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ed on

【峰迴路轉】田總:積極計劃明年2月12日復辦香港馬拉松

【體路專訊】香港田徑總會上周五(16日)宣布,原定11月20日渣打香港馬拉松2022因未收到政府批准,在別無選擇的情況下決定取消賽事。不過事隔數天,峰迴路轉,田總今(20日)午發出聲明指,香港馬拉松積極計劃於明年2月12日復辦,但人數、起步形式等具體安排未有定案。

港府防疫措施令多項大型賽事受到影響,當中包括取消今年香港馬拉松,體育專員楊德強昨(19日)接受電台訪問時指,田總在取消賽事前曾提出改期於明年2月舉行,當局查詢後亦確認維園有檔期。特首李家超今(20日)早出席行政會議前表示,希望體育專員與馬拉松主辧方探討新賽期,並對主辧方在未等到政府答覆前、單方面宣布押後賽事感到失望。

直至中午,香港田徑總會發出新聞稿,表示過去多日來與相關部門溝通,獲得政府全力支持,積極計劃於2023年2月12日(星期日)舉行第25屆渣打香港馬拉松。又指公眾健康及安全一直是大會的首要考慮,將嚴格遵守和執行各項防疫指引及措施,並繼續與相關部門保持緊密溝通及就疫情的最新發展作出相應準備,讓公眾、跑手及工作人員得 以在健康和安全的情況下參加這項體育盛事。

體育專員楊德強今日下午見記者,透露原定在11月舉行的香港馬拉松開放參與人數逾3萬人,惟在疫情影響下,9月初決定將人數縮減至2萬5千人。對於賽事能否舉辦的準則,楊德強指根據每項賽事的性質及規模而定:「有些賽事是參與人數較多,會有一套既定的安排,部分賽事的參賽人數較少,但觀眾人數多,又會有另一套安排,都是參照疫情及賽事性質,以制定每個賽事的防疫措施。」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峰迴路轉】田總:積極計劃明年2月12日復辦香港馬拉松

Posted on

【利華盃網賽】告別戰門票炒逾500萬 費達拿上陣存變數

(圖:Laver Cup)

【體路專訊】上周宣布退役的費達拿(Roger Federer)周日(18日)已飛抵倫敦,準備出戰周五(23日)在O2體育館開打的利華盃(Laver Cup),作出生涯「最後探戈」,然而這位41歲瑞士「天王」多年膝傷仍存隱憂,屆時能否上陣要到最後一刻才能決定。

作為20項大滿貫得主,上周四在個人社交平台宣布在今周利華盃後掛拍,即令該項賽事門票掀起炒風。據報一張三天VIP門票在網上已被炒至58萬鎊(約517萬港元)。然而據《每日郵報》等英媒報導,「費天王」長期體能教練Pierre Paganini告訴瑞士媒體《Blick》:「出戰單打還是雙打並沒有確定,他可能會要在最後一刻才能做出決定。」

Pierre Paganini坦言費達拿身體狀態並不理想:「從今年7月開始,當他進行不同方式訓練時,就意識到自己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在我看來退役是一個正確且明智的決定, Roger不僅僅是膝蓋的問題,他的職業生涯參加太多比賽,導致身體承受巨大壓力。最近幾年,他為了擁有世界級水準,付出了難以置信的努力。 你想像一下,一名頂級選手在41歲時已經完成多少次訓練,其實看看他過去五年的表現,簡直就是一個奇蹟。」

利華盃於周五起一連三天舉亨,由歐洲隊對世界隊,歐洲隊集齊「四大天王」費達拿、拿度(Rafael Nadal)、祖高域(Novak Djokovic)及梅利(Andy Murray);世界隊球員有阿根廷好手舒華施文(Diego Schwartzman)及加拿大新星艾利亞森(Felix Auger Aliassime)等。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利華盃網賽】告別戰門票炒逾500萬 費達拿上陣存變數

Posted on

【追風逐浪】令人又愛又恨的中國海岸帆船賽

【體路專欄】香港遊艇會在剛過去的周六及日舉行了開鑼賽─「秋季帆船賽」。筆者當日亦在現場,雖沒有參與賽事,仍與多位帆船高手碰面,在開賽前為他們打打氣。才剛完成一場大場,不少帆船已經念茲在茲,急不及待希望可以參與十月十四至十六日舉行的「中國海岸帆船賽」。

香港遊艇會本賽季首個大船級別大型賽事「中國海岸帆船賽」將於十月十四至十六日舉行。

「中國海岸帆船賽」是香港遊艇會每年賽季的首個大船級別大型賽事。一般來說,在十月份舉行的這場賽事,絕對可以讓一眾大船級別帆手「過足癮」。因為,在東北季候風的影響下,為帆手製造了一流的航海條件。中國海岸帆船賽在南丫島東南海域位置舉行,在遠離維港的情況下,風速可達每小時十海浬。賽事管理團隊要參賽船隊進行順風逆風繞泡賽及島嶼賽,絕非易事。

