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ed on

【田徑・專訪】何鍵靈:享受苦後回甘

田徑專訪,田徑,學界田徑,何鍵靈,協恩中學

【體路 x Junior】因應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在本地持續擴散,全港學校自農曆新年假期後一直停課至今,加上康文署轄下場地關閉,令學界田徑盛事「港九D1中學校際田徑比賽」最終取消。不過學生運動員默默流下的汗水、付出的努力不會因此就變得徒勞,在田徑這個突破自我的運動,他們每一刻都朝著更好的自己而前進。努力不是精英運動員的專利, 許多學生運動員同樣投放時間與精神在田徑中, 今期《Sportsroad Junior》特別為大家帶來田徑新星——協恩中學何鍵靈的故事。

田徑專訪,田徑,學界田徑,何鍵靈,協恩中學

「400米就像苦茶,喝第一口覺得苦,然後越來越苦,就看看誰可以憑意志與決心捱到最後,他就是勝利者。」苦盡甘來,捱過才能享受,這是協恩中學何鍵靈對400米的理解,也是對田徑人生的領悟。

每人體格不同,運動路也不盡相同,何鍵靈或許具天分,但起步未找到屬於自己的方向,經歷了先苦後甜。「小時候參加田徑興趣班,最先接觸100米,但每次都包尾,連小學學界都不能參賽。」何鍵靈自言好勝,在長期挫敗後突然決心求變:「基本上每次比賽都在初賽跑最後一名,上午完成比賽已經可以離開運動場。小四一次比賽後突然認真想,為甚麼大家投入相同的時間練習,身邊朋友跑第一,我卻決賽都跑不到?」於是她跟父母提出希望轉變,便開始越跑越長,最後發現原來400米才是最適合自己的項目。

田徑專訪,田徑,學界田徑,何鍵靈,協恩中學

在小學一次陸運會中,何鍵靈參加了人生第一次400米比賽,取得了人生首面獎牌,雖然只在頒獎台次席,對她卻有莫大意義:「好希望能夠證明給人看,自己也能夠做得到,所以當時真的好鼓舞。」找對了路、在教練的協助下,何鍵靈400米成績突飛猛進,她以「苦茶」形容這個短跑中距離最長的項目:「跑400米的重點不是與其他人鬥前300米,而是看看在最後100米,能以決心和耐力捱到最後的就是勝利者。」對她而言,勝利指的不是跑贏別人,也是在每一場比賽中突破自己。

裝備自己 為未來準備

何鍵靈在去年香港舉辦的亞洲少年田徑錦標賽上一舉跑出57秒10打破400米香港青年紀錄,從小學的挫敗到成為紀錄保持者,她真正感受到何謂苦後回甘。為備戰今年港九D1田徑賽,何鍵靈特意赴日本集訓兩週,與當地高中生切磋交流,卻在訓練期間得悉D1取消,教她愕然又失望,甚至質疑自己的付出白費,「不過被日本人練習時的積極心態影響,慢慢就覺得,雖然沒有了比賽,但練習成果還在。」

田徑專訪,田徑,學界田徑,何鍵靈,協恩中學

少了一次重要的比賽固然失落,但田徑生涯尚有不短的旅程,何鍵靈隨即把目標放在5月代表港隊出戰泰國舉行的亞洲青年錦標賽,也希望改寫自己的400米青年紀錄,「有沒有比賽是未知數,但我會繼續練習裝備好自己。」突如其來的疫症打亂了部署,但無阻田徑新星繼續閃閃發亮。(編按:亞青賽最終因疫情而取消)

何鍵靈小檔案
學校:協恩中學
個人最佳:200米(25.52)、400米(57.10)、跳遠(5.39)
過往成績:
2019 400米香港排名第1、200米香港青年排名第3
2019 亞洲少年田徑錦標賽400米第7名(打破青年紀錄)
2019 D1女子B Grade 400米金牌、跳遠銀牌、4×400米接力金牌(打破紀錄)
2018 全國青年運動會 4×100米接力第4名、4×400米接力第6名
2017 D1女子C Grade 4×400米接力金牌(打破紀錄)

