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ed on

【冷知識】紳士運動服裝有嚴格規定 打英式桌球為何要穿馬甲、打煲呔?

【體路專欄】一眾世界頂尖的桌球手在本月初雲集香江,於香港世界桌球大師賽獻技。觀眾在欣賞球手球技的同時,會否同時留意他們的衣著?大家平時觀看英式桌球比賽的時候,球手絕大部分時間都是身穿恤衫、配上馬甲背心(Waistcoat)、打煲呔及穿皮鞋出戰,為何不穿上更舒適的服裝比賽?一切都要從這項運動歷史說起。

有球手認為現今的衣著要求不合時宜。(圖:World Snooker Tour)

英式桌球(Snooker)是桌球運動(Billiard Sports)的其中一個分項,相傳在1875年由駐印度的英軍中尉Neville Chamberlain發明,傳回英國後在貴族間流行,當時英國貴族的標準衣著是襯衫、馬甲背心配上煲呔,他們認為參與這項「貴族運動」的人士都應該穿著得如此端裝,因此這就成為了英式桌球的傳統,並保留至今。

近年衣服規限有所放寬,允許球手穿黑、白色以外的上衣。(圖:World Snooker Tour)

根據世界桌球聯合會(World Snooker Federation)對衣著的要求,除了有特殊需要的球手外,參賽者必須要配戴煲呔或領呔,而且必須要繫緊,不過在賽事中很少會有球手會選戴領呔,因為當球手靠上 球枱時,領呔有機會觸碰到球,影響賽事進行。馬甲背心則須為度身訂做,比賽期間除最底部的鈕扣外,其餘都必須扣上;顏色方面,傳統上須為黑色,裡面的襯衫為白色,惟這規則近年已經放寬,允許球手穿黑、白以外的其他顏色。下身方面,球手須穿著未經縫合的禮服長褲,嚴禁穿著牛仔褲。至於鞋子就要穿著皮鞋,且不可以露出腳指,亦不得穿著運動鞋、高筒靴及「懶佬鞋」。

卓林普:好Out!須與時並進!

在很多英式桌球手眼中,服裝要求是比賽重要的一部分,認為馬甲背心及煲呔已經與英式桌球聯繫起來,成為這項運動的標誌,甚至認為放寬這些規則會降低英式桌球的專業性。不過亦有不少球手直指這些要求已經過時,並且這身裝束會限制了球員的靈活性,帶來很多不便。有世界頂尖球星甚至在公開場合批評過現時的服裝要求,當中包括會在香港世界桌球大師賽亮相的前世界冠軍卓林普(Judd Trump),這位現時世界排名第2的英格蘭名將曾指,不希望穿著馬甲背心步入殿堂級場館克魯斯堡(Crucible Theatre):「在現代,這樣的裝束已經不帥氣,如果我都有這個想法,比我年輕的球手也不想穿成這樣。」

卓林普曾公開批評現今桌球的衣著限制。(圖:World Snooker Tour)

卓林普認為這樣的穿著令英式桌球的發展停滯不前,甚至有倒退的現象,他又以高爾夫球為例:「高爾夫球手都可以穿著連帽上衣,穿運動鞋比賽。30年前穿馬甲背心沒問題,但要讓桌球在英國再次流行起來,就必須要與時並進。」

打煲呔 會影響發揮?

麥佳亞獲醫學豁免,毋須戴領結出賽。(圖:World Snooker Tour)
(圖:World Snooker Tour)

馬甲背心、襯衫在不同程度上都會限制球手的動作,影響發揮,但煲呔又會否為球手帶來負面影響?蘇格蘭球手麥佳亞(Stephen Maguire)就認為煲呔是影響比賽表現的重要因素,這位獲得醫學豁免無須打煲呔出賽的球手指:「作為職業球員的最初幾年我都有打煲呔,但後來出現了頸部問題,讓我很反感。後來醫生為我撰寫豁免信,允許我在不打煲呔下比賽,從那天起我的世界排名開始攀升。

皮鞋也只選尖頭鞋?

