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ed on

【讀者投稿】從「三月瘋」了解NCAA的性別不平等 女籃的市場價值和待遇

NCAA,美國大學籃球,籃球,女子籃球

【讀者投稿】今年因為疫情關係,NCAA安排了男女子一級大學籃球分別於印第安納波利斯和聖安東尼奧,這兩個不同的城市裡進行全國錦標賽。

即使男女子於兩個不同的地方以「泡泡」形式進行比賽,但所謂「有圖有真相」,當男女子球員們 將泡泡內的設施用手機拍下來並上載到社交平台時,幾乎全世界都能看到大會怎樣「大細超」,如 何不公平對待女子籃球。令所有人都好奇有什麼原因令NCAA在第九修正案(Title IX)立法 50多年後繼續犯下這些低級錯誤。

最大可能是,美國籃球界一直以來都誤算了女子籃球近幾年所帶來的商業價值或潛力,所以認為她們不值得受到與男子籃球隊相等的待遇。莫說 WNBA 和 NCAA 等女籃比賽在香港根本沒人留意,女 籃在美國的刻板印象都只是一盤沉悶的蝕錢生意。但如果我們以一般的收視率和曝光率去決定一個運動項目的待遇,其實 NCAA 女籃的設施和待遇根本不可能比男籃差,至少不會連基本的健身設備都沒有……

NCAA,美國大學籃球,籃球,女子籃球
(Photo Credit:NCAA Women’s Basketball Facebook)
NCAA,美國大學籃球,籃球,女子籃球
(Photo Credit:NCAA Women’s Basketball Facebook)

真實數據指出:2019年決賽,有接近370萬人收看貝勒大學險勝聖母大學一戰;今年,錦標賽首輪的中田納西大學對田納西大學吸引到63萬人在 ABC台觀看;十六強,傳統勁旅康涅狄格大學對愛荷華大學有150萬人同在 ABC收看 (新人王兼 AP年度最佳球員 Paige Bueckers 大戰另一新人王兼得分王 Caitlin Clark);貝勒大學對密芝根大學亦有120萬人;史上最多人收看的大學女籃比賽是 2004年決賽,康涅狄格對田納西,有560萬。

諷刺的是,剛提到今季的三場都是在1995年後NCAA和ESPN第一次將大學女籃於全國電視台中轉播;相對上,今季NBA平均每場得106萬人收看。所以,女籃真的是沒有人看,沒有人留意,沒有市場價值嗎?

電視只是其中一個能夠讓女籃曝光的平台,當然也少不了社交平台上的反應和追蹤人數,這些數字很有潛力可以轉換成球員的報酬,好比香港的 KOL 一樣。

單單是今季八強,有9,600個推特提及到康涅狄格大學對貝勒大學(兩隊頭號種子)的一場賽事,己經遠超於另外兩場男籃八強的賽事(貝勒對阿肯色 – 3,080,侯斯頓對俄勒岡州 – 1,650)。

NCAA,美國大學籃球,籃球,女子籃球
(Photo Credit:NCAA Women’s Basketball Facebook)
NCAA,美國大學籃球,籃球,女子籃球,Paige Bueckers
(Paige Bueckers Instagram截圖)

至於Instagram追蹤人數方面,康涅狄格的 Paige Buecker有77萬;路易維爾的 Hailey Van Lith 亦有69萬5,000,也多過準NBA新秀、今季為貢撒格大學上陣的 Jalen Suggs – 30 萬追蹤人數。

所以,斷定大學女籃沒有市場價值,認為她們不值得受到與男籃相等的待遇真的説不過去和沒有根據。

另外,美國最高法院已經開始處理NCAA 學生運動員能夠透過自身肖像權獲利的法案(Name, Image and Likeness; NIL)。這即將表示學生運動員將會擁有更多權利以特定的身份去獲取報酬。 NCAA或其他商業合作夥伴也應該好好利用以上被忽視的數據,去重新計算各運動和學生運動員的商業價值,從而讓所有人有一個較公平的待遇。

