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ed on

【籃球】工商盃11月中重開 男子決賽12・23修頓上演

工商盃,籃球
圖:體路資料庫

【體路專訊】隨著康文署轄下場地重開,且社交距離措施及口罩令稍為放寬,本地體壇比賽陸續重啟。香港籃球總會今日(2日)宣布,工商盃將於11月16日正式重開,並在1個多月內進行106場比賽,焦點的男子16歲以上決賽將在12月23日回到修頓室內場館上演。

第41屆工商盃賽事於2019年12月2日展開,賽事打到2020年1月22仍在小組階段,惟因新型肺炎疫情在本地爆發而被迫叫停。本地疫情於6月稍見緩和,工商盃原定於7月13日重開,惟未到比賽日已爆發第3波疫情,結果籃總再度煞停賽事。直至隨後疫情再度緩和,體育館等設施重開、隊際運動獲政府豁免4人限聚令,籃總隨後在10月1日曾宣布重啟賽事,惟最終因「口罩令」未成事,僅恢後港隊訓練。及至10月27日政府豁免室內運動比賽期間無需戴口罩後,工商盃才終於看到重開曙光。

圖:體路資料庫

籃總今日宣布賽事將於11月16日回歸,賽程顯示,工商盃將在11月中至12月23日期間上演106場比賽,當中大部分在康文署體育館舉行,僅12月23日的男子16歲以上決賽及男子公開組決賽「回歸」修頓室內場館舉行。重開的首4日賽事集中舉行男子16歲以上組別賽事,飛鷹將於11月16日登場,滿貫會在17日作賽,永倫則要到11月25日才有比賽。(詳細賽程請按此瀏覽籃總網頁)

籃總亦在網頁內提及,將按照康文署的指引進行比賽,並於稍後公布就餘下賽事實施的特別措施,以減低新型冠狀病毒傳播風險。根據康文署網頁資訊,體育館內觀眾席現時仍暫停開放,料不會開放觀賽。另外,籃總亦通知傳媒,如要採訪,需自行按照康文署的指引進行申請。

資料來源:香港籃球總會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籃球】工商盃11月中重開 男子決賽12・23修頓上演

Posted on

單車意外急增首3季14宗致命 警方「屯馬徑」黑點加強執法

屯馬單車徑,輕鐵,單車
連接元朗與上水段的單車徑9月底落成,不過全段斷斷續續。曾有人統計過,由元朗踩到上水,中途需要落車逾40次。(圖:體路資料庫)

【體路專訊】警方公布2020年頭9個月共有1,789宗單車意外,其中14宗為致命意外,兩項數字均較去年同期大幅上升。隨著俗稱「屯馬單車徑」的新界單車徑網絡9月底全面開通,本地再掀起單車熱潮,警方表示將到單車徑的意外「黑點」加強執法,如發現違規將作出票控。

據多間傳媒報道,警方指出今年1月至9月期間全港共有1789宗單車意外、14宗為致命,主要涉及無遵守交通規則、未有佩戴合適裝備或單車失控等,數字較去年同期的1219宗意外、4宗致命大幅上升。

屯馬單車徑,租單車,超級單車徑,龍記單車
圖:體路資料庫

警方特別提及,單車易生意外的高危位置包括長斜路、隧道落斜位、單車徑與馬路或輕鐵路軌的交匯處等,並列舉出部分高危「黑點」,如屯門灰沙圍輕鐵交匯處、元朗壆圍南路隧道、青山公路多處斷開的單車徑路段、大埔公路大窩段隧道、科學園路隧道、馬鞍山恆安邨單車徑等。

警方表示會積極向市民宣傳安全使用單車徑,提醒市民留意交通標誌、配戴保護裝備等,並會在單車意外「黑點」加強執法。根據警方數字,新界北總區今年1月至9月就「騎單車者觸犯交通違例事項」共作出1,724次檢控。單車徑上常見的違反交通規則行為包括未有理會交通標誌、在需要下車的位置未有下車、踩上行人路或過馬路時衝紅燈等。