圖、文:何子淵
原文刊登於Sportsroad Junior Issue#42

Sportsroad Junior

Sportsroadjunior,junior42,學界體育雜誌,學界

Sportsroad Junior》為全港首本月刊學界體育報,創刊號於2016年1月隆重出版,內容涵蓋全港各區學界體育賽事,現時派發據點超過全港200間中學。我們正陸續增加免費派發的學校數目,如學校有興趣訂閱本刊,請電郵至 junior@sportsroad.hk,或填寫網上訂閱表格,並留下負責老師、班級數目、所需訂閱數量等資料,我們會盡快回覆及安排,謝謝你對《Sportsroad Junior》的支持。

我們目前亦設有以下公眾派發點:油麻地Kubrick書店尖沙咀YMCA會員服務部修頓室內場館票務處麥花臣室內場館亞洲運動及體適能治療中心旺角分店、九龍灣Mega Ice元朗區體育會沙田體育會大埔體育會北區體育會,數量有限,派完即止。另外,我們亦有個人訂閱服務,詳情可按此瀏覽。(由於疫情致全港中、小學暫時停課,Junior #42僅推出電子版,請按此瀏覽。)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田徑・專訪】何鍵靈:享受苦後回甘

Posted on

【武漢肺炎】傑志職員初步確診 疑為助教盧比度

(圖:體路資料庫)

 

【體路專訊】港超聯球會傑志今日(31日)凌晨發新聞稿,指隊內一名配偶早前確診患上新冠肺炎(武漢肺炎)的職員,昨日的緊急病毒檢測結果呈陽性,成為新一宗初步確診個案,他將繼續家居檢疫隔離並等候送院。據悉,該名職員為助教盧比度。

傑志深夜通知傳媒,指隊內一名配偶前日確診的職員昨日完成緊急病毒檢測,結果呈陽性反應,屬初步確診個案。根據衞生署建議,該名職員將繼續家居檢疫隔離並等候送院。據了解,該名職員為球隊助教之一的盧比度。傑志指,所有球隊職球員及賽馬會傑志中心員工將繼續作家居隔離,並於今早接受病毒檢測,預計明日下午會有測試結果。

盧比度(中)(圖:體路資料庫)

 

傑志上周表示,隊內一名職員的配偶離港工作後於本月18日回港,不過有關職員並未根據球會規定申報及進行家居隔離。衞生防護中心在上周六的例行記者會上公布,本港再多59宗確診個案,當中第623號個案為一名有外遊紀錄的38歲女子,曾到過英國、烏克蘭及阿聯酋,並在上星期三(25日)出現發燒、咳嗽及流鼻水的病徵,目前在明愛醫院留醫。據了解,這名女子是該名傑志職員的配偶。傑志同日傍晚亦對傳媒表示,該名傑志職員配偶證實確診。

文:麥景智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武漢肺炎】傑志職員初步確診 疑為助教盧比度

Posted on

【肌肉記憶】如何應對停止訓練(Detraining)的影響?

C朗拿度,workout,健身,肌肉
網上圖片

【體路專欄】近日疫情下很多健身康體設施都關閉,難免對我們的訓練計劃有所影響。不少朋友都可能會擔心若在這段時間減少運動量,甚至停止訓練 (Detraining),會對體能狀態造成甚麼影響?

