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ed on

【2020國際/本地體壇回顧】走過不平凡的一年 體壇精英亂流下退役

【體路專題】2020本是國際運動週期中的「大年」,一場世紀疫症卻為世界帶來天翻地覆的改變。說長不長、說短不短的2020轉眼過去,到底本地及國際體壇過去300多日經歷過甚麼?運動員又是如何走過?《體路》一連6天與大家回顧這個不平凡的庚子年。世界體壇在今年共同對抗嚴峻疫情,但另一方面傷患、時間仍持續影響運動員的狀態,在這不平凡的一年,不少耳熟能詳的本地及國際體壇人物先後退下火線,展開其人生新一頁。


陳肇麒(右)(圖:體路資料庫)

一個時代的終結 港足「雙陳」掛靴

港足千禧年代的代表人物陳肇麒、陳偉豪先後在年中宣布掛靴。34歲的陳肇麒出身大埔青年軍,2004年轉投傑志後嶄露頭角,但在效力5季後與球會不歡而散,改投南華後披上前輩歐偉倫的7號球衣,正式成為「陳七」。效力南華4季間,「陳七」贏盡聯賽、銀牌及足總盃等本地錦標,並在2009/10球季當選香港足球先生。當季他在友誼賽憑一記25碼「窩利」,射破英超熱刺的大門,繼而受邀到英國跟操。

恰巧港隊在2009年打入東亞運足球決賽,陳肇麒接受港隊重召下提早結束訓練回港,在下半場上陣攻入扳平1球,互射十二碼階段亦操刀中鵠,並與陳偉豪等人為香港首奪綜合運動會足球錦標。2012年陳肇麒為中甲廣東日之泉短暫效力兩季,再在2014年重返南華,2017年初經過轉會風波後,他由南華轉投香港飛馬直到退役。「陳七」在2004年到2017年間為港隊上陣68場攻入37球,成為史上入球最多的港隊球員,其中以東亞運決賽的一球撼動香港足壇,間接衍生《鳳凰計劃》等復興港足大計。

陳偉豪(圖:體路資料庫)

至於38歲的港足前隊長陳偉豪,生涯一共為港上陣65次A級國際賽。1999年他於二合展開球員生涯,翌季轉投流浪後成為主力。效力流浪7年後,他宣布加盟本地班霸南華,陳偉豪與陳𦘦麒除了在2009年帶領南華殺入亞協盃4強,於次回合主場一仗令香港大球場高掛紅旗外,亦是2009年東亞運奪金功臣。陳偉豪兩度效力南華共11年後遇上球隊自降,並在2017年改投「升班馬」夢想FC,同年結束17年國際賽生涯。去年他加盟香港飛馬,與主帥文彼得、陳肇麒、張春暉3名昔日南華奪冠戰友再度同隊,並於今年7月宣告掛靴。

(左起:文彼得、陳偉豪、陳肇麒及利偉倫)(圖:體路資料庫)

陳偉豪於今年6月曾考慮參選立法會體育、演藝、文化及出版界議員,但表示因不熟悉另外3個界別的運作而棄選,並透露未來會專注有關足球的事業,包括評述、「足球小將」計劃及有意成立退役球員工會等。而在今年11月,「雙陳」與羅港威、文彼得等多名前職業球員加盟港甲東區,以業餘身份再戰球壇。

相關報導:
史上最多入球「港腳」 陳肇麒結束18年職業生涯
陳偉豪考慮參選立法會 冀為運動員發聲
陳偉豪結束職業生涯 棄選立法會「因不夠時間準備」
陳肇麒陳偉豪各有路向 南華亞協盃四強11人去哪兒?
前港超兵聚首 陳偉豪陳肇麒東區首擊言和


(圖:體路資料庫)
(圖:體路資料庫)

港壁改朝換代 「歐氏姊弟」、陳浩鈴先後掛拍

香港女子壁球隊一向在世界體壇站穩席位多年,繼名將「小旋風」趙詠賢後,歐詠芝(Annie)、陳浩鈴(Joey)一直為香港女子壁球「擔大旗」。今年3月及6月,歐詠芝和陳浩鈴先後宣布退役,結束逾10年職業生涯。其中歐詠芝自2009年東亞運奪金後穩佔港壁主力位置,亦為香港奪過不少國際賽獎項,包括在2013年首膺亞錦賽冠軍、2016年及2018年助港隊在女團世錦賽摘銅。生涯奪得17項職業壁球協會(PSA)錦標的她亦曾攀升至世界第6,成為進駐壁壇女子世界前10的香港第一人。歐詠芝在退役後於今年11月在香港警察學院畢業,成為警隊督察。

