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ed on

座位減近8成 香港大球場擬重建成公眾運動場

【體路專訊】啟德體育園料於2023年完工,政府早已表明有意在體育園落成後重建香港大球場。康樂及文化事務署日前向灣仔區議會提交文件,透露當局有意將大球場的4萬個座位縮減至9000個,並加設符合國際標準的田徑比賽設施,沒有大型比賽時亦可開放予市民預訂場地。

康文署早在2019年初已曾向灣仔區議會諮詢大球場的重建方案,當時署方提出有蓋看台座位數目將由現時的4萬個大幅減至8000至9000個。當局近日再向區議會提交進一步文件,確定方案將重建後的座位數目為9000個,相比現時數目大減77.5%。當局亦建議保留符合國際標準的真草球場供足球及欖球比賽之用,同時加設符合國際標準的田徑比賽設施, 包括環繞球場長400米的跑道。在沒有比賽或大型活動舉行時,市民及團體可訂場作足球、欖球、田徑訓練等活動,跑道亦會開放予市民跑步。

大球場現時是足球及欖球國際賽的常用場地,圖為2019年曼城訪港對傑志一仗。(圖:體路資料庫)

 

文件亦提到,位於大球場旁的奧運大樓空間不足,有體育總會因而需要租用其他地方用作辦公用途。當局認為有逼切需要為港協暨奧委會以及體育總會提供更多辦公空間,會在為改建香港大球場項目進行技術可行性研究時,考慮為港協暨奧委會以及體育總會提供更多辦公空間的可行性。

康文署又指,早前已委托顧問進行噪音及交通影響的初步評估,指有關工程符合環保署對噪音的要求,運輸署審閱後亦未有反對。署方會繼續跟進有關的策劃工作,包括委托建築署展開技術可行性研究,並會適時諮詢體育界及各持份者。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座位減近8成 香港大球場擬重建成公眾運動場

Posted on

【香港運動醫學及科學學會】預防受傷訓練——瑜伽篇

【體路專欄】對於體育界來說,利用瑜伽作為預防受傷的一種輔助訓練方式並不陌生,有不少頂尖運動員都曾提及瑜伽在日常訓練帶來的好處,例如剛剛當選十大傑出青年的重劍運動員江旻憓;放眼國際,現任威爾斯國家隊總教練丶四十歲仍然活躍於英超的曼聯長青樹傑斯(Ryan Giggs),以及公認是NBA歷史上最偉大球員之一的勒邦占士(LeBron James)同樣享受練習瑜伽。但在現實環境中,由於缺乏相關資源及訓練標準化的業界共識,目前有關以瑜伽作為預防受傷方法的高質量研究仍然相當缺乏。在循證醫學的基礎上,要發展具針對性預防受傷的瑜伽訓練,路途更是非常遙遠。

在客觀科學研究證據不足的情況下,像瑜伽這種歷史悠久的身心訓練方式,在現今的運動業界可以扮演什麼角色呢?

造成受傷的因素

世界各地的頂尖教練丶科研人員及醫療團隊,一直都積極地研究各種有效預防受傷的方法。事實上,預防受傷的能力與運動成績是息息相關的。研究顯示,在2012至2017年的英格蘭超級聯賽中,球員受傷日數總和越高的隊伍,其實際排名與預期名次的差距就會越大[2]。有見及此,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近年相當重視預防受傷的推廣,希望將知識從研究層面確切帶到實戰領域當中。而近年的討論也更著重於如何將各種專項運動的預防受傷訓練方式調整得更為細緻。