屯馬單車徑,輕鐵,單車
圖:體路資料庫

「屯馬單車徑」元朗至上水段今年9月落成,成為踩單車熱點。不過單車徑設計為人詬病,全條單車徑斷斷續續,有踩單車人士曾指出從元朗到上水期間至少需要落車推車超過40次,亦有人批評該段路屬「引人犯罪」。

相關文章:

屯馬單車徑租車攻略 8間連鎖店跨區還車

自製屯馬單車徑Google地圖 附上與輕鐵合照教學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單車意外急增首3季14宗致命 警方「屯馬徑」黑點加強執法

Posted on

【港超聯】愉園簽「超霸鷹」前小國腳 料可註為超級外援

愉園提供

 

【體路專訊】港超聯球會愉園今日(2日)宣布,簽入尼日利亞前小國腳艾迪比帝(Razaq Adegbite)。這名27歲前鋒曾在其家鄉頂級聯賽及非洲冠軍聯賽上陣,料合資格註冊成為愉園的「超級外援」。

愉園繼上周簽入前鋒羅拔奧圖後,今日再公布羅致曾入選尼日利亞U23國家隊的前鋒艾迪比帝。年尾才滿28歲的艾迪比帝曾效力多支尼日利亞超聯球隊,並曾外流到安哥拉及北塞浦路斯聯賽。根據足球網站《transfermarkt》的資料,他前年效力安哥拉軍部足球隊八月一日期間,曾在非洲冠軍聯賽上陣5場攻入3球,並協助球隊踢四強。艾迪比帝以往曾入選U17、U20、U23國家隊,曾在U20國家隊上陣7仗入4球。

艾迪比帝將穿上14號球衣。(愉園提供)

 

他透過球會表示樂於接受新挑戰,並將自身經驗與年輕隊友分享:「亞洲的環境與歐、非截然不同,我樂於接受挑戰,開啟球員生涯新一章。希望能推動年輕隊友奮鬥,並助其對職業足球有更深的了解,促使他們思想更加成熟。我將與隊友、教練同心合力,令球隊實力再上層樓,在今季取得成功。」艾迪比帝已完成14天強制隔離,並與羅拔奧圖一同接受體測。

尼日利亞在今年6月的世界排名中排31位,故此曾在效力多支尼超球會的艾迪比帝料符合足總「曾參與由首50名內的國家所舉行之頂級聯賽最少一季」的「超級外援」定義。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港超聯】愉園簽「超霸鷹」前小國腳 料可註為超級外援

Posted on

【體路專欄】馬拉松的大愛

Sara、Ryan和他們在埃塞俄比亞領養的四位女兒。

【體路專欄】10月4日,我完成了倫敦馬拉松的「線上跑」,很高興得悉美國女跑手Sara Hall於只限精英運動員作賽的倫敦馬拉松實體賽事中從後居上,超越世界一姐,以第二名衝線,消息令人非常振奮!

我多年來一直關注Sara和丈夫Ryan Hall,十分敬佩二人超卓的跑步成就,還有他們對別人的大愛 ─ 在埃塞俄比亞領養了四位孤兒,成為她們的父母。這對全職運動員所經歷的高低起伏,正正展現真正的馬拉松精神。

Ryan在2016年決定退役,數年後成為太太的領跑員兼教練,目前仍為美國半程馬拉松的紀錄保持者(59:43),是美國第一位躋身1小時大關的男跑手。他在2008年北京奧運馬拉松跑獲第10名,2011年的波士頓馬拉松跑出2:04:58美國最快成績,惜因路線下坡不合乎世界紀錄的採計規定,因此未納入正式紀錄。

倫馬比賽當天,若把「衝線」前一刻回放約40秒,就會看到在英國倫敦聖占士公園裡,37歲的Sara原本在女子組跑第三,突然在終點前「踩下了油門」急起直衝,在最後150米超前去年世錦賽金牌人馬,26歲的肯雅跑手Ruth Chepngetich(2:22:05),以2:22:01成績奪得亞軍,比PB(Personal Best)時間快了15秒,這一幕相當感人。

Sara是ASICS贊助的跑手,穿著品牌專門為她訂造的厚底跑鞋衝過終點,是相隔14年,繼另一美國跑手Deena Kastor後,再有美國跑手登上倫敦馬拉松頒獎台,更成為美國馬拉松史上第6快的女跑手。

