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ed on

【劍擊】FIE公布下季賽程 香港12月首辦男重青年世界盃

【體路專訊】2021/22劍擊國際賽季要待月中展開的世界錦標賽完成後才結束,但國際劍擊聯會(FIE)網頁已經更新下個賽季部分賽程。網頁顯示香港為其中一站賽事的主辦城市,將於2022年12月3至4日舉辦男子重劍青年世界盃,為首次舉辦世界盃分站比賽。

FIE網頁已經列出2022/23賽季的部分賽程,首項賽事將於2022年9月3至4日舉辦,為塞爾維亞的衛星賽分站;分數較高的首項賽事則為2022年11月10日展開的女子佩劍世界盃阿爾及利亞分站。賽程暫時更新至2023年3月,期間的部分比賽主辦地點待定。

FIE網頁截圖

其中香港亦於賽程表中「榜上有名」,賽程顯示香港將於2022年12月3至4日舉辦男子重劍青年世界盃分站,首日為個人賽,次日則為團體賽事。不過除了比賽日期之外,在FIE網頁及香港劍擊總會網頁均未有更多詳細資料。根據劍總網頁賽程,12月3至4日暫定將於石硤尾公園體育館主場舉辦香港公開劍擊錦標賽,未知屆時會於同場舉辦男重青年世界盃,抑或香港公開賽為世界盃讓路。翻查資料顯示,2021/22賽季共有6站男重青年世界盃,參賽人數從71人到227人不等。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劍擊】FIE公布下季賽程 香港12月首辦男重青年世界盃

Posted on

【冷知識】為何女足球員國際賽「喼帽」比男足更多?

【體路專欄】能代表自己國家隊上陣,甚至出戰世界盃、歐國盃、亞洲盃等,相信是每位足球員的無比光榮。現時保持最高國家隊上陣紀錄的男子足球員是有196頂「喼帽」的科威特前鋒艾慕達華(Bader Al-Mutawa)。不過同樣有留意女足的小編卻發現,最多國家隊上陣次數的女足球員、美國名宿莉莉(Kristine Lilly)擁有逾300次紀錄,比艾慕達華代表國家隊次數更多的更有27名球員。究竟為何女足球員會比男足球員在國際賽上陣更多?

艾慕達華上月14日打破男足國際賽的上陣紀錄。(Instagram @kuwaitfootball)
C朗拿度(Photo Credit:UEFA.com)

根據國際足協(FIFA)紀錄,歷史上代表國家隊上陣最多的男子足球員是37歲的科威特前鋒艾慕達華。2003年已為科威特國家隊上陣的艾慕達華曾於2010年連續贏得海灣盃及西亞錦標賽,19年來為國家攻入56球。上月14日,他為科威特出戰亞洲盃外圍賽,是其第196次在國際賽上陣,正式超過馬來西亞名宿蘇進安成為男足的「喼帽王」。

現年71歲的馬來西亞名宿蘇進安於196911月、年僅19歲時已首次為國家隊上陣,出戰過1972年慕尼黑奧運及1980年亞洲盃決賽週等大賽。他於1984年退出國家隊,將歷時近15年的上陣紀錄鎖定在195次。專門統計足球數據的「紀錄·體育·足球數據基金會」就紀錄到,若計及非A級賽的話,蘇進安的上陣次數將達219次。

在國際賽上陣次數排行榜排第3名的與艾慕達華同樣是現役球員:葡萄牙球王C朗拿度。C朗拿度已為國家隊上陣189次,最快可以在年尾世界盃決賽週期間追平蘇進安的國際賽上陣紀錄。

莉莉(13號)(Instagram @kristinelilly)
冼佳雅(右)(Instagram @canadasoccer)

然而,若將艾慕達華的上陣放入女足上陣的排行榜,196次只能排在28位。歷史上為國家隊上陣最多的女足球員是美國傳奇球員莉莉,共有354次上陣紀錄,同鄉萊特(Carli Lloyd)及皮雅絲(Christie Pearce)則分別有316311頂「喼帽」。現役球員最多的就是加拿大名將冼佳雅(Christine Sinclair),暫時與皮雅絲並列第三位。為國家隊上陣200次或以上的女足球員共有26人,當中包括11名美國球員、3名加拿大球員,中國及瑞典亦各有兩人。

