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ed on

【港超聯】八會一致同意續踢三循環 足總申亞協盃延期遷就

【體路專訊】8支港超聯球會代表今日(26日)與足總開會,商討聯賽賽程的安排。足總總幹事袁文川會後透露,球會代表一致同意繼續舉行第3循環,即「爭標組」及「護級組」賽事,但由於5、6月賽期緊密,足總將去信亞洲足協申請將下月中的亞協盃分組賽押後,以騰出空間上演共12場聯賽。他亦指球會同意即使有球員被召入港隊,仍可在世界盃外圍賽期間上演護級組賽事,但若申請押後失敗,爭標組或要到7月才能比賽。

袁文川

足總原本編排下月22日開始上演爭標組及護級組比賽,並在6月初的FIFA國際賽期後上演最後兩輪賽事。不過亞洲足協早前將亞冠盃分組賽延至6月下旬舉行,令傑志未能如期出戰聯賽,加上暫時未知港隊國際賽後回港是否需要隔離,令第3循環蒙上陰影。早前有傳足總已決定取消第3循環,但東方龍獅主教練李志堅明言不希望最後一循環告吹。

8間球會及足總今日舉行港超聯例會,商討第3循環的安排事宜。總幹事袁文川會後透露,8間球會一致同意繼續舉行最後一個循環,即爭標組及護級組比賽,足總同時會去信亞洲足協(AFC)申請押後原定下月14至20日在香港上演的亞協盃分組賽:「如果能夠騰出賽期就有機會於5月底完成所有聯賽,因為賽期都關乎天熱及球員合約等問題,所以已經是最容易解決的辦法,不過當然都要先得到AFC同意。」他又指現時仍未獲政府「白紙黑字」批准舉辦亞協盃,但一直有與當局商討,亦獲回覆所需措施並已著手預備,笑指押後或有助爭取政府放行。

傑志6月下旬將要出戰亞冠盃。(圖:體路資料庫)

 

他續稱即使AFC不同意押後,8間球會仍願意基於體育公平原則完成所有比賽:「護級組球隊都希望能盡快完成比賽,即使有球員被挑選入港隊6月踢世界盃外圍賽都願意繼續比賽,所以護級組就未必要安排到7月上演。」不過正因為港隊要於6月出戰世盃外,傑志隨即又要出戰亞冠盃,袁文川指一旦亞協盃押後失敗的話,爭標組賽事或要延至7月上演。現時傑志、東方及天水圍飛馬已篤定躋身爭標組,但排第4位、領先其餘3隊6分的理文數字上仍有機會跌至護級組,袁文川強調球會代表並無因球會排名而有顧慮:「這是一個共識,球會都沒有因要出戰哪組才接受哪個安排,優先考慮就是完成第3循環。」

李志堅

東方總監兼主教練李志堅透露,會上氣氛良好,球會代表均同意大方向是要完成賽事,並指距離亞協盃尚餘半個月仍未得到政府答覆:「與其仍然未知安排,不如申請延期先完成本地比賽,好像對所有事都會較好。其實亞協盃和港超聯都很重要,但比賽是有規則的,最好還是完成比賽。」他指一旦延至7月比賽會頗為麻煩,但仍希望能在大家能接受的賽期內踢畢3循環。

圖、文:麥景智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港超聯】八會一致同意續踢三循環 足總申亞協盃延期遷就

Posted on

【香港運動醫學及科學學會】運動飲歌

【體路專欄】儘管有多熱愛運動,總有想追劇而不願運動的一天,或者堅持訓練但卻糾結不能進步的時刻。此時你需要一首熱血的音樂,隨著音樂律動,找回活力滿滿的自己。由 Ariana Grande “No Tear Left to Cry” 開始,直入David Guetta串燒,再加BTS “Dynamite”,最後以Shiga 《到此為止》作結。聞歌起舞、聞歌起步,不論是30分鐘HIIT、10公里跑步或1小時的力量訓練,轉眼間都輕易而舉地成為囊中物。

運動醫學、運動科學聽起來博大精深,其實民間存在很多「代理人」,不知不覺地提升我們的運動表現,也為運動鍛煉提供趣味。而筆者最鍾情的其中一位運動科學「代理人」就是音樂。

