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ed on

【體路專欄】極速求生的舒適圈

【體路專欄】一年容易又三月,全球最多觀眾的賽車運動F1又預備要展開新一季,同時間已推出至第3季的Nextflix紀錄片《Formula 1: Drive to Survive(港譯《Formula 1:極速求生》)》亦在今個月中面世。樹懶真的比較懶,到今日仍未看畢全季共10集的影片。暫時看了約4份3,或許經過兩季以後也大約熟悉拍攝團隊的套路,也可能欠奉個人較期待有關車手在賽季因疫情暫停時的片段,說真的確沒有前季甚至上季般驚喜。但我仍頗期待看到之後紀錄哥桑恐怖意外的一集,也對之前一兩集有點感覺。

「四萬哥」列卡度(Netflix預告截圖)

今季第5集紀錄了當時仍是雷諾車手的列卡度在賽季重開前,突然宣布來季(即今年)離開僅效力一年的車隊轉投麥拿侖。這集既有紀錄列卡度離開的原因及心路歷程,也有雷諾總監對其突然離開的反應(或說反感),以及兩人慢慢放下成見的經過。(以下劇透,諗過先睇)「四萬哥」認為雷諾戰車的表現未如理想,加上自己年紀不輕,決定離開逗留短短兩年的法國車隊。車隊總監Cyril Abiteboul當然覺得列卡度的做法不妥當,覺得他「一鑊翹起」車隊並破壞雷諾挑戰前列的計劃。

但究竟列卡度為自己的爭冠前途而離開又有沒有錯?畢竟「四萬哥」自己也提到,已屆31歲的他在賽車屆已非「十八廿二」,要趁仍有足夠體力去爭取個人首個世界冠軍。他當年不甘車隊偏坦韋斯塔本而離開紅牛,正是要爭找突破自我的機會,卻眼見雷諾戰車表現每況愈下。始終運動員,尤其是F1車手的生涯短暫又殘酷,列卡度自私一點選擇離開這個其實不太舒適的舒適圈也是無可厚非。

說起離開舒適圈,樹懶早兩天去了旺角一間cafe嘆咖啡。這間cafe是旺角菜街附近少見的地舖咖啡店,更特別的是店主是一個本地體育迷或許都耳熟能詳的名字:陳漢威。阿威去年底慘食無情雞,被工作16年的有線裁掉、被逼離開這個舒適圈,體路之前也有訪問過他。但他並沒有因此閒著,之前已見他在Facebook貼出學沖咖啡的相片,估不到不到半年已搖手一變成為咖啡店主人。這間「After Eightys Cafe」(樹懶是九十後,也是after eightys啊)位於豉油街27號,即是百老匯戲院後街、女人街口,位置方便之餘地方亦寬趟,而且食物性價比亦頗高。撇除這些,樹懶覺得單是支持一下陳漢威這個資深體記也值得一去吧!

樹懶掛住食,食咗一半先記得影相,所以薯波絕不止圖中份量!

 

與陳漢威一同離開有線的林普斯亦有新發展,上星期已見他在港台體育節目中任「特派員」,也再次聽見他以熟悉的聲線及旁述報道港超比賽。又想起《Drive To Survive》之後的一集,講述前季被紅牛下放到二隊的加斯利(原本正正取代列卡度在紅牛的位置)於意大利蒙札站上頒獎台頂端,同時取代加斯利的艾邦表現又一潭死水,加斯利以實力證明紅牛的決定之誤。所以說,即使是被逼離開一直身處的舒適圈,如果積極面對、將新環境變成另一個舒適圈,或許可向逼你離開的人證明當初的決定是錯。

文:樹懶小子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體路專欄】極速求生的舒適圈

Posted on

【東京奧運】火炬傳遞福島啟動 石原里美點聖火 冠軍女足跑首棒

2020東京奧運,東京奧運聖火傳遞,石原里美,奧運聖火
女藝人影星石原里美及殘奧會女子射擊選手田口亞希共同點燃聖火盆。(Credit : 2020 Tokyo )
2020東京奧運,東京奧運聖火傳遞,日本女足,奧運聖火
日本世界盃冠軍女足成員。(Credit : 2020 Tokyo )