除了賽事規則和運動裝備會影響受傷機會之外,由於各類運動項目對體能的要求也截然不同,受傷模式都各具其獨特性,且有跡可尋。舉例而言,馬拉松跑手出現小腿俓骨壓力性骨折、欖球運動員的頭部受傷或出現腦震盪等等,都是常見和典型的例子。因此,最理想的做法是由科研團隊針對該運動的受傷模式,整合出一套屬於該運動的預防受傷訓練,例如賽馬運動的騎師需要在高速奔馳的馬匹上保持身體穩定,長期半蹲加上大幅度的前彎姿勢,會持續為下背帶來壓力,因此,為其度身訂造的預防受傷訓練必須包含背肌耐力、離心性力量及平衡感身體協調等等的訓練。事實上,足球運動在早年經已透過科研發展出一套完整的防傷熱身訓練(稱為FIFA 11+),針對性預防足球員常見的前十字韌帶受傷。可是,並非每項運動都如足球運動一樣有充足資源投放在科研上,對於相對「冷門」的運動項目,要建立一套屬於專項的防傷熱身訓練,還需要更多時間和研究。

此外,個人身體特徵、隊中位置、技術風格及長期密集的專項訓練等等因素,都有機會導致壓力過度集中於身體的某一關節或骨頭的情況,形成個人獨特的重覆創傷模式,所以,個人化的預防受傷訓練也十分重要。

根據筆者的觀察和經驗所得,最常見的受傷成因是某一組肌肉的肌耐力及離心性肌力不足,其他成因包括缺乏核心肌群力量、關節過大或過小的活動度、缺乏平衡感及身體協調能力、感官觸發的反應遲緩,缺乏專注力以及心理壓力過大等等。同時,比起單一受傷成因,多於一種受傷成因的情況則更為常見。在如此複雜的受傷成因背景下,運動業界便需要尋求更加靈活多變的應對辦法,因此,筆者認為瑜伽訓練可能是一種理想的綜合解決方法。

圖一:美國運動醫學學會會議(ACSM Annual Meeting and World Congress 2021) 舉辦的網上研討會 “When East meets West: Cutting-edge of Sports Medicine in Asia”,其中一節的演講主題是「如何透過瑜伽預防受傷」

瑜伽與預防受傷

瑜伽的歷史可追溯到幾千年前的北印度。現代的瑜伽訓練,較專注於瑜伽八支中的三支練習方式——式子練習(Asana)、呼吸練習(Pranayama)及冥想練習(Dhyana)。現代瑜伽課堂的練習派別和種類眾多,有以靜態伸展及冥想為主,亦有對心肺功能要求較高的訓練,林林總總各有特色。筆者認為,其中的流動瑜伽(Vinyasa Yoga),最具潛力成為預防受傷訓練設計的參考基礎。

在運動醫學層面上,我們可以根據受傷成因,設計出專屬的訓練方法預防受傷,而流動瑜伽可以作出配合,選擇有針對性的瑜伽姿勢,把它們合理地串連起來,然後用緩慢專注的呼吸,為動作與動作之間設定練習節奏,當中強調目標肌群的肌耐力、離心性力量,以及心理健康[3]等等常見受傷成因的訓練,從而達到預防受傷的效果。

圖二:第17屆亞洲運動醫學聯會會議(17th Asian Federation of Sports Medicine Congress 2019) 在沙地阿拉伯舉辦的瑜伽醫學工作坊(Yoga Medicine Workshop)實況

設計瑜伽訓練內容的工作,就好像中醫根據患者體質及患病情況在百子櫃前「執藥」般,不論是選取藥物種類、劑量,還是處理藥物的方式,通通都要做到一絲不苟。同樣地,要設計一個有效的預防受傷訓練計劃,背後必須準確無誤地判斷成因,訓練內容要兼具科學化及個人化的特質,並具有針對性。

讀者可參考以下簡單易明的實例,以理解該如何設計瑜伽訓練內容:跨欄項目涉及大幅度髖關節動作,運動員的先行腳有機會出現股骨頭髖臼撞擊症(FAI)的情況。有一位患有此情況的跨欄運動員,先行腳落地時出現坐骨結節(Ischial Tuberosity)疼痛,已受到一段長時間的困擾,大大影響了動作流暢度及比賽表現。及後的身體檢查發現,運動員先行腳的臀大肌(Gluteus Maximus)有明顯被抑制、發不上力的情況,導致同一邊的膕繩肌(Hamstrings)需要承擔平日大部份髖部伸展(hip extension)的工作,因為過度使用而導致膕繩肌肌腱(Hamstrings tendon)容易受傷。針對以上情況,在設計瑜伽訓練時,加入能夠增加臀大肌耐力及離心性力量的內容,理論上就能夠預防該運動員膕繩肌肌腱重覆受傷的情況。

