教授雷雄德博士與多媒體傳媒工作者方健儀小姐同台亮相,主持「SMART x RTHK精靈一點」焦點講座環節。

江旻憓
石偉雄

焦點講座以「防疫有動肌」為主題,除了「中大矯形外科及創傷學系」系主任容樹恒教授擔任講者外,也邀請了一眾冠軍級人馬擔任嘉賓,陣容鼎盛,包括「香港體育記者協會2019最佳男、女子運動員」石偉雄先生(體操)、江旻憓小姐(劍擊)及2019-20球季帶領傑志成為「港超聯冠軍」的朱志光先生(傑志足球總監兼總教練)。他們分別從專業運動員、教練及運動醫學專家的角度,分享在疫情下如何調整訓練及心情,以面對疫情。除了分享其心路歷程外,也提供運動小貼士予熱愛運動的人士。

運動醫學日自2007年舉辦以來,承蒙社會各界支持,是全港唯一有關運動醫學及康復資訊的活動,今屆特以「防疫有動肌」為主題,為大家一一解答有關健體與抗疫的各種疑慮,鼓勵民眾保持運動習慣,從而強健體魄,提升免疫力。鑑於疫情,今年活動只保留部分運動及健康講座,並改以現場參與及同步網上直播形式進行,所有體驗班及攤位展覽均已取消。大會希望透過一系列運動健康講座,讓大眾認識如何 “Love Sport, Play Smart”,將運動醫學知識融入生活,減低運動受傷風險。

資料來源:公關提供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賽馬會「肌」不可失大行動中大運動醫學日 眾星級運動員現身支持

Posted on

賽馬會「齊跳高飛」跳繩計劃 用一條繩創造無限可能

周永樂, 張琬茹, 中國香港跳繩總會

【體路專訪】15年的跳繩生活,用一條繩,跳出千變萬化的花式。港將如今成為賽馬會「齊跳高飛」跳繩計劃的教練,期望這個3年計劃可以令跳繩在香港推向普及化,令更多人跟自己一樣,愛上跳繩這運動。

周永樂小學三年級時首次接觸跳繩,在學校的興趣班與大伙兒同學們一起參加。直到升中後,就與幾位小學同學一起在外面找教練繼續學跳繩,延續與跳繩的緣份,及後更於全港賽的選拔賽中,獲選加入港隊。每次經過反複練習後能夠完成一個花式動作,總會帶給周永樂莫大的滿足感,而且更令性格內向的他因為跳繩得到改變:「小時候說話不多,性格較為內向。但因為學習跳繩後,認識到更多朋友,有機會代表學校,甚至代表香港出外比賽。當中需要與其他參加者溝通和交流,這些機會令我開始敢於表達自己。」2016年的世界跳繩錦標賽中,周永樂贏得個人花式項目冠軍,更是該項目首次有華人獲獎。

同樣跳繩年資有15年的香港精英運動員張琬茹,其人生方向亦深受跳繩影響:「學習跳繩後令我培養出自信,讓我明確選擇自己人生的路,亦決定修讀體育系。」她形容跳繩像打機,因為可以「升Level」:「跳繩最大的挑戰是無極限,每日都可以挑戰自我。即使我今日能夠做到交叉跳,明天可以挑戰交叉二重跳,後天可以挑戰交叉三重跳。」就算一個人跳繩偶爾覺得悶,可與朋友做雙人跳,甚至再找幾位朋友變跳大繩,無窮無盡的變化,更可發揮創意,保持著對跳繩的新鮮感。張琬茹現為小學體育老師,在校內組織跳繩校隊,學校每年有一個跳繩比賽,讓更多學生參與。

周永樂, 張琬茹, 中國香港跳繩總會

兩位精英運動員今年開始會再多一個身份,就是擔任由中國香港跳繩總會主辦、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捐助的賽馬會「齊跳高飛」跳繩計劃跳繩班教練,將會任教親子跳繩,亦會走進參與計劃的中小學教學生跳繩。親子跳繩班會加入較多雙人動作,讓父母能夠與子女一同完成跳繩花式,除有運動上的滿足感之餘,也能增加親子時間,增進感情。

計劃中的學校跳繩班亦分有中學組和小學組,周永樂表示無論中學生和小學生都是學習跳繩的合適年齡:「中學生領悟能力較高,很多花式動作都能更快了解和掌握,容易上手;小學生年紀學習跳繩則能夠打穩基本功,除了一般加強手腳協調能力外,對於未來有志成為精英運動員更有幫助。」周永樂和張琬茹都帶著相同理念站在教練的崗位上,希望透過賽馬會「齊跳高飛」跳繩計劃,令這項運動在香港廣受人認識及認同。

其中,9歲的陳僖淘和13歲的黃嘉慧均是這個計劃的參加者,兩人都被花式跳繩的高難度動作而吸引,希望有朝一天自己亦能掌握這些跳繩技巧。短短年資已令陳僖淘知道要學會堅持:「自己本身沒耐性,但學跳繩後令我知道不是一次就能成功,要經過多番嘗試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而且更令陳僖淘喜歡跳繩的是,能與父母一起參與,跳繩就成為他們家庭樂的時間。至於,曾參加國際賽的黃嘉慧亦曾因挫折而失落,家人也曾擔心她因跳繩影響學業,但她說跳繩反而令她在學習更為專注,她會參加補習追上學習進度讓家人放心。今次她參與計劃是想從中增值自己,改善跳繩技巧,她更給自己定下目標,希望未來能夠代表香港在國際賽場上發光發熱。

張琬茹, 中國香港跳繩總會

周永樂, 中國香港跳繩總會

中國香港跳繩總會執行委員會主席暨賽馬會「齊跳高飛」跳繩計劃主席張善婷博士認為跳繩運動適合推廣至不同層面:「跳繩是健康的運動,過程不需要與別人比較,為不同人士注入正能量。親子方面,家長與子女可以共同經歷挫折,透過一條繩進行溝通,打開雙方的話題;校園方面,即使不是每個同學都能夠跳得出色,但他們都可以幫忙打繩,甚或在旁協助打拍子、喊口號,都可以一同參與其中。」

中國香港跳繩總會執行委員會主席暨賽馬會「齊跳高飛」跳繩計劃主席張善婷博士
中國香港跳繩總會執行委員會主席暨賽馬會「齊跳高飛」跳繩計劃主席張善婷博士

不單是以上提及到的「普及化」與「精英化」,中國香港跳繩總會會長夏秀禎教授更希望透過賽馬會「齊跳高飛」跳繩計劃,令跳繩運動能夠變得「專業化」:「『專業化』在於其他人對跳繩運動的認識,當中包括規則、模式以及如何執行,這有助提升這項運動的質素。除了精英運動員,希望可以藉此計劃培訓更多合資格的教練及裁判。」

中國香港跳繩總會會長夏秀禎教授
中國香港跳繩總會會長夏秀禎教授

由中國香港跳繩總會主辦,並由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捐助的賽馬會「齊跳高飛」跳繩計劃已於2020年10月中展開,課程費用全免。參加者完成計劃課程後更可以參加於明年舉行的金銀章挑戰賽,金銀章挑戰賽將於稍後有詳情公佈。第二期賽馬會「齊跳高飛」跳繩計劃活動暫定於 2021 年 2月至7月期間進行,有關報名詳情將於本年底公佈,詳情可向中國香港跳繩總會查詢。

文、圖:彭淬祺

(贊助內容)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賽馬會「齊跳高飛」跳繩計劃 用一條繩創造無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