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ed on

【康文署劍擊賽】朱嘉望摘銀勢奪亞運入場券 苦苦堅持終見曙光

【體路專訊】作為杭州亞運前最後一站本地計分賽,一連兩日的「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劍擊錦標賽」昨日(3日)在香港公園體育館展開。賽前排本地第7的朱嘉望(Moonie)雖在決賽不敵佘繕妡,但仍有望升上第4奪得亞運入場劵。説到近年在放棄和堅持之間徘徊,她不禁流淚,坦言延續熱情不易,「你可以很愛劍擊,但要明白劍擊並非每日都愛你。」

方心
連翊希
黎曉瞳
朱嘉望

港隊將於杭州亞運的每項劍種各派4人出戰團體賽,當中本地積分排名最高的兩人可兼戰個人賽。香港劍擊總會亦在去年修訂港隊遴選準則,除了在國際劍聯世界排名前32的劍手將優先獲得考慮,另外在亞運前1年內的世界盃、大獎賽、世錦賽及亞錦賽亦可增加本地積分。穩奪亞運個人賽席位的女重世界「一姐」江旻憓休戰今屆康文署劍擊賽,而佘繕妡及陳渭泠亦篤定殺入亞運團體賽之下,遂由方心、連翊希、黎曉瞳及朱嘉望爭取最後一張亞運入場券,前兩人在本地排名並列第4,黎曉瞳及朱嘉望則排第6及第7名。

連翊希(右)8強淘汰方心。
朱嘉望(右)

在8強戰大勝方心的連翊希,於4強戰以10:15不敵佘繕妡,黎曉瞳亦在8強戰惜負予後者。另邊廂朱嘉望沿路過關斬將,其中在8強戰多次主動搶攻下以15:10擊敗陳渭泠,4強戰力壓陳祉澄後與佘繕妡碰頭。雖然朱嘉望於決賽以6:15飲恨,但大有機會在本地積分排名反超方心、連翊希、黎曉瞳,躍升第4位而入選亞運名單,但最終名單仍有待劍總公布。

朱嘉望相隔4年再嚐重返本地賽決賽滋味,今屆亞軍更有望帶她再戰亞運,她得悉消息更喜極而泣:「想到入4強已經很開心,今年已經跌到本地第7,所以需自費去打國際賽,很辛苦!」她透露由去年賽季完結後已跌出本地前4,今年亦是踏入全職運動員以來,首次未能入選亞錦賽名單,「輸1劍就好像輸了很多錢,所以這1年很辛苦,令我就快想放棄。今次獎牌的感覺總是難以言喻,但當想每次放棄時,總會重現一絲希望。」

她透露在東京奧運後狀態低迷,加上因傷而想過退役,但始終未能下定決心。處於放棄和堅持之間的爭扎,Moonie領悟到要更主動地重燃對劍擊的熱情:「你可以很愛劍擊,但要明白劍擊並非每日都愛你,這是我打了近10年後才學到的事,但當它不愛你時,也要另尋方法重新喜歡它。所以今日好像為自己爭回一口氣。始終我年紀不少了,也是這1年才理解有起有跌的道理。」以往女重港隊內部競爭較少,故相對容易入選國際賽名單,但她感覺進步到某階段就陷入瓶頸,一直未能找到突破點。

雖然在6年全職生涯裡已經歷奧運等所有大賽,但她自知有所不足,尤其在世界盃較難晉身正賽,「不停鑽牛角尖想打好些,但不成功,可能自己不夠『硬淨』。教練已經幫了我很多,所以對他不好意思。」Moonie近期嘗試在比賽更積極進攻,擺脫以往主守風格,結果收得成效,並期望在將來加強體能,進一步適應新戰術下達到攻守兼備,提升在個人賽的表現。

「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劍擊錦標賽」今日(4日)續假香港公園體育館舉行男子花劍及男、女子佩劍賽事,並同時決出亞運港隊劍手名單。

圖、文:李子正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康文署劍擊賽】朱嘉望摘銀勢奪亞運入場券 苦苦堅持終見曙光

Posted on

【泰國羽賽】李卓耀相隔3年半再闖決賽 坐亞爭破冠軍荒

(圖:體路資料庫)

