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ed on

【港超聯】金承龍投理文戰亞協盃 謝家榮加盟愉園

理文圖片

【體路專訊】將首次出戰亞洲賽的理文今日(6日)宣布,簽入上季效力和富大埔的韓國前小國腳金承龍,後者已完成家居隔離歸隊練習。由於他屬亞援資格,預料會成為理文4名出戰亞協盃的外援之一。另外,愉園亦公布簽入前富力R&F門將謝家榮。

早在12月初,已有韓國傳媒指金承龍已與理文簽約,但球會當時僅指雙方曾有聯繫。直至今午,理文終於宣布簽入35歲的金承龍,並指上月到港的他已完成家居隔離,正式歸隊練習。理文指將披上99球衣的金承龍具一定功架,教練團相信他的加盟有助球隊增加入球能力及戰術變化。

理文圖片

曾是韓國小國腳的金承龍在FC首爾出道,曾效力全北汽車、蔚出現代等韓職球會,亦曾轉戰大阪飛腳、中岸水手及武里南聯等亞洲球會,並符合港超聯今季「超級外援」的資格。他上季效力大埔,上陣5場攻入4球兼1助攻。理文今季已簽入荷西安祖及徐宏傑,但前者要與亞哥斯達、尼迪利、基華尼頓及沙普夫5人爭逐餘下3個亞協盃外援位置。理文與傑志均有意申辦亞協盃及亞冠盃分組賽,但仍要考慮隔離措施等多方面因素。

愉園圖片

愉園亦宣布與前富力R&F門將謝家榮簽約,並辦妥註冊手續。謝家榮與愉園陣中多位1999年出生球員在青年軍、港青已並肩作戰,他說:「新隊友們不少都跟我是多年朋友了,尤其是一眾99年出生的球員,亦曾跟部份『01仔』和98年出生的黃浩然合作過,現在大家效力同一職業球隊,可說是人生里程碑。」他又指代表香港是目標,但首先是努力在球會爭取機會,與隊友們有良性競爭:「我認為屠俊翹今季表現出色,鍾偉豪在去季復賽期也有不俗表現,此外還有年輕門將伍瑋謙,我們彼此之間可透過競爭去進步。」

另外,足總日前召開董事會會議後決定,因復賽後將賽程頻密,將會取消未開始的足總盃及高級組銀牌,並已向亞洲足協申請以聯賽前3名決出下季亞洲賽資格。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港超聯】金承龍投理文戰亞協盃 謝家榮加盟愉園

Posted on

2021春季 AIR MAX 注入新鮮活力

【體路資訊】無論是作為一個設計結構單元還是鞋款外底,Nike Air 一直在不斷進化革新。這種創變精神在 2021 年春季 Air Max 系列中的三款產品設計上展現得淋漓盡致,它們分別是:Air Max 2090 EOI、Air Max Viva 和 VaporMax Evo。

Air Max 2090 EOI (Evolution of Icons,意思是「經典的演變」)的設計靈感來自 Air Max 系列中傳奇作品的精妙細節,如 Air Max 90、Air Max 180 和 Air Max BW。該鞋款也是本季 EOI 系列的首發鞋款之一,其它還包括 Air Max 270 React EOI 和 Air Max Zephyr EOI。之後 EOI 系列將推出 Air Max 90 SE EOI、Air Max 95 EOI、Air Max Plus SE EOI 等產品。

Air Max Viva 以女裝Air Max 鞋型為基礎反覆進行升級。鞋款採用 Cushlon 中底,鞋跟部分搭配誇張的 Air Max 氣墊。皮革鞋面由網眼面料和磨砂皮細節裝飾,並輔以兩條鞋帶,與斑點中底和雙色橡膠外底搭配,彰顯別致風格。

VaporMax Evo 則對 VaporMax 的風格進行了更為大膽的探索,通過近距離觀察可以發現,其輪廓創新地融合了多款經典鞋型的設計,如 Air Max 90Air Max 93 Air Max Plus。鞋盒中附上有一本折疊式手冊,介紹了 Air Max 家族 DNA 對鞋款配色的啟發、Air Max 標誌的演變及更多內容。

