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ed on

【新型肺炎】室外運動場下周一重開 特首:須不違反限聚令

武漢肺炎, 新型肺炎, 運動場
(圖:體路資料庫)

【體路專訊】特首林鄭月娥今早(28日)在行政會議前見記者,宣布在不違反「4人限聚令」的大前提下,提早於5月4日(下周一)重開室外運動場地。

武漢肺炎, 新型肺炎, 運動場
(圖:體路資料庫)

林鄭月娥表示,有鑑於新型肺炎(武漢肺炎)的香港確診個案自本月11日開始,一直都維持在比較低的個位數字,期間並且有4天、包括過去兩天,出現零確診個案,故在疫情開始轉趨穩定的情況下,將於下周一(4日)分兩階段重開部份公共服務,當中首階段包括康樂及文化事務署轄下的部份室外設施和場地。

武漢肺炎, 新型肺炎, 運動場
(圖:體路資料庫)

林鄭月娥表明,儘管康文署的部份室外設施和場地重新開放,惟大前提必須是未有違反「禁止群組聚集」的條例,她亦強調目前僅會重開室外的運動場地,意味體育館暫時仍不會開放予市民使用。林鄭月娥表示:「上述安排並不等於我們放寬所有預防疫情的措施,反之隨著人流的增加,更要嚴格、強化有關措施。」

武漢肺炎, 新型肺炎, 運動場
(圖:體路資料庫)

對於重開公共服務的第二階段將於何時實行,林鄭月娥則表示「要密切留意疫情的發展」,只能容後處理和公布。

政府在上月27日先後宣布,實施「限聚令」強制關閉健身室、桌球室及保齡球室等遊樂場所,以及康文署轄下的戶外免費康樂設施,室內康樂設施就在上月23日再度關閉。林鄭月娥上周二在行政會議前見記者,宣布延長「限聚令」2星期至5月7日,意味康文署轄下的室內外體育設施,以及所有健身中心將要繼續關閉。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新型肺炎】室外運動場下周一重開 特首:須不違反限聚令

Posted on

【東京奧運】手球外圍賽因疫情押後至明年3月 港隊早已棄戰無緣參賽

手球, 新型肺炎, 東京奧運外圍賽, 2020東京奧運
(圖:體路資料庫)

【體路專訊】香港女子手球隊去年於「東京奧運亞洲區資格賽」名列第5位,本來已無緣出戰外圍賽,不過因北韓及中國先後棄戰,令港隊的外圍賽資格失而復得,惟在今年2月初港隊以新型肺炎(武漢肺炎)為由決定棄戰,將此難得的席位拱手相讓予泰國隊。直至上周五(24日),國際手球聯會(IHF)宣布東京奧運外圍賽將押後至明年3月舉行,不過因香港手球總會早早決定棄戰,令球員錯過這難得的機會。港隊門將陳錦玲雖然直言感到可惜,但她仍對總會的做法表示認同。

IHF於2月10日宣布港隊因新型肺炎疫情棄戰東京奧運外圍賽。

早在去年9月,香港女子手球隊出戰「東京奧運亞洲區資格賽」,在5場賽事下錄得1勝4負,於小組名列第5位,原本早已鐵定無緣東京奧運。除了首名的韓國直接取得東奧的入場券外,第2、3位的中國及北韓亦獲出戰原定今年3月舉行的東京奧運外圍賽資格,不過兩支隊伍及後棄戰,令這兩個席位落入第4、5位的哈薩克與香港手中。不過,IHF今年2月表示,港隊以疫情為由放棄參加奧運外圍賽,最終這個資格落到泰國手上。然而,IHF在上周五(24日)宣布,這場東京奧運外圍賽將延期至明年3月19日至21日舉行,只是由於港隊早已決定棄戰,即使賽事改期亦未能參賽。

(圖:體路資料庫)