建議瑜伽訓練如下:

例子一:在拜日式(Sun Salutation)中,從下犬式(Downward Facing Dog)緩慢進入到高弓步式(High Lunge),期間強調收縮前腳的臀大肌來控制速度及落點。

圖三:下犬式(Downward Facing Dog)(圖片來源:www.yogajournal.com/poses/types/downward-facing-dog/)
圖四:高弓步式(High Lunge)(圖片來源:www.yogajournal.com/poses/high-lunge-variation/)

例子二:進入蝗蟲式(Locust Pose)後,強調使用臀大肌把大腿上半部維持抬高。

圖五:蝗蟲式(Locust Pose) (圖片來源:https://en.m.wikipedia.org/wiki/Salabhasana)

小心求證,大膽運用;迎難而上,安全至上。運動員的預防受傷訓練,就是這麼一回事。

要普及預防受傷的訓練方法,還需要更多專業的醫療人員,以嚴謹邏輯及科學精神積極參與其中,在確保訓練安全的前題下尋求突破。最後,筆者期待日後會有更多瑜伽運動的相關研究,讓業界能夠從這古老的大智慧中得益,並從中找到預防各種運動受傷的妙法良方。

【香港運動醫學及科學學會】

參考資料:

  1. Ravi, Sunitha. The Application and Effectiveness of Yoga in Prevention and Rehabilitation of Sport Injuries in Athletes Participating in Competitive Sport. LASE Journal of Sport Science. 7. 42-57. 10.1515/ljss-2016-0051.
  2. Eliakim E, Morgulev E, Lidor R, et al Estimation of injury costs: financial damage of English Premier League teams’ underachievement due to injuries BMJ Open Sport & Exercise Medicine 2020;6:e000675
  3. Pascoe MC, Thompson DR, Jenkins ZM, Ski CF. Mindfulness mediates the physiological markers of stress: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J Psychiatr Res. 2017 Dec;95:156-178.

劉少峯醫生
香港運動醫學及科學學會義務秘書(2020-22年)
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矯形外科及創傷學系兼職講師
香港中文大學賽馬會公共衛生及基層醫療學院名譽臨床助理教授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香港運動醫學及科學學會】預防受傷訓練——瑜伽篇

Posted on

【銀牌籃球】南華滿貫周二晚修頓爭冠 倒戈蔡再懃明言須鞏固外線防守

【體路專訊】2021香港銀牌籃球賽男子高級組戰火連綿三月,「紅軍」南華及「綠軍」滿貫連續兩屆躋身決賽,兩軍明晚(9日)八時將會師修頓室內場爭奪冠軍,滿貫上月於勝方組以38分之差敗予衛冕的南華,今於負方組捲土重來,倒戈的得分主力蔡再懃明言要穩固外線防務,免重蹈慘敗覆轍。

滿貫上次對陣南華大敗而回,倒戈的蔡再懃(左)表明要做好防守。(圖:體路資料庫)

 

甲一球壇自19年年中起停擺兩年,直至今年九月銀牌賽才重啟戰幔,班霸球隊南華所向披靡,接連擊敗漢友和東方,上仗鬥滿貫內外火力全開,而且防守滴水不漏,滿貫一籌莫展,主力方誠義及蔡再懃同被凍結,結果南華以95:57大勝殺入決賽。至於滿貫及時谷底反彈,轉戰負方組勇挫永倫,晉級決賽再鬥南華,滿貫後衛蔡再懃表示內線須嚴防南華中鋒惠龍兒,外線則要做好對位「楊和、羅意庭等球員狀態好好,外圍三分比較準繩,所以我哋外線防守對位要對得好少少,盡量逼佢剷,寧願佢哋突破我哋再協防。」上仗滿貫進攻受制對手緊迫,經常只能勉強於外圍起手,蔡再懃指期望全隊通力合作,減輕進攻壓力。

