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ed on

【追風逐浪】帆船比賽陸續復甦

多達六十艘帆船雲集維多利亞港出戰二月二十八日的「One Global HKRNVR盃帆船賽」。

【體路專欄】隨著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稍為緩和,香港遊艇會的帆船比賽將陸續恢復,不少帆船運動員均表示欣喜若狂。上月底(二月二十八日),六十艘帆船雲集維多利亞港出戰「One Global HKRNVR盃帆船賽」,同時角逐本年度「Top Dog盃系列帆船聯賽」殊榮。

賽事起點設於紅磡,所有參賽船隻經鯉魚門向東進發,繞過設於石澳對開的大浪排及位於東龍島對開的航標後,返回維多利亞港完成賽事。比賽為追逐賽,每艘帆船將根據RHKATI系數於不同時間起步,「Pandora組別」率先於中午12時30分出發,大船組別的「Ambush號」及「FreeFire號」在一個多小時後出發力追前方船隻。在比賽後時風勢在將軍澳一帶稍為減弱,賽事主任決定縮短賽事,在太古城一帶作為賽事終點。最終,賽事首兩名均由Dragon 組別帆船奪得。

另一焦點賽事「女子舵手賽」則於三月七日星期日在維多利亞港水域舉行,提供一個正式平台推廣女性參與帆船運動。五十五艘來自七個級別的帆船參加了今次活動,共有八十九位女舵手及船員聚首一堂,每一個級別的帆船均設兩場賽事,所有級別帆船起步點均設於紅磡對開海域,所有賽船均需向東行,例如ATI 級別以及「Etcheles 型」帆船需來回紅磡及筲箕灣一圈半至兩圈半,其餘級別亦來回紅磡至太古城一圈半至兩圈,所有隊伍均在啟德郵輪碼頭衝線。

賽事當天的天氣環境充滿挑戰,全日吹著和緩不定的輕風,比賽後段時更是越來越弱。 這個情況反而令比賽變得更緊湊,亦無阻各選手的比賽表現。幾乎所有參加比賽的女舵手都成功完成賽事,特別要恭喜每個級別獲勝的舵手,包括ATI組別「Phoenix號」的前港隊「三朝元老」湯潔芳。

前港隊「三朝元老」湯潔芳在ATI組別獲勝。

近年帆船運動逐漸普及化,香港作為一個海岸城市,絕對是發展帆船運動的幅地。加上現今社會男女平等,帆船運動已經不是男士的專利,有不少女中豪傑靠帆船運動而打響名堂,帶領船隊在大海中乘風破浪,是一種獨力自信的表現。希望在未來日子有更多新力軍參與帆船運動,體驗揚帆出海的樂趣。


作者:帆妹
一位希望生活不太平凡的帆妹,熱愛水上運動,近期戀上帆船,全身投入學習。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追風逐浪】帆船比賽陸續復甦

Posted on

【體路專欄】強足4招 行山遠足唔傷膝

行山, 遠足, 沙惠良醫生

【體路專欄】抗疫一年有多,大家經常屈在家,假期最好就是到郊外舒展筋骨。近日天朗氣清,行山遠足者確是不少,不過大家要小心保護膝關節。因為平時缺少鍛鍊導致腿部肌力不足、運動姿勢不正確、長期勞損等等,都會引起退化性膝關節炎。患者發病初期會感到膝部繃緊或疼痛,嚴重時會影響日常活動,而膝關節亦會出現明顯變形!

要保護膝部,就要鍛煉好大腿股四頭肌和臀部肌力,以及經常伸展大腿小腿肌肉,以下四種簡單保健運動都有護膝效果:

蹲舉(鍛煉大腿股四頭肌)

  1. 站立,雙手扶穩椅背,雙膝屈曲至最多90度(膝蓋不要超過腳尖),上身輕微前傾;
  2. 腰部發力及伸直雙膝,回復原來位置。

外展提腿(鍛鍊臀部肌力)

  1. 站立,雙手扶穩椅背;
  2. 左臀向外側發力,令左腿向外提起至最高,之後回復原來位置,換邊再做。

*鍛鍊時上身保持穩定及挺直

弓箭步(伸展小腿)

