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ed on

【籃球】港隊年底或出國備戰亞運 蔡再懃冀改善與籃總溝通方式

【體路專訊】香港男子甲一組籃球聯賽將於7月復辦,職業軍東方龍獅今日(17日)與一眾甲一球員出席活動,亦以3人籃球比賽作為聯賽「前哨戰」。對於杭州亞運延期,效力滿貫的蔡再懃認為港隊能避免在甲一復賽後,過於倉卒之下備戰,相對而言是有利因素,他亦透露港隊有意在甲一完季後出國集訓,以準備延期後的亞運。至於亞洲盃外圍賽的退賽風波,蔡再懃與徐遠成均認為球員與籃總需要有更好的溝通方式,例如由教練整合球隊意見再向官方反映,避免溝通問題再次發生。

楊睿騏
蔡再懃

烈酒品牌軒尼詩在今月將全球項目「Hennessy In the Paint」首次帶到香港,並與基滙資本民坊(People’s Place)及香港藝術團體HKwalls合作,邀請街頭藝術家TAXA翻新及活化青衣商場天台籃球場,注入品牌色彩及本地彩繪元素,為熱愛籃球的大眾帶來嶄新體驗。在徐遠成、楊睿騏等人坐陣的東方龍獅亦與由蔡再懃為首的「DNA Sports」隊伍上演3人籃球賽事,結果由東方龍獅以35:30勝出。對於近期有更多街場獲得翻新再供公眾使用,蔡再懃認為能有助推廣籃球普及化:「一踏入球場已經很開心,翻新後的街場變得色彩繽紛,能吸引更多小朋友參與籃球。」

香港籃球總會在月初宣布康文盃及女甲賽事將於5月下旬及6月陸續復辦,甲一聯賽亦於7月重啟。雖然籃總暫未公布甲一賽程,但蔡再懃指據悉聯賽會在7月至11月末舉行。至於原定9月的杭州亞運亦確定延期,這位上屆亞運代表認為延期對港隊有利,亦不會與甲一賽程相撞:「最新才重開球場讓大家訓練,延期能大家有多1年備戰及讓教練觀察球員狀態,從而挑選最好的球員出戰亞運。假若7月開季然後9月就打亞運,未免會太倉卒,完季後再備戰會更好。」「阿懃」透露港隊主教練安慶健有意在甲一完季後,集合港隊成員出國集訓,進一步鍛練球員間的默契和狀態。蔡再懃所效力的滿貫,在甲一聯賽停擺前暫獲2勝1負,他認為球隊欠缺外援坐陣下表現不俗,但缺乏高大中鋒令他們的打法有所限制,希望復賽後會有更多戰術上的轉變。

徐遠成
胡卓斌

同是上屆亞運港隊代表的胡卓斌、徐遠成,則對亞運延期表示可惜:「這是一件不幸的事,亦不在我們的控制範圍內,唯有在有限的空間做好自己。」早前籃總表示已聯絡FIBA提出重新參加亞洲盃外圍賽的要求,但現時兩方亦未有公布任何最新消息,假若港隊未能重返亞洲盃外圍賽,意味著港隊今年將再次緣盡國際賽事。亞盃外風波使不少本地球員發聲直斥籃總,徐遠成亦指球壇需繼續保持團結,共同尋找改善問題的方法:「之前雖然不在香港,但我都一直關注事件。這段時間我都有與球隊及個別媒體有溝通,如果需要有更大的改變,相信要所有人一起團結尋找方案。」

至於蔡再懃認為,退賽事件引起重大反應原因是本地球員因疫情缺乏比賽所引致,望日後與總會有更好的溝通方式:「相信由球員內部整合意見後向教練匯報,再由教練向總會反映會更好。今次退賽事件令熱愛籃球的球員感到愕然,原因是本地比賽受疫情影響之下,3年只能舉辦到1季比賽,大家都很『餓波』才會有這些反應,希望日後能改善彼此的溝通。」

圖、文:李子正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籃球】港隊年底或出國備戰亞運 蔡再懃冀改善與籃總溝通方式

Posted on

杭州亞殘運正式宣布延期

【體路專訊】2022杭州亞運會於5月初宣布延期,原定緊接於2022年10月9至15日舉辦的亞洲殘疾人運動會一直未有公布安排,至今日(17日)大會終於公布延期消息,並指賽事的名稱及徽章將不會更改,新賽期有待公布。