【體路專訊】因新型肺炎延期一年的2020東京奧運,聖火傳遞今(25日)早在東日本大地震發生10後的福島縣啟動,正式展開為期121天的征程,負責點燃聖火的大使石原里美表示,「有了目標就會對生活充滿希望。」東奧組委會主席橋本聖子則有望奧運聖火會成為「黑暗盡頭的一束光亮」。

2020東京奧運,東京奧運聖火傳遞,奧運聖火
(Credit : 2020 Tokyo )
2020東京奧運,東京奧運聖火傳遞,奧運聖火
(Credit : 2020 Tokyo )

日本在福島的國家足球中心舉行簡單而隆重的火炬傳遞啟程儀式,由於疫情關係,儀式不對外開放。組委會在足球中心室內球場內設置主席台,儀式首先演奏奧林匹克會歌、日本國歌,以及由福島縣的中小學生,合唱311大地震復興與支援主題曲「花正在開」。

之後去年3月從希臘帶回來的火種燈再次亮相,女藝人影星石原里美及殘奧會女子射擊選手田口亞希共同點燃聖火盆。火炬接力第一棒由2011年日本獲得女足世界盃冠軍時的主力隊員岩清水梓擔任,她在主火炬台上燃點自己手中的火炬,然後與其餘14名女足冠軍功臣,以及時任主教練佐佐木則夫一起,緩跑出室內球場。

2020東京奧運,東京奧運聖火傳遞,日本女足,奧運聖火
(Credit : 2020 Tokyo )
2020東京奧運,東京奧運聖火傳遞,日本女足,奧運聖火,岩清水梓
岩清水梓(Credit : 2020 Tokyo )
2020東京奧運,東京奧運聖火傳遞,日本女足,奧運聖火
(Credit : 2020 Tokyo )

奧運聖火傳遞為期121天,遍及全日本47個都道府縣,直至7月23日晚抵達東京奧運會的開幕現場。這次火炬接力共約1萬名火炬手參與,並要遵從東奧組委會的嚴格防疫措施,包括佩戴口罩、充份清毒、保持社交距離等。當局同時提醒沿途觀眾切勿聚集,盡量留在家中觀看直播。

儘管因疫情及安全關係,數十名火炬手紛紛請辭,不過石原里美認為:「火炬傳遞有各種意見和想法是好事,但我不認為這個決定和判斷是錯誤的。有了目標就會對生活充滿希望,我真心希望不僅是火炬傳遞者,還有很多人都可以設立目標,積極活出自己的人生。」至於橋本聖子在儀式上就表示,作為參加過奧運會的運動員,她期盼奧運聖火成為「黑暗盡頭的一束光亮」:「這小小的火光從來沒有喪失過希望,它一直等待著這一天,如同櫻花等待綻放。」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東京奧運】火炬傳遞福島啟動 石原里美點聖火 冠軍女足跑首棒

Posted on

香港超馬運動員黃浩輝網誌:Great Traverse Hong Kong 2(下)- 愈見得多、知得愈少

【運動員網誌】香港 101-200 高山,高度 263-399 米,分佈港九新界,以及南丫島與赤柱對開海域的螺洲。

早在去年疫情期間,運動場所關閉,很多工作受影響,就在那段時間觀看了日本人 Yoki Tanaka 的 Great Traverse Japan (下稱 GTJ)紀錄片,他花了 208 天由日本南端出發一腳過(用獨木舟橫渡海峽)全程走了7800公里,攀登日本最高的100個高山,去到北海道。

受到他的啟發,我在去年8、9月也用類似的方法攀登香港100高峰,在那次的經驗裡,我意識到雖然我跑山已經有一段日子,但原來我有很多地方都沒有去過,甚至可以説「我不認識香港」。

完成 100 高峰之後,見到有行山組織較早之前在網上發佈的200及300高峰列表,所以就襯今次空檔,每逢週末就背著露營用具,順道當作未來挑戰美國 Appalachian Trail 的訓練,去探索101-200高峰。


上回講到走至東北完成50高峰,之後沿新娘潭路、汀角路直出洞梓,搵唔到路上鴉山,唯有響鳳園宿一夜再上山,原來麻雀塘山同鴉山條路咁窄,出返沙羅洞仲要俾狗兇,之後穿過大埔滘自然護理區上九肚山落火炭,沿城門河去沙田圍。(香港超馬運動員黃浩輝網誌:Great Traverse Hong Kong 2(上)- 我不認識香港

