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ed on

【全英羽賽】印尼被迫退賽眾將震怒炮轟世界羽聯 男雙「一哥」:不公平!

凱文·桑加亞·蘇卡穆約(右)/基廸安馬古斯(圖:體路資料庫)

【體路專訊】2021年全英羽毛球公開賽周三(17日)開打,印尼隊球員由於同機乘客染疫而須接受隔離、被迫退賽,引起眾將強烈不滿,紛紛在社交平台發文炮轟世界羽聯(BWF),世界第一男雙「小小兵」基廸安馬古斯(Marcus Fernaldi Gideon)怒斥「不公平」,拍檔凱文·桑加亞·蘇卡穆約(Kevin Sanjaya Sukamuljo)亦表示要世界羽聯負責。

世界羽聯和英格蘭羽總今晨發出聲明,指印尼隊乘坐同一航班的一名乘客確診,為配合英國衛生機構指示,印尼全隊將從入境日開始進行10天的自我隔離,因此被迫集體退出本屆全英賽。包括男雙組合基廸安馬古斯/凱文·桑加亞·蘇卡穆約、男單金廷、基士堤等多位印尼球手,昨晚已在首圈賽事獲勝,都無法出戰餘下比賽,下一輪對手將不戰而勝。

對於被迫退賽,印尼球員極度震怒,矛頭直指世界羽聯,男雙「一哥」基廸安馬古斯在IG發炮,聲言球隊未有受到公平對待沒:「今晚很震驚聽到我們必須退出全英賽,因為同機乘客在新冠檢測中呈陽性。值得注意的是,世界羽聯沒有解決這個問題,在啟程之前,印尼隊全體人員的檢測都是陰性,而且我們抵達酒店時也再次接受檢測。」

世界羽聯官網今早報導印尼隊退賽的消息。{BWF官網截圖)
基廸安馬古斯在IG炮轟世界羽聯。

基廸安馬古斯續指:「今天比賽因其他隊伍發現7宗確診病例而被延遲,當他們重新檢測後,結果全部人都轉為陰性,那麼,為甚麼我們沒有受到相同的公平對待。如果因為疫情,進入英國領土有嚴格的規定,世界羽聯就應該採用『泡泡系統』,以保障大家安全。」另一「小小兵」凱文·桑加亞·蘇卡穆約也在社交媒體直言:「BWF要為此負責!」

印尼女雙名將Greysia Polii亦發文表示,目前情況模棱兩可:「世界羽聯必須負起責任,找出問題所在,為運動員提供保障,同時提供解決方案和清晰的解釋。BWF務必公平且透明!」她更在IG限時動態作出更嚴厲的批評:「世界羽聯,請記得2020年東京奧運會即將在7月到來。世界在改變,請從錯誤中學習!由2012年奧運會至今,你們不曾有過改變!」

相關報導:
新型肺炎】錄7宗陽性及多宗不確定個案 全英賽延遲開打
【全英羽賽】桃田賢斗復出戰響勝鼓 同機者中招印尼隊被迫退賽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全英羽賽】印尼被迫退賽眾將震怒炮轟世界羽聯 男雙「一哥」:不公平!

Posted on

【體路專欄】政府主動聯絡健身業界交流  Fact Check 流言很重要

【體路專欄】今年筆者的生日願望,是疫情受控時,不用再次就著疫情問題接受媒體訪問。殊不知健身業界重開不足一個月,因為某間以外藉健身教練為主的健身中心爆發確診群組,故在3月12日至15日期間,筆者接受約20次媒體訪問,不斷「救火式」解答,主要表達以下五點:

(1)過去一年,健身業界盡力做好防感染措施及控制人流(小型健身室每小時人流在2人至10人,中型健身室約10-18人,大型健身室則為數十人)
(2)部份健身中心在疫情嚴峻期間,只安排一對一的課堂
(3)團體班人數減少 或 取消團體班 (但以團體班為主的瑜伽中心便相當尷尬,它們不設有健身設施,卻要跟從健身中心的關閉令及限制措施)
(4)無論政府是否有規定,大部份健身教練全程戴上口罩,保護自己及客人
(5)近年學院推行「健身室禮儀文化」,不論是教練或客人,「用過的器材自己擦」,當然用上消毒噴霧劑最為理想
(6)今次健身群組屬於個別事件,原因是從網上圖片見到,該中心內無論教練或學員都無戴口罩,而團體班人數無設定上限