(圖:體路資料庫)
(圖:體路資料庫)

陳浩鈴在2005年曾與歐詠芝為港首奪世青賽女團冠軍,隨後展開職業生涯。不過她在2014年受腰傷陷入生涯低谷,而成功克服傷患後,再偕歐詠芝成為2018年亞運女團金牌功臣。她在亞運後萌生退役念頭,但獲教練團隊挽留成功,2019年亦曾重返世界排名第16,迎來個人生涯第二春。已考獲壁球教練執照的Joey,希望能將壁球總會、教練帶來的知識傳授予下一代。

在陳浩鈴宣布退役翌日,歐詠芝胞弟、30歲的歐鎮銘(Leo)宣告掛拍。他在職業生涯的16年曾贏下11座PSA巡迴賽冠軍,並在2017年首奪男團世錦賽銅牌,同季稱霸亞洲團體錦標賽,再於2018年亞運連奪男單金牌、男團銀牌,同時打進世界前20位。另外Leo保持著比賽時間最長的世界紀錄。他於2015年加拿大舉行的Gas City Pro-Am賽四強遇上東道主球手Shawn Delierre,惡鬥170分鐘後險勝局數3:2,以4分鐘之差打破1983年的舊紀錄。

相關報導:
港隊「一姐」歐詠芝突宣布退役 十年職業生涯寫下多項港壁歷史
陳浩鈴告別18年壁球生涯 走出玻璃場望向大世界
歐鎮銘宣布掛拍 結束16年「奇蹟般的旅程」


林衍聰,2018雅加達亞運會

佩劍「大師兄」林衍聰掛劍 告別19年職業生涯

2012年成為首位出戰男子佩劍奧運賽事的林衍聰,在今年3月宣告退役。34歲的林衍聰多年來為香港佩劍隊南征北伐,其中在2005年摘下歷來首面亞錦賽團體賽獎牌,繼而在翌年踏上多哈亞運舞台,可惜在亞運8強戰以一劍惜敗,無緣獎牌。隨住隊友先後退役,林衍聰曾經一人扛起香港男佩之名,他在2010年男佩世界盃分站奪銅,再在2012年殺入倫敦奧運。

(圖:體路資料庫)
(圖:體路資料庫)

2014年則是林衍聰迎來生涯巔峰的1年,他在亞錦賽、仁川亞運連摘個人賽銅牌,亦在羅浩天、陳智軒等新秀崛起下,共同奪得亞運團體賽銀牌。不過在多年來帶著膝傷上陣,使他的表現越漸受影響,但最後在2018年亞運前打消退役念頭,並靠止痛針維持狀態下,再次勇奪團體賽銅牌,並在頒獎當晚與女友求婚成功。自亞運一役後,林衍聰未有再為港隊上陣,轉而退居幕後帶領年輕小將出戰,亦在今年3月正式退役。

相關報導:
林衍聰正式退役:相信香港運動員可完成另一半奧運夢
林衍聰頒獎台前浪漫求婚 摘銅告別亞運兼「贏」得美人歸


李嘉文(圖:體路資料庫)

敵不過傷患 李嘉文、張玲退役後冀回饋香港體壇

34歲的賽艇運動員李嘉文(Carmen)原定在今年4月出戰東京奧運資格賽,可惜賽事因疫情取消,半年後她在社交網站透露多年來的高強度訓練,令她感到難以回復最佳狀態,在幾番掙扎下決定結束18年職業生涯。Carmen在2002年以15歲之齡出戰釜山亞運,4年後出征多哈亞運摘下女子輕量級單人雙槳艇銀牌。亞運一直是Carmen的表演舞台,2014年她奪得女子單人雙槳、輕量級單人雙槳艇銀牌,2018年亦奪得輕量級單人雙槳艇銅牌。

(圖:體路資料庫)

Carmen在2008年曾經出戰北京奧運女子單人雙槳艇項目,8年後在里約奧運則與李婉賢以「姊姊兵」姿態出戰輕量級雙人艇賽事,並以第16名完成賽前目標。退役後Carmen希望先努力進修,亦冀以運動員經歷幫助後輩,協助香港賽艇未來發展。

