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ed on

網球|黃澤林決勝盤「搶七」飲恨 無緣ATP泰勒站決賽

【體路專訊】香港首席網球代表黃澤林(Coleman)今晨(9日)繼續出戰美國舉行的ATP挑戰賽泰勒站賽事,於男單4強迎戰日本代表James Trotter,Coleman先失一盤後扳平,惟戰至決勝盤「搶七」飲恨,最終以盤數1:2稱臣,無緣決賽。

世界排名181位的黃澤林今站被列為男單2號種子,頭兩輪分別淘汰美國Cannon Kingsley及Stefan Kozlov,晉級4強後面對世界排名371位的James Trotter,雙方曾在今年4月ATP挑戰賽深圳站32強交鋒,Coleman當時以7:5、6:2取勝。不過Coleman今仗就受盡考驗,開局慢熱,第一盤二發得分率僅為33%,三度被破發下以2:6失利。

黃澤林第二盤展示發球威力,打出5球Ace,一、二發得分率提升至67%及58%,勇救3個破發分,以6:4扳回一城。進入第三盤,雙方表現相若,互破1次發球局,同樣化解5次破發分,激戰至決勝局「搶七」,Coleman最終以6:7(4:7)惜敗,與決賽席位擦身而過。此前黃澤林夥北馬利安納群島籍球手Colin Sinclair亦在男雙4強止步。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網球|黃澤林決勝盤「搶七」飲恨 無緣ATP泰勒站決賽

Posted on

世盃外|港足抵土庫曼望盡快適應高溫 兩助教簽證問題未隨隊

【體路專訊】周二將出戰最後一場世界盃外圍賽的港足抵達土庫曼首都阿什哈巴德後,當地時間周六(8日) 黃昏完成首課操練。暫代主帥盧斯爾稱球隊狀況良好,惟要盡快適應當地30多度的高溫。球隊今仗將缺少因簽證問題未能隨行的兩名助教,惟中場顏卓彬認為未會對球隊有太大影響。

盧斯爾(圖:香港足總)
(圖:香港足總)

港足上周五晚出發,經過10多小時旅程後於當地時間中午抵達土庫曼,球隊即日下午到球場作第一課操練。暫代主教練盧斯爾透露球隊現時一切良好,不過訓練球場質素一般:「這個球場是個較舊的人造草場,草地比較硬,狀況不太理想。但情況就是如此,希望比賽場地會好一點。」他指隊內並無新傷兵出現,惟高溫將是球隊在當地的第一個「對手」,希望球員可及時適應。據天氣報告顯示,阿什哈巴德晚上氣溫約30度,比賽當日最高氣溫更達42度。

(圖:香港足總)
顏卓彬(圖:香港足總)

球隊今場有門將陳嘉豪及中堅周緣德退隊,據悉前者因簽證問題未能隨隊,後者則向本網透露是在上周主場對伊朗一仗觸傷左腳腳踝:「問題應該不大,但趕不及今場比賽了。」除了陳嘉豪外,兩名助教盧比度及司徒文俊同樣因未能及時辦妥簽證而未能隨隊。不過中場顏卓彬指球隊未受此影響:「今日主要是讓我們放鬆,始終沒有戰術上的訓練,不會有太大影響,而且之前都是由Wolfie(盧斯爾)安排訓練,Chino(盧比度)等從旁協助。」顏卓彬上仗後備上陣18分鐘,是其逾一年後再次在國際賽上陣,直言經過一年外借生涯後,落場已無以往般緊張,懂得更放膽踢。

港足周二(11日)晚香港時間11時會與土庫曼踢最後一場世盃外分組賽,由於港隊的得失球不及對方,若要趕過土庫曼以免包尾的話必須全取3分。

顏卓彬上場後備上陣。(圖:體路資料庫)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世盃外|港足抵土庫曼望盡快適應高溫 兩助教簽證問題未隨隊

Posted on

中國香港運動醫學及科學學會|我可以做「掌上壓」嗎?

