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ed on

三人籃球慈善賽籌逾五萬元盡捐香港傷殘青年協會

星光三人籃球慈善賽,籃球

【體路專訊】星光大道扶輪社致力青年發展積極健康人生。過去一年,種種因素令大家缺少運動,藉着國際扶輪社 「扶輪打開機會」的主題,星光大道扶輪社周日(16日)假香港科學園舉辦第一屆星光三人籃球慈善賽,三項賽事冠軍已名花有主,是次活動更籌得款項五萬二千元,將全數捐予香港傷殘青年協會。 

星光三人籃球慈善賽,籃球

今次賽事場地設施達世界巡迴賽標準,分「打開機會盃」, 「改善人生盃」及 「扶青冠軍盃」共三項賽事,經過一整天的龍爭虎鬥後,分別由太平山隊、香港海景隊、旭日扶青隊摘下桂冠。除了三人籃球活動,主辦單位更邀得香港甲組籃球員進行入樽表演,將現場氣氛推至高峰,甲組籃球員表演之餘,更接受現場觀眾挑戰,比拚三分投籃技術。

星光三人籃球慈善賽,籃球

星光三人籃球慈善賽,籃球

同場還有殘疾人奧林匹克運動會香港輪椅籃球代表隊,聯同香港傷殘青年協會進行輪椅籃球表演賽,各健兒突破身體限制、透過籃球運動展現挑戰自我的精神,讓現場觀眾讚嘆不已。

資料來源:公關提供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三人籃球慈善賽籌逾五萬元盡捐香港傷殘青年協會

Posted on

【場地單車國家盃】李慧詩談爭議聲中舉辦東奧:體育精神不是錢能夠衡量

【體路專訊】一連4日的場地單車國家盃香港站周日(16日)落幕,香港單車隊在「牛下女車神」李慧詩(Sarah)奪得1金1銀下收官。賽後Sarah談及國外不少人士反對疫情嚴峻下舉辦東京奧運,她指奧運除了爭逐獎牌,亦能夠體現運動員的體育精神,更認為這並不是金錢能夠衡量的東西。

李慧詩

在新型肺炎全球大流行下,東京奧運延期1年至今夏舉行,惟現時疫情仍未受控,不少頂尖運動員反對東奧繼續舉行,然而Sarah卻有不一樣的看法:「奧運不單是為了贏獎牌,就如這次國家盃賽事,有其他隊的運動員問道,若果參賽隊伍很少的話,會不會繼續舉行,我覺得應該要繼續,這個除了是負責外,在運動上可以體現很多不同的東西,特別是體育精神,這不是金錢能夠衡量。」

這次國家盃賽事採用「安全氣泡」形式舉行,雖然規模及對手的實力不如奧運,但Sarah不擔心在奧運會上面對如德國勁敵艾瑪軒絲(Emma Hinze)等頂級車手:「即使很長時間沒有比賽,但這次自己發揮都很穩定,而且可以在比賽中看到不同對手的水平。」Sarah坦言因太長時間未有比賽,這次上場時確感緊張,但也正好透過國家盃釋放壓力,並發掘可以改善的地方。

距離奧運開幕尚餘2個多月,李慧詩表示現時心情平穩,沒特別為奧運多想:「今年太多事發生,疫情好像令大家都沒有脾氣。現時大家都認為奧運很大機會能夠順利舉行,自己能夠參與這麼特別的奧運已經是奇蹟,不需要再多想成績,能夠用最好狀態參與其中已經很感恩。」根據賽程安排,Sarah在奧運會需要連續5日上場作賽,中間沒有休息日,因此她在接下來的訓練都會模擬奧運,從而習慣這種高強度的模式。

港隊總教練沈金康。

今屆國家盃李慧詩在爭先賽及凱林賽分別取得1金1銀,在凱林賽大熱倒灶不敵日本好手小林優香,不少觀眾對此感到可惜,但Sarah認為自己「輸好過贏」,港隊總教練沈金康亦有同樣見解:「今天對她而言收穫很大,可能大家對於她贏不到冠軍感到遺憾,但我很開心,這次比賽讓她重新記起凱林賽的感覺,讓她回到鬥凱林賽時的比賽狀態,今天的結果對她奧運出戰凱林賽有很大幫助。」除了Sarah本身,這次賽事亦讓教練團有更好的參考,在接下來的日子研究凱林賽的戰術。

雖然其餘車手未能踏上頒獎台,但沈金康對於楊礎搖及杜棹熙兩位小將的表現甚為滿意:「楊礎搖在500米計時賽踩進36秒,雖然名次不是特別高,但從她進短組4年的時間而言,能夠進入這樣的狀態,我們對她很滿意;另外杜棹熙也是進短組1年,他除了要準備自己的比賽項目,還有當女子運動員出戰奧運的陪練員,他的進步也很快。」

