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ed on

【東京殘奧】蘇樺偉寄語港將「堅持到底」  陳浩源盼從高峰退下

【體路專訊】2020東京殘奧即將會在8月24日揭幕,加入賽事直播行列的香港電台周六(14日)公布殘奧相關節目內容,其中被視為香港「獎牌希望」的輪椅羽毛球世界「二哥」陳浩源透露,暫時未有退役時間表,但希望可以從高峰退下:「我不想其他人覺得,陳浩源在『呃飯食』。」

香港電台成為第6間轉播殘奧賽事的電視台,今日舉行記招,邀請今屆殘奧代表團團長胡小玲、身兼體院董事局和港台顧問委員會主席林大輝、6面殘奧金牌得主蘇樺偉等出席。林大輝認為今屆香港代表團實力強勁,有信心港將能夠為港爭光:「例如陳浩源、余翠怡及梁育榮,他們所有人都有能力爭取獎牌。我相信只要全港市民齊心為香港運動員大力打氣,他們定能為全香港帶來佳績。」前痙攣跑手蘇樺偉則寄語今健兒「堅持到底」,他指:「我仍是運動員時,會不斷提醒自己,要永不放棄及堅持到底,盡力跑好自己的時間就可以。」

港台亦宣布委任創作總監馬浚偉為「香港電台殘奧共融大使」,馬浚偉在活動中與田徑及羽毛球代表隊的成員交談。及後港台舉行運動員授旗儀式,林大輝、陳浩源、朱文佳及任國芬,分別手持印有「旗開得勝」、「全力以赴」、「再創佳績」及「力爭上游」的旗幟。

蘇樺偉(左)

陳浩源:爭取「同工同酬」但不能「一步登天」

首次出戰殘奧的輪椅羽毛球好手陳浩源指,雖然自己目前的身體狀況甚佳,但無法預計未來3年會出現什麼變化,所以他會視今屆殘奧為自己最後一屆賽事。談及退役問題,陳浩源表示暫時未有淡出時間表,但強調會否退役的決定,是建基於自己能否保持對羽毛球的熱情,以及出色的競技狀態:「如果過了本屆殘奧後,我對羽毛球的熱情退減,不再希望當運動員,那時我亦不會在港隊虛度光陰,因為我不想其他人覺得,陳浩源在『呃飯食』。」他續說:「我不會希望直到跌出世界排名頭十,別人開始不視我為頂尖運動員時,才決定退出。我希望從高峰中退下來,寧願大家永遠記得,陳浩源是一個因為勤力才能保持高水平的運動員。」

 

近日有關殘奧運動員及奧運選手的獎金差異,在社會引來極大爭議,陳浩源認為長遠而言是爭取「同工同酬」,但坦言獎金的增加幅度是一個進程,不能「一步登天」,他解釋:「有很多人關注殘奧運動員1面個人金牌有80萬獎金,對比張家朗有500萬獎金,是否不公道。但在我而言,我們上屆有40萬獎金,今屆有80萬已經是一個進程,我們要明白不可以一步登天。」陳浩源形容用現時的獎金增加幅度,已是相當鼓舞:「我們要在這段期間做好自己,不斷交出好成績,做好運動員的榜樣。我相信有人會回應我們的聲音,就好像今次的獎金得到增加般。」

羽毛球隊總教練劉南銘則透露,由於世錦賽與全運會撞期,因此陳浩源和朱文佳暫定不會出戰全運會而選擇在日本舉行的世錦賽亮相,因為世錦賽為每兩年舉行一次的大賽。

短跑女將任國芬目標打破兩項PB

將會出戰殘奧T36級女子100米和200米短跑的任國芬表示,會以打破自己在以上兩個項目的個人最佳時間(分別為16秒14及33秒97)並打入決賽,為本屆殘奧的目標。任國芬亦對於有6間電視台轉播殘奧賽事,感到興奮:「一來會很開心,令香港市民可以觀看賽事,為殘奧運動員打氣。」她透露自己在6月下旬,已接種兩劑新冠疫苗,惟仍然對日本疫情有少許擔心,但她表示「來不及擔心」疫情,因為現時的首要任務是專注於比賽上。