【體路專欄】相信每個人都曾經做過「掌上壓」,甚至有不少人每天都會在家練習。許多人將「掌上壓」納入他們的常規運動中,「掌上壓」更被廣泛應用於體能訓練以及各種年齡和水平的專業及業餘運動員的訓練當中。它亦經常被用來定期評估專業運動員及纪律部隊人員的上肢的肌力、體能、肌肉耐力等。更有醫生把「掌上壓」列入治療乳癌康復病人1,訓練停經後婦女2和患有肥胖症的青少年3,及推廣在學校體育課程中4,5

「掌上壓」是力量訓練的運動,除了可以强化上肢的肌力,尤其是肩膀肌肉,還可以調動核心和腿部的肌肉。因此,「掌上壓」有利於增強全身力量。它亦有效改善心肺健康6。可是,「掌上壓」與大多數其他運動訓練一樣,可能會增加某些受傷的風險。身為手外科醫生,臨床上遇上不少病人因「掌上壓」導致手腕痛及不同腕部的傷患,更有不少病人手腕傷患復康後,打波健身都没有問題,但做「掌上壓」後便使病患復發。過往亦有國際醫學期刊報導過,因職業要求而常做「掌上壓」的軍人更容易患上有症狀性的手腕囊腫,亦佔了需要動手術病人的大多數7,8。當中也有報導不少過度練習「掌上壓」導致手腕腕骨、掌骨骨折等個案9。想了解 「掌上壓」和手腕關節的關係,我們首先要從手腕的結構上先作簡單的認識。

手腕是連接前臂和手掌的一個結構,由前臂的橈骨、尺骨,腕骨,及手掌骨組成(如圖1)。

圖一:手腕的骨頭及舟月韌帶

舟骨和月骨、是腕骨中最重要的兩顆骨頭,由舟月韌帶連接着,讓舟骨和月骨緊靠地連成一體,像一個堅固的「平台」或一個「盆」,支撑着手掌承托的力量,再傳遞至前臂。但舟月韌帶較為細小,未能單獨承擔手掌需要承受的力量,故此,這個「舟月平台/盆」,也有賴於關節以外的主要三組韌帶去堅固,包括背側的 1) 背側腕骨間韌帶 (DIC ligament) 和 2) 橈腕背側韌帶 (DRC ligament)(如圖二),和掌側的 3) 舟三角韌帶。

圖二:手腕關節以外的主要兩組韌與舟月韌帶的關系

而DIC 和 DRC 韌帶在舟月韌帶表面上緊緊連在一起,堅固着舟月韌帶,一同協助把舟骨和月骨連成一強狀「平台/盆」,承托着手掌接收的力量。

動態和肌電圖分析顯示10,11,在做「掌上壓」時,平均70%的體重負荷會落在上肢,最多更有機會超過90%,地面反作用力會由手掌經手腕傳遞這七至九成的體重去身體的中心。同時,在做「掌上壓」時,手掌連接着地板不動,但身體的重心不斷上下前後移動,這七至九成的體重隨着身體重心的變化,使地面反作用力在手腕上產生額外及巨大的力矩,也使地面反作用力在手腕上分佈更廣範圍,在手腕上產生很大的關節磨動及剪切力。即使上肢和核心肌力有足够的強度去補償手腕的負荷,手腕的韌帶也難免受到傷害10,11。因這手腕的剪切力,尤其在手腕背伸動作,DIC 和 DRC 韌帶會從舟月韌帶上撕離,形成手腕背部疼痛、微腫,不能承受手腕背伸動作,DIC 和 DRC 韌帶與舟月韌帶之間更會產生分泌和水囊腫形成(如圖3)。 舟月韌帶缺乏DIC 和 DRC 韌帶的協助,變得容易受傷、疲弱,有機會變成舟月骨分離12(如圖4)。

圖三: 四十歲女士,重覆練習「掌上壓」,致手腕背部痛楚,磁力共振顯示DIC 韌帶腫脹,有撕裂跡象,及韌帶上有水囊腫形成。
圖四: 三十二歲女士,重覆練習「掌上壓」兩年,致手腕背部痛楚求醫,臨床及X光顯示舟月骨分離,她沒有記憶有受傷經歷。

除此之外,「掌上壓」增加前臂內旋的幅度超過80度,同時也增加地面反作用力及剪切力於尺腕關節,兩者都增加了尺腕關節的負荷。尺腕關節有一重要組織,名為三角纖維軟骨複合體 (TFCC) ( 如圖5),過度的「掌上壓」 導致TFCC 受損實不足為奇,使手腕扭動、前臂旋轉用力也有痛楚障礙。

圖五: 三角纖維軟骨複合體 (TFCC)

「掌上壓」有它的優處,但亦如其他運動一樣,做得不當,也會有反效果:

要減少「掌上壓」對手腕的傷害,首先要量力而為,上肢及核心肌力不足定會增加手腕的扭動及負荷。完成一天疲勞的工作後,如果沒有熱身及準備好肌肉和肌腱的靈活性,便進行「掌上壓」亦相當危險。做得太多、太密、太快,沒有聆聽身體的狀態,强行繼續進行訓練都是不當的訓練。若然姿勢、方法不當,亦會加劇身體重心的搖晃,增加手腕受傷的機會。如有需要,應該向專業教練和物理治療師請教,有時候「拳上壓」等避免手腕外伸的方式可能更適合。本身有手腕問题也不宜做「掌上壓」,遇到手腕痛便應立刻停止,發生不適時應尋求醫生的評估及治療。「掌上壓」並不是鍛煉上肢及身體的唯一方法,訓練時量力而為,採用正確的方法,必會體會到訓練的樂趣。

參考文獻:

  1. Martin E, Battaglini C, Groff D, Naumann F. Improving muscular endurance with the MVe Fitness Chair in breast cancer survivors: a feasibility and efficacy study. J Sci Med Sport. 2013;16:372e376.
  2. ColadoJC,TriplettNT,TellaV,SaucedoP,AbellanJ.Effectsofaquaticresistance training on health and fitness in postmenopausal women. Eur J Appl Physiol. 2009;106:113e122.
  3. Alberga AS, Prud’homme D, Sigal RJ, et al. Effects of aerobic training, resistance training, or both on cardiorespiratory and musculoskeletal fitness in adolescents with obesity: the HEARTY trial. Appl Physiol Nutr Metab. 2016;41:255e 265.
  4. Faigenbaum AD, Bush JA, McLoone RP, et al. Benefits of strength and skill-based training during primary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J Strength Cond Res. 2015;29:1255e1262.
  5. Smith JJ, Morgan PJ, Plotnikoff RC, et al. Rationale and study protocol for the ’active teen leaders avoiding screen-time’ (ATLAS) group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an obesity prevention intervention for adolescent boys from schools in low-income communities. Contemp Clin Trials. 2014;37:106e119.
  6. Barker, Jill. “The Power of Pushups; Classic Move an Indicator of Strength, Long Associated with a Healthy Heart.” Edmonton journal 2019: n. pag. Print.
  7. Clark D, Dingle M, Saxena S, Dworak T, Nappo K, Balazs GC, Nanos G 3rd, Tintle S. Prospective Evaluation of Push-up Performance and Patient-Reported Outcomes Following Open Dorsal Wrist Ganglion Excision in the Active-Duty Military Population. J Wrist Surg. 2022 Feb 23;11(6):493-500. doi: 10.1055/s-0042-1743118. PMID: 36504534; PMCID: PMC9731736.
  8. Balazs GC, Donohue MA, Drake ML, Ipsen D, Nanos 3rd GP, Tintle SM. Outcomes of open dorsal wrist ganglion excision in active-duty military personnel. J Hand Surg Am. 2015;40:1739e1747.
  9. Busche MN, Knobloch K, Rosenthal H, Vogt PM. Stress fracture of the hamate body and fourth metacarpal base following military style push-ups: an unusual trauma mechanism. Knee Surg Sports Traumatol Arthrosc. 2008;16:1158e1160.
  10. Gouvali MK, Boudolos K. Dynamic and electromyographical analysis in variants of push-up exercise. J Strength Cond Res. 2005;19:146e151.
  11. Polovinets, Olga, Alon Wolf, and Ronit Wollstein. “Force Transmission through the Wrist during Performance of Push-Ups on a Hyperextended and a Neutral Wrist.” Journal of hand therapy 31.3 (2018): 322–330. Web.
  12. Nance, Erin M. et al. “Dorsal Wrist Pain in the Extended Wrist-Loading Position: An MRI Study.” Journal of wrist surgery 6.4 (2017): 276–279. Web.

【中國香港運動醫學及科學學會專欄】

 

 

 

 

 

 

 

文:黃詠儀醫生
中國香港運動醫學及科學學會 醫生委員會 委員(2022-2024年)
香港中文大學醫院顧問醫生
香港中文大學醫院骨科專科醫生
香港中文大學矯形外科及創傷學系臨床專業顧問
香港中文大學矯形外科及創傷學系專業應用副教授(禮任)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中國香港運動醫學及科學學會|我可以做「掌上壓」嗎?