就此比較已發現,一眾女足名宿的國家隊上陣次數絕大部分都會比男足多,究竟原因何在呢?稍稍Google一下,發現早在7年前已有外國球迷提出類似問題。歸納小編觀察及外國球迷理解,大致能歸納出三大原因。

荷蘭的史必絲(Sherida Spitse)日前第200次為國家隊上陣。(Instagram @sheridaspitse)
今屆女子歐國盃由英格蘭主辦。(Instagram @lionesses)

首先,每年女足國家隊比賽數目其實比男足還多。以今年為例,FIFA為女足訂下的國際賽期共有6個,分別是2月、4月、6月、8月至9月、10月及11月,其中仍未包括年初的亞洲盃及7月的南美洲、大洋洲、歐洲及非洲國家盃。反之,男足只有1月至2月、3月、5月至6月、9月,以及年底世界盃賽期。撇開洲際盃賽賽期,女足球員今年最多可為國家隊上陣13場,男足球員則最多只有1012場。

女足國家隊較多會在國際賽期舉辦多國盃賽,例如「SheBelieves Cup」、法國錦標賽及四國賽等,相比男足的國際友誼賽有更高競爭性,球員亦較願意為國家上陣。

曾柏同(後排左二)、林永嫺(前排左三)(香港足總圖片)

第二,過往各國女足較少設立梯隊,不少女足球員在156歲時已成為「大國腳」。以莉莉為例,她於16歲的高中年紀已作「地標戰」,國家隊生涯長達23年,與莉莉同日獲首頂「喼帽」的咸姆(Mia Hamm)當日更未滿15歲半。日本名宿澤穗希1993年為國家隊上陣時,亦年僅153個月大。放眼香港亦有類似情況,林永嫺、曾柏同及陳穎霖等新星於156歲已為港足上陣。

女足球員比男足球員更早上陣,亦帶來另一個女足球壇的情況。由於女足參與人數遠較男足少,教練能選擇的球員也自然較少,間接令一些有潛質有實力的小將更早為國家隊上陣,也令她們未來持續獲選的機會大增。

巴塞女子隊以30戰全勝的戰績奪得西甲冠軍。(Instagram @fcefermeni)

最後一個原因,與賽期頻密程度有關。即使在歐洲頂級的女子西甲、法甲及英超等,隊數均不及男子聯賽。上述三個女子聯賽的隊數分別為16、12及12,但男子西、法、英聯賽同樣有20隊參賽,變相令女子球員一季參加的比數遠不及男足。以上季奪得本土雙料冠軍及女子歐聯亞軍的巴塞隆拿為例,即使在兩項淘汰賽均進入最後階段,全季比賽數目亦只是45場。反觀男子球員,上季同樣在三項盃賽踢到最後的利物浦,陣中兩名主將沙拿(Mo Salah)及文尼(Sadio Mane)共上陣70場,征戰里數接近200,000公里,而且有6成的賽事是在休息不到5天的情況下就要踢下一場。

比數多少及賽期頻密程度,與球員受傷機會成正比。前一季為巴塞及西班牙國家隊征戰71場比賽的柏迪(Pedri)只休息兩周便重投訓練,備戰去季賽事。結果他於去年底因大腿傷患復發缺陣,及後更發現傷勢比預期嚴重。女足球員休息相對充足下,因肌肉疲勞而受傷的機會自然較低,為國家隊上陣的機會亦自然更高。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冷知識】為何女足球員國際賽「喼帽」比男足更多?