亞殘運自2010年首辦,以往均是緊接於亞運後於同一城市上演,杭州亞殘運將為第四屆賽事,原定於2022年10月9至15日舉辦。受疫情影響,杭州亞運早前已落實延期,最新賽期有待落實,亞殘運亦終在相隔約兩周後確定延期。

部分香港殘疾運動員現正於海外集訓及作賽,其中陳浩源等羽毛球港將正於巴林出戰殘疾人羽毛球國際賽;余翠怡等輪椅劍擊港隊成員則於今日出發前往泰國春武里,出戰IWAS輪椅劍擊世界盃。今次為殘疾羽毛球港隊及輪椅劍擊港隊自去年東京殘疾人奧運後首次參加國際賽事。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杭州亞殘運正式宣布延期

Posted on

【香港運動醫學及科學學會】骨折不只是「斷骨」

【體路專欄】不少運動員也曾受足踝骨折困擾,香港短道速滑選手朱定文就曾在訓練時不幸受傷,導致右腳腳踝嚴重骨折,錯失參與平昌冬季奧運會的機會,幸而他積極治療,克服了漫長的復康過程,終踏上北京冬奧舞台。

足踝骨折 (Ankle Fracture) 是很常見的運動創傷。脛骨 (Tibia)及腓骨 (Fibula) 是附連小腿肌肉和支撐人體重量的主要骨骼,不同類型和嚴重程度的骨折會引起各種的後遺症。我們固然要致力避免運動創傷,但一旦不幸受傷導致骨折,也要積極面對,並盡量保持患處的活動幅度和功能,減低創傷引起的各種問題。

面對舊患 只能死忍?

遇上創傷後,不少傷者都會出現持續疼痛、關節繃緊和活動能力受影響等問題,有些人可能認為「舊患就是這樣了」只能無奈地接受。雖然受傷後身體機能難免會較差,但筆者認為大家並不一定要默默忍受,應嘗試找出病徵的源頭,對症下藥,舒緩病徵,或有機會重返運動。

(圖一:骨折患者的X光影像圖片)

縱使同樣是足踝骨折患者,但受傷組織範圍和嚴重程度也不盡相同。有些患者可能在治療後的兩至三個月便能徹底復原,但亦有部分患者持續出現影響活動能力的病徵。

骨折不只是「斷骨」

不少人誤以為骨折只單純是「斷骨」,而事實上,當出現骨折時,骨頭附近的軟組織都會同時受到一定程度的創傷,當中包括軟骨、韌帶和筋腱等等。有時侯,雖然X光影像顯示「斷骨」已經癒合,但軟組織的創傷亦有機會令病人持續出現痛楚或繃緊等病徵。

(圖二:軟組織受損傷患者的X光影像圖片)

有研究指出,有一半足踝骨折患者的軟骨會有明顯創傷 (Chondral Lesion),這些軟組織有時會被稱為碎骨,可以令病人持續感到痛楚或關節被卡住。即使軟骨沒有嚴重創傷,但關節內亦可能發炎及結痂,使患者在移動關節時,感得不適。 如經過診斷後發現上述問題,或需要利用關節鏡 (Ankle Arthroscopy)清除結痂和發炎組織,及嘗試修補軟骨。

(圖三:關節鏡概念圖)

除了軟骨外,關節附近的韌帶亦有可能同時受創。假如病人在骨折後的癒合情況理想(例如X光顯示骨頭的狀況良好等等),但卻仍出現慣性拗柴或踝關節不穩的感覺,便有可能是脛腓韌帶聯合損傷 (Syndesmosis Injury)。除此之外,前脛腓關節韌帶 (Anterior Talofibular Ligament, ATFL)、跟腓韌帶 (Calcaneofibular Ligament, CFL),或三角韌帶 (Deltoid Ligament)也是常見受傷或撕裂的韌帶。若遇上以上情況都不應輕視,可以透過韌帶重建或其他手術舒緩病徵。

總括而言,骨折不只是「斷骨」,除了受損的骨頭外,也應留意其他軟組織的康復進度。當我們面對舊患時,亦不必「死忍」。如果舊患對日常生活質素帶來影響,不妨向合適的醫護人員求助,透過檢查和診斷,尋求改善問題的方法。

