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ed on

【賽馬會青少年記者培訓計劃】JSR課堂新元素 教授體記立足新時代之道

【體路專訊】在資訊爆炸的數碼年代,傳媒工作者面對空前的挑戰,「傳媒工業日落黃昏」、「記者將被淘汰」之類的說法不絕於耳。第八屆香港賽馬會青少年體育記者培訓計劃的首個課堂,透過新的課堂內容和概念,教授學員在新時代下成為體記「要點做先好?」

站穩新時代 全靠內容獨特性

香港賽馬會青少年體育記者培訓計劃,JSR,香港賽馬會,體育記者
鍾廣德認為,不論傳媒載體如何轉變,獨特的體育內容仍然會有生存空間。

廣告公司總經理鍾廣德(Clement)以長時間的傳媒發展脈絡為切入點,解釋現今數碼世界下的傳媒定位。由1900年至今,體育的傳播媒介由收音機發展到彩色電視再到互聯網,而未來5G的發展趨勢,勢令受眾接收資訊的方式截然不同。Clement指出,未來科技發展有可能會主導體育記者的工作模式。「傳統模式的現場報道或許會被人工智能取代,然而如何令內容加入科技取代不了的元素,就是新一代傳媒工作者需要面對的最大挑戰。」運用急速發展的數碼媒體,創造出獨特的內容,才可以令傳媒工作者在新時代中有清晰的定位。

一篇文改60次 優質內容千錘百煉

在新舊媒體均有多年工作經驗的前財政司司長政治助理羅永聰,以自身的工作經驗教授學員製作優質內容的竅門。「Writing is re-writing,當年團隊為財政司司長撰寫一份預算案演講辭,檔案名字要註明是第60稿。」羅永聰指,製作優質內容不能一蹴而就,需要經過千錘百煉才能成功。而且在社交媒體普及的衝擊下,令受眾出現碎片化的現象,寄語學員在製作內容時不但要了解自己的目標受眾,還要透過和不同媒介的協作,才可以在感覺和速度先決的新時代找到最有效的資訊傳播之道。

製作體育笑話 拿揑傳播重點

香港賽馬會青少年體育記者培訓計劃,JSR,香港賽馬會,體育記者
資深傳媒人余家強透過體育笑話創作,訓練學員在面對資料疲勞下的寫作要訣。

資深傳媒人余家強透過即場體育笑話製作練習,訓練學員拿揑內容傳播的重點。「笑話製作是很殘忍的訓練,也是傳媒界給新記者常見考題,因為受眾當刻反應已經決定整個傳播的成敗。」家強認為,在資訊爆炸的年代讀者接收資訊量空前地多,故此在讀者資訊疲勞下如何透過內容突圍而出便成為必修課題,在作品灌輸幽默感有助內容的傳播。

學員謝進一(阿一)表示,導師們的講授為自己擴闊了思考的空間,「雖然平時自己也有製作影片,但比較少從傳播視角去思考及計劃內容的製作,導師的講授正好彌補當中的空白。」

畢業生座談會 分享新時代看法

香港賽馬會青少年體育記者培訓計劃,JSR,香港賽馬會,體育記者
師兄師姐向學員分享體育傳媒工作的心得。

計劃安排蘇肇朗、郭海𣿭(第一屆)、馮子謙(第二屆)、莊琬晴(第三屆)及袁志浩(第四屆)合共五位立足於體育傳媒行業的師兄師姐分享親身經驗及心得。談及課堂關於科技發展新時代的討論,計劃大師兄蘇肇朗指,體育傳媒工作者對體育及傳媒行業的熱愛和堅持,是科技如何發展也取代不了的。

球場化身課室  親身感受「開聲體」

香港賽馬會青少年體育記者培訓計劃,JSR,香港賽馬會,體育記者
學員課後「拉隊」觀看冠忠南區對愉園的港超聯賽事。

計劃的學習場地從不局限於課室,首日課堂過後學員亦「拉隊」到旺角大球場觀看冠忠南區對愉園,感受「賽馬會開聲體」為視障人士提供專業體育賽事的口述影像服務。為了更貼近視障人士的體驗,香港失明人協進會代表更為學員提供眼罩,感受「以聲音建立畫面」的無障礙觀賽體驗。

本身為足球迷的學員李樂賢坦言「開聲體」感覺新鮮,並且跟平常看球賽聽旁述不一樣:「蒙上眼使用耳機,所有的賽事資訊均來自聲音,口述賽事比電視直播的旁述更加仔細,例如會表明『球員大腳踢前50碼至禁區邊緣』,為視障人士描繪更多空間和畫面。」

香港賽馬會青少年體育記者培訓計劃,JSR,香港賽馬會,體育記者
計劃負責人李德能向學員講解「賽馬會開聲體」背後的理念。
香港賽馬會青少年體育記者培訓計劃,JSR,香港賽馬會,體育記者
學員李樂賢指「開聲體」的口述賽事比一般電視旁述更仔細。

資料來源:香港賽馬會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賽馬會青少年記者培訓計劃】JSR課堂新元素 教授體記立足新時代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