談及比賽感受時,Sara不諱言在比賽中感覺孤獨,有別於平日的馬拉松比賽,在下著雨的賽道上,沒有平常的750,000名觀眾,只是重複地繞著公園跑19個圈。今年初,她在休斯頓半馬賽事跑出PB時間1:08:58,外界都認為她能夠狀態十足地出戰2月的亞特蘭大舉行奧運測試賽,最終卻DNF(Did Not Finish),連續兩屆錯失奧運參賽資格。

奧運會對運動員來說是終極舞台,希望總有一次能踏上。Sara坦言未能圓奧運夢令她心碎,支持她一步一步走到今天,是她對這項運動的熱愛,以及丈夫和四位女兒的支持。她希望成為女兒們的榜樣,讓她們知道不要因挫折而選擇放棄,反而要努力前進渡過難關。也就是因為她對馬拉松真正熱愛,即使疫情期間沒有賽事,仍推動自己維持訓練。

Sara不時到埃塞俄比亞接受訓練,多次探訪孤兒院,發現很多領養家庭只會考慮領養3歲以下的孤兒,年紀較大(其實也只是4、5歲)以及有兄弟姊妹的孤兒都不容易被選中。Hana、Mia、Jasmine和Lily四姊妹已等待領養好幾年,當年Hana已年滿15歲,一年後就不再合乎領養資格。Sara認為是上帝引領她遇上Hana四姊妹,讓自己和丈夫把愛帶給她們。領養當天,還把刻著「H」字母的頸鏈送給她們,代表「Hall」,即他們新的姓氏,亦代表人生的新開始。

如今Hana已經19歲,跟隨父母步伐愛上跑步,更是州際賽事的越野冠軍。Sara認為領養孩子是她做過最美好的事,形容領養孩子就像跑步,是一趟旅程。過程或許會經歷辛酸,但相信最終會是美麗的風景,是值得的。她十分感恩在上帝帶領之下,遇上Hana四姊妹,走進她們的生命,令她與丈夫的人生更富足,跟贏比賽一樣值得慶祝。

除了領養,Hall夫婦於2009年在東非成立基金會,希望幫助東非地區舒緩社會問題,改善當地貧窮環境和居民生活。他們曾在塞內加爾重建診所,在肯亞幫助興建醫院,也曾參與莫桑比克的乾淨水源工程。

馬拉松把Sara、Ryan和四位埃塞俄比亞孤兒連繫起來,這對基督徒夫婦不單為跑步付出,也為貧困國家付出,跑出彩虹之餘不忘為第三世界作出貢獻,大愛精神令人敬佩!Give them a big hand!

文:張樹槐  達人傳訊董事總經理
(本文曾於信報刊登 )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體路專欄】馬拉松的大愛

Posted on

【籃球・專訪】「黃金戰士」熱情不變 周迎堅的香港籃球故事

周迎堅, 籃球, 永倫

【體路專訪】在香港籃壇提到「老而彌堅」四字,相信不少球迷第一時間都會想起永倫的老將周迎堅。這位來自新西蘭的球員,自2006年開始以「居港球員」的身份成為「黃金戰士」。14年過去,Glen身上的「黃金」依然,但年華老去,已經41歲的他或許不能如當日般在球場上奔馳,但老而彌堅的他仍憑著經驗在球場上享受著熱忱的籃球。在新型肺炎疫情下,香港籃壇停擺近一年之久,不妨趁這段時間細味一下Glen的香港籃球故事。

周迎堅在2006年來港已經效力永倫。(圖:體路資料庫)

早在新西蘭的時候,周迎堅已經在當地職業球壇征戰6年,惟年少氣盛的他,終抵不住對世界的好奇,「很想體驗一下外國的生活。」就這樣離開家鄉,尋找自己的目的地。不過Glen坦言,香港並不是他首要考慮的地方,「原本去了福建,打算進軍CBA,不過最終因簽證的問題未能成事,最終輾轉下來到香港。」初來報到,周迎堅很快就獲永倫賞識成為「黃金戰士」,當年加盟的經歷他至今仍記憶猶新,「身邊有朋友的朋友認識當時永倫的外援鍾馬飛(Matthew Jung),我主動聯絡並告知我有意到香港發展,結果他邀請我下次到香港時與他進行友誼賽。在新西蘭飛11小時、大約晚上9時來到香港,當晚馬上趕到石塘咀打波,然後第2天就與永倫班主會面。」