南華和滿貫連續兩屆會師銀牌決賽,上屆紅軍以3分之差擊敗對手稱王。(圖:體路資料庫)
南華中鋒惠龍兒(33號)一夫當關,勢成滿貫內線心腹大患。(圖:體路資料庫)

 

銀牌賽賽制採「雙淘汰制」,每隊均有一次「復活」機會,於勝方組出線的南華明晚取勝便能封王,紅軍即使敗陣,兩隊下周四(18日)會再戰修頓場,以附加賽一場定生死。

 

銀牌賽決賽門票詳情:

正價80元、特惠50元(周二下午五時於修頓場館開售)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銀牌籃球】南華滿貫周二晚修頓爭冠 倒戈蔡再懃明言須鞏固外線防守

Posted on

【跳遠・專訪】沙池上的紀念冊 跳遠港隊與教練的最後這一課

【體路專訪】黃昏的將軍澳運動場上,香港剛好送走了颱風,萬里無雲的天空迎來跳遠沙池一種獨特的氣氛。陳銘泰、高澔塱、馬嘉豪和俞雅欣正專注熱身,一個小學員突然向他們的教練陳慧賢(Animo)遞上紀念冊的其中一頁。那天是Animo與家人移民英國前的最後一課訓練,是這班港隊主將的恩師的絕唱。一課4小時的訓練後,4人和我說起Animo這個人。

(這次一連兩篇的跳遠隊特輯,如果你已看了《Sportsroad Junior》的Animo專訪節錄版,歡迎你將這4名跳遠運動員的訪問當作是下篇閱讀,再回頭讀一次稍後推出、上篇的完全版;如果還未,也歡迎你將這篇當是上篇,從運動員角度了解Animo,再由Animo眼中了解自己。)

惡,是4人對Animo第一印象的最大公因數。不論是小學時期的陳銘泰和高澔塱、中學年代的馬嘉豪,抑或到大學才正式成為入室弟子的俞雅欣,說起初見教練的一幕,也不約而同道出「惡」、「好惡」、「咁惡」。「我試過問老師為何這教練這麼惡,不像以前的教練訓練後會請食糖,而且還要鬧我。」頭髮總是蠟得貼貼服服的高澔塱如是說。「小五還是小六第一次見到她,Animo已經在灣仔運動場的看台叫到去對面的沙池,向我朋友給意見,我心想真的聽到嗎?我朋友更經常被她罵。」團隊中唯一女將俞雅欣再插插咀。

高澔塱

Animo 2004年開始做田徑教練,陳銘泰是其第一個專項跳遠的徒弟,亦開拓了她未來十多年的跳遠教練路。「她一直都很關心我,升學又好田徑場以外的也好。雖然她的聲音很響亮,但其實只是表達方式,像我由10歲到現在已經變了亦師亦友,甚至見她還見得比親生媽媽更多,或許只是很難第一眼看得出她是個很有愛的人。」

或許只是很難第一眼看得出她是個很有愛的人。

同樣由小學已開始師承Animo,高澔塱想起當年一場隊際賽的小故事。那次他負責最後一棒,眼見對手犯規卻首名衝線,憤怒得在終點掉棒,「Animo立即捉住我訓話,說掉棒是不君子的行為,輸贏也要懂得何謂一個好的運動員。當刻我父母也在場,我想是他們看到這幕就放心將我交給Animo去教。」其實惡只是她的包裝,內裡的Animo還是一個陳銘泰形容「當你半個仔去湊」的慈母,資歷最淺的男將馬嘉豪更笑說,「愈大就愈覺得她是一個女強人,想做就會去做,形象?強悍。」