Posted on

法網|橫掃意大利「黑馬」! 絲維雅迪克四度封后三連霸

【體路專訊】2024法國網球公開賽周六(8日)上演女單決賽,世界「一姐」絲維雅迪克(Iga Swiatek)再顯「泥地女王」本色,僅花68分鐘便以直落盤數2:0橫掃意大利「黑馬」柏奧莉妮(Jasmine Paolini),四度封后實現三連霸,捧走生涯第5座大滿貫獎盃。

絲維雅迪克(圖:Getty Images)
柏奧莉妮(圖:Getty Images)

當今女子網壇領軍人物絲維雅迪克與首次打入大滿貫決賽的柏奧莉妮過往2次交鋒,「世一」未嚐敗績,最近一次在去年美網首輪更以6:3、6:0擊潰對手。絲維雅迪克今仗依然未受考驗,雖然首盤率先被破發落後1:2,不過迅速調整後連贏5局反勝6:2拔下頭籌,第二盤繼續主導賽事,再連下五城拉開至5:0,最終以6:1奠勝,繼2020、2022及2023年第四度登頂,成為繼施莉絲(Monica Seles)(1990-1992)、軒寧(Justine Henin)(2005-2007)後第3位實現女單三連冠的球員,同時寫下法網21連勝。連同今次法網,「一姐」生涯5次打入大滿貫決賽都全數捧盃而回。

絲維雅迪克(圖:Getty Images)
絲維雅迪克(右)、柏奧莉妮(左)(圖:Getty Images)

身高僅1米63的柏奧莉妮雖然女單屈居亞軍,但她夥拍37歲同胞老將Sara Errani亦打入女雙決賽,明日(9日)對5種子美國高芙(Coco Gauff)/捷克施妮亞高娃(Katerina Siniakova),仍有機會爭取冠軍。至於男單決賽則由西班牙「拿度接班人」艾卡拿斯(Carlos Alcaraz)惡鬥德國名將施華利夫(Alexander Zverev)。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法網|橫掃意大利「黑馬」! 絲維雅迪克四度封后三連霸

Posted on

世界女排聯賽香港站|中國女排全接觸朱婷現疲態 球迷熱情未減落力打氣

【體路專訊】「中國人壽(海外)世界女排聯賽香港2024」將於6月11至16日假香港體育館舉行。中國女排今日(8日)在紅館出席」中國女排全接觸」活動及簽名會,跟香港年青球員交流及與球迷近距離接觸兼簽名留念,球隊所有球員均有出席,雖然主力朱婷在活動期間稍露疲態,但仍無阻Fans熱情,有球迷舉起大頭紙牌及橫額,紛為球員落力打氣。

一眾女排成員練習發球。

大會於香港站開鑼前舉行中國女排全接觸及簽名會,讓球迷能在紅館中近距離觀看女排訓練,並邀請一眾年青小將及港青女排球員與中國女排球員一同練習交流,從而提升技術。

在公開操練期間,主教練蔡斌未有親自指揮球隊,亦未見與球員交流。大部分主力球員神態輕鬆,包括主力龔翔宇、張常寧及李盈瑩,隊長袁心玥更以廣東話向在場球迷問好:「大家好!我係袁心玥」。不過重返國家隊的朱婷就略帶疲態,亦較少笑容。中國女排與香港年青球員交流的3打3及6打6活動,朱婷都未有參與,部分時間更加獨自返回更衣室。中國女排與港青女排進行6打6練習賽,最終小勝4:2,在場球迷佈以熱烈掌聲和歡呼聲,最後朱婷再度現身與港將大合照。

張常寧教授年輕球員扣球技巧。
朱婷未有觀賞隊友與香港年青球員的比賽。

其中一位能夠與中國女排進行3打3練習賽的年青球員Charlotte 接受大會訪問,表示機會難得,「好開心可以參加3打3,希望將來自己的能力能像中國女排一樣厲害。」

「中國女排簽名會」同樣反應熱烈,球迷能與一眾女排成員近距離接觸,但簽名會途中發生小插曲,大會安排球迷只能向工作人員所安排的女排成員索取簽名及合照,有球迷失控衝向朱婷為求合照及索取簽名,但最終亦如願以償。

主教練蔡斌(右一)於操練過程中未有太多與球員交流。

中國女排與一眾香港年青球員大合照。
球迷成功與朱婷合照。

中國女排將於周二(11日)晚亮相,迎戰保加利亞力爭打開勝利之門。

圖、文:實習記者伍俊熹、文栢源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世界女排聯賽香港站|中國女排全接觸朱婷現疲態 球迷熱情未減落力打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