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ed on

【武漢肺炎】中學推行校隊Zoom體適能課堂 望與全職教練共渡時艱

新冠肺炎,武漢肺炎,博愛醫院陳楷紀念中學,zoom教學

【體路專訊】新冠肺炎(武漢肺炎)疫情對全港各行各業帶來衝擊,當中體壇賽事全面停擺、運動場所全面關閉令全職運動教練面對「手停口停」的困境。在本地體壇的寒冬,部份中學就為教練雪中送炭——博愛醫院陳楷紀念中學特意推行運動校隊視像課堂,為教練提供工作機會與收入,盼與教練共渡時艱。

周三晚上8時50分,點擊陳楷高中體育科科主任丘鴻海老師發過來的連結,進入Zoom軟件,看見丘Sir擺好電腦、熱身拉筋,準備10分鐘後的課堂。同學之後陸續進入視像會議中,擺好手機的角度,讓丘Sir看得清楚。晚上9時正,陳楷田徑隊短跑及跳遠小隊的訓練正式開始。丘Sir帶領20位同學完成熱身後,開始進行跑姿與擺手的練習,他示範後執起計時器,每組做動各做30秒,期間他就觀察同學的動作逐個提點,「馮俊耀呀,這樣的速度要做多兩組!」「拳頭要高一點,迫自己快一點!」「隻手要再擺得快一點!」然後還有抬腿練習、訓練肌肉的動作,1個小時的練習就這樣不知不覺中過去,周五再上堂。

這就是陳楷運動校隊在疫情下的日常。

新冠肺炎,武漢肺炎,博愛醫院陳楷紀念中學,zoom教學
丘Sir每個訓練動作先做示範,然後計時同時觀察同學的動作,並給予意見

校隊網上教學獲校長支持

疫情令全港中小學自農曆新年假期後一直停課至今,如何透過視像教學實踐「停課不停學」讓老師與學生一同「解鎖新技能」,學懂使用視像會議軟件及應用程或。過往一直積極發展電子教學的陳楷就進一步把視像教學擴展,運動校隊「停課不停練習」的概念由丘Sir提出,獲得校長鄭美菁大力支持。鄭校長指計劃由校隊教練針對各項目的特點及需要,度身設計一套「居家體適能」課程,主要希望達到3個目的:「希望同學在停課期間繼續訓練、加強體能,為下年賽事做好準備;維繫教練與學生的關係,以及支援教練在停課期間的收入。」

於是陳楷校隊視像教學就在3月底應運而生,除了丘Sir的田徑短跑訓練外,還有擲項、跳項、長跑、球類項目如足球、籃球、手球等等,每週兩堂、每堂1小時,為了避免與日間進行的學校視像課程出現衝突,校隊練習特意安排在晚上進行。課程開始僅一週,鄭校長坦言成效仍有待觀察,不過教練及學生的初步反應正面:「從部份錄像可見,學生都能積極依從教練的指示完成練習。教練亦備課充足,表現專業,因此我對往後視像教學及訓練的推展充滿信心。」

陳楷,學界手球
陳楷近年運動成績不俗,校長鄭美菁(中排右一)支持運動發展外,亦會到場為同學打氣(圖:體路資料庫)
學界田徑,田徑,陳楷,丘鴻海,林瑋,余顯華
陳楷田徑教練除了丘Sir外,還有鏈球香港紀錄保持者林瑋(左)、長跑好手余顯華(右)及跳而優質教的跳高教練原振邦(圖:體路資料庫)

推行校隊網上教學可謂一石二鳥的做法,丘Sir指對校隊好處極大:「Zoom是一個渠道,讓學生運動員與教練接觸及保持關係。現在因疫症已暫停練習3個月,若往後要再停課3個月,同學將有近半年時間無做運動、與教練零接觸,十分不理想。」更重要的是,這項訓練能為疫情下生計大受影響的教練提供收入,「我知道少量直資學校會繼續支付教練薪金,但這做法在津校不可行,因此希望透過此計劃能幫助教練繼續工作、繼續有收入。也希望其他學校能實行支持教練,否則這班全職貢獻體育界的教練或許會出現放棄念頭。」丘Sir透露學校盡量安排支付教練原本時薪的80%,盼能做到一同抗疫。