事實上,這個課題過往在運動科研文獻都經常討論,畢竟我們每個人在漫長的運動階段都總會因一些原因不能持續訓練,例如健康、傷患、工作和家庭關係等。研究指出,完全停止訓練2-3 星期以上可令我們的肌肉力量、體積和耐力顯著倒退:

肌肉量(Muscle Mass)

  • 肌肉在停止訓練後首2星期會顯著變小,主因是肌肉內的醣原儲備(glycogen store)下降,令伴隨的水分體積減少所致
  • 肌蛋白纖維流失會於停訓後2-3星期變得明顯,使肌肉出現萎縮(atrophy)

力量 (Strength)

  • 最大肌力一般可維持最多3-4星期,往後會顯著下跌
  • 這與肌肉橫切面面積(cross sectional area)縮小和缺乏神經系統刺激有關

耐力(Endurance)

  • 初學者的耐力表現可維持約2星期,但會於4星期後倒退至原先水平; 高水平運動的最大攝氧量(VO2max)則會在停止訓練後約4星期下跌6-20%
  • 肌肉線粒體(mitochondria)、微血管密度、有氧酵素和心肺功能皆會顯著下降

故此,我們在可行情況下都應保持一定運動量,以維持基本健康體格。如不便外出,可進行家居運動,並按每日能量需要調整飲食量,避免攝取過量卡路里致肥。

如何應對停止訓練(Detraining)的影響?

不過即使運動計劃暫時受阻,人體的肌肉其實具「記憶性」(Muscle Memory)。這概念其實早已在運動員和教練間廣為流傳,但科研界對箇中的細胞原理一直不太掌握。直至2016年,挪威學者Kristian Gundersen於其研究中發表嶄新理論,指出肌肉纖維透過訓練,會從周邊活躍的衛星細胞 (satellite cells) 中取得一種名為「肌核」(myonuclei) 的功能物質。當我們停止訓練一段時間,肌肉纖維會萎縮,但這些過往訓練增生出來的「肌核」卻依然會保留在肌肉內,可長達十數年甚至永久。故只要我們恢復正常訓練,肌肉蛋白合成(muscle protein synthesis, MPS)速度也會較最初快,容易重回之前的水平狀態。

故此,對於一般運動愛好者,實在無需過分擔心。安全是我們目前的首要考慮,每人都必須多做一步注意個人衛生,阻止疫情蔓延。只要同心協力,很快就能重拾健康愉快運動的日子!

如何應對停止訓練(Detraining)的影響?

文獻參考:
Gundersen, K. (2016). Muscle memory and a new cellular model for muscle atrophy and hypertrophy. The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iology, 219(2), 235-242

撰文:Eric Poon(運動科學博士生,認可體能訓練專家 NSCA-CSCS,運動生理學家 ACSM-EPC)

原文請按此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肌肉記憶】如何應對停止訓練(Detraining)的影響?

Posted on

【追風逐浪●水上運動巾幗與英雄】扒龍舟不是大隻佬專利

追風逐浪,龍舟
「Royal X」女隊長裴天莉(左五) 和隊員廖敬熙(右三)體形不同,但憑著團隊練習及穩健的基本功,大家都能合作無間,發揮到最好。

【體路專欄】農曆五月初五將近,意味著中國傳統節日—端午節的來臨。對於帆妹而言,端午節除了可讓我吃粽子外,更是一個熱鬧的體育盛會!帆妹作為水上運動愛好者,每年都十分期待在沙田城門河或赤柱等地觀看龍舟比賽,為一眾健兒打氣。

在平常人眼中,扒龍舟的選手似乎都擁有健碩的身型或強而有力的臂彎,大家只需以划槳,用同一節奏向前划行便可。早前筆者請教了香港遊艇會青年龍舟隊「Royal X」的教練胡國威,發現原來龍舟隊的數十個成員分別擔任不同崗位;有鼓手、帶領區槳手、發動區槳手、加速區槳手和舵手。證實扒龍舟並非單純地靠強勁臂彎,每個崗位都充當重要的角色,透過系統性集訓,把基本功做好即使瘦削身型都可以擁有強勁的爆發力。

在「Royal X」隊伍當中,現年14歲就讀滬江維多利亞學校第八班的廖敬熙便是最佳例子。身為隊中身型最瘦削的槳手,是名副其實的「排骨仔」。但教練胡國威表示其爆發力可比美其他高大的隊員。他指出身邊的朋友相繼在不同的團隊運動贏得獎牌,希望能夠追趕他們。廖表示扒龍舟注重團隊的步伐,身型是較次要的因素,所以我相信只要用心練好基本功,必定能與隊友們創造佳績。年紀輕輕卻抱著明確清晰的目標,確實令人刮目相看。

