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ed on

【新型肺炎】香港高爾夫球公開賽延至明年舉行

香港高爾夫球公開賽,高爾夫球,新型肺炎

【體路專訊】受到新型肺炎疫情影響,原本暫定於今年 11月底在香港哥爾夫球會粉嶺球場舉行的「2021年香港高爾夫球公開賽」,將順延至2022年舉行。

香港哥爾夫球會及香港高爾夫球總會的聯合聲明中表示:「鑑於全球疫情仍然持續及相關旅遊限制,主辦機構決定將『第 62 屆香港高爾夫球公開賽』順延至明年初舉行,賽會現正就 舉辦賽事的合適選項進行謹慎審視。」

香港哥爾夫球會會長梁宏正表示:「全球只有兩間高爾夫球會能連續 60 多年舉辦同一 項賽事,我們作為其中之一間球會,感到十分驕傲 。『香港高爾夫球公開賽』承傳獨特的傳統,亦奠定了香港在世界高爾夫球壇的地位,我們引以為傲,十分期待能夠再次在粉嶺球 場舉辦這項體壇盛事。」

「第 61 屆香港高爾夫球公開賽」於 2020年1 月舉行,來自澳洲的奧爾斯比(Wade Ormsby)為爭奪冠軍寶座施展渾身解數,最終成功在粉嶺球場兩度稱王。

「香港高爾夫球公開賽」是全球高球迷熱切期待的賽事之一,多年來對香港作為亞洲盛事之 都的地位貢獻良多。歷屆冠軍均粒粒巨星,包括諾文(Greg Norman)、胡士南(Ian Woosnam)、湯屈臣(Tom Watson)、蒙哥馬利(Colin Montgomerie)、謙蒙尼斯(Miguel Angel Jimenez)、麥爾萊(Rory McIlroy)及賈斯汀羅斯(Justin Rose)。

資料來源:公關提供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新型肺炎】香港高爾夫球公開賽延至明年舉行

Posted on

【芝加哥馬拉松】情緒困擾影響發揮 周漢聶名列45「下次我會做得更好」

【體路專訊】 世界六大馬拉松之一的芝加哥馬拉松周日(10日)順利舉行,最終由埃塞俄比亞的Seifu Tura Abdiwak及肯雅的Ruth Chepngetich封王稱后,香港跑手周漢聶亦有參賽,惟因早前在肯雅訓練時受傷,加上賽前出現情緒困擾,影響臨場發揮,結果以第45名完成。

Seifu Tura Abdiwak(右)奪得男子冠軍。(Chicago Marathon twitter)
Ruth Chepngetich(中)(Chicago Marathon twitter)

芝加哥馬拉松去年因疫情取消,今日復辦,這是繼柏林馬拉松及倫敦馬拉松後,今年舉辦的第3項「六大馬」賽事,比賽由吸引3.5萬人參加,埃塞俄比亞的Seifu Tura Abdiwak以2小時06分12秒率先衝線,2019年世錦賽金牌得主、肯雅女氣袋Ruth Chepngetich就以2小時22分31秒獲得女子組冠軍。

周漢聶(圖:體路資料庫)

至於香港跑手周漢聶在頭半程跑出1小時11分21秒,可惜後段配速下降,最終以2小時28分34秒完成,總排名得45位。過去3個月一直在肯雅訓練準戰今次賽事的周漢聶,賽後在個人社交專頁發表千字文,坦承不擅長面對壓力,亦對今次比賽結果感到遺憾,他在文中透露在肯雅時曾經受傷,到達美國後更受失眠困擾,甚至感到抑鬱,最終跑出不太滿意的表現,距離他在2019年渣馬跑出的2小時25分27秒也有一段距離。

周漢聶賽後將會到英國升學,繼續在當地訓練,他有望從錯敗中學習成長:「喺跑步上面對壓力(幸運地,我讀書、工作比較少呢個問題),係我嚟緊會盡力學習嘅課題。下一次,我會做得更好。」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芝加哥馬拉松】情緒困擾影響發揮 周漢聶名列45「下次我會做得更好」

Posted on

【體操・專訪】陳卓琳:平衡木上留下來的人 緣來了還要堅持下去

【體路專訪】體操,在香港絕非主流運動,但每次到順利邨體操館採訪,也總見到一大班小將在埋頭苦練。新生代似是不絕,接班人卻可能一將難求。以女隊為例,已屆30有多的黃曉盈現時仍是港隊主力,身旁的90後隊友大多早已離開。留下來的人不多,年尾將滿20歲的陳卓琳(Charlie)是其中一個。今次訪問起初打算與她談談只剩自己還在堅持的理由,但原來,這是個關於緣份的故事。