參考資料:

  1. Christian C M A Donken 1, Hesham Al-Khateeb, Michael H J Verhofstad, Cornelis J H M van Laarhoven 2012. Surgical versus conservative interventions for treating ankle fractures in adults. https://doi.org/10.1002/14651858.CD008470.pub2
  2. Michelle L. Delco, John G. Kennedy, Lawrence J. Bonassar, Lisa A. Fortier 2016.: Post-traumatic osteoarthritis of the ankle: A distinct clinical entity requiring new research approaches. https://doi.org/10.1002/jor.23462
  3. Associated chondral lesions have been described in 50% of patients with ankle fractures. Williamson FAO 2020
  4. Syndesmosis tear 脛腓(韌帶)聯合 and instability is also commonly seen. The chief aetiology is a poorly reduced syndesmosis during the initial treatment of the fracture. APKASS Ling 2021.

【香港運動醫學及科學學會專欄】

 

 

 

 

 

 

 

文:凌家健醫生
香港運動醫學及科學學會 醫生委員會 委員(2020-2022年)
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 矯形外科及創傷學系(骨科)助理教授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香港運動醫學及科學學會】骨折不只是「斷骨」

Posted on

【東亞錦】地點賽程確定 港足7月兩日職主場撼日韓中

EAFF圖片

【體路專訊】正當港足中午出發到泰國備戰亞盃外之際,東亞足協今日(17日)公布今屆東亞足球錦標賽的賽程及舉行地點。中國放棄主辦權後,今屆東亞錦將改到日本的兩個城市舉行,港足將於7月19日在茨城縣鹿嶋市先面對東道主日本,再轉到愛知縣豐田市迎戰韓國及中國。

中國足協上月中放棄東亞錦主辦權,東亞足協隨即宣布賽事將改到日本舉行,到今日再公布舉辦賽事的球場及各隊賽程。今屆東亞錦將在兩個城市的球場舉行,分別是愛知縣豐田市的豐田體育場及茨城縣鹿嶋市的茨城縣立鹿嶋足球場。

港足屆時將需要在兩個球場作賽,先於當地時間7月19日晚7時20分、在日職球隊鹿島鹿角主場茨城縣立鹿嶋足球場迎戰日本。休息4日後再上陣,轉到名古屋鯨魚主場豐田體育場於24日下午4時面對韓國,再於27日同樣時間及場地硬撼中國。

豐田體育場(EAFF圖片)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東亞錦】地點賽程確定 港足7月兩日職主場撼日韓中

Posted on

【亞盃外】港足大軍赴泰備戰 安達臣再對北上兵缺陣表失望:難向FIFA投訴

【體路專訊】香港足球代表隊今日(17日)出發到泰國集訓,備戰下月對馬來西亞的友誼賽及對印度、阿富汗及柬埔寨的亞洲盃外圍賽。將首度帶隊出賽的主帥安達臣再次表示對效力中國聯賽的球員未能歸隊感失望,亦稱現階段難以向國際足協(FIFA)作任何投訴,並表明對有球員不想代表香港感驚訝。首名巴基斯坦裔港腳簡嘉亨就希望為少數族裔正名;傑志的羅梓駿則預計會與改任右閘的茹子楠在右路合作得宜。

足總前晚公布25人港足決選名單,當中7人有機會首度在A級賽披上紅色球衣。大軍今午出發到泰國備戰,惟謝家強、杜馬思、安永佳及保羅早前獲准在亞冠盃後延遲歸隊,將在當地會合大隊,陳肇鈞亦因事會稍後出發。

將首次帶隊比賽的安達臣指,今次選人遇上不少困難,尤其本地聯賽腰斬後需要挑選最有比賽狀態的港腳入隊。他透露夏志明因膝傷只曾參與一課訓練,亦解釋傑志的鄭展龍及艾力士落選原因:「我在泰國有觀察艾力士的表現,亦看到他在亞冠盃的比賽,但今次並不是我們合適的球員,在這位置有其他選擇。至於鄭展龍,我們到星期日的友誼賽仍在觀察他,但最後決定挑選現階最有狀態的球員。」