追風逐浪,龍舟
扒龍舟並非單純地靠強勁臂彎,每個崗位都充當重要的角色,透過系統性集訓,把基本功做好即使瘦削身型都可以擁有強勁的爆發力。
追風逐浪,龍舟
龍舟隊的數十個成員分別擔任不同崗位,有鼓手、帶領區槳手、發動區槳手、加速區槳手和舵手。

雖說端午節為中方節日,帶有濃厚的中國傳統色彩,卻不乏居港外籍人士頻頻參與該水上運動。帆妹在「Royal X」隊中認識到隊中的女隊長裴天莉,身為美國和馬來西亞的混血兒的裴說:「我被中國的節日傳統深深吸引著,除了喜歡在農曆新年吃瓜子、逗利是外,端午節更能夠將節日傳說色彩聯繫到運動,因此我二話不說便參加龍舟運動。」,她表示小時候便聽說過對屈原在農曆五月五日投汨羅江自盡的故事,因而令她更希望可以體驗扒龍舟的樂趣。

香港遊艇會一直致力推廣水上運動及栽培有潛質的年輕運動員參與各項賽事。去年香港遊艇會青年龍舟隊「Royal X」在「第二十屆深水灣龍舟賽」的十八歲以下組別勇奪殿軍。筆者希望疫情盡快過去,讓市民大眾可以歡渡市端午節,更希望見到「Royal X」可盡快開始投入訓練,在今年5至6月各大龍舟比賽中再創佳績。

追風逐浪,龍舟
香港遊艇會青年龍舟隊「Royal X」去年在「第二十屆深水灣龍舟賽」的十八歲以下組別勇奪殿軍。

作者:帆妹
一位希望生活不太平凡的帆妹,熱愛水上運動,近期戀上帆船,全身投入學習。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追風逐浪●水上運動巾幗與英雄】扒龍舟不是大隻佬專利

Posted on

遷就東奧新賽期 田徑世錦賽落實延至2022年

【體路專訊】隨著國際奧委會(IOC)今(30日)晚官方宣布東京奧運會於明年7月23日揭幕,世界田徑總會立即作出回應,確認原定2021年8月舉行的世界田徑錦標賽將押後至2022年,以遷就東奧新賽期。

IOC、國際殘疾人奧運委員會、東奧組委會、東京都政府及日本政府今日舉行電話會議後,落實東京奧運的新賽期。奧運將於明年夏天7月23日至8月8日舉行;殘奧則將於2021年8月24日至9月5日上演(相關報導: 【東京奧運】新賽期落實!明年7.23揭幕

世界田徑總會隨即在官網發表聲明,表示支持東京奧運新辦日期,這為運動員提供了重新投訓練和比賽所需的時間規劃。「我們需要保持靈活和妥協,我們正與俄勒岡州世界田徑賽組委會合作,將在2022年新的日期舉辦世錦賽,我們同時與英聯邦運動會聯會和歐洲錦標賽方面進行商討。」兩年一度的世界田徑錦賽原定2021年8月6至15日假美國俄勒岡州尤甘舉行。世界田徑總會主席科爾(Sebastian Coe)早前接受日媒訪問時已表示,由於東奧延期的關係,有機會在2022及2023年連續兩年舉行田徑世錦賽(相關報導: 【東奧延期】國際田聯或押後田徑世錦賽一年遷就「2021東奧」

除世田賽外,2021年世界游泳錦標賽亦將於7月16至8月1日假日本福岡上演,國際泳聯(FINA)在一份聲明中表示,將諮詢福岡賽會意見,並探討修改世泳賽日期的可行性:「我們還會與運動員、教練、電視合作伙伴和贊助商在內的利益相關者進行磋商,以確定最合適的解決方案。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遷就東奧新賽期 田徑世錦賽落實延至202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