Nike Air Max 2090 EOI即日起於NIKE.COM發售;VaporMax EvoAir Max Viva則分別於218日及225日於NIKE.COM及指定店鋪發售。

資料來源:公關提供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2021春季 AIR MAX 注入新鮮活力

Posted on

【體路專欄】久違球場的味道

體路專欄, 足球, 梁冠聰
(Photo Credit:東方龍獅足球隊)

【體路專欄】闊別兩個多月,終於可以重返球場,這種心情確實難以形容!世上沒有事情是必然的,當你以為踢足球是可以沒有時間限制或無處不在,那你就大錯特錯,此時此刻能夠踢足球,絕對要心存感激。

體路專欄, 足球, 梁冠聰

比起上一次復賽恢復操練,今次的準備變得更充足,在合乎人數及環境下嘗試保持訓練,加強了負重及跑步的訓練量外,還加入了個人對抗,務求拉近與真實練習的距離及情況。顯然地,經過兩三天場地練習後,今次恢復操練的感覺比起上次好得多,在球感、體能及身體對抗層面上不需要額外調整訓練量。然而,對於傳控球的速度和線路的質素仍然有待改善,加上由於太長時間沒有穿着球鞋,雙腳也較容易產生水泡或不適,而仿真草場地會吸收大量熱力在地面,令雙腳仍要多點時間適應。雖然暫時仍然未能確立比賽日期,慶幸的是我們能夠重返球場訓練,能夠保持適當及真正的訓練量,隨時準備作賽。

體路專欄, 足球, 梁冠聰
(Photo Credit:東方龍獅足球隊)

踢足球其中一種幸福是一班人向着同一目標進發,縱使在訓練中可能出現磨擦,甚至會出現口角。不過,大家也會明白到落場比賽向著同人方向進發。訓練是艱辛、艱巨和艱苦,當你能夠取得理想的結果,一切都會變得值得。來吧!好好享受和隊友辛酸的訓練日子,好好享受一起坐在球場談天說地,一起同甘共苦,WE ARE READY TO FIGHT!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體路專欄】久違球場的味道

Posted on

【籃球】亞盃外再有變數 港隊或僅兩鬥關島

籃球亞盃外,籃球

【體路專訊】原定2月中重啟的「2021男子籃球亞洲盃外圍賽」日前確認由巴林接手,以「隔離泡泡」形式舉辦香港籃球隊所屬C組所有賽事。惟國際籃協今日卻宣布,同組的澳洲及新西蘭將不會在巴林交手,而港隊對兩國的賽事詳情仍有待落實,意味港隊今次巴林之行的比賽或將由5場變成2場。

受疫情影響而安排於今年2月17至22日復賽的籃球亞盃外,原定於不同地點「隔離泡泡」形式舉行,港隊所處的C組賽事經歷菲律賓因旅遊禁令而棄辦風波後,落實由巴林接手舉辦。港隊原定於6日內打5場比賽,包括兩鬥關島(17、19日)、新西蘭(18、22日),及再硬撼澳洲(21日)。

籃球亞盃外,籃球
FIBA網頁截圖

不過國際籃協(FIBA)今日卻在網頁內公布C組的安排,當中提到關島對香港的兩場比賽將在巴林首都麥納麥舉行,但賽期從2月17、19日改為2月19、21日。而同組新西蘭對澳洲的比賽則會在2月20月於澳洲舉行,比賽城市有待公布。FIBA最後指,剩下的比賽安排將在稍後決定。

翻查FIBA網頁的賽程,港隊原定18日鬥新西蘭的比賽仍在,但卻未能找到21日鬥澳洲、22日再撼新西蘭的比賽。早前曾有指新西蘭及澳洲或因疫情而拒絕到巴林參賽,如果屬實,意味港隊原定打5場比賽的巴林之行,或將變成僅打2場比賽。

籃球亞盃外,籃球
港隊對澳洲及新西蘭的其中一場比賽於賽程中「被消失」(FIBA網頁截圖)