安達臣

25人大軍名單中最終確定缺少陳俊樂、李毅凱及梁諾恆等效力中國聯賽的球員。安達臣坦言,5名「北上兵」具有外流比賽經驗及高質素,對港足非常重要,亦再次質疑球會向球員施壓:「我聽聞中國聯賽未知何時開咧,也聽聞他們日前才向歐洲球壇發訊息,根本不想在6月開咧,那為何他們不放人?」他透露在上周記者會後,再收到陳俊樂及李毅凱的信件表示未能出戰亞盃外。有意見指足總可向FIFA投訴數間球會拒絕放人,但安達臣稱現階段亦無能為力:「如果是球員寫信表示拒絕徵召,我們無辦法做任何事,只能依照球會及球員的說話去做。」

他日前接受《南華早報》訪問時,曾指對有球員不想代表香港「感到頭痛」,今日亦再稱難以理解:「我不能明白,我以前也是國腳,每次都很希望代表國家隊,所以對他們不代表港隊也很驚訝,不過我們都要接受。」

簡嘉亨
余在言(左)及簡嘉亨

今次有7名球員將有機會首度代表香港上陣,其中余在言及簡嘉亨兩名U23球員同樣首次入選,安達臣形容兩人年輕且有天份,亦是非常勤力及有速度的進攻球員。簡嘉亨亦相信自己的踢法,正好符合教練要求的速度及進攻戰術。

21歲的簡嘉亨剛季轉投南區後獲得不少上陣機會,去年底對傑志的菁英盃更獨取兩球兼獲最佳球員。他指難以形容首度入選港足決選的心情:「其實能入到集訓營都對自己好有信心,加上覺得練習表現也不錯,真的讓教練看到好不容易、好開心。」巴基斯坦出生的簡嘉亨前年中才領取特區護照,坦言未曾預料相隔一年便成為「準港腳」:「之前去到U23集訓已經好開心,今次去到一隊就更驚喜,始終過往未代表過青年軍,對我而言是好大件事。」

作為首名入選的巴基斯坦裔球員,簡嘉亨亦希望能為少數族裔球員正名:「我知道巴基斯坦等南亞國家的同鄉見到我入選都好開心,因為之前都無人代表香港。能代表香港係好事,因為這裡已經是我的家。」

羅梓駿
羅梓駿(左)及茹子楠(右)

至於在亞冠盃有不俗表現的羅梓駿就有望在亞盃外將「喼帽」數目提升至雙位數。他指自己為傑志在亞洲賽上陣的表現比上屆有進步,亦更容易適應新教練為港足安排的踢法:「雖然可能和香港隊有少少不同,但始終傑志都是踢壓逼,至少習慣了國際賽的速度,一定會有著數。」

安達臣早前形容羅梓駿為「通天老倌」,能勝任多個位置,後者則稱較喜歡以右翼或右中場的姿態上陣:「始終我們踢亞洲賽或國際賽,可能都會先注重防守,所以自己踢右中場或右翼在防守有優勢,守好然後再去進攻。」他透露在港足亦有望出任與在傑志陣中類似的位置,並預期可與近期改任右閘的茹子楠更合拍:「我和他的攻守轉換溝通得好,因為他本身可以踢前一格,如果他上前,我便可以退任右閘,比賽途中互換都無問題。」

去年世盃外因傷退隊的費蘭度今次終於有機會上陣。

安達臣曾透露,港足在泰國集訓期間會與泰超球隊春武里及泰國U23國家隊踢友誼賽,下月1日晚上於會在吉隆坡對舊帥金判坤帶領的馬來西亞。亞盃外將於68日起上演,港足將在加爾各答面對阿富汗、柬埔寨及東道主印度。

港足25人海外集訓名單:

守門員 葉鴻輝(東方龍獅)、保羅、王振鵬(傑志)
後衛

劉學銘(標準流浪)、馮慶燁、梁冠聰、黃梓浩、茹子楠(東方龍獅)、羅梓駿、杜馬思(傑志)、徐宏傑、余煒廉(理文)

中場

胡晉銘(東方龍獅)、黃威(香港U23)、陳肇鈞、黃洋、謝家強(傑志)、鞠盈智(冠忠南區)、迪高、顏樂楓(理文)

前鋒

余在言(標準流浪)、費蘭度、孫銘謙(東方龍獅)、安永佳(傑志)、簡嘉亨(冠忠南區)

圖、文:麥景智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亞盃外】港足大軍赴泰備戰 安達臣再對北上兵缺陣表失望:難向FIFA投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