殘奧代表團團長胡小玲則認為疫情對代表隊成員的影響好壞參半,因為一眾港隊成員在疫情下能夠加操,以改善不足,但由於國際體壇在疫情下停擺,令港隊難以了解對手實力:「因為在疫情下的13個月裏,我們無法參加任何國際賽,所以我們未能估計其他對手的實力。所以我會形容本屆殘奧為『不一樣的殘奧』,因為港隊可能在疫情下會有意想不到的成績。」殘疾運動員資源方面,胡小玲認為殘奧會和奧運會是截然不同的運動會,所以兩者的獎金不可以用同一標準量度,她又指體院擴建及賽馬會科研配對基金等政策,會對運動員帶來幫助,應用未來運動員的生涯為「康莊大道」。胡小玲透露殘奧代表隊成員會由8月21日開始,分批前往東京。

圖、文:實習記者鄧文滔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東京殘奧】蘇樺偉寄語港將「堅持到底」  陳浩源盼從高峰退下

Posted on

【巴黎奧運】巴黎鐵塔凡爾賽宮變身賽場 獎牌1變4分享榮譽

【體路專訊】2020東京奧運才剛結束不久,不過,2024巴黎奧運又會在不足三年後「殺到埋身」。巴黎奧運早前在官方網頁公布了部分比賽項目的場地,當中不少是在巴黎富有歷史的地標舉行,包括舉世著名的巴黎鐵塔、凡爾賽宮、巴黎大皇宮及榮軍院都在其中,無論對參賽的運動員抑或觀眾來說,都肯定會是難忘的場面。

(Photo Credit:Paris 2024)

2024巴黎奧運會有32個運動大項,共舉行329項賽事,比有33個運動大項和339項賽事、稍早前結束的東奧稍為少。作為一個有豐富文化歷史的歐洲城市,巴黎市內世界級的建築物可謂比比皆是,而今不少奧運賽事都會在其中舉行,絕對值得期待,以下節錄部分將會舉行巴黎奧運賽事的場地。

香榭麗舍大道

單車項目的公路單車和個人計時賽終點會設在香榭麗舍大道,她是法國首都巴黎的一條大道,位於城市西北部的第八區,有巴黎最美麗街道的美譽。香榭麗舍大道亦是享負盛名的世界頂級單車賽事、環法單車賽每年最後一日賽事都會經過的地方。

(Photo Credit:Paris 2024)

巴黎鐵塔

沙灘排球將會安排在巴黎的戰神廣場舉行,說得準確一點的話,舉世知名的巴黎鐵塔正正就會是沙排賽事的背景,相信這個選址無論對運動員、觀眾,以至一眾體育攝影師來說都是不可多得的一次機會;場地預計可以容納12,000人。

(Photo Credit:Paris 2024)

榮軍院

射箭賽事會在有逾三個世紀歷史的榮軍院舉行,她是巴黎一座重要的古蹟,始建於1670年,當中存放了拿破崙的棺槨,這裏另有一些拿破崙的其他親屬和將軍的陵墓。榮軍院內還有巴黎軍事博物館,是法國第5大吸引觀眾最多的歷史博物館,當中館藏逾50萬件,收藏了世界上珍貴的軍事藝術收藏品。

張家朗在男子花劍個人賽為港隊奪得一面奧運金牌。(圖:體路資料庫)

巴黎大皇宮

香港劍擊代表張家朗在約3年後將會於巴黎大皇宮爭取衛冕其男子花劍個人賽金牌。巴黎大皇宮是為了舉辦1900年世界博覽會所興建的展覽館,她真正廣為世人熟悉的「功用」,正是每年用來舉辦政商名流富豪都趨之若鶩的Chanel時裝展;跆拳道賽事亦會在這裡舉行。

(Photo Credit:Paris 2024)

凡爾賽宮

於1682年至1789年由太陽王路易十四建造的凡爾賽宮,在2024巴黎奧運期間會改建成臨時場地,舉行馬術和現代五項(劍擊及游泳除外)的賽事,場地預計可以容納80,000人之多,是巴黎奧運可容納觀眾最多的場地,比舉行開幕禮、閉幕禮、田徑和足球賽事的法蘭西體育場還要多。