文:Winson Tam (Sports Biz 故我在、美國費城Drexel運動管理、NCAA一級Drexel女子籃球、NCAA一級Villanova運動法例)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讀者投稿】從「三月瘋」了解NCAA的性別不平等 女籃的市場價值和待遇

Posted on

【電競】FIFA 21香港足球代表隊誕生 5選手出戰國際賽

FIFAe Nations Cup 2021,香港電競足球代表隊,足球,電競
香港電競足球代表隊成員(左起)梁健俊、黎珈謙、何嘉銘、張志成、李嘉俊

【體路專訊】香港足球總會聯同香港電競總會(ESAHK)及數碼港舉行「FIFAe Nations Cup 2021」香港電競代表隊選拔賽,周六(3日)於數碼港商場的電競場地CyberArena上演決賽,最終Xbox One及PS4兩個平台分別由張志成與何嘉銘贏得冠軍,兩人將連同其餘3名選手梁健俊、黎珈謙及李嘉俊,取得代表香港的資格。

FIFAe Nations Cup 2021,香港電競足球代表隊,足球,電競

FIFAe Nations Cup 2021,香港電競足球代表隊,足球,電競
何嘉銘(右三)及張志成(左三)勇奪冠軍。

線上初選階段錄得超過300位電競選手報名參加,比賽以「FIFA 21」的「Ultimate Team」模式、分別在PS4及Xbox One平台進行,兩個平台各有4名選手經過層層選拔獲取決賽資格。昨午透過線下現場對決,通過8場比賽,定出5名香港代表隊席位。結果張志成及何嘉銘最終突圍而出,勇痔冠軍,梁健俊及黎珈謙名列亞席,李嘉俊則以「最佳季軍」出線,5名選手有機會代表香港出戰線上資格賽2021,屆時將對戰11隊來自亞洲和大洋洲的選手進行交流競賽。

參賽者表示,此次由國際足協領頭按各地區比賽成績列出世界排名,這官方排名榜起了一個很大的推動力,讓各電競愛好者更活躍參與,力爭上游。近年來,電競產業發展已形成規範,並可以訓練團隊精神、溝通技巧、手眼協調。明年舉辦的亞運會,更將電競項目納入正式獎牌項目中。主辦機構期望電競與傳統足球項目相結合,既可減少外界對電子競技的誤解,也可進一步擴大足球運動的影響力。

FIFAe Nations Cup 2021,香港電競足球代表隊,足球,電競
1. 香港電競足球代表隊成員與眾嘉賓、主辦及協辦機構成員、贊助商代表合照。
FIFAe Nations Cup 2021,香港電競足球代表隊,足球,電競
香港花式足球運動員施寶盛(右)及香港女子足球隊代表袁凱狄(左)表演花式足球。

資料來源:公關提供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電競】FIFA 21香港足球代表隊誕生 5選手出戰國際賽

Posted on

lululemon全新Take Form瑜伽墊 結合藝術、科學、自然的創新感官體驗

lululemon,瑜伽,Yoga

【體路資訊】lululemon 的全新 Take Form 瑜伽墊於今個春天隆重登場,創新科技設計有助你更集中投入瑜伽練習,發揮最佳表現。

Take Form 瑜伽墊由 lululemon 的設計團隊與研發團隊 Whitespace 共同創作。設計理念主要透過大量的研究,了解不同水平的瑜伽練習者所遇到的挑戰,例如瑜伽體位、空間感、焦點和在練習中的引導方式等。