俞雅欣

十指有長短 我們卻是一家人

這個「Animo Team」的運動員當然遠不只這4人,但他們確是團隊中最頂級、最具名氣的香港隊成員,當中有去過奧運、亞運、世大運、全國賽,也有香港紀錄保持者、學界紀錄保持者。只是十隻手指有長短,同一隊內也總有高低,子弟中也不免有時會互相比較。「其實我初初不是太喜歡她,因為覺得她有點半嫌棄的態度,可能只因為我是德望畢業才收我。」俞雅欣中學已是由Animo帶隊出戰學界,畢業後才加入團隊,正式成為跳遠運動員,「我在以前教練之下也算是個愛徒,怎知一入到這團隊就像失去了這個位置。雖然我的確是年資最短,不過真的有少少偏心啊!」

她露出自己的招牌笑容,就像當年在將軍澳第7度打破香港紀錄的咧嘴而笑一樣。俞雅欣2018年9月首度躍出香港紀錄,半年後再刷新數字,到7月再港績暫時鎖定在6米31,總計10個月內八度打破紀錄,「之後就慢慢感受到她的關心,也知道她初初是考慮能否全面照顧我才有顧慮。」

馬嘉豪

這種呷醋感不是女生專美,馬嘉豪也笑著嚷道「絕對有」,「不過這些也是雙向的,可能我不像阿泰般主動尋根究底,提出問題讓Animo解決,所以就曾經有過呷醋的感覺。」單計3名男生的成績,馬嘉豪在兩位師兄面前的確有少許相形失色。不說陳銘泰,高澔塱的個人最佳成績(PB)早早躍過7米6有多,但馬嘉豪卻只能徘徊在7米3、4左右。「Animo最厲害就是能讓我們更像一隊人,沒有彼此的明爭暗鬥,目的還是想大家跳得有咁遠得咁遠。」高澔塱補充。

沒有彼此的明爭暗鬥,目的還是想大家跳得有咁遠得咁遠。

話說回頭,能建立這氣氛或多或少也緣於陳銘泰2016年5月7日那一跳。那天在灣仔運動場,他第8次跳出香港紀錄,以8米12間接令自己取得奧運入場券,也直接證明Animo的訓練方法是可行,為之後的一幕幕頒獎台合照寫下基礎。「大家資質天份不同,但她能教到我們達到資質以上,俞雅欣亦證明Animo連女生都教到。但沒太想這團隊是否香港第一,開心的是證明香港田徑不只有接力,跳遠水平都提高了。」

陳銘泰出戰2016奧運。(圖:體路資料庫)

沒能一起的遺憾 更珍惜相處時光

單計男子運動員,在陳銘泰之前的4屆奧運田徑代表全數來自短跑,包括2012年倫敦奧運的4×100米接力隊。作為歷來第2個香港跳遠奧運代表,即使是以「外卡」獲得參賽資格,也總算為田徑爭一口氣。「但Animo不能去奧運,是我自己最遺憾的一件事。」當年礙於隨團人數名額,陳銘泰的教練位置給予總教練下,Animo最終只能留在香港遙距支持和指導徒弟。「難得是暑假,她比較空閒,而且始終教到一個運動員去奧運,換轉在她角度也是遺憾吧。」

Animo不能去奧運,是我自己最遺憾的一件事。

不只是奧運這一槍,Animo曾說自己其中一個遺憾就是未曾與他們4個一起出外比賽。最接近的一次,是4人均有參加的2019年新加坡錦標賽,那次俞雅欣又破香港紀錄,陳銘泰亦奪銀而回,「當時是學期中嘛,很難突然請幾天假去看我們。她會將這些假期留待大賽才用,學校也未必批得太多假期給她。」「事實上她也無可能場場去到,但就更令我們份外珍惜她有去的比賽。」「其實大部分人的教練都很少機會每次都一起出外,但心入面總覺得有更多機會一齊就更好。」「至少我們都分別經歷過和她出外的機會,雖然自私地說,有她在場當然是最好。」他們七嘴八舌地討論。

3名男將在Animo領軍的最後一場比賽後落淚。
俞雅欣全運後久久未回覆訊息。(圖:體路資料庫)