周迎堅, 籃球, 永倫

周迎堅, 籃球, 永倫

在新西蘭職業球壇,大家都將球員視為一份工作,但在永倫全隊卻像一家人。

這件「黃金戰衣」一披就是14載,周迎堅從末想過離隊他投,「或許我是比較忠心的人,當年來香港永倫給予我機會,我覺得自己有責任為他們帶來冠軍。」雖然在過去14年,Glen已經協助永倫在甲一聯賽及銀牌賽屢次奪冠,他更在2011年榮膺最有價值球員。不過永倫帶給他的感覺,著實令他難離難捨,「在新西蘭職業球壇,大家都將球員視為一份工作,但在永倫全隊卻像一家人,球會亦很體諒球員。」或許就是這種家人般的溫馨感覺,讓周迎堅不知不覺就在香港居住了14年。

(圖:體路資料庫)

周迎堅, 籃球, 永倫

即使居住了14年,周迎堅都必須坦承初來香港的不適應,「香港又迫又多人,而且生活節奏很快,一開始很不習慣。」在地少人多的香港,人煙稠密的街道難免會讓人感到壓迫,加上港人為糊口而加快生活節奏的特色,對生於新西蘭的周迎堅確實難以習慣,但幸好父母均為廣東人,令他即使不會看中文,亦大致懂得香港人的母語,「2006年初來香港廣東話都不是太純熟,認識一眾隊友後首先學的一定是『粗口』。一開始經常講錯被取笑,都是從錯誤中學習。」

周迎堅, 籃球, 永倫

周迎堅, 籃球, 永倫

談到這14年間有否想過離開香港體驗其他地方的生活,周迎堅坦承曾打算到菲律賓、台灣等地發展,不過在籃球之前,Glen還有一個更重要的考量因素,「以前每個決定都是以籃球為首要,但如今一定是家人最重要。去每個地方都會考慮當地是否適合生活,但到過中國內地、菲律賓、台灣,始終還是香港適合家人生活。」在香港生活14載,Glen亦早已視這為他的第二個家,對於新西蘭的生活他固然懷念,亦有計劃回鄉生活,不過最終還得看家人的意願。

由35歲開始已經思考退役的問題,今年遇上疫情甚至考慮更多,但如今對籃球還有興趣,仍有贏冠軍的渴求,所以都會繼續打下去。

周迎堅已經踏入41歲,即使不愛認老的他都不禁感嘆「我都明白自己是一名老將。」從前的小子漸逐走向傳奇,但在他的籃球字典中,退役似乎仍未是時候,「由35歲開始已經思考退役的問題,今年遇上疫情甚至考慮更多,但如今對籃球還有興趣,仍有贏冠軍的渴求,所以都會繼續打下去。」除了對籃球的熱愛,所有到現場支持本地籃球的球迷,或許都是周迎堅繼續堅持在球場上打拼的原因,「香港的球場雖然細,但無論修頓或是麥花臣球場都很熱鬧。香港籃球迷很熱心支持,這段時間很懷念球迷的歡呼聲,他們一直都是我打籃球的動力來源。」

周迎堅, 籃球, 永倫

面對新型肺炎疫情,本地球壇重開仍然無期。一整年未有登上賽場,周迎堅形容今年是最悶的一年,未來的人生都難有機會再經歷類似的一年,不過他認為只能適應。大概他不需要適應的,就是沒有籃球的人生,「沒想過會打這麼長時間,籃球已經在人生佔很大部份。籃球為我帶來很多東西,未來即使不在甲一的舞台,籃球依然離不開我的生活。」

圖、文:彭淬祺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籃球・專訪】「黃金戰士」熱情不變 周迎堅的香港籃球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