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ed on

Jump to Darkness Challenge 挑戰蒙眼跳繩 下個輪到你

跳繩, 花式跳繩, 香港花式跳繩總會, 奧比斯

【體路資訊】跳繩比賽就聽得多,「蒙眼」跳繩你又聽過未?在這個資訊科技發達的年代,很多人都會透過手機或電腦看電視劇、YouTube、玩電子遊戲等,加上在疾情下,學童已經進行網上教學一年了,經常看著螢幕,卻忽略眼部護理,增加患上眼疾的風險。

跳繩, 花式跳繩, 香港花式跳繩總會, 奧比斯

由香港花式跳繩會主辦,為奧比斯籌款的「Jump to Darkness Challenge」蒙眼跳繩挑戰,讓大眾體驗眼疾人士生活及做運動時的情況,提高大眾注重眼睛健康的意識,亦鼓勵大家堅持做運動,保持健康的體魄。

首位華人跳繩世界冠軍何柱霆已完成挑戰,還等甚麼?立即加入挑戰,一齊援助眼疾人士,支持奧比斯!

活動詳情

活動日期:2021年3月22日至5月31日
籌款網頁請按此
玩法:拍攝一段蒙眼跳繩的影片在社交媒體分享及點名3至5個人加入「Jump to Darkness Challenge」,一傳十,十傳百,不應戰可選擇捐款,當然挑戰完都可以捐款。

跳繩, 花式跳繩, 香港花式跳繩總會, 奧比斯
規則:
1. 參加者必須使用任何物品遮掩眼睛(可選擇單眼/雙眼)
2. 器材不限(如:文具店內出售的跳繩用具)
3. 跳繩次數不限
4. 花式項目不限,建議前繩雙腳跳
5. 如想參加活動,但不懂跳繩或沒有器材,可選擇矇眼原地跳

注意事項:
.跳繩前先確保周圍沒有雜物,以免發生意外
.接受挑戰前,請確保其健康及體能良好,適宜參加是次活動

資料來源:香港花式跳繩總會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Jump to Darkness Challenge 挑戰蒙眼跳繩 下個輪到你

Posted on

【桌球】傅家俊偕設計師創兒童遊戲波枱 望叉足電回歸職業賽

CUEGAMES,傅家俊,桌球
傅家俊及設計師梁慶紀(左)

【體路專訊】桌球運動員傅家俊(Marco)早前聯同設計師梁慶紀合作,研發組合式兒童桌球遊戲枱「CUE Games」。兩人今日(29日)舉行波枱的發布會,Marco盼能讓小朋友自小接觸桌球,藉此培育更多出色運動員。他亦談及自己近況,並指未為重返職業賽場定時間表,盼「叉足電」重新出發。

CUEGAMES,傅家俊,桌球
CUE Games是1米乘1米的桌球遊戲枱
CUEGAMES,傅家俊,桌球
能更換桌布而變成不同的學習遊戲

「CUE Games」為集桌球及學習於一身的組裝式遊戲枱。除了基本桌球遊戲外,小朋友可透過更換不同圖案的桌布及使用工具,以互動及有趣的方式作多元化學習,包括英文拼寫、數學及天文學等等。Marco及梁慶紀指,希望在香港狹窄的居住環境亦能為小朋友提供接觸桌球的機會,從而感受桌球樂趣,從小培養下將來香港能出產更多出色運動員。CUE Games定於今年4月在Kickstarter正式登場,並預計於7月正式付運。

CUEGAMES,傅家俊,桌球

CUEGAMES,傅家俊,桌球

自去年2月初出戰威爾斯公開賽後,Marco一直因疫情而未往英國出戰職業排名賽,雖然世界排名一度跌出前64名、職業資格不保,但早前就獲世界桌球總會發放兩季世界巡迴賽「外卡」,能夠續戰職業賽。Marco形容獲得「外卡」的心情指:「就像失而復得一樣!不過遺憾錯過剛剛的賽季,自己打職業比賽多年都未試過。雖然自己未能參賽、看著其他球手競逐的心情並不好受,但就當給自己一個休息機會,抱正面心態,『叉足電』重新出發。」他自言現時狀態不俗,練習可能打一、兩小時已能進入狀態,相信陸續恢復正常練習就會打得更好。

CUEGAMES,傅家俊,桌球

由於「外卡」適用兩季,Marco無需急著參賽,他亦言未定確實參賽時間表,初步期望12月能返英:「參賽要視乎英國的疫情,但最低限度希望能參與12月的全英賽,這個是賽季第一個大賽。如果能夠更早返英國便更佳。」同樣地,他亦指未有為復出定下具體排名目標:「始終已一年多沒有正式比賽,訓練量也因場館關閉而減少,試過一、兩個月未碰過球桿。所以不會給自己太大壓力,不會多想要做到成績、達到排名。希望能先取回比賽感覺,最重要是享受桌球。」