緣份是種奇妙的東西。人與人之間的相遇是種緣份,人與事物的遇上也是緣份。有說緣份會在意想不到的時候出現,Charlie與體操的就始於一個易病的身軀和一張宣傳單張,「媽媽本身想帶我報讀芭蕾舞或羽毛球等較能強身健體的運動,但我在體育館對一張印著燕式平衡的單張很有興趣,不停在玩,媽媽又覺得單張上的女孩頗漂亮,就幫我報了體操幼兒班。」那年她兩歲,記憶模糊得要從媽媽口中才得知這段歷史。但任記憶如何模糊,小時候那份熱血、熱情和堅持始終不能輕易從腦海中抹走。

「有一次我病到七彩,但仍然很堅持要去練習。」當初是因為想強身健體才接觸運動,到小學又變成即使生病依然要做運動,原因很簡單,就是「開心」二字。「和一班隊友一齊玩是件開心事,上學多累都會想見她們,又覺得很熱血很想玩,也可能已經變成習慣?總之就算多辛苦也鍾意那個環境和氣氛。」讀著這段文字的你,還記得5、6歲喜歡做一件事的單純嗎?或許是放學後衝回家看卡通片;或許是期待著新款手機遊戲發行。Charlie鍾意的,就是李福林體育館內的愉快氛圍。

手中這唯一一件自資購買的體操服,代表著當年初入港隊的日子,「價值2、3000元,但好像只穿過兩三次。」

 

因愛,自然愈練愈起勁。Charlie升中前順利獲甄選入港隊受訓,「但就發現人生只剩餘睡覺、上學和體操,基本平時見到同學一齊食飯行街買衫的生活,我完全沒有。」當愛變成責任,缺少激情便自然看很多事都不順眼,當初的開心也隨之而慢慢減退。「有時會覺得為甚麼要這樣辛苦,做回一個正常人不就更好嗎?可以和朋友食飯飲嘢吹水,為何要放學立即趕去練習,回到家才做功課。」偶爾在網上找到Charlie中三時在校刊的自白,也說到「一路走來非常艱苦」,但其實更苦的,當時的她仍未遇到。

有時會覺得為甚麼要這樣辛苦,做回一個正常人不就更好嗎?

Charlie以14歲之歲出戰2017年天津全運會。(圖:體路資料庫)

學業、練習、體重 否極還未泰來

中三後的暑假,Charlie到過天津參加全運會,是整個香港代表團年紀最小的一人。獨戰4項的她出發前已早說過目標是汲取經驗,也算為翌年的雅加達亞運來個提早備戰。全運過後,升上中四的她同樣要開始為學業路上的另一場戰爭——DSE而預備。學業與運動雙重夾擊,「剛剛升上高中就覺得很累了」,Charlie眉頭輕輕一皺,當時面對的壓力除了外在,還來自內在。「你知道體操是一個好需要保持體型的運動吧。但我那時青春期,『脹』得好勁,又要控制體重又要練習又要讀書,全部事情加起來很大壓力,練都練得不開心。」有說否極泰來,但Charlie的故事來到這裡,泰,還未會來。

Charlie(左)與大師姐黃曉盈如今仍並肩出賽,「她在旁邊的感覺很踏實,是我一個好好的學習對象。」(圖:體路資料庫)

 

「集訓完回到香港,宣布我是去不到亞運的那個,『好sad、喊晒』。」2018年雅加達亞運,體操女隊3人爭逐兩個席位,最終由吳恩言及陳芷芯取得資格。那次體操隊在順利邨體操館見記者,我們一眾傳媒的目光停留在5名代表身上。當時同在館內的Charlie看在眼內,感覺更是難受,「原本教練說我很大機會可以去(亞運),捧到我很高,怎料令我跌得更痛,我就說想退隊。」不過教練未有立即答應,反而著Charlie先休息幾個月再決定,她的體操路也意外地於此時出現曙光,另一段緣份又正在等待著。

原本教練說我很大機會可以去(亞運),捧到我很高,怎料令我跌得更痛。

這個亞運交流團,正是令陳卓琳(左三)回心轉意的最大原因。(圖:港協暨奧委會)

 