《體路》昨日(27日)向香港手球總會查詢時,對方承諾回覆,但至截稿時仍未有回音,其後《體路》再聯絡香港手球總會時,電話已無人接聽。至於港隊門將陳錦玲則對錯過這次難得的賽事感到可惜,她指:「每一次比賽對我們女子隊都是重要的經驗,因為面對不同的對手都有助提升我們的技術,同時可以讓我們見識不同國家的實力。不過雖然感到可惜,但始終健康無價,機會可以再等。」對於總會早早就決定棄賽,陳錦玲亦表示理解:「決定棄戰的時候剛好遇上疫情爆發,所以總會的決定好合理,相信他們當時亦猜不到賽事會延期至明年3月。我相信如果國際手球聯會邀請我們的時候已經落實延期,我們參戰的機會會大大提升。」

東京奧運外圍賽資格女子組的賽事原定今年3月20至22日分別於西班牙、匈牙利及黑山舉行,惟在新型肺炎疫情下,賽事未有如期舉行,國際手球聯會近日亦宣布賽事將押後至明年3月19至21日上演。至於男子組方面,港隊於亞洲區資格賽與卡塔爾、沙特阿拉伯及印度同組,惟力戰下未能獲得一勝,名列榜末未能晉級,最終在名次賽獲得第7名的成績。

文:彭淬祺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東京奧運】手球外圍賽因疫情押後至明年3月 港隊早已棄戰無緣參賽

Posted on

每日行萬步身體自然好?實驗證明速度才是關鍵

體路冷博士
網上圖片

【體路專欄】都市人生活繁忙,幾乎都沒時間做運動,因此行路就成為了不少人每日的鍛鍊方式,很多人都以10,000步為每日的目標,甚至用智能電話紀錄每日的步行數,然後上載到互聯網分享。不過此前英國《BBC》一個科學節目研究指出,以步數來計算未必能夠達到步行鍛鍊的最佳效果。

《BBC》早前進行一個實驗,研究一日走10,000步與進行3組10分鐘快步走,哪一項對身體更有利。研究人員將受試者分成兩組,每個人佩戴上運動監測器,以紀錄受試者的運動量及劇烈程度。第一組每日只需行完10,000步,而另一組則每日完成3組10分鐘快步走,過程中不需要計算步數,不過快步走的受試者要令身體達能講話,但不能唱歌的狀態。

實驗結束後,研究人員率先問受試者的辛苦程度,他們發現每日走10,000步的人都感到較吃力,相比之下,另一組的受試者卻感覺較為輕鬆。至於效果方面,研究人員指出與每日行10,000步的受試者相比,快步走的受試者還多做了30%中等至高強度的運動,能為健康帶來更大好處。

研究人員解釋指,雖然快步走的受試者走的步數不夠另一組受試者多,但由於他們速度較快,導致他們的心律增加,達上氣不接下氣的狀態,所以能夠真正達到鍛鍊的作用。研究人員亦指出,有許多證據都顯示,只要運動讓心跳加快,就有降低患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及癌症的風險。

資料來源:BBC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每日行萬步身體自然好?實驗證明速度才是關鍵

Posted on

香港手球代表謝永輝網誌:鬼仔性格打波會勁啲?

香港手球代表謝永輝網誌:鬼仔性格打波會勁啲?

【運動員網誌】聽到「鬼仔性格」,大家馬上會聯想到甚麼?獨立?有個性?開放?我在法國已經訓練手球一段時間,親身體驗了當地的生活文化,忽發奇想,慢慢覺得西方國家的團隊運動發展之所以比東方國家厲害,其實不單單只身體素質上的分別,原來「鬼仔性格」亦是團隊中的重要化學劑。

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香港人,雖然受西方教育文化影響,但學校、家庭、朋友圈絕大多數都是香港人,自己稱得上為一個正統東方文化的人,與「鬼仔性格」扯不上半點關係。