15歲從湖南來港踏上職業路,今年31歲的張玲亦因傷宣布掛拍,她在2007年奪得首座職業巡迴賽冠軍,此後一直穩坐香港首席女子網球手之位,並在女單最高世界排名第184位。生涯曾兩度出戰亞運的張玲,皆在單、雙打8強止步無緣獎牌,但她曾在2013年亞錦賽勇奪銀牌,協助讓網球重返體院「A級」精英運動項目。

(圖:體路資料庫)

不過多年征戰令張玲的右手肘筋膜因勞損撕裂,去年接受手術後也難以重拾狀態,加上在疫情期間久未出賽而漸失動力,產生退役決定。步出球場的她在今年重返校園,除了報考網球教練執照,亦修讀康體及休閒事務管理大專課程,期望在未來回饋網壇及整個香港體壇。

相關報導:
東奧押後促成退役決定 李嘉文讀教育文憑冀當體育老師
張玲宣布退役 不忘初心冀續回饋網壇


舒拉寶娃掛拍 年杪宣布訂婚

舒拉寶娃在今年澳網首圈出局。(圖:舒拉寶娃fb)
舒拉寶娃本月中在IG公布訂婚喜訊。(圖:舒拉寶娃IG)

5項大滿貫得主、俄羅斯網球名將舒拉寶娃(Maria Sharapova)2月26日透過社交平台宣布掛拍,結束19年光輝卻帶遺憾的職業生涯,本月初再公布訂婚喜訊,準備展開人生新一頁。

4歲開始打網球舒拉寶娃,8歲移居美國佛羅里達州接受專業訓練,2004年溫布頓女單決賽以17之齡爆大冷擊敗S威廉絲(Serena Williams)首奪大滿貫錦標,一夜爆紅,翌年首登世界第一寶座,之後在2006及2008年分別捧走美網及澳網冠軍,2012及2014年兩奪法網,也是網球史上「全滿貫」女將之一。不過,舒拉寶娃在2016年藥檢失敗被罰停賽兩年,跌入低谷,雖然隨後獲減刑至15個月,並於2017年4月回歸賽場,惟受到肩傷困擾,已難復當年之勇,今年初在澳洲公開賽首圈出局後,世界排名跌至373位,最終2月下旬宣布收山,她坦承好友高比拜仁(Kobe Bryant) 遭遇空難離世加速了自己退役的決心。

掛拍後的舒拉寶娃盡情享受生活,33歲的她本月中更在社交平台公布喜訊,接受英國富商男友Alexander Gilkes求婚,收到大量粉絲及名人朋友的祝福。

相關報導:
「網球—我要說再見。」舒拉寶娃掛拍攀登下一山峰


林丹難敵傷病結束20年國家隊生涯

林丹(圖:體路資料庫)
林丹,羽毛球
今年全英賽是林丹國家隊生涯的最後一項比賽。(圖:體路資料庫)

儘管一直努力爭取第5次出征奧運會,然而前世界排名第1的中國羽毛球名將林丹最終還是不敵傷患,結束20年國家隊生涯。

2000年加入國家隊的「超級丹」曾拿下20個世界冠軍,生涯贏盡了奧運會、世界錦標賽、亞運會、湯姆斯盃、蘇迪曼盃和全運會等所有大賽冠軍,而且更是兩次達成上述成就,成為職業羽壇史上唯一「雙圈大滿貫」得主。然而隨著年紀漸長及傷患困擾,近年狀態及戰績急速下滑,多次在比賽中遭遇「一輪遊」,奪取東京奧運入場券機會渺茫。林丹今年3月在全英賽16強不敵後輩諶龍一仗,成了他國家隊生涯的最後一場比賽。這位前「一哥」7月4日突然在微博發文,宣布退出國家隊,「2000-2020,整整20年,我也要跟國家隊說再見了,原來說出口真的很難。」不過,「超級丹」數日後在上海出席贊助商活動時卻笑言:「如果明年自己不發福,還想再拚一屆全運會。」看來「丹迷」仍有望再睹偶像風采。

相關報導:
【羽毛球】林丹掛拍 難敵傷病結束20年國家隊生涯
【全英羽毛球賽.英國直擊】林丹次圈負諶龍 奧運資格幾乎絕望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2020國際/本地體壇回顧】走過不平凡的一年 體壇精英亂流下退役