  1. 站立,雙手扶穩椅背;
  2. 右腳踏前,右膝向前屈曲至左小腿有拉扯感覺,左膝保持伸直、腳跟不要離地,維持約15秒,之後回復原來位置。換邊再做。

坐式伸展(伸展大腿筋膜)

  1. 坐在穩固平面上,左腳放上右腳大腿;
  2. 雙手放左膝向下輕壓,維持約15秒,之後回復原來位置,換邊再做。

*鍛鍊時保持腰部挺直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體路專欄】強足4招 行山遠足唔傷膝

Posted on

【香港運動醫學及科學學會】疫情下游泳 Do & Don’t

體路專欄, 香港運動醫學及科學學會,

【體路專欄】大約一個月前,筆者在本專欄與讀者分享了疫情下的「運動醫學新常態」。一個月過去,康文署開放不少場地供市民使用、各體育總會的訓練和比賽陸續展開、香港職業足球順利從開始練習和比賽到容許觀眾進場(甚至「爆棚」),還有香港體育學院的精英運動員成為優先群組,將會陸續展開疫苗接種。以上一切與體育有關的事情看似正逐漸恢復正常,但實際情況卻與本港春天的天氣一樣——乍暖還寒。近期的健身室群組爆發,以致可能受牽連的各個體育界別都會受影響,情況難免令人擔心。

新冠病毒疫情至今超過一年,縱然本港有部份體育項目斷斷續續地重新展開,但有一個很重要的主流體育項目到現在仍復開無期,就是游泳和其他相關的水上運動,其中包括水球、拯溺、韻律泳等等。過去一年,政府因防疫而決定在大部份時間封閉泳池,令香港所有和游泳有關的體育運動長時間近乎癱瘓,業界陷於水深火熱。香港業餘游泳總會上星期為各運動員、教練及游泳相關的從業員發出一封公開信,要求政府重開康文署轄下的游泳池和泳灘。當中一個主因是大部份游泳教練及泳會近乎沒有收入,不少教練被逼轉行,而有潛質的年青運動員亦因長時間無法訓練而放棄成為游泳運動員的理想,令香港泳壇很大機會青黃不接。不少業界的有心人及持份者亦曾闡述完全停止游泳運動對體育文化以及經濟的長遠影響,而作為運動醫學人,筆者希望在此以安全和醫學衛生的角度,討論在疫情下是否適合開放泳池予運動員訓練甚至讓公眾使用。

體路專欄, 香港運動醫學及科學學會,

現時除了少部份香港體育學院的全職游泳或三鐵運動員外,其餘非全職或青少年的運動員都在過去一年被嚴重剝奪恒常訓練的機會,當中包括游泳、三項鐵人、拯溺、跳水、水球、韻律泳等等運動。有運動員為了保持恒常訓練量和維持基本狀態,不惜冒險於清晨到非泳灘範圍練習以避開檢控,此舉明顯非常危險,亦衍生不少安全的問題。不但如此,本港的拯溺訓練及考試亦遭受嚴重影響。泳池關閉令大部分拯溺總會轄下的救生訓練和考試暫停,不少從事拯溺的工作人員未能在其救生章別的有效期屆滿前進行覆修考試,或因疏於訓練令拯溺技術未能維持水平。當泳客有意外發生時,假如未能作出適當的急救和處理,後果將不堪設想。

泳池關閉亦對一般市民大眾帶來影響。事實上,在水中進行復康治療和運動是現今醫學的主流康復治療方法之一,很多不同的疾病包括關節痛症(如頸椎痛、肩膊痛、腰背痛、膝關節痛)或其他疾病(如小童的神經肌肉疾病、長者中風或其他腦科疾病、運動創傷後的康復、風濕科病患),都經常需要進行水中物理治療或康復運動。然而,泳池關閉令物理治療中心內的水療設施亦要被迫關閉。筆者留意到不少病人在過去一年因完全缺乏水療或水中康復的練習而令病情惡化。此外,不少殘疾人士因身體和活動能力上的限制,其恒常運動大多倚賴在泳池進行,而泳池關閉令他們做運動的機會大大減少,導致身體健康及精神越來越差。還有,對於普羅大眾尤其是中老年人而言,游泳是日常生活裏其中一項最常參與的運動,對於保持身心靈健康以及適當的社交非常重要,若無法游泳,難免大大增加他們患上慢性疾病和其他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體路專欄, 香港運動醫學及科學學會,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及其他國際醫療組織的研究資料顯示,游泳池只要經過正確消毒程序,其實是非常安全的。本港大部份泳池都經過氯氣或臭氧消毒,具備良好的殺菌及消滅病毒作用。而美國疾病預防及控制中心和西班牙高等科學研究理事會亦指出,於新冠肺炎肆虐期間,在經過正確消毒的泳池內進行游泳運動,並非一個高危的體育活動。另一方面,含有高鹽份的海水亦能殺除病毒和有稀釋的作用,大大減低因在海中游泳而感染新冠肺炎的機會。

