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ed on

【新型肺炎】隊際運動周五起獲豁免4人限聚令

新型肺炎,隊際運動

【體路專訊】隨半地第三波新型肺炎逐漸緩和,大部分康文署轄下體育設施於月中起重新開放使用,群組運動期間仍需遵守4人限聚令。不過政府今日(29日)公布,周五起將修訂部分社交距離措施,雖然大部分體育處所維持早前的規定及限制,不過就放寬隊際運動的人數上限可多於4人。

政府今日傍晚發出新聞稿,就《預防及控制疾病條例》(第599章)作出修訂,加強法律框架,以進一步減少在餐飲業務處所及表列處所不遵守有關規定及限制的情況,並延長與佩戴口罩有關規例的有效期。

根據最新修訂,本港於2020年10月2日至8日期間,大致上繼續維持表列處所的規定及限制,但政府指為讓市民大眾有更多機會運動,故最新指示容許市民在體育處所進行隊際運動時,人數上限按該隊際運動項目可多於4人,每個場地/球場上的球員及裁判人數上限,應遵照相關隊際運動的比賽規則 。政府指出,隊際運動包括但不限於棒球、籃球、板球、閃避球、閃避盤、門球、手球、曲棍球、健球、合球、棍網球、投球、匹克球、滾軸曲棍球、欖球、足毽、足球、壘球、巧固球、排球及活木球。

除了放寬隊際運動人數限制外,其他運動場所限制仍然維持,如隊際運動外的每個小組不得超過4人;桌球館、公眾保齡球場等要確保有足夠距離或分隔,否則以「隔一張/條,開一張/條」方式開放;游泳池不得超過可容納人數的50%,且每一訓練小組或課堂不得超過4人(連教練在內)等。另外,游泳池內可豁免佩戴口罩的情況仍維持為游泳、淋浴、往返更衣室及泳池、往返不同泳池,或在與其他人之間相距至少1.5米的情況下進行熱身運動時。

此外,最新修訂亦釐清第599F章下「體育處所」的涵義,闡明「體育處所」指設計上供用作並在當其時用作體育活動的處所。此有關修訂於2020年9月30日起生效。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新型肺炎】隊際運動周五起獲豁免4人限聚令

Posted on

【體路專欄】體壇寒冬度橋自救

體路專欄, 體記隨筆

【體路專欄】轉眼間,2020年來到10月,香港社會及本地體壇因為疫情影響活力大不如前,特別是體壇活動一個又一個延期或者取消,情況的確令人心寒。有不少傳媒都曾經報道實際例子,形容現狀是體壇寒冬,體壇中人紛紛出手自救。

入行做體記13年,從未試過有一年是如此淡靜,以往令人又愛又恨、工作量繁多的香港馬拉松、國際7人欖球賽紛紛延期,今年重頭戲東京奧運改期至2021年,新季度大大小小的學界比賽一再停頓,到底何時復甦,還看最常見的對白「看看疫情如何發展」。沒有比賽,再好的體記也無用武之地,畢竟體育故事最引人入勝還是大大小小比賽,由比賽再引入每一個運動員的經歷,從而激勵讀者拿出鬥志面對殘酷人生。

沒有訓練及比賽,不等於大家就此坐下等運到,反而是積極開拓網絡空間發展。好似空手道港將李嘉維不時拍攝短片上載及開網絡班,足球教練陳婉婷利用視像會議和18區教練及海外教練交流,沒有浪費每一日去提升自己。

體路專欄, 體記隨筆
(Photo Credit:香港足球總會)

眾多香港體育總會中,以香港足球總會最為積極,在外界不斷批評之下仍然有一班員工及高層為復賽奔波與政府商量,過程中難免有沙石,但最少大家都是為了球圈繼續發展下去而努力,不能一句疫情來到便舉手投降。除了足總,香港籃球總會是較多人批評的總會,他們決定來年8月才復賽,引來籃球圈子不滿,紛紛要求改革。

在這個急速發展的新世代,籃總的確有需要多加安排和業界商量,不能夠再閉門造車。同時,籃總也應該讓業界了解他們的難處,大家一起尋找方法共度難關。事實上籃總高層曾經提過不少裁判都擔心感染疫症不想前往球場執法,這些麻煩位又是否有告知同行,又或者一起度橋去解難?平心而論,要不同水平的籃球員在兩年內沒有比賽是扼殺他們的運動人生,雖然現實仍然有香港隊主力李琪這種凌晨起床跑山練狀態的積極例子,只是也不能強求人人可以如李琪的上進。要維持籃球界別健康發展,籃總實在應該組織一班有心人和業界商討,這也是對於籃球圈負責任的做法。