 

不怕在盡頭無岸 遠近我都護航

這時,我們已經離開將軍澳運動場附近的日本料理,轉到陳銘泰的車上,時間也轉眼已是晚上11時,似乎預備開深夜心事台了?訪問當日是Animo離開前最後一場比賽的倒數5天,也是全運會跳遠決賽後的兩個半星期。陜西全運,是陳銘泰和俞雅欣分別兩年半及年半以來首次出外作賽,最終師兄以7米68跳入4年來首個大賽決賽,師妹在決賽僅以5米92畢業。

那日賽後,俞雅欣久久未回覆訊息,深夜才簡短答道賽後感,翌日在Instagram貼出一張大雨下的照片,配上「很想還有很多機會的是『我們』而不只是我。這就是我們的第一個和最後一個全運會。」的文字。「我想⋯⋯最遺憾的是⋯⋯我們都跳得不好⋯⋯如果不是最後一個比賽的話,心理上一定不會這麼難受。」

她為我們護航了這麼多,輪到我們替她爭回一口氣,她因為我們受了很多委屈⋯⋯

初賽後還說目標是香港紀錄,但卻在惡劣天氣下只能完成兩跳,更是自成為港績保持者後最差的一次成績,「心裡知道是最後一場,特別想做好成績,但不止是不達預期,更是2019年來最差,這是最不開心的一個位。」說著,她的情緒開始有些反應,尤其談到Animo在母校的遭遇更是淚如雨下,「很想用成績向外界證明、用成績去報答、保護她,算是她為我們護航了這麼多,輪到我們替她爭回一口氣,她因為我們受了很多委屈⋯⋯」委屈,是被質疑厚此薄彼,只顧精英而不顧學校。

2017世大運,Animo與陳銘泰在台北並肩。(圖:體路資料庫)

同樣想在全運會證明一些事的,還有陳銘泰。「我有少少不同,始終都沉了幾年,今次是想證明Animo與我改技術的方向是正確的。」里約奧運後,陳銘泰只曾一次跳過8米,世大運、天津全運、亞運等大多都只能跳出7米半左右,更多的是初賽止步,賽後總是聽見他說「正調整技術」,甚至連我們也不時懷疑,究竟「跳遠王子」能否再躍起空中?「其實我從練習已知道自己過了最低潮,一直就只差比賽去證明,所以今次不能用成績讓大家看到我能再上去,用一個小高潮完結和Animo的最後一場就很可惜。」

原本今屆全運跳遠男將有機會不只陳銘泰一人,奈何高澔塱持續受傷患困擾,最終只能避戰,「每次比賽我都想證明我是可以,但每次比不了賽都很迷茫,就像跌落谷底。」早在4年前,高澔塱已曾因手術休養一整年,幾乎連雅加達亞運也未能趕及復出,隊友也笑說他是「容易受傷的男人」。「我覺得自己欠了Animo,因為練了這麼久,她也知我有能力,但一直就表現不了出來,尤其見到阿泰和俞雅欣有成績,自己又往往有傷患⋯⋯」

我覺得自己欠了Animo⋯⋯

此時此刻在車上,由訪問似是變了懺悔大會,逐個逐個道出與Animo的緣份,與虧欠Animo的二三事。「她將我由谷底的退役邊緣拉上來。」馬嘉豪與幾位隊友稍有不同,前年才首次成為全職運動員,但一年後又因不達標而要離開體院,同時遇上疫情來襲,封關、停賽、封場⋯⋯有一陣子只能在公園、沙灘邊練邊等,「無成績又不知道何時再比賽,等了很久,然後生活開始出現很多現實問題,就思考究竟再練再等是為了甚麼、還要跳多久、何時才放棄。」