體路專欄, 香港運動醫學及科學學會,

相信大家都知道,新冠病毒主要經飛沫和近距離接觸而傳播,特別容易在密閉空間或空氣不流通的地方出現。如選擇在戶外或空氣較流通的地方進行體育運動,便能大大降低被感染的機會。換言之,室內泳池只需要在各方面嚴格實施相關預防感染的措施。首先,為了維持適當的社交距離,泳池可控制入場人數、於場內設置適當及顯眼的阻隔,以及設有明顯的泳缐距離分隔,而不論在池邊或池內,所有人都要保持1.5米以上的距離;另外,泳池營運者亦要在泳館範圍的當眼處提供有足夠的消毒潔手液、增加室內空氣流通量及換氣的次數、定時根據指引消毒在場的所有公共設施(如在每一節時段完結後徹底消毒)、確保泳池的濾水系統和淨化系統運作正常,並更頻密地更換池水及監察氯氣的水平,以確保消毒功能;最後,泳池也要確保入場人士遵守規則,包括泳池範圍內嚴禁進食、泳池邊的教練以及其他工作人員需全程戴上口罩、游泳人士不得共用游泳用具(如泳鏡、鼻夾和毛巾),以及使用更衣室和洗手間時要遵從衛生署的防疫指示等等。政府或可考慮先行開放泳池給相關總會和訓練班的教練和運動員進行練習,其後才慢慢恢復開放予公眾使用。

上述規則很大程度上倚靠教練、運動員、業界和各使用者自律,然而傳播風險主要是來自進行體育運動前後的人群聚集或沒有遵守適當的社交距離等等,所以各界人士保持自律是相當重要的。政府或總會亦可以考慮引入衛生監察工作人員,在場內專責提醒及監察所有防疫措施能合乎標準地執行,有需要時作出適當的提示,以確保各措施行之有效。

體路專欄, 香港運動醫學及科學學會,

基於各種體育項目都有不同的特性,在疫情下若要繼續進行體育活動,各總會亦應該和醫學專家商討各自的應變措施,以制定符合該體育項目的獨特性和需要的方法。正如早前於「運動醫學新常態」的文章中指出,我們不能用一刀切的方法去解決不同體育項目所面對的困難和問題,業界明白政府各部門如康文署和民政事務局在制定相關指引時,都要先徵詢衛生署的意見,但衛生署同業工作繁忙,難以深入了解每一個體育項目和分析其實際需要,故此經常只能以一刀切的方法來處理——禁止繼續進行相關的體育活動。醫學界和學術界並不認同一刀切的做法,不少總會的醫學顧問都非常樂意和衛生署的同業商量,以科學及安全的防疫方法處理,讓他們了解清楚各個不同體育項目的實際需要,從而制定適當的防疫措施,這樣便可以既不擾民又科學化地處理問題。

體路專欄, 香港運動醫學及科學學會,

新冠肺炎影響香港體育界超過一年,直到現時還有不少需要面對和處理的問題,包括重新開放運動場所時的注意事項和防疫指引、運動員、教練和團隊接種疫苗的相關問題、恢復練習和比賽而帶來的相關醫學問題,甚至舉辦國際賽事的注意事項等等。有見及此,香港運動醫學及科學學會和不少熱愛體育運動的醫學界人士及大專界,正醞釀成立一個平台為各體育總會及運動員解答所有與防疫相關的問題,除了提供意見和給予支援外,特別希望能和政府各相關部門溝通,就各體育項目制定相關醫學指引提供專業意見及協助。