收入解燃眉之急 教練改變教學模式

在陳楷推行校隊視像教學下,受惠的教練多達7位,其中負責指導田徑跳項的教練原振邦指陳楷為教練解決燃眉之急:「在疫情之後,校隊根據教育局及香港政府的指引而停止所有訓練,加上限聚令、政府場地關閉後,私人教學也被迫停止,教練等同失業。這段時間有想過轉行,但香港現時的情況,想轉工都有一定難度,在仍有相對支出下,少量收入已是莫大幫助。」原Sir過往曾在單屆學界港九D1田徑賽教出5位跳高金牌運動員,然而自2月至今,包括今屆D1學界賽在內的多項本地田徑賽事因疫情而取消,對其工作與收入的影響不難想像。

D1學界田徑,跳高,原振邦
跳高教練原振邦(上排左二)教出不少本地跳高年輕運動員(圖:體路資料庫)

田徑跳項訓練少不免需要器材,留家抗疫下做運動受空間及器材限制,原Sir謂需要改變訓練模式:「主要以體適能訓練為主。學生無需用上太多器材,或用家中有的東西,如以拉毛巾做伸展。訓練類別受到限制,長遠而言難以做到全面提升,但能維持學生的基本狀態。」今年帶領陳楷男籃取得D1組A Grade亞軍、爭取到精英賽入場券(編按:精英賽因疫情取消)的教練盧致誠亦言,在限制下透過Zoom教學需要改變以往的教學方式,例如過往每組訓練動作以頻次計算,現在則要改為以時間計算,藉此達到所有學生同步,並讓教練有空間觀察到每個同學的動作。他盼在這段時間內調整球員的心態:「希望透過視像教學令學生保持運動水平,就像賽季休季時都有練習習慣一樣,不會因沒有比賽和目標就暫停訓練。現在練得多,疫情後一正式訓練就能立即達到比賽狀態。」

新冠肺炎,武漢肺炎,博愛醫院陳楷紀念中學,zoom教學
陳楷男籃隊員在教練盧致誠指導下進行體適能訓練(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田徑缺乏專門器材、球類等團體及接觸性的運動訓練同樣受限,陳楷女子手球隊教練梁倩盈同樣為隊員安排體適能訓練。她指雖然在技術層面的訓練稍為欠缺,但透過Zoom視像教學的好處能夠累積,「手球運動強度高,如學生長期留在家中、缺乏運動,待疫情過後再次操練時,很容易會引致受傷。」Miss梁亦言陳楷推行Zoom教學能幫補教練收入,特別感謝校方的安排,並謂全新的視像教學模式與面對面教學大有分別,她認為當中對同學自律的要求較過往高,故亦特別要求手球隊成員記錄每日訓練的內容及效果,盼能推動隊員努力及認真訓練,待疫情完結後再收集,檢視球員的情況,亦令疫情下的訓練能延伸至疫情之後。

新冠肺炎,武漢肺炎,博愛醫院陳楷紀念中學,zoom教學
陳楷女子手球隊跟隨影片進行體適能訓練(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疫情無疑為香港經濟帶來打擊、對各行各業帶來新挑戰,而當東京奧運都需要延遲1年舉行時,難以說全球體壇並非進入寒冬。體育界或許在這段時間確實較為被動,丘Sir盼望在這個艱難時期,其他學校亦能為校隊的同學提供視像訓練課堂,真正達到共渡時艱。

文:何子淵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武漢肺炎】中學推行校隊Zoom體適能課堂 望與全職教練共渡時艱

Posted on

咖啡有助提升運動表現 卻為身體帶來風險

(網上圖片)