她將我由谷底的退役邊緣拉上來。

結果,為的原來是一個等了3年、3厘米的PB。兩個月前一槍,馬嘉豪刷新PB,跳出7米43的成績,「PB證明了我的水平,但我覺得還未夠,還有很多進步空間,還可以做得更好⋯⋯」4人當中最不熟悉的馬嘉豪在眼前突然落淚,也弄得我有點不知所措,像是將這兩、三年遇上的種種鬱結都要發出來般,「所以當初知道Animo要走,第一個感覺就是時間無多了,不如趁這段時間搏一搏,看看可以跳得多遠。」

未來可以很遠,但亦可近在咫尺。看看月曆,原來Animo一家到了英國已有近月,4人的賽季也隨著她離開前1天的那場比賽暫告一段落。下季開始,身邊再沒有Animo的身影、叫聲,「應該會是一個新衝擊,像逼我們離開舒適圈,唯一就差在沒有這個『阿媽』天天『哦』你。」也因為Animo的離開,體院正聘請一名新全職教練,但各人心中也各有盤算,有人想待新教練上任再計劃、有人或轉到外地尋求新嘗試、有人想在生涯中後段挑戰自己極限。還未學習怎麼紀念從前,便發覺要懂得擁抱明天,跳遠本身便是未落沙池,未知結果,說不定有一天Animo Team會在某地某個比賽重聚,約定再見,就會再見。

圖:李子正、麥景智
文:麥景智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跳遠・專訪】沙池上的紀念冊 跳遠港隊與教練的最後這一課

Posted on

LBRO分享會帶出「香港踢足球有出路」訊息 葉鴻輝:希望遲20年出世

【體路資訊】由LBRO舉辦的《踢出我態度足球分享會》周日(7 日)於香港 戶外用品及運動博覽順利舉行,分享會出席嘉賓包括健樂伸展運動治療中心代表何邦彥、STRIVE FITNESS創辦人盧永君、港超聯球會東方龍獅副主席游永強、主教練盧 比度、港隊首席門將葉鴻輝及球員茹子楠,席上他們除分享身體保養和體能訓練對球員的重要性外、更即場示範運動員常做的熱身動作,以及和一班小球員進行體 能練習。

LBRO教練代表兼前港超球員許嘉樂說:「LBRO作為一個本地全方位足球資訊平台,除了提供足球知識,著重球員場內外的發展外,我們還跟不同的學校和社福機構合作,提供成人及兒童的足球訓練班。」LBRO教練團大多由現役或前香港代表隊組成,更了解足球員的需要。 許嘉樂又提及現今足球和以前的分別:「以前的足球訓練不會講求足球知識,不會著重恢復、 日常保養等的概念,但這些正正是現今足球需要的東西。」

LBRO教練代表許嘉樂
STRIVE FITNESS創辦人盧永君WILL率領一班東方青年軍成員進行體能訓練。
東方龍獅副主席游永強(左)、主教練盧比度(中)分享心得。

分享會的焦點落在一眾東方龍獅的代表身上,副主席游永強提到香港營運一支職業足球隊的挑戰,希望透過展覽讓更多市民認識球隊和足球行業,以及東方龍獅對青訓發展的支持, 同時糾正部分家長認為「體育搵唔到食」的觀念。球員時代曾效力西甲的主教練盧比度就提及球員外流的重要性:「雖然要等到外流機會不容易,但希望鼓勵一班年輕球員有機會就要爭取 ,要成功需要很多犧牲。」

至於東方龍獅門將、有「英雄輝」之稱的港隊首席門將葉鴻輝則表示,在香港當職業足球員絕非沒出路:「我覺得每一行都有人做得好或做得不好,在香港做足球員,不是沒出路,但視乎怎樣去達到這個目標。」他又指現時本地多間球會落力做好青訓,比他出道年代有更多渠道外流 ,希望自己遲20年出生。曾經外流葡萄牙,現為一隊成員的茹子楠就分享外流的經驗,又指外流是每個香港球員的夢想,寄語一班年輕球員有機會就要把握。

東方球員茹子楠與青年軍成員。

資料來源:LBRO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LBRO分享會帶出「香港踢足球有出路」訊息 葉鴻輝:希望遲20年出世