選對音樂 提升表現

選對音樂確實能提升我們的運動表現,讓我們堅持更長時間和更賣力地鍛煉。《Applying Music in Exercise and Sport》一書的作者 Costas Karageorghis 博士是運動和音樂互動的專家,也是一位運動心理學教授,同時身兼多個運動及音樂品牌的顧問,包括Nike、Red Bull、Spotify和環球音樂等,他認為音樂能夠與運動心理和生理相互影響。Costas Karageorghis 博士亦在他的著作中指出,如果運動與音樂節奏匹配,不但可以令鍛煉者更享受運動過程、提高自我推動性及提升運動效果,⽽且亦具有不少實際成效,例如降低勞累感(12%)和提升動作效率(7%)等等。

另外,有研究人員提出,性格外向人士對音樂的反應更為強烈;而與老練的學員比較,新手對音樂的敏感度也稍高。

香港運動醫學及科學學會,運動醫學,體路專欄
新手對音樂的敏感度較老練的學員稍高。

為自己「打碟」編出專屬的最強節拍

這個既是科學智慧,亦是一門人性化的藝術。

人類有一種自然「本能」,就是我們傾向讓自己的動作和音樂同步。對於某些類型的運動訓練,音樂節奏beats per minute (BPM) 可以和訓練節奏互相配合,達到奇妙的效果。當音樂與運動同步,有助動作保持節奏感,例如節奏快的歌曲會讓我們無意識地跑得更快,好讓步伐與節拍合上。最佳的運動節奏為120-140 BPM 之間,慢跑的話可以選擇120 BPM(如Whitney Houston “I Wanna Dance With Somebody”),快跑則可以調高至140 BPM(如Michael Jackson “Beat it”)。網上有不少平台可協助尋找歌曲的BPM,線上音樂串流服務也有許多分類,直接整合給用家,十分方便。而藝術方面就是要找尋具鼓舞激勵性的音樂 ,運用創意去融合音樂在運動之中,兩者互相配合,渾然一體,音樂品味不能妥協!

香港運動醫學及科學學會,運動醫學,體路專欄
音樂可以減輕在低至中等強度鍛煉所意識到的疲累感。

音樂的力量 取決於鍛煉類型

ukactive和Stages Cycling於2018年發布的一份報告中指出,音樂在健身單車中的角色尤其重要,有86%的受訪者視音樂為選擇團體健身單車課堂的關鍵因素。另外亦有研究顯示,進行低至中等強度的鍛煉時,聆聽音樂有助減輕疲累的感覺。原來大腦受到音樂的刺激時,會分散了在運動時的不適和疲累的注意力,全程投入 “fly me to the moon”….

雖然⾳樂可以在運動中幫到⼤家,但在⼾外運動時要加倍留神,例如在⾺路上跑步或踏單⾞時,要時刻留意周遭的環境,謹記安全第⼀。最後,筆者想在此分享心水一小時陽光運動歌單。 一開波唱飲歌,哪一首屬於你的運動飲歌?

香港運動醫學及科學學會,運動醫學,體路專欄

【香港運動醫學及科學學會專欄】

參考資料:
Costas I. Karageorghis and David-Lee Priest (2012), Music in the exercise domain: a review and synthesis (Part I). International Revision of Sport Exercise Psychology, 5(1), 44–66.


黃婷
香港運動醫學及科學學會委員(2020-22年)
社區體育事務委員會委員(2017年至今)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香港運動醫學及科學學會】運動飲歌

Posted on

【籃球・專訪】周健宏開辦K-pop跳舞學校 冀為香港體壇注入新元素

【體路專訪】運動員在專注運動發展的同時開拓自己的事業並非新鮮事,不過很多人的創業路都離不開運動產業,然而首位打入韓國籃球聯賽(KBL)的本地球員周健宏早前就先後成為咖啡店及外賣店老闆,發展運動以外的事業。不過他近日再有新搞作,開設K-pop舞蹈學校,除了希望推廣韓國跳舞文化外,亦想藉此回饋本地體育產業。

作為港韓混血兒,加上在韓國渡過大學及KBL生涯,韓國文化早已在「肥宏」生活中根深蒂固。早年他因傷返港,隨即開始發展事業,將韓式飲食帶回香港,先後開設韓式咖啡店及韓式外賣店,近日他的生意更回到體育產業,開辦K-pop舞蹈學校──「K-Style Academy」,「教K-pop最大原因是自己之前處理的生意都沒有回饋到體育界,很多運動員創業都會選擇健身相關的店舖,但自己想做一些較獨特的範疇。」至於K-pop學校的構思,就是源自3位到他店舖應徵兼職員工、現時學校的3位跳舞導師──黃小倬、吳凱琳與及葉曉晴,「當初他們來見工,知道他們很熱愛韓國文化,而且有跳K-pop,不想浪費他們的能力,所以就決定開辦跳舞學校。」