協和廣場

作為2024巴黎奧運唯一新增項目的霹靂舞,賽事將會在始建於1757年、在1772年竣工的協和廣場舉行,她是位於法國巴黎市中心塞納河右岸的一個大廣場。其他同樣可被視為「吸納年輕人」的奧運項目3人籃球、BMX單車和滑板,都會在這個可容納30,000觀眾的場地上演。另一方面,在東奧加入奧運比賽項目大家庭的滑浪、運動攀登和滑板都獲得保留,惟棒球、壘球和空手道則被剔除。

(Photo Credit:Paris 2024)
(Photo Credit:Paris 2024)

其他場地

除了上述提及的眾多場地之外,其他在體壇甚有「江湖地位」的場地亦會舉行部分賽事,諸如會舉行部分足球賽事的法甲豪門巴黎聖日耳門(PSG)的主場巴黎王子球場、會舉行網球和拳擊比賽的勞蘭加羅斯(Roland Garros),也就是每年舉行大滿貫網球賽法國網球公開賽的場地。

值得一提的是,繼東奧後再次成為比賽項目的滑浪,將會在法屬玻里尼西亞群島的大溪地舉行,與巴黎相距15,700公里,打破了在主辦城市以外舉行的奧運獎牌賽事最遠的記錄。

(Photo Credit:Philipp Starck)

巴黎奧運獎牌可1分為4

如果巴黎奧運的比賽場地已經令你對這個將於不足3年後舉行的體壇盛事充滿期待的話,獎牌的設計也許會令人有更有驚艷的感覺。這個由法國知名設計師Philippe Starck操刀的獎牌都能1分為4,讓得獎選手能夠和教練、親友,或者他們心中最親密的人分享榮耀。Philippe Starck曾表示:「得獎選手想要分享獎牌榮耀,他們可以把獎牌拆解成4面,分享給3位重要的人,作為這意義重大1天的見證,同時也是對其超越自我偉大時刻的重要見證。」

(Photo Credit:Paris 2024)

巴黎奧運標誌曾改動  遭網民嘲笑不倫不類

奧運的標誌也是這個全球體壇盛事的靈魂所在,不過,巴黎作為藝術、時尚、文化和浪漫之都,也有「失手」遭網民嘲笑的時候。

現時的這個巴黎奧運標誌,除了是瑪麗安娜 – 法蘭西共和國的國家象徵之外,其中的剪影部分也可以看到奧運聖火,至於圓形金色的設計則象徵奧運金牌;選用女性元素來設計標誌,也是要向1900年巴黎奧運致敬,因為這是首屆容許女性運動員參賽的奧運。

2024巴黎奧運標誌獲不少設計雜誌喻為2019年最重大的標誌揭曉,不過,有讚自然亦有彈,有網民就調侃說,這個標誌更適合用在交友程式或者是髮型屋之上。

(Photo Credit:Paris 2024)

值得一提的是,在巴黎還在申辦奧運的時期,巴黎奧組委其實是用上了另一個被指為「完美」的標誌。該標誌是以巴黎鐵塔為設計藍本,並造成「24」的樣式象徵巴黎舉行奧運的年份,色彩相當豐富;不過,巴黎於2017年獲授奧運主辦權後,在2019年公布了現行的新標誌。

巴黎奧運將會在 2024 年 7 月 26 日至 8 月 11 日舉行,這會是巴黎史上第三次主辦奧運,與英國倫敦看齊;2024 巴黎奧運亦會是這個法國城市歷來第二次舉行奧運的 100 周年。

資料來源:綜合外媒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巴黎奧運】巴黎鐵塔凡爾賽宮變身賽場 獎牌1變4分享榮譽

Posted on

【東京殘奧】Netflix紀錄片《鳳凰展翅》 帶你走入殘疾運動世界

2020東京殘奧,netflix,殘疾人奧運會,紀錄片

【體路專訊】距離2020東京殘疾人奧運會尚餘10天,相信港人已經預備好繼續支持香港運動員。在這項同為4年一度的盛事開幕之前,《體路》編輯部誠意推介一套Netflix紀錄片《殘奧2020:鳳凰展翅》給大家,讓大家看比賽前能夠對殘疾運動的世界有更多認識及了解。

按此觀看預告片

《殘奧2020:鳳凰展翅》(Rising Phoenix)
年份:2020
片長:106分鐘
語言:英語(中文字幕)