【體路專訊】超級500泰國公開賽周六(3日)上演各項4強賽事,世界排名第17位的香港男單代表李卓耀勢如破竹,力戰34分鐘後以局數2:0力克法國球手波波夫(Toma Junior Popov),自2019年11月香港公開賽封王後再次打入BWF超級系列賽決賽,明日硬撼2號種子、東道主球手韋迪辛(Kunlavut Vitidsarn)的勝方,爭破3年半的冠軍荒。(now670台周日下午1時起直播)

被列為8號種子的李卓耀首兩圈都要打足3局才分別擊敗丹麥的Rasmus Gemke及Magnus Johannesen,昨日8強面對次圈爆冷淘汰周天成的馬來西亞新星黃智勇,則連續兩局後上制敵,殺入4強。李卓耀今日迎擊排名28位的波波夫,後者在16強氣走了港羽「一哥」伍家朗。

李卓耀與波波夫此前只曾在去年瑞士公開賽首圈交手一次,港將當時以直落兩局稱臣。不過這位近況勇銳的港羽「二哥」是役卻佔盡上風,雙方接戰初段爭持激烈,比分咬緊,李卓耀半局僅領先11:10,但技術暫停後他再加快節奏,利用平推打法限制身型高大的波波夫強攻,打出一波4:2,拉開至15:12確立優勢,末段再連羸4分,只花14分鐘便以21:14先拔頭籌。

(圖:體路資料庫)

第二局港將乘勝追擊,取得4:1的好開局,之後完全控制戰局,大幅拋離對手10:3,雖然波波夫站穩陣腳後逐漸收復失地,更追至14:14平手,不過李卓耀頂住壓力,連轟6分一舉拉開20:14,最終以21:16再下一城,繼2019年11月在香港公開賽主場封王後,事隔3年半再次打入BWF超級系列賽決賽,坐亞爭冠。

李卓耀明日決戰坐擁主場之利的三屆世青冠軍、去年世錦賽亞軍韋迪辛,後者在另一場4強以13:21、21:17、21:13反勝印度新星拿施亞辛(Lakshya Sen)。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泰國羽賽】李卓耀相隔3年半再闖決賽 坐亞爭破冠軍荒

Posted on

【羽毛球】入選名人堂遭陶菲克質疑  李宗偉:說不生氣是假的

(圖:BWF微博)

【體路專訊】馬來西亞「拿督」李宗偉在5月初連同中國「超級丹」林丹獲世界羽聯列入名人堂,然而此舉引起印尼傳奇球手陶菲克對李宗偉的質疑,後者坦言為此到疑惑及生氣,認為獲列入名人堂並不是自己的控制範圍以內。

李宗偉在羽壇豪取47個世界羽聯超級系列賽/世界巡迴賽冠軍、4次獲世錦賽亞軍、1次奪湯姆斯杯亞軍、連續3屆摘下奧運會男單銀牌,並創下349周世界排名居首第一的紀錄。陶菲克則主要奪得1次世錦賽冠軍、3次亞運冠軍、3次亞錦賽冠軍、2次湯姆斯杯冠軍、1次奧運男單冠軍,並於2000年升至世界排名第一位。兩人與林丹及丹麥蓋德(Peter Gade)被譽為羽壇「四大天王」。

在世界羽聯宣布李宗偉與林丹攜手進入名人堂後,陶菲克接受一家印尼媒體採訪時質疑李宗偉入選原因,指林丹當之無愧,但聲李宗偉入選是因為世界羽聯辦公室設在吉隆坡:「在一項運動中,不是長居世界第一便是冠軍。」,「你會選一個拿過10次銀牌或是贏過1面金牌的人?」

陶菲克
李宗偉(左)及林丹(右)齊齊入選BWF名人堂。(圖:BWF微博)

該名印尼名宿更在個人社交媒體上寫道:「你拿過甚麼冠軍?東南亞運動會?亞運會?世錦賽?奧運?究竟在針對哪個國家?我都想要兄弟⋯」其後引來大批馬來西亞網民不滿,並在陶菲克帖子留言:「如果你態度不好,即使成為冠軍也是沒用。」及後有關帖文已被刪除。

據馬來西亞媒體《星洲體育》報道,李宗偉接受訪問對陶菲克的言論感到困惑,稱「說不生氣是假的」,解釋進入名人堂並不是自己能夠作主:「這(自己入選名人堂)與我無關,陶菲克應該聯繫世界羽聯了解清楚。」他續指不明白為何陶菲克要攻擊自己。