冀藉K-pop為體壇注入新元素

K-Style Academy首階段學生的年齡層為6至13歲,周健宏希望可以藉此達「雙贏」目標,「很多家長都不是要求自己的小朋友得獎,他們渴望有個平台讓小朋友表演,從中欣賞他們的努力,我希望自己能夠為他們提供這個平台。如果未來他們有機會在體育賽事中表演,對觀眾而言都會有更多娛樂性。」周健宏強調未來學生的年齡不會有上限,只要想學就可以報名,「畢竟做運動不會有年齡限制。」

對於K-pop,不少人或許會與「性感」兩字畫上等號,對此周健宏認為,K-pop亦不過是舞蹈的一種,「跳舞有很多不同種類,K-pop只是一種比較新興的舞蹈,作為教育行業我們應該與時並進,其實K-pop都很健康。」除了提供平台讓學生學習K-pop,「肥宏」更希望藉著K-pop為本地體壇帶來新元素,令本地的體育觀眾能夠更投入本地賽事,「很想本地的比賽有更多娛樂性,包含更多不同的元素,讓比賽不止於『睇波』。其實要將體育比賽當作一場『表演』,體育產業才可以繼續發展,看到周邊地區如台灣、日本等都會在中場休息期間播韓國歌、安排啦啦隊跳舞,我覺得香港都要跟上這個潮流。」

黃小倬(左)與吳凱琳。

「當年很多韓國人鍾情張國榮、4大天王等香港巨星,近年他們不斷進步,相反香港卻有點停滯不前。」的而且確,「韓流」文化已經影響著不少香港年輕新一代,越來越多年輕人播放著韓國流行音樂、觀看韓國綜藝節目。然而除了樂壇、影視,周健宏認為體壇的情況如是,「為甚麼當地體壇可以興盛,但香港偏偏一直低迷?香港投資者不是缺乏資金,當中一定有原因。」當中的原因固然多,但「肥宏」認為最重要的,是體壇不少總會管理階層「古板」,「本地很多總會很守舊,多年來都沒有為體壇注入新元素。其他地方的聯賽已經在商業贊助模式下營運多年,但香港還停留在買會籍的階段,如果想體壇能夠健康發展,有投資者加入是應該要支持,而不是用制度刁難他們。」

每個人出生都不是要適應社會,而是要改變社會。

雖然自小投放很多時間在籃球道路上,但其實周健宏一直對創業都很有憧憬,「做生意其實就是將自己的想法實踐,如果有客人認同自己的事業會很有成功感。自己創業無非想有人認同,有人支持就是最大的成就。」「肥宏」希望透過自身的努力,鼓勵身邊的年青人追夢,「在香港談夢想好像有點天方夜譚,但我堅信每個人出生都不是要適應社會,而是要改變社會。自己在籃球路上認識很多不同界別的人、學識很多不同範疇的知識,這些經驗其實可以做很多不同的事,而不是將自己局限在舒適圈中。」

 

葉曉晴

周健宏在鼓勵年青人追夢這方面並非空口說白話,在「K-Style Academy」任教的黃小倬、吳凱琳及葉曉晴都是20出頭的年輕人,他們3人一致希望藉著這個機會,讓更多人認識K-pop文化,「在跳舞前,我們要先了解每首歌背後的意思,然後用舞蹈表達出來,就像用舞步來演話劇。」葉曉晴更指出,K-pop大部份時間都是以團隊為單位表演,因此學員在練習的過程亦可培養團隊的合作性。

圖、文:彭淬祺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籃球・專訪】周健宏開辦K-pop跳舞學校 冀為香港體壇注入新元素

Posted on

【敢動藝術】劍擊x銅版畫:冠軍路上背負期待 江旻憓化身藝術家刀下黑豹

劍擊運動員江旻憓(左)、銅版畫藝術家洪詩雅(右)

【體路專訪】由「劍擊女神」到「世界一姐」,獲獎無數的劍擊運動員江旻憓(Vivian)在成名路上憑著刻苦訓練,造就一個又一個冠軍,同時也帶來外界對她在東京奧運的各種期望。在銅版畫藝術家洪詩雅(Emily)的雕刻刀下,Vivian化身為高貴而優雅的黑豹,去追逐心目中的獵物,銅版畫作品亦在本月10日於西九文化區舉行的「敢動藝術」主題展覽首次展出。

