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ed on

【體路專欄】提升EQ的「21天挑戰」

【體路專欄】有說21天,夠堅持的話可以用來養成一個習慣。可是現正經歷的21天,對我來說比培養習慣更複雜。
本來想繼續跟大家分享荷蘭的事情,但此刻已回港並正進行21天強制檢疫;也本來想低調地過,21天後又是一條好漢,但一直有朋友問我隔離的情況,也鼓勵我多分享第一身經歷,讓大家了解隔離生活,以及一起關注隔離下的心理健康。所以今次就寫一下這如此「難得」的經歷。放心,荷蘭的所見所聞,還是會陸續分享的。

「21日?!」許多朋友如是問。是的,許多人也以為從外地回港的人士只需隔離14日,我出發荷蘭時回港檢疫日數仍是14天,但後來政府收緊政策,由去年12月25日凌晨零時起,所有到達香港當天或之前21天曾在中國以外地區逗留的抵港人士均需要在指定的檢疫酒店強制檢疫21天。基於要回港工作,我只好硬著頭皮回港接受這「21天挑戰」。

這樣說吧,要防疫及防止變種病毒散播的考量是可以理解的。然而,21天的隔離生活,縱使回港前有心理準備,身處當中又是另一種體驗。

我今次入住的大概是名單中的中價酒店,由於當初需要預訂有取消政策的酒店,選擇也不多。陰差陽錯下,我暫時入住的房間是只有磨砂玻璃的窗戶,對於本身抗拒在幽閉空間長時間逗留的我來說挑戰更大(執筆時在等待能否有換房的安排)。要強調的,其實在房間內一點也不悶!可以工作、運動、看書、寫作、整理荷蘭的相片及東西、跟家人朋友聊天等,也承蒙好友厚愛,送來可以堆成小山的物資。倒是在同一空間內,被逼足不出戶,有日光時感覺還好,到日落後,有時情緒就有如過山車,上上落落。特別大家可以想像,運動人平時好動,如今在散步空間也不足,又未能直接接觸陽光的室內環境下連日逗留,確實需要適應。


由於尚有時差影響,有時睡不夠幾小時就醒來。酒店會派三餐,如果有食物或東西送來,職員會敲幾下門,把袋子放在門外的凳上,然後離開,住客可以戴口罩開門領取。「居家抗疫」程式會偶爾彈出要求你掃描手帶,亦試過有天有人員敲門請我出示身分證核對。由我落機通過流程,到酒店check in,甚至到入住後有天收到門外派來衛生署的通告,一而再再而三被提醒絕對不可在沒有酒店指示的情況下離開房間,走出走廊亦不可以⋯⋯如此種種,理解歸理解,也難免有「貼錢買難受」的慨嘆。

這樣的21天強制檢疫無疑是頗「辣」的。我有朋友原本也打算從歐洲回港,但知道政策改成21天後便馬上被嚇退。防疫的考量是實在的,但接受檢疫人士難捱亦是事實。我在想像,如果有長期病患,或者情緒問題嚴重的人士,或者長者又會如何呢?檢疫中會不會有更好的措施,令隔離人士身心健康可以獲得更多照顧呢?延伸去說,在這場長期戰「疫」,大家經歷了一波又一波的起伏及轉變,且適應且調整,心態及做法上還能怎樣做去跟疫情共存呢?又好像香港體育學院「封城」,沒有離院的運動員亦要在內作封閉式訓練,還有其他因往返不同地方而要進行隔離的運動員,一班運動人心態又會如何?

我的「21天挑戰」才過了三分一,尤幸有事可忙,像現在寫文章,還有整理荷蘭的所見所聞,以後又可以跟大家分享;亦收到很多運動員朋友的打氣,互勉;更有不少朋友在社交媒體回應,希望討論隔離下的身心健康等。我在動腦筋,是不是可以再寫多一點,或拍多一點,跟一些專家朋友,譬如心理學家、營養師、體能教練等做live跟大家一起延伸研究?不知道大家認為如何?

在這個時期,同理心很重要。我也已經答應將要回港接受檢疫的朋友,屆時會多陪她聊天及為她多送東西。我太了解當中的狀況了。21天可以養成一個習慣,但我的習慣及熱衷的事情已經足夠,倒是這個21天,可能會讓我練成一個心態,甚至另一個境界。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體路專欄】提升EQ的「21天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