體路專欄, 體記隨筆
(Photo Credit:香港體育教練工會籌委會)

除了足球及籃球界別,學界賽事暫停也是令到青少年失去訓練及比賽的機會。無奈現時政府政策抗疫至上,康文署也難以輕易批出場地予香港學界體育聯會去舉辦賽事。然而,有心人仍然在努力,香港體育教練籌委會成員劉嘉豪在周二(29日)出席深水埗區議會,在社區事務委員會體育及藝術文化工作小組會議上提議舉辦「迷你學界比賽」,目的是幫助深水埗區內受疫情影響而取消學界比賽的運動員圓夢。這一建議已經獲得接納,稍後將會有人跟進,這也是協助教練及學界運動員在疫情之下重啟體育比賽的重要一步。

體路專欄, 體記隨筆
(日劇《半澤直樹2》畫面截圖)

2020年還有3個月,到底本地體壇的活動能否逐漸回復,對於所有熱心體育的人士來說都很重要,這一點有賴業界多想新方法,然後和不同機構合作令體育賽事重現。另一方面,其實多做運動強身健體正是對抗疫情的不二法門,只要自己免疫能力好,面對病毒及疾病時才有力打敗病魔。執筆至此,想起近期日本TBS電視台重頭劇《半澤直樹2》結局的對白,半澤直樹(堺雅人飾)和妻子阿花(上戶彩飾)訴苦,上戶彩便道出這一句對白,「活着總有辦法」。活下去,再想方法。面對困局,大家都在等待有朝一日吐氣揚眉、千倍奉還的時間。當時機未到之前,多想方法、強身健體,留待有用之身他日大派用場。

文:體記阿祺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體路專欄】體壇寒冬度橋自救

Posted on

【東京奧運】聖火傳送明年3.25展開 基本路線維持不變

新型肺炎, 2020東京奧運, 奧運火炬, 奧運聖火
(Photo Credit:Olympic.org)

【體路專訊】2020東京奧運組織委員會(下稱東京奧組委)周一(28日)公布了明年東京奧運的聖火傳遞日程,除了因為配合新型肺炎導致東奧延期一年而把日期提前1天之外,基本上整個奧運聖火傳送都是維持了之前的計劃;東奧聖火的傳送,將會在明年3月25日展開。

(Photo Credit : Satomi Ishihara FB)

2020東京奧運原定的聖火傳送是在今年3月26日展開,然而,新型肺炎疫情肆虐導致奧運在今年3月下旬史無前例宣布延期1年,「新東奧」改期至明年7月23日至8月8日舉行。由於延期1年後的東奧舉行的日期,剛好比原定日子提早了1天,故東京奧組委亦決定將奧運聖火傳送計劃也都推前1天。

(Photo Credit:tokyo2020.org)

經延期後的東奧聖火傳送將於明年3月25日在福島縣的足球設施J-Village(楢葉町、廣野町)啟動,用以紀念10年前發生的「日本東北大地震」。奧運聖火會在121天內,巡迴全國47個都道府縣的859個市區町村,整個計劃與本身的部署並無二致。

奧運聖火今年3月中已抵達日本(Credit: Tokyo 2020 Twitter)

本身已經落實的約10,000名火炬手可優先參加明年的聖火傳遞。東京奧組委表示,各個地方政府的傳遞路線和每日在終點舉行的慶祝儀式也維持原本的計劃。奧運聖火將於明年7月9日送抵東京,並在7月23日的奧運開幕禮上,用以點燃東京新國立競技場的火炬台。

新型肺炎, 武漢肺炎, 2020東京奧運,
(Photo Credit:tokyo2020.org)

為削減奧運延期所產生的成本,東京奧組委曾研究縮短聖火傳遞的日程,惟因各地方政府強烈反對而未有成事。不過,奧運聖火傳送的規模仍將會有所縮減,當中包括削減車隊和工作人員數量、調整終點慶祝儀式等的裝飾。至於應付與防範新型肺炎病毒傳播的具體對策將,將會在東京奧組委諮詢公共衛生權威和專家後再作公布。

資料來源:綜合外電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東京奧運】聖火傳送明年3.25展開 基本路線維持不變

