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ed on

【港超聯】傳內地贊助商出問題 大埔證實遭「拖糧」

【體路專訊】港超聯至今仍然復賽無期,近日更有傳有球隊因贊助商問題延遲支薪。衛冕的和富大埔證實需延遲向職球員支薪,另有報道指傳出欠薪的球隊外援表明獲得全數薪金後才會離港。

本地球圈近日有傳有港超聯球隊自新冠肺炎(武漢肺炎)疫情爆發後便拖欠球員薪金,上月人工更至今仍未發放。據了解,涉事球會是去屆冠軍和富大埔。大埔總監兼主帥馮凱文昨晚(13日)證實消息,並謂理解球會狀況。消息指,大埔因為中國內地贊助商資金周轉問題而「拖糧」,3月的薪金最快會在今個星期內發放。大埔季內曾傳出拖欠上季的冠軍獎金,前球員陳肇鈞更指會方要求球員簽署一份「不再追究的協議書」,不過球會主席蔡尚圻其後澄清已向球會找清應付的金額。

港超聯去季同樣爆出球隊欠薪事件,以第8名完季的夢想FC季尾傳出「拖糧」情況,最終因欠缺贊助商而主動棄戰今季港超聯、自降甲組。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港超聯】傳內地贊助商出問題 大埔證實遭「拖糧」

Posted on

運動期間聽音樂有咩用?

(網上圖片)

【體路專欄】很多運動員在比賽前,都會戴上耳機聽音樂,為比賽作最後準備。即使出外跑步或到健身室鍛鍊,亦很多時會聽到激昂的音樂。其實音樂與運動表現之間存在著一種微妙關係,前者會為後者帶來正面的影響,以下將為大家講解一下音樂的「魔力」。

早在1911年,已經有研究開始探討音樂與運動表現之間的關係,當時研究人員發現,單車運動員在有樂隊伴奏下,比安靜的環境中速度更快。隨後越來越多研究開始深入了解音樂如何影響運動表現,結果發現其實音樂並不是對所有運動都有效果,在高強度的訓練下,幾乎每個人都已經把所有精力投入到訓練當中,音樂在這段時間並不能為運動表現帶來提升。

(網上圖片)

音樂主要在兩方面為運動表現帶來提升,根據研究顯示,一些低音、音量大、節奏快的歌曲都是良好的「激素」,節奏越快的音樂,越有機會提升心率,讓身體盡快投入運動狀態。此外,人體有一種讓動作跟隨音樂節奏的本能,若播放的音樂與正進行的運動節奏相同,人會在無意識間跟隨著節奏移動,更好地掌握運動節奏及協調身體,提升運動的表現。

2009年英國一項研究,發現一些內容具激勵性質的音樂,更能激發運動員的能力。研究人員還發現,相比起在網上隨機播放歌曲,自行編排一些符合自己性格,或與自己文化相關的播放清單,效果會更為顯著。

除了提升運動表現,音樂對運動後的恢復亦有幫助。一項研究指出,當運動員在休息時聽著自己喜歡的音樂,體內乳酸積聚的程度會較快地回復到正常水平,體力亦會較快的恢復。

資料來源:運動星球元氣網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運動期間聽音樂有咩用?

Posted on

【追風逐浪●水上運動賽事系列】勞力士中國海帆船賽延期 有利選手迎挑戰

2020勞力士中國海帆船賽,帆船,sailing
「2020勞力士中國海帆船賽」將延至2021年3月31日舉辦。

【體路專欄】受到疫情影響,多個體壇盛事被迫煞停。帆妹期待已久的「2020勞力士中國海帆船賽」和東京奧運一樣難逃厄運,紛紛延期至明年進行。香港遊艇會於早前發佈了賽事公告,賽事將於明年3月31日在香港具標誌性的維多利亞港展開,並開始接受報名。