港協暨奧委會當年與贊助商合作,安排18名年輕運動員到印尼觀賽及交流,Charlie成為當中兩名體操代表之一。「我本身不太想去,因為我覺得自己本應在台上,你要我在觀眾席上看,其實是施捨給我。但好好彩我最終有去,否則會很後悔。」在亞運極其密集的賽程中,這個交流團實在未能吸引太多傳媒注意,也在雅加達的我甚至不太記得有這樣的一班小將存在,但偏偏Charlie與亞運的緣份仍然可以此方式延續。「與他們談起未來目標時我在想,我本身的目的是預備去完交流團便退隊,但為甚麼個個都好熱血般說4年後一起在亞運場上見?」再加上客串領隊的單車隊名宿黃金寶一席分享,令16歲的她意會到自己才剛剛起步,雖有失落,「但回想起來,運動生涯其實無可能一帆風順,都要跌一跌才懂成長。」

錯過亞運 由零開始

跌了這一跤,Charlie得到3個月休息時間,終於可以成為她口中的「正常人」:睡到自然醒、不用練習、晚上與家人食飯、想何時出街就出街。但當了5、6年「不正常人」,正常生活也不是容易過,「一、兩個星期都玩到厭了,因為體操佔了自己很大部分時間,缺少了就變得很空虛、好頹。」這份悶、頹、空虛感,可能近兩年曾接受隔離的讀者都略懂一二,由最初覺得可以有無限「me time」,到慢慢感覺到完成所有日常事都還剩餘大量時間。最後,Charlie還是頂不住體操的「引誘」,再次回到順利邨體操館由零開始。

但要重新由零開始也不是易事。體操是體院精英項目,但順利邨的面積和器材數量完全不敷應用,令即使是港隊常規成員也要與青年軍,甚至街外人共用設施。應付硬件問題之餘,也許自己身體的玩笑才更難面對。「考完DSE後有人會暴脹,好難減,超級難減,真的不是說笑。」Charlie笑說自己也曾經歷「肥過隻豬」的階段,就連訪問當日亦不斷關注記者拍得是否顯瘦。說實話,拍攝這種「pose相」並非我的強項,或可說拍照根本不是自己強項,但願Charlie尚算滿意成品。

因為體操是玩自己身體,你不會想自己負重練習,所以控制體重是自己的責任。

體型對體操運動員而言,也許與技術同等重要。男將的肌肉線條、女將的S型曲線,可能影響裁判和觀眾的觀感,更關鍵是影響身體的敏捷度、柔軟度、平衡力,「因為體操是玩自己身體,你不會想自己負重練習,所以控制體重是自己的責任。」女生天生就比男生易胖,是荷爾蒙的關係,也是肌肉及脂肪比例的原因,加上青春期更易吸收,也讓那兩年要專注讀書的DSE生們變得更難keep fit。「有些再見到後輩都練了上來,會覺得練來都無用。每日浪費4小時去練習,還要是漫無目標般,很多人都選擇離開。」

這邊廂重投訓練,那邊廂卻又不斷有隊友離去。現時女子成年隊中,大概只剩下Charlie、大師姐黃曉盈、剛從英國回流的吳恩言等5、6人,當年另一位亞運代表陳芷芯已經退居幕後轉任教練。和Charlie同期由李福林時期進入港隊的另外3名女生,與體操的緣份同樣暫止於中學畢業。的確,運動員的「體操壽命」大多在約20歲就會完結,像黃曉盈般到34歲仍在戰場上的只屬少數。

現時Charlie只是名體院兼職運動員,但每周訓練時數其實與全職相差無幾,一星期有廿多小時總會在訓練館見到她身影。同齡的同伴已離開得九九十十,為何還要苦苦堅持,不會沒意思嗎?「現在我的目標很明確,就是亞運。4年前去不到,4年後就一定要去到,因為我覺得等不到多一個4年。」放棄很容易,堅持很難,但其實要堅持的原因可以很簡單,就是如此一個對自己的承諾。

4年前去不到,4年後就一定要去到,因為我覺得等不到多一個4年。

今次相約在公園內的健身設施和遊樂場拍照,原本打算是展示一下這18歲女孩的童真和少女心。童真確是出現,想不到她的談吐卻有著與年齡稍不相稱的成熟,然而說到體操為她帶來的一切,「光環囉,別人會覺得你好勁」,面上的笑容還是有點率真。「中學時同學看到你又練到習又讀到書,會有少少仰慕,連自己都有少少覺得自己頗厲害。」她笑著續說。