好彩冇馬上爬水泉澳,避開了山火一劫,第二個禮拜再上,整個山頭已經化為灰燼,遠至牛坳山、尖尾峰也可以清晰見到。

雖然住在馬鞍山多年,但未曾到訪過陽元石,確實有點慚愧,再經市中心去棉山,登雞公山,攀馬夾崙險脊,夜宿雷打石。

寒冷的晚上令人徹夜難眠,黃竹塱山實在太密,(唔知好彩定唔好彩)在另一邊曾被山火洗禮過的山脊上山,登上372老虎騎石(實名斜樓嶺墩),臨天黑前完成担柴山,路經敲門問青年旅舍但因為疫情關係不接受walk in,唯有夜宿北潭凹。

牛湖墩過田尾山、大蚊山,大風吹到我都企唔穩,但出到去米粉頂、東灣山,個景真係靚到嘩嘩聲!上埋西灣山出東霸,上大蛇頂過太墩,就只剩下清水灣同港島區。

沿大網仔路、西貢公路出到匡湖居,蠔涌去葵坳山、尖風山、長斜窩,經小夏威夷徑去將軍澳,但我想提醒大家響瀑布玩水要小心,因為水源上游近井欄樹村有大量垃圾堆積,水質已混濁不清,所以奉勸去玩水的朋友要留意。

沿清水灣道去五塊田,登廟仔墩、香港三尖之一釣魚翁、田下山,返清水灣道去大嶺峒,然後行清水灣道去馬游塘村上五桂山,落油塘三家村碼頭坐船去西灣河。

由碼頭走到去小西灣,人生首次攀砵甸乍山才知道有個廢堡壘,然後走一條小徑上歌連臣山,才知道自己身在龍脊的山脊上,穿越茂密的竹林來到雲枕山,接回大路就返到港島徑直上打爛埕頂山。

土地灣沿石澳道出鶴咀登鶴咀山,眺望最後一個山螺洲頂,感慨旅程終於來到尾聲,沿路碰到一班行山人士替我打氣加油,頓覺人間溫暖。

之後由太古上小馬山發射站,跑過好多次衛徑都係人生第一次上去,經金督馳馬徑去寶雲山,襯保安未行出來打張卡就閃人,但覺得寶雲山的住所可以晀望維港夜景十分浪漫。

200山最令我感興趣的地方,是有兩個山在外島,一個高353米的山地塘(南丫島),另一個是 270米的螺洲頂,所以由中環碼頭坐船去榕樹灣,經洪聖爺灣、蘆鬚城爬上山地塘(順便為4 Peaks Race練習),趕船跑住去索罟灣返中環。

再由寶珊道上龍虎山,摩星嶺,再經域多利道打斜殺落黃竹坑上南朗山,之後再由淺水灣坳上孖崗山,剩下幾個山頭:長連山、老虎山、馬坑山,在郊遊圖係找不到路,但原來有小路一路穿梭叢林,再走一段老虎坑乾澗返回孖崗山。

最後來到赤柱划直立板登螺洲,由於螺洲沒有碼頭可以登岸,跟友人阿傑決定沿西邊繞往島的後方,慶幸在螺洲的西南方有一個沙灘仔可以登岸,換上長衫長褲、登山鞋加腳套,嘗試闖林登上最高峰。

估唔到島上沒有明顯行山路徑,但有登山客留低的足跡,依循隱約可見的山路和前人留下的攀山繩,雖荊棘滿途又要捐窿捐罅,但總算順利登上在海面也清晰可見的海螺形巨石。

可惜尋遍山頭也找不到路登上另一個更高的山峰,如果要硬闖的話恐怕要花整個下午,況且要爬板回航赤柱,所以打消了念頭。


【後感】200山比100山難,因為1)地理位置分佈廣,山與山之間距離遠;2)海拔不高,風景欠奉,遊人稀少,路徑偏窄。但我覺得香港真係好大,好多地方我都未去過,仲有愈見得多,知得愈少,當中更有不少歷史價值。