Posted on

抗疫都要做運動!4項棍網球課程1月開班報名從速

lacrosse,香港棍網球

【體路資訊】受到肺炎疫情影響,本地不少康體活動都被迫取消或改期,不過香港棍網球總會新一年繼續為大家提供做運動的機會,由2021年1月起舉辦多項適合不同年齡層及技術程度人士參與的訓練班,更有部分課程費用全免,現已接受報名,詳情如下:

lacrosse,香港棍網球

青少年棍網球初級班*
地點:佛教慈敬學校(九龍九龍灣啟禮道12號)
日期:逢星期日
2021年 1月 17、24、31日
2021年 2月 7日
時間:9:00am – 10:00am
費用:免費
*如訓練因疫情關係、場地關閉或其他特別原因未能順利進行,該節訓練將以網上教學形式取代

lacrosse,香港棍網球

兒童棍網球初級班 A
地點:櫻桃街公園 (九龍旺角櫻桃街1號)
日期:逢星期二
2021年 1月 5、12、19、26日
2021年 2月 2、9、16、23日
2021年 3月 2、9日
時間:4:30pm – 6:00pm
費用:每人HK$400
初級班報名可按此

lacrosse,香港棍網球

棍網球培圳計劃(春季)*
對象:初學者或無經驗人士
目的:讓更多青少年及初學者能夠得到更完善的棍網球訓練,培訓一群能於將來代表香港 U19 棍網球代表隊,或銜接加入精英訓練計劃(HPP)的球員。
訓練費用:$600(季)
組別:兒童組(8-12歲)、男、女子少年組(12歲或以上)、男、女子青年組(12歲或以上)、男、女子公開組(18-25歲)
*如訓練因疫情關係、場地關閉或其他特別原因未能順利進行,該節訓練將以網上教學形式取代
棍網球培圳計劃報名可按此

lacrosse,香港棍網球

HKLA第一級裁判證書課程(網上授課)
男子賽例:2021年1月 9、16日(六)20:00 – 21:30
女子賽例:2021年1月 23、30日(六)20:00 – 21:30
費用:HK$200
裁判課程報名可按此

資料來源:香港棍網球總會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抗疫都要做運動!4項棍網球課程1月開班報名從速

Posted on

Harden Vol.5注入Futurenatural創新技術 網店限時72小時率先發售

【體路資訊】adidas Basketball再度與James Harden攜手合作,正式發佈全新Harden Vol.5聯乘企劃。Harden Vol.5靈感來自James Harden超凡的運球變向能力,注入創新Futurenatural技術,完美塑造前所未有的貼合腳感;配置Lightstrike和BOOST™雙中底緩震科技,帶來輕型舒適的絕佳能量回饋,引領未來時代步伐。

全新Harden Vol.5 球靴以創新Futurenatural技術打造而成,採用一體化熱壓鍛造技術,將鞋面與大底合而為一,增強穩定抓地表現,大底搭配圓弧邊緣設計,提升靈活度;通過掃瞄超過1,000位運動員足部,研發出最貼合人體足部結構的鞋面,成就最自然的貼合腳感。鞋身延續一貫低筒設計,鞋跟內裡位置配有四個緩衝墊,帶來出色的緩衝保護。另根據球員於場上的移動數據來設計外底紋路,增強防滑性能;搭載以極輕巧材質打造的LIGHTSTRIKE和全掌BOOST™雙緩震中底科技,以LIGHTSTRIKE為外層帶來輕型兼具迅速回彈力和穩定性,同時包覆全掌BOOST™提供充足能量回饋。

Harden Vol.5 系列以James Harden的衣著風格為外觀設計靈感;採用大膽色彩、豐富圖案和多元化設計等引人注目的獨特元素。今回推出的球靴以白色為主調,鞋身注入藍、粉、橙、米白等鮮艷配色點綴不同抽象圖案,打造鮮明對比效果,鞋舌綴有Harden專屬標誌和簽名;藉此彰顯Harden獨一無二的個性。

全新adidas Basketball Harden Vol.5系列將於2021年1月1日adidas香港官方網上商店限時72小時率先發售。

資料來源:公關提供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Harden Vol.5注入Futurenatural創新技術 網店限時72小時率先發售

Posted on

【田徑】田總網上舉行年度頒獎禮 陳仲泓蟬聯「星中之星」程小雅重奪殊榮

田總頒獎禮, 田徑
陳仲泓(左)與謝俊賢。

【體路專訊】香港田徑總會周二(29日)舉行週年頒獎禮,在疫情下頒獎禮以線上形式舉行。焦點獎項男、女子公開組及青年組最佳運動員分別由陳仲泓、程小雅、謝俊賢及韋祺奪得,當中「欄王」陳仲泓更是連續兩屆成為男子成人組的「星中之星」,他坦言這一年沒有比賽狀態受影響,但這段空窗期正為他提供足夠時間,正視自己的問題。