不過,李宗偉隨後表示,與陶菲克為場外好友,且已收到後者道歉訊息,又替其澄清相關評論:「他解釋那是記者詢問他關於世羽聯名人堂的入選標準,他便以個人觀點回答,並無意攻擊我。」李宗偉指希望當年的「四大天王」林丹、蓋德、陶菲克和自己都能選入名人堂,冀世界羽聯能就今次事件作出解釋及釐清。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羽毛球】入選名人堂遭陶菲克質疑  李宗偉:說不生氣是假的

Posted on

【NBA】莫蘭特再次展示槍械 聯盟暗示或採取更嚴重懲罰

莫蘭特現時遭灰熊無限期禁止參與隊內活動。(圖:莫蘭特 Twitter)

【體路專訊】NBA球隊灰熊球星莫蘭特(Ja Morant)日前再次於社交平台上展示槍械,聯盟總裁施華(Adam Silver)周五(2日)接受訪問時暗示,莫蘭特或再面臨更嚴重的懲處,又透露調查結果將於NBA總決賽後公布。

莫蘭特3月已曾因在Instagram直播中展示槍械,遭聯盟禁賽8場,期間他為自己行為道歉並短暫尋求協助。誰知兩個月後,這位23歲的灰熊球星再次犯上同一錯誤,隨即遭灰熊無限期禁止他參與一切球隊活動,聯盟方面亦對莫蘭特展開調查。

NBA聯盟總裁施華暗示莫蘭特或受更嚴重的懲罰(圖:短片截圖)

NBA聯盟主席施華周五接受媒體訪問時更新最新調查進度,並決定對莫蘭特作出相關懲處,惟未合時宜公佈:「我們(的調查)現在可能到了重要階段,但我們已(對莫蘭特的懲處)做出了決定,我相信會獲得球員工會的同意,但在賽季期間公佈調查結果是對這些球隊向球員是不公平的。」

被問到第一次對莫蘭特的懲罰會否過輕,施華答道:「事後看來,我不知道,如果今次懲罰從上次的禁賽8場增至12場,那會很重要嗎?在當時(3月)覺得合適的,我只能這樣說。」有外媒推測,NBA聯盟將對莫蘭特再次採取更嚴重的懲罰,禁賽時間或會更長,或對灰熊來季備戰有一定影響。施華再透露,待NBA總決賽結束後,將會就事件公布調查結果。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NBA】莫蘭特再次展示槍械 聯盟暗示或採取更嚴重懲罰

Posted on

運動心理學淺談(67):教練員人際行為與運動員心理堅韌性—基於SDT理論

(圖:體路資料庫/FIE)

【體路專欄】在第55期的運動心理學淺談中已經提到,心理堅韌性(Mental Toughness)是運動員在比賽過程中取得良好成績的重要心理因素之一,是可以通過後天培養的。雖然目前心理堅韌性已經得到了運動心理學家、教練員及運動員的廣泛關注,但由於其自身是一個受諸多因素影響的心理過程,因此關於心理堅韌性的主要研究目前仍集中於其自身概念的界定和成分的劃分等範圍。為了進一步擴展心理堅韌性的研究範圍,了解心理堅韌性發生的過程和產生的結果,運動心理學家亦開始嘗試將心理堅韌性放置於已有的心理學理論體系中,去探索心理堅韌性與理論體系中存在變量之間的關係,及其可能發揮的作用(Mahoney et al , 2014),例如:自我決定理論(Self-Determination Theory)、自我效能感(Self-efficacy)等。

本文以自我決定理論的基本心理需求理論(Basic Psychological Need Theory)為例,介紹心理堅韌性、教練員人際行為(Interpersonal Behavior)與運動員基本心理需求三者之間的關係。自我決定理論是一個研究人類動機和人格的宏觀理論,它假設人是一個積極的有機體,能夠積極面對各種挑戰,並不斷自我整合、發展和完善自身的心理,但這個過程並非是自發的,而是需要通過更多的來自外部環境的支持和給養才能完成(Deci & Ryan, 2002)。在自我決定理論中,基本心理需求被描述為心理健康發展的營養品,就像花兒的綻放離不開陽光和水的滋潤一樣。根據基本心理需求理論的觀點,人類天生擁有三種基本心理需求,分別是:自主性(Autonomy)、勝任感(Competence)、以及歸屬感(Relatedness),這三種基本心理需求具有跨文化的普遍性,且缺一不可。而外部社會環境則可以通過滿足(阻滯)個體的基本心理需求,進一步促進(阻滯)個體的積極行為和心理健康的形成和發展(Ryan & Deci, 2017)。