CUEGAMES,傅家俊,桌球
Marco囡囡亦有出席發佈會

CUEGAMES,傅家俊,桌球

同樣獲得世巡賽「外卡」的還有女將吳安儀,作為前輩的Marco認為「四眼Cue后」磨練技術外亦需適應英國生活:「技術當然重要,但在波枱以外,適應生活亦同樣重要,許多海外球員就是因為未能適應而打不到好成績。不過我相信她可以做到,她對桌球有熱誠,亦以打職業為夢想,相信會以正面心態享受比賽。」

CUEGAMES,傅家俊,桌球

自2014年仁川亞運起被剔出亞運項目之外的桌球,將於2030年多哈亞運再度成為比賽項目,歷屆亞運獨取3金3銀的Marco不排除會換身份參與:「自己以運動員身份參與的機會不大,但如果香港桌球需要我幫手,我都會盡力支持。」他指對桌球重返亞運感高興,認為對亞洲桌球及展有幫助,亦大讚香港年輕球手水平高,有信心他們能夠做出佳績。

圖、文:何子淵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桌球】傅家俊偕設計師創兒童遊戲波枱 望叉足電回歸職業賽

Posted on

【新型肺炎】游泳場地周四起有條件重開 康文署泳池泳灘周末前開放

【體路專訊】政府今日(29日)召開記者會宣布放寬部分防疫措施,包括由周四(4月1日)起、趕及踏入泳季時有條件重開泳池及泳灘,康文署轄下的公眾泳池及泳灘就會在周末前開放。當局透露泳池入場人數將限整體容量的30%,亦要求泳客在落水前、上水後戴口罩。

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陳肇始、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邱騰華及民政事務局局長徐英偉下午召開記者會,宣布放寬部分防疫措施。陳肇始指故現時沒有條件大幅放寬社交距離及入境措施,大部分措施將延長14日至4月14日,希望市民保持耐性,惟部分一直關閉的場所將由周四起重開。她宣布泳池、泳灘等可為市民提供運動機會及身心健康,在符合特定條件下可在星期四(4月1日)起重開。

徐英偉就表示,康文署轄下的泳池、泳灘及兒童遊樂設施等會在本周末前重開,並透露限制入場人數至30%。另外,康文署的表演場地都會跟隨戲院、劇場及主題樂園等,將入座率由50%提升至其整體的75%,料現時已開放觀眾入場的港超聯賽事亦會有相同做法。早前有游泳業界人士建議,只容許已接種兩劑疫苗的人士或持有陰性檢測結果的市民進入泳池、安排游泳教練及學生定期接受病毒檢測等措施,以換取政府開放泳池,惟政府在記者會上未有提及相關條入。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新型肺炎】游泳場地周四起有條件重開 康文署泳池泳灘周末前開放

Posted on

【香港運動醫學及科學學會】如何融合「耐力訓練」與「體能訓練」?

香港運動醫學及科學學會, 體路專欄

【體路專欄】長跑、公路單車和三項鐵人等運動都屬於耐力項目,其特色是長時間和長距離。由於運動員需要有足夠的有氧能力及肌耐力應付比賽,因此,耐力項目的訓練量往往會比短距離項目較大。以馬拉松為例,業餘馬拉松跑手的訓練量可達到每週60至120公里,而專業的高水平跑手的訓練量甚至更多。雖然耐力項目的訓練強度比短距離項目為低,但大量耐力訓練對運動員的身體亦造成不少壓力。

隨著運動科學及體適能知識的普及,耐力項目的教練及運動員漸漸了解體能訓練的重要性。首先,提升肌力有助運動員維持良好的動作,令動作更有效流暢。以軀幹力量良好的單車手為例,假如在騎乘時能減少身軀的扭動,便能達致節省能量的效果。再者,近年各運動項目比過往更講求戰術,運動員的衝刺及變速能力在比賽中相當重要,而提升肌力也有助運動員在比賽的最後階段加速衝刺。此外,由於耐力項目需要長時間重覆訓練單一動作,容易做成肌肉不平衡,久而久之甚至會引致受傷。以賽艇為例,運動員重覆蹬腿的動作依賴四頭肌發力,後腿的膕繩肌則相對較弱,很容易導致膝關節痛的問題。透過針對性的體能訓練,可改善運動員肌肉不平衡的問題,由此可見,適當的體能訓練能夠有效地預防受傷。

香港運動醫學及科學學會, 體路專欄

不少教練和運動員都明白體能訓練的重要性,但要在本來已經十分繁忙的耐力項目訓練課表中,再加入體能訓練,絕對不是容易的事。筆者希望提供以下幾個簡單原則,幫助讀者在繁忙的課表中加入體能訓練:

  1. 把握體能訓練的時機

在賽前的準備階段,訓練目標是建立賽季所需的基本能力,是進行體能訓練課的最佳時機。除了發展運動專項所需的肌力外,更可針對性訓練該項目較少參與的肌肉群,從而達到平衡發展的目的。另外,研究顯示透過合適的體能訓練動作,可喚醒一些輔助肌肉群,並能更有效率地前進,例如「死蟲」練習可喚醒軀幹一些穩定肌肉,改善跑手的軀幹抗扭動能力。

香港運動醫學及科學學會, 體路專欄

  1. 分隔耐力、體能訓練環節

「休息也是訓練的一部份」這說法其實不無其道理。耐力訓練及體能訓練分別能刺激不同的荷爾蒙,好讓我們在休息時,身體能作出相應的適應進化,例如耐力訓練可令細胞內的粒線體增加,而體能訓練則可令肌肉肥大等。研究顯示若將耐力訓練和體能訓練課分隔不少於六小時,則能確保訓練質素,並讓身體有時間進行較佳的適應進化。舉例而言,如在早上進行體能訓練,可分開安排晚上才進行跑步訓練,效果比起把體能訓練及跑步訓練都安排在同一晚上為佳。

  1. 避免長課練習後進行體能訓練

耐力項目的長課練習可長達兩小時或以上,對肌肉的負荷很大,往往會耗盡體內所儲存的肝糖。而長課後,身體處於修復肌肉和補足養份的狀態。此時若進行體能訓練,不但會增加受傷風險,訓練成效也不顯著。因此,建議盡量避免把體能訓練課安排在長課後進行,例如於星期日進行長課練習的話,體能訓練則可安排在星期三﹑五進行。此外,亦應配以適當的耐力訓練計劃,研究顯示對於耐力訓練高強度與低強度的比例建議是20/80,過量的高強度訓練會有過度訓練的危機。

總結而言,以上的科學化訓練模式,既可有效提升運動能力,也能夠減低受傷的風險。

【香港運動醫學及科學學會專欄】

參考資料:

Beattie, K., Kenny, I.C., Lyons, M. & Carson, B.P. 2014. The effect of strength training on performance in endurance athletes. Sports Medicine, 44(6), 845-865.
Murlasits, Z., Kneffel, A. & Thalib, L. 2018. The physiological effects of concurrent strength and endurance training sequence: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Journal of Sports Sciences, 36(11), 1212-1219
Robineau, J., Babault, N., Piscione, J., Lacome, M. & Bigard, A. X. 2016. Specific training effects of concurrent aerobic and strength exercises depend on recovery duration. Journal of strength and conditioning research, 30(3), 672-683.
Seiler, S. 2010. What is best practice for training intensity and duration distribution in endurance athlet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ports Physiology and Performance, 5(3), 276-291.


香港運動醫學及科學學會, 體路專欄文:陳宇欣小姐
香港運動醫學及科學學會肌力及體適能委員會委員(2020-22年)
美國國家體能協會註冊體能教練(National Strength and Conditioning Association)
美國運動醫學會運動生理學家(American College of Sports Medicine)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香港運動醫學及科學學會】如何融合「耐力訓練」與「體能訓練」?

Posted on

【劍擊】佘繕妡奪NCAA個人賽銀牌 助聖母大學封王

佘繕妡,劍擊,NCAA
Credit: Notre Dame Fencing

【體路專訊】香港劍壇再傳喜訊!早前取下東京奧運資格的香港女子重劍隊,周日(28日)有佘繕妡出戰美國大學NCAA賽事勇奪銀牌,兼助聖母大學(University of Notre Dame)第11度捧走全國大學冠軍。

曾奪世青賽金牌及青奧個人賽銀牌的佘繕妡,在去年4月獲聖母大學取錄,這位在5月將踏入20歲的大學「新鮮人」於今屆NCAA賽事中首度代表學校出戰。佘繕妡於循環賽打出強勢,取得21戰16勝的佳績,總成績第2名晉級4強、鎖定獎牌。港將在4強淘汰賽先以15:9取勝,惟決賽以1劍飲恨,13:14不敵長島大學的Laura Fekete,終奪得銀牌,兼助聖母大學第11度蟬聯團體錦標。佘繕妡是繼江旻憓後另一位揚威NCAA的女重港將,後者曾於2014年勇奪個人金牌。

佘繕妡,劍擊,NCAA
佘繕妡(左5)助學校取得團體錦標(Credit: Notre Dame Fencing)

港隊上周受惠於韓國隊晉級俄羅斯喀山世界盃團體決賽,因而得以「亞洲第一」身份獲得東京奧運團體及3個個人賽資格,佘繕妡將有機會亮相東京、首戰奧運。

相關報道:受惠韓國世盃佳績 香港女重東奧資格「一變四」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劍擊】佘繕妡奪NCAA個人賽銀牌 助聖母大學封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