不如你試試行一次這條路,行完再話我知是否真的妒忌我。

「但有人也會妒忌你,妒忌你好像是天生就這般幸運。」面對別人的成就,有人只看到表面的風光,卻對背後的辛酸視而不見。說到這裡,Charlie講得有點氣憤,那不相稱的成熟又再次出現,「我心底會對他說,不如你試試行一次這條路,行完再話我知是否真的妒忌我。」Charlie這條體操路至今行了16年,訪問見街之時又預備將到達之地再延伸遠一點,出戰在日本北九州市舉行的世界錦標賽。由全青運到全運,再邁向世界,一切又回到緣份這回事。「不是每個人都有這種緣份,要成為港隊、成為最top,你要有天份也要勤力,但都要一個對的時機才能令你走得更遠。」

原來玩體操和談情說愛也差無幾,講求緣份、時機,也耗時亦有點自虐,還要只剩自己一個時仍走下去。

最後再送上兩張陳卓琳「平衡木」照:

圖、文:麥景智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體操・專訪】陳卓琳:平衡木上留下來的人 緣來了還要堅持下去

Posted on

【菁英盃】東方7球狂風掃U23 張健峰:大敗為自己和球隊上一課

【體路專訊】菁英盃今午(10日)在所有風球除下後續戰,頭場由東方龍獅在元朗大球場迎戰新軍香港U23。衛冕的東方上半場已靠艾華頓兩度使出「洛賓的軌跡」及孫銘謙的頭搥遙遙領先,換邊後再有馬希偉、馬高斯、米基爾及王力威各入一球,以7:0為大軍年齡不足21歲的香港U23上了一課。東方主帥盧比度賽後為孫銘謙不獲放行參加U23港足集訓解畫,指已為「大港腳」的對方是球隊正選重要一員;身兼兩隊「U23」主教練的張健峰亦稱明白盧比度的決定,已預備後備計劃。

香港U23班主霍啟山(左)賽前再到場邊與主教練張健峰及球員交談。
羅碧芝(中)自去季歧視風波後首次擔任主球證,重返當日事發地點元朗大球場。

 

經歷兩日「獅子山」帶來的狂風暴雨後,菁英盃今午在所有風球除下後復戰。衛冕兼暫排榜首的東方再次派出小將鍾凱文把關,前線就有杜華利首度正選,輔助朱偉鈞、孫銘謙及艾華頓,上仗開齋的茹子楠再度出任右閘。香港U23就續有後防主將謝家榮、陳靜謙及隊長黃浩然正選,超齡球員羅曉聰停賽期滿先任後備,但兩名借將黃威及上場表現活躍的林樂賢未能倒戈。

艾華頓燙入第二球。

朱偉鈞上半場表現平平。
杜華利

強陣應戰的東方一如所料完全控制戰局,只花6分鐘就由艾華頓以一記「洛賓式」的燙射先開紀錄。但領先後的東方卻遲遲未能拉開,尤其今季首次擔正的朱偉鈞在前線未能發揮支點作用,並數度在禁區內失機。至於新兵杜華利就在中場經常主動要球,亦兩度使出「Rabona」展示球技。香港U23到32分鐘取得首腳正式射門,中場鄧筵霑中路突破後左腳施射,馮慶燁頂高後皮球僅僅越楣而過。東方5分鐘再憑艾華頓禁區內複製個人首球拉開至2:0,其後亦有茹子楠左腳勁射被謝家榮救出。孫銘謙補時階段頂入角球,為東方以3球優勢進入更衣室。

馬高斯人叢中頂入。

米基爾(中)力壓隊友王力威頂入。

換邊後僅3分鐘,17歲小將馬希偉便接應茹子楠傳中頂入,東方遙遙領先至4球。此時的香港U23可謂無力還擊,只能偶爾靠長傳由兩邊翼鋒製造零星攻勢,但對首度擔正的鍾凱文並無太大威脅。馬高斯57分鐘接應杜華利角球近柱頂入後,東方未有收手,再換入林恩許、米基爾及王力威。不過王力威數次在禁區內失機,包括近射被謝家榮拍出及倒掛「撻Q」,及後又被隊友米基爾力壓下近門頂入成6:0。最後這名U22球員完場前5分鐘終於把握小禁區內機會,抽入東方今仗第7球並鎖定比數。

盧比度
孫銘謙(右)

朱偉鈞(中)