Posted on

【追風逐浪】帆船運動看重天時地利人和

體路專欄, 帆妹, 追風逐浪
「RHKYC Team Agiplast」在「水翼帆船賽周」從錯誤中學習。

【體路專欄】帆妹早前提過,香港遊艇會青年帆船隊伍「RHKYC Team Agiplast」早於今年8月中旬於意大利加爾達湖以「Persico69F型」水翼單體帆船進行訓練,更出戰「Persico69F Revolution Cup」賽事。賽後隊伍在意大利馬爾切西內展開水翼單體帆船訓練,為於9月14至19日同在意大利加爾達湖舉行的「水翼帆船賽周」(The Foiling Week)作好準備。

 

體路專欄, 帆妹, 追風逐浪「水翼帆船賽周」可算是「RHKYC Team Agiplast」的第二場海外賽。需知道,帆船界新興「潮物」非水翼單體船(英文稱為Foiling)莫屬,以性能高速度快見稱。水翼單體帆船之所以能夠以高速在海面航行,是因為船尾及船身邊的水翼讓帆船在航行時升起,情況尤如在海上飛馳;與一般傳統的龍骨船設計不同。「RHKYC Team Agiplast」在「Persico69F Revolution Cup」賽事表現卓越,可惜在「水翼帆船賽周」卻有點失誤。

體路專欄, 帆妹, 追風逐浪

團隊在賽後報告指出,他們在比賽期間不論在逆風航速及航向均出現問題,故隊伍無緣頒獎台。但一支優秀的團隊是力求進步,賽後他們與總教練在賽後坐下詳談,檢討在比賽過程中所出現的問題。後來,一眾「RHKYC Team Agiplast」帆船運動員發現原來他們把水翼單體帆船升起後,不論在升起的高度、航行的角度甚至速度都出現失誤,不過經過檢討及練習,最終在最後一場賽事重新奪得第一名。

體路專欄, 帆妹, 追風逐浪
帆船運動最容易受天氣影響,無風或狂風雷暴都不適宜出海,所以單靠帆船運動員超卓的技藝亦未必可以奪魁,還要配合天時、地利及人和呢!

有別於其他運動,帆船運動員於比賽中的表現,除了自身的功架外,更會受天氣影響。因此,帆船運動看重天時、地利及人和,亦解釋了很多奧運及亞運級選手會在較早時間到達比賽場地,以適應水流和風向;畢竟水上運動員每次出海,在不同的天氣及風向或風力下,都可以是一次全新體驗呢!


作者:帆妹
一位希望生活不太平凡的帆妹,熱愛水上運動,近期戀上帆船,全身投入學習。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追風逐浪】帆船運動看重天時地利人和

Posted on

【法網】添姆偕拿度首圈輕鬆過關 「泥地小王子」鮮為人知的十件事

法國網球公開賽,添姆,網球,DominicThiem
添姆首圈輕取施力。Photo Credit : ATP Tour

【體路專訊】法國網球公開賽周一(28日)上次第2天賽事,上兩屆男單冠、亞軍西班牙「泥地王」拿度(Rafael Nadal)及奧地利「泥地小王子」添姆(Dominic Thiem)齊齊亮相,兩人發揮出應有水平,同樣以直落3盤橫掃對手打開勝利之門,晉身次圈64強。

受到新型肺炎疫情影響,傳統在5月底展開的法國公開賽今年延遲了4個月舉行,天氣亦由以往的炎夏變成深秋,氣候及濕度都截然不同,極度考驗球手的適應和應變,力爭第13度捧盃的拿度亦坦言這將是他歷來最艱苦的法網之旅。事實上,上月棄戰美網的拿度早前在羅馬大師賽「復出」,惟久疏戰陣下表現略有反覆,最終8強出局,無緣十冠,狀態成疑,不過這位世界排名第2的「泥地王」首戰白羅斯的基華斯莫夫(Egor Gerasimov)就明顯高出幾班波,主導了整場賽事,卒以3盤6:4、6:4、6:2贏得衛冕第一擊。

法國網球公開賽,拿度,網球,RafaelNadal
Photo Credit : ATP Tour
法國網球公開賽,拿度,網球,RafaelNadal
拿度衛冕第一擊輕鬆過關。