(圖:World Snooker Tour)
(圖:World Snooker Tour)

雖然規例上沒有限制,但大部分球手都會選擇鞋頭較尖的皮鞋,這並非因為美觀,而是對比賽有實際作用。有時候由於白球的位置不佳,球手需將上身甚至單腳俯在球枱上,方便做出桿的動作,惟規則列明球手在出桿時必須至少單腳觸地,因此鞋頭較尖的皮鞋正有助球手們較容易觸地。

衣著大解放!趕時間的桌球賽─Shoot Out

Shoot Out對服裝限制較寬鬆,球手可穿Pole恤出賽。(圖:World Snooker Tour)

大家經常看到的英式桌球賽,球手每出一桿都經過深思熟慮,平均10多20秒才會出手,不過球壇上有一項名為「Shoot Out」的職業排名賽則較為特別,不單每次出桿都要在限時內完成,每局比賽都設有時限,令球手都要在短時間內出手,甚至在圍繞球枱走動時都顯得「趕時間」。

(圖:World Snooker Tour)

此外,Shoot Out對球手的穿著限制較為寬鬆,在這項賽事上不會看到球手穿著襯衣、馬甲、打煲呔,他們大多是穿著Polo恤,打球時變得較舒適。值得一提,另一位在公開場合表示「沒有球員喜歡比賽時打煲呔及穿馬甲」的北愛爾蘭球手艾倫(Mark Allen),正是這項賽事一棒最高得分的保持者,成績為142度。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冷知識】紳士運動服裝有嚴格規定 打英式桌球為何要穿馬甲、打煲呔?

Posted on

【學界劍擊】李俊延:男佩新星再戰學界 冀師兄弟享受

【體路 X Junior】同樣是劍擊比賽,本地公開比賽與學界比賽最大的分別,大概就是比賽氣氛,學界比賽上總有一班學校師生作後盾,得分時歡呼、失分時打氣,印在臉上的校名水印,還有校隊口號,是屬於學界比賽獨一無二的畫面。這些畫面,經過學界劍擊比賽因疫情而停辦3個學年後,終將在10月及11月回歸。比賽之前,讓我們聽聽一眾學界劍手的心聲,認識一下這班新生代劍手。

一般本地劍手都是從學習花劍起步,成長過程再轉打重劍或佩劍,中五的李俊延(Aaron)卻是個異數。Aaron原本因為對花劍提不起興趣而未有習劍,直至偶爾看到一位佩劍劍手訓練而與劍擊結緣:「打佩劍好有型!看到這個新奇及有趣的劍種,就好想學習!佩劍最吸引我的是速度,節奏較另外兩個劍種更快,適合比較爆發性的我。」

跳過了從花劍起步的訓練基礎,Aaron指直接接受佩劍訓練有利亦有弊:「一般學習花劍後會懂步法及基礎,我就像一張白紙,學習佩劍時不用改掉花劍的習慣,部分技術會學得快一點,有些步法就要比別人花多一點時間。」努力訓練讓Aaron打出不俗成績,現為香港青少年代表隊成員,盼明年能代表港隊參與國際賽,爭取殊榮。

Aaron中一時代表學校出戰學界賽即摘下C Grade銀牌,雖然賽事隨後停辦3年,但他未有忘記賽事的熾熱氣氛:「我印象中的學界比賽好熱鬧,因為有許多啦啦隊,所以氣氛與公開比賽不同。公開賽為自己打,學界賽就有一半為學校而戰,希望幫學校爭取好成績,我很享受團體賽每一分都會得到隊友支持的感覺。」雖然劍指今屆個人賽冠軍的Aaron因佩劍校隊人數不足而未有機會再戰團體賽,不過他亦勉勵隊內師兄弟勿只看重成績,而是一同享受訓練及難得比賽的過程。

李俊延
學校:聖保羅男女中學
年級:中五
劍種:佩劍
本地排名:10(青年)、4(少年)

圖:李子正
文:何子淵
場地借出:劍擊運動學院
原文刊登於Sportsroad Junior Issue#62

Sportsroad Junior

Sportsroad Junior》為全港首本月刊學界體育報,創刊號於2016年1月隆重出版,內容涵蓋全港各區學界體育賽事,現時派發據點超過全港200間中、小學。我們正陸續增加免費派發的學校數目,如學校有興趣訂閱本刊,請電郵至 junior@sportsroad.hk,或填寫網上訂閱表格,並留下負責老師、班級數目、所需訂閱數量等資料,我們會盡快回覆及安排,謝謝你對《Sportsroad Junior》的支持。

