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ed on

【冷知識】42.195的由來 馬拉松長度為何這麼「零丁」?

【體路專欄】肯雅「長跑之王」傑祖基(Eliud Kipchoge)在2022年9月的柏林馬拉松以2小時1分09秒刷新世界紀錄,朝兩小時內跑畢42.195公里的正式「Sub 2」再邁進一步。為傑祖基歡呼的同時,大家可有想過為甚麼馬拉松賽道的長度是42.195公里,而不是整數的42公里?

柏拉馬拉松(圖:BERLIN-MARATHON)

相信不少人都知道,馬拉松運動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90年於希臘發生的馬拉松戰役。當時希臘軍隊成功擊退波斯帝國後,據傳通訊兵Philippides從馬拉松平原跑了約42公里回到雅典傳達勝利喜訊,由於此前已為請求增援而跑超過500公里,故宣布勝利消息後便力竭死去。為了紀念這位通訊兵,現代奧運會於1896年希臘雅典首辦時就設立了名為馬拉松的長跑比賽。

最初的奧運會並沒有統一馬拉松賽道長度,1896年首屆賽事以馬拉松大橋為起點,跑大約40公里到雅典的奧林匹克運動場衝線,隨後1900年及1904年兩屆奧運的馬拉松長度則為40.26公里及40公里。直到1908年的倫敦奧運,馬拉松項目首次把賽道的長度定為42.195公里,關於這個數字的由來有不同說法。世界田徑總會官方網頁指,1908年奧運賽會把起點設於皇室的溫莎城堡,跑26英里(約41.8429公里)到達奧運主場館白城體育場。不過為了讓皇室的小孩能夠觀看比賽,故賽會把起點延伸385碼(約0.352公里),令馬拉松賽道的總長變成26英里385碼,亦即約42.195公里。

1908年倫敦奧運主場館白城體育場,已於1985年拆卸(圖:Public Domain)

雅典馬拉松官方網頁就有另一種說法,指賽道設計是從溫莎城堡跑26英里到達白城體育場,為了把終點線設於體育場內的皇室包廂前,令賽道總長度到達26.2英里(約42.1648公里)。奧運收藏家Bob Wilcock於2008年出版的《The 1908 Olympic Games, the Great Stadium and the Marathon – A Pictorial Record》就更詳細地記下賽道的設計過程,原本賽道為選手跑26英里到達體育場後再沿運動場繞一圈(1,760英尺,約536.45米)衝線,總長度約為42.379公里。不過後來因為跑手進入運動場時不能使用皇室通道,故需要使用另一個入口,加上為了讓更多觀眾看見跑手的英姿後再於皇室包廂前方的終點衝線,故路線特別把跑手進入運動場後的前進方向改為順時針,進入運動場後跑到終點的距離正是385碼,故賽道總長就是26英里385碼。

倫敦馬拉松(圖:London Marathon)

之後的1912年奧運及1920年奧運均未有統一馬拉松路線長度,後者更設計出奧運歷來最長的42.75公里賽道。在該屆賽事結束後,成立於1913年的國際業餘田徑總會(現為世界田徑總會)在大會上商討統一馬拉松距離,最終於1921年落實以倫敦奧運賽道的長度——42.195公里作為比賽距離。世界田總並沒有明確解釋為何採用倫敦奧運時的長度26英里385碼,外界普遍認為是因為倫奧馬拉松的精彩,引起了公眾對這項長跑的興趣與熱情。

根據關於1908倫奧馬拉松的記載,意大利跑手Dorando Pietri是首位跑畢26英里進入運動場的選手,不過當時已相當疲倦及出現脫水症狀,以致跑入場後一度走錯方向及倒下,在裁判扶起下勉強繼續作賽。Pietri隨後4度倒下,均由裁判扶起前進,最終花了10分鐘完成運動場內的最後350米,在75,000名觀眾見證下以2小時54分46秒首名衝線。不過由於是在獲得裁判的協助下衝線,Pietri之後被取消資格,奧運金牌由以2小時55分18秒完成的美國跑手Johnny Hayes補上。Pietri雖然因「被協助」而無辜痛失獎牌,但其努力打動了現場觀眾,翌日獲英女王頒發一隻銀盃以認可其成就。事隔一個世紀後再回看,Pietri雖然終生未曾奪得奧運金牌,但大概也可算是在馬拉松發展中扮演了相當重要的角色吧?

1908年倫敦奧運馬拉松賽事,Dorando Pietri在裁判協助下首名衝線(圖:Public Domain)

按此瀏覽更多運動冷知識文章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冷知識】42.195的由來 馬拉松長度為何這麼「零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