【體路專欄】香港人工作忙碌,很多打工仔平日精神不足,因此在運動前會選擇喝杯咖啡,以保持精神同時提升運動表現。據研究顯示,運動前喝咖啡的確有助提升運動表現,但卻會同時為身體帶來風險。

咖啡會刺激人體腎上腺素分泌,導致身體緊張程度增加,同時會使體內多巴胺濃度增加,使專注力提升。因此有研究顯示,運動前喝1至2杯咖啡,確實能夠提升運動表現。不過喝咖啡提升運動表現的效果並非即時見效,而是要在做運動1至1個半小時前喝,並且不是適用於每個人身上,如果一位從不喝咖啡的人,想透過咖啡提升運動表現,或會帶來心悸等不良效果。

咖啡能有效提升運動表現,但並不建議大家依靠這種方法。研究指出,咖啡未能達到補水的效果,而且利尿,在運動時人體流失水份下,咖啡未能為身體提供足夠的水份,很容易會出現熱暈厥、中暈、脫水等狀況。另外,有些人甚至會因為咖啡因,導致反應速度變慢,為運動表現帶來負面影響。

總括而言,咖啡的確能夠提升運動表現,但有機會增加身體出現各種負面影響,甚或會令運動表現下降。因此,還是建議大家透過練習來提升表現,減低身體出現不良狀況的風險。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咖啡有助提升運動表現 卻為身體帶來風險

Posted on

【體路專欄】百花齊放的網教時代

【體路專欄】新型肺炎來襲不但令整個世界陷入近乎停擺,甚至令現代奧運會首次宣告延期。教育界亦從未遇過如此艱鉅挑戰;由農曆新年假期停課至今,學生已超過兩個多月未有在校園上課。在「停課不停學」前題下,直接讓全港教育同業共同進入電子教學新一頁。

不管是資深老師,抑或是新晉同業,對於施行電子教學的態度支持與否,在今次漫長且未見盡頭的停課期裡,多少都要嘗試透過不同電子工具和平台進行網上教學。這股「逼出來」的發展,猶如開展了一次全港性資訊科技教師培訓日,讓同業不斷從實踐中學習,起碼至今已大幅提昇整體教師對網上教學的認識。

全港教師在這段停課期間都花盡心思, 設計各式各樣教材進行遙距教學。在林林總總「網教」之中,最主要分為預先製作好的視頻課堂,和瞬間在教育界竄紅,利用視訊會議軟件進行網上直播兩大類。兩者之間各有長處,亦存有不足。筆者並非電子教學專家,更未具資格評鑑各種電子學習工具優劣,只不過在這兩個多月以來,發現一個頗有趣現象想分享一下。

同業們一向都以認真態度準備堂課,這當然不容置疑;即使回顧以往課堂都是如此專業。但如今啟動「網教模式」後,原來老師對於教學時「露面與否」卻呈現明顯區別。就筆者粗略觀察所得,若果受眾對象(學生)愈是年輕,老師則愈願意出鏡示人;許多小學老師似乎都不介意面對鏡頭進行拍攝,甚至使用視訊會議軟件進行實時教學也表現從容。反觀中學同業普遍不太習慣化身「意見領袖 」(Key Opinion Leader,簡稱KOL),即使是預先製作的視頻課堂,在片段中「犧牲」自己一雙手已經成為最大限度,一般都只不過是把電子簡報(PPT)轉化成視頻檔案(MP4),然後配以「聲音導航」供學生收看。

筆者和校內同事在停課初期也有製作視頻檔案為學生介紹「高強度間歇訓練」(HIIT),教材裡亦連結幾套建議動作影片,目的都是鼓勵學生可以在家如常進行運動。學生反應尚算正面,惟檢討過後,發現除了缺乏平日體育堂互動氣氛外,學生觀看影片過後究竟有多少會願意持之以恆效法練習呢﹖另外,值得關注是停課期間學生每一天都按照學校擬定時間表,起碼用上一兩小時上網觀看不同學科「聲音導航」影片,究竟學習成效會有幾多﹖體育科其中本意是透過不同活動來提升學生體能狀態及所需的技能,亦要幫助學生發展活躍及健康的生活模式。某程度上就是透過體育科(活動)來平衡沉悶或繃緊的生活狀態,目前學生豈不是每天都在這種狀態渡過﹖於是決意自行製作「見樣」教材,學生可以在收看(體育堂)時增加親切感和投入感外,亦希望可以作為紓緩目前生活的方法。