田總頒獎禮, 田徑

陳仲泓2019年於亞洲田徑大獎賽摘銅,全年在亞洲排名第16位,最終力壓黃尹雋、陳銘泰等好手榮膺男子公開組最佳運動員。這位110米跨欄香港紀錄保持者認為在2019年屢破香港紀錄的長跑好手黃尹雋表現更好,所以對於自己能夠蟬聯此獎項感到意外。在新型肺炎疫情下,香港本地以至國際賽事相繼取消,陳仲泓認為這段「空窗期」正好讓自己有時間改善不足:「跑這麼多年,甚少有這麼長時間沒有比賽,不過這正好讓自己能夠正視問題。長時間沒比賽的確對狀態有影響,但都要面對。」

田總頒獎禮, 田徑

疫情至今仍在世界各地肆虐,東京奧運來年能否如期上演仍是未知之數,陳仲泓對奧運資格亦未有多想,只希望來年遠離傷患,發揮自己最好表現,他指:「始終大環境我們控制不到,就連訓練我們都處於被動,只希望自己來年能夠進步,能否取得奧運入場券都是後話。」田總全年不少賽事在開賽前被迫煞停,疫情發展至今仍未明朗,不過陳仲泓指自己永遠都作好準備,但同時不會抱太大希望:「現時都是按照田總來年的比賽時間表作部署,自己隨時都作好準備,當比賽來臨會好好把握,不過不知道往後疫情會否有第5、6、7波,所以都不會抱很大希望,比常心最重要。」

田總頒獎禮, 田徑

至於在2019年先後打破5000米、10000米、10公里及半馬拉松香港青年紀錄的謝俊賢則首次成為男子青年組最佳運動員,他對於自己獲獎同樣感意外,不過獲肯定讓他信心大增,冀在來年跑出更多好成績。這位19歲的跑手在疫情下結束青年組階段,他表示今年的計劃都被肺炎疫情打亂:「今年原本打算出戰亞青賽及衝擊世青賽資格,但賽事先後取消,4月左右已經知今年不會有國際賽,之後開始準備本地賽事,但僅有的數場賽事都因要分組作賽缺乏比賽感覺,發揮都比預期差。」即將踏入成年組,謝俊賢希望與一眾好手良性競爭,將香港長跑的成績繼續向前推進。

田總頒獎禮, 田徑
程小雅與韋祺不在港,只能透過網上直播越洋參與頒獎禮。

兩位奪獎的女子運動員程小雅及韋祺都不在港未能出席頒獎禮,兩人透過網上直播越洋參與。香港3000米、5000米及10000米女子競走紀錄保持者程小雅繼2014年後再膺最佳女子運動員,現時在日本的她已經完成14天隔離,並於元旦日出戰當地10公里賽事,她希望在46分鐘內完成賽事,並為2月21日的日本20公里競走錦標賽作好準備:「對上一次比賽已經是2020年的元旦日,很難測計自己現時的狀態,希望2月的賽事能夠做到1小時30分的時間,直接獲奧運資格。」在疫情下除了成績,健康亦同樣重要,因此程小雅在當地亦有為抗疫作特別準備:「現時每周都會進行病毒檢測,亦安排私家車接送,避免乘坐交通工具,比賽日亦會在開跑前一刻才除下口罩,盡量降低風險。」

田總頒獎禮, 田徑

除了最佳運動員外,田總亦有頒發「傑出運動員」、「傑出教練獎」等獎頒,其中王珞僖作代表到場領取「香港田徑隊中學文憑考試奬學金」。這位110米欄青年紀錄保持者同樣即將踏入成年組,本希望今年能夠出戰亞青賽,並冀望將青年紀錄再推前,無奈因疫情比賽接連取消,只能目送自己離開青年組。雖然目標未能達成,但他認為今年是成長最多的一年:「今年學懂讓自己放鬆,身邊很多人都因沒有練習而感到壓力,但自己反而把這時間當作讓自己休息,給予自己空間,在能夠重新練習的時候再用120%的努力。」

圖、文:彭淬祺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田徑】田總網上舉行年度頒獎禮 陳仲泓蟬聯「星中之星」程小雅重奪殊榮

