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ed on

【香港單車節】明年1月16日回歸 兩個「第一次」為車手帶來全新體驗

【體路專訊】「新鴻基地產香港單車節」相隔兩年再度回歸,香港旅遊發展局周三(17日)舉行記者會,宣布活動將於明年1月16日復辦。席上旅發局總幹事程鼎一透露今屆香港單車節將實現兩個「第一次」,除了實體活動首次移師至港珠澳大橋香港段外,同時亦首次增設免費虛擬體驗,為參加者及香港市民帶來嶄新體驗。

香港單車節自2015年首辦,每年吸引不少本地及海外車手參與,惟過去兩年先後因社會運動及疫情取消。隨著疫情回穩,旅發局今日宣布活動將於明年1月16日回歸。旅發局總幹事程鼎一在記者會上表示,今屆單車節將會創下兩個「第一次」,他稱:「今屆單車節首次移師到港珠澳大橋香港段進行,亦是這條全球最長的橋隧組合跨海通道啟用以來,首次舉行大型體育活動。此外,今年活動亦推出虛擬體驗,讓市民可以透過虛擬世界體驗賽道,身處不同地方的車手亦可藉此作練習。」

旅發局總幹事程鼎一(右)
(圖:體路資料庫)

過去單車節在鬧市舉行,吸引不少市民圍觀,惟今年將移師至港珠澳大橋香港段進行,車手將由香港口岸出發,經過觀景山隧道及西部水域的高架道路,至香港區界前折返,分別設有26公里及48公里兩個組別,參與人數上限為3,000人。

旅發局節目及旅遊產品拓展總經理洪忠興

上月香港馬拉松有參賽者因衣服上有與政治相關的標語,被工作人員要求更換衣服,有相關紋身亦被要求以膠帶遮蓋。被問到在單車節如有相同情況會如何處理,旅發局節目及旅遊產品拓展總經理洪忠興指:「希望車手的服裝盡量不要包含政治元素,如有發現我們會作出勸籲,若車手不合作會交由執法部門處理。」

前香港單車隊成員仇多明

為測試新路段的情況,前香港單車隊成員仇多明早前親身到澳珠港大橋上親身實測,他指賽道沿途風景優美,可看到纜車及飛機升降,惟他強調車手不要在活動期間停低以手機、相機等器材拍攝,以免發生意外。由於賽事在跨海大橋上進行,風速將成為賽會考慮的因素,若風速超過每小時35公里,賽會將有巡邏車限制車手車速,若持續10分鐘,賽會將考慮腰斬活動,惟仇多明表示賽道很多位置都有橋作為擋風,車手毋須太擔心。

今屆香港單車節接受16至70歲人士報名,參加者須在2015至2018年的單車節完成過30公里、35分里或50分里組別,並須於活動前14天,完成接種兩劑由香港政府推行的2019冠狀病毒病疫苗接種計劃下的新冠疫苗。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香港單車節】明年1月16日回歸 兩個「第一次」為車手帶來全新體驗

Posted on

【印尼羽賽】伍家朗躋身16強 李卓耀明登場撼安賽龍

【體路專訊】相隔一星期左右,香港羽毛球代表隊眾將在印尼大師賽再上征途,周二(16日)率先登場的男單代表伍家朗,在首圈32強以直落兩局輕取印尼球手Chico Aura Dwi Wardoyo,順利打入次圈16強。

印尼大師賽是連同之後的印尼公開賽,以及下月世界羽聯(BWF)世界巡迴賽總決賽在內,今年的最後3項賽事。香港「一哥」伍家朗原本在男單首圈會鬥另一港將黃永棋,惟後者因為手部痛楚的關係退賽,其位置由主場球手Chico Aura Dwi Wardoyo取代。

伍家朗(圖:體路資料庫)

