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ed on

Red Bull 3 Peaks三項極限挑戰賽 上山下海挑戰體能極限

香港遊艇會與Red Bull合辦的「Red Bull 3 Peaks三項極限挑戰賽」,今年會在12月12至13日舉行,讓參賽者一次過體驗划懸浮獨木舟、游泳及跑步三項極限運動。今年賽事增設海岸賽艇組別,吸引更人參與這項極具挑選性的賽事。

【體路專訊】一項由香港遊艇會與Red Bull合辦的極限運動盛事、「Red Bull 3 Peaks三項極限挑戰賽2020將於12月12日至13日舉行。今屆賽事增設「海岸賽艇組別」,讓各海岸賽艇健兒都可以一嚐三項極限挑戰賽的滋味。

賽事分兩天進行,首日供公開組及海岸賽艇組別的健兒組隊參賽。第一天的賽道相對較短,全長為50米游泳、12公里划船及5公里越野跑,讓初嚐極限挑戰賽事的參加者一試身手。翌日賽事則讓浮獨木舟的精英組隊大顯身,參與「Red Bull 極限挑戰組」,劍指冠軍寶座。比賽內容包括50米游泳、25公里划船及10公里越野跑。

「Red Bull 極限挑戰賽」賽道主要設在南港島區,讓參加者可以擁抱大自然,作賽同時欣賞本地獨特的地貌與山徑。賽道分成3站,參賽者要完成整個賽道,先游泳到第1站,取得懸浮獨木舟後共同划往指定地點;到達後隊中兩位隊員要離開船隻跑上賽道的山峰,再跑下山會合船上隊員,共同划往第2站;如此類推,直至完成第3站後衝線,首名衝線隊伍為勝。

在組隊應戰方面,Red Bull 極限挑戰組別的參賽隊伍需由6人組成。而基於安全考慮,公開組則只需要5名隊員組成,賽會將安排1名經驗豐富的懸浮獨木舟運動員作為第6位隊員陪同應戰。海岸賽艇組別隊員將使用4人雙槳有舵手艇應戰,隊伍由5名隊員組成。

Red Bull三項極限挑戰賽」是一場展現速度、戰術、耐力及團隊合作精神的極限賽事。如欲查詢賽事的詳情、比賽規則及報名方法,則可瀏覽賽事官方網頁

資料來源:公關提供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Red Bull 3 Peaks三項極限挑戰賽 上山下海挑戰體能極限

Posted on

【國際游泳聯賽】何詩蓓繼續贏 女子4×100自接力、400自分別掄元

(Photo Credit : ISL)

【體路專訊】香港女子游泳代表何詩蓓(Siobhan)周四(5日)在第2屆國際游泳聯賽(International Swimming League,下稱ISL)第7場比賽的首個賽日繼續交出水準演出,在女子4×100米自由泳接力及女子400米自由泳分別掄元。

游泳,何詩蓓,女子200米自由泳,美國游泳公開賽,
(圖:體路資料庫)

這日的比賽繼續在匈牙利首都布達佩斯附近馬格麗特島(Margaret Island)的「隔離泡泡」舉行,是Siobhan所屬泳隊Energy Standard在今季賽事的第3個賽日。何詩蓓周四先出戰女子4×100米自由泳接力,Energy Standard一隊贏來毫無懸念,每次都是率先觸池的一隊。今次負責第3棒的Siobhan最終夥同Pernille Blume、Madeline Banic和Femke Heemskerk,以3分29秒50完成賽事,較次席的Toronto Titans快1秒26,Energy Standard二隊則拿下第3名。

何詩蓓半個月內5次打破亞洲紀錄。 (Photo Credit : ISL)

儘管何詩蓓在今場賽事未有打破紀錄,但值得一提的是,在8支泳隊合共32名泳手當中,Siobhan是唯一游出52秒內的泳手,她所泅出的時間為51秒76,足證其狀態勇銳。

何詩蓓其後再出戰並非其強項的女子400米自由泳,但這名23歲女將的表現仍然出色。她一直保持領先,在半程200m米泅出的時間為1分59秒48,是池中唯一在兩分鐘內完成這個距離的泳手。早早確立領先優勢的Siobhan,最終以4分0秒58掄元,為Energy Standard進賬10分。

游泳, 國際游泳聯賽, 何詩蓓
(Photo Credit:Energy Standard Facebook)

Siobhan在周五(6日)的第2個賽日,料會出戰她在半個月內曾多次打破亞洲紀錄的100米自由泳,和200米自由泳賽事。且看這位在第6個賽日榮膺MVP(最有價值泳手)的港將,是否能再刷新紀錄。

資料來源:綜合外媒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國際游泳聯賽】何詩蓓繼續贏 女子4×100自接力、400自分別掄元

Posted on

【新型肺炎】確診者曾帶兒子到場 傑志學院3班停課4日

【體路專訊】衞生防護中心今日(5日)公布,新增7宗新型肺炎確診個案,當中1宗為源頭不明的本地個案。該名患者是1名40歲男性飛機維修員,傳染期內曾帶兒子到摩士公園及石門傑志中心等多個球場踢足球。傑志宣布因應最新情況,會由即日起暫停傑志足球學院A班、B班、E班4日,並聯絡學生及教練作病毒檢測。

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政府新聞處直播截圖)

 