去年舉行的「中國海岸帆船賽」首見到三隻TP52型帆船同場較量,分別是「FreeFire號」、「Alpha+號」及「鳳凰號」。

尤記得去年賽季舉行的「中國海岸帆船賽」,隨了大船級別的帆船外,更首次見到三隻TP52型帆船同場較量,分別是「FreeFire號」、「Alpha+號」及「鳳凰號」。TP52型帆船以性能高,速度快見稱;被公認為大船級別中其中一款高階帆船。因此,三日的賽事盡見三首TP52型帆船「龍爭虎鬥」,最終由「Alpha+號」勇奪冠軍寶座。

帆妹認為中國海岸帆船賽令人又愛又恨。一連三日的賽事,時而風大,時而風弱;不少賽船可能在首日在海上盡享乘風破浪之樂,翌日卻只可奮力在微風下應戰,以完成賽事呢!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追風逐浪】令人又愛又恨的中國海岸帆船賽

Posted on

adidas發佈世界盃球衣 蘊含各國文化元素

【體路資訊】adidas 發佈全新德國、阿根廷、西班牙、墨西哥和日本國家隊主場及作客球衣,並會於2022年FIFA世界盃期間著用。adidas將球衣視作發揮創意的畫布,盼能透過融合每個國家富有代表性的文化元素,捕捉並傳遞各國的獨特文化故事。由致敬古老文明米斯特克(Mixtec)藝術的墨西哥隊客場球衣,至以摺紙鶴文化為靈感的日本球衣,不同配色的球衣和多元化設計。象徵著各國的獨特性,配合球衣上的前衛圖案,寓意放眼未來。

adidas秉承可持續發展理念及協助終結塑膠污染的承諾,2022年世界盃球衣100%採用再生聚酯製成,當中德國、阿根廷、西班牙、墨西哥和日本的球員版球衣,包含50%以海洋塑膠廢料回收再造而成的高效能環保物料Parley Ocean Plastic製成,力求減少海洋污染。另外,adidas世界盃球衣均以搭配創新HEAT.RDY科技,為球員帶來清涼舒爽體感。

德國隊主場及作客球衣

德國隊主場球衣胸前以熱轉印技術製成的隊徽以金色細節修飾,中間綴以條紋圖案,該設計靈感啟發自德國隊首件球衣,演繹出德國隊的運動精神與簡約美學。作客球衣同樣採用德國國旗顏色,添加“Deutschland”(德國)中的“D”字樣並採用模糊化處理,把球隊的速度感與活力傳承下去。

日本隊主場及作客球衣

日本隊主場球衣以藍色為基調,白色線條靈感取自千紙鶴,寓意祈願和祝福。作客球衣同樣反映了日本隊流暢的球風,球衣上的圖案受到摺紙的啟發,並加以模糊化處理,展現如同場上的極速感覺。

阿根廷隊主場及作客球衣

阿根廷隊主場球衣採用經典藍白配色,藍色條紋盛載著球迷美好回憶──令人看得入迷的腳法與無可比擬的承諾,似是呼喚著球迷們的興奮細胞。球衣採用光滑面料和吸濕排汗的AEROREADY技術,帶來透氣乾爽的穿著感。同時亦把國旗與國徽之中的「五月太陽」圖案印於球衣後領內側位置,一絲不苛地呈現出細節美。作客球衣以紫色為基調,綴以銀色線條,設計靈感源於民族自豪感和性別平等的追求。火焰狀圖案取自阿根廷國旗的「五月太陽」元素,並以紫色呈現,把創新與傳統元素融合,旨在鼓勵球隊竭盡全力去拼搏,同時傳遞對公平性的追求。

墨西哥隊主場及作客球衣

墨西哥隊主場球衣上的印有羽毛頭飾,靈感來自當地文化中的羽蛇神(Quetzalcoatl),象徵著精神與毅力的召喚。同樣採用AEROREADY面料,後頸處印有羽蛇神頭像,象徵著呼喚力量,激勵墨西哥國家隊在2022年世界盃戰無不勝。肩部綴以紅色橫間,加上全新隊徽,令設計更顯別樹一格。作客球衣融入了米斯特克民族藝術,向墨西哥古老文明作出致敬,藉此激發球員雄心鬥志。球衣以紅白配色為主調,內領印有象徵著活力的羽蛇神蛇身圖案,激勵球隊在世界盃中突破壁壘,創造佳績。

西班牙隊主場及作客球衣

西班牙主場球衣延續傳統足球基因,以球隊經典紅色為主調,肩膀配有經典三間條紋。衣領和衣身兩側顏色取自西班牙國旗,綴以現代化設計的隊徽,簡約永恆的設計勾起球迷的美好回憶。作客球衣以淺藍色為基調,淡藍色的圓形圖案,輔以條紋效果,靈感來自西班牙1982年作為世界盃東道主時的標誌,把其傳承的神粹發揮得淋漓盡致。

adidas 2022世界盃球衣系列由即日起於adidas香港官方網上商店 (https://www.adidas.com.hk/ )