筆者過去數天接受媒體接近20次,希望讓大眾知道爆發健身群組的原因,而非將矛頭指向守規矩的健身人士。
近年學院推行「健身室禮儀文化」,不論是教練或客人,「用過的器材自己擦」,當然用上消毒噴霧劑最為理想。

星期一(15號)早上,筆者接受電台節目訪問時提到,政府未有建立渠道與健身業界聯繫,往往政府執行一些措施執行前都無問過業界情況,欠缺溝通,相關意見獲不少媒體轉載。沒想到節目播出後翌日(16號),筆者收到民政事務局人員致電,雙方交流30分鐘,局方當時只是咨詢,「若健身業界人士由14日檢測一次,改為7日檢測一次是否可行」;以及健身室換氣率問題。

政府主動接觸業界 避免一刀切停業

當時筆者指出,相信健身業界大部份人士為了抗疫及讓顧客安心而願意配合,但擔心未必可即時預約檢測。至於換氣率問題,如果可以幫助防疫的話,健身中心亦會願意配合,但筆者強調今次「健身群組」爆發原因是有外藉教練未有戴口罩所致,也沒有主動控制入場人數;健身業界過去一年停業超過150日,筆者擔心業界未能有足夠現金流去安裝有關空氣淨化設備。

是次電話交流看到民政事務局人員相當有誠意及有心了解健身行業運作,筆者當時心想,經歷了一年後,終於有渠道與當局反映,如當局了解健身業界運作,一刀切停業的情況可能不再出現。

不要胡亂公佈假消息 造成公眾恐慌

周三(17日)有其他健身界人士向媒體透露,「政府指出若URSUS Fitness群組升至超過200人,健身室便要停業」,導致多位記者朋友亦向我求證消息是否屬實;因為從醫學角度去看,政府無可能用人數去判斷是否全行停業(任何行業都不可能)。

筆者同日下午四時向民政事務局人員求證,對方表示於16日(星期二)和筆者在內的幾位健身業界以電話溝通,並無面對面會面,更沒提出「若URSUS Fitness群組升至超過200人,健身室便要停業」的說法,故該人員對該健身業界人士引用的數字表示匪夷所思。

筆者以往曾當過港聞版記者,相當重視事實Fact Check這一環,最重要是引述政府消息時必須確保正確,不要造成公眾及業界恐慌,才是真正齊心抗疲的最佳方法。

文:邱益忠(AASFP運動公關、NBA專欄作家)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體路專欄】政府主動聯絡健身業界交流  Fact Check 流言很重要

Posted on

【Junior・專訪】陸俊彥:滑板仔的初心

【體路 X Junior】刻板印象,意指人類對於某些特定類型的人、事、物的一種概括看法。滑板?是反叛的街童活動;滾軸溜冰?是輕鬆的小孩運動;這些也許就是大眾對滾軸運動的刻板印象。但香港城內仍有不少滾軸運動員正在奮鬥,即使贏了全港冠軍、全國冠軍榮譽咁大件事都無人講,不過他們不會輕易放棄。原因很簡單,是對運動的愛,也是對項目的責任。

滑板,一塊木板之下4個滾輪,木板之上雙腳一蹬,滾輪與木板同時翻滾,花式可以千變萬化。「哈哈!當然覺得有型,否則都不會開始玩吧!」頭戴「Cap帽」、雙手於胸前抱著滑板的陸俊彥大笑兩聲。陸俊彥的名字在香港滑板界無人不知,由開始覺得踩板有型的13歲那年起,雙腳與滑板的足跡就遍及世界各地街頭與板場。「我總覺得滑板與其他運動有些分別,我們只要有塊空地就怎樣玩也可以,而且很少跟人比較,實力如何都不會有人點評。」