許多體育人在停課時間已製作了許多在家進行肌肉訓練的教材,關於這個主題的資料亦相對充裕;恰巧這段期間發現不少香港人為了避疫而再次湧現行山熱潮,同時亦因為太多新手蜂擁郊遊而衍生潛在問題,甚至有機會導致生態失衡……於是決定以「登山健行」作為學習主題,旨在跟學生分享行山禮儀、活動裝備,以及登高技巧等;教材所介紹的路線更是學校社區附近山徑,讓學生在疫情稍為緩和時「就近行山」,輕鬆實踐。

原來以目前科技,只要一部智能手機,加上一個手機穩定支架,已經可以拍出良好效果,加上簡單的後期製作,在適當片段中配以背景音樂襯托,不用勞動技術員來協助亦可以製作有質素影片。筆者今次還有幸邀請超級馬拉松運動員黃浩輝(輝sir)參與拍攝,由他來協助講解行山技巧,豐富了教學影片的專業性和吸引力。

網教其中一項特色是當學生參與課堂後,都需要完成網上課業,藉此確保學生起碼都有參與課堂,亦不致白白浪費了老師的準備;當然課業回收率都可視為其中一項對學生參與網上學習的指標。筆者認為,普遍體育堂都以技能表現作主線,較少要求學生於課後做(寫字)功課。只不過目前因為如斯兇惡疫情突襲,才衍生百花齊放「網教時代」出現,因此安排功課宜簡不宜深,讓學生仍然對體育科重視和喜愛。現在,留家學習已是不能改變的現實,各位體育人反而應該設計更多元化教材,繼續培養和鼓勵學生對參與體育運動的熱情才最重要。許多體育人不但會製作「見樣」教材,有同業甚至利用視訊會議軟件與學生直播教學,真情對話,他們的教學熱誠更加值得令人佩服、學習。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體路專欄】百花齊放的網教時代

Posted on

【冰球人有話兒】「蘇氏姊妹花」譜寫冰球動人樂章

【體路專訊】世界女子冰球錦標賽(Ice Hockey Women’s World Championship)是國際女子頂級冰球比賽,第一屆賽事於1990年假加拿大渥太華舉行,今年已踏入30週年,過去孕育出不少「女冰英雌」,在香港冰球的發展歷程中,同樣不斷湧現卓越的「冰之驕女」,無論資深或是年青球員,都用自己的方式,揮灑對冰球運動的熱愛,「蘇氏姊妹」就是其中之一。

性格活潑的兩人,經常一起搞怪自拍,感情非常好。

 

曾於香港冰球訓練學校「冰球新世代」受訓的她們,換上裝備,又一起華麗變身為威風凜凜的冰球員,比賽抑或訓練毫不馬虎,架勢十足。
姐姐Haylie與妹妹Hikki更於香港冰球訓練學校的不同課程做助教。她們會耐心地彎下腰,以小朋友的視野高度來溝通和指導小學員的動作;她們用溫暖的雙手,緊緊扶穩初次體驗上冰的小朋友,給他們更多依靠和鼓勵。

 

蘇凱程(Haylie)與蘇海翹(Hikki)是一對冰球姊妹花,姊姊球齡6年,妹妹球齡5年,兩人倆都是匹茲堡企鵝隊(Pittsburgh Penguins)的球迷,曾於香港冰球訓練學校「冰球新世代」受訓。談及第一次接觸冰球,Haylie表示是在6歲那年由爸爸帶領她上冰,引發了她的興趣。打冰球至今已6年,除了本地賽事之外,Haylie曾代表香港出戰2017年底於保加利亞舉行的世錦賽,也在2019年11月到台灣參加了「台灣杯女子冰球邀請賽」,這些國際比賽經驗讓她眼界大開。