我們目前亦設有以下公眾派發點:油麻地百老匯電影中心太子閱讀時代書店尖沙咀YMCA會員服務部修頓室內場館票務處麥花臣室內場館九龍灣Mega Ice元朗區體育會沙田體育會大埔體育會北區體育會荃灣球星羽毛球專門店,數量有限,派完即止。另外,我們亦有個人訂閱服務,詳情可按此瀏覽。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學界劍擊】李俊延:男佩新星再戰學界 冀師兄弟享受

Posted on

【學界劍擊】鄭雅之:回歸成長舞台 享受最後探戈

【體路 X Junior】同樣是劍擊比賽,本地公開比賽與學界比賽最大的分別,大概就是比賽氣氛,學界比賽上總有一班學校師生作後盾,得分時歡呼、失分時打氣,印在臉上的校名水印,還有校隊口號,是屬於學界比賽獨一無二的畫面。這些畫面,經過學界劍擊比賽因疫情而停辦3個學年後,終將在10月及11月回歸。比賽之前,讓我們聽聽一眾學界劍手的心聲,認識一下這班新生代劍手。

在今年8月的香港青少年劍擊錦標賽,鄭雅之以冠軍打破兩年間因疫情所展開的沉寂期,也對未來的發展注入強心針,「2019年是我第1次代表香港出國比賽,自此之後便等待第2次機會,但是被疫情所耽誤到現在。當時因缺少比賽感到迷失,導致進步幅度很小,教練和家人都幫助我不少,加上自己對劍擊仍有熱情,所以還是盡量堅持,幸好在本地賽重辦後拾回應有的水平,證明尚有能力更上一層樓。」

3年前她以13歲之齡,成為出戰亞青賽年紀最小的港青成員,更聯同師姐摘下團體賽銀牌。除了獎牌,首踏國際舞台的小妮子亦充滿好奇感,不論各國劍手的打法及節奏也讓她大開眼界,「明白要學懂臨場調節自己,以及熟習不同對手的打法,日後再次對戰也會知道如何應付。」

見識過更高水平的對手後,今年回歸最原始的學界舞台。比起奪獎的壓力,鄭雅之更在意能否展現出百分百實力,以及享受最後一年與隊友拼搏的熱情,她個人亦期待與對手們的重逢:「對手和我都一直在成長,相隔數年後實力可能很不一樣,所以我十分期待再與大家交手。」

鄭雅之
學校:港大同學會書院
年級:中六
劍種:佩劍
本地排名:9(成年)、3(青年)

圖、文:李子正
場地借出:劍擊運動學院
原文刊登於Sportsroad Junior Issue#62

Sportsroad Junior

Sportsroad Junior》為全港首本月刊學界體育報,創刊號於2016年1月隆重出版,內容涵蓋全港各區學界體育賽事,現時派發據點超過全港200間中、小學。我們正陸續增加免費派發的學校數目,如學校有興趣訂閱本刊,請電郵至 junior@sportsroad.hk,或填寫網上訂閱表格,並留下負責老師、班級數目、所需訂閱數量等資料,我們會盡快回覆及安排,謝謝你對《Sportsroad Junior》的支持。

我們目前亦設有以下公眾派發點:油麻地百老匯電影中心太子閱讀時代書店尖沙咀YMCA會員服務部修頓室內場館票務處麥花臣室內場館九龍灣Mega Ice元朗區體育會沙田體育會大埔體育會北區體育會荃灣球星羽毛球專門店,數量有限,派完即止。另外,我們亦有個人訂閱服務,詳情可按此瀏覽。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學界劍擊】鄭雅之:回歸成長舞台 享受最後探戈

Posted on

【田徑亞少賽】賈慧妍奪跳遠銅牌 4短跑港將闖決賽

圖:Asian Athletics Association

【體路專訊】於科威特舉行的第四屆亞洲少年U18田徑錦標賽周四(13日)開鑼,港隊首日即有獎牌進帳,由賈慧妍於女子跳遠以5米81成績奪得銅牌。港隊同日亦有4位短跑運動員出戰100米初賽,最終鍾梓聖、葉景維、李紫桃及鄧焯文齊齊晉級決賽。