世界排名第9的伍家朗與名不經傳的Chico Aura Dwi Wardoyo過往只曾交手一次,伍家朗在2018年的澳門公開賽以兩局大比數的21:9、21:14贏波晉級。港將今仗亦未受太大考驗,首局上半場主導賽事,領先11:7進入小休,比賽重開印尼球手即連取4分追平11:11,之後雙方再3度打成平手,不過14:14後伍家朗加強進攻,一口氣拿下5分拉開分差,並以21:19拔下頭籌。第2局伍家朗狀態稍有回落,一直受對手壓制,一度落後最多4分波(9:13)猶幸經過小休後逐漸找回節奏,失地盡收,扳平17:17後再乘勇追擊,最終以21:19再下一城,晉級次圈,下一場將與日本渡邊航貴爭入8強。

李卓耀(圖:體路資料庫)
鄧俊文(左)、謝影雪(右)(圖:體路資料庫)

其餘參賽港將包括另一男單代表李卓耀、混雙的鄧俊文/謝影雪,以及張德正/吳詠瑢都會在周三(17日)亮相,其中李卓耀在首圈會硬撼賽事2號種子、早前因傷棄戰世界羽聯超級750法國公開賽的丹麥名將安賽龍(Viktor Axelsen)。「鄧謝配」首圈會鬥印尼的Rinov Rivaldy/Pitha Haningtyas Mentari,至於張德正/吳詠瑢則會在首圈對印度的Venkat Gaurav Prasad/Juhi Dewangan,爭取晉級。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印尼羽賽】伍家朗躋身16強 李卓耀明登場撼安賽龍

Posted on

【新型肺炎】香港七欖再延期至11月 欖總已蝕2億用盡財政儲備

【體路專訊】香港欖球總會今日(16日)宣布,在持續的入境限制措施下未能確保參賽隊伍順利抵港,決定將原定明年4月舉行的香港國際七人欖球賽延至11月4日至6日。欖總指自疫情之今已虧損2億元,並強調若大型賽事的持續未能舉辦,從國際賽程中消失的風險便會越來越大,「更諷刺是,當啟德體育園開幕之際,香港可能已經沒有國際賽事可以舉辦了。」

香港欖總今午宣布在舉辦賽事再次陷入困境,儘管有信心為觀眾舉辦一場安全而壯觀的比賽,但在入境限制措施的持續不確定性下,未能保證所有參賽隊伍順利及安全抵港。大會指World Rugby能提供11月檔期,故決定將原定2022年4月1日至3日的七欖延至11月4日至6日舉行,認為安排能符合賽事、球隊及球迷的最佳利益。香港欖總希望在此期間,全球疫苗接種率將繼續增長,香港的邊境也能逐漸開放,讓賽事可順利迎接所有隊伍蒞臨參賽。

欖總透露自疫情大流行至今已累計虧損 2 億港元,香港七欖連番延期更逼使欖總用盡財政儲備、裁減超過40%的員工,並結束其職業球員計劃。行政總裁麥偉彬表示整個體育界都受到嚴重衝擊,他說:「若政府所支持的 M 品牌大型體育活動長時間無法舉辦,它們在國際賽程中消失的風險便會越來越大,對該等運動項目和體育社區都會造成永久傷害。更諷刺是,當啟德體育園開幕之際,香港可能已經沒有國際賽事可以舉辦了。」

今次是香港七欖自疫情爆發以來第五度延期或取消。原定去年4月初舉行的一屆在賽前兩個月延期半年,但最終於6月宣告取消,為45年首次。今年舉辦的一屆就先於去年底宣布延至今年11月,再於8月宣告停辦。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新型肺炎】香港七欖再延期至11月 欖總已蝕2億用盡財政儲備

Posted on

【硬地滾球】港將戰亞洲及大洋洲錦標賽 梁育榮、何宛淇等5將闖4強

硬地滾球, 硬地滾球亞洲及大洋洲錦標賽, 杜拜

【體路專訊】香港硬地滾球代表隊5女4男選手目前正在杜拜出戰亞洲及大洋洲錦標賽,當中包括梁育榮、何宛淇和楊曉林在內的5位選手都在分組賽錄得連勝,直接躋身準決賽,與獎牌的距離只差一勝。