至於Hikki第一次接觸冰球則是在12歲,因參與香港冰球訓練學校伙伴香港青年協會舉辦的「全港青少年冰球全接觸計劃」而開始常規練習。曾代表香港參加2017年底於保加利亞舉行的世錦賽,在2017-2019年參加「Mega Ice五人冰球賽」,2018年更獲得亞軍,表現也十分亮眼。

被問及個人最難忘的冰球回憾,Haylie表示2017年底保加利亞舉行的世錦賽,自己在最後一場比賽的最後十多分鐘連入兩球,協肪球隊反敗為勝:「整個過程十分驚險,證明只要堅持不放棄,就沒有什麼不可能!」Hikki則謂:「有一次比賽,對手實力強勁,全隊賽前認為『和賽』對於我們來說已是勝利。比賽時我們每一個都很努力,希望能盡最大的能力幫助隊友,最後在大家努力之下,我們竟得到那場比賽的勝利。隊長賽后更稱讚我們,說那一場比賽是她打球這麼多年來感覺最好的一場,看著大家拼了命的去追,才能獲取勝利。令我明白,做好自己才是比賽勝負的關鍵。」

冰球的影響與啟發

「蘇氏姊妹」感情要好,經常互相討論如何做得更好,並友善地指出對方不足,兩人年紀輕輕,卻懂得如何管理和分配時間,做到學業運動兩不誤。由於冰球的緣故,她們不僅認識更多朋友,面對逆境時還變變得更堅持、更努力,想盡辦法解決,不會輕易放棄。

Hikki於去年8月參加了香港冰球訓練學校「瑞典夏令營」,讓她親身意識到更多海外冰球交流體驗。

「蘇氏姊妹花」現透過香港冰球訓練學校的課程一嘗執教鞭的滋味,令二人在球員身份的基礎上,增加了另一視角和得到更更多感悟。「當球員時,只需要聆聽教練指示,然後再思考自己要如何做才能進步,達到教練要求。再遠一些也只是如何與隊友配合得更好,如何協助球隊等等,都是那一群熟悉的隊友。但是成為助教後,要考慮的事情多了很多,思維也有了變化。不同的球員,不同的小朋友有不同的特質,而且能力也不盡一樣,要如何讓他們每一個都投入練習,在進步當中又找到樂趣,並不容易。加上要仔細觀察他們的動作有什麼需要改善的地方,鼓勵他們做得更好。」

「成為助教後,我與小朋友相處得更好,更懂得從他們的角度思考,而且會覺得教練是學生的榜樣,因此對自己的技術要求更高了,亦花了更多時間鑽研如何更有效讓球員接收我們的意見。」

新一球季,兩姊妹談及對自己的期望及目標時表示,「希望球技可以有進步,會有更多出國比賽的機會和經驗,在做助教時可以將對冰球的熱誠及熱愛帶給其他小朋友。」

資料及相片來源:香港冰球訓練學校香港業餘冰球會


全新專欄【冰球人有話兒】將為大家帶來更多冰球故事,想知更多請即瀏覽:
Website: https://hkaih.org/http://www.hkahc.com/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HKAHCHKAIH/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hkahchkaih/
WeChat: https://mp.weixin.qq.com/s/BXcGSDBNexf7gQYQE8S4BQ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冰球人有話兒】「蘇氏姊妹花」譜寫冰球動人樂章

Posted on

【武漢肺炎】形容資助「不足兼不治本」 教練冀當局推出長遠協助方案

【體路專訊】政府今日(8日)傍晚公布第二輪防疫抗疫基金援助措施,當中包括向每位在學校任教或,在各個體育總會註冊的體育教練發放一筆過7500元補助。有全職籃球教練認為補助金額不足,由於受影響的日子不只一個月,而且是「治標不治本」,亦有田徑教練認為是「長貧難顧」,希望當局可以推出長遠方案,包括向學校發出以視像形式上課及訓練的指引,幫助教練捱過疫情。