滑板文化緣自街頭,自由、開放、反抗甚至叛逆,成為板仔形象。在香港這石屎森林中,大部分地方卻容不下這街頭運動。舉例說,觀塘海濱雖有空地讓板仔們苦練花式,但一欄之外每隔十步就有一塊「請勿踩滑板」的告示,「香港就是一個很講規矩、自由得來不自由的城市。跑步徑只可跑步、單車徑只可踩單車,做其他事就會被審判,這樣很難推廣滑板。」

香港就是一個很講規矩、自由得來不自由的城市。

曾赴日、韓、歐美等地踩板,陸俊彥說,即使在外國亦很易被驅趕,但一次見證韓國區議員為申請踩板於市區商場旁一塊空地合法化而親身詢問用家意見,就令他心有戚戚焉。相反在香港街頭踩板處處掣肘,轉到政府轄下的板場又似與大眾相隔甚遠,「有正規板場當然是好事,設施設計很漂亮,但如果我在粉嶺工廠區飛到2樓般高都沒人看到,又如何推廣?」康文署管理的2個極限運動場及8個滑板場中,絕大部分位於工廠區或較遠離民居的公園內。

願做「白老鼠」為後輩開路

與最愛的滑板一樣,陸俊彥4年前也走入體制,初嚐由板仔變成滑板運動員的滋味。2017年,他成為首位獲得香港體育學院資助的滑板選手,「雖然資源還是沒有其他項目般多,但的確有些得著。我是從當時開始為滑板去健身,雖然沒有教練,不過也有位風帆教練協助我制定訓練計劃。另外最重要的是有物理治療,因為踩板很易受傷。」不過,嚮往自由始終是板仔本質,去年一度因成績不達標被除名,惟陸俊彥並未氣餒,反而感恩體驗過才自知幸福,「不用被傳統訓練的枷鎖困住,更自由,不似一份工作。」然而新一年的體院「精英訓練資助名單」再次見到他的名字,「對滑板還是有幫助的,始終多個渠道得到更多資源。我做了『白老鼠』,後輩就知道如何找資源出外見識。」

我做了「白老鼠」,後輩就知道如何找資源出外見識。

滑板生涯即將踏入第20個年頭,亞沙運、亞室運、亞錦賽甚至亞運會都已踏足過,亦贏過不少獎牌。只是獎項還是見報率,統統也不能定義陸俊彥的成就,「要證明自己的實力反而是拍更多短片,讓人知道你是懂得踩板。我們希望先得到行內人的尊重,多於街外人知道你有哪些獎項,所以我覺得不一定要參加比賽。」加上贊助商也明言「做真正板仔就可以」,陸俊彥對一般比賽的渴求度就更一般,「但能夠讓不懂滑板的人認識你,或獲獎後可以幫到這項運動、爭取更多板場,那去比賽又為何不可?」

疫情打亂部署 無緣征東奧

自身實力加上香港的滑板風氣日益盛行,贊助、資助及教練費等讓陸俊彥現時生活不成問題,不用「攤大手問阿媽攞錢」之餘亦可繼續追夢。但疫情打亂去年所有出國的計劃,縱使留港練習仍可視之為補強,他對於困在香港慨嘆失望,同時幾近緣盡東京奧運。早在疫情前已談及出戰計分賽所費不菲,如今亦暫不見有參與的機會,「即使可以參加計分賽,水平的確未及其他選手。但去過的話至少也能見識一下,甚至可以到奧運『兜個圈』已經算是完成人生一大件事,不用再爭甚麼。」

這裡不能踩也總有第二個地方可以,總有方法讓我繼續踩。

「只要夠鍾意,根本沒甚麼能阻你。」踏入了而立之年,經歷過多少被趕被看輕被質疑的日子,陸俊彥仍是那樣喜愛滑板,仍是有著與13歲時同樣的初心,「滑板就是如此,這裡不能踩也總有第二個地方可以,總有方法讓我繼續踩。因為一向都靠自己解決太多問題,才不會容易被打沉。」翻開他的社交平台,看見一張11年多前的照片,笑容和衣著與如今相差無幾,印證陸俊彥仍然未變。「你稱呼我為滑板運動員也沒所謂,不過我就是滑板仔。」

陸俊彥檔案
出生日期:29/07/1987
項目:滑板(街式)
曾獲獎項:
2019年全國輪滑錦標賽街式滑板亞軍
2014年亞沙運滑板平地花式比拼冠軍
2010及2013年亞洲極限錦標賽滑板冠軍