由Netflix製片與發行的《殘奧2020:鳳凰展翅》在2020年8月26日首映,是一套包含了殘疾奧運所有元素的紀錄片:有多位殘疾運動員的故事與感受、殘疾奧運會的發展歷史、近3屆殘奧會的精彩片段,並紀錄了2016年里約殘奧會如何由在比賽前數週因財困而考慮停辦的邊緣,搖身一變成為歷史上最成功的一屆賽事。

紀錄片中文名譯為鳳凰展翅,以活著、死亡、燃燒、重生比喻殘疾運動員的心路歷程。影片中記載多位殘疾運動員的故事,講述他們如何從傷殘走到殘奧會頒獎台,也由他們親自剖白對傷殘的看法,讓觀眾能夠深入理解傷殘運動的意義。

這部影片幾乎每一幕、每一個畫面都帶來無比震撼,可以說是「洋蔥」無處不在,觀看時請預備紙巾。令人落淚的,不是看見殘疾運動員的「殘」而感到難過,而是看著身體構造與我們一般認知有異的運動員憑頑強意志與命運對抗,活出自己的人生,以及在運動場上帶來一場又一場不亞於奧運會的精彩比賽。

註:影片中文字幕的帕運就是殘奧的意思,從Paralympic Games的音譯而來。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東京殘奧】Netflix紀錄片《鳳凰展翅》 帶你走入殘疾運動世界

Posted on

【跑步】全港首個《火鍋》主題「為食跑」下周三報受報名

【體路資訊】社會企業膳動衡FOODSPORT一年一度響應世界糧食日以《食》和《捐卡路里》為目標的慈善跑步活動「為食跑HUNGER RUN」將於10月初以線上虛擬跑形式舉行,凝聚力量對抗飢餓。活動於下周三(18日)開始接受報名。

港人熱愛吃喝玩樂,但在過去一年,大家的生活都大受影響,減少社交活動,又缺乏運動,影響個人身心健康。為向港人發放正能量和推動力,膳動衡今年將與冠名贊助「温野菜」打造全港首個以《火鍋》為主題的慈善線上跑步活動 「温野菜x 膳動衡 為食跑2021」,鼓勵港人跑多點,食多點,捐多點,為受惠機構「樂餉社」籌集卡路里 (食糧),向社區内有需要的人士提供食物支援及關懷。

不限任何起步時間及地點,參加者只需要於 2021 年10月4日至17日期間,使用任何手機運動應用程式或手錶記錄參加者「一次過」完成大會指定距離,便可換取指定完成禮品。

除了參加者所消耗的卡路里將轉化為同等卡路里的食糧作捐贈之外,活動收益(包括賽事報名費)在扣除籌辦成本及食物捐贈後,餘下款項將撥作支持膳動衡的「食物援助」及「社區運動發展」之用,提升社會健康,改善貧窮和飢餓問題。活動的截止報名日期為9 月24日中午12時,報名從速!

活動特設距離級別,當參加者於限定時間內完成大會指定距離級別,便有機會獲得指定額外火鍋美食,完成愈高里數級別將獲得愈多火鍋美食。

活動詳情:
活動日期: 2021年 10 月 4 日(00:00 HKT)起至 2021年 10 月 17 日 (23:59 HKT)止
報名日期: 2021年8月18日 (12:00 HKT) 起至 2021年9月24日 (12:00 HKT) 止
地點: 線上(任何地區)
組別: 輕食組(個人)、 大食組(個人)及 圍爐取暖組(4人團隊)
受惠機構: Feeding Hong Kong 樂餉社

資料來源:公關提供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跑步】全港首個《火鍋》主題「為食跑」下周三報受報名

Posted on

【體路專欄】獎牌背後 -「運動科學」擔當的角色

【體路專欄】相信大家近日都被奧運熱潮所吸引,看到香港隊運動員在有如此傑出的表現,實在令人振奮。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每位參賽運動員的努力都值得我們尊敬。奧運盛事亦是個難得的機會,讓大眾認識近年冒起的「運動科學」相關專業,在高水平競技運動中所擔當的角色。以下將從不同範疇淺談運動科學如何把運動潛能激發,突破以往極限。

1.人體測量監控(Anthropometric Measurement)