特首林鄭月娥今日召開記者會公布第二輪援助措施,包括向僱主提供每名僱員最多9000元的工資津貼、供強積金的自僱人士獲一筆過資助,以及向學校教練或在體育總會及體育機構從事教練工作的註冊教練發放一筆過7500元資助等。林鄭月娥在記者會上曾表示,獲7500元資助是沒有強積金戶口的教練,但在政府發出的補充資料未有進一步提及,相信詳細資格要待政府及各體育總會再作詳述。

馬松發(右)(圖:體路資料庫)

 

早前曾會見立法會議員馬逢國的籃球教練馬松發指,7500元的金額對全職教練來說非常不足:「我們都基本希望有10000元以上,因為受影響的時間不只一個月,預計至少還要影響多半年。當然,我們不是希望政府能每個月都幫到教練,但可以的話當然想繼續爭取更多。」他形容資助是治標不治本,直言教練現時的情況「不是我們想攤開手問政府拿錢,而是沒有方法令教練有工開」。馬松發認為,除了今次的一筆過資助外,更重要的是如何令教練在這段日子可以繼續工作:「除了網上教學外,我想不到另一個方法。所以今日我都特意回到學校,向IT老師請教利用軟體網上教學、裝備自己,不過最重要的是要教育局向學校發出指引,令他們接受用網上教學與學生訓練。」

鄧漢昇(圖:體路資料庫)

 

在兩間學校任教的前港隊跨欄代表鄧漢昇就指,自己由1月底學校停課至上月中基本上屬「手停口停」,至近日學校開始以軟件作網上教練才恢復訓練,不過過去一個月的收入仍比正常減少一半。他認為政府的一筆過資助能幫助教練是一件好事,但更長遠的是如何令教練行業尋找出路:「因為各行各業都要政府幫助,但這些全部都是納稅人的金錢,即使多幾萬億都很快玩完。所以長遠來說,是如何在這段時間為教練找一個絕處逢生的道路,始終長貧難顧。」鄧漢昇認同教育局應向學校建議,以軟件及網上教學為學生提供訓練課程,同時亦令教練繼續有工作機會:「現在只是止咳,但大家也應該去多想如何保持教練行業能繼續生存,因為不停這樣的援助下去,教練人才和人數一定會流失。」

黃芷銦(圖:體路資料庫)

 

除了全職教練外,部分兼職教練在疫情下的工作亦大受影響。港隊長跑代表黃芷銦雖然已成為體院精英運動員,但因資助仍未獲審批而未體院「出糧」,令因疫情及「封場」而暫停跑步教練工作的她近月收入歸零。她形容資助金額「只是很基本、有好過無」:「雖然全港都受到影響、都要一齊捱,教練其實是一個專業,值得爭取更多資助。」然而,礙於運動員身分而不能報讀教練班的黃芷銦,暫未成為註冊教練,換言之這筆資助未必受惠:「其實我都沒有想過可以獲得資助,因為本身都沒有的,幸好的是我未到很緊拙的情況。」她又指,知道部分教練在外國考獲牌照,希望政府及總會盡快釐清可獲資助的教練資格。

政府在兩個月前宣布成立300億元的防疫抗疫基金,不過體育界未能從中受惠。籃總及教練代表其後分別會見代表業界的立法會議員馬逢國,希望對方向政府反映訴求。體育界選委月初召開記者會,指逾8成受訪機構的教練現時收入僅餘4分之1,甚或處於「零收入」狀態,當中更有逾9成教練直指因康文署封場而影響收入,希望政府的「防疫抗疫基金2.0」能幫助體育界。

文:麥景智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武漢肺炎】形容資助「不足兼不治本」 教練冀當局推出長遠協助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