圖:香港田徑總會

自2015年起舉辦的亞少賽為兩年一度的賽事,上屆2019年賽事由香港主辦,隨後一屆比賽原定2021年上演,惟因疫情延至今年才舉行。港隊今次共派出11位運動員參賽,首日賽事共有6位運動員登場,其中女子跳遠香港U18紀錄保持者賈慧妍憑著第三跳躍出5米81摘下銅牌,為港隊贏得今屆賽事首面獎牌,成績與其保持的U18紀錄相差4厘米。同樣出戰女子跳遠賽事的何芷林就跳出5米40,寫下個人最佳成績。

圖:Asian Athletics Association
圖:Asian Athletics Association

另外4位港將則於上午出戰100米初賽,男子組的鍾梓聖及葉景維分別於初賽跑出10秒84及10秒72取得決賽資格,後者亦創下個人最佳成績。女子100米方面,李紫桃及鄧焯文分別跑出12秒06及12秒07,雙雙創下個人最佳時間及晉級決賽。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田徑亞少賽】賈慧妍奪跳遠銅牌 4短跑港將闖決賽

Posted on

【甲一籃球】第三節爆發奠勝 南華16分挫東方總決賽先拔頭籌

【體路專訊】甲一籃球總決賽第一場今晚(13日)上演,由職業軍香港東方與南華爭奪冠軍。兩隊經過上半場的拉鋸戰後,南華憑著第三節出色表現一舉拉開,終以72:56擊敗東方,在五場三勝制下先拔頭籌。

傑志前鋒丹恩奴域亦為座上客

東方於4強憑楊睿騏大爆發而直落兩場淘汰常規賽冠軍滿貫,與南華繼2018年後再度爭奪總冠軍。未有外援球員的東方今場入局表現較佳,以一段11:0攻勢領先,加上卜聿揚入樽及梁嘉顯的「4分打」,助球隊一度領先9分。南華則憑曾湛元命中外投及葉耀邦得手追近至15:19完首節。東方的卜聿揚憑身高優勢為南華內線製造不少麻煩,第二節再入樽及封阻南華朱亮贏盡掌聲,半場取得全隊最高10分。不過東方於第二節未能再拉開分差,反被多點得分的南華追上,第二節四次平手後由南華領先36:34返回更衣室。

換邊後南華完全主導比賽,先有余理洋連續射入兩記3分,再有曾湛元及朱亮先後快攻得手,隨著梁兆華之後射入單節第二記3分球,南華趁東方進攻啞火一舉把差距拉開,完第三節領先61:43。南華末節即打出一段7:0拉開過最高25分,東方的進攻則未見太大改善,只能稍為收窄差距,有梁兆華、朱亮、余理洋及葉耀邦4人得分上雙的南華終以72:56收下勝利。

余理洋今場取得全場最高22分

南華的梁兆華賽後點評球隊表現值80分,提及第三節的好表現則指:「上半場我們手感不佳,其實戰術做得到,只是純粹入不到波,加上Tommy(朱亮)被Adam(徐遠成)凍結有影響,令我們節奏不知道樣打。」他續指防守表現不俗,進攻則可做得更好。南華於2018年總決賽領先兩場後遭東方逆轉,梁兆華則明言未有因而有陰影,再提及球隊在疫情期間有主教練、主力惠龍兒及楊和離隊,故只抱盡力做到最好的心態:「球隊在有這樣的變化下與對手『夫添』打,都是盡力做,即使真的落敗,至少大家都fight過。」不過梁兆華亦明言希望今次能擊敗東方「攞返」2018年失落的冠軍。

季軍戰方面,有何倚富、張偉康、蔡再懃及荷利菲特得分上雙的滿貫以110:79大勝永倫,其中何倚富及張偉康合轟11球3分波。甲一籃球總決賽及季軍戰第二場下周三(19日)晚上8時40分及7時正於修頓室內場館上演。

圖、文:何子淵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甲一籃球】第三節爆發奠勝 南華16分挫東方總決賽先拔頭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