lululemon,瑜伽,Yoga

lululemon,瑜伽,Yoga

透過這些研究數據,配合 lululemon 獨有的 Science of Feel™ 設計理念,Take Form 瑜伽墊是一款獨特的3D瑜珈墊,具有分區緩衝功能,透過視角和觸感的感官提示,大大增強及善用我們的感官來提升專注度,指導身體在練習不同瑜伽姿勢時達致正確的身體定位。分佈於瑜伽墊上的3D水滴型記號經過嚴謹的規劃和測試。啟發自潮汐所推動的海浪,瑜伽墊的紋路設計提升抓地力和穩定性,有助加強表現。沿用 lululemon 獨有瑜伽墊結構技術,Take Form 瑜伽墊以純天然和來自 FSC® (森林管理委員會) 認證的可持續橡膠物料製造。

lululemon Take Form 瑜伽墊已於網上及海港城分店有售。

資料來源:公關提供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lululemon全新Take Form瑜伽墊 結合藝術、科學、自然的創新感官體驗

Posted on

【港超聯】傑志淨勝對賽壓理文東方 朱志光拒認樂觀:聯賽咩事都可發生

【體路專訊】港超聯今日(3日)舉行兩場比賽,尾場在將軍澳運動場上演前列爭標大戰。衛冕的傑志作客在1872名球迷見證下憑安永佳及加維蘭的入球,以2:0淨勝兼確定在對賽成績力壓主要對手東方及理文。安永佳賽後指冠軍已近在咫尺,不過主教練朱志光稱要談球隊奪冠是否已無懸念仍言之尚早。頭場東方作客青衣運動場,憑費蘭度「梅開二度」加上利馬、辛祖及王力威的入球大勝晉峰5:0,繼續排聯賽榜次席。

傑志小將何振廷(左)與理文老將李康廉在中場交鋒。

安永佳完半場前的半單刀已是傑志最有威脅的攻門。

傑志賽前以19分排榜首,領先踢少兩場的理文7分。理文上仗有顏樂楓及荷西安祖傷出,今仗由余煒廉及余沛康取代正選位置,並將黃俊皓移前至防守中場,另李康廉及陳嘉豪亦取代鄭兆均及袁皓俊。有艾力士及謝家強兩名新兵報到的「藍鳥」就未安排兩人正選,僅有已完成註用的艾力士擔任後備,小將何振廷亦再次有正選機會。

今仗已是兩隊季內第4度對碰,前兩仗菁英盃分組賽均互無紀錄,聯賽首循環就以2:2踢成平手。理文上半場早段有較多控球,不過傳球基本上只以中後場互傳為主,少有闖入傑志禁區。主隊較具威脅的攻門均來自死球,當中金承龍一次內彎角球被王振鵬單搥打走引來觀眾席一輪哄動。傑志就在15分鐘後開始主導形勢,不過同樣未能對舊將陳嘉豪的大門造成威脅。安永佳完半場前在列斯奧及徐宏傑夾擊下的半單刀射門已算是黃金機會,惟未能逃過陳嘉豪的十指關,最終兩隊半場0:0平手。

倒戈的洛迪古斯(右)表現沉寂。

換邊後理文以鄭兆均入替李康廉,但進攻未見太多起色。反觀傑志54分鐘把握一次罰球機會,由安永佳接應基爾頓的罰球頂入今季個人第11個入球,並為球隊領先1:0。落後的理文隨即有鄭兆均禁區內左腳勁射,不過被王振鵬拍出底線。再次客串右翼的加維蘭64分鐘引球推進至禁區內,於右輔位勁射遠柱破網助傑志拉開至兩球差距。理文的進攻近期表現一般,今仗亦少有命中目標的射門。後備入替的基華尼頓兩次左路大位勁射均偏離目標,黃皓雋及張憙延兩名尾段入替的小將雖在邊路有數次突破,但仍無力為理文追近比數。最終傑志維持兩球差距全取3分,以10戰22分續排榜首。