楊曉林

是次亞洲及大洋洲錦標賽是硬地滾球自早前終於將比賽以至世界排名分拆為男、女子組後的首項賽事,亦是部分港將們自2020東京殘疾人奧運後的首項比賽。上周三(10日)出發前赴杜拜的港隊,周一(15日)出戰分組賽,其中在殘奧獨攬1銀1銅的梁育榮,在男子BC4級分組賽連贏日本、韓國的對手,兩戰全勝晉級4強。同樣以全勝姿態直入4強的,還有男子BC1級的龍子健。

在女子組賽事方面,得利於世界排名分拆後成為「世一」的楊曉林和何宛淇,分別在BC2級和BC3級以兩戰全勝躋身4強。同屬BC2級的郭海瑩以1勝1負晉級4強,張沅在BC4級就以三戰全勝打入準決賽。其餘港將方面,男子BC1級的陳錦洲,和BC3級的謝德樺都順利出線,惟兩人要先應該會半準決賽,爭奪4強席位,至於女子BC1級的梁美儀則無緣出線。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硬地滾球】港將戰亞洲及大洋洲錦標賽 梁育榮、何宛淇等5將闖4強

Posted on

【香港運動醫學及科學學會】踩快啲、傷少啲,Bike Fit 你要知

【體路專欄】本港單車運動員在國際舞台上取得不少佳績,同時,單車也是普羅大眾喜愛的假日休閒運動。過往香港曾舉辦不少大型單車比賽,參與人數眾多,單車熱潮從未冷卻。疫情下,踏單車也成為假日休閒的首選活動。由於單車漸趨普及,不少人在購置單車時的要求越來越高,除了考慮品牌、性能及外型以外,也會考慮每一個部件的配置,複雜程度可比跑車。不少車手都想知道,如何才能配置出最好的單車?又要如何才能做到人車合一的境界呢?由於當中的技術細節多不勝數,一篇文章實在不足以深入詳述所有要點,因此,筆者希望本文能夠提供一些基本概念及原則,讓讀者參考。

單車配置與人體的關係

隨著科技發展,單車配置不斷提升,市面上亦有不同類型的「單車設定」(Bike Fitting)服務,配合不同車手的需要,度身訂造一輛合適的單車,服務包括度身、靜態分析、動態分析、人體工學測量及鞋碼設定等,不過這類專業服務收費很高,並不是每個車手都會考慮。所謂合適的單車,並不在於車體本身,而是在於與騎乘者的運動習慣與動作姿勢之間的關係。合適的單車配置不但能有效提升單車動力,亦有助減輕車手的身體負擔。

以競賽公路單車手作例子,他們平均每分鐘踩踏80至105轉,如車手每分鐘踩90轉,持續踩踏五小時,即踩踏了27,000轉。因此,勞損性的傷患在單車運動中十分常見。另外,有研究顯示高水平的車手較多患有腰背及膝蓋傷患,而業餘的車手的主要傷患部位是肩頸,其次是腰部及膝蓋(1)(2)。 由於單車運動容易造成身體負擔,因而衍生單車配置服務。

Bike fit 的基本概念

踏單車時,需要在力量、風阻與舒適度之間取得平衡。因應不同單車,例如山地車、三鐵車、計時賽車 (TT)、公路車等等,需要採用不同騎乘姿勢,單車配置亦會因車手的需求而有所不同。為了爭取速度的優勢,不少車手會將單車設置成有利破風的位置,例如把手往前移或降低,座墊後移以增加座墊與手把之間的距離,讓身體保持前傾減低風阻。可是,進取的破風姿勢需要一定的肌力及柔軟度去維持。所以,短途賽事的車手會以大幅度前傾的姿勢去比賽,著重於速度優勢上,對舒適度的要求較低。相反,長途賽事的車手則不會採用這姿勢,因為他們需要保持體力以舒適度去完成長距離的賽程。