Posted on

Lululemon首個遠足系列上架 舒適時尚兼備

【體路資訊】Lululemon 於7月5日推出品牌首個遠足系列,帶來33款全新多用途男女服裝。遠足系列產品適合各種戶外活動及不同天氣,並且方便攜帶,部分款式更有防水功能,並可隨意組合出多種穿法,讓你輕鬆享受戶外時光。

lululemon遠足系列的各種設計均旨在提升顧客的戶外體驗,服飾設有大量置物空間,並採用不同的通風設計,部分款式更可隨意組合出多種穿法,令服飾具有極佳性能之餘,亦可舒適時尚兼備。

遠足系列特點包括:

  • 系列總共有33款單品—包括女裝(15 件)、男裝 (10 件) 和配飾 (8 件)
  • 面料富有彈性,並且方便攜帶,部分款式更可隨意組合出多種穿法,讓你活動時靈活自如
  • 縫合結構設計耐磨防刮,減少遠足時產生的摩擦
  • 附有抽繩,可隨時調節鬆緊,採用針織網布及拉鍊組合設計,讓你可隨時改變款式,應付突發的天氣轉變
  • 多用途產品適合各種野外活動,例如是水陸兩用的運動內衣和短褲,讓你可隨時在山水間遊歷
  • 沿用品牌獨有的LiftOS™ 創新技術,有效調整重力分佈,緩解負重壓力

資料來源:公關提供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Lululemon首個遠足系列上架 舒適時尚兼備

Posted on

【體路專欄】運動員,你不察覺的事

【體路專欄】運動心理訓練於香港並未普及,即使是運動團隊創辦人的我,也不是想在團隊內推行運動心理訓練便立即可以實行。要各教練明白心理肌肉訓練對運動員的重要,運動員又要覺得有教練需求(Coaching Need)的時候,我才能順利推行。

不過作為運動心理教練,明白什麼是可控因素與不可控因素,別人如何對運動心理訓練的反應,是不可控因素;但我如何準備自己,令自己在團隊或個別運動員發現有教練需求時,可以立即提供協助,是可控因素。現階段,我把心理能量放在自我的準備工作上。

運動心理教練的其中一項工作是觀察,觀察運動員平時的人際互動、訓練或比賽前會否有某特別的小動作、表情等等,從而了解運動員的心理狀態,他日當運動員覺得有教練需求時,作為有用的素材。

有十多年的歷史的Dashing Iron Team,在2019年才開始有小朋友隊伍,成立不久便碰上疫情,所以雖然已接近3年,小鐵人們仍未有機會參加公開比賽,直至2022年6月19日,他們才有機會參加由香港三項鐵人總會舉辦的小鐵人陸上兩項賽事。

在小鐵人隊伍中,我的角色是處理行政事務,與家長的溝通比較多,絶少參與小朋友的技術及體能訓練,小朋友知道我的存在,有時會閒聊數句,我打算在這次比賽中觀察下他們。以下是對幾位小鐵人的觀察

小鐵人A,12歲,女孩

平時給我的印象是訓練認真、盡力。教練們說她多言,但我完全感覺不到這方面的特性,平時跟她談話,也是一句起,兩句止。

比賽當天,由她到達比賽場地,賽事登記,我都在場。跟她說話,她的反應不大,每每都是爸爸提示她多回答,她才會說得更詳細。直至比賽前,我建議她做熱身,本來彷似沒有反應,在爸爸指示她跟我做熱身後,她跟我的交流就加快了,對於熱身的指示,她完全跟足,有不明白會立即發問,好像變了另一個人。但熱身後,她與我的溝通又變回寂靜。

比賽完結,我開始看見她多言的一面,問她比賽的過程,她都詳細及清楚地描述。我明白到她在比賽過程中完全清楚自己在做什麼,何時勾車、何時過人、被別人追過時她告訴自己不要亂,維持自己應有的配速。這些都是訓練時教練的教導,她能在比賽中完全應用,是一個非常冷靜及聰明的運動員。