朱志光

現時傑志在聯賽對賽成績均壓倒主要對手東方及理文,不過主教練朱志光稱未是時候談衛冕:「有沒有懸念也不敢說,聯賽甚麼事都可以發生,而且也要自己集中一點。足球一場還一場,我們對流浪都曾經失分,球隊能保持穩定及有無傷病都很關鍵。」惟他指今日的3分的確增強球隊信心,亦稱對手的表現不俗,球隊勝在較有耐性。

今仗兩名入球功臣均是客串翼鋒的中鋒,加上重返球隊的艾力士入替後亦要出任右翼。朱志光稱希望能將有入球能力的球員派落場,將入球責任分散:「足球是互動的,走出走入是必然的,球員們都很守紀律。這樣就不用浪費一些有入球能力的球員,不用將責任全放在丹恩奴域或安永佳等。」不過他亦指仍未計劃亞冠盃的外援名單,笑言現時有點煩惱,會再花時間研究對手及在泰國的適應問題。

艾力士(左)完場前5分鐘入替。
安永佳

再次出任左翼亦再次取得入球的安永佳被問到喜歡中鋒還是翼鋒,以廣東話回答「無分別呀,入到波就OK」,再以英文續稱:「現在有丹恩奴域這個頂級射手在陣,我要踢邊路也可以,只要繼續幫助球隊贏波便行,我也以他為學習對象。」除丹恩奴域外,今仗另一入球功臣加維蘭以至回歸的艾力士均能勝任中鋒,安永佳指隊內愈大競爭就能愈推動球員進步,亦可以令球隊提升表現。

他又稱今場勝仗對球隊非常重要,尤其面對聯賽中其中一支強敵:「聯賽中最難纏的對手是理文和東方,所以我們都知今場會是場大戰並當作是決賽般踢,結果反映我們表現較勝一籌。」近日有傳聯賽第三循環因時間緊逼而或會取消,安永佳稱若傳聞屬實的話,冠軍將近在咫尺:「我們只要繼續贏下去就可以,因為已經先後對過理文和東方,球隊亦正經歷三連勝,信心每星期都在增長。」

陳曉明

理文主教練陳曉明就直言對賽果感到失望:「其實雙方都有點保守及緊張,同樣發揮得不太好。但關鍵是他們把握到僅有的機會,反觀我們就創造不到太多機會。輸掉這場『6分波』的確對爭標有很大影響。」他續稱球隊近期失去節奏,需要盡快克服:「這段時間經歷很多受傷及人腳變動,不像之前有段時間般順暢和失去了節奏,今日處理最後一腳都較差。」陳曉明亦否認菁英盃風波影響球員發揮,指今日主要因為爭標的緊張影響發揮。

圖、文:麥景智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港超聯】傑志淨勝對賽壓理文東方 朱志光拒認樂觀:聯賽咩事都可發生

Posted on

【賽馬會青少年記者培訓計劃】JSR課堂新元素 教授體記立足新時代之道

【體路專訊】在資訊爆炸的數碼年代,傳媒工作者面對空前的挑戰,「傳媒工業日落黃昏」、「記者將被淘汰」之類的說法不絕於耳。第八屆香港賽馬會青少年體育記者培訓計劃的首個課堂,透過新的課堂內容和概念,教授學員在新時代下成為體記「要點做先好?」

站穩新時代 全靠內容獨特性

香港賽馬會青少年體育記者培訓計劃,JSR,香港賽馬會,體育記者
鍾廣德認為,不論傳媒載體如何轉變,獨特的體育內容仍然會有生存空間。

廣告公司總經理鍾廣德(Clement)以長時間的傳媒發展脈絡為切入點,解釋現今數碼世界下的傳媒定位。由1900年至今,體育的傳播媒介由收音機發展到彩色電視再到互聯網,而未來5G的發展趨勢,勢令受眾接收資訊的方式截然不同。Clement指出,未來科技發展有可能會主導體育記者的工作模式。「傳統模式的現場報道或許會被人工智能取代,然而如何令內容加入科技取代不了的元素,就是新一代傳媒工作者需要面對的最大挑戰。」運用急速發展的數碼媒體,創造出獨特的內容,才可以令傳媒工作者在新時代中有清晰的定位。