衞生防護中心今日於記者會上公布,新增7宗新型肺炎確診個案,累計確診人數達5356人。其中1宗新增個案為源頭不明的本地感染個案,是1名居於錦田的40歲男性飛機維修員。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透露,該名患者於10月30日發病,過去個多星期曾帶兒子到多個球場參加足球訓練班,包括10月28日的九龍灣公園、翌日的馬鞍山恆康街、31日的天水圍天瑞邨及石門傑志中心,以及昨日到樂富摩士公園。但該名患者只在場邊觀察並沒有落場踢球,亦有戴上口罩及與其他家長保持距離。男患者其中一個兒子有輕微病徵,但檢測結果為陰性,其餘家人則正等待結果。張竹君又指足球訓練班每班約10多人,會向兒子的訓練班同學及家長派樽,並建議為各球場消毒。

傑志足球中心(傑志圖片)

 

傑志其後指該名確診者曾於上月31日到中心門外接送學員出席訓練,惟家長本人則未有進入中心範圍。傑志又指由衞生署得知,名兩名學員對病毒呈初步陰性,因此傳播風險較低。但因安全起見,衞生署建議足球學院A班、B班、E班即日起停課4天,並會個別聯絡學生及教練作病毒檢測。傑志中心今日會全面消毒,並嚴格執行防疫措施,包括每節訓練亦縮短至1小時15分鐘。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新型肺炎】確診者曾帶兒子到場 傑志學院3班停課4日

Posted on

【港超聯】9個半月的等待!周六起本地波觀眾席重開

【體路專訊】足總今日(5日)宣布獲政府部門許可,由星期六(7日)起的本地足球賽事可重新開放觀眾席,將是本地波相隔9個半月後再開予球迷入場。但觀眾席只開放最多75%座位,同一行座椅亦不可有連續超過4張座椅被佔用。

足總今午指,自九月下旬於疫情下成功重啟球賽以來,一直得知球迷期待可以親身入場觀賞賽事,同時一直提供不同方案並與政府緊密溝通,希望於符合公共衛生安全的情況下能安排球迷入場。足總表示經過多方磋商後,由本周六起的賽事將可重新開放予球迷入場,但觀眾席上可供佔用座位不得超過座位數目的75%,及同一行座椅不可有連續超過4張座椅被佔用。

有東方球迷曾在界限街看台後爬高打氣,但被保安多次勸阻。(圖:體路資料庫)

 

足總會於比賽場地實施相應的衛生防疫措施,包括觀眾進入比賽場地前需接受體溫檢查及提交健康申報表,並必須於球場範圍內正確佩戴口罩,觀眾於場內不可進食,但可飲用杯裝及紙包裝飲品。首場重新開放予觀眾入場的賽事是星期六下午3時於元朗大球場上演,由晉峰對冠忠南區的菁英盃分組賽;第2場則是同日5時半於旺角場舉行的愉園對東方龍獅。門票將於比賽當日於其比賽場地的售票處發售,正價票價80元正,特惠票30元正。

愉園對元朗是球季首次停擺前最後一場有現場觀眾的聯賽。(足總圖片)

 

上一次有現場觀眾的本地球賽已經是1月19日在斧山道運動場上演的港超聯,由愉園迎戰已退賽的佳聯元朗。球壇其後因新型肺炎疫情停擺,到2月中即使重開比賽亦只安排在將軍澳足球訓練中心及將軍澳運動場閉門上演。新球季在疫情稍緩下開始,但足總一直未開放觀眾席予球迷入場。

上季足總盃及聯賽3月一度移師將軍澳運動場閉門復賽。(圖:體路資料庫)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港超聯】9個半月的等待!周六起本地波觀眾席重開

Posted on

【體路專欄】年輕球員放膽衝 努力不懈先成功

(Photo Credit:東方龍獅)

【體路專欄】機會,我相信係人生最可遇不可求嘅事情。足球世界入面,機會除咗可能係效力心儀球會,夥拍偶像踢波之外,對球員來講更重要嘅係落場比賽。長江後浪推前浪,球隊每一年都會有新世代湧現,望遠啲例如巴塞隆拿翼鋒法迪、曼聯前鋒美臣格連活等 ,望近小小本地聯賽例如晉峰後衛馬文政、愉園後衛葉卓文及上星期以16歲273日打破東方龍獅史上最年輕出場紀錄嘅馬希偉(Timmy)。

(Photo Credit:東方龍獅)

小說話多做事 含羞答答的Timmy

第一次見到Timmy嘅印象係:「哇,呢個小朋友咁細粒,得唔得㗎?」之後練咗幾堂佢就返咗去葡萄牙。直到最近因為疫情關係,機緣巧合下佢升咗上一隊,再同佢一齊練波仍然係一個沉默寡言,練波好少會聽到佢把聲嘅小朋友,不過,今次唔同在佢已經無咁驚,放膽表現自己,享受每一課訓練。其實坦白講,如果我16歲有啲咁嘅機會,頭幾晚肯定瞓唔着,練波腳都震埋都似,哈哈。青年球員最需要係態度同勇氣,態度當然係勤力練習,做多唔做少;勇氣係面對批評嘅同時敢於展示自己優勢,嘗試將自己踢法融入球隊,並非單純踢交差波就算。諗返轉頭,如果自己份勇氣大多少少,放膽嘗試面對失誤,可能效果同進步又會多少少。

(Photo Credit:梁冠聰)

眼見越來越多青年球員浮現,好自然諗返起10年前自己同一班隊友初初出道,由必然降班膽慢慢變到中型班,再能夠贏得各項錦標及踢亞洲賽,呢段甜酸苦辣咩都試過嘅旅程,一定係畢生難忘。當然我哋嘅故事仲未完結,我一定會為將來繼續奮鬥,機會來臨嘅時候,就需要好好把握,錯過咗唔知幾時先再有下一次機會。雖然一分耕耘肯定唔會一分收穫,但係如果凡事都計過度過收穫先再付出,我深信距離成功只會更加遙遠。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體路專欄】年輕球員放膽衝 努力不懈先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