關於教練員的人際行為,最常見的就是自主支持(Autonomy Support)和控制(control)。自我決定理論中,自主支持被定義為:「一個在權威位置上的個體(如教練)能採納他人的觀點,承認他人的感受,為他人提供中肯的信息和選擇的機會,給予最小的壓力和要求」,相反,與自主支持相對應的行為我們叫做「控制」,控制行為的特點包括:「獎勵控制、消極條件控制、威迫、過度個人控制等」(Bartholomew et al, 2010)

Butt等人在他們的訪談研究也發現,教練員作為運動員的重要他人之一,其自身的訓練方法(例如:開展具有挑戰性的訓練等)、個性(例如:堅韌、耐性等)以及對運動員的支持(例如:積極的支持和鼓勵等)均會對運動員的心理堅韌性的形成產生影響(Butt et al, 2010)。在實證研究方面, Mahoney 等人(Mahoney et al , 2014)亦通過路徑分析證實了運動員的三種基本心理需求在教練員人際行為和運動員心理堅韌性之間的中介效應,即教練員的人際行為不會對運動員的心理堅韌性產生直接影響,但可以通過滿足或阻滯運動員的基本心理需求進而對運動員的心理堅韌性產生間接影響。詳細來說,就是教練員的支持行為有助於運動員表現出高水平的心理需求滿足和低水平的心理需求阻滯,間接提高運動員的心理堅韌性水平;相反,教練員的控制行為,會促使運動員表現出低水平的基本心理需求滿足和高水平的心理需求阻滯,間接阻礙運動員心理堅韌性的培養。

更有趣的是,這三種基本心理需求在發揮其中介作用時雖然具有跨文化的普遍性,但是在不同文化背景下,三種基本心理需求所發揮的中介效應的大小卻是有差異的。例如:在西方運動員群體,三種基本心理需求在教練員人際行為和運動員心理堅韌性之間的中介效應由大到小依次是:自主性、勝任感和歸屬感;而在東方文化背景下則為:勝任感、自主性和歸屬感(牛鵬程,2018)。

回歸實踐領域,大部分教練員的人際行為可能並不局限於一種,甚至是多種行為的混合。因此教練員在執教過程中適當增加自主支持行為,盡可能地避免控制行為的發生有利於運動員基本心理需求的滿足和心理堅韌性的培養。

參考文獻:

Mahoney, J. W., Gucciardi, D. F., Ntoumanis, N., & Mallett, C. J. (2014). Mental toughness in sport: motivational antecedents and associations with performance and psychological health. Journal of sport & exercise psychology, 36(3), 281–292. https://doi.org/10.1123/jsep.2013-0260

Deci, E. L., & Ryan, R. M. (2002). Self-determination research: Reflections and future directions. In E. L. Deci & R. M. Ryan (Eds.), Handbook of self-determination research (pp. 431–441). University of Rochester Press.

Ryan, R. M., & Deci, E. L. (2017). Self-determination theory: Basic psychological needs in motivation, development, and wellness. The Guilford Press. https://doi.org/10.1521/978.14625/28806

Butt, J., Weinberg, R., & Culp, B. (2010). Exploring mental toughness in NCAA athletes. Journal of intercollegiate sport, 3(2), 316-332.

Bartholomew, K. J., Ntoumanis, N., & Thøgersen-Ntoumani, C. (2010). The controlling interpersonal style in a coaching context: development and initial validation of a psychometric scale. Journal of sport & exercise psychology32(2), 193–216. https://doi.org/10.1123/jsep.32.2.193

牛鵬程.(2018).運動員自主支持、控制感知與心理堅韌性的關係(碩士論文). 武漢體育學院.

作者:牛鵬程
香港運動心理學會會員
國際運動心理學會註冊執業師

香港運動心理學會
香港運動心理學會(HKSSEP)作為本地唯一的專業學會,致力推廣具科學論証的運動心理知識及結合應用經驗,亦希望成為學術及前線同行的溝通平台,共同發展運動心理專業。HKSSEP由在本地大學中從事科研的運動心理學學者,及在不同前線機構(如香港體育學院等)的運動心理專家成立及主理。今後我們希望透過體路的平台,繼續跟廣大讀者交流,歡迎在我們的Facebook專頁留言。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運動心理學淺談(67):教練員人際行為與運動員心理堅韌性—基於SDT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