一篇文改60次 優質內容千錘百煉

在新舊媒體均有多年工作經驗的前財政司司長政治助理羅永聰,以自身的工作經驗教授學員製作優質內容的竅門。「Writing is re-writing,當年團隊為財政司司長撰寫一份預算案演講辭,檔案名字要註明是第60稿。」羅永聰指,製作優質內容不能一蹴而就,需要經過千錘百煉才能成功。而且在社交媒體普及的衝擊下,令受眾出現碎片化的現象,寄語學員在製作內容時不但要了解自己的目標受眾,還要透過和不同媒介的協作,才可以在感覺和速度先決的新時代找到最有效的資訊傳播之道。

製作體育笑話 拿揑傳播重點

香港賽馬會青少年體育記者培訓計劃,JSR,香港賽馬會,體育記者
資深傳媒人余家強透過體育笑話創作,訓練學員在面對資料疲勞下的寫作要訣。

資深傳媒人余家強透過即場體育笑話製作練習,訓練學員拿揑內容傳播的重點。「笑話製作是很殘忍的訓練,也是傳媒界給新記者常見考題,因為受眾當刻反應已經決定整個傳播的成敗。」家強認為,在資訊爆炸的年代讀者接收資訊量空前地多,故此在讀者資訊疲勞下如何透過內容突圍而出便成為必修課題,在作品灌輸幽默感有助內容的傳播。

學員謝進一(阿一)表示,導師們的講授為自己擴闊了思考的空間,「雖然平時自己也有製作影片,但比較少從傳播視角去思考及計劃內容的製作,導師的講授正好彌補當中的空白。」

畢業生座談會 分享新時代看法

香港賽馬會青少年體育記者培訓計劃,JSR,香港賽馬會,體育記者
師兄師姐向學員分享體育傳媒工作的心得。

計劃安排蘇肇朗、郭海𣿭(第一屆)、馮子謙(第二屆)、莊琬晴(第三屆)及袁志浩(第四屆)合共五位立足於體育傳媒行業的師兄師姐分享親身經驗及心得。談及課堂關於科技發展新時代的討論,計劃大師兄蘇肇朗指,體育傳媒工作者對體育及傳媒行業的熱愛和堅持,是科技如何發展也取代不了的。

球場化身課室  親身感受「開聲體」

香港賽馬會青少年體育記者培訓計劃,JSR,香港賽馬會,體育記者
學員課後「拉隊」觀看冠忠南區對愉園的港超聯賽事。

計劃的學習場地從不局限於課室,首日課堂過後學員亦「拉隊」到旺角大球場觀看冠忠南區對愉園,感受「賽馬會開聲體」為視障人士提供專業體育賽事的口述影像服務。為了更貼近視障人士的體驗,香港失明人協進會代表更為學員提供眼罩,感受「以聲音建立畫面」的無障礙觀賽體驗。

本身為足球迷的學員李樂賢坦言「開聲體」感覺新鮮,並且跟平常看球賽聽旁述不一樣:「蒙上眼使用耳機,所有的賽事資訊均來自聲音,口述賽事比電視直播的旁述更加仔細,例如會表明『球員大腳踢前50碼至禁區邊緣』,為視障人士描繪更多空間和畫面。」

香港賽馬會青少年體育記者培訓計劃,JSR,香港賽馬會,體育記者
計劃負責人李德能向學員講解「賽馬會開聲體」背後的理念。
香港賽馬會青少年體育記者培訓計劃,JSR,香港賽馬會,體育記者
學員李樂賢指「開聲體」的口述賽事比一般電視旁述更仔細。

資料來源:香港賽馬會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賽馬會青少年記者培訓計劃】JSR課堂新元素 教授體記立足新時代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