中國香港體育協會暨奧林匹克委員會與文化躍動聯合舉辦「敢動藝術」主題展覽,是通過體育和文化藝術的感動精神,促成涵蓋體育、藝術、出版的跨界別創作,並由新藝潮邀請藝術家參與創作。10組運動員及藝術家於去年底組成「敢動伙伴」,在指定範創作兩件藝術作品,將過程輯錄成書及影像訪問,繼而在西九文化區舉行主題展覽,其後將在5月舉辦校園分享會,7月則在一新美術館公開展覽,同月亦會在書展舉行分享會。有別於各組「敢動伙伴」,銅版畫藝術家洪詩雅(Emily)早前只能透過視像與劍擊運動員江旻憓(Vivian)交換各自對運動和藝術的想法,但無阻她以《冠軍》和《期待》兩幅作品表達Vivian的故事,當日兩人在展覽首次見面時,笑言已產生惺惺相識的感覺。

銅版畫作品——《冠軍》

Emily表示中學時曾學過1個月花劍,對劍擊尚有基本認識,但説到她們合作的原因,她認為是銅版畫與劍擊的存在本質上的相同:「劍擊進攻時會利用刺擊,版畫也是用鋒利的刀具去雕刻。而且劍擊只需一個失誤便會沒分,雕刻版畫時若有一個錯誤,也需要重新再做,兩個項目在細節上都要追求完美。」

《冠軍》一畫之中,Emily以Vivian的隊友和身邊的人都會稱讚她「You are my champion」作為靈感,並用黑豹去表達她的優雅姿態,喻意她對目標的執著,「見到Vivian真人時,覺得她的手腳真的很長,不難想像她一伸手就能進攻。豹對於狩獵亦是追求一擊即中,令我覺得兩者的形象很相似。」對於日常總是笑臉迎人、笑起來眼睛瞇成一條線的Vivian,大眾或許難以想像她的內心是天生的叢林獵手:「認識我的人都覺得我似兔仔,從來未被形容是黑豹,始終很少將這面表露予人前。Emily的作品表達了我日常生活以外的一面,所以感覺她很了解我。」

銅版畫作品——《期待》

Vivian在2019年連奪兩面劍擊世界盃金牌及世錦賽銅牌,並成為女子重劍年終世界第一,為香港劍擊連番寫下歷史。種種因素令她受到外界的注視,同時因背負著不少人的期望而有壓力,Emily則以這點為創作靈感,並以《期待》命名畫作:「Vivian表示一戴上面罩便要進入狀態,所以想表達她那份背水一戰的心態,同時她擔心別人賦予太大期望,反而構成壓力。這點在我身上亦有所經歷,因此畫了很多抽象的眼球去代表期望。另外為了提升訓練質素,Vivian亦會養成跑步、瑜珈的習慣,表達她對劍擊專心一致的態度。」

Emily於畫作旁邊的星星用上盲印技術。

了解Vivian的經歷後,Emily共花了3個月去完成兩幅作品,她先在金屬板上雕刻,然後用強酸腐蝕,製成凹版,再用油墨印刷成版畫。她指銅版畫最大挑戰是不能完全控制準繩度,她只能根據個人經驗去製作強酸,並需準確拿捏腐蝕時間。另外Emily在兩幅作品的旁邊首次用上盲印技術,需要先切開銅版至圖案大小,再以人手打磨。而因為圖案面積太小,對於凹印的鋒利度則更難掌握,太尖便會割穿紙張。

與劍擊一樣,製作銅版畫亦需要在心無旁騖下,完全準確無誤的工序。完成金屬板雕刻後,最後步驟是將紙放入版畫機,但亦有相當複雜的技巧,「一手震便會浪費提前一晚預備的紙張,亦會弄髒整部機,少許瑕疵都不能接受,所以心態很重要。我多數一日只會試印六張,假若失敗便會找方法放鬆自己,多數都會做運動。」身旁的Vivian則笑言會以藝術方式來紓壓:「十字韌帶受傷的時候因為不能訓練,我就嘗試彈琴、畫畫和抄心經。始終我都不是藝術家,彈錯一個音都沒所謂,並會以這種心態提醒自己別太執著。」運動和藝術形象看似不同,但同樣能夠讓人們為事物注入熱誠,也是一種自我表達的方式,不需計較勝負和結果,投身其中已經獲得精神上的成長。

