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ed on

【香港足夢・鍾貝琪】衝出粉嶺圍板 獨闖英倫尋夢

【體路專訪】香港,一個千多平方公里的石屎森林,容納了近800萬人,也蘊藏著近800萬個夢想。為香港在綠草場上灑熱血,是葉鴻輝、陳晉一、鍾貝琪、馬澤純、李樂謙、高栢齡,和所有足球員的夢想。但在球場以外,他們與大家同樣在獅子山下18區奮鬥。英雄總從無處來,是他也是你和我;他們的故事,也是你我的故事。

粉嶺,古稱「粉壁嶺」。相傳附近鄉民在天旱時會到壁前求雨,因有求必應而漸被稱為「靈山」。「靈山」之南有另一山稱為「畫眉」,90年代初落成的華明邨正是得名自其諧音。這條曾經寫下公屋呎價之冠的屋邨,連邨內球場亦與別不同,寸金尺土下只能興建圍板5人場。「圍板場有一個好處,就是當人數不足或隊友不在場的話,你仍然可以利用圍牆做配合,又或者做到一些傳接球練習。」小學年代的鍾貝琪,就是如此磨練自己的球技。

千禧年代末的香港,莫說是女子足球,就連男足的關注程度亦遠不及其他熱門運動。但極其好動的鍾貝琪,卻被學校的女子足球隊吸引,之後就與鄰居同學在華明邨的圍板場內不怕跌傷,用雙腿創造她的理想,「有時候會踢到『損手爛腳』,或者要家人打電話來催迫我回家才肯走。回家後又會被罵,會說不讓我再踢球、足球不適合我等等。」只是性格有點百厭的她沒有因此而放棄,更拾級而上、由粉嶺踢到石門,16歲時更曾到德國慕尼黑受訓。

想用在球會學到的東西去幫助港隊、更想去贏,也想得更遠。

19歲生日後不久,鍾貝琪入選全運會預賽的女足大軍名單,首次以「大港腳」身分披起紅色球衣。「因為我當時是最年輕的一個,所以就很緊張、很怕做錯事或做得不好,就算很多師姐都早已認識也怕被罵。」正因為香港是鍾貝琪的舒適圈,也是她的成長地,每次有機會為港隊上陣時也份外肉緊,「因為不是每個人都有代表香港的機會,所以自己真的很榮幸和開心,會更想用在球會學到的東西去幫助港隊、更想去贏,也想得更遠。」

想得更遠,自然去得更遠。鍾貝琪去年遠赴9000多公里以外的蘇格蘭,加盟當地的次級聯賽球會追夢。走出舒適圈並不容易,要離開一直無微不至照顧自己的婆婆、姨姨和媽媽更是難上加難。「媽媽是聾啞人士,有時候不太方便照顧我,所以平日都是由婆婆照顧較多。以前每次練習後,婆婆都會煮好飯等我回來,是一個窩心的後盾。」由小時候對她踢足球有微言,到近年態度明顯轉變,更放手讓她獨闖異地,家人的支持成為鍾貝琪其中一大推動力,「就算是未去外國之前,我一有比賽就會叫她們來看,她們也非常支持我。可能是因為開始見到我有些成績,性格上又有轉變、變得更獨立,態度便慢慢地不同了。」

以前每次練習後,婆婆都會煮好飯等我回來,是一個窩心的後盾。

一生中的確未試過這麼長時間不能踢波,是非常不同的感覺。

只是如今一切夢想或回憶都要寫上逗號,因為疫情一度令球壇停擺,鍾貝琪自4月回港至今仍未返回蘇格蘭,球隊更在開季前夕有球員確診,「如果我當初沒有回來,分分鐘到這刻都未有工作,變相經濟負擔很大,加上當時預計10月才會開始訓練,5個月不能練習真的很誇張。」蘇超乙並非職業聯賽,球員在比賽以外均需另找工作幫補生活費,於是「滯留」在港的她這半年除了盡量保持訓練之外,也努力工作做好金錢上的準備。「一生中的確未試過這麼長時間不能踢波,是非常不同的感覺。」只是歲月不等人,為了繼續進步,鍾貝琪也盤算好暫時先在香港出戰女子聯賽,待疫情再好轉時回到蘇格蘭,準備再次投入她的足球工作假期。

為興趣堅持到底,為夢想獨闖未知路,這是鍾貝琪的香港故事。

圖:Brian Ching
文:麥景智

原文節錄刊登於Sportsroad Junior Issue#46

Sportsroad Junior

Sportsroad Junior》為全港首本月刊學界體育報,創刊號於2016年1月隆重出版,內容涵蓋全港各區學界體育賽事,現時派發據點超過全港200間中、小學。我們正陸續增加免費派發的學校數目,如學校有興趣訂閱本刊,請電郵至 junior@sportsroad.hk,或填寫網上訂閱表格,並留下負責老師、班級數目、所需訂閱數量等資料,我們會盡快回覆及安排,謝謝你對《Sportsroad Junior》的支持。

我們目前亦設有以下公眾派發點:油麻地Kubrick書店尖沙咀YMCA會員服務部修頓室內場館票務處麥花臣室內場館九龍灣Mega Ice元朗區體育會沙田體育會大埔體育會北區體育會荃灣球星羽毛球專門店,數量有限,派完即止。另外,我們亦有個人訂閱服務,詳情可按此瀏覽。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香港足夢・鍾貝琪】衝出粉嶺圍板 獨闖英倫尋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