籃球亞盃外在2020年2月上演小組賽首階段賽事,惟當時新型肺炎疫情陸續在亞洲地區爆發,港隊原定首場作客關島,惟賽事因關島政府禁止港隊入境及關島籃球隊拒絕到中立場作賽而告吹,結果港隊首輪只作客澳洲負52:112,暫於C組排榜尾。亞盃外每組前2名將獲得2021年亞洲盃參賽資格,6個小組的第3名組進行附加賽,成績最佳4隊出線。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籃球】亞盃外再有變數 港隊或僅兩鬥關島

Posted on

【體路專欄】有夢,就去追

【體路專欄】「如果想進入體育行業,應該從何著手呢?」相信不少喜歡體育的朋友都有這個疑問,或者,假若閣下有做過關於體育的分享,或講過課,可能也會被學生問過這個問題。

踏入2月,有幸多一個新身分 — 成為講師。在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任教關於公共關係和傳媒管理的學士課程。早幾年讀碩士時,就已經有躋身教育界的想法;畢竟覺得,我從事的體育及媒體兩大範疇,都是十分著重實踐性質的領域,如果加上學術上的研究和交流,跟工作相輔相成,相信對自身的事業,還有特別是對學生的學習,都會事半功倍。

以往也有幸接受過一些訪問,還有做過分享或客席講課,亦被問及入行的問題。要說如何進入體育行業,實在一言難盡,因為體育行業牽涉甚廣,運動員、教練、傳媒、市場推廣、行政、營養師、物理治療師、運動心理學家等,難以簡單概括。收窄一點,到筆者比較熟悉的體育傳媒,如何入行、前景和發展、工作類別⋯⋯大概可以洋洋千字地寫,大家有興趣的話,歡迎留言交流,將來有適合契機我也樂於一抒愚見。

(圖:體路資料庫)

這次2月開課,第一課當然不乏自我介紹。不知不覺筆者也在這行頭走過超過十個寒暑,當然對比許多前輩,年資和經驗真的比上不足。不過說來也感慨,跟學生講起甫入行時遇上2009年香港東亞運,我們城市難得一次舉辦有不同國家和地區參與的綜合性運動會,猶記得當年經歷到香港壁球隊橫掃七金、香港足球隊傳奇奪金、羽毛球「黑妹」葉姵延突破自己摘金等這些經典時刻,對於初生之犢的我是非常刺激的。然而,東亞運繼2013年天津一屆後已暫不復見。然後說起以往入行任職的《太陽報》,亦已在時代的洪流中不敵停刊命運。及至之後感恩工作過的有線體育新聞,人事也幾經變動,當然現職的也不乏有心有力的行家,而我們已離職的仍還保持十分友好和緊密的關係,這著實難得。筆者現時依然活躍於體育傳媒圈子,每個可涉足的平台,不論是文字、電視、聲音等,我都珍惜。只是兀然回想,即使我只是稍過十年年資的體育傳媒工作者,也經歷了幾番變遷。

當然,做人向前看;過去帶我們到現在,而現在會奠定我們的明天。在每次的分享或課堂上,遇見來自不同背景的學生,聽到他們問關於「入行」的問題,筆者仍是覺得欣喜。像這次開的課,筆者負責全日制和兼讀制的班,有帶著熱誠的年輕人,也有已經在職,卻仍對認識體育行業有興趣的人士,當中更有現役及退役運動員;有人聽我談到2009年香港東亞運,大表共鳴。然後你看,雖有部分平台成絕唱,但也見像《體路》和其他平台冒起。從這些,你就知道,香港的體育,難,但不至死。就如我常說,在香港做傳媒不容易,做體育傳媒更難。好好壞壞,我們有話直說,不作糖衣包裝。然而,有時做體育,大概就是這樣呀 — 每每在那份熱血,或互勉,或信念中找到堅持下去的原因。愈清楚處境具挑戰,還堅持闖下去,這愈是堅定的熱愛。一股蠻勁未必成事,但試試不同方式,帶著初衷總有機會到達目的地。所以,當有人問我「如何入行」,答完一堆實用資訊後,我會補充:「只要你夠喜歡,就去試吧。找你的方式去闖,闖過再說啦。」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體路專欄】有夢,就去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