究竟「鬼仔性格」對一個團隊有何化學作用,以下我會嘗試去解釋。不過全是我個人看法及意見,如果有何失禮之處,請多多包涵,亦歡迎大家留言一起交流。

自信大於一切

西方人充滿自信,他們先不會理會對方是甚麼人,都會覺得自己一定能夠打敗對方。已故NBA球星Kobe Bryant,18歲一踏入NBA大舞台,就豪言要成為NBA最強籃球員。自信令他堅信自己能力,不斷磨練,甚至後期面對阿基里斯腱斷裂,外界一致認為Kobe要因此退役,他仍說沒有事情能讓他退下來,只有自己才能為自己選擇退下來。最後克服重傷復出,並在最後一戰射入60分,創下歷史。籃球之神Michael Jordan,年過50仍然接受自己隊內球員挑戰,逐一擊敗比自己年輕的球員,可見他仍對自己非常自信,年輕球員要追趕籃球之神就要再修煉一下。

當然這些是極端例子,但有如此自信的人在西方國家比比皆是,我在法國比賽時都遇不少。我甚至覺得他們不是自信而是自大,明知自己打不進,還是要打,就像沒有傳球鍵。同樣情況在香港發生,已經沒有人希望成為他的隊友,或叫他去打個人項目比較適合。但可能他是下一個Kobe。當然,我並不是鼓吹每人都應如此自大,自大與自信是一線之差,但好勝的心態能令自己更有目標,不斷磨練自己技術,慢慢令整個水平提升。西方國家表達自信的方式在香港地,顯然是不適合的,我們應該取個平衡,保持適當自信,才能不斷展示自己能力。

開放與敢言

有話直說都是「鬼仔性格」的一大特徵。直接溝通方式對隊內的交流更好,更有磨合,不僅對隊友表達意見,他們亦會對教練表達自己意見,有時候情緒高漲一點,與教練爭執的場面就會發生,首兩次見到我都感到驚訝,漸漸知道這是一個溝通方式。最後決定權還是在教練手中,球員亦會尊重教練決定。他們都是對事不對人,轉眼間就沒事。在香港,我們不太會表達自己意見,漸漸積壓在心中,對教練更加不可能,這是以下犯上,對前輩不尊重,是在任何情況都不容許發生。有時適當的溝通是球隊的潤滑劑,加速球隊磨合,與隊友教練產生默契。我們當然不要直腸直肚,這是不禮貌及不尊重別人的方式。可能要與隊友私下討論,不要在大場廣眾之下或者表達的方式婉轉一些,讓對方更能接受,別讓人有難堪的感覺。

香港手球代表謝永輝網誌:鬼仔性格打波會勁啲?

做自己喜歡的事

「鬼仔性格」都是不太緊張外界的眼光,他們選擇享受自己生活,做自己喜歡的事。他們選擇這項運動,做職業運動員,是他們真心喜歡,並沒有其他因素左右。他們會投放大量時間研究,保養,訓練。以手球為例,國內有不少職業選手的,他們由小開始訓練,他們當中有些人並不喜歡手球,選擇手球為職業卻是另有原因,可能是金錢,可能是沒有選擇,從小生活中只有訓練,並沒有其他技能。對他們來說只是一份工作,為錢才選擇為職業,在訓練以外的時間,並不會再投放時間放工作上。西方國家,先不比較他們職業發展較完善,即使是業餘,他們都是喜歡手球,下班後去訓練,他們因喜愛而投入到球場中,再理想的當然是能夠做職業球員。大量愛好者存在造成良性競爭令到整項運動水平上升,大家希望做精英中的精英,可見兩者的排序並不同。

認真投入

他們認真投入,不時有一些新聞,西方國家有很多莫名其妙的比賽,過河比賽,滾芝士比賽等等,這些我們覺得無聊的事,他們卻辦得有色有聲。他們認真的態度在訓練時亦一樣,訓練的強度絕不比比賽時弱,一樣用比賽的態度,不會有怕隊友受傷的心態。比賽時我未曾受傷,卻在練習時兩次被隊友打斷手指及撞傷大腿,但他完全不知情。當然我知道他不是故意,我亦沒有怪他,但我從此知道,練習時一不留神都可以受傷,練習時都要加倍集中。同樣情況在香港,普遍人會認為,只是練習而已,不用那麼認真,我才不想在練習受傷,慢慢導致要看場合而選擇認真程度。這種心態導致只能參加高強度比賽才能提升競技水平,但這類比賽在香港少之有少。