Posted on

【體路專欄】除了自己,沒有人能夠拯救你

一眾參賽者恭喜Ben拿到冠軍。(Viutv圖片)

【體路專欄】周二,還有兩天,惡夢般的2020年便會成為過去。在本地體壇幾近完全靜止的12月,心思放在追看本地製作的電視節目之上,看看上周六ViuTV話題真人騷《全民造星III》總決賽,這個節目的確在身邊親友間製造話題及口碑。但今天的娛樂新聞寫道,這個努力的結果是平均收視錄得6.2點,約40萬觀眾,如果單以結果論,收視是不及同晚無線《衝上雲霄》平均收視18.6點,約121萬觀眾收看。

鹹魚白菜,各有所愛,每個人應該有選擇的自由。當然有人會覺得《造星》節目的參賽者不是極高水平,和外國真人騷相比大有差距,可能因此不會花時間去觀看節目。但是,由今年11月2日追看至12月26日,一班觀眾固定地坐在電視機旁邊欣賞50位選手、多位評判、監製花姐、導師彭秀慧、林二汶及主持強尼的演出,的確是凝聚了一班人的情緒及感受,為大家在晚間送上本地製作的娛樂,讓大家看看香港新一代娛樂人成長的過程。

黃劍文參加節目,令自己開拓更多可能性。(Viutv圖片)
Cloud觀眾緣不錯,未來日子大有可為。(Viutv圖片)

看到一班選手在參賽過程中的進步及突破,去到總決賽再決出三甲,不少觀眾們被牽動情緒,因而對於節目特別投入。無論你支持的選手是冠軍Ben、亞軍陳葦璇、季軍Ansonbean或者第4名Cloud,抑或是10強中發言出事得罪高層的CY,總有一些人有機會打動你。個人除了喜歡看Cloud的演出之外,另外欣賞黃劍文在參賽過程中一直進步,突破了以往只能夠拿著結他獨沽一味齋唱的呆板。要突破自己,有時候就是要硬著頭皮去試一些自己不擅長的事情,發掘自己更多面貌,尋找更多可能性。

在這個節目中,有很多人都大讚主持強尼一夫當關,無論有任何狀況都可以駕輕就熟地擋駕,甚至總決賽CY講錯說話時也是他幫忙兜返件事。強尼今天壓場感強,背後是由2004年開始花了16年時間跌跌撞撞闖出來的路,早前看過他的訪問,強尼提起自己在《造星》第一季時在拍檔黃心美身上獲益良多,刺激他在主持工作方面再下苦功,才有今天這樣一個八面玲瓏的主持出現。

強尼今天八面玲瓏,背後是10幾年苦功。 (Viutv圖片)

走筆至此,最深印象仍然是林二汶在節目完騷後的千字長文,她感謝黃耀明、于逸堯及道家老師三位前人多年來的指導,讓她在節目中將自己多年來的經驗消化過後轉贈後輩。所謂薪火相傳,看看這個節目今季的內容,的確感受到這一點,但這道火能否承傳下去,然後在未來有所收成,最後仍然是要看各人造化。

如果沒有千禧年獨特的組合At17、沒有林二汶和盧凱彤這對組合,就不會有《造星III》40強比賽A組終極項目 《還不夠遠》,不會有二汶聽著已故拍檔的歌曲哭得難以自制的畫面。以前播下的種子,後來有人接收到,結成果實後反過來感動及安慰現在疲弱的你,這正正是「種善因、得善果」吧。三季《造星》累積了一班新人,到底這班人是否可以成為未來影視界的生力軍感動別人,時間可以提供最好的答案。

且看明年3月是否可以舉行測試賽,就知道東京奧運的命途。(圖:東京奧運官方Instagram)
2021年可能更難過,香港人加油。(圖:東京奧運官方Instagram)

早前在網上看到台灣徐若瑄IG上的一張圖,是一張寫著「除了自己,沒有人能夠拯救你」的杯墊,簡單深刻但真實。在本地體壇空白的12月,暫且吸收本地影視製作為養份,提醒自己可以學習別人一樣走出安全區,學習播種施肥等待未來收成。2021年會否有東京奧運,讓大家借大型活動去抒發屈結一年的悶氣,且看來年3月當地是否真的可以舉辦測試賽便略知一二了。

2020年再見,祝願各位平安。

文:體記阿祺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體路專欄】除了自己,沒有人能夠拯救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