至於剛摘下美網錦標的添姆雖然泥地賽「零熱身」空降巴黎,但依然「弗到漏油」,首圈面對前美網冠軍克羅地亞名將施力(Marin Cilic)未受考驗,以盤數3;0(6:4、6:3、6:3)奏凱。添姆於2018及2019年決賽均向拿度屈居亞軍,今年捲土重來,再次挑戰「泥地王」霸權,冀破宿命登上王座。兩人如一路晉級,大有機會在4強對撼。

作為首位「90後」大滿貫得主,添姆已成網壇新生代Icon,但對於這位「泥地小王子」,大家又知幾多?今日就告訴你,世界「三哥」鮮為人知的十件事:

添姆,網球,DominicThiem,Redbull
圖片由公關公司提供

1.第一個夢想──贏取Kitzbühel站冠軍
Kitzbühel站是Dominic Thiem小時候參加的巡迴賽事之一,故此他一直希望在這個接近自己故鄉的城市裡捧盃。2019年當Dominic Thiem如願摘冠後直言是︰「實現了兒時夢想,這是我職業生涯至今最美妙的經歷之一,感覺難以置信。」上年他亦在維也納上演的Erste Bank Open贏得冠軍,達成了另一個在故鄉奪標的願望。

2.車路士忠實球迷 家鄉成立足球隊
作為車路士的忠實球迷,Dominic Thiem無論身在何處,總會在比賽和訓練之間抽空透過電視直播觀看愛隊的英超及歐洲賽事。與此同時,熱愛足球的他,多年前與好友在奧地利成立一支名為TFC Matzendorf的足球隊。

3.配戴手鐲支持清潔海洋行動
Dominic Thiem在網上無意發現一個名為4Ocean的組織。4Ocean自2017年成立以來已清理海洋數百萬磅的塑料和垃圾,Thiem購買了他們出品的手鐲,並戴著來比賽,之後雙方取得聯繫。Thiem現正積極協助4Ocean推廣清潔海洋行動。

4.12歲前從沒打過單手反拍
單手反拍是Dominic Thiem的招牌動作之一,但其實在12歲之前,他都是用雙手反拍打球,直至其教練要求他改練單手反拍,自此就成了Dominic Thiem的絕技。

5.首奪ATP巡迴賽冠軍 手下敗將變教練
Dominic Thiem 2011年在ATP巡迴賽維也納站取得突破,決賽以6-2、6-3擊敗44歲的「奧地利網球傳奇」Thomas Muster,奪得首冠。Dominic Thiem後來邀得Thomas Muster加入自己的教練團隊,不過兩人只合作短暫時間便分道揚鑣。

添姆,網球,DominicThiem,Redbull
圖片由公關公司提供

6.擁有自己的網球巡迴賽──Red Bull Thiem, Set and Match
Red Bull Thiem, Set and Match開放予男、女子球手參加,2020年在奧地利舉辦6站比賽,採7局4勝單盤賽制(戰至3-3將以tie-break決勝)。獲勝者可接受Dominic Thiem的特別培訓。

7.支持費達拿、拿度轉型為星級教練
近年來不少網壇名宿包括Boris Becker、Ivan Lendl、Andre Agassi、Stefan Edberg、Goran Ivanisevic均嘗試轉型擔任教練。Dominic Thiem深信Roger Federer(費達拿)和Rafael Nadal(拿度)都會仿效這樣的轉變:「他們對網球有很深入的暸解,很有可能成為最捧的教練。」

8.早期訓練程序的傳說
Dominic Thiem的成功秘訣不僅是他的網球能力,還在於他擁有最佳的體能狀態。一直以來都有這樣的傳說──Dominic Thiem會背著樹幹訓練、在樹林裡夜跑、在冷河裡游泳。事實上,這些都是「神話」,但他確實在邁阿密進行非常嚴格的季前集訓。

9.費達拿是Dominic Thiem說話口音的頭號粉絲
座擁20項大滿貫的Roger Federe(費達拿)公開承認自己非常喜歡Dominic Thiem的口音,經常被它逗樂。費達拿說:「不管他說的是德語還是英語,都是有趣的口音。」

10.倘能主宰網球規則將提出重大改革
Dominic Thiem坦言如果自己能夠決定網球比賽規則,希望把大部份賽事的第3盤直接改為tie-break(決勝局)。他說:「我認為網壇有些事情須要改革。當中在一些較小型的賽事中,我會把第3盤實行tie-break決勝。」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法網】添姆偕拿度首圈輕鬆過關 「泥地小王子」鮮為人知的十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