這位小鐵人得到組別第一,因疫情,比賽沒有頒獎禮,我請她拿著獎拍照,她雖然亦有因得第一而高興,但卻謙虛的表示不需要拍照。

小鐵人B,7歲,女孩

這個小女孩給我的印象很深,有一次單車班,那時應該5歲,我跟在她後面。

她一邊踩,一邊轉頭跟我說:「Ginny姨姨,你跟唔跟到呀?」

「跟到」

「咁我踩快啲,你跟實啦。」然後一面踩,一面間中轉頭看我是否跟得上。當時我覺得她非常有自信,亦懂得照顧別人。

比賽那天,她一直少說話,特別在比賽前,好像是關閉了自己,即使爸爸跟她說話也不回應,但對於賽事工作人員的指示,她完全做足,可見其全神貫注於準備比賽之中。

 

小鐵人C,8歲,男孩

是唯一在比賽時知道鏡頭所在,會望鏡頭拍照的小朋友。比賽準備其間,沒有緊張的神情,但專心工作人員的提示。比賽完結後,我叫他跟爸爸媽媽一起拍照,他回答我說:「好攰,俾我抖下先。」

在休息期間,又跟爸爸說:「Daddy, I did try my best.」

一個很會表達感受,不求勝,但知盡力,享受比賽的小小運動員

小鐵人D,7歲,男孩

少言,無表情,即使影相,也只是微微一笑。但在同組的小朋友中,他是第一個回應工作人員,正確地到集合地點排隊。

衝線後同樣木無表情,亦無表示很累,沒有像一般小朋友一樣,想得到爸爸媽媽的特別照顧。

直至查看成績,我看到其面上顯示一絲緊張,當知自己不入三甲時,亦看到他一絲絲的失望。

一個深藏,而緊張勝負的小鐵人。

小朋友E,5歲,男孩

他是隊員之一,但未夠年齡參賽。只是哥哥比賽,所以一同來到賽場。我看見他時,他正在嚎哭。爸爸說應該是因為較早前已游水,又等哥哥比賽一段時間,太累所以發脾氣。起初我嘗試氹小朋友,但他一眼也沒有望我,直至我說:「你一定好辛苦啦,又攰又熱,又無得玩,如果我係你,我都同你一樣會喊。」之後,他終於和我有眼神接觸,開始停止放聲大哭,讓爸爸媽媽好好的抱著。

小朋友需要的是理解,但未必懂得表達,運動心理教練嘗試從心,理解運動員。

觀察需要細心及不斷重復,而文字紀錄是防止我們忘記及供其他教練參考。體能及技術教練,在每一課訓練前均有所準備;運動心理教練亦然。不同的是,我們做的,未必有即時的用武之地,運動員的教練需求暫時亦未太明顯。運動心理教練需要像各運動員一樣,默默耕耘,直致有發揮的一天。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體路專欄】運動員,你不察覺的事

Posted on

【溫布頓青年組】6次破發拍走9號種子 黃澤林晉男單16強

【體路專訊】18歲香港網球新星黃澤林(Colemen)於溫布頓青年組賽事續傳捷報,今日(5日)在男單次圈以直落2盤擊敗9號種子克羅地亞對手,晉身16強,明日(6日)再夥美籍華裔拍檔出戰男雙,爭逐8強席位。

黃澤林周日(3日)在男單首圈未受考驗,以2盤輕取美國外圍賽球手Jonah Braswell,今日面對比自己年輕2歲的9號種子、克羅地亞小將Dino Prizmic,Coleman第一盤兩度(第4及8局)先被破發的情況下都能隨即(第5及9局)回破,戰至5:5平手後更在關鍵的第11局第3次打破對手發球局,首次領先6:5,並順利以7:5拔下頭籌。志氣大增的黃澤林在第2盤乘勝追擊,愈打愈順,最終三度破發以6:2再下一城,鎖定16強席位,將與斯洛伐克的Peter Benjamin Privara交鋒。

Coleman今場共開出5球Ace,一發得分率79%,遠勝對手的44%,雖然出現47次無壓力下犯錯,但打出27制勝分,亦比對手多出16個。

黃澤林明日(6日)轉戰男雙16強,與美籍華裔新拍檔鄭瑞(Michael  Zheng)迎戰英國組合Henry Searle/Luca Pow,爭入半準決賽。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溫布頓青年組】6次破發拍走9號種子 黃澤林晉男單16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