「勞力士中國海帆船賽」是一個每兩年舉辦一次的一級離岸賽,選手由香港出發,經過南中國海到達菲律賓的蘇碧灣,賽程為565海浬,相等於1046公里。以環繞香港島一周為45公里計算,這個離岸賽的賽程尤如環繞香港島約23次之多。對於帆船愛好者和一眾運動員而言,每兩年一度的「勞力士中國海帆船賽」延期消息,無疑令人失望,畢竟準備多時,目的就是想在比賽場上與其他船隊一較高下。

2020勞力士中國海帆船賽,帆船,sailing
「勞力士中國海帆船賽」是一個每兩年舉辦一次的一級離岸賽,選手將經過南中國海到達菲律賓的蘇碧灣,賽程為565海浬,相等於1046公里。

2020勞力士中國海帆船賽,帆船,sailing

帆妹清楚離岸賽可謂極限運動,不但講求帆船運動員的強勁體魄外,更講求帆船運動員對比賽途經的水域認知及面對惡劣天氣及風浪的應變能力。沒有充分的準備及對南中國海的知識,相信要在比賽中突圍而出可說是天方夜譚。

這場南海競技一般需要五至六天才會到達彼岸,比賽從維港開始,途中會經過顛簸及充滿挑戰的環境才到達菲律賓北部附近的深藍色水域。雖然賽事看似有東風的眷顧,但實際上帆船運動員會經過重重難關。例如呂宋附近的「無風洞」會拖慢船隊的速度,甚至拉近對手之間的距離,直至到達至靠近菲律賓海岸時所有參賽船隊尤如重新起步。加上整場賽事裡選手少不免會經過風高浪急的海域,甚至在大海中與小漁船發生碰撞,或被漁網纏著帆船底部。可想而知,地理環境對選手增加一定難度。

2020勞力士中國海帆船賽,帆船,sailing
首名衝線的帆船隊伍可獲「衝線榮譽」(Line Honours)。

故此,帆妹認為延期未必是件壞事。換個角度,這個突如其來的改變可讓選手有更多時間進行訓練,甚至重新整理訓練方案,讓大家有更充足的準備來面對離岸賽事的挑戰。

在新型冠狀病毒影響下的延期安排下,隨後的賽事將維持原定賽程於雙數年份隔年舉行,即未來三屆賽事將於2021,2022年及2024年展開。帆妹呼籲大家在這段抗疫期間除了保持身心健康外,一同支持香港體壇運動員,只要同舟共濟,齊心抗疫,必然會渡過這段艱難時期。


作者:帆妹
一位希望生活不太平凡的帆妹,熱愛水上運動,近期戀上帆船,全身投入學習。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追風逐浪●水上運動賽事系列】勞力士中國海帆船賽延期 有利選手迎挑戰

Posted on

獲獎學金入讀聖母大學商學院 佘繕妡:望為兩個弟弟作好榜樣

佘繕妡(圖:體路資料庫)

【體路專訊】在近期新冠肺炎(武漢肺炎)疫情下,香港體壇充滿著不少負面的新聞,不過亦有令人鼓舞的消息。香港女子重劍運動員佘繕妡日前於Facebook專頁透露,獲得出產不少世界級劍手的美國聖母大學(University of Notre Dame)錄取,即將入讀該校的商學院。

佘繕妡, 劍擊, 聖母大學
(圖:聖母大學官方網站)

作為世界青少年劍擊錦標賽重劍金牌及青奧重劍個人賽銀牌得主,今年19歲的佘繕妡劍擊成績無庸置疑,而她同樣是學業上的優材生,現時就讀沙田學院的她去年在公開試先考5科取得十分滿意的成績,即使有3科仍未考核,但已經獲聖母大學商學院錄取。

佘繕妡, 劍擊, 聖母大學
(佘繕妡Facebook專頁截圖)

被《Newsweek》列為25所「新常春藤盟校」之一的聖母大學,過去出產不少世界級劍擊運動員,現時美國重劍隊的「Hurley姐妹」Kelley Hurley(世界排名17位)與Courtney Hurley(世界排名18位),以及世界排名第5位的花劍選手Lee Kiefer同樣來自聖母大學。對於能夠入讀這間劍擊名校,佘繕妡指:「感謝學校給予我全額獎學金,同時給予我很多資源。這間學校十分注重劍擊這項運動,讓我的大學生涯可以同時兼顧學業及劍擊發展。」

