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ed on

【體路專欄】享受「世界級資產」

【體路專欄】喜愛運動的香港人十分幸福,上山下海,不用穿州過省,就可以相約親友行山或跑步,兼欣賞美景。今年年初,資深跑友帶領我這個來自香港島的「大鄉里」到九龍多處晨跑,途經海濱長廊,令我眼前一亮,雖然尖沙咀到紅磡一節僅長4公里,但足以令人神往。

透過朋友,我結識到海濱事務委員會主席吳永順(Vincent Ng),分享自己在九龍和香港島海濱長廊跑步的感受,他解釋委員會積極貫通及優化維港兩岸的海濱長廊,令其成為富吸引力、朝氣蓬勃和可持續發展的「世界級資產」。

海濱長廊最長一段是港島北的維港海濱長廊,連接石塘咀和灣仔北水上運動及康樂主題區,長達5.5公里,而荃灣和青衣的海濱長廊亦已全面貫通,分別超過2.5公里,另目標在2024年完成全長12公里的西環至愛秩序灣段。

Vincent指雖然大眾對維港海濱的發展的大方向沒有太大爭議,但在真正規劃和落實時,卻收到社會各界不同意見,比方如何規劃海濱、提供什麼設施和作甚麼活動,甚至收到互相衝突的意見,好像有市民希望海濱可以容許踏單車、滑板活動,和帶寵物,但同時又收到反映指擔心安全問題和會太熱鬧。

海濱事務委員會主席吳永順(Vincent)在維港海濱長廊打卡。

平衡各方需要,求同存異是委員會一大挑戰。委員會決定「先駁通、再優化」,即先開放海濱長廊,根據用家經驗和使用情況,再作出相應調整及優化,例如由以往切勿踐踏草地到開放草坪;從專屬的寵物角到寵物共融公園,都是「試完水溫」,獲社會歡迎才正式落實的。

在不影響持分者的情況下,委員會會嘗試增添新元素,增加公眾參與度,當中「作品」包括荃灣的癲噹村、灣仔北由公眾親自設計的公共傢俬,以及無欄杆設計,都是取自公眾的意見。這種做法有別於政府「投訴主導」的管理模式,希望大眾親身體驗設施後,可表達正面的評價和建設性的意見。這樣更能容納公眾參與,且讓政府執行部門領會到社會大眾普遍喜歡新嘗試。

Vincent身為委員會主席,除了不時到海濱「出巡」,他還從委員會主席身份抽離,早、午、晚以「路人甲」視野進行實地視察,想出不少新綽頭。他眼見疫情下許多機構實行在家工作,便構思出Work From Harbour(在岸工作),去年年底試行在卑路乍灣海濱休憩用地添置多張長枱,反應不錯,有市民一邊拿著咖啡,一邊用電腦工作,亦有市民在晚上6時後買外賣後到海濱用餐。

現時維港兩岸長廊已經貫通了多段, Vincent鼓勵跑手一嘗現時的24公里海濱「跑道」,未來駁通更多路段後可跑得更遠,沿路發掘每段長廊的特色,成為一個「海濱通」。

資深法律界跑友Gilbert Mo最喜歡尖沙咀海濱,在星光大道隔著維港把港島核心市區景貌盡收眼底,連綿羣峰襯托著宏偉華厦,無論日夜都是令人驚艷的都會景色,而且交通非常便捷,唯一美中不足是海濱略短。

已開通的維港海濱長廊路線圖。

Gilbert在海外完成了26個馬拉松賽事,亦曾跑過不少臨海/河賽道,當中最推薦莫斯科馬拉松。該賽事頭、中、尾段都有莫斯科河岸邊跑部分,沿河路段約佔全程七分之三。河道壯闊,蜿蜒通過莫斯科市中心,景貌多變,讓跑手飽覽眾多名勝建築。

他希望香港海濱跑步路線可以增加設施。因香港炎熱日子多,故望增設水霧噴灑拱門助跑手降温。雖然海濱設有飲水機,但疫情及衛生意識下,未必人人安心飲用,反而希望增設售水機,方便跑手自備容器補水。他亦期望海濱可以適量設横槓、板台等設施,讓跑手在跑步中或前後鍛煉身體其他肌肉群。

中大師弟莊曉陽已在外地完成超過50個馬拉松賽事,他認為香港不少海濱地段沿途過於熱鬧,有人在海邊唱歌,遊客亦多,加上船隻會有廢氣,故建議跑海濱可選清晨。

委員會已訂下2028年海濱長廊延伸至共34公里的目標,將可為跑手帶來更多舒適、休閒的跑步路線選擇。每次跑經尖沙咀海濱功夫巨星李小龍銅像,都被他那份永不放棄的堅毅精神所鼓勵,如將來有機構籌辦海濱長跑比賽,希望能在李小龍像前設補水站,讓功夫巨星為每位跑手加油。

文:張樹槐  達人傳訊董事總經理

(本文曾於信報刊登 )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體路專欄】享受「世界級資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