人體測量學利用測量和觀察的方法去描述身體組織的特徵狀況。在訓練上,我們可透過定期檢測,了解運動員的體型變化。此外,不同項目運動員的體型特徵要求皆不同,例如,籃球員多高大健碩、耐力選手身形精鋼、藝術體操運動員則輕巧靈活。故此,我們亦可分析不同體型特點與運動能力的關係,從而制訂訓練目標,以及用作運動員選才評估(talent identification,多見於青少年運動員)。常見的人體測量指標包括:身體脂肪、肌肉、骨骼和水分的質量與比例,以及身體不同部位如手臂和腰臀的長度/圍度和皮摺厚度等。

(圖: 國際奧委會)

2.運動生理及體能訓練(Exercise Physiology & Conditioning)

運動生理學針對人體各系統及其器官的功能和運作配合。各類型運動(包括重量訓練和耐力訓練)皆會對身體產生獨特的即時反應,以及持續適應效果。教練和運動員可運用相關知識來計劃訓練內容,例如心率強度、重量、時間、頻率和運動模式,以達最佳體能鍛練效果。 值得一提,很多運動項目與團體球類運動,同時講求無氧速度爆發和持久耐力,故此如何把心肺耐力和重量訓練有效結合 (亦稱為「同步訓練」(concurrent training),是高水平競技訓練中重點的課題。

(圖: 國際奧委會)

3.運動營養學(Sport Nutrition)

運動營養學涵括運動員的日常營養需求、各種比賽飲食策略以及運動營養補充劑的應用等。鑒於不同運動員(如力量和耐力項目)的營養需求不同,針對性的餐飲安排可令運動員建立健康理想體格之餘,更能提升平日練習效率和臨場比賽表現。舉例說,本屆港隊金牌運動員張家朗在其花劍個人賽中,便需要於一天內從初賽到決賽,進行五場比賽,體能消耗極大。要在短時間內充分補足能量,營養恢復策略更顯得非常重要。

(圖: 國際奧委會)

4.運動生物力學及科技(Biomechanics and Technology)

生物力學應用物理學原理,分析力(force)和運動(motion)之間的關係。生物力學知識有助我們改善動作和發力效率,並能減低因姿勢不佳而引發的受傷風險。此外,不少場地器材(如跑道和球場)和時下運動裝備(如跑鞋、球拍和賽衣)的設計亦有應用生物力學概念。例如港隊「女車神」李慧詩的單車項目近年便獲本地機構資助進行風洞(wind tunnel) 研究,測試不同衣服物料、單車設計和流線型裝備的破風阻能力,藉此加以改良使運動員表現更上一層樓。

(圖: HKSI)

5.運動醫學(Sports Medicine)

傷患是運動員的最大天敵,運動醫學團隊其中一個最主要的職責就是防止及處理與運動及體能訓練相關的創傷,為運動員提供準確的臨床診斷和治療方案。常見例子除了受傷後的復健治療外,亦如隨隊的臨場軍醫支援,為運動員提賽前準備和賽後恢復方案。在日常間加入預健訓練,也能讓運動員強化容易受傷的肌肉,從而遠離傷患,無後顧之憂地投入比賽。

(圖: 國際奧委會)

6.運動心理學(Sport Psychology)

運動心理學涉及有關運動的行為和心理過程。「女飛魚」何詩蓓在歷史性為香港奪得兩面銀牌後也說道,比賽表現 80%看心態,20%看體能。在奧運此等高水平競賽中,運動員的體能和技術水平皆非常相近,勝負的關鍵往往取決於何者能在壓力下仍保持高度集中和穩定發揮。這種優秀的「心理素質」可透過學習專門的心理學技巧,如自我對話(self-talk)、表象法(imagery)和放鬆法(relaxation)等建立。此外,如何在日常訓練間訂下長遠而有效的目標,並利用特定技巧提升受訓者對運動的興趣,從而提升訓練動機(motivation),也是運動心理學常見的研究課題。

(圖: 國際奧委會)

結語

現代運動不止講蠻勁,背後還充滿科學。每面奧運獎牌的背後,既是運動員多年艱苦付出的汗水和血淚,也是教練以及科研支援團隊努力配合的成果。期待港隊運動員在東京奧運和未來各項大賽能繼續有出色發揮,配合政府和市民支持讓城市體育水平進一步邁向國際!

文:Dr. Eric Poon((運動科學系博士)

原文按此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體路專欄】獎牌背後 -「運動科學」擔當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