佘繕妡同時感謝父母對她的支持,讓她能夠入讀這所大學,她亦希望自己能夠成為好榜樣:「希望自己能夠作好榜樣,讓家中兩個弟弟知道,無論讀書還是運動,兩方面都要努力,雖然學程辛苦,但都是值得。」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獲獎學金入讀聖母大學商學院 佘繕妡:望為兩個弟弟作好榜樣

Posted on

【R.A.M.P】運動前熱身的四大元素

【R.A.M.P】運動前熱身的四大元素

【體路專欄】運動前熱身 (Warm-Up) 的重要性相信毋庸置疑,這能讓身體在生理和心理層面得到更充足的準備,對提升表現和預防傷患皆有顯著功用。以下分享由英國著名學者Dr. Ian Jeffreys提出熱身所應包含的R.A.M.P.」四大元素:

  1. Raise (提升

利用低強度運動使身體進入預備狀態,提升各項指標包括體溫、心率、 呼吸頻率、血液流動、關節潤滑性和警覺性等
例子: 作慢跑和單車機等傳統帶氧運動,也可加入運動專項所需的活動模式,如左右橫移拼步、交叉步和變向跑等

  1. Activate (激活)

激活主要肌肉群如臀部和肩膊,包括深層肌肉,可作為傷患預防 (Prehab)練習
例子: 使用迷你橡筋套 (mini-band)、阻力帶 (resistance band)或過頭深蹲 (overhead squat) 動作,激活臀部和肩袖穩定肌群

  1. Mobilize (可動)

透過動態活動,開啟運動所需的關節活動幅度 (range of motion)
例子:模仿專項所需動作 (如弓步、轉體和揮動)作動態伸展,注意動作幅度和穩定性,亦可輔以工具如泡沫滾軸 (foam roller)、按摩球和伸展棒等

  1. Potentiate (增益)

– 激活中樞神經,進一步提升身體亢奮度,有助進入狀態和促進表現效率
例子:利用活化後增益 (PAP)技巧,作爆發性跳躍動作、衝刺跑和快速來回變向移動等。可加入專項元素如持球衝刺和跳躍奪球等。

其他注意及實踐建議:

  • 建議熱身的時間可由15-30分鐘不等,若以每周訓練四次來計,這其實已相當於一至兩小時的訓練量,長遠可對進步和表現效果舉足輕重,絕對不應忽略。
  • 熱身的實質內容應視乎專項或當日訓練重點已定,而非每次重複相同。舉例若該訓練課的重點為提升跳躍爆發力,可在熱身時加入相關”引導”(priming)動作,如深蹲、弓箭步和着陸等下肢活動。若該節重點為變向和敏捷性,則可加入相關技巧的熱身動作 (如雪糕筒練習 cone drills)。
  • 教練及運動員亦可利用熱身環節,針對個別運動員的弱項改善,舉例可透過阻力帶練習,激活/強化較弱的深層肌肉,或透過動態伸展動作改善關節活動度 (如肩膊、臀部和腳踝)。
  • 不同部位的熱身動作可以迷你循環形式(mini-circuit)進行,如3-4個動作一組,重複2-3組,這可相對節省時間。
  • 過往不少運動員在熱身時都會進行「靜態伸展」(static stretching),但近年文獻指這做法對提升表現或預防傷患並無顯著作用,過量甚至有機會影響爆發力量輸出,詳細可參考筆者另一篇文章: bit.ly/2IjhAvq

參考文獻:

Jeffreys, I. (2007). Warm-up revisited: The ramp method of optimizing warm-ups. Professional Strength and Conditioning. (6) 12-18.

延伸閱讀 (Science for Sport):
www.scienceforsport.com/warm-ups/#toggle-id-1


撰文:Eric Poon(運動科學博士生,認可體能訓練專家 NSCA-CSCS,運動生理學家 ACSM-EPC)

原文請按此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R.A.M.P】運動前熱身的四大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