【香港運動醫學及科學學會專欄】


體路專欄, 香港運動醫學及科學學會, 文:容樹恒教授
香港運動醫學及科學學會會長(2020-22年)
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矯形外科及創傷學系系主任 及 運動創傷科主任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香港運動醫學及科學學會】疫情下游泳 Do & Don’t

Posted on

【Junior Travel】入埃及記 探索文明古國之旅

【體路 X Junior】去年初筆者有幸遠赴埃及開羅採訪男子花劍世界盃,見證港隊歷史性勇奪劍擊團體賽奧 運資格,並趁機會到訪金字塔等名勝,可惜隨後因疫情而未能再出國遊覽。趁著在年底整理 工作相片之際,回味當時在埃及遊覽的經歷,並期望帶著讀者去一趟視覺旅行。

位於北非的埃及大部份地區乾燥炎熱,日夜溫差大,冬天溫度稍為緩和,因此10月至翌年4月是該國旅遊旺季。雖然曾被羅馬帝國、阿拉伯帝國、法國和英國相繼統治,但埃及仍然保留濃厚的文化及歷史色彩,亦被封為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古埃及歷史共有30個王朝, 並可分為4個時期:古王國時期、中王國時期、新王國時期、與近代時期;法老王陵墓、金字塔等遺跡則成為其文明象徵。

埃及博物館盡顯文明古國特色

了解古埃及歷史的第一步,可以遊覽首都開羅的埃及博物館,其館藏由古埃及王朝至羅馬時期逾10萬件文物。若想在館內拍照,除了 需要先付200埃鎊的入場費,亦要購買60埃鎊的拍照券,拍照時亦不能 開啟閃光燈。地下及1樓展館分別以歷史時序及文物主題列出展品。館 內珍藏眾多,最少需花上1天才能認真遊覽,若只有短短數小時,小編建議可先到2樓參觀法老王圖坦卡門的黃金面具,面具由金箔製成,嵌 有寶石和彩色玻璃,前額部分飾有鷹神和眼鏡蛇神。圖坦卡門是公元 前14世紀、古埃及第18王朝的法老,他在10歲登基、19歲死於非命,是著名的法老王之一。至於其他王室成員亦有各自的黃金面具,象徵其顯赫地位。

圖坦卡門的王座亦是重要館藏之一,其中在精美的雕刻上鋪滿金箔,並用寶石、白銀等裝飾點綴,盡顯奢華。上面亦雕刻了圖坦卡門坐在王座,由皇后阿肯艾斯納瑪為他塗滿油膏的情形。至於埃及博物館另設木乃伊館,公眾可額外付費參觀,但在付費區亦 擺放了數具木乃伊。古埃及人認為,人死後會到另一世界得到永生,但首要條件是保存好前生肉身,所以要製作千年不朽的木乃伊。

探索金字塔遺跡

離開博物館後1日,便正式踏上金字塔探索之 旅。首站先去古埃及首都、開羅以南城鎮孟菲斯,參 觀在4700年前建成、世界上最古老的石造建築物塞 加拉朱塞爾金字塔。它是由第三皇朝法老朱塞爾在位 間建成,其階梯設計是象徵金字塔為「通往天國的階 梯」。遺跡在1992年曾因地震而嚴重受損,直至2006年才展開修復,耗資了近5000萬港元後,金字塔終在去年重開予遊客參觀。另外在上年11月,塞加拉墓地出 土逾百件彩繪棺木,至今已逾2500年,部分更有木乃伊在內。

不過數到最著名的古埃及遺跡,莫過於吉薩金字塔群及舉世聞名的獅身人面像。金字塔群由最大的胡夫 金字塔為首,總共有3座,胡夫金字塔由230萬塊石頭建 成,最小的石頭也有1.5噸。據說古埃及人會用圓木代替 車輪,或用水路運輸,再花費傾國之力才能成功建造金 字塔。另外兩座為卡夫拉金字塔及孟卡拉金字塔,3座 金字塔的部份地下室亦可付費參觀(好識做生意),地下室的牆壁刻有古埃及文字及壁畫,筆者認為不算太特 別,反而地下室深入地底數十米,在密封環境下逗留數 分鐘便呼吸困難,但有興趣的朋友不妨內進參觀!