文:麥景智
圖:李子正
原文刊登於Sportsroad Junior Issue#47

Sportsroad Junior

SportsroadJunior,Junior47

Sportsroad Junior》為全港首本月刊學界體育報,創刊號於2016年1月隆重出版,內容涵蓋全港各區學界體育賽事,現時派發據點超過全港200間中、小學。我們正陸續增加免費派發的學校數目,如學校有興趣訂閱本刊,請電郵至 junior@sportsroad.hk,或填寫網上訂閱表格,並留下負責老師、班級數目、所需訂閱數量等資料,我們會盡快回覆及安排,謝謝你對《Sportsroad Junior》的支持。

我們目前亦設有以下公眾派發點:油麻地Kubrick書店尖沙咀YMCA會員服務部修頓室內場館票務處麥花臣室內場館九龍灣Mega Ice元朗區體育會沙田體育會大埔體育會北區體育會荃灣球星羽毛球專門店,數量有限,派完即止。另外,我們亦有個人訂閱服務,詳情可按此瀏覽。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Junior・專訪】陸俊彥:滑板仔的初心

Posted on

【壁球主席盃】本地2019年後首辦PSA賽 何家晞陳善鈺爆冷晉級

壁球,主席盃
陳善鈺(香港壁球總會相片)

【體路專訊】隨著本地疫情緩和,香港壁球總會亦在今日(17日)舉辦18個月來的首項世界職業壁球員協會(PSA)計分賽事——主席盃。賽事首日即有何家晞及陳善鈺分別於男、女子組首圈「爆冷」,力挫種子球手晉級8強。

壁球主席盃為PSA挑戰賽,賽事原定於2020年12月3至6日舉辦,惟當時因本地第四波疫情爆發,壁種在配合政府防疫措施下延期賽事。賽事最終落實於3月中復辦,是本地自2019年9月後的首項PSA賽事,由本地球手競逐,男、女子組各16名球手參賽。

壁總就舉辦賽事定出多項防疫措施,包括等候比賽期間須戴上口罩、保持社交距離及在壁球場內、外不得多於法例指定人數的聚集。另外所有人士進入活動場地時須利用手機掃瞄「安心出行」二維碼,或登記姓名、聯絡電話及到訪日期與時間等。賽事閉門進行,記者亦未能到場採訪。

男子組頭號種子葉梓豐於首日賽事輪空,2號種子梁子軒則打足5局險勝林承鋒3:2晉級。女子組頭號種子何子樂則贏得較輕鬆,直落3局輕取黃葆睿;其他港隊代表如廖梓苓、湯芷穎、李嘉兒及朱玟懿等亦悉數贏3:0晉級次圈。

壁球,主席盃
梁子軒(香港壁球總會相片)
壁球,主席盃
何子樂(香港壁球總會相片)
壁球,主席盃
何家晞(香港壁球總會相片)

首日焦點落在何家晞身上,這位男將面對5號種子黎卓楠,在領先兩局11:9、11:4下連輸兩局6:11、4:11被扳平,決勝局則險勝11:9,終經過59分鐘激戰後成功「爆冷」。女子組則有陳善鈺直落3局淘汰6號種子鄭雅晴,明日將鬥李嘉兒。

主席盃周四舉行男、女子組8強賽,周五及周六的4強與決賽將會進行網上直播。

資料來源:香港壁球總會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壁球主席盃】本地2019年後首辦PSA賽 何家晞陳善鈺爆冷晉級

Posted on

【有片】蘇樺偉真人真事改編電影《媽媽的神奇小子》預告公開真摯動人

蘇樺偉,媽媽的神奇小子

蘇樺偉,田徑
蘇樺偉

【體路專訊】「輸喺起跑線唔緊要,最緊要知道終點喺邊。」根據殘奧徑賽金牌得主蘇樺偉真人真事改編的熱血溫馨電影《媽媽的神奇小子》,公開首支預告片,一幕幕跑道上的畫面帶出蘇樺偉和蘇媽媽的奮鬥故事。

