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ed on

【Community In Action】任樹仁大學「網上陸運會」嘉賓 張瑋桓挑戰「30秒鐵人」輕鬆過關

網球, 張瑋桓, 香港樹仁大學, Community In Action

【體路專訊】世界大學生運動會兩牌得主、香港女子網球運動員張瑋桓,今日透過由香港體育學院(體院)與恒生銀行合辦、為期三年的「恒生—體院精英運動員全方位發展計劃」(Community in Action),參與由香港樹仁大學舉辦的「網上陸運會」。她以視像形式與一眾大學生及教職員分享運動員生涯,在疫情下以另類方式傳遞健康訊息。

網球, 張瑋桓, 香港樹仁大學, Community In Action
世界大學生運動會兩牌得主張瑋桓出席香港樹仁大學的「網上陸運會」,與學生分享成為運動員的經歷及示範基本網球技巧。在互動環節,張瑋桓更「踩過界」接受籃球運動員蔡再懃的挑戰,與對方切磋球技。
網球, 張瑋桓, 香港樹仁大學, Community In Action
張瑋桓(右)與另外兩位體育精英,包括前香港沙灘排球代表唐麗明(左)及籃球運動員蔡再懃(中)挑戰「30秒鐵人大比拼」,在30秒內分別完成開合跳、蹲撐立及深蹲三項充滿挑戰性的動作,而同學及教職員更可於活動後,以自拍短片參賽,挑戰30秒鐵人寶座。

張瑋桓於活動上分享自己從兩歲起學習網球的訓練點滴,以及成為全職運動員後,征戰不同國際賽事的心路歷程。她又跟同學隔空進行問答遊戲,加深他們對網球的了解,同時宣揚運動員積極堅毅的體育精神。席間,張瑋桓更與籃球運動員蔡再懃,及前香港沙灘排球代表兼樹仁校友唐麗明一同挑戰「30秒鐵人大比拼」,與同學打成一片。

網球, 張瑋桓, 香港樹仁大學, Community In Action

網球, 張瑋桓, 香港樹仁大學, Community In Action
張瑋桓(右二)在活動上與司儀馬啟仁(右一)及梁家雄(左一)分享作為運動員的心路歷程,她指「目前較難到外國比賽,所以會集中留港訓練,為六月在本地舉行的香港女子聯合盃作準備,同時為今年的全運會備戰。」另外,她對於今天能夠參加「網上陸運會」感到很榮幸,「過去一年,我大多留在體院訓練,沒有太多機會參與外面的活動。希望今日能藉此活動讓更多人認識網球,並鼓勵大家在疫情下多鍛鍊身體,保持健康身心。」

網球, 張瑋桓, 香港樹仁大學, Community In Action

資料來源:公關提供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Community In Action】任樹仁大學「網上陸運會」嘉賓 張瑋桓挑戰「30秒鐵人」輕鬆過關

Posted on

NIKE AIR MAX PRE-DAY 連接 NIKE 不同時代設計上的革新

Nike

【體路資訊】追溯至Nike 慢跑鞋黃金時代(如誕生於 1979 年至 1981 年的 Daybreak)的復古風情,後跟配備可見式Nike Air 氣墊的 Nike Air Max Pre-Day 橫「空」出世。

融合了七十年代後期的經典元素與當代風格,Air Max Pre-Day 的鞋面採用再生聚酯纖維,其極簡的設計精髓降低材料消耗,並將 Nike Air 氣墊推向嶄新的焦點。完全可見的氣墊與 Air Max 1、Air Max 90 以及 Air Jordan III、Air Jordan IV、Air Jordan V 和 Air Jordan VI 上的設計相同。

不同之處在於Air Max Pre-Day 不只是通過開窗設計讓氣墊可見,而位於中底和外底之間的 Air 氣墊也完全展露。

Nike

除了源自製作工藝的視覺衝擊,這種 Air 氣墊單元的位置設計還能夠為穿著者帶來全新的上腳體驗。Air Max Pre-Day 減少了足部與氣墊之間的層次結構,將氣墊放置在兩塊硬質表面之間,讓每一步都能感受到更明顯的回彈。

在這樣的突破下,Air Max Pre-Day 為 Air 氣墊開啟了新的一頁,也是 Nike 數十年的實驗以及對於緩震技術創新的證明。歸功於Nike Air 創新生產中心(Air Manufacturing Innovation,Air MI),從 Air-Sole 氣墊於七十年代末期在 Tailwind 中亮相時,Air 氣墊的發展便成為了 Nike 標誌性技術。

Nike

Nike Air 創新生產中心的前身是位於密蘇里州聖路易斯地區的塑膠製造商 — Tetra Plastics,其核心準則是:品質、服務、創新以及製造。1981 年,Tetra Plastics 開始為 Nike 製造 Air-Sole 氣墊。1986 年,Tetra Plastics 研發了可見式氣墊,創造了Air Max 1誕生的可能性。 從 1989 年到 1991 年,其製作出吹塑成型的Air Sole氣墊先鋒設計,使得更多將可見式氣墊作為緩震科技的球鞋在那個時代誕生。1991年,Nike完成對Tetra Plastics 公司的收購。Nike