圖:彭淬祺、何子淵

文:彭淬祺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場地單車國家盃】李慧詩談爭議聲中舉辦東奧:體育精神不是錢能夠衡量

Posted on

【單車】國家盃「安全氣泡」獲UCI肯定 港計劃明年再辦Six Day

場地單車國家盃,梁志華

【體路專訊】場地單車國家盃香港站今日(16日)落幕,賽事籌委會主席梁志華下午訪問中提到,賽事的「安全氣泡」獲得國際單車聯會(UCI)肯定,惟香港單車總會暫不會再以氣泡形式舉辦賽事,2022年亦暫不會主辦國家盃等UCI比賽,反而有計劃再辦Six Day(六日賽)比賽。

今次國家盃以「安全氣泡」形式閉門舉行,劃出僅運動員及車隊出入的「氣泡範圍」,賽事籌委會主席梁志華指整個計劃是與香港政府、新冠肺炎相關專家醫生及多方面討論後定出,獲得UCI及訪港車隊肯定:「運動員看到我們的措施嚴謹,故對整個防疫系統都好放心,惟規定抵步後第一天不能離開酒店房間,是他們唯一感覺不太好的地方。UCI亦給予高度評緊,會議中反應正面。」

場地單車國家盃,梁志華
賽事籌委會主席梁志華

雖然今次舉辦比賽成功,惟梁志華亦坦言暫時不會再舉辦「氣泡」比賽,開支、與各部門洽商協調及配合入境政策等均是考慮因素,故今次是為港隊熟習及預演東京奧運閉門作賽情況而舉辦的「特例」。梁志華亦提到,UCI口頭上提及有意再與香港合作舉辦比賽,但暫時香港只簽約舉辦今次國家盃,可以確定2022年將不會舉辦同類型UCI賽事,「我們會希望2022年後再舉辦賽事,稍後會再與UCI討論。」他指舉辦國家盃,甚至世界錦標賽都會在考慮之列。

雖然2022年不會舉辦UCI國際比賽,但梁志華亦預告將會舉辦其他單車比賽,包括Six Day:「2022年我們會有其他國際合作,Six Day是其中一項,亦有其他項目正在商討,暫時未能透露。」Six Day是場地單車結合Disco音樂及燈光的單車派對,2019年3月首次在香港舉辦,不過賽期從一般的6日濃縮為3日。賽事原定2020年亦會再度於香港上演,惟最終因疫情而未能舉行。梁志華指現階段尚未能落實Six Day的比賽日期,但就指規模不會如今次國家盃大型。

場地單車國家盃
UCI代表Gilles Peruzzi(大會相片)

另外,UCI將於6月3至6日在哥倫比亞舉辦另一站國家盃賽事,場地、殘疾及室內單車部門主管Gilles Peruzzi今日接受傳媒線上採訪時亦提到,是次香港站的「安全氣泡」安排出色,認為難以有其他比賽組織能夠與之相比,往後的比賽將以今站賽事作為參考。

圖、文:何子淵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單車】國家盃「安全氣泡」獲UCI肯定 港計劃明年再辦Six Day

Posted on

【七言想說】東奧「揸弗人」快閃國家盃

七言想說,國家盃場地單車賽,場地單車,2020東京奧運,余家樂
余家樂(左二)「快閃」回港協助舉辨國家盃。(Photo credit : 香港單車總會)

【體路專欄】已故蘋果教主Steve Jobs曾在美國史丹福大學一次著名演講中這樣說:「你需要找到你所愛的東西,成就大事的唯一方法就是熱愛自己所做的事。」這番說話令筆者想起認識已有30年的好朋友Walter(余家樂)- 國際單車聯盟(UCI)國際裁判,也是東京奧運場地單車賽事「揸弗人」。香港今次舉辦國家盃場地單車賽,Walter特意向東奧組委會請假,百忙之中「快閃」回來幫忙,完全體現他對單車和工作的「愛」!

作為香港疫下首項國際大型賽事,為期四天、採用「安全氣泡」形式的國家盃場地單車賽今日(16日)終於圓滿結束。雖然今次比賽閉門舉行,沒有觀眾,參賽車手人數不足80人,規模及場內氣氛遠遠不及以往的世界盃,不過對於已超過一整年沒有正式比賽的運動員來說,這可是一個期待已久的「盛會」。國家盃由拍板去馬至比賽完結,不足一個月時間,可以成功舉行,堪稱奇蹟,也為其他香港體育項目作出最佳示範,能夠創造今次壯舉,賽會幕後所有工作人員都居功至偉。