東方主教練盧比度直言,雖然7:0的比數看來容易,但球隊必定要付出全部才能得到這場勝仗:「我們非常尊重U23這個對手,我覺得最好的尊重就是踢出100%,也希望他們今年可以繼續進步。」他指U23在沒有正常季前訓練下比賽是非常困難,認為「張峰」與球隊仍有漫漫長路,但相信一班小將可以逐步成長。

今場再交出入球的孫銘謙早前未有入選U23港足集訓名單,身兼兩隊「U23」教練的張健峰明言仍希望在U23亞盃外的決選名單中召入這名21歲前鋒。不過盧比度今日指,孫銘謙是東方重要一員,自己需要有這名新星在陣中:「孫銘是一名『大港腳』,亦是我需要球員正選。如果他隨港隊出戰後再隔離,球隊需要找人替補,但費蘭度及艾華頓都還未夠100%狀態。我百份百支持港隊,亦有與張峰談過,但我今次的確需要這個球員。」惟他亦指,朱偉鈞、伍家揚及亞歷斯祖等「小港腳」可獲放行,尤其認為朱偉鈞隨隊得到更多上陣時間對個人成長更好。

張健峰
霍啟山(右一)賽後再到球場與張健峰及謝家榮等交談。

身兼U23港足主教練的張健峰談及孫銘謙的狀況時直言已有後備計劃,亦明白盧比度的決定:「大家都見到孫銘在東方的重要性。如果他留在香港沒有上陣的話,我就會有『hard feeling』,但他有機會成長的話,雖然去不到日本是可惜,但都明白大家也是為球員著想。」

對於香港U23今日的表現,張健峰指大敗一場對球員未嘗不是好事,能讓球員調整上仗賽和後的心態:「大敗7球會是一個很大的成長,能讓他們知道自己的心態還未準備好。面對高水平球隊有這些賽果一點都不出奇,職業足球就是殘酷,今季有機會讓他們面對也可令他們更成熟。今場是對我和他們都是一課很好的課堂。」他指球員應付死球及臨場應變都未夠成熟,加上賽前預備都需要向對手多多學習:「這兩天大家都不能訓練,但看到賽前熱身時和東方球員的心態已經有很大分別,對手在如何令自己投入比賽那方面值得球員學習。」

班主霍啟山賽前賽後都親自到場邊「督師」,張健峰指對方只是了解備戰情況及鼓勵球隊,「當然賽果令他有點意外,但他都要知道這就是水平的差距。」他同時透露球隊有望再加入兩名年青球員,亦正繼續處理借用畢頓的工作。

圖、文:麥景智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菁英盃】東方7球狂風掃U23 張健峰:大敗為自己和球隊上一課

Posted on

【羽毛球】八號風球下排除萬難 伍家朗成功求婚

【體路專訊】體壇傳來喜訊!香港羽毛球一哥伍家朗於社交媒體宣佈昨晚(9日)於八號風球下排除萬難,向拍拖六年半的女友求婚成功。熱帶風暴下風大雨大,也不及愛情偉大。

伍家朗周中於社交媒體預告「會有重大消息宣佈!」今早他於社交網站親自揭曉,原來是求婚成功。27歲的家朗貼上求婚相片,他身穿黑西裝,結上「煲呔」,於白色、金色的氣球擁戴中向女友半跪求婚,他寫道拍拖六年半,終於等到這一天,更形容為最成功的驚喜,「竟然可以呃住你呃到儀式前一刻先開估,更加估唔到係我讀台詞讀到1999你都忍唔住喊左。」

伍家朗(左)與女友拍拖六年半,終於抱得美人歸。(圖:伍家朗Facebook)

過去兩日熱帶風暴獅子山襲港,既有黑色暴雨,八號風球又生效整整22小時,伍家朗接受《體路》訪問時,透露已策劃求婚一個月,惡劣天氣險打亂計劃,感激女朋友的朋友上心落力籌備。「黑雨都擔心攞唔到西裝,啲花又因為打風遲左運到香港,場地佈置又差啲因為打風嚟唔到現場,好彩最後女朋友既好朋友真係出盡力聯絡所有崗位,令到所有野完全可以超額完成。」他續指這正是早前所指的「重大消息」,並表示暫時未定結婚日期。

颱風影響,伍家朗指求婚用的鮮花險些未能趕及運抵香港。(圖:伍家朗Facebook)
伍家朗十月中將會飛到歐洲參加一系列世巡賽。(圖:體路資料庫)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羽毛球】八號風球下排除萬難 伍家朗成功求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