除了距離上的考慮外,車手身體的條件(如髖關節的柔軟度、膕繩肌的長度等)都會影響他是否能夠舒適地保持踏單車的姿勢。由於身體柔軟度下降,如較年長的車手採用上身偏直立的姿勢,會較為舒適。不過,身體的柔軟度或肌力等等因素也可透過訓練改善,隨著身體能力提升,單車配置可逐步調整得更進取。

單車零件繁多,配置亦可很複雜。一般而言,到單車店購買單車時,店員會為顧客選擇合身的車架及調整合適的座位高度,不同廠商的車架尺寸各有差異,所建議的身體尺寸亦有所不同。座墊太低會令髖關節及膝關節過度屈曲,容易導致膝部軟骨或髖關節勞損;而座墊太高會令腳腕蹠屈增加,容易引起小腿肌腱勞損,加上盆骨兩側上下的擺動會增加,以彌補與腳踏之間的距離,也有機會導致腰酸背痛。

除了座位之外,把手也很重要。把手的主要作用是控制單車的行駛方向。市面上有不同形狀的把手,主要分為直把及彎把。公路單車大多使用彎把,而彎把也有各式各樣的形狀。Bike fit 時,要考慮彎把的 “Drop” 與 “Reach”(Drop代表把手的下沉量,Reach代表把手的前伸量)。把手的闊度應該與車手的肩部闊度相若,如果把手太窄,會增加肩部及周邊肌群負擔。不過,山地或越野單車可能會用上偏闊的把手,以提升單車的操控性。把手的高度設定方面,較高水平的車手會將把手設置在稍低於座墊約1至3吋,而業餘或柔軟度較低的車手,可調整把手至座墊同一水平,則較為合適。把手太低會令身體過度前傾,一旦時間長了,不但令腰頸負擔大,手部壓力亦會增多,容易有神經線受壓而麻痺等問題。

圖一:身體偏向前傾
圖二:身體正常前傾
圖三:身體偏向直立
圖四:把手的下沉量(Drop)與前伸量(Reach)示意圖

另一方面,腳踏的款式也有很多,可分為有鎖踏(Lock)和沒有鎖踏這兩種。Lock的主要功能是減少動力流失,提升踏單車時的效率,當攪動鏈餅時,雙腳可做出連貫的抽、拉、縮、放的動作,常見於公路單車或場地單車。部分Lock踏系統配有浮動角度(float),踩踏時雙腳腳掌可旋轉,影響踩踏時關節的動作及肌群的運用。因此,Lock踏與Lock鞋的設置會因應人體及騎乘者的習慣而不同。

車體以外的因素

騎乘者的踩踏動作除了受單車設定影響外,也受自身內在因素影響。所以,保持充足的柔軟度,改善肌肉平衡,提升神經肌肉控制及適當調整踩踏動作,都有助預防傷患及提升表現。

以下是建議伸展運動及肌肉控制訓練:

圖五:伸展髖部屈肌及四頭肌
圖六:伸展臀部肌肉
圖七:訓練下肢肌肉力量
圖八:利用泡沫軸伸展大腿外側

最後,值得一提的是,在調整單車後(特別是較大副度調整),應適量下調訓練強度及訓練量,讓身體有充分時間慢慢調節與適應。合身的單車可以讓車手發揮更好,踩踏時保持舒適,並減少勞損性傷患,令單車愛好者更能享受踏單車的樂趣。

【香港運動醫學及科學學會】

參考資料:

  1. De Bernardo N, Barrios C, Vera P, Laíz C, Hadala M. Incidence and risk for traumatic and overuse injuries in top-level road cyclists. J Sports Sci. 2012;30(10):1047-53
  2. Wilber CA, Holland GJ, Madison RE, Loy SF. An epidemiological analysis of overuse injuries among recreational cyclists. Int J Sports Med. 1995 Apr;16(3):201-6.

梁穎晶
香港運動醫學及科學學會 運動物理治療師委員會委員(2020 – 2022)
香港註冊物理治療師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香港運動醫學及科學學會】踩快啲、傷少啲,Bike Fit 你要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