鬼仔性格不只球場上,而是在整個社會文化上,並不是一兩個人就能夠改變。他們性格之所以「鬼仔」,原因是在西方社會中每個人都是同一個文化,這是生存之道。當中亦有優劣之處,獨來獨往,辦事效率低等等。我們則是另外一個文化,始終是東方思想,不是每個人都是「鬼仔性格」是鐵一般的事實,在待人處事方面亦沒有不妥之處,應該在鬼仔性格與東方文化之間取得一個中庸之道。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香港手球代表謝永輝網誌:鬼仔性格打波會勁啲?

Posted on

【追風逐浪●水上運動賽事系列】非一般的水上判官

追風逐浪,帆船,體路專欄
開賽時如大部分帆船同時偷步,導致賽事主任在司令船無法分辨,便會召喚所有船隻返回起點重新出發。

【體路專欄】一場精彩的賽事,除了運動員互相博弈的片段,裁判判決的一剎彷彿令時間靜止,為賽事增添一份刺激感。帆妹作為水上愛好者,對帆船運動的水上判決特感興趣。在茫茫大海中帆船選手的命運究竟取決於誰的手中?

追風逐浪,帆船,體路專欄
一場帆船賽事,不論是水上裁判或賽事主任,均可統稱他們為「水上判官」。

帆妹認識了康文署資深帆船教練劉家驊(Andy)及帆船教練及本地裁判顏慧美(Vivian),與他們傾談過後,了解到不論是水上裁判或賽事主任,均可統稱他們為「水上判官」。二人指帆船運動的裁判需要如律師般熟讀規例,而所有地區的教練及國籍裁判都需熟讀同一份國際帆船競賽規則。

帆船運動最講求自律性,因為水上運動比賽不似足球或籃球比賽般可以隨時有球證介入,吹停球賽,判處罰球發黃牌。因此,以一場帆船比賽為例,參賽船隻要自律地遵守比賽規則,一旦發生爭議,就由雙方各自判斷對錯,認錯的一方按規定轉圈懲罰,就不再追究。如果雙方未能判斷對錯,就會在賽後提出抗議。

上文提過水上判官分為「水上裁判」及「賽事主任」。以一個偷步例子便可說明裁決偷步是賽事主任的工作。Vivian舉例說假如大部分帆船同時偷步,導致賽事主任在司令船無法分辨,便會召喚所有船隻返回起點重新出發。又如屬個別案例,司令船會舉旗示意頭部船隻從新出發。她續指凡偷步的船隻,其賽事會被罰分。這亦解釋了為何帆船的計分制相當特別,在罰分制下,賽事主任會對犯規的船隻加分;帆船賽事分數越低,排名則越高。

追風逐浪,帆船,體路專欄

有別於一般運動賽事,帆船比賽的裁判工作是在賽事完結後才開始。帆船賽事賦予選手抗議的權利,有需要抗議的運動員會在賽後入紙。在裁決中,裁判會召喚「原告」以及「被告」陳述理據,雙方都可以召喚證人。最終裁判會在所有理據得出後作出判決。因此熟讀規則是裁判必須具備的條件,以應對突發情況。

有一些大型的帆船比賽,例如香港遊艇會與香港帆船運動總會合辦的「香港帆船賽週」,更設有水上裁判一職,負責監察帆船是否犯下搖帆或搖舵等動作違規動作。另一種現場裁判(Umpire)則會於一對一的對抗賽中緊貼兩艘船,船隻可即時舉旗做出抗議。判官會根據規則指引做出判決,繼而舉出相應犯規的旗幟,令參賽者或隊伍得悉問題所在。


作者:帆妹
一位希望生活不太平凡的帆妹,熱愛水上運動,近期戀上帆船,全身投入學習。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追風逐浪●水上運動賽事系列】非一般的水上判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