運動員與藝術家配對表
直立板運動員伍英麟:鍾大富(岩彩)
體操運動員石偉雄、黃曉盈:廖井梅(油畫)
攀石運動員游嘉俊:徐沛之(水墨)
女子足球運動員馬澤純:賴筠婷(工筆水墨)
壁球運動員李浩賢:風漸(素描)
武術運動員關寧慧:關舒文(混合媒體)
滑板運動員陸俊彥:朱詞權(混合媒介)
撐竿跳運動員張培賢:鍾凱霖(水墨設色)
山地單車運動員關旨君 :呂冠韜(裝置藝術)
劍擊運動員江旻憓:洪詩雅(版畫)

圖、文:李子正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敢動藝術】劍擊x銅版畫:冠軍路上背負期待 江旻憓化身藝術家刀下黑豹

Posted on

【民族盃】「帆船界七欖」維港上演 「花木蘭」「旗袍女團」夠搶鏡

香港遊艇會,民族盃賽,帆船

【體路專訊】由香港遊艇會主辦的「民族盃賽」今日(25日)假維多利亞港舉行,逾九十支勁旅,包括香港、澳洲、比利時、加拿大、英國、芬蘭、法國、德國、愛爾蘭、意大利、日本、荷蘭、新西蘭、蘇格蘭、南非、瑞典、瑞士及美國等二十個民族在維港作賽,最後代表香港的「Racer X號」在眾多民族中脫穎而出,勇奪冠軍。

香港遊艇會自二零一一年舉辦「民族盃賽」,至今已是第十屆賽事。一般的帆船賽事,不同國籍的帆船運動員可以組隊比賽,故不時會見到華洋匯聚的船員同賽於維港中;「民族盃賽」則規定是每隻參戰的帆船上,所有船員的國籍必須與該船所代表的民族一致。帆船運動員更會卸下隊衣或運動裝,悉心打扮並以出位的造型應戰,為緊張的賽事添上幾分玩味,更被喻為是每年一度的「帆船界香港七人欖球賽」。

香港遊艇會,民族盃賽,帆船
「Skellum號」「全女班」帆船運動員,化身成為有勇有謀的「花木蘭」上陣,喻意女將不比男帆船運動員遜色,一樣可以靠自己雙手在大海中乘風破浪。

香港遊艇會,民族盃賽,帆船

 

香港遊艇會,民族盃賽,帆船

香港遊艇會,民族盃賽,帆船
代表香港的「Poiema 號」由帆船運動港將梁沅華領軍,船隊以「香港航海員」形象示人,目的向普羅大眾宣揚帆船運動,讓大家更易接觸。

在別出心裁的帆船運動員打扮方面,本地代表「Skellum號」及「Hombre號」是姐妹帆船隊伍,船員均由「全女班」船員組成,為突顯東方女性的美態及在戰場上有勇有謀的特質;與帆船運動員在大海中靠自己雙手乘風破浪的形象相互呼應,故一眾女船員分別化身成為「花木蘭」及以「傳統旗袍」在維港應戰。為了讓船員在帆船上更能活動自如,「Hombre號」船長林麗茹更特意用上有彈性丹寧布料親自為各船員縫製「戰衣」,好讓她們「披甲上陣」時可以更活動自如。。

另外,「Poiema 號」由帆船運動港將梁沅華領軍,梁自八歲開始集訓,多年來出戰不少本地及國際帆船比賽,船隊以「香港航海員」形象示人,目的向普羅大眾宣揚帆船運動,讓大家易接觸。最終「Skellum號」、「Hombre號」及,「Poiema 號」雖與三甲位置擦身而過,但她們別心出裁的打扮,最終把「民族盃賽」的真正意義帶到賽場上。

香港遊艇會,民族盃賽,帆船

香港遊艇會,民族盃賽,帆船

香港遊艇會,民族盃賽,帆船

香港遊艇會,民族盃賽,帆船

香港遊艇會,民族盃賽,帆船

賽事中更見帆船運動員打扮成瘋魔萬千小孩的卡通人物,包括「小豬佩奇」(Peppa Pig)、跳跳虎、國寶熊貓、「星球大戰風暴兵」(Storm Troopers)、「包租婆」以及小鳳仙裝等在維港作賽。愈九十支勁旅由銅鑼灣出發,出將軍澳,折返回紅磡,然後前往太古城,最後返回銅鑼灣衝線。

資料來源:香港遊艇會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民族盃】「帆船界七欖」維港上演 「花木蘭」「旗袍女團」夠搶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