資料來源:公關提供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adidas發佈世界盃球衣 蘊含各國文化元素

Posted on

【THE MOVERS‘ JOURNAL系列】不屈的眼淚 鍛造出連翊希的強大勇氣

【體路專訪】哭泣不一定是脆弱表現,而是一種情緒疏導和自我成長,你又有多久沒試過大哭一場?東京奧運香港重劍代表連翊希(Coco)5年前放棄成為園景建築師,決定走上全職運動員之路。即使在劍道上屢遇挫折,更一度在比賽後哭成淚人,她仍對當初轉全職的決定不留憾,也是這份高低起伏的歷練,鍛造出其如水無形、緩急柔剛的性格。

奧運是具體的成功指標,也是我的夢想。

即使在2014年仁川亞運替港隊摘下女子重劍團體賽銅牌,但Coco決定放手嘗試轉全職的轉捩點則在1年之後,「以前沒有想過做全職運動員,但當年在亞錦賽U23取得個人賽金牌,成為我首個個人榮譽。那一刻就知道自己原來有潛力向上發展,所以趁我年輕及有心力時才盡快去做。」那年她正在香港大學修讀園景建築,按道理畢業後也不愁收入,因此當時亦花上不少時間游説家人支持,「以前運動員在香港人眼中不算是正職,包括我家人都不知道原來有全職運動員,也不明白行業裡的運作。」

剛投身全職的同時,Coco早已放眼東京奧運,甚至與自己訂下契約:「若去不到就要退役,奧運是一個很具體的成功指標,也是我的夢想。如果我這屆去不到,下一屆年紀更大就更困難。」立下決心要闖一片屬於自己的天,對認真的事抱持執著也是正確態度。Coco試過在大賽落敗後,不禁坐在地上流淚,仿似訴説著心裡的不甘,而在努力數年所換取的奧運資格,她亦坦言沒有把握好機會。


哭,是因為我很著緊。

敢在人前卸下戒備而流露真情,坦誠面對自己的情緒,比起盲目忍耐更需要無比的勇氣,「哭就是因為我很著緊,每次都想做得最好。以前比賽前一緊張就打不出應有的水平,導致留有遺憾而哭,現在可能是已盡全力,但對手還是發揮比我好所以不甘心,不過都要學懂接受。教練跟我説,一次成績並不能斷定你的全部,有時要退一步看,原來自己都做到了某些要求,再在這個情形下追求更高,才是好的循環。」成長這一本書,每人都可以透過各種方法去撰寫,對自己坦白就是她所寫的其中一章,「既然可以笑,那為何不可以哭?這個是我釋放自己的方法,只要在適當的時候就無問題。」

失望過後,眼淚還是要抹去,繼續站起來走出逆境。Coco指即使自己並非港隊的頭號劍手,但亦要賦以百分百全力,打出她心目中的「好劍」。以前她在隊內主要負責防守角色,但現在會抱著穩守突擊的心態,趁對手不為意將其一劍封喉,為團隊作出更多貢獻,「我與劍擊的關係在奧運後有點變化,現在會在努力以外嘗試更享受過程,因此面對比賽都更輕鬆,有助我提升劍擊水平。」

走過5年全職生涯,Coco認為要延續劍擊熱情的方法,在於適當地休息:「因為我很喜歡訓練,年少時完全不用休息,甚至可以練足7天不放假,有時對打訓練大家打一兩場就停,我可以站足兩小時還能繼續。不過長遠下來可能就有傷患,導致你要停下腳步,回想自己所做的是否正確。」了解應該從那個部份更加努力,也是經驗所帶來的得著。若在訓練不順利時,她會提醒自己不妨來個小休,走到外面曬曬太陽,感受從內而外得到恢復。

港隊在東京奧運的成功,使港人對運動的關注提升了新的層次,其中劍擊更成為焦點項目,運動員也成為被鎂光燈捕捉的對象,「大家的支持其實是種良性壓力,所以我要更明白自己在團隊的位置,了解每個劍手都有獨特之處。最近半年我都重新知道如何找到最適合自己的進步狀態,面對新生代劍手的崛起,但我繼續對自己有信心,去迎接處於高水平才有的競爭。」

THE MOVERS’ JOURNAL – SIDE STORY
比賽服上的印章,成為了Coco出戰大小比賽的證明。部份印章被歲月所洗刷,隨之被新印章所取代,但從比賽所獲的經驗和得著,則一直長留在她的內心。
DESCENTE THE MOVERS’ JOURNAL
DESCENTE積極拉近與運動員的距離,向大眾分享更多有關運動員生活點滴,希望透過他們的故事令更多大眾得到啟發,追逐自己的目標,一同呈現DESCENTE——DESIGN THAT MOVES 的生活態度。更多有關運動員的相片將會上載至DESCENTE的FacebookInstagram專頁,未來亦會分享更多本地運動員的資訊。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THE MOVERS‘ JOURNAL系列】不屈的眼淚 鍛造出連翊希的強大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