在過去的 30 年中,Nike Air 創新生產中心不斷推陳出新。熱壓成型技術的出現,標誌著氣墊的新時代,並帶來了全新的 Air 形態、性能的提升以及具有重大意義的可持續性生產方式:通過再利用,部分用於氣墊生產的廢料,可被製作成革新的緩震系統。

Nike Air 通過 Air Max Pre-Day再次實現了創新精神。由對於可見式氣墊的重新審視,同時說明了一個好的創想能以多元化的形式呈現。

Nike Air Max Pre-Day將於3 月 26 日於NIKE.COM及指定店鋪發售。

資料來源:公關提供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NIKE AIR MAX PRE-DAY 連接 NIKE 不同時代設計上的革新

Posted on

【劍擊】受惠韓國世盃佳績 香港女重東奧資格「一變四」

劍擊,重劍
香港女子重劍代表隊,左起:江旻憓、連翊希、佘繕妡、朱嘉望(圖:體路資料庫)

【體路專訊】香港女子重劍隊奪得東京奧運團體及3張個人入場券!港隊雖然未有參加今日於俄羅斯喀山落幕的女子重劍世界盃,但勁敵韓國隊在這項壓軸的東奧計分賽取得佳績而世界排名擠身前四之下,港隊順利成為前4名之後的「亞洲第一」,峰迴路轉奪下4張東奧入場券!

因著東京奧運延期1年,劍擊項目的計分週期改為於2021年4月5日截止,屆時團體世界排名前4的國家或地區,以及4大洲的每洲第1名(世界排名必須於5至16名內),共8隊將取得資格,而獲得團體賽資格的國家或地區將能派出3名劍手參加東奧個人賽。香港女重已有江旻憓篤定能透過個人排名取得東奧資格,惟團體世界排名只列14,出線機會渺茫,亦未參加團體計分期內最後一項比賽——3月19至23日在喀山舉行的世界盃。

劍擊,重劍
江旻憓(圖:體路資料庫)

不過這項世界盃賽事結局峰迴路轉,原本東京奧運排名第6,基本上憑「亞洲第一」穩奪東奧團體資格的韓國女重大爆發,接連擊退意大利及中國晉級決賽。坐亞望冠的韓國不論決賽成績如何,東奧團體排名都會一口氣升上前四,與排名第一的中國雙雙以「世界前四」取得東奧團體資格。至於空出的「亞洲第一」位置,則順序由香港隊收下,歷史性成功取得團體及3個個人賽資格。

在香港女重取得團體及3個個人資格後,香港運動員暫時累積33張東京奧運入場券。香港男子花劍早前已獲得男子團體及3張個人賽入場券,男、女子佩劍、男子重劍及女子花劍未有選手憑排名圍入東奧,各劍種將能派出1名選手參加4月25至26日在烏茲別克首都塔什干舉行的亞洲及大洋洲區資格賽,力爭坐上奧運尾班車。

女子重劍入圍東奧團體賽名單*
1. 中國(世界前四)
2. 波蘭(世界前四)
3. 俄羅斯(世界前四)
4. 韓國(世界前四)
5. 美國(美洲第一)
6. 意大利(歐洲第一)
7. 愛沙尼亞(世界排名**)
8. 香港(亞洲第一)

*名單只供參考,以國際劍擊聯會最後公布為準
**由於世界排名5至16位中沒有非洲國家,「非洲第一」名額由未入圍國家中排名最高的愛沙尼亞頂上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劍擊】受惠韓國世盃佳績 香港女重東奧資格「一變四」

Posted on

【港超聯】女球證羅碧芝去信足總 投訴林衍廷性騷擾言論

林衍廷因投訴過激完場後領紅。

【體路專訊】日前天水圍飛馬對愉園賽後事件餘波未了,雖然愉園管理層及主教練鮑家耀昨日(22日)已就後者有關女球證的言論道歉,但風波未平息。消息指,主角之一女球證羅碧芝昨去信足總投訴愉園的林衍廷,指他賽後言論性騷擾及侮辱。另有報道指她同時亦去信投訴鮑家耀。

消息指,羅碧芝昨去信足總主席及董事投訴林衍廷賽後投訴的言論。信中指賽事中愉園多名球員要求她向脫下球衣的飛馬前鋒山度士出示黃牌,惟她回應按例未能出示。投訴信續指林衍廷賽後大聲投訴,期間說出言辭冒犯、有關她與山度士的句子, 她感到該說話極侮辱性及嚴重影響其聲譽,向他出示紅牌。羅碧芝認為林衍廷的說話是嚴重的性騷擾行為,感到被侮辱及造成情感及尊嚴上傷害,要求足總正視事件,並會去信平等機會委員會作出投訴。