《媽媽的神奇小子》由天下一電影出品及發行,吳君如監製及主演,尹志文執導,其他主演包括錢小豪飾演蘇樺偉爸爸、舞台劇演員梁仲恆飾演成年版蘇樺偉、馮皓揚飾演少年版蘇樺偉、張繼聰飾演傷殘田徑隊教練、胡子彤飾演跑隊成員火車東、林家熙(Locker)飾演蘇樺偉弟弟蘇健瑋。

蘇樺偉,媽媽的神奇小子,吳君如,梁仲恆
(成年蘇樺偉)梁仲恆(左)及 蘇媽吳君如
蘇樺偉,媽媽的神奇小子,吳君如,錢小豪
蘇媽吳君如(左)、蘇爸錢小豪(右)
蘇樺偉,媽媽的神奇小子,吳君如,張繼聰
(蘇樺偉教練方sir)張繼聰

電影中飾演蘇媽的吳君如演繹細膩感人,與首次參與演出的台劇演員梁仲恆擦出不少火花。作為監製兼演員,君如每天游走在這兩個身份之間,每天都在想如何說好這個故事,希望拍大家有真情實感的 — 母子情。  君如說:「近幾年人人都在講『贏在起跑線』,我反而想講一個『輸在起跑線』的故事。一條起跑線八個選手,總有人一開始落後,如何追上去不是更精彩?」對君如而言,演阿媽都有大量跑步戲份,是一個不簡單的經驗。「但我很幸運,戲裡不少演員都是第一次在電影演出,卻已有相當出色的表現;還有非常有拼搏精神的制作團隊,令我作為這部電影的『神奇媽媽』相當安慰,亦深信這個『神奇小子』不止感動我,亦能打動每一位觀眾。」

此外,梁仲恆飾演成年版蘇樺偉非常入形入格,從說話到跑步動作都活像現實生活中的偉仔,令人印象深刻,甚至將偉仔的內心世界自然流露出來,從他口中說出來的一句:「輸喺起跑線唔緊要,最緊要知道終點喺邊。」簡單直接的觸動人心。

蘇樺偉,媽媽的神奇小子,吳君如,梁仲恆
(成年蘇樺偉)梁仲恆(右)、蘇媽吳君如(左)
蘇樺偉,媽媽的神奇小子,胡子彤
胡子彤飾火車東

《媽媽的神奇小子》故事簡介:

蘇樺偉剛誕下便被診斷患上黃疸病,導致腦部受損,註定一生將會是一個弱聽與四肢痙攣的殘疾人仕,即使能逃過鬼門關,往後的人生只能依靠別人去照顧。蘇韓小貞 ─  蘇媽(吳君如 飾) 在危急關頭堅持搶救偉仔,她決定即使兒子到八十歲還是不能走路,都誓要以她這副骨頭背起兒子一起走下去。而奇蹟就在蘇媽的堅持下發生,偉仔不止逐漸長大,更在蘇媽的訓練下學會了走路,還被發掘出跑步的天賦。

蘇樺偉,媽媽的神奇小子,吳君如
童年蘇樺偉 蘇媽吳君如
蘇樺偉,媽媽的神奇小子,吳君如,馮皓揚
(少年蘇樺偉)馮皓揚(右)、 蘇媽吳君如(左)
蘇樺偉,媽媽的神奇小子,林家熙
林家熙飾蘇健瑋

偉仔(少年,馮皓揚 飾)由少年時代開始加入殘障人士田徑隊,隨著兩母子一起不斷的奮鬥,偉仔其後成為香港家傳戶曉的「神奇小子」─ 他曾在96年為香港殘障運動帶來歷史性的第一金,以及在2008年的北京殘奧會拿到中國主場的第一面金牌,還刷新了「男子二百米」的世界紀錄!

當偉仔(成年,梁仲恆 飾)攀上運動員生涯上的最高峰,繞場接受鳥巢內九萬名觀眾的祝賀時,他的眼睛一直沒離開看臺上那位一生支持著他的母親,從來沒有忘記贏每一面金牌的初衷。

人生,就算「輸在起跑線」,但只要願意堅持,仍然可以衝線,成為終極的勝利者!

資料來源:天下一電影出品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有片】蘇樺偉真人真事改編電影《媽媽的神奇小子》預告公開真摯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