落在卡夫拉金字塔旁邊的獅身人面像,建造意義至今成謎,但臉部很大機會是按法老卡夫拉的樣子而造,獅身人面則是依照神話史芬克斯的構造,象徵智慧和勇 猛。臉上的色彩早已因年月洗禮而落。除了獅身人面像 外,不少古埃及的雕像亦缺少鼻子,原因是古埃及人相信鼻子是人轉世的關鍵,而一些對皇室懷有敵意的人,為了阻止法老王轉世而破壞鼻子。

金字塔園區在疫情期間一度關閉,為了在重開後吸引人流,園內在胡夫金字塔旁開設了露天觀景餐廳,讓遊客一邊「High tea」同時欣賞景色。另一方面,埃及政府在1月的緊急狀態期內,展開疫苗接種計劃。只是遊客 在短期內要到訪這個文明古國,仍是望而卻步,希望全球能盡早擊退疫情,讓大家能再度感受旅遊樂趣。

埃及旅遊小資訊
首都:開羅
語言:阿拉伯語、英語
時區:UTC+2,較香港慢6小時
貨幣匯率:1港元:約2埃鎊(EGP)
簽證:特區護照免簽證、持BNO人士須申請簽證

圖、文:李子正
原文刊登於Sportsroad Junior Issue#47

Sportsroad Junior

SportsroadJunior,Junior47

Sportsroad Junior》為全港首本月刊學界體育報,創刊號於2016年1月隆重出版,內容涵蓋全港各區學界體育賽事,現時派發據點超過全港200間中、小學。我們正陸續增加免費派發的學校數目,如學校有興趣訂閱本刊,請電郵至 junior@sportsroad.hk,或填寫網上訂閱表格,並留下負責老師、班級數目、所需訂閱數量等資料,我們會盡快回覆及安排,謝謝你對《Sportsroad Junior》的支持。

我們目前亦設有以下公眾派發點:油麻地Kubrick書店尖沙咀YMCA會員服務部修頓室內場館票務處麥花臣室內場館九龍灣Mega Ice元朗區體育會沙田體育會大埔體育會北區體育會荃灣球星羽毛球專門店,數量有限,派完即止。另外,我們亦有個人訂閱服務,詳情可按此瀏覽。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Junior Travel】入埃及記 探索文明古國之旅

Posted on

【乒乓球】新生代乒乓小將切磋大比拼 「親子檔」上陣展親情

【體路專訊】2020恒生「新一代」乒乓大比拼昨日(14日)於歌和老街乒乓球中心舉行各組決賽,讓9歲或以下的新一代乒乓小將透過比賽,培養對乒乓球的興趣及體育精神。經過多場激烈賽事後,蘇倬民及張嘉鈺分別奪得男、女子9歲組別冠軍。8歲及7歲或以下組別則有多對「父女檔」激戰,展現親情與熱誠的融合。

蘇倬民
劉律勤

男、女子9歲或以下小球手分成9歲、8歲及7歲或以下共6組單打賽,賽事採用53勝的單淘汰制、每局11分。雖然賽事一度因疫情延期,但仍無阻一眾乒乓小將的參賽熱情及鬥志。上屆殺入8歲組八強的蘇倬民今年升到9歲組愈戰愈勇,躋身決賽迎戰去屆8歲組別亞軍劉律勤。蘇倬民首局雖以7-11落敗,但迅速調整後以12-10及11-7反先局數。即使隨後再被劉律勤以11-6扳平,但蘇倬民仍頂住壓力,在決勝局以11-7獲勝兼奪得冠軍。

就讀保良局馮晴紀念小學的蘇倬民笑言,對贏得冠軍兼獲家人送贈禮物感到興奮,並指自己全日發揮不俗:「不過在決賽都有點緊張,所以很多殺球都打失。但我用深呼吸讓自己冷靜下來,也更小心地打。」教練翁震星就大讚蘇倬民發揮超水準,在一場勢均力敵的決賽打出冷靜表現:「兩位球員都一定會緊張,但他懂得放慢節奏就令場上情況變得樂觀。」他又指贏出一個重要的冠軍,對小將的發展和信心都有幫功。

