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ed on

【桌球.專訪】美式桌球路難行 溫家琪盼球手能獲更多關注

【體路專訪】不像一般精英運動員從小接觸桌球,溫家琪的桌球生涯始於16歲,一直視桌球為興趣,一邊上班、一邊打桌球比賽,直到24歲才正式成為全職英式桌球運動員。原先的事業正穩步上揚,她卻選擇「半途出家」做個全職球手,在女子英式桌球世界排名第五,當以為她會在英式桌球上再有突破時,2019年在毫無先兆下,再次「轉會」投身美式桌球,成為香港女子美式桌球第一人。

剛轉打美式桌球後的幾個月,就遇上疫症蔓延,幸得體院凍結2年排名積分,家琪才得以繼續嘗試進軍美式桌球:「過往幾年因疫情未能多次外出比賽,老實說我還未完全適應美式桌球,英美式的分別除了是球枱用料不同,不同國家及場地濕度、溫度、桌球枱牌子等也會有影響,每次出賽熱身時間亦有限,美式更加只有9隻球的練習機會,完結後就要即時開賽,加上美式有Winner Break,贏了一局就可以一直開球,球手絕對有可能坐足整場比賽,而未有一次起手機會。」

過往香港從沒有女子英式球手轉打美式,家琪認為雖然要捨棄過往英式的成就,重新起步,但並不算是犧牲:「談不上是犧牲那麼偉大,如沒有英式底子,我何來能打美式。雖然看上去我要放棄英式,而再打英式亦有可能再上一層樓,但實情是轉打美式會有更多比賽,獎金亦比女子英式桌球比賽多。我第一次打女子美式桌球世錦賽,冠軍獎金高達$44,000美元(約35萬港元),贊助亦比較多,而只要成功進入32強或16強就會有若干獎金,但女子英式世錦賽冠軍最多只有$6,000英鎊(約6萬港元),多數情況是要拿下冠軍才會有奬金,加上美式桌球男女獎金相約,不會像英式桌球般相差100倍,所以純粹參與女子英式桌球是不足以養活球手,導致球手必須靠體院資助,但總不能永遠依賴體院。換句話說,打美式可以不依靠體院資助,純靠獎金生活。如果我同樣要下100%的苦功,為何我不選擇較高回報的項目,坦白講球手也要生活。」

近幾年香港桌球發展看似順利,孕育了幾位出色的桌球手,有曾登世界「一姐」的吳安儀,以及世青冠軍張家瑋等。名氣較大的球手全都來自英式桌球,家琪轉打美式亦望可藉此推廣美式桌球:「其他運動會有明星效應,才可以吸引到小朋友接觸,但香港人很少想到美式球手,不要說本地球手,世界上亦未必能數得到有那位。我很希望我轉打美式後,可以成為年青球手的榜樣,從而吸引更多人參與美式桌球。」成為香港女子美式桌球第一人後,家琪坦言桌球界尚未有太大改變:「很多時候不是球員努力就可以,市場認可亦很重要,每有新桌球場開張,大多都是英式,甚少有美式場館。而傳媒報道或大眾接觸的都是英式桌球,難道美式沒有比賽嗎?不是沒有香港球手比賽,那溫布頓網球賽沒有香港人參與,但傳媒卻會報道,大多因為市場價值,市民傾向不會關注美式桌球,傳媒就自然不會報道。總總因素疊加起來,就會窒礙香港美式桌球的發展。」

家琪期望美式桌球發展能獲更多資源:「英美式資源比例始終是有著明顯差距,英式佔了大部份,但美式比賽較英式多,球手需要多次出賽才可累積積分,保住排名。越密集比賽,排名自然會提升,惟體院願意為英式桌球手提供資源,讓球手長駐外地,盡可能參加所有排名賽,但同樣情況不會在美式桌球上出現。美式一次巡迴賽約有7站,美式桌球港隊只有6人,但分給我們的資源卻不足以讓2位球手參與整個巡迴賽,那我們的世界排名只會越來越低。當我們沒有成績,就不可能向總會爭取更多,那就只會流失人才,像卡比多羅比,他寧願長期在外比賽,追逐更大成就,也不願留在港隊。」

家琪回想當年初入體院,教練讓她選擇英式或美式,她不明白為何只能二擇其一:「我到現在亦不明白,為何香港不鼓勵球手雙軌發展,我見不少中國球手在英美式取得好成績,例如陳思明,她主力發展美式,但在2010年亞運會中奪得Six Red金牌。事實證明雙軌並行是對桌球發展有利。如果球手有一定實力,但就不讓他們英美式並行發展,我覺得會埋沒人才,尤其影響年輕球手,他們需要多接觸不同形式的桌球,才可知道自己想以打甚麼比賽。」

時移世易,家琪指現時普遍香港家庭的經濟條件較以前好,更願意讓子女參與更多運動,加上有體院支持,讓桌球運動發展開始看到曙光:「現時桌球風氣比我初入行時有很大分別,以往我們面對的是很嚴重的青黃不接,雖然這個問題仍然存在,但至少我們看到有一堆技術好的年輕球手,惟需要時間培訓他們。我接觸桌球時,政府並未有任何政策或經濟上支持桌球運動,到了變成體院精英運動後,球手待遇的確比以前好,亦有賴於前人種樹,現時我們才可以乘涼。」

自2009年起,桌球成為了體院A級精英項目,但自2014年起桌球就被剔除亞運項目,至2030年才會重返亞運舞台,因此桌球有可能從體院A級精英項目被移除,將有機會失去8成資助。香港桌球總會正努力向2026年名古屋亞運籌委會爭取重入亞運,以保A級精英項目資格。家琪明白到自己作為桌球運動員,不止需要打好波,也同時要為桌球界貢獻,她表示:「政策或配套上完善不會是理所當然,我們將有機會失去體院A級精英體育的資格,那下一代的棟樑又何去何從呢?現時我們所爭取的,很大程度上不是為了自己,以長遠的打算一定是為了年青球手,如果他們都看不到前景,那家長更不會讓子女參與桌球運動。」

地場借出:傳奇桌球會
圖、文:實習記者邱景煜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桌球.專訪】美式桌球路難行 溫家琪盼球手能獲更多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