愉園指已經收到足總通知,先等待足總內部聆訊的結果,然後再作處理。如果事情屬實,球會及球員會承擔責任,並對涉事球員進行內部紀律處分。

羅碧芝(右)在周一的賽事擔任主球證。

愉園主教練鮑家耀前日賽後炮轟球證執法水準,並指女球證的體能跟不上比賽節奏,「要求」足總不要再派遣女球證執法男足賽事。言論惹來各方迴響,有球迷更指會向平等機會委員會投訴。愉園昨傍晚發聲明,就事件向受影響人士及外界致歉,認同措辭不恰當及不必要,會避免同類事件再次發生。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港超聯】女球證羅碧芝去信足總 投訴林衍廷性騷擾言論

Posted on

香港首位Red Bull簽約球員李祉均 獲資深運動攝影師Brian Ching拍攝專輯

Red Bull, 程詩詠, 李祉均

【體路專訊】Red Bull上月正式簽約香港女子籃球代表李祉均,成功旗下首位香港籃球運動員,為隆重其事,特別邀請本地資深運動攝影師Brian Ching(程詩詠),於香港籃球「聖殿」修頓籃球場,為她拍攝以「進化」、「蛻變」為主題的專輯。

Red Bull, 程詩詠, 李祉均

這次拍攝構思將李祉均成長分為三步曲,由小學時期被協恩中學老師任明敏相中,將她由短跑好手改造成籃球員,再於協恩、偉邦以至港隊出任一至四號位挑戰各大賽事,最後到成為Red Bull旗下運動員,冀望登上世界舞台,延續籃球火。

Red Bull, 程詩詠, 李祉均

李祉均4歲第一次接觸籃球、8歲第一次參與學界比賽、13歲首次代表香港青年隊、16歲成為甲組球員。生肖屬豬的她被中學老師任明敏形容為「一頭蠻牛」,一點也不像豬般懶惰。任老師回想初中的李祉均不太懂籃球:「最初她在場上技術較粗糙,只會橫衝直撞,對手都不懂阻止她。幸好她默默耕耘,至少是頭勤力的蠻牛。」

Red Bull, 程詩詠, 李祉均

經過協恩中學幾年的「地獄式」特訓,李祉均開始有一些招牌動作,亦漸漸學懂領導才能,成為學校的靈魂人物,在校七年期間,帶領學校贏過無數學界賽事冠軍,包括協助協恩延續學界連霸,橫掃學界精英賽、學界馬拉松、Nike League多個個人獎項。 學界成名後,李祉均獲得大專勁旅理工大學垂青,取錄修讀國際航運及物流管理,並繼續最後的學界籃球之路。

Red Bull, 程詩詠, 李祉均

早在中四的時候,李祉均便加盟了偉邦成為甲組球員,一邊兼顧聯賽及學界賽事。籃球路上看似平步青雲,但亦有不少聲音指其獨食、不懂傳球。作為中學老師及偉邦教練的任老師指出,祉均沒有因此發脾氣,反而願意接受批評及聆聽,見證她不斷成長,心態亦逐漸成熟。

Red Bull, 程詩詠, 李祉均

13歲時首度入選香港青年隊,直至19歲李祉均終於入選「大港隊」,有機會到海外比賽。不過,她亦只去過亞洲地區的賽事。由於希望拓闊視野,她不斷尋求向世界挑戰的機會,知道Red Bull舉行一對一及三打三賽事,冠軍能夠到海外挑戰各國選手,她便報名參賽,並於2019 Red Bull Reign 三人籃球賽(Red Bull Half Court 前身)贏得香港區冠軍,跟另外三名港隊隊友卓婷、王家怡及陳偉萍遠卦加拿大參與全球總決賽,最終殺入決賽僅負東道主,以世界亞軍完成賽事,收穫了個人籃球生涯最光輝時刻。

Red Bull, 程詩詠, 李祉均

談到籃球生涯的目標,這名Red Bull 籃球員希望協助偉邦贏得聯賽及季後賽冠軍之外,就是向中國女子籃球聯賽(WCBA)進發:「我一直以職業籃球員就目標,去年本來有機會到WCBA隨隊練習,但疫情影響下未能如願,現在我仍不斷鍛鍊自己,保持狀態並靜待機會,當疫情一過我便全力衝刺,衝向理想。」

Red Bull, 程詩詠, 李祉均
資深運動攝影師Brian Ching(程詩詠)

Red Bull, 程詩詠, 李祉均

作為李祉均的「伯樂」、任明敏老師認為,李祉均她個子不高,所以無論身體對抗性、運球、投籃及閱讀球賽能力都要多加提升,除了想辦法讓她跟比她強的男子球員協助訓練,現在多了Red Bull的支持,輔助及鼓勵她成長,相信終有一天她定能圓職業夢。

資料來源:公關提供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香港首位Red Bull簽約球員李祉均 獲資深運動攝影師Brian Ching拍攝專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