張嘉鈺
蘇恩潼
張嘉鈺與教練王晶

女子9歲組別的決賽就由張嘉鈺面對蘇恩潼,前者經過「刁時」後以12-10先取首局,其後兩局相對較輕鬆以同樣以11-4贏出,繼上屆8歲組後再次稱后。就讀聖母無玷聖心學校的張嘉鈺指自己全日的發揮都很平均,但決賽一仗尤其高水準,又指自己打法面對其他對手會有優勢:「別人都打攻球,令我的削球打法容易佔優。我會繼續多加練習,有信心再贏出其他冠軍。」教練王晶亦指張嘉鈺轉打削球後的成績提升不少,證明她適合這種打法:「她的性格適合削球,亦見到她自己頗喜歡,面對其他對手也會因少練習而有少許優勢,但當然要自己發揮得好才可以。」

黃梓林
沈幸儒

8歲組別方面,男子組的黃梓林於決賽雖然先被沈幸儒以11-7先贏一局,但隨即連贏11-5、11-8及11-6反勝奪冠。四強淘汰去屆7歲組冠軍的他指自己今日狀態不俗:「四強的表現及狀態特別好,因為對手實力很強但仍能贏出,令我更有信心再贏冠軍,我會更努力訓練。」

楊以琳
張樂

女子組的楊以琳就以11-8、10-12、11-9及12-10,局數3:1擊敗張樂封后。繼去屆7歲組再次贏出的楊以琳指,奪冠後令以往的付出都變成值得:「我一星期練習6至7日,這些練習都是為了這個比賽,所以覺得特別值得。如果下年能再贏出的話,會是人生中最開心的事。」身兼教練及學校體育老師的父親就對愛女的表現感開心,希望她能繼續努力。

鄧可欣
葉紫悠
鄧可欣與爸爸
葉紫悠與父母

至於在7歲或以下組別,女子組由兩對「父女檔」爭奪冠軍。父親同為教練的鄧可欣及葉紫悠合演精彩決賽,最終前者先輸6-11下,連贏11-5及兩局11-7、以局數3:1反勝稱后。首次在正式比賽奪冠的鄧可欣指自己在決賽的表現得宜:「對手實力不錯,但我仍能取勝,所以都很開心。」鄧爸爸就笑言教導女兒需要更多耐性,又樂見她心理有所進步:「其他學生會相對比女兒更聽話,所以要花更多耐性去哄她。今日見到她在四強落後兩局下都能反勝,懂得面對壓力,希望能保持下去。」葉紫悠的父親就稱指導女兒的壓力相對較大,因為要同時兼顧父親和教練的角色,並指女兒的發揮已算不錯,希望來屆在7歲或以下組別贏回冠軍。

男子7歲或以下組別就由周塏燊以局數3:0(11-6、11-8及11-5)擊敗張宸睿封王。

周塏燊
張宸睿

男子A組(9歲)冠軍蘇倬民(左)及亞軍劉律勤
女子A組(9歲)冠軍張嘉鈺(左)及亞軍蘇恩潼
男子B組(8歲)冠軍黃梓林(左)及女子冠軍楊以琳
男子B組(8歲)冠軍黃梓林(左)及亞軍沈幸儒
女子B組(8歲)冠軍楊以琳(左)及亞軍張樂
男子C組(7歲或以下)冠軍周塏燊(右)及張宸睿

男子A組(9歲)
冠軍:蘇倬民
亞軍:劉律勤
雙季軍:楊通、陳諾彤

男子B組(8歲)
冠軍:黃梓林
亞軍:沈幸儒
雙季軍:范曉揚、黃添

男子C組(7歲或以下)
冠軍:周塏燊
亞軍:張宸睿
雙季軍:陳恩行、李柏霖

女子A組(9歲)
冠軍:張嘉鈺
亞軍:蘇恩潼
雙季軍:葉蔚葹、李鎧澄

女子B組(8歲)
冠軍:楊以琳
亞軍:張樂
雙季軍:李卓曈、關洛昕

女子C組(7歲或以下)
冠軍:鄧可欣
亞軍:葉紫悠
雙季軍:馬悅晴、王熹琳

圖、文:麥景智
原文刊登於香港乒乓總會網頁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乒乓球】新生代乒乓小將切磋大比拼 「親子檔」上陣展親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