七言想說,國家盃場地單車賽,場地單車,2020東京奧運
國家盃場地單車賽以「安全氣泡」形式舉行。(Photo credit : Brian Ching)
七言想說,國家盃場地單車賽,場地單車,2020東京奧運,余家樂
余家樂受聘東奧組委會擔任場地單車賽事經理,成為香港第一人。(Photo credit : 香港單車總會)

說起幕後精英,不得不提余家樂。他早於1991年底由香港手球總會「跳槽」單車總會任職Senior Sports Executive負責行政事務,直至2012年辭職,改以合約形式工作及統籌大型賽事,除了行政人員外,Walter更是UCI國際裁判。2018年,他受聘東奧組委會擔任場地單車賽事經理(Competition Manager),成為香港第一人。

2019年2月,Walter暫別家人和三隻貓,孤身飛赴東京履職。原定計劃離鄉別井只是一年半,沒料因疫情影響,東奧押後一年,合約期延長,工作量大增,近期已忙得天昏地暗。不過香港今次疫下主辦國家盃,一方有難、八方支援,香港單車會急Call Walter這根「定海神針」回來坐鎮,出任顧問一職,他亦義不容辭,4月25日完成東奧測試賽,5月9日回到香港,立即加入賽會Bubble Team開工,今天煞科日尚未結束,已急忙趕機飛返東京,接受15天家居隔離期間仍要Work from home,繼續處理奧運籌備工作。

行色匆匆,舟車勞頓,一來一回身心俱疲,究竟為乜?「第一,我想看看一班學生(裁判班)現時辦賽的工作能力和水平;第二,香港比賽首次採Bubble形式,好值得東京奧運借鏡和參考,我可以從中『偷師』;第三,香港單車館自2013年開館以來,每個UCI世界級賽事我都有份參與,當然希望今次都不會缺席。」筆者站在觀眾席傳媒區域(非Bubble區),隔著賽道與Walter用手機通話,依然能感受到他對單車那份熱誠。

七言想說,國家盃場地單車賽,場地單車,2020東京奧運,余家樂
余家樂(右二)擔任國家盃顧問。(Photo credit : 香港單車總會)
七言想說,國家盃場地單車賽,場地單車,2020東京奧運,余家樂
Walter(右)直言香港單車總會行政總監黃志如(左)是舉辦今次國家盃最大功臣。(Photo credit : Brian Ching)

作為「辦賽專家」,Walter對於今屆國家盃的評價又如何?「他們投放大量人手和心血在Bubble Plan,防疫工作做得非常嚴謹和完善,競賽方面在諸多制肘的情況下也盡量做到最好,始終在疫情下舉辦國際賽,殊不容易,最大功勞一定是Alex(香港單車總會行政總監黃志如)。我希望透過國家盃的經驗,套用到奧運會當中,令防疫與競賽兩方面的工作取得平衡。」文章見街之時,Walter已經人在機上返日途中,儘管東京奧運前景堪憂,但作為組委會工作人員,他說還是要埋首努力準備,迎接「職場生涯最艱巨挑戰」,冀能關關難過關關過。

最後,問他會否後悔當初接受東奧聘書?「冇喎,有人俾埋錢我學嘢,好難得架!」一直驅使Walter如單車運動員般無悔前行,堅持、堅持,再堅持的,係愛呀!

水哥,加油!

文:黃頴釧
(原文刊於Yahoo體育)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七言想說】東奧「揸弗人」快閃國家盃

Posted on

【米蘭馬拉松】姚潔貞再破香港紀錄惜未達東奧標準

姚潔貞(圖:體路資料庫)

【體路專訊】香港跑手姚潔貞今日(16日)出戰米蘭馬拉松,力爭在5月31日東京奧運馬拉松「截標」前趕上尾班車,雖然這位「媽媽跑手」跑出2小時31分21再次打破香港紀錄,可惜仍未能達標,錯失東奧入場券。

姚潔貞在米蘭馬拉松起跑前留影。(圖:香港田徑總會)
(圖:香港田徑總會)

香港長跑「一姐」姚潔貞於2016年完成首次出戰里約奧運,之後誕下女兒陳瑤,極速復出,目標再次衝擊奧運,並於2019年7月黃金海岸馬拉松刷新港績。姚潔貞原定參加早前的哥本哈根馬拉松,然而賽事因疫情取消,她上周決定轉戰米蘭馬拉松,作出最後一擊。賽事今晨舉行,姚潔貞在頭20公里表現出不俗狀態,可是進入後半程,未能乘勇加速,最終以2小時31分21完成,雖然把自己保持的2小時34分07秒香港紀錄時間大幅推前,但仍比奧運標準(2分29秒30)慢近2分鐘之多,無緣出戰生涯第2次奧運會。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米蘭馬拉松】姚潔貞再破香港紀錄惜未達東奧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