期待300山去探索更多未知的香港!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香港超馬運動員黃浩輝網誌:Great Traverse Hong Kong 2(下)- 愈見得多、知得愈少

Posted on

校長盃籃球邀請賽 公大男女隊主場奏凱

校長盃籃球邀請賽,香港公開大學,籃球

【體路專訊】為祝賀香港公開大學(公大)校長黃玉山教授於本月底榮休,公大特別舉辦「校長盃籃球邀請賽」。賽事分設男子組及女子組,周二(23日)於香港公開大學上演,最終主隊公大兩戰皆擊場香港科技大學,主場奏凱。

黃校長曾任香港科技大學(科大)副校長,也是科大創校教授之一,故此賽事特別邀請與校長深有淵源的科大對壘。校長盃男子組賽事率先展開,受疫情影響,久未參賽的同學們在比賽初段未能適應比賽節奏,亦需要時間恢復手感,主隊公大第一節稍稍領先8:5。第二節雙方失誤頗多,進攻效率未見起色,主隊維持三分優勢13:10完結上半場。

換邊後,公大終於擺脫比賽初期的冰凍手感連取10分將比分拉開,周樹煇單節攻入6分,協助球隊以34:19領先。雖然主隊於第四節受犯規問題影響,但仍然保持進攻效率,以40:29奠勝。客隊縱有蘇顯聲攻入全場最高的12分亦只能飲恨。

校長盃籃球邀請賽,香港公開大學,籃球

校長盃籃球邀請賽,香港公開大學,籃球

公大籃球教練劉凱濤賽後表示大專盃停賽一年,不少自己熟悉的球員因畢業而離隊,自己仍然需要時間觀察陣中新隊員的能力,執教球隊四年多的他認為雖然今場賽事順利勝出,但球員的比賽集中度有待提高。

女子組方面,由科大的姚穎琳於底線中距離跳射揭開戰幔。主隊不甘示弱,隊長王巧兒回敬一球三分球,雙方打成均勢。第二節甫開始,葉綺蓓的三分球再次為主隊取得領先優勢,而馮凱珩在上半場完結前的兩球罰球皆中,公大超前8分20:12。

換邊後王巧兒繼續帶領球隊作戰,縱然客隊於賽事尾段變陣轉守「全場人盯人」,但攻入全場最高15分的她,成功協助主隊以34:21鎖定勝局,贏出今次校長盃籃球邀請賽。

校長盃籃球邀請賽,香港公開大學,籃球

校長盃籃球邀請賽,香港公開大學,籃球

黃校長賽後親身出席擔任頒獎典禮嘉賓,學生亦特別準備了印有黃校長姓氏的1號球衣送贈校長,以答謝校長任內對公大校隊的熱烈支持。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校長盃籃球邀請賽 公大男女隊主場奏凱

Posted on

【東京奧運】鄭文傑獲場地障礙個人賽資格 6月決出最終人選

鄭文傑,馬術,2020東京奧運
鄭文傑

【體路專訊】香港馬術總會今日(24日)公布,場地障礙騎手鄭文傑與拍檔「 Tyson AZ」本月較早時在葡萄牙維拉摩拉 (Vilamoura, Portugal)舉行 的CSI4*大獎賽事中,僅以1個時間罰分的佳績,確認獲得奧運場地障礙個人參賽資格。該會將於6月決出最終出戰東京奧運人選。

連同林立信於去年確認資格後,香港現時共有兩名場地障礙騎手獲得奧運場地障礙個人參賽資格。其餘隊隊場地障礙騎手包括賴楨敏、梁巧羚及黎嘉怡亦積極爭取奧運場地障礙個人參賽資格。香港馬術總會將於6月21日取得資格的限期後,選出最終代表香港出戰東京奧運場地障礙個人賽的代表騎手。

鄭文傑,馬術,2020東京奧運
鄭文傑

除場地障礙個人賽下,香港另一騎手何誕華與拍檔「Tayberry」於2019年9月確認獲得奧運三項賽個人參賽資格,曾靝賜、謝佩婷和鐘美娟亦獲得殘奧會參賽資格,將代表香港出戰。

資料來源:香港馬術總會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東京奧運】鄭文傑獲場地障礙個人賽資格 6月決出最終人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